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初四政治集體備課

初四政治集體備課

發布時間:2021-02-25 15:13:54

㈠ 如何書寫初中政治的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又一個新的名詞被推到了歷史的前台,那就是教學的實效性.教學的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是每個中學教師都非常關心和必須面對的問題.更新教學觀念,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觀念是精神的「原子彈」,是行動的向導.沒有正確的教學觀念,就不會有先進的教學行動.可以說,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於舊的教學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成功都是新教學理念實踐的結果.一要更新課程觀,如思品課課程標准對原有思品課課程的更新主要不是在內容上,而是在課程理念上.對於同樣的內容,課程理念不同則教學方式不同,教學效果也不同.教師要樹立以下新觀念:①服從服務觀念②方式多樣觀念③互動雙贏觀念④人性養育觀念⑤關注個性觀念⑥建構知識觀念⑦重視資源觀念⑧注重實踐觀念等.二要更新課堂觀,課堂不是舞台,學生不是道具,教材不是劇本,教學不是表演.評價課堂效益高低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應該看學生接受了多少、感悟了多少、體驗了多少.新課改的理念是: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生命的活力.三要更新教學觀,在新理念指導下應實現三大轉變: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從「以成人為中心的呈現方式」轉變為「以兒童為主體的呈現方式」;從「以教材作為教學內容」轉變為「以教材作為師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為什麼課堂缺少「生成」?教學是以知識為本,還是以人的發展為本?(價值觀)學生是知識的容器,還是鮮活的生命體?(學生觀)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本本」,還是學生實際?(認識論)等.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保證.真正的實效課堂教學生成於實效的教學設計.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學活動的優化設計者.一要實效目標.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實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教學的進程與發展,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從教育規律出發,並針對學生實際和學校實際,明確提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充分體現三維目標.三維目標不是三個目標;三維目標不會弱化知識與技能教學;落實三維目標要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在教學中,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一節課只有優秀生吃飽了,「學困生」吃過了,中等生吃足了,這樣的目標才是最佳的,這樣的教學才是實效的,絕不能大而化之地統一於一個點上.二要實效備課.功在課前,效在課上.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備課的實效性如何決定著上課實效性的高低.備課方式從思維狹窄、負擔繁重的個人獨立備課轉變為集中智慧、同伴互助的集體備課,從形式主義的抄寫教案轉變為思考注重實效的「教學結構」.集體備課的優勢在於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決問題,突破難點.然後,每個人再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和個別差異,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教案、學案,對於單軌單班的學校,教師的集體備課可利用假期集中進行.在鑽研的過程中,要努力甩掉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依賴,多加入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在保證大的目標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教學方案的可操作性.三要實效上課.課堂教學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教師上課,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質量意識、效益意識,努力做到「三要」:目標要明確,容量要飽滿,重點要突出;「三互」:師生互動,三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互舉,(課堂)內外互延,以確保學生實現「三有」:課課有得、課課有想、課課有悟.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參與能力要做到「兩個凡是」: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要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四要實效講解.當講則講,離開了講就無所謂教;精講要講清,不啰嗦、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是講授的基本要求,課前就要充分准備,努力提高講授的基本功;講准講到位,學生能自學的可不講,要針對學生有疑問的去講,「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且要真正講解透徹;講解要注重藝術性.但實效講解不是滿堂灌.通過分層教學、分段教學、分批教學等多種形式,把學生化整為零,能自學的優秀學生,讓他們自學,並布置相應的作業;需要點撥的中等生,用較短的時間去點撥;把最需要幫助的後進生作為上課的重點.這樣,最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了幫助,能力得到發展,素質得到提高,其他的學生就更不用說了.五要實效提問.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必須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刻性,杜絕隨意性的簡單即問即答.問題要有一定的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投入思考.問題要有一定啟發性,如學生一時無法解決,應靈活地將問題化解成若干小問題,或轉換設問、或提供思考背景等.問題要有一定的系列性,要將整節課問題系統設計.問題還可以是課前提問(學案),也可以是課後問題.要設計能引發學生思維風暴的探究性問題,一個有意義的、適合探究的問題應具備以下特徵:①問題要具有針對性.②問題必須考慮到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③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④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六要實效活動.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要通過豐富的活動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活動要有意義,可以是智力活動或情感活動,但不是自由活動.活動形式要學生人人都參與,而不是少數尖子生的表演.活動是帶著問題、有目的的活動.活動要有組織、有紀律.活動時教師要參與、調控、引領、點評.七要實效情境.教學情境設計的關鍵:把握五個「什麼」----教材的要求是什麼?設計什麼內容?用什麼形式展示?讓學生從中思考什麼問題?要感悟出什麼道理?要巧設情景,「激活」學生:①創設趣味情景,興趣「激活」;②創設問題情景,思維「激活」;③創設生活情景,感情「激活」;④創設參與情景,角色「激活」;⑤創設探究情景,目標「激活」;⑥創設競爭情景,心理「激活」.八要實效媒體.有的教師採用多媒體課件上課,整堂課教師不著一字,黑板上「三無」——無課題、無板書、無註解,而電腦課件中「三有」——有內容結構、有音樂、有動感畫面,教師滑鼠點點,輕松愜意;學生眼睛翻翻,恍若看戲.眾所周知,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目前為止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替代不了通過師生交流與溝通而進行的知識傳遞與情感交流.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實現教學目標的需要,恰當地選擇,並與常規的、甚至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課件的數量或質量,而忽視了多媒體在教學中所處的位置.九要實效評價.評價主要是關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實現程度.評價要實事求是,要真誠;對學生各項學習活動進行恰到好處地點評,提倡引導性評價、鼓勵性評價,但要擯棄廉價表揚.課堂教學評價應當堅持:同樣內容比效率,同樣效率比效果,同樣效果比效益.評價教學是否實效,不是以教師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或教學任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收獲或收獲不大,即使教師教得很苦也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苦,而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轉變教學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強調「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目標之一.為此,教育部頒布的各科課程標准都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指的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問題討論,善於獨立提出、分析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學習.所以,「自主學習」不是學生「自己學習」.一方面,學生學習知識、積累經驗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指導;另一方面,學生由他主到自主也需要教師由牽到扶再到放的漸進過程.因此,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責任重大,體現在教師要提出真正富有啟發性而不是簡單「是非」性的問題,既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又能夠最終理解掌握教材重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合作、探究學習的真正效用,教師應深入到合作小組中去,了解學生的需要,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合作、探究的途徑與方法;俯下身來,當好一個學習的組織者和引領者,為學生創設一個相互溝通、活潑熱烈的「學習交往場」,使合作、探究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讓學生能在這種氛圍中得到某種點化和潤澤.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只是看到了分組、交流、討論等形式,而看不到這種合作的必要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課堂教學存在以下八大誤區:①自主學習---有自己無主見,有自主無學習;②合作學習----有小組無合作,有合作無學習;③探究學習----有探無究,有探究無學習,有過程無結果;④問題教學----有提問無問題,有問題無教學;⑤活動教學-----有體動無腦動,有活動無教學;⑥教學質量----教學質量不足與教學質量過剩並存;⑦參與度----活動不一定是高參與;熱鬧不一定有參與深度;⑧教學行為----「教」不是為了「學」;檢驗「教」的實效不是積極的「學」.為此,在轉變學習方式上,我們要積極探索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模式.想辦法讓學生對探究合作學習產生需要,營造探究、合作學習的人際氛圍,鼓勵獨立思考、交流、質疑、共同討論,激發探究合作學習的熱情.通過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去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感.總之,實效教學需要超越己有的教學經驗.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實現是一個需要摸索反思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老師深入思考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規律是值得我們每位教師終身探索的,課堂里不僅傳遞著知識,也在形成著文化,今天的課堂將決定一個民族的明天.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永恆而又質朴的主題!

㈡ 依法參與政治生活集體備課發言稿

《草蟲的村落》作者抄以奇異的想像,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課文首先介紹了作者在一片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隨一隻爬行的小蟲展開了奇異的游歷。然後具體地描寫了這場經歷。最後表達了對草蟲村落的深深依戀。作者以別具一格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次奇異的游歷,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像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他與小生命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里行間洋溢著的濃濃的生活氣息。在表達上也是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㈢ 如何提高中考政治備課效果

一、備好課標,體現新的教學理念

新課標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尊重學生個性和獨特發展需要的基礎上,著眼於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開發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擬的被動學習方式,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

二、備好教材,整合各種教育資源

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教師要在新理念指導下,認真鑽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難點,理解編者意圖,理清教材的知識結構,同時要關注熱點問題,將課本與時事政治緊密結合,充分挖掘各種教育資源,選取一些具有鮮活價值的生活資源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三、備好學生,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宗旨。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從學生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知道學生該學什麼。這樣才能保證在更大程度上獲得學生的配合,進而取得更大的教學效果。

四、備好教法,突出改革創新意識

「教無定法」,但「教有常法」。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慎重地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教師備教法既要熟練掌握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更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學科特點,實施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策略,並且在備課中挖掘和發揮不同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空間,優化課堂教學。

五、備好自己,揚長避短

在備課時,不要忘記考慮一下自己,怎樣才能做到:對各種教學因素,科學地選擇、巧妙地組合,有輕有重、有主有次地進行程序,隨機應變、靈活運用適合自己的教法。另外,教師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地利用好教材,以便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這一切都提前做好了准備和預設,才能使自己揚長避短,才能使教學內容、學生、教師三者要做到有機結合、和諧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六、備好預設,預見生成

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備課就要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課堂的動態過程,主動設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如課前預先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導語,或提出一個有很強現實生活背景的實際問題,給學生一種懸念,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做好預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資源,以教材為基點,預設並形成教學中使用的教案(即「有形教案」)。其次,教師在自己的頭腦中,預設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再設想怎樣圍繞教學計劃去處理、解決這些問題和情況(即「無形教案」)。因此,教師的預設不僅僅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現,但更多更豐富的內容是非文本式的存儲於教師心中的架構。

七、發揮集體智慧,提高集備質量

備課是教師教學中的基環節和保證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在教師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是被教學理論和實踐所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備課形式,它明顯優於「單打獨斗」的個人備課活動,是集本學科教師集體智慧於一體的備課活動,在實施素質教育,落實新《課程標准> 的今天它顯得尤為重要。 集體備課採用的就是「頭腦風暴」的原理,集中眾人的智慧使我們的教學有所改革,有所創新。
集體備課按照具體流程操作。除主備人外,其他備課組成員要先個人備課,寫出備課提綱;接著在主備人組織下進行集體民主討論,集思廣益,統一思想認識,包括教學進度、學習檢測、重難點等;再次,每位教師上課後要活用集體備課成果,適當的調整部分內容,因材施教;最後下課後要在一起評課,反思慎獨,發現不足,以期進步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歷史老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觀摩課,鄰校的一位教師問他:「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請問,你花了多長時間來准備這堂課?」歷史教師回答說:「在上課之前,我只用了十五分鍾時間寫教案,但這節課我准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地說,每堂課我都准備了一輩子……」這種用整個生命備課的精神值得廣大教師追求。

㈣ 討論一下,各學校教研組中,各年級備課組集體備課怎樣進行才有實效

近幾年來,我校借鑒了其他學校集體備課的方法,在各個教研組的協調下,成立了不同年級的學科備課小組。集體備課是一種集體行為,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性質的教學實踐活動反饋,同時分配各自不同的備課內容及教學任務。集體備課存在很大的優勢,但備課過程中又會有不足之處,只有揚長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備課的長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初中歷史教師集體備課的優勢
(一)使教師共享教育資源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與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情況下,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最實際的問題,使教師達到資源共享。新課程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教師可以共享的資源如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等。以前學校有些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是從互聯網上找幾個與講課相關的課件,簡單地連接一下,這會令課堂效率大減。開展集體備課之後,我校的教師親自製作教學課件,他們首先會把教材吃透,再挑選和教材內容同步的幻燈片,突出使用課件的目的以及教學重難點。課堂上能用板書寫出來的,課件上就不再出現;課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顏色盡量做到不要太誇張。課堂主要是教學,不管多媒體課件使用起來多好,對教學只起幫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賓奪主。依據這些原則教師們做出的課件使用效果相當不錯,教師個人的資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時間和精力。如針對《和同為一家》的教學,教師們集體備課最後確定的課件一共13頁,涵蓋了與這一課教學相關所有內容:課題、學習目標、地圖、小結、練習、三個問題各1張、拓展內容5張,這樣的課件短小精悍,非常適用於歷史教學課堂。另外,集體備課給教師們搭建了一個,讓任課教師能平心靜氣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個問題,大家一起暢所欲言,說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討論的問題趨於明朗化,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研環境,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收獲,教師之間關系更融洽,縮短了教師間心與心的距離。
(二)讓年輕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不流於形式,教師無論年輕還是年老全部都要參加。備課內容一般安排常規教學(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輔導好、做好考核與評價),總結上周取得的教學成績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彌補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學任務。通常集體備課的情況是年輕教師發言比較少,多數時間是傾聽有經驗的教師講述課堂教學中的注意事項:怎樣突出教學重點、講明白教學難點,如何把握課堂、掌控課堂,如何合理、靈活地運用考核與評價,作業量如何合理安排,課堂出現意外情況應如何應對,怎樣主動關心學生、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等。年輕教師邊聽邊記,從中摘取對自己教學有益的內容,優化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加快進入教師角色的速度,決心盡快趕上其他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三)利於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
歷史教學內容不僅涉及到語文學科的文字,還涉及到地理學科的地圖、政治學科的思想認識。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如《春秋戰國的紛爭》這一課就涉及到考查學生的識圖填圖能力,先要掌握戰國七雄分別有哪幾個,要在地圖上准確填出各自的位置。《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涉及兩條絲綢之路的路線,陸上絲綢之路是考試必考的重點知識,它是我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西漢與中亞、西亞和歐洲之間有貿易交往事件,需要學生先掌握絲綢之路的起止點,然後准確填在圖上。歷史教材中會涉及到許多與語文相關的內容,如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出自於《江南地區的開發》,「以少勝多」「背水一戰」「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出自《伐無道誅暴秦》,「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問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戰國的紛爭》,「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等出自《中華文化的勃興》。在集體備課時兼顧其他學科,有利於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知識的相互滲透與融合。
(四)幫助教師優化教學環節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師參加優質課比賽,那麼這個年級的歷史教研組會安排專人負責幫助這位教師備課,從導入、板書設計、每個問題之間的銜接等進行指導。如導入這個環節,著名主編肖川說過:「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講求的是像磁石一樣吸引住學生」。那麼怎樣導入才能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跟著教師不知不覺學習新課呢?有的教師提議:從教科書中發動學生尋找「最」的方法導入新課。如世界上最豐富的古人類遺骨和遺跡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什麼人?現在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是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分別由那兩個原始居民最先種植?當我們看到鳥巢、水立方等北京奧運場館時,為其精巧設計嘆服的同時,最早的原始人類的房屋是什麼樣子?來源於哪個最早的遠古居民?有的教師說利用教科書中的插圖導入,如講《大變革的時代》中的商鞅變法,教材給出《商鞅舌戰守舊群臣》圖,教師首先利用把歷史「復原」「重現」,然後向學生講解:商鞅手拿竹簡,秦孝公坐在地上,看著商鞅和不同意變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龍和杜贄辯論,商鞅把他們反駁得無話可說。最後秦孝公作出決斷:商鞅的說法是對的,就按照商鞅說的變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覺就把商鞅變法記住了。集體備課這樣堅持下去,教師准確地傳授知識,優化了教師的教學環節,形成了團結向上的氛圍。
二、集體備課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師產生依賴心理
備課組長在開學初將所有教學內容的教案分給每位任課教師,讓他們分別上網查找,供教師共同使用。這樣列印出來教案既規范又美觀,足以應付各級組織的教學工作檢查,還可以獲得領導的好評,學校不必再擔心教師的備課出問題,教師不用再為重復寫教案而憂心。表面看來很完美,結果卻導致少數教師產生依賴心理,不認真鑽研教材,只把相關的教案復制、粘貼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學,生搬硬套地全部搬來使用,教案、課堂模式變成「雙胞胎」,教師書寫教案獨特的個性被扼殺了。
(二)個別教師集體備課的興致不高
個別教師認為參加集體備課是一種負擔,他們會湊到一起,干一些改作業、看閑書、聊小天的事情,不願與別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彼此之間缺乏坦誠和真心,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來總結的教學經驗和反思,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領情,感覺有點吃虧,造成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從而就把集體備課變成一種負擔。
(三)集體備課易流於形式
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個別教師談不出有價值的觀點,只是循規蹈矩,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的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盡管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研討比較充分,但有些教師課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集體備課作為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科研活動,它是教師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它將倍受關注。只有揚長避短,集學科成員智慧解決課堂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

㈤ 怎麼樣進行政治集體備課

按照內容分工各自准備備課內容,然後統一思想統一備課方案,由一人歸納大家意見執筆形成教案。

閱讀全文

與初四政治集體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