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鄧稼先》中課後練習第二大題的答案
楊振寧簡介
楊振寧(1922,10.1~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生於安徽省合肥市。
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回國後曾任清華大學與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主任多年。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在該校研究生畢業。此後他於1945年考取公費留學赴美,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說,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1966年以後,他長期執教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創立並主持該校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他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以他們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後二人因排名先後的問題交惡。1962年因為《紐約客》的一篇文章,兩人正式決裂。楊振寧七歲的兒子楊光諾曾說,「我要一人得諾貝爾獎。」1989年他寫給已故中研院長吳大猷的信,向老師報告兩人合作情形。吳大猷覆信說∶「整件事是一極不幸的事,我想是不能永遠掩蓋著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爭,而讓慢慢的展現出來。」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系。
1980年楊振寧獲得拉姆福德獎,1986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章。
楊振寧現居於北京清華大學。楊振寧的結發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2003年10月因病過世。2005年1月楊振寧與翁帆結婚。
翁帆,1976年7月出生在廣東潮州,從汕頭大學畢業後,先是到汕頭一家企業工作,但一個多月後就離開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爾夫俱樂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3年,其間,與香港一個普通公司的職員在香港辦理了結婚手續,但這段婚姻只持續了不到兩年就宣告破裂。此後翁帆選擇報考研究生,並考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
榮 譽
1957年與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及擁有多項榮譽學位,也是國內外許多著名大學的名譽教授!
[編輯本段]個人經歷
楊振寧是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後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7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滿周歲,父親楊武之考取公費留美生而出國了。4歲時,母親開始教他認方塊字,1年多的時間教了他3千個字。楊振寧在50歲時回憶說:'現在我所有認得的字加起來,估計不超過那個數目的2倍。'
1928年楊振寧6歲的時候,父親從美國回來,一見面就問他念過書沒有?他說念過了。念過什麼書?念過《龍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來了。楊振寧回憶道:'父親接著問我書上講的是什麼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釋。不過,我記得他還是獎了我一支鋼筆,那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楊振寧讀小學時,數學和語文成績都很好。中學還沒有畢業,就考入了西南聯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歲。1942年,20歲的楊振寧大學畢業,旋即進入清華大學的研究院。兩年後,他以優異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並考上了公費留美生,於1945年赴美進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開始同李政道合作進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間遇到許多令人迷惑的現象和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最終推翻了宇稱守恆律,使迷惑消失,問題解決。楊振寧在1957年諾貝爾演講中這樣說道:'那時候,物理學家發現他們所處的情況就好像一個人在一間黑屋子裡摸索出路一樣。他知道在某個方向上,必定有一個能使他脫離困境的門。然而究竟在哪個方向呢?'原來,那個方向就是宇稱守恆定律不適用於弱相互作用。'
楊振寧謹記父親楊武之的遺訓:'有生應記國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國科學家中率先訪華的。他說:'作為一名中國血統的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幫助這兩個與我休戚相關的國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誼的橋梁。我也感覺到,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途中,我應該貢獻一些力量。'
楊振寧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6年來,他頻繁穿梭往來於中美之間,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學術聯系工作。他寫過這樣兩句詩:'雲水風雷變幻急,物競天存爭朝夕。'
人們贊揚在理論物理前沿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諾貝爾獎得獎人楊振寧是一位堅忍不拔、具數學天才的科學家。他致力於揭示自然的對稱性,而這些對稱性常常是隱藏在雜亂的實驗物理結果的後面。
楊振寧長時期在看來是神秘的物理學和數學的十字路口工作。在這個領域內,一組漂亮的方程式可以是靈感的源泉,甚至可以在還沒有實驗證據以前就洞察物理世界是怎樣運轉的。這是一個外行很難懂的世界,其中有充滿了希臘字母的方程式的黑板,有尋求用數學去解決問題的「品味」和「風格」,有尋求用正確語言來描述物理世界的出自內心的靈感。
物理學家戴森去年在石溪為楊振寧退休所舉行的學術討論會上說:「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的品味照耀著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麼重要的工作成為精緻的藝術品,使他的深奧的推測成為傑作。」這使得他「對於自然神秘的結構比別人看得更深遠一些」。
楊振寧已有華發,可是看起來比他的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他仍穿梭於紐約和遠東之間。他和香港以及北京的大學有密切的聯系,並且是設在南朝鮮漢城的一個理論物理中心的主席。
在關於他的生活和時代的一次廣泛的談話中,楊振寧談到他的物理學生涯,談到他沒有能從事某些領域的研究而感到的遺憾。楊振寧也談到他在中國童年和他長時間為溝通美國和自己的祖國在科學和文化方面的差異所作的努力。楊振寧談到他擔心中美關系的裂痕會擴大,以及由於新近對台灣出生的物理學家李文和間諜活動嫌疑的調查,將為亞洲和亞裔美國科學家帶來的困難。·1971年中美關系開始解凍,楊振寧自1945年到美國來當研究生以後第一次回到中國大陸。他會見了已故的周恩來和中國的其他領導人,幫助開展了兩國之間的科學合作。他擔心這些合作將面臨危險。
那時候,當他從國外旅行回來後,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的人員常常去找他。中央情報局的官員第一次去找楊振寧時楊要讓他的秘書記錄他們的談話,以免誤解。楊振寧繼續保持和中國的密切聯系,他說:「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近來沒有再來找我的麻煩。」
楊振寧最關心的是科學而不是政治。他談到自己的一些經歷:一個從中國偏僻地區一個落後的城市來的年輕學生,怎麼會有幸參與20世紀一個最主要的思想革命。這場革命是試圖用一個統一的方法來了解自然的無窮多樣性,從混沌的星球爆炸到電子環繞原子核的顫動。
1956年楊振寧第一次出名。那一年他和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
② 因,快其中考,求課文人教版,初一下冊《鄧嫁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復習資料,其中包括(課後題、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鑽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鑽之彌堅,越堅,鑽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葯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他並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現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後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這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後,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凶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並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鬥牛,聲震天地!
他「說」了:「我們要准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遊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於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
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課後題:
一、細讀全文,畫出精闢的語句,然後復述課文大意,並說出聞一多前期和後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前後期有什麼變化,又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答:聞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於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後期則投身於民主運動,敢於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出民主戰士的大勇,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聞先生在前期和後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卻是始終如一的。
二、說說下列句子的含義,注意其中加線部分的意思
1、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2、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4、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答:第1句「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第2句「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葯方」是比喻的說法,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第3句「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擬),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第4句「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第5句「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說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③ 語文課文《鄧稼先》!!~~~~~
五四時代是中國最需要這樣的男兒的時代,也表明,鄧稼先是應運而生的內,
第二,父親喜歡那首容歌表明對中國男兒的需要那不是一代人的夢想。
那個句子是使用的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陳景潤對真理的追求和對長者的尊敬(自己想,我沒有多想)
引用海森保的話是起一個點出文章主旨,總領全文的作用。
④ 求一道問題的答案(語文)關於《鄧稼先》這篇課文的
D 不用說,一看就知道,剛剛我們學過。
⑤ 在線等語文11課《鄧稼先》講學稿答案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了解課文背景 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一、背景說明。
1.關於「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關於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於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涌現出來的一代傑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二、解釋下列詞語,並給加點字注音。
鄧稼jià先 元勛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
元勛: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屍:用馬皮包裹屍體。指英勇作戰,死於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三、總體內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 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後,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著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著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復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贊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弔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凄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⑥ 語文花開 鄧稼先 (第十一課) 答案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2.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把握文章意思,把握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同時練習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參考答案:
1.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朴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准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⑦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11課鄧稼先課後題答案
:1、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朴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准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⑧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11課《鄧稼先》課後習題。答案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2.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把握文章意思,把握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同時練習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參考答案:
1.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2.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朴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優秀的部分,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文革」中能說服兩派群眾組織,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准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4.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二、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於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課文語言的特點,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參考答案:
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
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使用。
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復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⑨ 七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鄧稼先課後問題答案
雖然有的題目比較費時間,但是也只能 這樣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多和老師交流
老師是很樂意學生去問問題的,問多了 老師也會給很多學習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