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高一語文律詩三首答案

高一語文律詩三首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24 00:50:05

❶ 高一 語文 語文 第一課 沁園春.長沙 請詳細解答,謝謝! (15 22:3:1)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下面的回答夠詳細了吧?如果樓主是要問與「沁園春.長沙」有關的問題,可以直接網路HI我~~

【什麼是詞】
詞是一種押韻的可以配樂歌唱的文體。
語言學里,詞是能夠自由運用的最小的語言單位。
作為詩歌的一種,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余,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於韻文的范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而歌唱。
詞是詩的別體,它最初是配音樂唱的。詞的特點在於它是長短句,詞牌詩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詞的形式有以下特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詞牌)。一般說,詞調並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不分段或分段較多的是極少數。
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
【釋義】
①語言中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典|名詞|用詞不當。②語句;話語:台詞|歌詞|詞不達意。③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句子長短不一:詞曲|宋詞。
【詞】起於五代與唐,流行於宋的一種文學體裁。
文體名,詩歌的一種韻文形式,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民間歌謠發展而成,
起於唐代,盛於宋代。原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句的長短隨歌調而改變,
因此又叫長短句。有小令和慢詞兩種,一般分上下兩闋。有的詞限定也就是在某些字上可以不壓韻。
[編輯本段]詞的起源
詞起源於民間,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開之前,研究中很難見到民間作品。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詞曲面世,才補救了這方面的缺陷。敦煌詞曲數量很大。其中有溫庭筠、李野(唐昭宗)、歐陽炯詞共五首,其餘為無名氏之作。作者范圍廣泛,多屬下層,寫作時間大抵起自武則天末年,迄於五代。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雲謠集雜曲子》,收詞30首,抄寫時間不遲於後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間集》的編定(後蜀廣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所用詞調,除《內家嬌》外,其餘12調,《教坊記·曲名表》均有著錄。其中有慢詞,亦有聯章體。
敦煌詞創作的早期與作者成分來源的民間性,使作品從內容、體制到語言風格,都表現出這些初起的詞,初步脫離一般詩歌的大文化系統,開始獨立成體的過渡性特徵。朱祖謀跋《雲謠集雜曲子》暈:「其為詞拙樸可喜,洵倚聲椎輪大輅。」可以用於對整個敦煌詞的評價。
[編輯本段]詞的種類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別稱有長短句,曲子,曲詞,樂府,樂章,琴趣,詩余,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說,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詞大致可分為三類:⑴小令;⑵中調;⑶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這種分法雖然未免太絕對了,但是,大概的情況還是這樣的。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運用韻較疏。
長一點的詞還可以有:雙調,三疊,四疊之分。
[編輯本段]詞 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關於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滿身瓔珞(瓔珞是身上佩掛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等,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庄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於蘇軾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軾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拋球樂》詠的是拋綉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註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只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
[編輯本段][例]二單調、雙調、三疊、四疊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別。
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詩,只不過是長短句罷了。例如:
詞的風格
一般有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雙調的詞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調或長調。雙調就是把一首詞分為前後兩闋。兩闋的字數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這樣,字數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譜配著兩首歌詞。不相等的,一般是開頭的兩三句字數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換頭」。雙調詞中最常見的形式。例如:
踏莎行 郴州旅舍
[宋]秦觀
霧失樓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
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
為誰流下瀟湘去?
鷓鴣天 元溪不見梅
[宋]辛棄疾
千丈冰溪百步雷。
柴門都向水邊開。
亂雲剩帶炊煙去,
野水閑將日影來。
穿窈窕,
過崔嵬,
東林試問幾時栽?
動搖意態雖多竹,
點綴風流卻欠梅。
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赴新州
[宋]張元干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
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
況人情易老悲難訴。
更南浦,
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
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
聽金縷。
(「雁不到書成誰與?」依詞律應作一句讀。)
象《踏莎行》、《漁家傲》,前後兩闋字數完全相等。其他各詞,前後各詞,前後闋字數基本上相同。
三疊就是三闋,四疊就是四疊。三疊、四疊的詞很少見,這里就不舉例了。
[編輯本段]詞學名詞解釋
【詞】:起於五代與唐,流行於宋的一種文學體裁。
【曲子詞】:唐與五代時詞被稱為曲子詞。
【雅詞】:宋以後詞調由俚俗轉為要求雅正,稱為雅詞。
【艷詞】:相對於雅詞而言。
【側艷詞】:即艷詞。
【近體樂府】:「近體樂府」是北宋人給詞的定名,
【寓聲樂府】:自創新曲,而寓其聲於舊調。
【大詞】:宋人以慢曲為大詞。
【小詞】:宋人以令、引、近為小詞。
【南詞】:北方人稱詞為南詞,以區別於北詞(曲)。
【南樂】:元人也稱詞為南樂。
【長短句】: 在宋代以後,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別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詩余】: 南宋初,有人編詩集,把詞作附在後面,加上一個類目,就稱為「詩余」
【琴趣】:後人以「琴趣」為詞的別名
【葉】:凡詞譜中注有葉字者,即與上句所押之韻,同屬一部,而不變換他韻(關於是否一部,請檢用詞韻)。
【韻】:凡詞譜中注有韻字者,即每闋詞中,起首押韻之處。
【句】:凡詞譜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韻之句。
【豆】:凡詞譜中注有豆字者,即一個字為句的頓逗處,通常又叫一字豆。又稱「讀」(仍讀作「豆」)。
【換】:凡詞譜中注有換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韻,至此則換平韻。或上句皆押平韻,至此另換一平韻,亦稱換平。凡詞譜中注有換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韻,至此則換仄韻。或上句皆押平韻,至此另換一平韻,亦稱換仄,既換平韻之後之後,又換仄韻。與上文之仄韻不同一部者,謂之「三換仄」。同屬一部者,稱為「葉仄」。既換仄韻之後之後,又換平韻者,亦同此例。
【疊】: 疊字的意義是重復。故詞家一般都以一首詞的下片為疊。
凡詞譜中注有疊字者,有四處區別:一,疊句,如如夢令,如夢如夢。二,疊字,如憶秦娥後前後第三句起三字皆疊用第二句之尾三字。三,倒疊字,如調笑令,下片起首例疊上片最末二字,且二字倒轉。四,疊韻,如長相思,起二句,君淚盈,妾淚盈,二句韻同。
【闋】:一首詞稱為一闋,這是詞所特有的單位名詞。
【變】:每一支歌曲,從頭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這叫做一變。
【遍】: 「變」字用到唐代,簡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詞的上下可稱為上下遍,或上下片,或上下段。
【徧】:即遍。
【片】:在南宋,遍字又省作「片」字。詞一般分上下兩闋,上闋叫上片,下闋叫下片。
【段】:與片、遍同義。
【拍】:韓愈給拍板下定義,稱之為樂句。
【么】:一首詞的下遍。
【結拍】:詞的結尾處,謂之結拍。但結拍井非結句。
【歇拍】:即結拍
【換頭】:詞從單遍發展為兩遍,凡是下遍開始處的句式與上遍開始處不同的,這叫做換頭。
【過腔】:即換頭。
【過】:即換頭。
【過片】:即換頭。
【過變】:即換頭。
【過處】:即換頭。
【過拍】:即換頭。
【重頭】:一首令詞,上下疊句法完全相同的,稱為「重頭」,「重頭」只有小令才有。
【雙曳頭】:三疊以上的詞,第二疊與第一疊句式、平厭完全相同,形式上好似第三疊的雙頭,故名之曰雙曳頭。
【轉調】:一個曲子,原來屬於某一宮調,音樂家把它翻入另一個宮調,節奏既變,歌詞亦變,便出現帶「轉調」二字的詞調名。
【雙調】:元明以來,一般人常把兩疊的詞稱為「雙調」。
【促拍】:所謂「促拍」,就是樂曲節奏的改變,不過從歌詞的字句之間是看不出來的。
【偷聲】:一首詞的曲調雖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時,還可以對音節韻度,略有增減,減叫做偷聲,與移宮轉調有關。
【減字】:即偷聲。
【添字】:一首詞的曲調雖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時,還可以對音節韻度,略有增減,增叫做添字,與移宮轉調有關。
【攤破】:即添字。
【大拍】:宋人以音繁詞多的曲調為大拍。
【近拍】:以舊曲翻成新調,亦可以稱為近拍。
【近】:即近拍。
【令】:唐代人稱小曲為小令。
【慢】:歌聲延長,唱得遲緩。
【引】: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聲,別成新腔,名之曰引。
【犯】:犯調的本義是宮調相犯。
【大麴】:大麴以許多曲子連續歌奏,少的也有十多遍,多的可以有幾十遍。
【摘遍】:從大麴中摘取其一遍來譜詞演唱,稱為摘遍。
【遍】:即摘遍。
【序】:大麴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中序又稱為拍序。
【歌頭】:大麴歌遍之第一遍,謂之歌頭。
【曲破】:大麴中序(即排遍)之後為入破。
【中腔】:所謂「中腔」,可能也就是中序的一遍。
【填詞】:先有樂曲,然後依這個樂曲的聲調,配上歌詞。宋元以來一般人則通稱「填詞」。
【倚歌】:即填詞。
【倚聲】:即填詞。
【填腔】:宋人為歌詞作曲,稱為「填腔」。
【自度曲】:通曉音律的詞人,自寫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這叫做自度曲。
【自製曲】:即自度曲。
【自度腔】:即自度曲。
【自過腔】: 所謂「過腔」者,是從此一腔調過入另一腔調,所謂「過腔」,僅是音律上的改變, 並不影響到歌詞句格。
【領字】:於詞意轉折處,使上下句悟結合,起過度或聯系作用的字。
【詞題】:宋以後,詞的內容、意境和題材都繁復了。有時光看詞 的文句,還不知道為何而作。於是作者有必要給加一個題目。
【詞序】: 「詞序」其實就是詞題。如果用一段比較長的文字來說明作詞緣起,並略為說明詞意,這就稱為詞序。
【小令】:明人以58字以內為小令。
【中調】:明人以59字至90字為中調。
【長調】:明人以90字以上為長調。
[編輯本段]風格及代表人物
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後主李煜.宋代詞人:李清照、柳永、秦觀、周邦彥、晏殊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陸游等。
明代徐師把詞的形式概括為:「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 」
詞要通順

❷ 必修2《古詩三首》的全文

1、《涉江采芙蓉》-東漢時代無名氏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譯文:踏過江水去采蓮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采蘭花。 采了花要送給誰呢 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的愛妻。 回想起故鄉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飄流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2、《短歌行》-東漢時代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譯文: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3、《歸園田居》(其一)-晉宋時代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譯文:

自小就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本來愛好山野的閑適。錯誤地陷落在俗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到南邊的原野里去 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屋子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榆樹、柳樹遮掩著後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狗在深巷裡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塵世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長久地困在籠子裡面,現在總算又能夠回歸到大自然了。

(2)高一語文律詩三首答案擴展閱讀:

《歸園田居》的創作背景: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他在義熙元年(405年)四十一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即辭官回家。以後再也沒有出來做官。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

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時官場風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時的政洽社會中決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理想抱負。

陶淵明經過十三年的曲折,終於徹底認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註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從此他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後,作《歸園田居》詩一組。

《涉江采芙蓉》的創作背景:

這是反映遊子思婦的相思之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兩漢時期,經學成為士人躋身朝堂、謀求功名的重要資本。於是千千萬萬的學子離鄉游學求宦。但是對於如此眾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機構的容納能力實在太有限了,這必然形成一種得機幸進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

於是一個坎凜失意的文人群體便產生了,這就是《古詩十九首》中的「遊子」和「盪子」。這些宦途失意的游學的士子在宦途無望、朋友道絕的孤單失意中,自然會苦苦地懷念故鄉和親人。此詩即是《古詩十九首》中描寫懷鄉思親的代表作。《古詩十九首》大約是東漢後期作品,當作於漢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

❸ 語文高一必修一所有詩詞

蒹葭(《詩經來》)
種樹郭源橐駝傳(柳宗元)
病梅館記(龔自珍)
*詩二首 詠史(鬱郁澗底松)(左思) 飲酒(結廬在人境)(陶淵明)
促織(蒲松齡)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阿房宮賦(杜牧)
黃州快哉亭記(蘇轍)
項脊軒志(歸有光)
登金陵鳳凰台(李白)
八聲甘州(柳永)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登快閣(黃庭堅)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律詩三首 終南山(王維) 登高(杜甫) 書憤(陸游)
*絕句三首 塞下曲(盧綸) 從軍行(王昌齡) 過華清宮(杜牧)

❹ 高中語文必修2古詩三首原文

以上是目錄,下面是原文

1。涉江采芙蓉

原文: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譯文:
踏過江水去采蓮花,到蘭草生長的沼澤地采蘭花。
采了花要送給誰呢 想要送給那遠在故鄉的愛妻。
回想起故鄉的愛妻,卻又長路漫漫遙望無邊無際。
飄流異鄉兩地相思,懷念愛妻愁苦憂傷以至終老。

2。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 歌 行 原文對比逐句翻譯: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何以解憂?難有杜康。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

我久蓄於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裡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比喻用人要「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周公見到賢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馬上接待。《史記》載周公自謂:「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翻譯:

自小就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本來愛好山野的閑適。

錯誤地陷落在俗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到南邊的原野里去 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屋子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後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

狗在深巷裡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塵世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裡面,現在總算又能夠回歸到大自然了。

❺ 高中語文人教版詩詞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答案

2001年第5期總第71期 藝術界

關於中國詩歌的對話

王芃

□:請老師談談對中國現代詩歌的看法。
■:中國詩歌死了!被那些新體詩人、詩壇壟斷者、詩界官僚拋棄、折騰、禁錮而死了。
□:啊,中國詩歌死了!這是什麼意思?
■:作為曾是中華文化最具代表性,中國文壇最具生命力,最擁有作者和讀者,最重要藝術形式的中國詩歌,現在還有作者嗎?還有讀者嗎?人們早已厭棄了現在這些膚淺、空洞、偽飾、虛假、粗糙、平庸,「嘔啞嘲哳難為聽」的所謂中國詩歌。人們寧可去搓麻將牌,閉目養神,也沒有一丁點想翻開《詩刊》的興趣。至於什麼世所傳誦的佳句名篇,影響一個時代的史詩,就更別奢談了。中國詩歌到這個份上已經完全喪失了說呢革命力,被淘汰出局,形同一具僵屍。因此說「中國詩歌死了!」也許這話有點刺耳,那就說中國詩歌衰落了吧。
□:為什麼說是被新體詩人、詩壇壟斷者、詩界官僚拋棄、折騰、禁錮而死呢?
■: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開始要上溯到近代的新文化運動。
□:這是為什麼?
■:肇始於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一場偉大的思想革命運動。它是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俄國十月革命後,它又加大了對馬克思主義新思想的宣傳。
□:這同詩歌有什麼關系呢?
■:新文化運動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打出「文學革命」的旗號,提出以表達新鮮
思想,通俗易懂的白話文,取代宣揚陳腐思
想,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的口號。
□:這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嗎?
■:不錯,它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但在這樣的文學潮流下,大浪淘沙,泥石俱下,在廢除文言文的同時也廢棄了經過幾千年藝術錘煉積累臻於完善的中國民族詩歌這種形式,而代之以全盤歐化的自由體新詩。
□:中國民族詩歌不應當革新嗎?
■:中國民族詩歌需要革新,在歷史上也不斷的進行革新。從《詩經》到《楚辭》,到漢樂府,到魏晉六朝古詩,到唐朝格律詩,到宋詞、元曲,中國民族詩歌始終都在進行自我充實完善的革新。
□:那麼,新文化運動後,中國詩歌變成了自由體新詩又有什麼問題呢?
■:中國民族詩歌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非常完美、發達、精妙的藝術。它講求嚴格的節奏、聲韻、格律和修辭,講究形式美和音樂美,是一種高級藝術。這種藝術形式是中國五千年詩歌藝術漫長積淀的結晶。具有深刻的歷史性。它又同中國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密切關聯,由漢語的特性所決定,是一種同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美學觀念同源共生的藝術形式,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因此,民族詩歌這種藝術形式是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產物,是歷史性和民族性的凝固體。而新文化運動中的新詩歌運動割斷歷史繼承,切斷民族淵源,拋棄了民族詩歌的藝術形式,忽然間變成了同中國歷史、中華民族毫無聯系的歐體新詩,使中國詩歌從此失去了自身獨有的、完善、發達、精妙的藝術形式,變成了不土不洋,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怪物。這實在是民族詩歌發展的一種反動。
□:為什麼你總強調詩歌的藝術形式,形式很重要嗎?
■:詩歌是一種藝術。是藝術就必須具有形式,講究形式美;沒有形式,不講究形式美,就不成其為藝術。正因為民族詩歌有完善、發達、精妙的,同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相適應的美的形式,它才成為最受人民喜愛、欣賞的藝術;正因為自由體詩歌缺乏形式美,同中華民族審美情趣相悖,它才不受歡迎,遭到人們厭棄。
□:可是民族詩歌這種藝術形式的創作難度很大,會影響普及。
■:難度很大,是這種藝術形式發達、高級的表現。而發達、高級的藝術才具有魅力,才能引發人們去追求和欣賞,產生傑出的流傳千古的藝術作品。就好比雜技藝術,那些驚心動魄的高難度動作,才是觀眾做欣賞和贊嘆的。從民族詩歌創作歷史實踐考察,它並不影響普及。中國詩歌發展到唐代,其藝術形式高度發達,形成了幾近於完美的格律詩,可是唐朝上至帝王、將相,中及士子、商紳,下到樵夫、乞丐、歌姬、僧道,人人能詩。佳句名篇,令人眼花繚亂,多不勝舉,難道還不普及嗎?跟重要的是唐詩以其永恆的藝術魅力流傳千古而不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普及。
反觀沒有什麼藝術難度的近現代自由體新詩,我們只知道一大串近現代詩人的大名和他們桂冠上的光環,可有什麼佳句名篇就記不起來了。至於像白居易《長恨歌》那樣能整片背誦的長篇,就不要勉為其難吧,更不要奢望什麼流傳千古,影響一個時代的史詩作品了。
□:有人說舊體詩形式復雜,容易束縛青年人的思想,故不宜提倡。
■:不錯,較為典型的是毛澤東同志1964年給《詩刊》主編臧克家的信中曾提出過這
樣的觀點。然而,毛澤東是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寫此信的。那時,左傾路線採取歷史文化虛無主義,把一切歷史文化包括舊體詩都當作封建糟粕看待。再說毛澤東給臧克家的私人信件,只是一種個人觀點。更應注意的是毛澤東作為一代革命家的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一位詩人。檢閱他生平詩作,從青年到老年,全部都是舊體詩詞。這種實踐和理論的分離,只能說明毛澤東實質上是提倡民族詩歌形式的,他用實踐為中國詩歌創作做出了榜樣。
□:有人說,中國落後,需要同世界文化接軌,所以出現了歐體新詩。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民族性乃是它的生命力和價值所在。藝術從來是五彩繽紛的,根本不存在先進與落後,不存在誰和誰接的問題。對於民族詩歌,應該是如何發展和發揚光大它的民族性。這同學習外國先進的科技文化並不是很矛盾的。同時,外國詩歌並非不講藝術形式,不過,他們的藝術形式是同他們民族的語言文學和審美情趣相一致的,是在他們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
□:如此說來,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民族詩歌的發展確實產生了負面影響。
■:不錯,新文化運動對於中國詩歌的發展的確起了消極作用。當然,應當肯定,新文化運動從整體上來說是中國近現代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是革命的、進步的、積極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它的消極影響也是同時存在的。在當時的革命大潮之下,許多問題一時也難以看得清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理和謬論必然逐漸顯現,日益明朗化,這樣就使人們能對中國詩歌的發展以及新文化運動其它問題作出客觀、冷靜、理智的分析和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得出科學正確的結論。
□:這些都是中國詩歌衰落的全部原因嗎?
■:不,以上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造成中國詩歌衰落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我們剛才主要從藝術形式上探討了它的原因。不錯,藝術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形式,就不成其為藝術,詩歌沒有形式美就不成其為詩歌。但是,詩歌絕不是單純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字游戲;它是心聲的鳴奏,是思想的噴發,是感情的激盪,是生活的升華。必須有豐富、
深刻而活躍的思想內涵。思想性是詩的靈魂,沒有思想內容的詩,縱使藝術性再高,也僅僅是一具徒具形式的美麗軀殼。
□:你剛才非常強調詩歌的形式,現在又如此強調詩歌的思想內容,那麼在你認為,二者誰更重要呢?
■:這里不存在誰比誰更重要的問題。二者是一個事物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形式譬如是肌體,思想譬如是靈魂。沒有肌體,靈魂無以承載;沒有靈魂,肌體不能鮮活;二者有機地結合才能構成一個完美的生命體。也只有精妙的藝術形式同深刻活躍的思想內容有機結合,高度統一,才能創作出完美的詩章。所以,同藝術形式一樣,思想內容是詩歌至關重要的又一因素。而缺乏充實的思想內容,正是新文化運動後中國詩歌走向衰落的又一重要原因。
□:缺乏充實的思想內容,難道當時中國社會沒有足以引起詩歌創作激情的社會生活嗎?
■:正好相反。中國近現代是一個經歷著深刻變革的偉大時代。列強侵華引起了中國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遂又引發空前高漲的各種政治運動、經濟運動和思想運動。偉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國。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北洋政府統治時期,新文化運動興起,隨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五四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中國人民通過革命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完成了民主革命,建立了新中國。這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事件。新中國成立後,又開始了從未有過的新社會的建設。這么多重大事件,如此豐富的歷史內容集中地發生在一百餘年之間。在這一歷史過程中,中國的社會制度、社會關系、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民俗風情不斷地發生重大變化,應該說這樣的歷史條件為詩歌創作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條件。杜甫經歷了八年「安史之亂」,創作出大批曠代史詩,杜甫被稱為「詩史」。那麼,一百餘年中國
近現代的社會巨變,沒有理由不產生眾多的史詩作品,產生偉大的詩人。
□:可是情況呢?
■:非常遺憾,中國近現代,特別是新文化運動之後,詩歌創作並沒有體現上述邏輯。既未產生史詩作品,也沒有出現偉大的詩人。
□:這是什麼原因?
■: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黨政府實行文化專制主義,不準人民自由、真實地表達思想,抒發感情,反映社會生活。更不允許揭露社會黑暗,呼喚革命。他們大興文字獄,鉗制人民思想,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之下,很難有真正有思想性的作品問世。
□:文化專制主義是中國封建社會固有的現象嗎?
■:文化專制主義是封建專制主義在文化政策上的具體體現,是封建政治的固有內涵之一。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在明清時期得到空前加強。因此,明清以後中國文化專制主義也空前強化。這也正是明清以後中國詩壇寂寥的重要原因。
□:中國詩歌在新文化運動之後逐漸衰落,在詩歌的思想內容上,除了文化專制主義這個普遍原因外,還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呢?
■:那就是詩歌創作機制上的問題。
□:新文化運動以前,詩歌創作是什麼機制?
■:新文化運動以前,在詩歌創作上,並沒有詩人、作家這樣的專門職業和職位。詩歌創作來源於社會各階層。當然,主要是知識階層。各階層各行業人士,把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體驗、感受、思考以及主張,用詩歌這種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在這樣龐大的創作人員基礎上,產生了豐富多彩,反映各種社會生活的詩歌。其中作品數量眾多,思想深刻,藝術高超,產生了廣泛影響,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作者,在客觀上就成為詩人。這就是新文化運動之前的詩

歌創作機制。或稱非職業化的創作機制。

□:這種創作機制對詩歌創作有什麼意義?
■:這種創作機制使詩歌創作具有廣泛的社會性,產生反映廣闊社會生活的作品,是詩歌創作具有充實深刻思想內容的保證,為產生優秀的作品,優秀的詩人提供了龐大堅實的基礎。
□:新文化運動以後有什麼變化呢?
■:新文化運動以後出現了專業的職業詩人和詩壇壟斷者,並逐漸由這些人壟斷操縱了詩歌的社會創作,形成了少數人創作詩歌的機制,或稱職業化的詩歌創作機制。
□:這種機制是怎樣產生形成的?
■:新文化運動中在提倡白話文,廢除文言文的旗號下,出現了自由體新詩。由於大多數人不欣賞這種缺乏藝術形式的新詩,而舊體詩又被當作封建舊事物廢棄,所以,寫詩的人很少。於是極少數從事自由體新詩創作的人,當然主要是在新詩創作方面比較有成就、有影響和知名度的人,便堂而皇之地登上詩壇,成了詩壇領導者,詩歌的權威,和詩歌社會創作的操縱者。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體制的原因,形成了專業作家階層。那些詩壇人物,他們憑借已取得的名譽地位,進入到重要的文藝部門,不但成了專業化的職業詩人,還牢牢地控制著中國詩壇。不允許其他人對他們的榮譽、地位、作品以及詩歌理論提出挑戰。這樣,泱泱中華,諾大的過度,十數億民眾,廣闊的社會詩壇,就只有那麼幾個、幾十個,充其量也不過幾百個職業詩人在從事專業化的詩歌創作。這是一種典型的職業化詩歌創作機制,極端少數人的詩歌創作機制。
□:這種職業化少數人的詩歌創作機制對詩歌創作有什麼影響?
■:這種機制扼殺了詩歌的社會性、真實性和創作激情,是造成詩歌思想內容貧乏、膚淺、空洞、枯竭,致使中國詩歌走向衰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為什麼兩種不同的創作機制會對詩歌創作會產生如此不同的作用影響?
■:思想內容是詩歌的靈魂。而詩歌的思想內容包含三大要素。即社會性、真實性和創作激情。簡言之,詩歌是包括詩人個人在內的整個社會生活、思想、感情的反映,一個時代的詩歌作品必須是整個社會生活的折射。詩乃心之聲,它是最真實的心聲的流露,最真實的感情的抒發,最真實的鵝黃色會生活的寫照。惟其真,才是誠實的,才是純潔的,才是崇高的,才是善良的。惟其真且善,才是美的。惟其如此,詩歌才是一種真善美的藝術。而又只有率真的生活、思想、感情在心中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形成一股沖動勃發的激情,在靈感的觸發下,才能迸發出詩的火花。
□:這同創作機制有什麼關系呢?
■:詩歌的社會性要求廣大的社會成員都能參與詩歌創作,才能保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夠在此一時期的詩歌中得到反映。職業化的創作機制,只有少數專業詩人從事詩歌創作,他們的生活面很有限,說到底,他們反映的只能是高踞象牙寶塔之中是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只是社會生活極少的一個側面。
□:可是他們可以去體驗生活呀。
■:體驗是很有限的。要體驗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體驗生活和真實的生活完全是兩回事。有天壤之別。體驗生活僅僅是一種同這種生活沒有本質聯系的表層的觀察和感受。這種觀察感受,有時是對本質生活的膚淺認識和理解,有時甚至是對本質生活的歪曲。試想體驗生活者是一個職業詩人,難道他僅僅通過一段生活體驗,就忽然具有了工人、農民、科技人員、軍人、幹部、學生、商人的生活內涵和思想感情嗎。這顯然是背離唯物論的欺人之談。正是由於這種職業化詩歌創作機制,通過所謂體驗生活的方式去進行詩歌創作,才使現代詩壇充斥了膚淺、空洞、平庸的作品,充斥了偽飾、矯揉、虛假的
作品。它完全背離了詩歌真實性的原則精神,對詩歌創作產生了極端消極的影響。
□:可是這些詩人有充沛的詩歌創作激情。
■:不錯,這些人可能是較有激情的。因為具有激情是詩人的性格特質。但是必須指出,詩歌創作激情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不可能憑空產生。它同詩作者的一切內在的、外在的條件相聯系,由諸多的因素決定,由長時間生活的積淀而產生。那些職業詩人,在他們成為詩人之初,描寫真切熟悉的生活時,他們可能是有一定激情的。但當他們久囿於寶塔之中,生活空虛貧乏,強寫那些不屬於自己的生疏的生活,他們是很難有真正激情的。激情只可能存在於廣大社會成員各自真切、充沛、火熱的生活中,因此,只有社會化,非職業化的詩歌創作機制,才能保證充分的激情,從而產生充滿激情的優秀詩章。
□: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可以自由地去參與詩歌創作,這並沒有社會障礙啊!
■:是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去進行詩歌創作,這在今天並沒有什麼障礙。但是一個時代詩歌的繁榮,絕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它需要一定的社會宣傳,組織動員,交流研討,批評鼓勵。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詩歌創作才能形成社會化創作,產生眾多的優秀作品,早就一個繁榮的詩歌的時代。那些專業化的職業詩人,占據詩界要地,壟斷操縱詩壇,形成一批詩界官僚。這種官僚體制很容易形成唯我獨尊,拒絕批評,容不得新觀點,壓制新人。新作品的一言堂壟斷局面,使本當百花齊放,萬馬嘶昂,欣欣向榮的詩壇呈現百花凋零,萬馬齊喑,死氣沉沉的局面。這是職業化創作機制給詩壇帶來的必然結果。
總之,由於以上諸多原因,中國詩壇失去了勃勃生機。充斥著既無藝術形式,又乏思想內容,平庸、粗糙、膚淺、空洞、偽飾、虛假的,少數職業詩人的詩作。人們厭惡它,遠離它,最終拋棄了它。曾是中華文化最值得驕傲,最擁有群眾,最輝煌奪目的中國詩歌衰落了。
□:你的觀點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我僅對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詩歌創作存在的問題作以歷史的,客觀的評述而已。倒是希望拋磚引玉,引起對此問題更大范圍更加深入的爭鳴。
□:那麼,你認為怎樣才能使中國詩歌重新振興呢?
■:對了,這是我們對話的要職。我認為,要使中國詩歌重新振興,第一,恢復中國民族詩歌固有的藝術形式。
□:這不是復古嗎?不是封建復辟嗎?不是歷史倒退嗎?
■:對,我們就是要開展一場民族詩歌復興運動。這里根本不存在什麼封建復辟。我們是要恢復、繼承、發展那種同漢語言文學、中華民族審美觀念相一致,經過幾千年錘煉、積累、臻於完美的,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中國民族詩歌藝術形式。作為形式,它並不存在階級性,更不是什麼封建復辟。其實,復古未必就是倒退。唐宋時期的古文運動,就是人所共知的進步的文學運動。
第二,變革職業化詩歌創作機制。取消同這種機制相關聯的制度機構,取消職業詩人,打破詩壇壟斷。採取措施,動員、鼓勵、推動全社會的詩歌創作,形成社會化詩歌創作機制,使詩歌創作植根於深厚肥沃的土壤,吸取多元營養,產生深刻豐富思想內容的作品,新時代的史詩。
當中國詩歌恢復並發展了完美的藝術形式,當中國詩歌注入了勃勃生機,涵透著真實、充實、深刻,充滿激情的思想內容,當中國詩歌擁有最廣泛基礎上的大量作者和讀者,一個中國詩歌的新的黃金時代就會到來。具有悠久歷史,優良傳統,輝煌成就的民族是個就一定能夠重新復興。

❻ 高中語文必修三讀本上的三首古詩是什麼

杜復甫詩三首(登高,秋制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蜀道難,琵琶行
蜀道難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蜀道難》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像,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的奇麗驚險的山川,並從文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

詩人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從「噫吁

❼ 十首高中課外古詩詞及鑒賞

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鑒賞:這首詩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扣住「秋天」這特定的節令特點,描繪江上的秋色,給人留下極深的印象。江水浩淼無邊,江畔紅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風勁吹,水面則起波浪,盪漾連綿,江花也漸次凋謝,脫下了紅妝,那岸邊或水上的小舟傳來橫笛聲,也就使景色帶上了濃濃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緒。江水江花、西風橫笛,這些特有時令的特定景物,就構成了一幅色彩濃烈的「江上秋意圖」,具有鮮明的特色。

2、蠶婦

宋代: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鑒賞:這是一首言簡意賅的諷喻詩,詩人借養蠶婦女的所見所感,把養蠶人衣不蔽體,不養蠶人卻穿著滿身綢緞加以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遭到剝削掠奪的不合理現象。詩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生活的悲苦,表達了詩人對養蠶農婦的同情,對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的憤恨,以及對整個封建社會的控訴和鞭撻。

3、東欄梨花

宋代: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鑒賞:《東欄梨花》是一首感傷的詩,詩人因為梨花盛開而感嘆時光的流逝。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感嘆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發了詩人淡看人生、從失意中得到解脫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盪的風骨。

4、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鑒賞: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頭遠望,只見浮雲落日映照著這座古城,一種滄桑之感湧上心頭。這里所說的「一片傷心」,即是指這種情緒而言。浮雲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畫;而「一片傷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縱有丹青妙手,也難以描繪。黃叔燦《唐詩箋注》說:「『畫不成』三字,是『傷心』二字這神。」正因為畫不成,故見「傷心」之深;也正因為傷心如此,所以誰也難以傳神地畫出這種心聲。結尾兩句,感慨深沉。高蟾預感到唐王朝危機四伏,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末日。他為此感到苦惱,而又無能為力。

5、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鑒賞:這是一首即景抒情詩。詩的大意說:春回大地,面對著春天的景色,引起我無限春愁,這春愁無涯無際,難以排遣,勉強觀望山景,仍然難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驚心動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淚下。四百萬同胞都為此傷心萬分,同聲大哭,因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讓了台灣。

6、絕句

元代: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鑒賞:前兩句一從視覺、一從嗅覺的角度來描寫詩人居處的清幽境界。「竹」和「詩」,一為自然之物,一為社會之物,二者本無從比較,但詩人用一個「瘦」字把二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詩具有清瘦的風格。「瘦」字用得生新,為全詩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圍。而「入夢香」則將現實與夢境聯系起來,梅花夜間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噴出清香,已不同凡響,而這香氣還伴著詩人進入夢鄉,則香氣之濃郁、之悠長可以想見。將竹與梅這樣的自然物象與詩與夢這樣的人為之物煉在一句之中,這就構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兩句字面上完全沒有「月」,但透過竹影和梅香,我們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後兩句中,詩人便將「月」和盤托出。可憐者,可愛也。當詩人信步庭院時,月光與竹影、梅香是那樣的和諧;而回到西廂房時,這月光卻不能「下西廂」,這多麼地令人遺憾!詩中透露出一股月與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遺憾或幽怨的情緒。詩人遺憾或幽怨的是什麼?也許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懷;也許是君臣阻隔,上下無法溝通;也許什麼都不是,只是詩人置身此時此景之中的一種朦朦朧朧的感受而已。

7、春行即興

唐代: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鑒賞:李漁《窺詞管見》有雲:「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詩和詞在表現手法上是一致的。這首詩雖然還不能說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寫景,句句含情,卻是比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詩中雖然寫的是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一些宜人之景,卻構成一幅暮春景象,渲染一種孤寂、凄涼、愁苦、嘆惋的感情,這些景色都是為襯托詩人凄涼的心境服務的,它充分顯示了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8、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代: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鑒賞:這是詩人是在送陳秀才回沙上掃墓有感而發所作的詩。清明時分,春雨飛飛,詩人和陳秀才一行人風塵僕僕的趕回沙上祭祖,滿身的泥土塵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亂,詩人感慨以這樣行色匆匆的方式回鄉祭祖,那是讓人感受到似乎有那麼一些悲哀。

9、夕陽樓

唐代: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鑒賞:這首詩以眼前看到的景物入手,以藝術的手法來詮釋心中的愁緒和感慨,讀起來沉鬱真摯,依稀在人們面前展開了一幅花明柳暗、高樓獨立、孤鴻飛翔的畫面。李商隱用他生動的筆墨,既寫出了夕陽樓的真實風景,也盡情傾訴了他的心事和渴望。

10、春晚

宋代:左緯

池上柳依依,柳邊人掩扉。

蝶隨花片落,燕拂水紋飛。

試數交遊看,方驚笑語稀。

一年春又盡,倚杖對斜暉。

鑒賞:這首詩前四句選用依依的楊柳、飛舞的蝴蝶、飄落的花瓣、掠水的燕子等景物,描繪出一幅富有特色的晚春圖。後四句,詩人由晚春之景聯想到人生,惆悵不已。第三聯,不僅寫出了詩人篤重友情,要與朋友一起欣賞這美景,而且以「笑語」反襯「驚」,形成巨大的反差,突出心靈震動之強烈。最後一聯,詩人感慨生命的短促。晚春是一季之終結,斜暉是一日之終止,倚杖於晚霞中的老人心中充滿了寂寥哀傷之情。結尾含蓄蘊藉,餘味無窮。

❽ 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七課的三首古詩是哪三首

《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和《歸園田居》。 1.《涉江采芙蓉》,原文: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短歌行》原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 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 吐哺,天下歸心。 3.《歸園田居》原文: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 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 堂前 。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 余閑 。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閱讀全文

與高一語文律詩三首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