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備課的經驗和上課的經驗
一、備課的經驗
1. 備課時要對三套不同的教材來回比較,從而選擇確定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方法。70%左右要緊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縱橫滲透,綜合整合,作相關發揮。
2. 在假期中把新學期的課完全備好,包括各次考試的題目,要有一個整體的備課框架,然後才上課。最好的教學策略是按照「整體→部分→整體」進行教學。
3.備課要掌握教材的整體結構,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與需求。廣泛搜集相關資料,合理取捨講課的內容。只能講授學生可能懂的內容,不能講授學生無法理解的內容。
二、上課的經驗
4.上課怎樣開頭,怎樣結束,要反復推敲。開頭要激發興趣,結束要讓人回味。開頭結束都力求短小精幹,切忌拖泥帶水。板書演示要清楚明了,重點關鍵要突出鮮明。堅決守時,決不壓堂。
5.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都能真懂。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後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後進生感到在進步。
6.要善於提出恰當的問題,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的時間。一堂課要有動有靜,有張有弛,有嚴肅有笑聲。每一節課的最精華之處,一定要放慢速度,讓學生能銘刻在心。
7. 教學過程的關鍵是「交流—互動」。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活動。學生的聽、說、讀、寫、議、辯、練、評要交替進行。
8. 每次上課後,要及時記下自己成功之處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學日記」,隨時總結經驗,自覺進行反思。要及時將教學經驗上升到模式建構,從個別上升到一般。
B. 怎樣備課上課
我是小學來老師,備課自准備課件什麼都好花時間,為了偷懶,我都直接用101教育ppt來備課,你只要選擇學段,挑好教材版本,設置好章節,課件庫中就會自動出現該課的課件了,然後你稍微改改就符合自己上課的課件,省時省力。
C. 教師如何備課及備課注意點
備課須「三知」
教師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而要備好課,必須要 「三知」 。
1、 知教材
這里所說的「知」,既是對全冊乃至全套教材內容的通盤了解,也指對具體篇目的深入理解。如,對語文教材,既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區別和寫法,又通曉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文學發展概況。
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從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把這些寫夢想的文章向學生作深入的比較,而後讓學生寫篇作文,正題為「夢的啟迪」,副題讓學生自擬。這樣讀寫結合,比較教學,學生學習、思想雙豐收,一舉兩得。當然,只有深知教材,才能進行比較。
2、 知學生
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要求、基礎和愛好,才能更好的選用和確定教學方法,決定講授內容的詳略取捨,才能有的放矢,目的性更強,否則,就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在教學中,教師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反感生怨,這就是脫離學生的基礎、心理、要求的實際所知;相反,有些內容,教師較熟悉,胸有成竹,只寫簡案,把時間花在了解學生趣有味,教學效果就好。可見,了解學生的重要。
知教學
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有經驗的老師一般是非常注重研究課堂教學藝術的。導入新科、講授新課、課時小結、單元復習都各有方法。導入新課則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講授新課則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部分。
序幕演得好,能起到先聲奪人,引人注目,激發興致,出奇制勝的作用,如我在講《背影》一課時,是用母親導入的。此外,課時小結、單元復習常用歸納法、比較法,運用得好,能收到以少帶多,畫龍點睛的效果。
總之,備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法則是講知識的重要手段。熟知三者方能因材施教,教學得法。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備課的內容有課程標准,教材,學生,教法,學法。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個人備課是教師自己專研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活動。集體備課是由相同學科和相同年級的教師共同專研教材,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等問題的活動。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包括教科書的編寫意圖、組織結構、認知結構、重點章節等;再次,教師應在鑽研教科書的基礎上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精選材料來充實教學內容。
D. 備課和上課的關系
備課是教學中的第一環節,講課與備課的關系猶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讓課堂精彩就要做好備課工作。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小池」,那麼備課便是「源頭活水」。可是課堂上卻經常不如備課中所料,課堂上並沒有完全展現我們所准備的內容,那我們就應當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呢?
課要備,經驗要採納,但教師要真正上好一堂課,絕不是靠寫教案寫出來的,也不是經驗堆積出來的。真正的好課是在教師與學生思維的碰撞過程中,在臨機應變中生成的,這就叫臨講備課,是備課的重要一環,或者說最後一環。臨講備課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講授效果的好壞。這就要求教師有深厚的功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老師要用一生備一節課。教師教學能力的積淀會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積淀,做一名精益求精的教師,應在生活中多積累,多觀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經驗、心血、時間來備好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品。
但是精心備課並不是將上課時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備到,老師過度的預設很可能限制了學生創造性的生成。備課,要有粗有細,粗在老師如何教,細在學生怎樣學;粗在方法,細在情趣;粗在預設,細在生成。從備課到上課,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創建開放的課堂 ——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發展學生的內省思維,這才是真正的教學改革。
E. 教師怎麼備課、上課
可以通過學科網下載。資料。上面會有一節課的備課環節,上課環節。以及教學反思環節。這個主要是參考其他老師的思路。然後加上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了。上課實際很簡單的。我一般都是這樣做的,高中化學老師。
F. 如何備課,上課,設置作業學習心得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就是備課、上課、課外輔導和批改學生的作業.\x0d備課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而備課時上課的准備,事實表明,一堂課的成敗與備課是否充分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只有把教材理解得透徹,對學生情況了解的清楚,選擇好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步驟,才能有效地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x0d接下來就是要了解學生.「知人才能善教」,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負擔等情況,做出准確的估計,而且要了解學生對聽好這一課的准備如何,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又怎麼樣?難點、疑點在什麼地方,對教師所涉及的方案能否接受,還要估計到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及教師如何有針對性的提問學生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學就會見成效.\x0d還有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其中就有學期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學生基本情況的分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及要求、教學進度的安排、教學措施、考試考查安排.\x0d我先來談談教學目標,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目標要用了解、懂得、明白、學會、掌握這些詞彙來表述,表述必須用結果的詞彙,不能使用過程的詞彙.而能力目標是針對於本節知識的能力,不是課堂以外的知識而來的.要注意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吻合.\x0d備課、上課是我們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常規,在即將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我一定要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還要結合今天陳老師所講的每一個環節的具體內容、格式、要求、形式等方面去做.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完成所承擔的教學任務.
G. 備課與上課的關系是什麼
簡單的說是:備課為的就是上課。或備課和上課是相互的。
備課是了解要了解的東西。就是為了上課要講的材料先去了解、
反過來上課要是沒有先去了解一下要講的材料就好老是拿著書在看 難後在給你們講課。 這樣會拖課。 所以 備課為的就是上課。或備課和上課是相互的
H. 大學備課與上課課時比例是多少
努力上好課是每一位剛剛走上大學講台的年輕教師的心願。新教師們都知道,上課的質量多是由備課的質量決定的。但如何備好課卻不太清楚,怎麼才能讓新教師少走一些彎路,使教學獲得更佳效果,我這里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能對新教師們有所幫助。
一、心中要有學生。為了使教學切合實際,有的放矢;為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要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時代特點;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了解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
在了解的基礎上,還要有研究。在研究後,要做出比較准確的預見。要預見到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有哪些困難,預見到他們對自己所開課程的態度、結合教學的內容幫助他們解決那些思想問題等。注意准備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考慮如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做人。
二、一定要吃透教材。教材包括教學大綱、教科書和一切教學必需的材料。作為教師要努力做到對所教教材達到「懂、透、化」的程度。意思是對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首先自己要「懂」,弄清楚每個概念和每條基本理論以及他們的來龍去脈。其次是要懂得「透徹」。做老師和做學生不同,我們要在「懂」的基礎上弄清楚哪些是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習本門課程學生必須掌握哪些東西,在把握教材總體知識結構的同時,弄清哪些是影響整體內容的關鍵性內容。還要弄清哪些是難點、疑點,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哪些是他們感到困難的,會提出疑問的,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還要清楚所教學科與相鄰學科的關系和聯系。
「化」有兩個層次的要求:第一要求,我們要把書面語言通過我們的學習、鑽研、理解、記憶轉化成自己的口頭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雖然這對新教師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一定要向這個方向努力。這里需要我們注意兩點:一是一定要把握住重點,難點和疑點,千萬不要面面俱到,不少新教師課堂教學的問題就出在面面俱到上。很多對學生自學很簡單的內容,我們沒有必要去講。這樣你就有精力去把重點、難點、疑點「化」掉。你就能很好地解決新教師容易出現的滿堂灌的問題。二是絕對不要照本宣科,有些教師把書背得滾瓜爛熟,一字不漏地在課堂上背了一遍,這種「死記硬背、囫圇吞棗」的辦法是課堂教學的大忌,也是新教師常犯的毛病之一。「化」的第二要求就是要把我們的思想、激情;把我們對學生、對事業、對祖國愛的情感,融到我們的教學內容中去,這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永遠追求的,希望新教師一開始就應該注意向這個目標努力。
三、要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現在我國高校佔主導地位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許多新教師也多是這樣學下來的,我講你聽,我講什麼是什麼,我講什麼考什麼。但我們考慮過沒有,這樣講的效果怎樣?學生願不願意聽?為什麼有那麼多學生想法逃課?這些當然不全是講授法的錯,該講的還得講,只不過從學生的要求、內容的需要以及整體效果上的考慮,我們應該加一些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豐富起來,這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應該是對我們每個教師的要求。
四、追求完美,但力戒完美主義。新教師可能會說,我們教學存在那麼多問題,我們哪敢追求完美。但事實上新教師課堂教學上很多問題是過於追求完美造成的。在聽課過程中,經常會見到有的新教師怕卡殼,不敢離開教案。怕卡殼就是完美主義在作怪。新教師內容不熟是正常的,忘了可以看一眼,但不要離不開,哪怕是講錯了,意識到了立刻就改或靈機一動,問學生,我這樣講對不對?都可以,可能效果會更好。「這種公開承認缺陷並且隨機加以解決的習慣在那些模範教師身上最為常見——他們同樣被視為最淵博的最有能力,最受學生愛戴的教師。」《給大學新教師的建議》P23。還有的教師沒到下課時間講完了,臉一下紅了,不知下邊該怎麼辦。還有的下課了還沒有講完,非要硬著頭皮講下去,可學生不買帳,效果可想而知。剩下時間了臉紅,沒講完硬著頭皮講,都是完美主義在作怪。所以我說,我們應該追求完美,但要力戒完美主義。真理向前多邁一步就會成為謬誤。
五、重視板書的設計。有些新教師在備課時把這一問題忽視掉了,課堂上的板書有的過於簡單,有的過於雜亂……。板書的作用不能小看,因為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直接交流的時間很少,主要依靠語言和板書來表達,講授學生一聽就過去了,而板書是體現教學內容體系的,而且可以停留,學生可以邊看邊思考。
備課要設計一套醒目的板書提綱,要考慮其科學性、藝術性、條理性、啟發性等。板書決不能亂畫亂寫,應該寫什麼,什麼時候寫,寫在什麼地方,怎麼突出重點,怎麼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系,什麼時候擦,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要在備課時設計好。如果用多媒體授課(我並不主張新教師用多媒體授課,因為它不利於新教師教學能力的全面提高)切記不要搞成教科書的電子版,要用干練的文字和簡明的圖表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思考問題,必要時可用動畫、視頻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記憶。
六、一定要重視「再背課」。「再備課」是每次課後在教案的備注欄里記下教學中的觀察、思考、學生的反應、效果的比較、教後的評析、教學中的新感受、新認識等,隨時發現備課和講課中的新問題。長期以來,我們許多教師重視課前備課,而忽視課後的「再備課」,不少高校教師的「再備課」被教學日誌所代替。但我們知道,教學日誌是學校教務處對教師教學的一種管理手段,雖然起到一定的教學反思作用,但和「再備課」有本質的不同,「再備課」既是對課前備課的檢驗,也是對課前備課的再認識和再創造,是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中國教育報》1993年3月9日高如芳《「再備課」不容忽視》),它有利於教師積累教學心得,有助於教師走上教研之路,多出教研成果。每個有志於搞好教學、教研的新教師都應注意養成「再備課」的好習慣。
「上課好與壞,功夫在課外」,以上是我自己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希望能對新入職大學教師的備課有所幫助。備課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只有認真對待備課,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