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組長發言稿
【組長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五(3)班的王逸飛,上次作為進步小組的組長上台領獎,今天我代表「優秀小組長」再次走上神聖的主席台,心情十分激動,在這我先要感謝老師對我的信任和同學們對我的支持。我們學校實行「小組合作學習與管理」模式已有一段時間,我和大家一樣都在摸索中蹣跚前進。今天我站在這里不敢妄說是交流經驗,只是把我平時所做的點點滴滴向大家匯報一下。
一、明確職責,自我約束:記得班主任程老師在第一次組長培訓的時候說:「首先我們要知道小組長是什麼?小組長就是在有老師的時候是老師的助手,老師不在的時候你就是老師。」作為組長必須有這種責任感,如果沒有很強的責任感,那就是群龍無首了,整個小組會成一盤散沙。在程老師宣布我當組長的那刻起,我就常常提醒自己:我就是小老師!因此:課內,我不再是輕輕鬆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就躲懶了;課外,我不再和以前那樣只顧和同學們瘋玩了。因為我不再是單獨的個體了,我肩負有組長的使命,我要對我們小組的其他成員負責。
二、制定目標,發揮潛能:「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兵」,組員選好後,我們首先共同商議給小組起個好聽的名字——「智慧號」,然後就制定座右銘:「智慧無敵,勇奪第一」。勇奪第一,有了這樣的決心,我們智慧號才幹勁十足。進步小組和優秀小組的榮譽就是靠這么響亮激昂的口號激勵得來的。除了制定小組共同的目標外,我還給每個組員制定計劃:4號組員每天掙15分、3號組員每天掙12分、2號組員每天掙8分、組長每天掙5分。有了具體目標,每個組員就會充分發揮潛能,出色完成任務了。
三、團結組員,凝聚人心:「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作為組長必須要有集體榮譽感,要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大局意識。這種意識不但自己要反復強化,還要對小組的每個成員進行講解、叮囑,讓他們接受。也讓他們明白自己不再是單獨的個體了,我們小組的4個成員榮辱與共。發現哪個組員作業未寫完就出去玩了,我們會一起把他請回來寫作業。察覺哪個組員做壞事了,我們會一起批評他幫助他改正。當然,我做的不好的地方,組員們也毫不留情地指出,監督我糾正。課中我們緊張有序的合作學習,課外我們親密無間的娛樂嬉戲。「人心齊,泰山移」組長和組員「心朝一處想,力往一處使」這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保證。
❷ 俗話說:一支紅杏不是春備課組長發言稿
摘 要: 作者認為,有效課堂應該是充滿智慧、有激情的,能夠引導學生樂學、愛學,既能達到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能力獲得提高的課堂,「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的標尺。對於語文課堂的有效性,作者從課前預習、課中導學、課外延伸幾個環節進行嘗試,重於有效。
關鍵詞: 語文課堂 有效性 課前預習 課中設計 課後延伸
新課改實施了好長時間,對於怎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我內心充滿困惑,面對一雙雙天真的眼睛,總感覺自己的課堂教學是那樣無助。從語文新課標的培訓和學習中得知,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的目標。那麼,什麼樣的課堂才能稱為「有效的課堂」呢?我認為,有效課堂應該是充滿智慧、有激情的,能夠引導學生樂學、愛學,既能達到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能力獲得提高。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注重課前預習
我們提倡課前預習,主要在於預習字音詞形詞義及讀懂內容,但由於教師重視程度不夠,疏於指導,導致學生敷衍了事,預習環節失去了意義。如果能為學生做好預習學案,指導預習,則對有效課堂教學大有好處。
我在教學《音樂之都維也納》一文時,針對作者使用優美的語句敘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和表達了自己人生嚮往這一主題時,特設了如下預習環節:1.大聲讀:讀課文,讀字音,讀句子。2.認真找:找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名字。3.小組查:查一查音樂家的資料,維也納的材料。4.自己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5.交紙條:有不懂的地方嗎?寫下來。
之所以做這樣的預習設計,是想從學生的角度激發學生讀文本的興趣,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這樣,課前預習有效,課堂上自然有所收獲。事實證明,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語文課堂變得更活躍。
二、設計課中教學
首先是文本解讀。解讀文本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如果語文教師對一篇課文內容解讀不清晰,主旨不明確,那麼,語文教學就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也就談不上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了。
其次是內容的引導。在文本解讀之後,結合課前提前下發的師生共用教學案,進行課堂教學,師生共同對知識進行探究,由個及類,由類及理。如在教學《孔子游春》一文時,學案設計了「我所認識的孔子」這一話題,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大教育家、長者、聖人……接著探尋游春內容,果然在文中突破了對孔子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次是注重師生互動。在強調「雙主」這一體系的課堂模式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可是在一些語文課上,依然是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是課堂的主角。這樣的模式無法談及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教學《贈汪倫》一詩時,有一個學生舉手質疑:「老師,汪倫唱的是什麼歌呀?」其實,我課前備課時並沒有設想過這樣的情形,但基於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我隨即調整了上課思路,從友誼、朋友角度出發進行分析。沒想到的是,一名學生竟哼起了《朋友》這首歌,於是我就和學生一起唱起了《朋友》。在這一堂課上,師生積極,學生互動,真正體會到了李白和汪倫的真摯情誼,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三、關注課外延伸
1.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就是咬文嚼字。在教學《真情的回報》這篇課文時通過文本解讀,了解到「九歲男孩認真地、誠實地送著每一份報紙,用真情對待每一個訂戶」。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朗讀1到4節的文字,然後結合下面的兩個提示,為學生描繪出「真情送報的」感人情景。
情景(一):驕陽似火,無情地炙烤大地。我騎著自行車……
情景(二):今天,我早早地到報社拿了報紙,突然,天空下起了雪……
我設這樣的兩個情境,目的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情形,訓練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知道「只有經歷生活的磨難,才能健康成長」的道理,從而進一步借語文的工具性達到有效的人文性教學目的。
2.課外拓展延伸。語文教學要從「大語文」角度出發,明確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語文教師要能把語文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自然。真正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應該延伸到生活中,從而實現語文的「大生活」化。
如教學《水》這篇文章後,我布置了一份調查:水有哪些用途?浪費水現象有哪些?家裡一天的用水量是多少?能直接飲用的水有多少?家園四周還有多少干凈的池塘、小溪……通過調查,學生發現,水作為資源不可或缺但污染嚴重,於是提出「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自己」的倡議活動。
總之,生活即語文,語文教師應該帶領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活動,用文本中收獲的啟迪與智慧去觀察生活,解決問題,我認為這才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
「一枝紅杏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只有小學語文教師置身於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情境中,才會激情洋溢、感悟生活、啟迪靈魂。我們要努力踐行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發揮出語文課堂的活力。
❸ 教研組長發言稿小學語文集體備課怎樣落到實處
「小學語文「校本教研」研討會發言稿
各位尊敬的專家、領導和老師們,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實驗小學參加我校語文「校本教研」的研討活動,同時更感謝您能抽出時間來對我校的教研活動給予熱情的關注和指導。今天參加活動的有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來賓。感謝市小語會給了我校一次向諸位專家、老師學習請教的機會。今天的活動安排已在各位老師進門的時候發放給大家了。我們的活動准時開始。現在請授課老師和孩子們做准備。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在匯報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先來介紹一下我校的校園網站,匯報時,您可以邊聽邊查閱我校的教研信息。
2002年,隨著新教學樓的竣工,我校的軟硬體各個方面都逐步到位了。目前,我校學生用機、教室教學用機、教師辦公用機共323台,並達到百兆到桌面。
本校校園網站已開辦近3年之久,為校領導的行政命令發布、上下級思想交流、教師辦公提供了一個穩定、高效的平台。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我校校園網站的首頁。通過導航欄,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我校網站的構成:有學校概況、學校管理、教師天地、學生園地、黨團生活、大隊部、政策咨詢、留言簿和資源庫。同時,校園網站還為我校教師提供FTP,E——mail,VOD視頻點播等服務。
今天,我們是將實驗小學近幾年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點思考、探索和一些嘗試以及困惑坦誠地置於各位老師的面前,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在這里,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今天我們所展示的課改實驗工作的想法和做法,其實很多學校都已在實施和研究,也總結了不少有益的經驗。我們在這里不揣淺陋,就是想通過此次活動,給我校的語文老師搭建一個對話、展示、提升的平台,在各位富有經驗的專家老師的指點幫助下,以這次活動進一步地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將研究與教學實踐融為一體,促進老師們的專業水平的提高,並促進我校向學習型、科研型、實踐型、總結型的教研組織再邁進一步。
自2001年秋季課程改革開始在國家級實驗區啟動至今,已歷經了四個年頭。我校也同新課程一起走上了一條探索之路,老師們在這條充滿艱辛,更充滿希望的探索之路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也迎來了收獲的喜悅。在我校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們試圖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拓寬教學內容,豐富語文實踐活動形式,力求體現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由於新課程理念要求下的新課堂問題多,困惑多,矛盾多,因此,以往教師孤軍奮戰的教學研究方式已不再符合新形勢下的新課堂。在我們倡導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的同時,我校也在不斷修正學校的教研方式,同許多學校一樣,我們將我校的教研視角定位在群研上。群研在我校是校本教研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一個操作層面。2003年6月,我校進行了首次校本培訓,當時,張平主任、李晨紅老師等專家做了切合教學實際又具指導意義的理念的引領,令我校的老師受益匪淺。
其實,實驗小學的群研工作歷時已久了。這些年來,我校的語文教研在校領導的關注和天山區教研室、烏市教研中心、自治區教科所以及教育學院人文學院、自治區繼續教育處等各級領導的專業指導下,本著扎扎實實搞教學的精神,特別重視加強教研組內的群體學習和教學研究課的交流。這幾年,在前一任主任梁主任的具體指導下,學校一直堅持教研組隔周學習的制度(本學期改為一周一次的教研組群體學習)。在教導處的指導監督下,各組老師以「推薦與自選相結合,個體研讀與群體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理論學習,這樣是著眼於培養每位教師做思考型、反思型的教師。同時,我校注重在教學理論引領下的教學研究課的實施,特別是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有幸承擔了自治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研究課題。在教研專題探索的驅動下,我校緊抓各教研組的組內研究課的課堂實踐工作。為了讓教師盡快地將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實驗最初的兩年裡,我校各教研組每位老師每學期上組內研究課達2——3節(每次上課前上報學校,通知各科老師聽課)。同時,教導處非常重視教師課後自我反思能力的訓練,寫教學反思是我校的教研製度。其間,我校每學期堅持開展不同形式的校級教研活動(如校本培訓,教師間的教學比武,家長開放日活動、青藍工程等),充分發掘校內有潛力的教師,並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在理論引領下的較為夯實的課堂實踐,使得我校教師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基本達到了全員參與、全員提高的教研目的。
在這樣的積淀下,我校語文教研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科研特色: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立足基層教研組,實抓群研工作,教研組工作求真、求實、求活,充分發揮學校教研組長和骨幹教師的作用,群策群力,博採眾長,積極推行「集體備課、嘗試走班、集體評課」 的群研製度,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開展教學研究,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