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聾校數學二年級《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應用題》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初步了解「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徵和數量 關系。
2.能正確解答這類應用題。
3.結合應用題教學,向學生進行尊敬長輩,做好事,樹新風的思想教育。
教具:投影片、投影儀、練習紙。
學具:12個圓片。
教學過程
1.復習鋪墊。
(1)擺一擺:學生動手擺後列出算式。
把9個圓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把12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圈一圈(在教師印發的紙上圈):把8個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
①學生各自分。
②根據分的情況,交流算式和算式的含義。
③如果題目中沒有「平均」兩字,能不能用除法計算?為什麼?
(3)完成課本第85頁准備題2。
2.新課教學。
(1)教學例4。
①出示例4及投影片。
②講圖意,並結合內容對學生進行學雷鋒做好事、尊敬長輩的思想教育。
③讀應用題,找出條件和問題。
④分析數量關系。
A.「一共有12人,平均分成3組」表示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說出「把12平均分成3份。 」
B.「每組有幾人?」就是要我們求什麼?(求每份是多少?)
C.誰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呢?引導學生講出「求每組有多少人,就是把12平均 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板書)」
D,學生口述解題思考方法。指名說、集體說、同桌互說。
⑤列式解答。「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麼方法計算?
⑥問「12、3、4」各表示什麼?「4」表示每組有4人,所以單位名稱是「人」,和要 分的總數「12」的單位一樣。
(2)試一試:王大媽買了12隻月餅,平均裝在2隻盒子里,每盒裝多少只?
①學生獨立填寫課本括弧後,列式在課本上。
②同桌交流解題思考方法。
③為什麼用除法計算?
(3)小結。觀察兩道應用題。今天,我們學的應用題都是「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 求每份是多少?(板書課題)」應該用除法計算。得數的單位名稱和要分的總數的單位 名稱一樣。
3.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完成課本第87頁練一練第1、2題。學生交流解題思考方法後再列式解 答。
(2)綜合練習:完成練一練4、5、6題。同桌交流解題思考方法後再列式解答。
(3)對比練習。
①出示練一練第3題:二(1)班有6隻皮球,二(2)班的皮球和二(1)班的同樣多。兩個 班一共有皮球多少只?學生獨立解答後交流算式。問:你為什麼用乘法或加法來計 算?
②出示:有12隻皮球,平均分給二(1)和二(2)班。二(1)班分到皮球多少只?學生獨立 解答並集體校對。問:為什麼用除法計算?如果題目中沒有「平均」,還能不能計算 ,為什麼?根據這個算式你還可提出什麼問題?為什麼?
4.教師、學生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怎樣的應用題,題目告訴我們什麼?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
『貳』 聾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課程設置
聾校的課程設置要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體現聾教育的特點,以人為本,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宗旨,通過課程改革,全面提高聾校教育教學的質量。
1.均衡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促進聾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均衡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各門課程比例適當,以保證聾生的和諧、全面發展。
課程設置要注重培養聾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聾生在學習過程中,既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又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和形成正確價值觀。
課程設置要按照聾生身心發展規律,積極開發潛能,補償缺陷,增設具有聾教育特點的課程,注重發展聾生的語言和交往能力。
2.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相結合的原則
課程設置要堅持綜合課程和分科課程相結合,各門課程都應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聾生自身經驗的整合,加強學科滲透。小學階段(一~六年級)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七~九年級)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設置綜合課程,一至三年級設品德與生活,四至六年級設品德與社會,旨在適應聾生生活范圍逐步擴大、經驗不斷豐富、社會融合能力逐步發展的需要;四至九年級設科學課,旨在使聾生從生活經驗出發,體驗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精神;一至三年級設計生活指導課,四至六設勞動技術課,七至九年級設職業技術課,旨在通過生活實踐、勞動實踐和職業技術訓練,幫助聾生逐步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勞動能力和就業能力。
增設溝通與交往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溝通與交往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感覺訓練、口語訓練、手語訓練、書面語訓練及其他溝通方式和溝通技巧的學習與訓練,旨在幫助聾生掌握多元的溝通交往技能與方式,促進聾生語言和交往能力的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等,使聾生通過親身實踐,提高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並逐步形成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統一性與選擇性相結合的原則
課程設置既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提出統一的發展要求,又要根據各地區、各聾校的實際需要和聾生的個體差異,提供選擇的空間。
學校應創造條件,積極開設選修課程,開發校本課程,以適應社會和學生發展的需要。
『叄』 聾校聾人的文化知識教育進行的模式是怎麼樣的
這是一個復非常難得問題。制我是聾校的老師,工作快10年了,越來越不懂聾人的思維了。我的感覺就是他們比較固執,非常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東西,由於語言的缺失,更是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所以他們的思維方式我也不好了解,現在的聾教育成果主要是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更大一些聾人思維方式現在都沒有,有的話,也不是權威的。因為研究聾人太難了,他們大部分都看不懂調查問卷,怎麼研究啊?所以很難!
『肆』 一個成年聾啞人想上聾啞學校,請問知情者有什麼好的建議
現在畢業了沒有分配工作啊.過去的有啊..都是自己找工作啊
『伍』 聾校教學的主要原則有哪些
聾校高年級課文中有許多代詞,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聾生時常不理內解代詞代什麼容?特別是指示代詞和連續幾個不同意義的代詞運用在一句話中,往往給聾生理解全文意思帶來較大的困難,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如老舍的《小麻雀》一文中,有一句中,連用了三個代詞,每個代詞所指的意義是什麼,學生都弄明白,對理解全文是很重要的。又如毛主席的《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對幾個指示代詞所代表的意義的理解,直接影響學生對全文中心的理解。
在這里要指出的是我們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閱讀、理解課文時不願意動腦筋,不願意查資料,不願意與同學討論等等,這也是他們閱讀課文困難重重的主觀原因。
『陸』 關於聾啞學校語文教學的求助
聾校語文立體教學
聾校語文教學是一門最艱巨的學科,也是涉及整個聾教育的大問題,本人撰寫了一篇文章供同行討論。
淺談聾啞學校語文的立體教學
多年從事聾教育的老師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聾生的語文最難教,化的精力最大而收效較小。一般九年制的聾校畢業生,能寫好文章的不多見,而詞語顛倒、句不達意、結構紊亂的為數不少。這是什麼原因?是否有良策可治?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開展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在實踐中也制定了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措施;初步有這些體會:
一、抓好語文學科的主陣地。
聾校語文教學大綱中這樣寫到:語文是對耳聾學生「進行發音、聽話(看話)、說話和祖國語言文字教學,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話(看話)、說話、閱讀和作文能力,發展觀察和思維能力,並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
原上海出板社出版的聾啞學校低年級語文要求學生掌握398個普通話常用音節的讀音(直呼音節),這樣有利於學生藉助拼音學詞識字和說話。在漢語拼音教學的同時要打好字詞基礎,讓學生在理解、掌握課文中詞語基礎上認識生活中遇到的生字新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寬識字學詞的渠道。我們稱為它為「每日一詞」
中年級要嚴格進行句和段的訓練。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學生掌握許多詞語和初步建立了句子的概念。隨著年級升高,在句子教學中,不但通過直觀讓學生理解復雜的句意,而要重視培養他們認識事物間關系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正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懂得句子間的內在聯系。運用多種練習方法(如句式練習、用詞造句、縮句、擴句、改換句式、仿造句子、看圖寫句、看演示寫句子),使句子教學生動有趣,同時又能讓學生在各種練習中逐步掌握句子。盡量做到天天練、日日寫,我們稱它為「每日一句」。在此基礎上要進行連句成段的訓練,如:看圖寫連貫的句子、看演示寫一段話、連篇成段等。讓聾生將已掌握的句子串起來連成一段,說明一個事物、敘述一件事情、反映一個問題,為連段成篇打好基礎。
高年級進行篇章的綜合練習。作文練習五、六年級每學期十八篇,七、八年級每學期十七篇。主要形式有「片段練習」、「看圖作文」、「命題作文」、「應用文練習」、「對話練習」及「修改作文」。除抓好這些教材規定的篇章練習外,必須結合本地實際和聾生活動范圍增加一定數量的篇章練習。如「參觀記」、「影評」、「讀書筆記」、「書信」、「日記」等。日記的練習對聾生很有高的實用價值。一篇好的日記,就象一篇作文一樣能描述一天中的某一件事、某一個人物、某一事情的情節。我校對五年級以上的學生要求每個星期寫三篇日記,九年級畢業時一個學生就有500篇左右的日記練習,語文知識和寫作水平必然會有顯著的提高。例:陳義東同學每個學期都能按照這樣的要求做了,畢業後來信感謝老師對他的辛勤教育,這封上千字的來信基本無錯誤之處,老師看了說「這樣的畢業生--合格。」
二、在數學、常識、思品等學科進行語言文字教學
「語文是學好文化知識的工具」,語文學好了對其它學科的學習當然有利多了。由於聾校的教材體系不同於普通學校,聾生的認知能力又落後於健全孩子,我們不能單靠語文教師孤軍作戰,而要發揮諸種學科教師的積極性,進行協同作戰。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對各學科提出語言文字教學的要求。聾校語、數兩套全國統編教材與普通小學教材相比較,語文學科明顯低於數學學科的要求。其它學科還未能形成體系,各地聾校所用的教材還不統一。數學、常識、思品等學科中出現大量字詞超前於語文學科,這對該學科的教學帶來一定影響。最突出的是數學學科,在運算定律、概念、算理、應用題中出現的大量生字詞。如處理得好就會形成良性循環,處理不當會造成惡性循環。這也是聾校「應用題教學難」的結症所在。我們對這些學科出現的生字詞要求任課教師借用漢語拼音這個識字拐棍為聾生及時掃除障礙,形成本學科的教學語言。
2.加強各學科的備課管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要使各科教學都都能注重聾生的語言文字教學,必須加強各學科的管理。我們為了形成語言文字教學的整體要求,對各學科備課進行了改革,提出了備課不僅要備好教材、學生兩頭知識結合點的教學方法,更要備好本課中的學的生字新詞及這些字詞所組成的句子和怎樣掃除這些字詞的障礙。如何使學生掌握本課的有關語言。備課項目中還專門設置了「語言訓練」欄目,要求各科教師在備課中都能按照整體要求在傳授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完成語言文字教學的任務。
3.開展跨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為了使各學科相互了解語言文字教學情況,近年來我們開展了跨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一是跨學科的互相聽課。我們對各科老師規定每學期的聽課量,其中要求聽本學科的佔60%,其它學科的佔40%。二是組織全校性的評課活動。每個教研組每學期由一位老師上大組課,全校各科教師都參加聽課,聽後進行評議。評議該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綜合進行語言文字教學,效果如何。
三、在學習生活環境和各項活動中滲透語言文字教學
要使聾生在校期間學到扎實的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閱讀、寫作能力。這不僅要抓好語文學科和其它學科的教學,而且要重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各項活動的滲透作用。
1.學習環境。教室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在教室里應根據不同年級的語文水平創設不同的語言文字環境。例如:黑板報低年級應出些漢語拼音、看圖識字、看圖寫話;中年級可出每日一句、句子訓練、看圖學句;高年級可出日記選登、文章節選、讀書筆記等。還有學習園地、知識角、紅領巾角等都可成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產生影響。
2.生活環境。聾校一般都有住校生、而縣(市)級聾校則更多些,因此生活環境對聾生語言文字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學校一日常規。早晨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晚上應怎麼安排。一日三餐的菜譜、菜的名稱,如何種植,它的生長情況,成熟後又怎樣加工成菜餚等,周末文藝生活電影電視,我們將生活常規形成文字,菜譜請人填寫,電影電視打上字幕或用手語翻出,使聾生在校生活處處能學到語言文字。
3.各項活動。聾生從小失去聽力,缺乏父母、親戚、鄰居的語言訓導。在聾校每一項活動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例如:外出參觀學習,教師事先要對活動內容、過程進行周密考慮,向學生提出參觀要求:看些什麼?學習那些東西?會用上哪些語言?參觀時老師帶上一些卡片、粉筆,學生帶上小本子,看到什麼就能及時進行教學,回校後要求學生及時整理成文;在組織觀看電影、電視、戲劇時要求教師及時將故事主要人物、情節、事情發展情況隨時告訴學生,促進學生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他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以上是我們開展語文「立體教學」實踐的做法和體會。
本文初稿於1994年,2000年發表於
《當代教育教學論文集錦》
[中學語文論文]讓孩子成為中國的海倫·凱勒
添加:2005-10-7 15:11:39 來源: 作者: 責任編輯:
欒月香
我是一名普通的母親,卻經歷了與常人不尋常的經歷。因為我是一名聾兒的母親。然而今天,當我看到兒子那健康、活潑的身影,看到他與正常孩子邊說邊笑,充滿自信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當我看到他獲得的一張張光彩奪目的獎狀和一塊塊獎牌;當我聽到他那熟悉的、帶有特點的讀書聲,我比別的母親更多了幾分驕傲。望著茁壯成長的兒子,一幕幕往事浮現在眼前。
我的兒子劉奕,今年20歲。在他剛出生兩個半月時,由於注射慶大黴素,導致雙耳失聰。這一結果,猶如晴天霹靂,使我傷心絕望到了極點,終日茶不思,飯不想,像個木頭人。這時候,朋友送來了一本《海倫·凱勒的故事》,使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並向聾啞專家請教,十幾年如一日地教他發音、學語言,終於使他以目代耳,攻克了口語難關。其間,我放棄了二胎指標,把全身心的愛都傾注在了劉奕身上,讓他真切地感受到母愛,讓他覺得:我能行!
培養堅強的意志,對聾兒有著特殊與深遠的意義。上學後,在學好各科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全力支持他參加各項活動。很快,他成為校獨輪車隊的一員,但由於聽力問題,他身體的平衡能力比正常孩子要差,因此摔跤的次數比別人多得多,經常是新傷覆舊傷。記得最嚴重的一次,傷口兩個星期才癒合,當時,劉奕害怕了,流著淚對我說:「媽媽,我會不會殘廢呀,我不想練了。」看到孩子傷得這么重,我怎能不心疼呢?可是如果半途而廢,怎麼能培養他堅強的意志呢?我強忍住淚水,鼓勵他一定要堅持下去。因為他聽不見聲音,騎車上馬路,危險性很大,為此,我成了他的陪練,常常悄悄跟著他,暗中保護他。記得暑假集訓,氣溫高達38至39度,他仍堅持每天練習,一騎就是20公里,從不間斷。一天,他把腳摔破了,血肉和襪子粘在了一起。我問他:「怕不怕?」他歪著頭調皮地說:「怕什麼呀,老師幾次讓我坐車,我都堅持不坐。」我向他伸出大拇指說:「真堅強,你是一個小男子漢!」他笑了,看得出他很自豪。可是在一旁的奶奶卻背過身去,偷偷地擦眼淚。奶奶心疼孫子,對我說:「我真希望車隊把他淘汰,練車太苦,太危險,我不放心呀。」劉奕看見了,著急地說:「那怎麼行,我還要參加全國比賽,還要取得好成績呢!」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奕連續三年參加全國獨輪車錦標賽,都取得了好成績。1999年他獲獨輪車錦標賽400米銅牌並打破全國記錄,同時,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曾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少先隊員標兵,獲全國千名好少年勇敢獎,並獲得了全國珠心算三級證書。
『柒』 如何在聾校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
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發現問題又是提出版數學問題的前提,權所以在小學低年段,我們就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藉助「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雖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
『捌』 聾校一年級數學教案(全集)
??
『玖』 聾啞人識字嗎假如會,怎麼認識字
去聾校語文立體教學
聾校語文教學是一門最艱巨的學科,也是涉及整個聾教育的大問題,本人撰寫了一篇文章供同行討論。
淺談聾啞學校語文的立體教學
多年從事聾教育的老師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聾生的語文最難教,化的精力最大而收效較小。一般九年制的聾校畢業生,能寫好文章的不多見,而詞語顛倒、句不達意、結構紊亂的為數不少。這是什麼原因?是否有良策可治?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開展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在實踐中也制定了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措施;初步有這些體會:
一、抓好語文學科的主陣地。
聾校語文教學大綱中這樣寫到:語文是對耳聾學生「進行發音、聽話(看話)、說話和祖國語言文字教學,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話(看話)、說話、閱讀和作文能力,發展觀察和思維能力,並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
原上海出板社出版的聾啞學校低年級語文要求學生掌握398個普通話常用音節的讀音(直呼音節),這樣有利於學生藉助拼音學詞識字和說話。在漢語拼音教學的同時要打好字詞基礎,讓學生在理解、掌握課文中詞語基礎上認識生活中遇到的生字新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拓寬識字學詞的渠道。我們稱為它為「每日一詞」
中年級要嚴格進行句和段的訓練。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學生掌握許多詞語和初步建立了句子的概念。隨著年級升高,在句子教學中,不但通過直觀讓學生理解復雜的句意,而要重視培養他們認識事物間關系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正確理解句意的基礎上,懂得句子間的內在聯系。運用多種練習方法(如句式練習、用詞造句、縮句、擴句、改換句式、仿造句子、看圖寫句、看演示寫句子),使句子教學生動有趣,同時又能讓學生在各種練習中逐步掌握句子。盡量做到天天練、日日寫,我們稱它為「每日一句」。在此基礎上要進行連句成段的訓練,如:看圖寫連貫的句子、看演示寫一段話、連篇成段等。讓聾生將已掌握的句子串起來連成一段,說明一個事物、敘述一件事情、反映一個問題,為連段成篇打好基礎。
高年級進行篇章的綜合練習。作文練習五、六年級每學期十八篇,七、八年級每學期十七篇。主要形式有「片段練習」、「看圖作文」、「命題作文」、「應用文練習」、「對話練習」及「修改作文」。除抓好這些教材規定的篇章練習外,必須結合本地實際和聾生活動范圍增加一定數量的篇章練習。如「參觀記」、「影評」、「讀書筆記」、「書信」、「日記」等。日記的練習對聾生很有高的實用價值。一篇好的日記,就象一篇作文一樣能描述一天中的某一件事、某一個人物、某一事情的情節。我校對五年級以上的學生要求每個星期寫三篇日記,九年級畢業時一個學生就有500篇左右的日記練習,語文知識和寫作水平必然會有顯著的提高。例:陳義東同學每個學期都能按照這樣的要求做了,畢業後來信感謝老師對他的辛勤教育,這封上千字的來信基本無錯誤之處,老師看了說「這樣的畢業生--合格。」
二、在數學、常識、思品等學科進行語言文字教學
「語文是學好文化知識的工具」,語文學好了對其它學科的學習當然有利多了。由於聾校的教材體系不同於普通學校,聾生的認知能力又落後於健全孩子,我們不能單靠語文教師孤軍作戰,而要發揮諸種學科教師的積極性,進行協同作戰。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對各學科提出語言文字教學的要求。聾校語、數兩套全國統編教材與普通小學教材相比較,語文學科明顯低於數學學科的要求。其它學科還未能形成體系,各地聾校所用的教材還不統一。數學、常識、思品等學科中出現大量字詞超前於語文學科,這對該學科的教學帶來一定影響。最突出的是數學學科,在運算定律、概念、算理、應用題中出現的大量生字詞。如處理得好就會形成良性循環,處理不當會造成惡性循環。這也是聾校「應用題教學難」的結症所在。我們對這些學科出現的生字詞要求任課教師借用漢語拼音這個識字拐棍為聾生及時掃除障礙,形成本學科的教學語言。
2.加強各學科的備課管理。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要使各科教學都都能注重聾生的語言文字教學,必須加強各學科的管理。我們為了形成語言文字教學的整體要求,對各學科備課進行了改革,提出了備課不僅要備好教材、學生兩頭知識結合點的教學方法,更要備好本課中的學的生字新詞及這些字詞所組成的句子和怎樣掃除這些字詞的障礙。如何使學生掌握本課的有關語言。備課項目中還專門設置了「語言訓練」欄目,要求各科教師在備課中都能按照整體要求在傳授本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完成語言文字教學的任務。
3.開展跨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為了使各學科相互了解語言文字教學情況,近年來我們開展了跨學科的教學研究活動。一是跨學科的互相聽課。我們對各科老師規定每學期的聽課量,其中要求聽本學科的佔60%,其它學科的佔40%。二是組織全校性的評課活動。每個教研組每學期由一位老師上大組課,全校各科教師都參加聽課,聽後進行評議。評議該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是否綜合進行語言文字教學,效果如何。
三、在學習生活環境和各項活動中滲透語言文字教學
要使聾生在校期間學到扎實的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閱讀、寫作能力。這不僅要抓好語文學科和其它學科的教學,而且要重視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以及各項活動的滲透作用。
1.學習環境。教室是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在教室里應根據不同年級的語文水平創設不同的語言文字環境。例如:黑板報低年級應出些漢語拼音、看圖識字、看圖寫話;中年級可出每日一句、句子訓練、看圖學句;高年級可出日記選登、文章節選、讀書筆記等。還有學習園地、知識角、紅領巾角等都可成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產生影響。
2.生活環境。聾校一般都有住校生、而縣(市)級聾校則更多些,因此生活環境對聾生語言文字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學校一日常規。早晨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晚上應怎麼安排。一日三餐的菜譜、菜的名稱,如何種植,它的生長情況,成熟後又怎樣加工成菜餚等,周末文藝生活電影電視,我們將生活常規形成文字,菜譜請人填寫,電影電視打上字幕或用手語翻出,使聾生在校生活處處能學到語言文字。
3.各項活動。聾生從小失去聽力,缺乏父母、親戚、鄰居的語言訓導。在聾校每一項活動都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例如:外出參觀學習,教師事先要對活動內容、過程進行周密考慮,向學生提出參觀要求:看些什麼?學習那些東西?會用上哪些語言?參觀時老師帶上一些卡片、粉筆,學生帶上小本子,看到什麼就能及時進行教學,回校後要求學生及時整理成文;在組織觀看電影、電視、戲劇時要求教師及時將故事主要人物、情節、事情發展情況隨時告訴學生,促進學生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他們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