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言課集體備課會存在什麼不足問題
一、集體備課在促進老師們智慧共享的同時也「培養」了老師們的惰性,尤其是主備人的教案一出,其它人便萬事大吉,造成了「千篇一律」式教案。同學科教師的共案沒有一絲不同點,更沒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提出不同的要求設計。集體備課是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特點,設計出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案,並在教研組活動中通過個人說課、集體研討、共同修改後定稿。所以,在每位老師的備課稿上應該有集體研討後修充的痕跡,而不該是一字不改的共案。這樣的集體備課將會使此項工作大打折扣。
二、沒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教師的專業成長中所起的作用是公認的。老師們忽略這一重要環節無非是嫌麻煩,這就要求學校在日常的教學常規檢查中對老師提出明確的要求,作為一項硬性任務要求老師,督促老師養成反思的習慣,這樣對老師的專業成長非常有利,也是使教師要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老師轉型的重要手段。
三、教學目標的設定缺乏可操作性。在暑期培訓時賀斌教授曾經講過,教學目標設定要有可操作性。然而老師們還是慣性的用比較傳統的方式設定教學目標。學以致用,是科學的就要積極採納和嘗試。教師們缺乏勇於創新和挑戰的勇氣。
四、教案模式和課改模式存在兩張皮現象。二中從去年開始進行了新課堂教學改革,教案也應緊隨課改方向。並且許多教學環節的設計沒有具體操作的內容,成了一種擺設。如:學習成果展示,至於展示什麼內容,以什麼方式展示都沒有具體的設計和要求。如果教案和課改兩張皮的話,那麼所謂課堂教學改革就只是紙上談兵了。
五、對於新上崗的年輕特崗教師,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是新教師的首要任務。集體備課雖然能起到對新教師的教學業務的指導。但是,作為新教師來說,要熟悉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這種有主備人的集體備課,使新教師在一踏上教學工作崗位,就會出現空白點,失去了全面熟悉教材,准確把握教材體系的機會,這是不可取的。對新教師的專業成長來講是非常不利的。
『貳』 集體備課的好處有哪些
1、集體備課節省了大量的備課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過去是一個人獨立思考版,參考一些教學資料,備完整冊權的教學內容,也有的是「今年抄去年」備課方式。而現在,是幾個人合起來,共同來完成同一項任務,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2、集體備課能使我們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
3、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的質量。
4、集體備課活動有利於幫助我們理解新教材。
5、集體備課活動有利於幫助我們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
6、集體備課活動有利於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水平。
『叄』 如何加強備課組教學教研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教研組是學校基層的管理實體,是教學研究的組織形式,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所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教研組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教研組不僅是教學常規的落實者,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是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是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無論實施素質教育、還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學校教研組建設都不能局限於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層面上;都不能局限於聽課、說課、評課、觀摩等教研活動的層次上;都不能局限於少數「精英」作秀、多數人捧場的活動形式上;都不能局限於為單純教學質量而教研的目標上。教研組應該是校本研究的推進者、實施者,是學校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必須以校本教研為支點,落實到教師研究並進行實踐的層面。
一、當前教研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管理層面:
1.分年級管理模式決定了一些學校比較重視年級組的管理,而相對輕視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管理,因此,有些學校只滿足於設有教研組、備課組,能象徵性地開展一些活動,並未使教研組的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教研組在現有形勢和條件下尚未成為教師繼續學習和進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學校領導偏重於教師個體的培養與指導,對教研組集體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方法指導。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不是民主選舉產生,而是主觀任命,有些組長根本無法體現「長」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動當然也就無法展開。
3.學校教研活動未形成制度化,學校領導未能深入課改一線,有的領導從根本上放棄了教學。課改問題盡管在有關會議上大講特講,但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無法抓准科教研一體化的結合點,所謂的以科研促教學,促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僅僅局限於口號,在具體操作和實施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節。
(二)教研組內部:
1、教研組工作因循守舊。從教研組工作方式來看,部分教研組長在學科教研活動中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他們滿足於舊有的教研模式,不思進取,缺乏創新意識和變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動主要以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為主,沒有具體的教研目標和詳實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組在學科教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
2、教研組活動浮光掠影。縱觀整個教研活動全過程,一些教研組不能根據自身學科特點主動有效地開展工作,在教研活動中缺乏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明確的教研主題,教研活動更多地成為一些教育法規政策、教育教學理論等內容的空洞說教活動。整個教研活動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專業引領和細致的統籌安排。其次從教研效果來看,教研組活動過於簡單,流於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集中教研組的力量展開深入研究,教師之間缺乏深層次的探討與交流。
3、教研組評價走馬觀花。對學科教研組工作的評價,一直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難點。一方面多數學校沒有及時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明確教研組長基本職能和教研活動基本規范,對教研活動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教研活動隨意性比較大,教研管理鬆懈;另一方面學校在評價教研組工作中也單純以教研活動的次數和活動材料來衡量教研組工作的實效,缺乏對教研活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這些簡單的評價方式挫傷了教研組長的工作熱情,制約了教研組工作開展的成效。
(三)教師自身:
1.學校管理教研組的活動並未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並非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有些教師認為,教研活動是一種負擔,沒有什麼實質性收獲,這就導致不少教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熱情不高,比如,我們常聽到一些教師這樣說:「教研,哪有時間,我的新課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課、備課、輔導、改作業、考試等,學校、教育局、家長最需要的是考試成績,而搞教學研究,有時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結果得不償失,研究慾望不強。
3.學校研究氛圍缺乏,一些教師沒有問題意識,遇到教學問題,往往意識不到其研究價值,比如,一些教師課堂效率低,教學任務完成不了,就拚命要求增加課時,很少有意識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到把自己的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4.當今教育評價體制下,評價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成績,評價者看重的是教師個體,這就導致了有些教師只關注自我成長,很難與他人真誠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參與交流,分析研討只是表面現象,不願作深入研究。
二、關於教研組的建設
(一)加強教研組的組織建設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和調整學科教研組
教研組設置以有利於教學和開展教學研究為原則。一般以學科為單位,設立一個教研組。規模較小的,以相關學科合並設立教研組。跨學科教師編入其主要任課的學科教研組,同
『肆』 如何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
一、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課程標准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
二、有效的運作方式: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三、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做准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伍』 如何加強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集體備課,是教師繼續教育,實現專業成長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是教育教學實踐的需要。目前,小學數學教師的備課活動,流於形式,費時低效,不但不能成為教師的有益活動,反而成為負擔,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
一、教師集體備課的內涵及要求
教師集體備課是指兩個以上的教師集合在一起,就即將要實施的相同課程,各自發表其教育教學見解,以形成共識的一種整合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智慧開發活動。
其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潛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為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不難看到,教師集體備課活動展開的要求是:
(1)必須有兩個以上的教師參與;
(2)須具備相同課程或相關性質的探究內容;
(3)是教師因共同需要有目的進行的,而不是隨意的;
(4)通過活動凝聚智慧資源。
二、集體備課的意義。
1.深化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課程改革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所面對的是全新的教學內容,新老教師(包括骨幹教師)都面臨著重新熟悉新課程的重任。集體備課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促使教師熟悉教材,理解新課程的內涵。
2.藉助合力提高備課的質量與效率,優化課堂教學。集體備課不僅僅是熟悉教材,教師還要對教法進行深入地交流,其結果是匯集個體的備課成果,形成集體智慧,這樣必然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為優化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3、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集備的過程除了要研究教材教法,迅速的理解教材,掌握演算法;還要教師交流是如何收集材料、如何鑽研教材的,提高備課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理念的交鋒,使教師在爭論、交流中,不斷明確認識,使自身專業素質不斷成長。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級各類學校都充分認識到了集體備課的重要意義,加大了落實力度,採取了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積累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經驗,提高了廣大教師的認識。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許多學校的集體備課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1、集體備課形同虛設,集體備課流於形式,人在心不在,沒有真正體現了集體備課的功能;
2.集體備課中教師(包括主講和其他教師)的准備明顯不充分,一人主講,他人旁聽,組長事後補筆記;
3、集體備課中組長的帶頭作用不明顯,核心作用沒體現,准備工作不充分,組織工作不到位,如何進行集體備課組長心中也沒底;
4、如何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心中有數,但是不願意交流。
5、教育認識不足,老師沒有認識到集體備課的重要作用,被動應付。
6、少數單位從網上下載教案,實現教師「自我解放」。集體備課成了「網上資料的拼盤」。
『陸』 集體備課的意義是什麼
1、集體備課可以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是集體備課的價值取向,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走進新課程,面對新教材,筆者以為老師們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和學習,他們也掌握了不少先進的教育理念,他們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操作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正好提供了教師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通過參與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體智慧的分享,精華糟粕的取捨,促使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拓展教學的方法與思路,進一步歸納、提升和再創造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不斷改進自己的備課水平,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越是地處欠發達地區、師資薄弱資源缺乏的學校,集體備課的效果更為顯著。 2、集體備課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集體備課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活動,長期堅持集體備課,可以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方面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化,並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全程優化。教師的素質歷練,業務鑽研、合作研討、教法改進、自我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校本教研離不開大家的智慧,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集體的協作。因此,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集體備課可以分享與積累課程資源 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流一下,就能產生無窮的思想與智慧。 每個教師在備課前,往往依據課程標准,做一些前期准備,有針對性的搜集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典型案例、課堂設計、課件和教輔資料等,集體備課為教師提供了展示與交流這些資源的平台,參與者通過廣泛的交流和分享,就可以互同有無,有選擇的處理資源信息,並把有用的課程資源歸納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集體備課,不僅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還可以不斷積累和豐富教學的課程資源。 4、集體備課可以發揚團隊的協作精神 團隊與合作是集體備課的兩大主要的組織特徵,集體備課往往以備課組的形式呈現,那麼,集體備課的成敗取決於備課組成員間的合作關系與協作精神。有專家就教師的相互合作,總結概括出七大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 從中可以看出,只要正確組織好集體備課,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不僅可以完善課堂教學,而且,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參與、分享和汲取中,不斷完善自我,更加團結,進一步凝聚起團隊的協作精神。 5、集體備課可以濃厚學校的教研氛圍 學校的教研工作離不開課堂教學的研究,集體備課實際上就是一種如何完善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它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和最有效的問題。集體備課中,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於集體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認識上的結晶,這種認識能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集體備課把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積累教學的實踐經驗。同時,在集體參與備課的行動研究與反思中,潛移默化的濃厚了學校教育科學研究的氛圍。 在新課程不斷推向深入的今天,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 1、精心組織,為教師搭建專業發展的平台 集體備課往往流於形式的原因,就是組織不力,校長和教育管理者對集體備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其實,每一個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與體會、經驗和教訓,他們渴望有人組織和引領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反思。新時期的校長就要勇於承擔起引領教師成長,為教師發展助力的歷史重任,正確認識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和意義,要有計劃的認真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確保集體備課的時間充裕、地點固定和內容落實,校長要從這樣一個高度來認識:那就是精心組織好集體備課,就是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和共同發展的平台,就是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助了一把力。 2、依據課標,作好集體備課前的准備 集體備課首先要有一個組織者,這個組織者或是教研員也可以是備課組長,在集體備課前要根據實際制定出備課的計劃、內容和范圍,立足課程標准,輸理出教學的目標、難點和重點,擬出備課要討論的重點提綱。參與備課的教師要依據課標,通覽教材,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初備,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整理自己的困惑與反思。只有組織者和參與者從思想和內容兩方面均作好充分准備,集體備課才有內容可備,才能有效、順利的進行。 3、充分交流,營造集體備課的良好氛圍 加強交流,充分發表意見,是集體備課的關鍵環節。集體備課既要有重點發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廣益。組織者不能以「權威」的見解一錘定音,而是要創設集體備課民主、平等、和諧的交流氛圍,組織和引導大家暢所欲言,適時把握討論的話題,重點討論與交流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部分、教師個人備課的困惑、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還有部分教師教學實踐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只要對大家有借鑒,都是難得的財富和智慧。成功的集體備課通過個人初備的認識與大家的集思廣益間的充分對話,產生思想與智慧的火花,達到相互分享,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目的。 集體備課的過程,是大家奉獻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因此,筆者以為,集體備課必須要圍繞課堂教學,重點做好如下一些實事:一是要明確一個目標,明確教學目標,要由整體到局部,即小課標要服從於大課標,不同的單元目標,必須要以相應的課程標准為依據,課時目標要根據單元目標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二是提出一些問題,這是由具體到概括的過程,即提出的問題要具體、實際,如創設什麼樣的情景導入新課、某個教學環節如何設計、怎樣優化課堂練習等等,問題越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就越概括;三是研究一些策略,在廣泛討論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形成共視,概括出最優的教學策略,由理論轉化為實踐;四是分享一些資源,集體備課中教師的一個點子、一個經驗、一個教訓、一個案例和一個設計等,都是可供大家分享的備課資源,有選擇的充實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就能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5、充實完善,分享集體備課的成果 有效的集體備課過程,應該由備課前的構思准備、備課中的深入研討和備課後的充實完善三個環節組成。備課前的准備是為了有的放矢,備課中的研討交流是為了達成共視,而備課後的充實完善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備課後的完善階段是集體備課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分享集體教育智慧,吸納營養,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再創造、再提升的過程。大多集體備課只是做好一些筆記,完成一項教研任務,往往熱烈討論的高潮過後,教師依舊我行我素,忽略了完善階段,結果,大大折扣了集體備課的效果。集體備課的充實完善環節,還應該包括教師上課後,對自己教學過程的二度設計和教學行為的矯正與反思。筆者以為,備課後的充實完善環節做得越具體,越能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集體備課才能夠真正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 五、集體備課與「五課」活動 「五課」活動:即設計一堂課、說好這堂課、上好這堂課、反思這堂課、評析這堂課的教研活動。它是新時期學校進行校本教研的最好的切入點,是課堂教學研究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五課」 既是教學管理形式,又是一種教師培訓活動,它不是「備課」、「說課」、「上課」、「思課」、「評課」五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圍繞一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提出研究課題,教師通過 「備、說、上、思、評」全過程的積極參與,與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對話」的一種課堂教學的教研模式,它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反思性。「五課」活動不是要人人過關的轟轟烈烈的階段性運動或形式,而是一種貫穿教師工作生活始終的、常規的校本培訓方式。 雖然,「五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不難看出設計或備好一堂課,是「五課」活動的基礎和保障,沒有「備課」何談「說、上、思、評」的研討環節?因此,重新認識集體備課,可以更有效的組織開展「五課」活動。如果說「五課」活動是校本培訓的方式和手段,那麼,集體備課是開展「五課」活動最有效的組織形式。集體備課的過程中雖然側重於「備」,但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性和研討性,決定了集體備課同樣貫穿了「說課」、「上課」、「思課」和「評課」,毋庸質疑,「五課」活動中包含了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達成「五課」活動的有效途徑和媒介。 無論是集體備課,還是「五課」活動它們具有的共性是:合作探究,參與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成長。教師發展要自我覺醒、自我提升,就必須要積極投身於行動研究和校本培訓活動中,潛下心來鑽研「五課」活動,靜下心去進行集體備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柒』 論述教師如何備好課,並結合自己備課的經歷,在分析自己備課的優點和不足的同時,談
隨著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教育格局的不斷調整,青年教師在學校的比例增大,課堂教學改革已從「單兵」作業發展到集體合作,於是「集體備課」被提上議事日程,成為教學前沿的一個時尚用語。許多學校把「集體備課」寫進文件,作出具體要求,有計劃、有過程、有檢查,應該說集體備課是落實的、有效的,對教師的成長和個人資源的整合有著前所未有的促進,這樣的備課形式,鍛煉了一大批年輕教師,集體備課給了他們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中老年教師也在集體合作中吸納新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把生動的傳統教學經歷補充到了備課集體之中。
但是,我們也看到,一部分學校的集體備課只是徒具了一個形式,追逐了一時的熱鬧,同以前的單獨備課相比,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一、集體備課的現狀
時下,有些學校的集體備課流於形式,不僅抹煞了教師的教學個性,浪費了人力資源,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阻礙了師生的共同發展。
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現。
一是一人擔綱,眾人偷閑。學期初備課組將所任教的任務分成若干段落,或分配或抽簽,責任上肩,任務到人,從形式上看是不錯的,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人照搬了教案,有人下載網上教案,很少有個人獨立的思考與創意,僅僅只是當了一回「搬運工」,東挪西移,完成任務了差事,教師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違背了集體備課的初衷。
二是缺少環節,隨聲附和。教案擬定後,應該說,備課組有一個討論會,徵求意見,修改完善,組內成員針對教案提出個人的獨特見解,幫助擬定者精益求精,從而形成集體的智慧。但是,這個關鍵環節要麼忽略過去,要麼無關痛癢,沒有從實質上整合集體的力量。使初步方案一躍而為既定方案,其結果是,教學課堂中,雖然班情各不相同,需要及時針對性地調整,但仍然千篇一律,缺乏創造性地運用。
三是反思乏力,停留於口述心記。授課結束,教師幾乎無一例外地有各種心得體會,一道例題,學生提出了創見性的解法,一次實驗,師生有了新的發現。本可以在教學方案中預見的,卻因討論草率而未涉及。教後備課組又沒及時組織總結,形成記錄,即使當時感慨萬端,也因停留於口述心記而作用不大,時間一長,便模糊不清,更不說下一次吸取教訓了。
二、集體備課的內涵
集體備課是指在課程改革的前提下,新的理念下,面對新的內容,新的資訊和新的教育對象而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的集思廣益的一種群體性智慧整合與發揮的教學研究活動。它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既要秉承傳統的優秀成果,保持先進的適合校情班情的做法,又要向課程改革,力爭與發達國家的教育接軌,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增進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團結與合作,有利於形成強有力的戰斗集體,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力,把個人的教育實踐智慧和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合於集體合作之中。
首先,集體備課應有一個總體計劃。一般地說,集體備課在備課組內先由組長執筆,擬定學期總備課計劃,然後交由小組全體成員討論,集中大家的意見,修訂完善。計劃核心要素當是各校學生的認知結構程度、心理年齡特徵、區域信息常量、社會文化底蘊以及學校的層次定位等等。有了這樣周詳的考慮,其備課組的總計劃才是可能的,也才具有一致的明確方向。
其次,集體備課要分步組織實施。備課組長根椐總規劃,將各單元、各章節教學任務分配到人,組長要指導教師精心研讀教材、深入了解學生。洞察教改前沿動態,借鑒他人的典型課例和優質課教學經驗,從而形成富有創見而符合學情的教學設計。設計要緊緊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把「人」的因素放在顯著位置,徹底摒棄過去「目中無人」,只有教材教參的傳統觀念。方案初定後,應交由小組全體成員充分討論,吸納他人的正確意見,形成集體結晶。
最後,集體備課要注重反饋,深入反思。我們常常在教完一個章節、一篇課文後,總有新的發現,或是對教材的新領悟,或是師生在課堂上的新解法,有時甚至是教材不足、教參訛誤,這些都是十分難得的體會,而且一節課的內容,教師與教師收集的體會又各有不同,這就需要有一個交流平台,形成共識。備課組長遇到這種情況,要打破常規的備課組會議,趁熱打鐵,及時組織教師進行總結,形成文字。個人的感情可以在集體中得到肯定或是否定,解題的妙招可以推薦給他人,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引起預見性的關注。備課組長還可指導相關教師把有價值的問題寫成教學案例甚至學術論文。
總之,集體備課應做到:「計劃周詳 ----環節落實----反思及時」。唯其如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備課。
三、集體備課的作用
1、集體備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一個教師的成長成熟,總是與集體的關懷培養分不開的。過去,我們也生活在集體中,但卻是一種自發行為,缺少歸宿感,享受不到集體備課的成就感。即便有些教師出類拔萃,也幾乎是全靠個人的艱難進取,這樣的經歷至少延緩了教師的成熟期。
集體備課只是學校集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卻是教師參與最多、熏陶最多,也是直接關繫到教師業務能力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集體備課無論是對中老年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都是迅速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的有效形式之一。
一個備課組,總是千姿萬態的。有的人才情橫溢,有的人活力四射,有的人待人寬厚,有的人思想敏銳。人格魅力強的,教學業務精的,業余愛好廣的,齊聚一堂,置身其中,他人的優點長處,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人、熏陶著人、教育著人。同事間的交流坦誠真摯,教學上的研究各抒已見,互相關心,互為補充,個人的素養從思想政治、心理成長到業務能力都在短時期內得到大幅提升。
2、集體備課有利於備課組的成熟
備課組作為學校教研活動開展的基本單位,也有一個成長成熟的過程。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尤其應關注備課組自身的建設。由於備課組具有臨時性特點,組內成員素質參差不齊,活動開展既要整齊一致,也要因人而異。
備課組的建設首先要立足於對每一個成員的培養,把鍛煉機會呈現在教師面前,讓教師通過聽課、上課、評課、說課、看課 (包括光碟)、讀課(雜志上的課堂實錄)等一系列活動,逐漸成長為行家裡手,甚至成為校內專家或是在市縣具有一定影響的人。備課組的責任就在培養教師,促進其專業發展的同時建設自己。
其次,一個好的備課組,要有一兩個靈魂人物。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使全組教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集體至上,團結至上的建組理念。
3、集體備課有利於科研興校
綜觀科研成就顯著,教學質量名列前茅的學校,幾乎一致認為集體備課功不可沒,即使是有特級教師的學校,他也是工作在集體備課中而又帶動著集體備課的蓬勃發展。
對一所學校而言,集體備課是集團作戰,整合了各方面資源,加強了學校領導的力度,好的集體備課組織,學校的教師一定是空前團結的。
集體備課可以較好地促進課題研究。我校「校園虛擬網的開發與應用」就是這樣一個課題,不僅解決了管理、教學及後勤保障信息的暢通。也從理論上進行了一些嘗試,學校在這方面就全市而言,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集體備課與備課集體是有區別的一對范疇,前述的現象分析及內涵與作用,已較充分地闡明了什麼是集體備課,而備課集體則是高度和諧的集體備課形式,它是建立在集體備課基礎之上的,有著自覺意識和行為的研究共同體,獻計獻策,共同發展成為備課組成員的一致追求。
同時,備課集體的外延相對集體備課要寬泛的多,它不僅是指同學科年級內備課組的活動,也可跨越年級界限,有著較強的凝聚力。下面就備課集體的形成、發展和影響作一個簡要的論述。
一、備課集體的形成
備課集體是在備課組的集體備課過程中,通過備課組的一系列教研活動的鍛煉後,形成的一個由小到大,由核心成員到大眾趨向的一個團隊。
一般來說,備課集體是一種自覺行為,以備課組長或是某一核心人物為中軸的改變教育觀念,樂於集體奉獻,敢於發表創見的一群人,備課集體與集體備課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基於學校行政的需要而構建的一級業務組織,而前者則是一群志同道合又善於研究,敢於研究的群體。後者有一定的約束及指導關系,而前者則是以志趣、理想為凝聚點的。後者著眼點在於更現實、更直接地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前者則更多地關注教育動態,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力圖構建理想的教育人生,備課不僅僅是適用於課堂,更主要的是帶著研究的眼光看教育。
比較之下,備課集體既密切相關集體備課,又跳出集體備課之外。我們知道,當一個教師的職業追求一旦走向專業化的發展之路時,甚至可以跨越學校進行研究,可以文理兼容,這就是教育的境界。
如果一所學校,有那麼一個研究群體存在,那麼,它一定不僅是實現了集體備課,更主要的是崇尚著、融合到備課集體中。
二、備課集體的發展
備課集體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所學校的發展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文化的積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隨著學校歷史的增長,文化積淀自然增厚,但是,時間不等人,時代呼喚名師,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這就需要學校出台相應鼓勵措施,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在政策上、經費上保證備課集體的發展之需。
一方面加快備課組的建設,使其更多的人才迅速成長,另一方面擴大教研組的視野,積極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借他山之石,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素養的提高。
三、備課集體的深遠影響
備課集體一旦在一所學校形成,這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一定是突飛猛進,因為備課組聚集了一批教學能手,教改精英,甚至課程改革的專家型人物。
這樣的師資隊伍,學生是信服的,社會是認可的,家長是放心的。備課集體代表著一所學校的教學水平、教育能力乃至學術水平,不論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學生中的影響,還是教師在教學中達成的藝術,都會得到社會的好評。
學校擁有了這樣的教師隊伍,自然地聲譽遐邇,而學校與名師也是相輔相成的,互為表裡的。名師越多、備課集體影響越大、學校形象越好,反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也帶動著名師的深造發展,使備課集體的內涵更加豐富。
總之,集體備課與備課集體有著質的區別,在現代學校教育中,我們崇尚備課集體的形成並迅速成長,同時,也希望集體備課更加完善,更能培養人,特別是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捌』 集體備課應注意些什麼
一、精心准備,集體說課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講一節成功的課首先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精心准備,寫出自己的教學設計,在組內進行說課,具體說一下設計意圖和教學流程,由其他教師進行評價,取長補短。為課堂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探索新知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決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標准。那種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只會把學生的思維區域狹小的天地里,嚴重製約了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我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立足於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發展考慮,不是為了教材而教學生,而是為了學生而用好教材。
三、組內集體評課
俗話說的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節課只反映自己的主觀的認識,要想有更大的進步還需要大家的幫助,把大家的優點寄予一身。當講完一節課所有的聽課教師進行集體評課,大家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課中充分的體現了課改理念,「吃透」了教材,創造性的利用教材,靈活的運用,從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整節課貫穿一個情節,學生有很大的熱情,主動的去學習。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漏洞,及時的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
四、及時的進行反思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成長=經驗+反思」,當講完每一節課都要及時的進行反思。同樣留心學生的反饋意見,根據學生反應出的問題進行反思;認真聽取每一位評課教師的意見,講完課自己回想每一個教學環節是否適應學生,是否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自己總結經驗,找出不足,總結自己的優點,長處,同時從中認識到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及時的進行改正。完善教學,盡量的適應每一位學生。
五、再次實踐,完善教學
辨證唯物主義認為:任何事物都需要實踐——得出結論——在一次的在實踐中去驗證,在教學中遵循這個原則,學校給我們創造教研環境,為教師的成長鋪一條寬闊的道路。反思後,總結經驗,完善自己的不足,再一次的整理教學流程,利用其他班級再次進行實踐,在工作中並不是一味去教學,還要在教學的同時去搞教研,去不斷的學習,這樣才會使自己更快的成長,現在的孩子需要一專多能的教師,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的學習,用各方面的知識來武裝自己,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更好的適應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