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談談體育備課都是備什麼
(來自網路) 可以這樣說,准備一堂體育課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用一輩子去准備,第二層次----課前直接備一節課,具體到一節課上教師所要做的;所謂用一輩子備課的概念就是說教師在教育的過程當中,他能給學生的,教學過程實際是教師個性展現,教師個性展現就是說是你個人的個性素養、專業知識等的一個整體表現,這時教師有一個用一輩子備課的概念,這就是教師職業和其他職業不一樣的地方,需要教師經常去思考。 備課故事一 我國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體育老師叫楊欣,他是天津的一個非常有名的體育特級老師,在國內非常有名,五六十年代有個非常有名的電影叫《李四光》,李四光是我國非常有名的一個地質學家,看了電影以後,觸動了他一個靈感,給學生設計了一個游戲叫小小勘察隊,這個小小勘察隊把電影中地質隊員所有活動,包括身體基本運動能力,走、跑、跳、攀、爬、投等等全部串起來並且非常具有遞進的游戲,他這節課並不是就某一節課去准備的。 備課故事二 另一個例子講述一個烏克蘭的老師上了一節非常漂亮的歷史課,不僅學生如痴如醉,包括聽課老師也如痴如醉,上的太好了,下課後就有一位老師和他說說,你上的太好了,真的是讓我們大開眼界,這堂課肯定是花了很長時間,這節課究竟花了多長時間?准備得這么精彩?這位老師講了一句話應該讓我們深刻感受的。他說:「說實話!你要問我這一節課花了多長時間?我這節課直接准備可能只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但是我幾乎天天在學習,我天天都在積累,所以說,如果問我,我幾乎天天都在准備。」 上述兩個故事都在講備課,其實體育老師備課不只是在直接面對這堂課的時候才叫備課,在此之前要有一個深刻的積累,有了非常好的積累後,隨著教師素養的提高,帶著對學生的整體認知等可能才會備好課,這些都是對課的准備,當然不是直接面對這堂課的時候如何去准備。 結合上面的實例,談一談備課從哪幾個方面去一步一步地准備。1.備目標 備課就是課堂設計,目前《中國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雜志都關注教學設計,設計就是備課,當前,很多人都把備課簡單化,認為備課只有一個教材、教學內容,而沒有其他內涵,其實體育老師備課時應該把備課當做一種關系來看待,如果我們把所有教的教學內容當成一個獨立的元素,那麼這個課堂教學就沒有什麼意義。而應該把他向外拓展延伸。教師在設計課的時候一定要進行目標定位的意識,這六節課,他們的目標都很明確,基本能夠把目標設計貫穿到每個教學細節中,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多種元素。 首要元素就是目標。首先要想我們備這節課要達成什麼樣的東西。以這個目標為中心去設計去組合,去創編。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去做的,在備課時有前一節課,後一節課,有單元的內容,有可能是單元的第一節課,有可能是最後一節課。但是這節課在整個單元的教學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應該實現什麼樣的目標,目標越具體、越明確就越可行。內容設計就可能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從整個課的准備中,首先是課的設計,目標要非常明確具體,這就是一個龍頭,假如把這個龍頭抓住了,我們的整個方向就可能不會偏了。 進入新課程改革這么多年,通過看教案和交流都會看到這樣一些情況,課程標准中提到了幾大領域目標,這些課的目標設置也是面面俱到,目標寫的很全,似乎不寫就不行。因為目標過於全面,所以存在如下問題,一.目標設置與後面的內容選擇不相匹配、無法匹配。課標中的五大領域目標,課堂目標必須是課標目標體系的具體化。二.有些教師目標設置的比較模糊。就是看到的目標無法知道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不知道怎麼做或做什麼。學生也只是模糊的了解,不知道教師這節課究竟要怎麼樣。何老師這節課,他所設計的學習目標明確的。沒有片面追求面面俱到。一節課想要達成所有目標、都具體地細化是不可能的,何老師的教案明確了學生在行進間運球時能夠控制好球的落地與反彈的高度,能做到快速運球十五米以上不丟球。學生就知道這一節課目標是什麼,非常明確。雖然何老師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三點,但是非常務實,非常具有可操作性,非常明確,應該說教學目標的設置方面給我我們很多的啟發。 在備目標的時候,有一個基礎工作要做。就是要達成目標,看有可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基礎嗎?要考慮你的現實條件,還有器械、場地條件,然後學生有什麼樣的心理特點。自己的專業能力能否夠得上來教這個東西。所以教學實情的分析也非常重要,所以備目標它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這個問題其實就是處理我要所教的內容與你能否實施的沖突,這樣來就是我們設計一個教案他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的問題。所以潘紹偉老師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過一句話:「教學設計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這句話給我們印象很深刻。 體育教育是人為的過程,是人為的干預學生的學習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設置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把學生往哪帶。現實中,一線體育教師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其實在什麼地方呢?目標歸目標,教學歸教學,這是最普遍的問題。就是常態的設計本身就不是整體設計,被稱之為「拼出一個拼圖出來」。開始、基本、結束大多是老三件,基本部分也老三件,是講解,示範加練習,等等。這不叫設計,這是純粹的拼湊,而且,現在我們強調為什麼目標指向,也就是說,我不是就這樣設計,一定要明確這堂課我要想干什麼,要做到什麼程度。可能在這個過程中,何中雷老師自己的講述和他的課已經說明,學生確實做到了,所以他的目標設置比較合理、是符合學生實際的,是可達成的。 當然,可達成絕對不是一點困難、一點要求也沒有,應該是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才可以達成。從這個意義上講,備一堂課其實牽牛鼻子,牽牛鼻子就是學習目標設計是不是科學,合理、有效、可達成。備目標時其實有一個繞不開的東西就是學生基礎,當然還有其他條件。更多情況下,體育教師備課時最忌眼中有教材,心中無學生,那就壞了,現在備課,需要強調的就是眼中和心中都要有學生。何中雷老師的設計思路中也指出,要了解初二學生的身心特點、共性特點,當然最好進一步完善的就是該班還有個性的情況,整個教學准備,離開了學生的備課都是無效的,因為是無的放失,手段是不是有效,學生又是不是有效,不是一般的沒有效。有的體育老師會根據自身的經驗作出推斷,這是可能的,比如:初二學生一般情況下可能是什麼樣,這是可能發生的,除非他有經驗。學生容易發生什麼,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學生容易發生什麼樣的錯誤,他就有意預防的概念是什麼呢,知道常見的錯誤是什麼,在這我就特意的制定措施去預防。前提還是對學生的了解。2.備學生 如何更好地了解學生是一門學問,其實教學就是教師學生交往的一個過程,互動的過程。教師缺乏對學生的來了解,那麼他的教學就會失序。體育教師,只有有學生在場的時候,你的課堂教育價值才能凸顯。所以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應該和學生交流。跟學生交流談心,了解最近的身體狀況。或者在詢問假期中有沒有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或者放了長假返校,身體心理有沒有哪方面的變化,從他的心理,身體素質的情況來充分了解學生。可見,對學生的了解可分為常態了解和課前了解,這是必須的。 當然,關注學生,分析學生不僅是技能方面的,上籃球課我們要上了,上之前,學生的籃球的基礎有多少,它是初一的學生還是初二的學生,他的基礎都不一樣。這個學校和那個學校,甚至彼班和此班情況都不一樣。在教學方法設計時都要考慮這些因素,除了這些技能技術以外,可能還要考慮團隊意識(學風,班風)。 學風,班風,個性的特點,團隊意識,這個班比較團結,這個班不夠團結,整個學風比較向上,有的學風比較渙散,這可能都需要我們了解,否則,實際設計的對後面的事都會產生不一樣的影響,甚至學生有沒有疾病都非常重要,每個學期的第一次課,這是體育教師平時特別小心的,所有體育教師要關注學生在運動方面的表現,經過一個寒暑,學生有的在假期根本沒有運動,運動負荷控制不好很容易產生一些傷害事故。 當然,教師備課時完全可以把學生請到辦公室聊聊天,了解了解學生的需要,請學生來共同設計學練活動方式,如籃球課學生喜歡採用什麼樣的學練方式,有時學生的主意比教師想的還要好和多。我們了解學生不只是了解學生的基礎,我們還要了解學生的需求,甚至要問計於學生,實際是說這樣幾句話,其中就會出現我們教學當中講的,要更多的去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只有在這種背景下,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整個體育課的准備中,了解學生應該是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這樣,教學才能建立在科學、合理和安全的基礎之上。 了解學生是一個非常前置性的活動,它能幫助體育教師減負,一名有影響的體育教師他的周圍會有一幫「粉絲」,這些學生是體育教師的最好的資源,幫助教師准備場地、准備器械,不僅如此,學生還會給教師的教學提出很多寶貴意見。 潘紹偉教授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你能講出學生的名字嗎?》,文章講述的主人翁河北省開灤二中的老師叫馬伯君,上課上得非常好。在河北省搞的一個非常大的活動,課上得非常成功、確實非常好,最後其他老師向他學經驗。問,你為什麼上課這樣好,有沒有什麼訣竅?他說了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了解學生。所以,那幾個班的班主任覺得不可想像。馬伯君老師有這樣一個本事,他任教的每個班的學生名字他都喊得出來。而且對這個學生的個性都能道出一個一二三四,班主任都搞不定這個事,後來他告訴我們這個經驗就是告訴我們,叫出學生的名字其實是拉近學生心理距離,讓學生產生親近感,使學生上課配合老師,如果體育教師在課上這樣喊,15號……離得太遠了,老師不認識。但如果說『張軍』!學生會覺得意外---老師認識我,學生就會感覺非常貼近,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大多是被教育,當然,我們現在的大的問題是班級的規模和數量大、班級人數多。但是,體育教師至少要盡量與學生貼近。所以,從這個方面講,與其花大量時間備教材還要同時關注學生。只有學生與教師的關系默契,與你共鳴,課堂教學才會有教學過程,否則,教學過程就難以推進。所以,這是新的課程理念特別強調的,我們以前強調教師的教材,學生的教材,而現在強調教師的學生。 美國培訓師在中國的SPARK培訓中,培訓師在課前准備了許多小卡片,現場發給與會的所有人,以非常虔誠和尊重的姿勢將卡片遞給你,請你接受他,當接受他的卡片後,他會非常誠懇地用英語對你說一聲謝謝。極短的時間里,這個細小動作,拉近所有人和大洋彼岸培訓師的距離,有效地培植了與參與者一種親近感。 培訓師的舉動給我們的深刻啟示是,體育教師在備課時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因為只有更多地關注學生、更多地了解學生、更多地親近學生,教師才可能把課備得更好,才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是不可忽視且非常重要的方面。3.備內容—組織—方法 除了備目標、備學生之外,內容、組織、方法的准備顯得極為重要,如果把內容離開組織、離開方法來談,不好談,綜合起來談才是正道,何老師設計的籃球課,把它變成一個活動,變成了要拉一根繩子的活動,這其實就是一個組織方法,讓學生利用各種方法去運球,這就把內容、方法、組織融為一體。所以,備課中,千萬不能簡單地講解12345,示範12345,如果這樣備就失去了活動的概念。對整個教學過程而言,僅僅只有講解、示範遠遠不夠。把整個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做好,過程和講解的設計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我們這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不能脫離重點和難點,去編一些活動,那最終的效果肯定不好,學生更不知道目標、重點在哪裡。 當然,就一節課而言,存在著時間的有局限性和掌握目標的無限性的關系,這永遠是一對矛盾,所以,時間的局限性和目標的無限性也要匹配。如果這個缺失了,課堂教學也就無效或低效,就根本沒有具體可瞄準的一個目標去完成,也就陷入了無的放矢的泥潭。 體育教師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考慮到有趣,要更多地去關注是否有效。體育教師在教學當中要彰顯體育教師的教學智慧,在長期教學中,體育教師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達到一定程度時就體現出教學特色,教學還要設計教學策略,如何讓學生學?目前國內流行的是活動導學,而這種活動方法在體育課上體現得比其他學科都明顯,活動導學實際上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通過不同活動疊加,教學不只是完成一個固定的任務,是讓學生在活動當中體驗活動的魅力精神。正如當前時興的拓展運動,它要求參與者將活動經驗進行分享,反觀我們的教學內容常常是單調的純技術教學,對於活動設計,應該關注學生怎樣去練習、怎麼體驗溝通,而不只關心練習過程,過去的教學只關注學生技術是否完成顯得很不夠。 何中雷老師的籃球四角運球設計中,活動過程中考慮到體育骨幹作用,將骨幹與其他同學分開,使其能夠展示與其他人的區別,這樣會影響其他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對於學生都有一個促進作用,其次還能發揮其助人作用。這樣的教學對於其他人與隊長都有影響,因為每個個體都是集體的一部分,有可能對於隊長一個人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於全隊的影響卻不能夠忽略,全隊提高了價值更大。這種責任感的培養其實就來自於對活動的設計,而責任感的培養對於課堂教學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活動的設計千萬不要片面,認為任務就是傳授學生知識,單一的將技術交給學生。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注重有效的課堂的設計,利用教學內容使教學目標實現擴大化。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應該做到:輕灌輸,不單一地將知識教給學生;重啟發,將自己的學習經驗介紹給學生,求引導、求構建,構建一個有效的課堂教學。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有許多不同地方,體育教學更多的不是認識客觀現象,而是認識人本身,它發展不是客觀事實而是改變人本身。整個過程設計中必然是對象、手段和目標都體現在我身上,所以這時的課程設計有理由更好的面向我們的學生,對於這一點,值得體育教師思考,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確實不一樣,在設計時才能更好地基於學生、面向學生、服務學生、發展學生,這才是體育教師要做的。4.備資源 體育教學中,教材、場地和器材的准備,被稱為「備資源」,體育課程資源不太有目標指向,體育課程資源第一個指向就是一切有利於學生實現課程目標,只要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的資源都可以拿來用。如籃球教學中需不需要利用橡皮筋,然而,制訂了一個讓學生運球的目標,而且是快速的運球,同時還將球放在自己的側面,而怎樣才能將球快速運?在多高的位置時才能快速運?制定目標時,將橡皮筋拉多高的高度?這樣的一系列事,就叫場地資源利用與開發,有利於這堂課的進行,沒有橡皮筋的參與,課堂效果就可能沒有這么好。以前我們稱此為「備教材、備場地」,而器材是死的概念,資源是活的概念,當前,我們傾向於用資源這個概念。橡皮筋若干次用,這就體現了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使學生能夠達到鍛煉體能的目的。而現在如何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課堂資源,又是課堂任務中的重中之重。很多學校都曾講過:「不是我不想做好,而是沒場地與器材」,所以體育教師有必要更好地做好這個工作。 球類項目教學中,球不僅僅存在技術拓展,籃球還可以被作為普通器械進行搬運,一隻籃球的搬運、兩只籃球的搬運,等等,搬運過程中還有一人的搬和多人搬之分。作為單個球的功能不僅僅可滾動還可彈起,這些資源都可以利用,又如球的滾動可滾動一球或兩球,我們的思維不能局限,應該拓展開來,比如兩人的對抗,還可以進行其他的項目。 當然,除了物化的資源還有許多無形的稍縱即逝資源。課堂中學生出現的錯誤也是一種資源。例如南通中學一位老師藉助課堂中出現的事故應該採取的措施,現場一名同學說出了「托」字而為老師藉此利用,讓該生上場表演一下何為托,然而該同學的表現卻引起課堂的嘩然,該老師給我們啟發,托可以你可以自己托,也可以其他的東西去托,於是,隨機應變式的引導,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思維的偏差、錯誤或局限性。 綜上所述,資源可以是場地的、內容的,它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已有的東西。不能一談籃球就局限於標准籃球場內的固定籃球框,對那些只有一片籃球場的學校,教學密度難以滿足,這樣學校就可藉助繩子編造10~20個高低不等的籃球筐,斜拉著高低不等,這完全可以用來進行籃球的投籃練習,甚至還可以用於扣籃,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發是一物巧用、一物多用,也非常精彩;再延伸下去,體育教師還可去創設一些資源,如果是這樣的狀況,在學校體育中,就只講場地器材問題就是「只要你想得到,就可能做到」,它的前提不是我們所有資源都沒有,而是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一物十用是可以做到的。 有許多資源是可以替代的,如繩子、橡皮筋、呼啦圈方法很多,強調課程資源概念是目前的體育課,學生比較多,場地器材並不很充分,出現的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學生的練習密度普遍低下,學生的運動技能沒有掌握到,體能有沒有得到發展,我們如果把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全部歸結於體育課或體育教師這肯定不對,但是我們的體育課就該為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體能做應有貢獻,初中至少每周三節體育課要保證,我們還要注意這樣一件事,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可能要充分思考的。5.備教師 備課還要備自己,要把心態備好,把要講的東西備好,把該示範的東西備好,把人這個因素備好,體育老師既是個條件性的資源,本身又是內容資源,所謂本身就是內容資源就是說我不只是上好課的一個條件,其實我本身就是,就是我往課堂上一站,我示範動作做得怎麼樣,我講的怎麼樣本身就是對學生的一個影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備課到最後還要備自己,如果我們這樣一說的話,這幾條都能做到,我們的體育課准備到這種份上,上好體育課就變成指日可待的一件事情。 三.總結 本講就何中雷老師的課進行了針對性研討,涉及如何備好一堂體育課,從目標到內容,整個過程的設計,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總體而言,研討比較充分,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正確的認識,這是非常重要的。
❷ 散打,泰拳兩小時訓練備課
職業拳師訓練法 2006年04月09日
keywords:拳師,訓練 歸類於: TrackBack
練習,無論對職業或業余拳師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拳術的目的並不限於強身健體,使氣力充沛,還要追求實戰中的效能,與人比武不致輕易被對手制服。
武道的最終意義在於求知,拳師們開始習藝,首先也要自知,在確定本身體魄情表為健全良好之後,方可認真練習。所以拳師真正的開端應為身體鍛煉,從預備功夫下手。
練法
跑步:首先須履行的程序是清早跑步,以增強耐力,使腿部肌肉豐盈,對拳師在擂台上進攻退守,均極有好處。拳師能否在敵不斷壓迫下屹立不倒,馬步占極為重要地位。泰拳師公認跑步為練習拳藝的基礎,須嚴格遵行。清早跑步之後,白天需要有充分的時間休息,至黃昏時,一般為下午四時許繼續練習。
練習程序,著名武館各有差異,但目標相同。一部分拳館命拳以跳繩開始,另一部分則先行擊影,泰語曰「打風」,而後打沙包,續而進行對打。最常見的是以擊影開始。
擊影:擊影練習,可謂拳師練習的熱身運動,能催醒身體四肢肌肉神經,待適應劇烈訓練,拳師藉以練習身手的協調配合、進退平衡以及出招擊空時收勢回防的重要慣性,是「意」的訓練。譬如練拳,則須注重雙拳動作的連貫,運足和發勁正確,並且應多用各種步法,如躍進、急退圍繞而進,拳與步須配合,始稱有方。如練肘招,方法一樣,心目中需假設敵人存在,觀其動態,運足相應,適時揮肘出擊,招數可長可短,或忽然改變攻擊角度,又可借勢於護膝抵敵,自由發揮。若練空腿,要點不在於猛,而在於把持身體的平衡,使腿招收發靈活、防守嚴密而堅固,不致輕易受敵暗算。用膝也同樣,如動馬沖膝,須膝步一致,膝招才能流暢活潑。練內圍纏戰的膝招,則須雙臂如同抱敵,下拽迎合膝招上沖之勢。
又有蹲身擊影法,練時身體下踞,雙足則先後溜動,與跳繩相仿,依循1-2-3規律,雙拳以相同的節奏打出。常練此法,可增強下盤耐力。筆者曾觀察泰拳高手乃佛練習,發現其練空拳方式與一般平庸拳師慢條斯理、不用勁的擊影法迥異。他不只手足敏捷,且每動一招一式,均吐氣助勢,意勁俱在,與真搏沒什麼分別。乃佛擅長用左前足蹬踹,腳起連環,其靈活程度如手一樣,令人嘆為觀止。後來的無敵拳師狄西蓮練空拳時,重點則在其成名絕技–連環沖膝,可見拳術之道,因人而異,沒有自我束縛之理。
打沙包:打沙包是泰拳基本練習方法之一,可加強拳頭威力和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力。練沙包的要點是不可蠻干,應環繞沙包做有規律的移動,一面磨煉步法,一面選擇不同位置、角度、距離,發動攻擊。拳招須有目標和組織,如左先右手,再接以左拳,依著1-2-3節奏;發右拳亦然,須以靈活准確為旨,拳招熟練之後勁力自見增強。練肘招宜先用前臂打擊,配合上步時間,距離須適當接近,始見功效。膝擊練習亦然,接近沙包,兩手緊執上部,發力拉拽,彎身擰腰,提膝全力撞之。熟練之後可左右騰躍,同時兩膝連環沖撞沙包,以密度高、力度猛為目標,練此法兼可增強體力。
踢沙包須注意接觸位置正確,揮腿時間錯誤,可導致足踝受傷,須用毛脛踢撞。因以腳尖蹴人,不但威力不足尤其容易受傷。發腿時重心足踮立,使全身重量集於動腿之上,招勢自然有勁。腿招收發前後,須保持戒備姿勢並且堅固不失,以防對手狙襲回擊。綜合練習沙包要點有四:著位正確、切力集中、貫徹性和呼吸適調。
筆者在1971年時,曾目擊當代拳王「旋風腿」亞披勒練沙包,其腿勁有如排山倒海,一聲悶吼,腿立刻如閃電掃向沙包,猝然爆發巨響。彼施連環腿踢時,更如連環炮,聲音堅實,尖銳刺耳,震人心魄。其拳肘與膝撞的角度異常狹小,令人難以防範,真是名不虛傳。
對打:對打練習,是賽前積極訓練的主要項目,在曼谷獲出賽資格拳師,每周的對打不下三次,通常是隔日練習,周日休息。練對打可增強拳師耐性、速度和鬥志,缺乏對打練習的拳師,在角斗時試圖輕取敵人,多感力不從心。泰拳師在對練時,一般只運用穿戴拳套的拳頭全力搏擊,腿膝招數危險性高,因此不適宜在對打時施用。
泰拳術經歷了數百年不冶煉升華,訓練方面別具心得,例如比賽每局時間三分鍾,備戰練習回合時間達四分半鍾,休息時間不超過一分鍾。若比賽每局兩分鍾,則練時三分鍾。此種高度壓力式練習法,無疑可使拳師在擂台上接觸時有足夠的體能與耐力應付比賽的需要。對打練習分量絕不宜多,如預期比賽十回合,應每次對打四回合,一般五回合賽事,對打三回合,已是足夠。至於四回合以下者,則練兩回合為准。
另一重點是練習須隔日進行,使身體充分休息,不致因練習過頻而損害腦部健康。原定在1982年中舉行一場泰國拳壇高手爭霸,「通天膝」狄西蓮迎戰「飛將軍」沙瑪,雙主積極備戰,分量這高為前所未無。計前者練習65日,對打達102回合,特別注重擊靶練習;後者則練45日,對打86回合,加強角力分量,以期對抗狄西蓮的膝撞戰術。
引靶:近年泰拳師最重視的特殊練習法,有「引靶」與「角力」兩項。引靶是最先進的訓練法,由教練或專業靶師佩持長尺余的長方形皮靶,其形狀如枕,作活動目標,帶引習者攻打。教練可任意引導拳師向各部位進攻,並不斷報以干擾、回擊,使後者同時練習防衛。練靶特殊功效在於能使拳師的膝、腿各種招數靈活准確,加上教練的催促、壓逼,其攻擊組織和密度相應提高,較之獨自擊打沙包,得益自然有天壤之別。泰國無敵拳師「通天膝」狄西蓮,以膝技卓絕威震拳壇,筆者於1982年秋專門前往拜訪其潮籍館主,參觀其練習。他進行擊靶時,大部分時間纏著靶師,集中練膝,其膝招威力駭人,疾如閃電,尤善連環沖撞,每一擊足以制人死命,自然獨步拳壇。內地拳師,多數並無嚴格規律的訓練,活靶練習,時有或無,因此用招偏散,遠不如京畿拳師的准確有勁。
角力:角力練習,又稱摟抱,是憑長時間的包纏、投摔,使馬步堅穩、膝招靈活,對於磨煉耐性最具效果。其法為選擇體型相返對手,互扣扼勁脖,輪流用力拉拽、壓下或推放迎合膝招撞擊,被動一方則竭力抗拒,發勁將對方揮開或向側投擲,令之失勢。在兩力相抵之下,雙方常成緊貼、繞轉形勢,須不斷移動或運動消解對方牽引和膝攻。久練可幫助拳師在內圍爭持時發揮膝技,佔取優勢,在應付敵人膝攻時,則擅於護衛及回擊。在泰國部分有名拳館,拳師在賽前練習,須角力達30~40分鍾,其酷烈程度,必須親身經歷方可體會。
試招:備戰拳師,又須頻練「試招」,為磨煉拳藝佳法,在原定練習程序完結後,拳師即與教練或體型相近對手相戰。但不如真實搏鬥般兇狠,否則造成意外,未及登台已受創傷,適得其反。試招之法雙方各出招數對戰,但不用勁,互相拆解、回擊、運用戰術,藉以培養反射神經、靈敏性的實戰技巧。拳師可隨意選擇各種招數演練,例如練腿踢招路,甲方踢,乙方擋格後回以後踢,使甲方招架,互相輪流練習。又如一方用低踢或肘周,或練內圍膝撞,對方則集中護衛。破解前者用膝之勢,須用退擊戰術者可專練退戰方式,如此類推。此種演習,可改善拳師打鬥時的姿態與風范,使養成攻防技擊的節奏和韻律感。如果練習中一方有相當的拳技和經驗,則練者獲益更大。
跳繩:其次一項最平凡簡便的訓練,是跳繩運動,也是拳師必須持之以恆的練習項目。其益處是可強化腿部機能,使拳師移動敏捷,體重下降,而力增強。初出道的拳師,每日下午練習前必跳繩三數回合做熱身運動。因體重問題而須減重的拳師,可每日進行30~60分鍾的跳繩,練時加穿厚衣,催助身體內水分揮發,效果尤佳。
體操:最後的練習項目是體操,在練習前或後均須進行。能強化軀體各部筋肌功能,伸展全身靈活性。練習後的體操動作宜放緩,使身體神經松馳,體內各部機能平靜,回返原狀。體操方式與一般柔軟體操並無大差異,有蹲跳、開胯、溜腿、搖頸、掌上壓等各種運動,其中以腹肌運動最受注重,因與拳師的耐打能力有密切關系。泰國拳館師,每日須練習腹肌運動100~200次,以增強腹部抗力。基於拳壇的發達,泰國職業拳師練習方法也隨時代進展改變,廣泛而論,數十年前的拳師,雖然拳藝有其獨到之處,體能訓練方面則還不如當今拳師的科學化,功效自然不可相提並論。
例如:在60年代以前拳師之練習程序,一般均以擊影、打沙包、對練為重點,輔助練法則有跳繩與度招。唯其後各武館好相繼大幅度加強角力之練習,同時更有長方形皮靶之出現,引靶協助拳師追擊焦點之訓練技術急速進展,令新一代拳師韌度及手腳組織、密度全面強化,至今此兩項特殊練習法已成職業泰拳訓練絕不可缺少成分。
程序:下面介紹的是70年代全泰國最強的兩名高手乃佛與威倉蓮的個別練習,以供讀者做一比較和參考。
「泰南慧星」乃佛曾是技藝最出色的拳師,無敵全泰,據其教練固鈴介紹,他自初出道以至聞名全國,均依照一套固定的練習程序,十年如一。積極備戰,通常在於賽期前約二十日開始,直至賽前一日休息。早上五時許時練跑,以中速進行長跑,繞皇家田三周。跑步後在皇家田內選擇適當地點練腿功,蹬踏酸柑樹干,以增腿力。回到拳館,可與教練試招,練踢和蹬,以靈活敏捷為准則。教練進馬掃腿,乃佛後撤半步,立即以毛腿或膝招回擊。其後練體操,可使軀體緊張耐打,重點在於頸腱、腹肌。早餐之後自由活動,至下午三時後在拳館內與其他拳師一並集中訓練。練習之前應接受適量的熱身按摩,以頸部、肩、臂、小腿肌肉為重點。
首先進行三回合擊影,輪流練高低踢腿與蹬腿,或接以膝擊,連環配合,後休息一回合,須做全身按摩,繼練五回合活靶,全力施腿踢、膝沖,一如實戰。每次休息時行按摩,因其功效甚大,可加速血液循環,消除疲勞。隨後練沙包兩回合,主練飛踢法,重復發左或右腿踢向沙包。復而練兩回合擊影,又再按摩。待肌肉放鬆,才進行沐浴。總結每日實際練習時間,共12回合,此為平常練習程序。
在周一、三、五天,練習程序變更,以五回合對打代替練靶。對打練習時,乃佛常選擇不同類型對手,如擅左右、速攻或退戰諸型拳師,從中磨煉適應能力。彼特別著重練閃避及防衛技術,養成異常銳利的視覺反射神經及觀察敵人拳路的本能。乃佛不喜跳繩或角力,而極重視與對手或教練試招,所以屬於較「活」的練法,每次練習時間長達20分鍾。彼在內圍時,覷敵肩的動感,測其膝勢,以靈活身法切入破之,或逢其臂腋下脫出,反挾之用膝向其背回擊。彼最擅拭敵鉗制突圍,立以各種招數反報,其彈肩撞人手臂解圍一法,效驗如神。
此位泰拳高手機智、目光敏銳,為其同輩拳家之冠,屢勝強大對手,與重擊手對陣,亦肆無忌憚。此點,與其練習偏重試招極有關系。同期的「萬年青」威倉蓮,年屆三十猶克拳壇頂尖高手,因其自律及勤練關系。彼自14歲始以打拳謀生,至34歲退休,共積224戰,只有三次被對手擊倒失敗。
威倉蓮的備戰程序,內容大致如下:
擊 影 四回合
打沙包 四回合
練 靶 四回合(周一、三、五則對打)
試 招 四回合
在主要項目之外,還須跳繩20~30分鍾,及結束前作20分鍾的柔軟體操。彼每戰之前,必自我告誡,誓不與友人胡混,酒則僅逢喜慶始沾唇,更與女色絕緣,其高尚品行被拳壇中人視為模範。泰拳師在國際性交流賽中屢勝原因,除在經驗、技術方面占明顯優勢外,顯然與其訓練方法甚有關系。值得研究的問題是:莫非異種武術家的練習不夠勤懇?泰國拳師國類職業關系,練習固然嚴格,但不可忽視的是,日本拳師尊武士道精神,修煉何嘗不是刻苦和積極,美國武師的體格、技術鍛煉,何嘗不達高度科學化?
此中關鍵是質與量的問題,量大而質不足,則徒勞無功。泰拳訓練法獨特之處,在於專一為培養實戰本能,故一切皆環繞著」戰」的主題而推進。反觀外國武術家的練習,大部分健身有餘,善戰則不足,故運動分量雖大或難度雖高,卻未必能真正提高練者戰力,效果反不如泰拳實際。近代最著名教練固鈴曾言:「冀為好拳師,須行長時間試招,經常按摩,多練技術,日跑不歇。最重要者是斗心,倘無百分之百斗心,則難成大器。」
最後祝您生意紅火!!
❸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明確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
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語文學科課時多,教學時間長,學生幾乎每天接觸課本中思想性較強的課文,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那麼,如何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呢?
一、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
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取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豁達開朗、大愛無疆,心靈崇高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築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詞等。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朴美感。教材中所體現的濃濃人文氣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利用好語文學科的德育優勢,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忌空泛、枯燥地說教,人為地撥高。教師要避免在教學中走極端:既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只強調思想教育。教師要深入備課,在教學中做到寓教於情,寓教於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如《三亞落日》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激發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盧溝橋的烽火》這篇課文,讓學生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罪行,激發他們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石灰吟》這首詩,讓學生懂得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高尚品質。
二、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發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准則只有當它們被學生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而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肩負「教書」和「育人」這兩大重任。因此,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德育點,選好滲透法,充分發揮語文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又受到生動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
1、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有明確的主題思想,都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圖卻深深地潛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不採取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欣賞文章時,應該由文入情,觀於目,動於心。教學中,抓住字、詞、句,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對學生進行扎扎實實地語言文字訓練,藉助扎實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在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中進行德育滲透,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最後的姿勢》這篇課文,我抓住「拉、撐、護」三個動作,突出「撐」,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這是怎樣的撐啊」。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意味著譚老師將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撐在桌上,譚老師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撐在桌上,他要保護課桌下的那四個學生呀。再結合下面一節,反復讀這個動作,讓譚老師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高大起來。這一個「撐」,讓學生深深感動,永生難忘,並對譚老師產生崇高的敬意。
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作者流露於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容易對學生產生共鳴,能深深地感染學生,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師要抓住課文中重點詞、句、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如教學《船長》這篇課文,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黑暗中,哈爾威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大副的對話,感受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舍己為人的精神。
2、語文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深化德育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堅持正面啟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相互啟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學《學會合作》這一課時,除了課文中合作的例子,我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例子,如學校里進行的各項集體評比活動、廣播操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親身的體驗中體會合作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在作文教學中,抓住契機,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作文是學生接觸體驗生活,創造性地提煉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於一體的自主創造的思維過程。作文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創造性勞動,體現了學生的自我個性和內在真實的感受。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與思想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有機滲透道德教育。如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快結束了,學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老師說,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給自己的任課老師寫一封信。習作時,啟發學生回顧六年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誨,通過具體的事例和典型的場景來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4、課外延伸,德育延續。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
切實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德育行動。語文課外活動不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課外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還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優良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製作「我的成長冊」等活動,我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
三、認真研究學生,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深化德育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理解、體驗和感悟,語文課堂中的德育教育才能被學生主動接受。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根據其心理狀況、年齡特徵、學習階段去進行教學,寓德育教育與教學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加深理解和體驗,去感悟和思考,讓他們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
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後也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以優雅的儀表、文明的談吐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發揮表率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學風,堅強的意志品質和文明的行為習慣,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積累,讓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將寓德於教落到實處,真正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境界。
❹ 要不要在新的集體備課前進行前一次的反思
備課是教師教學中的基礎環節,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在教師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是被教學實踐所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備課形式。特別是隨著新教材的使用,集體備課這一研討形式被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所認可並踐行。
為提高教師的備課水平,促進其專業成長,改進教育教學質量,幼兒園老師通常在中午或傍晚時段,聚集教研組成員,進行集體備課活動,有效梳理問題,突破教育教學難點,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
研討回放
大班的教師圍坐在一張桌子周圍,翻著教參,看著筆記。一會兒,主持人開始發話,開始進入研討的第一個環節:反思上周主題「我的文具盒」。讓教師結合本周教學實踐與上周研討進行交流、碰撞。教師自由發言,有的說:孩子很難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怎麼辦?有的說:孩子不自信,如何引導?也有的說:「花兒朵朵開」削鉛筆,很難或很少形成花狀……針對這些問題,主持人說:你們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老師們議論紛紛,爭相發言,他們都談到了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加強教師正確的引導,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收集等方面的策略。
接著,進入第二個研討環節:研討下周主題「有趣的文字」。主持人說:大家看了這一單元主題教學內容,覺得哪些內容是比較難以把握的?其中一位教師說:「拓印漢字有點難上。」「主要表現在哪裡?」主持人問。這位教師說:「拓出來的字是反的,孩子不認識。」說完,眾研討者異口同聲:「是呀!」接著,你一言我一句地議論開了,主持人說:「這個不是我們研討的重點,在拓印漢字中,其目標主要是讓孩子體會拓印的樂趣。」另外一位教師接著說:「我覺得藝術活動『採茶』的動作比較難編排」,說完,便站起來,將自己創編的一組動作,較僵硬地做給大家看,邊做邊講解。之後,又有不少教師分別指出「規律排序」「漢字結構」「名字大變身」「詞語接龍」等教學內容都比較難上,幾乎整個主題單元教學內容都搬到了研討平台上。這些問題,都在研討中被面面俱到地涉及,但均如蜻蜒點水,草草落幕。
下面,進入第三個研討環節:主題實施措施、策略的研討。經過大家的激烈討論,主持人歸納、總結了三點:一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萌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二是結合日常活動,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三是主題活動與早期閱讀結合。
第四個研討環節的內容是教具學具的准備。這個更多的是主持人羅列式地分類總結了一下:我們需要的教學具有些是現成的,有些是可以通過收集的,有些是需要我們動手製作的……之後,進行了分工。
最後,進入第五個研討環節:對該主題內容的教學有什麼好的建議?一教師說:應凸顯趣味性,另一教師說:應避免「小學化」……主持人作了簡單的小結後結束了研討。
評價與反思
(一)評價
本次集體備課研討中,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參研者,她們准備充分,態度端正。整個研討框架清晰,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努力解決在研討平面上出現的問題。
同時,不可否認的是,該集體備課研討中確實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幾位教師圍坐在一張桌子周圍,議論紛紛,泛泛而談,仔細一聽,大部分對話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孩子學情等無關,與此同時,作為主持人又不能巧妙地將其引到主題上。研討中,教師所提的問題多而雜,有些無需展開討論,有些根本得不到實質性的解決:主持人的總結、歸納,參研者對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更多是人雲亦雲式,並且只停留在「面」上,缺少對問題實質的剖析及操作性、創造性的解決策略。集體備課後,教師往往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簡單地對自己的教案進行修正,很少或幾乎沒有進行再設計、再創造……這些情況疊加在一起,暴露了主持人和參研者不少缺點:主持人缺少聚焦和質疑的能力;參研者缺少捕捉信息的能力、反思凝練的實力,碰撞觀點缺少針對性。由此,反映出主持人研討之前,沒有進行該主題教學「難點、困惑」的前期普查,研討者個人初備質量不高,這促使集體備課缺少研討的「深度」,流於形式,成了「走過場」,難以產生實質性的效果。
(二)分析
首先,集體備課研討中,研討者、主持人的態度是值得認可的,但她們那種執著態度背後所能達到的「深度」,是讓人質疑的。因為沒有「深度」,也就缺乏「實效」。研討中,主持人讓老師們談談該主題教學中難以把握的內容。老師們侃侃而談,分別遞交了不同內容的疑點、困惑,幾乎全盤托出。在有限的研討時間里,要解決那麼多問題,顯然只能蜻蜒點水。況且,每位教師的問題基本上不相同,進入該教師的問題,需要時間與思維的運轉,有些還在思考那個問題,卻被主持人牽到了下一個問題當中,那麼她剛才的思考顯然難以奏效。
其次,主持人聚焦問題的深度、質疑的寬度,也值得深思。當教師提出「拓印漢字」教學內容比較難上,因為拓出來的字是反的,與此同時,其餘教師也七嘴八舌地朝該點靠近的那一刻,主持人只是簡單地說「那不是研討的重點……」這一聽似乎也有道理,但細細想來,孩子對拓印出的認識的字感興趣,還是對拓出來的不認識的字感興趣呢?憑教學實踐經驗,我覺得,孩子對拓印出的認識的字更感興趣。從這一點出發,主持人應該質疑的是:你准備讓孩子去拓印哪些字,對此,教師就會去思考,應該選一些孩子認識的字,如:上、下、口、好等,或是孩子名字中出現頻率較多的那些字。對這些認識的字,拓出後即使是反的,孩子也能主動認出,倍感欣喜。
(三)原因與策略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集體備課活動要求、規范不明確,參研者、主持人不知道如何有效實施集體備課研討活動,導致即使具備了積極的態度,也缺乏有效收獲。為此,我們應該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備課要求、備課規范,讓參研者、主持人參研有所依,參研前能根據要求,早定位、早准備,切實提升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作為一名備課組長,在制定集體備課計劃前,應先通覽教材,領會教材意圖,分析透徹整個教材的知識結構和邏輯體系,弄清本年段組各主題分別要完成哪些教學任務以及重點、難點,分清主次,合理制定集體備課計劃。可以嘗試「四步走」:
第一步,自主備課
1.在集體備課之前,每位教師都要圍繞研討內容進行個人自備。
2.做到「四備」:備課標、備教材、備孩子(包括主題牆的布置,區域角的設置)、備教法。
3.做到「四明確」:明確孩子的原有知識經驗,明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明確課堂教學的可能生成點。
4.初備的基礎上,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並思考該問題解決的理由(問題存在,有哪些不良影響;解決了,又會有哪些提升)。
第二步,小組議案
備課組根據自主備案,在指定時間進行議案。「小組議案」時,主要對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重難點、幼兒操作、班級學情等環節進行逐一推敲。這個環節主要的做法是「三問」:為什麼學,學什麼,怎麼學。
第三步。集體定案
為了保證「集體定案」的效率,可以設立「主講人制度」。由組長選定教學水平較高的老師作為主講人,由主講人結合「小組議案」所設定的目標、教學重難點等方面,匯報其「自主備案」,其他成員可以提出有關的問題,進行整體研討。這個階段的研討和「小組議案」不同,僅限於個別有爭議問題的商定,主要評價教案質量和孩子在教學流程中預設與生成的異常表現。
第四步,個性補案
集體確定的教案有權威性,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是,它的缺點就是共性太強,缺乏個性,對此,還需要有個性化的補案。即教師根據集體備課交流中的收獲,根據班級學情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對事先已經設計的教案獨立進行適當修訂完善。這時的教案更具適切性。
❺ 書法如何備課
一、教學內容
1、正確的書寫姿勢,規范的執筆方法 2、楷書造型追求目標
3、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結構是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的核心)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執筆方法不對且形式多種多樣,最普遍的錯誤方法是:拇指彎曲著將筆桿用力壓在食指與中指上,「筆死掌實」,狀況堪憂。由於拇指的彎曲,使筆桿傾斜度過小,有的近似垂直,並且筆桿不是靠在食指根部,而是靠在食指的第三指節上,運筆嚴重受阻。有的捏筆時手指距筆尖不是2厘米左右,而是1厘米甚至更近。錯誤的執筆和錯誤的寫字姿勢不僅練不好字,還會出現近視、斜肩、駝背、脊椎彎曲等現象,嚴重影響身心健康。書寫正確姿勢的保持,執筆規范的堅持將會是本節課的難點。
2、近年來,高中生作業或試卷中極少看到能顯露點兒書法功底的書寫,個別學生的字有時辨認都是問題,更別說藝術性。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小學、初中學段大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書法教育,字寫的較差,所以美術老師有責任在高一教學中穿插硬筆書法課,這對於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有積極意義。本堂課,將重點探討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同時,用一節課的時間學習書法,給予學生最核心的東西最為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指導書寫姿勢,規范執筆方法,探討漢字結構中的「美術」。
2、情感目標:促使學生熱愛漢字,激發書寫興趣,探索漢字之美,養成認真、細心的態度和品質。
3、能力目標:培養想像能力與審美能力,提高書寫水平。
四、教學重點 楷書造型追求目標及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
五、教學難點 書寫正確姿勢的保持,執筆規范的堅持。
六、教學過程
(一)新授導入(2分鍾)
(二)主幹內容(28分鍾)
1、(難點 5分鍾)正確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肩平、足安、胸舒、紙正。
正確執筆姿勢:一角(45°)、二分(兩公分)、四點(姆指尖、食指尖、中指前、食指根)、腕實、掌心空。
2、(重點一 5分鍾)楷書造型追求三目標:
正(橫平豎直,重心平穩、結構嚴謹)例字:正、天、中、事、首、濺、翼、戈
勻(筆畫勻稱,疏密相間、布局均衡)例字:言、重、冊、衫、家、羔、面、曲
美(看字如畫,悅目賞心、不求言傳)例字:我們班是團結向上、和諧奮進的集體 ——姓名
3、(重點二 18分鍾)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字美有術)——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筆畫、結構、章法
(1)筆畫書寫運筆美:筆畫→筆形→筆勢——運筆起行收。運筆到位,有提按、輕重、徐疾的節奏之變,才有筆畫線條之美,字寫出來才會有「形」有「勢」。八種基本筆畫寫法(略)。
漢字結構千變萬化,不同筆畫表現的線條形態不同,同一筆畫在不同字中又表現為不同形態,主要有以下五個情況:
a.直與弧。橫、豎為直,撇、捺、鉤為弧。寫時做到直不僵、弧不弱。
b.彎與折。帶彎的筆畫如豎彎、豎彎鉤的彎處,折畫的折處。寫時彎要圓而不軟,折而不死。
c.長與短。筆畫之間相比較而言,由字的結構需要決定。如長橫相對短橫為長,短豎相對長豎為短。
d.粗與細。也是筆畫之間相比較而言。因用力大小不同而成。如橫、豎下筆和收筆較重,線條粗;帶尖筆畫如撇、鉤、捺下筆租;收筆細。
e.斜與正。指漢字筆畫形態的可變性。同一筆畫在不同結構字中會發生變化,以求結構平穩。
(2)結構安排字形美:結構是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則組織成字的形態,也稱「結字」、「間架」、「結體」 。漢字結構形體有三個層面:筆畫→部件→漢字。結構美體現在筆畫、部件的主次、大小、長短、位置、方向、變化等諸多方面。
主次→找出主筆,主次有別。主筆是字中較長的筆畫,如長橫長豎、長撇長捺、斜鉤折鉤豎彎鉤、頂蓋底托等。例字:魚、婆、寺,山、年、中;左、大、少,及、夫、展;弋、我、武,飛、氣、月,九、色、把;家、寶、金,黑、盈、延等。一個字如果沒有主筆,就如同沒有主旋律的曲調,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小→區分大小,收放有度。偏旁簡繁、結構有別造成相同的部件在不同的字體或行文中大小不同。例字:和、秋,江、海,但、作,大小、長短,用、凶,醫、司,階、部,固、圓,呂、哥,
長短→橫長撇短,橫短撇長;橫長豎短撇捺收,橫短豎長撇捺放;撇捺同在撇要短,捺豎同在忌相當;左右有豎右豎長,上下有橫下橫長。例字:右、左;架、朱;政、夫;木、體;日、主
位置→左小靠上,右小偏下;右邊下延、有耳均下拉。例字:明、細;抨、部
方向→橫斜撇有別,框豎兩肩開。例字:王、直、衛;三、七;人、月;扣、思
變化→筆畫形同要區分,左偏旁捺需變點。例字:官、容;耕、料
(3)章法布局整體美:(小章法)筆畫之間、部件之間、字與字間的關系美。楷書是靠意境來表現的藝術,不像行書和草書那樣因為容易有「形」出「勢」而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所以,楷書更應活寫。
(三)自主練習15分鍾
(以下為學案)
一、學習內容 1、正確的書寫姿勢,規范的執筆方法 2、楷書造型追求目標
3、漢字結構形體中的美術(結構是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的核心)
二、要點提示 1、(難點)正確寫字姿勢:頭正、身直、肩平、足安、胸舒、紙正
正確執筆姿勢:一角(45°)、二分(兩公分)、四點(姆指尖、食指尖、中指前、食指根)、腕實、掌心空
2、(重點一)楷書造型追求三目標:
正(橫平豎直,重心平穩、結構嚴謹)例字:正、天、中、事、首、濺、翼、戈
勻(筆畫勻稱,疏密相間、布局均衡)例字:言、重、冊、衫、家、羔、面、曲
美(看字如畫,悅目賞心、不求言傳)例字:我們班是團結向上、和諧奮進的集體——姓名
3、(重點二)漢字結構造型中的美術——楷書硬筆書法三要素:筆畫、結構、章法
(1)筆畫書寫運筆美:筆畫→筆形→筆勢——運筆起行收。運筆到位,有提按、輕重、徐疾的節奏之變,才有筆畫線條之美,字寫出來才會有「形」有「勢」。八種基本筆畫寫法(略)。
漢字結構千變萬化,不同筆畫表現的線條形態不同,同一筆畫在不同字中又表現為不同形態,主要有以下五個情況: a.直與弧。橫、豎為直,撇、捺、鉤為弧。寫時做到直不僵、弧不弱。
b.彎與折。帶彎的筆畫如豎彎、豎彎鉤的彎處,折畫的折處。寫時彎要圓而不軟,折而不死。
c.長與短。筆畫之間相比較而言,由字的結構需要決定。如長橫相對短橫為長,短豎相對長豎為短。
d.粗與細。也是筆畫之間相比較而言。因用力大小不同而成。如橫、豎下筆和收筆較重,線條粗;帶尖筆畫如撇、鉤、捺下筆租;收筆細。
e.斜與正。指漢字筆畫形態的可變性。同一筆畫在不同結構字中會發生變化,以求結構平穩。
(2)結構安排字形美:結構是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則組織成字的形態,也稱「結字」、「間架」、「結體」 。漢字結構形體有三個層面:筆畫→部件→漢字。結構美體現在筆畫、部件的主次、大小、長短、位置、方向、變化等諸多方面。
主次→找出主筆,主次有別。主筆是字中較長的筆畫,如長橫長豎、長撇長捺、斜鉤折鉤豎彎鉤、頂蓋底托等。例字:魚、婆、寺,山、年、中;左、大、少,及、夫、展;弋、我、武,飛、氣、月,九、色、把;家、寶、金,黑、盈、延等。一個字如果沒有主筆,就如同沒有主旋律的曲調,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大小→區分大小,收放有度。偏旁簡繁、結構有別造成相同的部件在不同的字體或行文中大小不同。例字:和、秋,江、海,但、作,大小、長短,用、凶,醫、司,階、部,固、圓,呂、哥,
長短→橫長撇短,橫短撇長;橫長豎短撇捺收,橫短豎長撇捺放;撇捺同在撇要短,捺豎同在忌相當;左右有豎右豎長,上下有橫下橫長。例字:右、左;架、朱;政、夫;木、體;日、主
位置→左小靠上,右小偏下;右邊下延、有耳均下拉。例字:明、細;抨、部
方向→橫斜撇有別,框豎兩肩開。例字:王、直、衛;三、七;人、月;扣、思
變化→筆畫形同要區分,左偏旁捺需變點。例字:官、容;耕、料
(3)章法布局整體美:(小章法)筆畫之間、部件之間、字與字間的關系美。楷書是靠意境來表現的藝術,不像行書和草書那樣容易有「形」出「勢」,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故而楷書更應活寫,不變中求萬變,寫死,則
與印刷體同。
三、學習實踐
1、坐姿執筆練習
2、造型目標練習
正:
勻:
美:
3、造型美術練習
運筆:
結構
章法:
4、課堂自主練習(名言+姓名)
❻ 幼兒園幼兒教師怎樣備課上課
「教師成才備課始」,備課是引導教師在業務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初涉教壇的新教師,要想順利地組織實施教育活動,關鍵之一在於備課。筆者就曾經因為用心備課而成功組織了一次出彩的觀摩活動,也曾遇到過因為備課不周而造成教育活動失敗的案例,我真切地體會到備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奠基指導作用,以及對於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意義。那麼,新教師在備課中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備課以及提高備課的能力,筆者將根據一些實際經驗,在下文中談談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一、新教師備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新教師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足,還沒有掌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一般規律,在備課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拿來主義:重教參,輕思考
教參,作為教師教育教學的指導性用書,其價值、作用不言而喻。新教師由於對教材的把握不夠到位,又缺乏教學經驗,在設計活動時往往依賴教參上現成的教案。一篇成熟的活動教案往往環節清晰、重點突出,作為參考借鑒對於新教師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然而如果照搬照抄,不加思考,教師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教學內容,也無法深刻領會活動各環節設計的意圖,更談不上把握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了。例如,許多新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常常會忘記要說的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對於教參的機械記憶,而不是將教參上的話經過深思熟慮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 形式主義:重過程,輕目標
教學目標是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指導思想,缺乏對教學目標明確地認識,教學過程只能是流於形式。然而新教師在備課時往往認為只要知道整個流程安排就行了,他們急於把活動中的每個步驟羅列下來、熟記於心,把每個細節考慮周全、安排妥當。然而在對教學過程精益求精的同時,作為核心的教學目標通常被忽視了。這也是筆者曾經的親身經歷,剛工作一個月時,我備課筆記上的活動過程寫得非常詳細,活動目標一欄卻空空如也,根本不知道怎麼填寫。筆者就此問過許多剛工作的新教師,他們也坦言在撰寫活動目標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備課時往往是本末倒置,先寫好活動過程,覺得該活動可以實現哪些目標,就寫上哪個,而不是活動圍繞目標來進行,這樣實際上就喪失了目標的在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性功能。
3. 本位主義:重教法,輕學法
新教師在備課時往往以自己為中心,只想到教師該如何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幼兒,而沒有考慮到孩子將怎樣主動學習和獲得新的經驗和技能。例如繪畫活動「我給老師畫張像」,一位新教師在出示範畫後的指導語如下:「你們看,他把整張紙都填滿了,所以等會我們小朋友畫的時候也要把腦袋畫大一點,盡量把一張紙撐滿。剩下的地方是背景,也應該塗滿顏色,可以畫許多小斜杠,塗上朋友色,也可以塗成五顏六色,總之整張紙要塗滿。」這就像是教師的一言堂,沒有留給幼兒自由創作的餘地。如果教師能運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觀察,進行互動式的探討,肯定更能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和想像力。
另外,新教師由於對幼兒缺乏了解,在備課時也往往缺少對幼兒回應和反饋的預設。許多新教師備課時會把每句要說的話都詳細地寫下來,但這句話對幼兒起到什麼作用以及是否有必要說,卻很少斟酌。例如一位新教師設計的中班活動《我為祖國過生日》,在導入之後她開始提問:「小朋友,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大家齊刷刷的回答:「過。」「那你們記得自己的生日是哪月份嗎?」話音剛落,就有幾位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我不記得我的生日是幾月份了?」「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有媽媽記得。」「我也不知道。」 甚至有一位小朋友問道:「老師,月份是什麼啊?」這位新教師沒有想到4-5歲的幼兒還不能清楚地記住自己的生日,可以說創設的這一活動情境是失敗的。
二、新教師備課的要點
新教師在備課時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的問題,歸根究底是沒有掌握備課的要領。為了保證備課的質量,新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准備:
1、備幼兒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活動應是師幼共同研究、共同創新、共同進步的互動過程,教師只是幼兒在活動中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備課時要避免教師本位主義的影響,把幼兒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關注他們的興趣與需要,以促進其主動學習為宗旨。這就要求教師活動前要集中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幼兒,根據其年齡特點及學習需要,分析他們先前的經驗和已有的認知過程,確定最近發展區,設計適宜幼兒發展的教育過程和教學方法,達成活動目標。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幼兒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新教師應當意識到,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成長的個體,備課前要對全體幼兒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們的個別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新教師對於孩子的了解則需要在日常活動中細心地觀察,在理論書籍中不斷地積累。
2、備活動
(1)制定目標
目標是活動過程設計的依據,又是評價活動成功是否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的同時,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價值,確定好本次活動的目標。制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並具有一定的彈性,以適應個別幼兒的需要。完整的目標內容應包括認知、技能、情意三個領域。舉例:語言活動《沒有牙齒的大老虎》目標:①理解故事中詞語:××、××。②通過看圖片,能夠說出老虎沒有了牙齒的原因。③懂得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要以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原有經驗的了解為基礎,逐步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本綱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標。《綱要》還分別從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個領域提出了教育教學的目標與要求。因此新教師應仔細研讀《規程》和《綱要》,以此為准則,從中領悟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掌握制定活動目標的基本方法。
(2)確定重難點
搞好教學,必須善於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說,要努力抓住重難點。
①怎樣確定重點:新教師在明確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應分析過程中哪些環節為關鍵點應重點進行。對於有教材的活動內容,那麼應分析出教材重點,教材重點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學重點則需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根據班級幼兒的具體情況而定。可以這樣說:教材重點必然是教學重點;而教學重點不僅僅指教材重點。
②怎樣確定難點:凡為大部分幼兒所難於理解、掌握、運用的知識、復雜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難點。難點一方面是由於教材的抽象,幼兒難以理解。處理這一類難點的最好方法是運用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原則,多舉實例,多做演示,給幼兒以豐富的感性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另一方面難點來自於幼兒,對於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孩子,由於以往知識基礎不同,生活經驗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難點也會各自不同。
(3)設計教學法
在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基礎上,要落實「怎麼教」、「怎麼學」,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幼兒實際進行教學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教學方法應包括: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授,復習鞏固;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考,鼓勵創新;採用哪些教學手段,教學具的操作和使用等。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法」和「學法」,並達到最佳的組合狀態,以促使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3、備教師
(1)組織語言
教育教學活動無論採用哪一種形式,都離不開語言。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語言技巧。一位教師有著極為淵博的知識,但如果他不能通過鮮明、准確、精練、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新教師要善於選擇最中肯、最精確、最形象的語言來表達所要講授的內容,才能讓幼兒透徹地理解、明確地操作,達成最高的活動效益。
(2)設計教態
教師組織活動時的姿態、動作是表達語言時的重要輔助形式。教態生動活潑、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幼兒的注意,使幼兒深刻領會所學的知識。如果教態生硬死板,沒有什麼手勢,或者姿勢很不自然,幼兒就會感到興致不高、無精打采。因此,教師在活動前,應該認真設計自己的姿態、表情和手勢,研究如何掌握得體的教態。
(3)進行試講
教案寫好了,是不是就等於備好課了呢?不是的。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還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為了更好地改進方法,選擇語言,備好教態,活動前試講是一種有效的辦法。試講不一定要人聽,也不一定非講出聲音來,利用早晨散步時間邊走邊講,或者在臨睡前默講一遍。這對於熟悉教材,改進方法,發現問題,彌補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上崗不久的新教師,最好能在活動前做一二次自我或集體的試講,看看自己在一節活動的流程與備課是否合拍,看看一節活動的時間掌握得怎麼樣,以備在正式的活動中獲得更佳的效果。
三、對新教師提高備課能力的建議
對於新教師來說,提高備課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新教師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備課能力呢?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建議:
建議一:模仿中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教案是教師備課形成的成果。科學、合理的教案設計是有序、高效的教學實踐活動的基礎。新教師對於教材解讀、教學設計比較迷茫,不妨以學習模仿優秀教案為主。優秀的教案中有的來源於活動指導用書,有的來源於經驗教師的備課筆記。新教師可以模仿優秀教案中具體的教學准備、全面的教學目標、明確的環節設計,以及解決重難點的教學策略等等。然而模仿不是抄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新教師在模仿過程中要反復揣摩,多想幾個為什麼,「為什麼這句話要這樣說?」「為什麼這一環節要這樣做?」,只有這樣才能領會教案設計的目的意圖,理解教學方法的出發點。對優秀教案的分析和思考,能幫助新教師不斷積累備課的經驗,提高備課的質量。
建議二:在集體備課中汲取經驗教師的指導意見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在備課過程中,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有限,對於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淺之分,而通過集體研究,就可以相互啟發,集思廣益。集體備課是新老教師互相學習彼此幫助的好形式,尤其對於培養新教師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新教師備課時不僅要個人鑽研,還應該在集體備課中汲取經驗教師的指導意見。集體備課後,新教師要把集體討論中得到的收獲加以消化和鞏固,最後再進行個人鑽研。因為,別人的經驗再好,對自己來說,都只是間接的知識,只有通過個人鑽研這個過程,才能真正為自己所掌握。所以,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的關系是:在個人鑽研的前提下,進行集體討論;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再進行個人備課。
建議三:敢於創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新教師要充分發揮年齡上的優勢,在備課中敢於嘗試、大膽創新。由於新教師都是剛參加工作或工作年限較短的教師,他們年輕、思維活躍,腦中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而備課的特點往往是突發奇想、跳躍式的,容易產生有創意的設計和想法。我們常聽這樣一句話:「教有教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新教師要敢於否定以往成熟的教案中千篇一律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在」教有教法」的基礎上,在」教無定法」的過程中」創新得法」。
建議四:勤反思,多總結
許多新教師以為一節活動結束,可以萬事大吉。其實不然,要想真正提高教學水平,活動後備課乃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這是由於:活動前備課只是教學的准備工作,不等於實際的活動效果。真正反映教學效果的是幼兒掌握的情況如何。教案寫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觀實際。教師只有在活動後才會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幼兒也只有在學了以後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因而很多有經驗的教師,在教案中都有」後記」這一項,根據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結合幼兒的反映,把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都記載下來,並不斷地調整修改教案,即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如此日積月累,持之以恆,教學水平就會逐步提高,備課能力就會日漸完善。
總之,備課是每位教師每天都要進行的一項最基本的工作。活動前通過備幼兒、備活動、備教師,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手中有方法」,在組織活動時就會有條不紊,活動的時間也會相對充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一名新教師,應當重視備課,了解並掌握備課的基本要領,切實提高備課的能力,從而為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❼ 中考最後半個月如何練好體育
中考最後半個月練好體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心態調節至關重要。
由於中考體育不是一般的測試,它關乎學生最後的中考總分,所以家長和學生對這項考試十分看重,同時,他們也希望在中考中能打響「頭炮」,取得滿分成績,為中考其它學科考試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不論在考前還是在考中,學生的心理狀況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如果心態調節得不好,一緊張在做動作時是很容易變形的。所以考生應放平心態,就當作是在學校里進行模擬考,正常發揮即可。
二、考前細節需注意。
1、考試當天該穿什麼樣的服裝?如果學生覺得平時在體育課上穿校服比較習慣的話,那不如穿著校服參加中考體育。家長不必刻意為了此次考試買一套運動服,一來這等於從一定程度上提醒學生這是一場重要的考試,可能會加重學生心裡的緊張感,二來有些學生穿了剛買的服裝會不適應,覺得放不開,反而不利於在考試中發揮正常的水平。
2、考前喝提神性飲料有用嗎?在測試前喝了一肚子的水反而不會取得好成績。只要在平時刻苦練習,在考試中發揮正常的水平,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績。特別是耐力跑,不少學校的操場都是200米一圈的,有些甚至更短,而到了正式的體育考試中,體育場地都是400米一圈的,賽道的變長自然使得彎道減少,而且學生只要跑兩圈左右就好了,這從技術和心理兩方面都使得學生在正式的考試中往往能比在校練習時成績更好。此外,考前學生也不要吃得太飽、太油膩;中午前後如果升溫,應及時減衣服。
3防滑鎂粉要記得帶上,運動鞋要提前試好。
三、項目要點不可忽略。
在參加具體項目的測試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重要的細節。
耐力跑:要把握跑步的節奏,在前面一段不要跑得太沖,不然後程可能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如在前面一段跑得稍慢些,將大部分體力留到最後沖刺階段。
球類項目:籃球繞桿,不要慌,球不脫手,一般都能拿到好成績。最好用上運動鎂粉,這樣能防止緊張時出汗手滑球脫手。
總結:在這個最後的時間段中,學生不應該再加量,要讓身體有個恢復的過程,保持最好的狀態去參加考試。如果學生還想在考前來個沖刺,那不如在老師的指導下多練習技能類的項目,在細節上再磨一磨,爭取在這些項目上能拿滿分。
❽ 求助: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最後的姿勢》教學設計和教學課件
陳俊學校六年級語文集體備課教案(上冊)
年 級
六
主備人
陳 俊
復備人
單 元
二
課 題
6.最後的姿勢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3.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課後3)
4.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託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讀語言文字,能夠說出「最後的姿勢」的內在含義,感受譚千秋老師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
能夠體會環境及其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學習側面烘託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准備
收集汶川地震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復備修改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初入情境
1.師:同學們,還記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嗎?(四川汶川里氏8級地震)
2.看圖片(書上的兩幅),感受大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3.請學生交流預習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兩個)
二、揭示課題,了解譚千秋
1.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最後的姿勢》,也是發生在地震中的一個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譚千秋
2.簡介譚千秋,先請學生講,教師補充。教參57頁
三、課題引領,初讀課文
1.通過預習,你能來模仿一下,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怎樣的嗎?(請生模仿)
2.初讀課文,讀完後思考:譚老師「最後的姿勢」是什麼樣子的?用「 」在文中畫出相應的語句。(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文中還有兩處也可。
四、朗讀詞語組塊,概括主要內容
1.分組出示詞語,朗讀,交流預習中理解的詞語
(1)廢墟 坍塌 塌陷 塵埃
(2)震撼 詮釋 生死攸關
(3)妙語連珠 大公無私 師德靈魂 愛與責任
詞語解釋見教參57頁
2.瀏覽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時候,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課文脈絡,體會寫作方法
1.學習給課文分段,學生自主練習。
第一段(1)5.12譚千秋老師早早地趕到學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四個學生的經過。
第三段(8-10)地震後,救援人員、獲救學生和老師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們對譚千秋老師的深情贊頌。
2.體會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等寫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寫 第三段:側面描寫
(2)第二段:環境烘托
(3)第6節最後一句:細節描寫
作業:
1.高質量完成本課的《習字冊》。
2.抄寫文中的詞語2遍。摘抄文中的成語。
3.《補充習題》作業 。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主要內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關注寫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2.通過上一課的學習,說說譚老師給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讀課文的最後一節。找找他是個怎樣的老師?
(根據找到的信息板書:橫著寫普通、愛與責任 豎著寫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學習第一段,感受譚老師的愛與責任
1.自由讀課文,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老師?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來的?
(關愛家人、工作積極)關鍵詞:給小女兒、早早、平常
三、學習第二段,感受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課文,先在小組內分讀課文,再在全班展示讀。
2.說說段意,比較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內容的關系,體會抓住重點內容,刪除次要內容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自主圈畫批註式學習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
(1)用「——」畫出語言,用「~~~~~」畫出動作。
(2)仔細閱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在旁邊寫上你的批註。
(3)交流:左邊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4.朗讀鑒賞式學習四處環境描寫。
(1)天空陰沉沉的。預示著地震的來臨。
(2)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個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體會連用3個感嘆號的表達效果。
(3)樓房搖晃得……騰空而起。樓房馬上要坍塌,情況危急到了極點,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動山搖。……樓房塌陷了……這樣的環境描寫預示著譚老師遇難了,他的姿勢成為永恆的瞬間。
(5)朗讀體會環境描寫在寫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學習第三段,體會這一段側面描寫的作用
1.默讀課文,思考:如果去掉這段,你覺得行嗎?(顯然不可以,這段側面描寫使故事變得真實可信。)
2.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話語?為什麼這樣選擇?(救援人員、學生、老師)(他們的所見最後說服力)
3.朗讀課文,抓住救援人員的語言,抓住飛身,抓住生死攸關組織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四段,深情贊頌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1.朗讀第11小節,體會文本表達的情緒線索:親切—痛苦—贊頌
2.課後3(教參56頁)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倘若請你把題目中的「最後」換成文中另外的詞語,你會換成什麼?
(愛的姿勢/責任的姿勢 /英雄的姿勢 師德的姿勢/千秋的姿勢/)
作業設計:
1.完成課後的第2.3題,記住答案的要點。
2. 完成《補充習題》剩下作業。
3.朗讀課文,每個同學都要做到有感情,優生用演講的方式誦讀。
板書: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回憶地震中相關感人故事導入
鍛煉語言概括能力
初步體會寫作方法
體會譚老師的人物品質特點
自主閱讀感悟
語言***
教後
反思
❾ 幼兒教師談談自己准備教學法
備課是引導教師在業務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初涉教壇的新教師,要想順利地組織實施教育活動,關鍵之一在於備課。筆者就曾經因為用心備課而成功組織了一次出彩的觀摩活動,也曾遇到過因為備課不周而造成教育活動失敗的案例,我真切地體會到備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奠基指導作用,以及對於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意義。那麼,新教師在備課中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備課以及提高備課的能力,筆者將根據一些實際經驗,在下文中談談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一、新教師備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新教師工作時間短,經驗不足,還沒有掌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一般規律,在備課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拿來主義:重教參,輕思考 教參,作為教師教育教學的指導性用書,其價值、作用不言而喻。新教師由於對教材的把握不夠到位,又缺乏教學經驗,在設計活動時往往依賴教參上現成的教案。一篇成熟的活動教案往往環節清晰、重點突出,作為參考借鑒對於新教師會有非常大的幫助,然而如果照搬照抄,不加思考,教師就不能真正地理解教學內容,也無法深刻領會活動各環節設計的意圖,更談不上把握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了。例如,許多新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常常會忘記要說的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對於教參的機械記憶,而不是將教參上的話經過深思熟慮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 形式主義:重過程,輕目標 教學目標是貫穿教學過程始終的指導思想,缺乏對教學目標明確地認識,教學過程只能是流於形式。然而新教師在備課時往往認為只要知道整個流程安排就行了,他們急於把活動中的每個步驟羅列下來、熟記於心,把每個細節考慮周全、安排妥當。然而在對教學過程精益求精的同時,作為核心的教學目標通常被忽視了。這也是筆者曾經的親身經歷,剛工作一個月時,我備課筆記上的活動過程寫得非常詳細,活動目標一欄卻空空如也,根本不知道怎麼填寫。筆者就此問過許多剛工作的新教師,他們也坦言在撰寫活動目標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備課時往往是本末倒置,先寫好活動過程,覺得該活動可以實現哪些目標,就寫上哪個,而不是活動圍繞目標來進行,這樣實際上就喪失了目標的在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性功能。 3. 本位主義:重教法,輕學法 新教師在備課時往往以自己為中心,只想到教師該如何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幼兒,而沒有考慮到孩子將怎樣主動學習和獲得新的經驗和技能。例如繪畫活動「我給老師畫張像」,一位新教師在出示範畫後的指導語如下:「你們看,他把整張紙都填滿了,所以等會我們小朋友畫的時候也要把腦袋畫大一點,盡量把一張紙撐滿。剩下的地方是背景,也應該塗滿顏色,可以畫許多小斜杠,塗上朋友色,也可以塗成五顏六色,總之整張紙要塗滿。」這就像是教師的一言堂,沒有留給幼兒自由創作的餘地。如果教師能運用提問的方法,引導幼兒進行觀察,進行互動式的探討,肯定更能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和想像力。 另外,新教師由於對幼兒缺乏了解,在備課時也往往缺少對幼兒回應和反饋的預設。許多新教師備課時會把每句要說的話都詳細地寫下來,但這句話對幼兒起到什麼作用以及是否有必要說,卻很少斟酌。例如一位新教師設計的中班活動《我為祖國過生日》,在導入之後她開始提問:「小朋友,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大家齊刷刷的回答:「過。」「那你們記得自己的生日是哪月份嗎?」話音剛落,就有幾位小朋友站起來說:「老師,我不記得我的生日是幾月份了?」「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有媽媽記得。」「我也不知道。」 甚至有一位小朋友問道:「老師,月份是什麼啊?」這位新教師沒有想到4-5歲的幼兒還不能清楚地記住自己的生日,可以說創設的這一活動情境是失敗的。 二、新教師備課的要點 新教師在備課時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的問題,歸根究底是沒有掌握備課的要領。為了保證備課的質量,新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准備: 1、備幼兒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活動應是師幼共同研究、共同創新、共同進步的互動過程,教師只是幼兒在活動中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備課時要避免教師本位主義的影響,把幼兒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關注他們的興趣與需要,以促進其主動學習為宗旨。這就要求教師活動前要集中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幼兒,根據其年齡特點及學習需要,分析他們先前的經驗和已有的認知過程,確定最近發展區,設計適宜幼兒發展的教育過程和教學方法,達成活動目標。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每一個幼兒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新教師應當意識到,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成長的個體,備課前要對全體幼兒做充分的了解,注意他們的個別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新教師對於孩子的了解則需要在日常活動中細心地觀察,在理論書籍中不斷地積累。 2、備活動 (1)制定目標 目標是活動過程設計的依據,又是評價活動成功是否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的同時,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價值,確定好本次活動的目標。制定的教學目標要具體明確,並具有一定的彈性,以適應個別幼兒的需要。完整的目標內容應包括認知、技能、情意三個領域。舉例:語言活動《沒有牙齒的大老虎》目標: ①理解故事中詞語:××、××。 ②通過看圖片,能夠說出老虎沒有了牙齒的原因。 ③懂得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要以對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原有經驗的了解為基礎,逐步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本綱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標。《綱要》還分別從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五個領域提出了教育教學的目標與要求。因此新教師應仔細研讀《規程》和《綱要》,以此為准則,從中領悟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掌握制定活動目標的基本方法。 (2)確定重難點 搞好教學,必須善於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說,要努力抓住重難點。 ①怎樣確定重點:新教師在明確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應分析過程中哪些環節為關鍵點應重點進行。對於有教材的活動內容,那麼應分析出教材重點,教材重點一般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關鍵的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教學重點則需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根據班級幼兒的具體情況而定。可以這樣說:教材重點必然是教學重點;而教學重點不僅僅指教材重點。 ②怎樣確定難點:凡為大部分幼兒所難於理解、掌握、運用的知識、復雜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難點。難點一方面是由於教材的抽象,幼兒難以理解。處理這一類難點的最好方法是運用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原則,多舉實例,多做演示,給幼兒以豐富的感性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另一方面難點來自於幼兒,對於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孩子,由於以往知識基礎不同,生活經驗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難點也會各自不同。 (3)設計教學法在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基礎上,要落實「怎麼教」、「怎麼學」,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幼兒實際進行教學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教學方法應包括: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授,復習鞏固;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考,鼓勵創新;採用哪些教學手段,教學具的操作和使用等。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法」和「學法」,並達到最佳的組合狀態,以促使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3、備教師 (1)組織語言 教育教學活動無論採用哪一種形式,都離不開語言。因此,教師必須充分重視語言技巧。一位教師有著極為淵博的知識,但如果他不能通過鮮明、准確、精練、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新教師要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