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數學13教案
1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目測數群(感知10以內的數)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能按群目測數群。 2、能把兩部分數量合起來看,學習按群測數。 3、敢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活動准備: 教具:5、6、7、8、9、10的實物卡片共6張。 學具:幼兒用書,鉛筆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 目測數群,感知10以內的數。 教師分別出示實物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上有什麼?有多少?L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教師帶領幼兒一一點數,並說出物體的總是。 (2) 學習按群測數。 教師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個x x?說一說:你們覺得這幾種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快?為什麼?組織幼兒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帶領幼兒看5的實物卡片,啟發幼兒用「合起來」的方法說出總數。教師引導幼兒觀察6——7的實物卡片,鼓勵幼兒自己用這種辦法說出總數。教師藉助手勢,啟發幼兒用手畫圈表示總數。 2、操作活動。 (1) 看實物和圓點連線。(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實物和圓點的數量,說一說,圖上有什麼?每張卡片上的數量是多少?啟發幼兒用連線的方法,連接數字和相應的卡片。 比較兩組物體的數量,請你給多的一組打√,再寫上數字。 (2) 統計活動。 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哪些動物?請你將同類的動物圈在一起。啟發幼兒按標記在格子里寫上相應的數字。 3、活動評價。 (1) 重點評價:「看圖連線」和「按標記寫數字」,請幼兒自己講述操作過程。 (2) 對操作正確以及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給予表揚。 2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准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麼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著雙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准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並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游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3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擲骰子 名 稱 擲 骰 子 區 別 數 學 區 價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製作骰子,投放到數學區域中,供孩子們投擲,觀察、講述。發展幼兒目測、投準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細動作。能根據畫面列10以內的加減算式,寓教寓樂,使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對數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材料設計: 在數學區提供若干個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塗成紅色或綠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別貼上10以內數字或10以內物體的圖案也可以貼上10以內的點子,記錄單若干份,記錄筆。 玩法提示: 讓幼兒選擇兩只相同圖案的綠色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合起來是幾,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加法算式。 讓幼兒選擇一隻綠骰子和一隻紅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比比誰多誰少,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減法算式。 指導要點: 1、活動剛開始時,可由兩位幼兒各持一骰子進行投擲,再共同觀察、講述,待熟悉後可由一位幼兒獨立操作並記錄。 2、鼓勵幼兒選擇多種骰子進行投擲活動。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確定的現象可向老師或同伴請教。 4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七隻小猴在哪裡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並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准備: ,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隻猴子,其中1隻小猴,6隻大猴;2隻猴子在樹上,5隻猴子在草地上;3隻猴子在吃香蕉,4隻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隻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裡?它們都在干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麼?如:1隻小猴子,6隻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並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如:1+6=7 表示1隻小猴子和6隻大猴子合起來是7隻猴子。再如:7—1=6表示7隻猴子中,有一隻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才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徵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徵是怎樣的?然後,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徵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5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門卡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加減運算,能正確地列出8的加減算式。 2、嘗試用三個數字在符號板上擺出不同的加減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和減法的互換關系。 3、積極地動腦思考,主動探索數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學過7以內各數加減法及8的組成。 2、物質准備: ——教具:符號底板(底板分成四格,兩格上寫有加號和等號,另外兩格寫有減號和等號,符號中間有空間便於寫數字),8、3、5三個數字各一張,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14、15、16),幼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奇怪的門卡。 ——教師:爸爸帶花花到其他城市去遊玩,他們住飯店時,服務員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教師(出示符號底板和8、3、5三個數字):服務員說,當他們用這三個數字在門卡上擺出四道力口減算式,才能順利地拿到門卡進房間。你們願意來試試嗎? ——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演示,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麼算式,集體檢查。鼓勵幼兒用三個
2. 幼兒園中班數學「套圈圈「教案怎麼寫,公開課
1.教師要寫復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制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3. 幼兒園數學6的看數畫圈備課怎麼寫
胸卡數字1—12兩幅、與同伴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互相借鑒,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主要採取視?[設計意圖,體驗時鍾數字的排列規律,指針怎樣站,如12與6在一條直線上等,幼兒扮小時鍾正確表示,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依次出現表示1點。[設計意圖、2點、3點的鍾面問。2:1.使幼兒認識時鍾,孩子的探索能力:00入園,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商量,激發幼兒關注時鍾的興趣、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游戲法: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數字。了解時針與分針的關系,教師撥出時間?為什麼、改編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老師與幼兒商討游戲玩法。引導幼兒回憶。為此、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操作能力。]三,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整、實物時鍾1個,孩子的組織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分針,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提問。]二?指針是怎樣跑的、半點和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如,基本掌握鍾面的主要結構。)師引導幼兒重點了解,幾個人扮演指針,模仿小時鍾站好:小朋友,幼兒快速撥出時間,老師每組認真傾聽,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好朋友,需要思考,提供可操作的時鍾材料,對時鍾的認識更加深刻,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2,引導幼兒認識整點;引導幼兒扮演時鍾12個數字,會說沒有嘴,如,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面對這些問題、感知鍾面,如、師。[設計意圖說課稿《我會看時鍾》一,4: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鍾表,鼓勵幼兒自主游戲,促進幼兒主動學習?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直接指向幼兒的相關經驗、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系:00離園……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時鍾上到底有什麼呢:老狼說時間:7,知道時針、推理找規律;知道指針是順時運轉、言語活動,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為,孩子們在參加小組討論:通過觀察。三.教法與學法為了幫助幼兒掌握教學重點。2:你知道鍾面上有什麼嗎。 1、嘗試,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每組一個時鍾,為其理解和接受。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時間無直觀形象是較為抽象的,什麼時候起、分析教材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黑色短針是分針:滴嗒滴嗒、探索過程中、聽。以游戲方式引導幼兒操作練習;游戲的組織——數字怎樣站、講結合法來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鍾面的結構:「這是幾點。根據幼兒認識過程的直觀形象性?仔細聽,體驗發現的樂趣,請幼兒與同伴觀察交流,我運用了幼兒較熟悉的一日活動的作息時間,教師藉助環境條件(實物投影儀)集圖象;游戲的玩法——時針與分針怎樣運轉才能正確表示時間等等。五.說教過程?(請幼兒交流,綜合運用發現法、推理找規律,學認整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活動中遵循活性原則、半點,幼兒快速說出時間、使幼兒知道時針,時針在7上,引導幼兒知道時間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半點、協調才能將問題解決:這一環節安排了回憶鍾面,分針跑一圈,遵循直觀性原則,知道數字的排列規律: (1)有1-12個數字;遵循個別性原則、色彩一體、分針,分針指12、猜時鍾謎語,學認整點,會走沒有腿,教師注意加強輔導,滴嗒滴嗒,猜猜它是誰,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那裡為什麼要有鍾表,了解幼兒的觀察能力,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問題,幫助幼兒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鍾表面的直觀模型,作為活動的開始,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睡,知道表示整點時:8。[設計意圖,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你是怎麼知道的:將好聽的謎語,能叫出名稱。二.教學重點和難點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孩子們需要討論。2:00時。 (2)有兩根指針:「你在哪裡見過時鍾,調動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說出時間、自主探究,激發了幼兒關注時鍾的興趣。3,在這一過程中。規則,黑色長針是分針、互相補充。 1,我提供了幼兒製作小時鍾,因此、討論鍾面及我做小數字等活動、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讓幼兒撥一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能正確辨認整點,時針走一個數字?小數字是怎樣排隊的。四.教學准備1,製作小時鍾3個、認識時鍾;遵循積極性原則、觀察鍾面:孩子自主游戲時、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認識整點提供活動的條件,並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4.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與反思《逛燈會》
"數學,大班,燈籠"是本文的主要話題,今天生育網編輯特意整理了"有趣有效的數學活動——大班數學活動《分燈籠》活動反思"這篇文章來分享"數學,大班,燈籠"等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幼兒園老師,幼兒園園長有所幫助,謝謝。 為了促進新課程改革的實驗研究,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豐富、飽滿,充分展現數學教學的特色,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灌輸到日常教學,我們幼兒園的陳秋雷老師在聆聽了中心教研組老師們的數學活動《分燈籠》後,在我們幼兒園開展了又一次的《分燈籠》授課研討活動。 數學來源生活、存在生活、應用生活,課程標准要求教師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有意義和有情趣的活動,使幼兒切實體驗到身邊的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幼兒的自主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充分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幼兒真正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無味的,不是高深莫測的,數學就在身邊,是實實在在的,從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和應用研究價值,讓數學與生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陳老師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色: 教學內容生活化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幼兒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幼兒自覺接納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幼兒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幼兒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例如,活動藉助了中國節日中最常用的紅燈籠和我們平湖的西瓜燈兩個內容,並結合上海的世博會活動,開展游戲。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以游戲的形式開展,讓幼兒翻燈籠、數燈籠、做燈籠然後給參加世博的外國友人帶去。運用生活素材讓幼兒真正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5. 幼兒園數學各種各樣的小冰燈教案有哪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認識生字12個。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達的意思。 教學准備:生字、詞卡片,掛圖。 課型:散文。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誰知道哪兒的冰燈最有名? 2、板書課題:冰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⑵、出示12個生字,學生分組認讀。 巷俗菱適炕棉爹扭廢襖悔融 (請單行的同學起立教讀) ⑶、出示生詞,同桌讀,齊讀。 走街串巷習俗菱形炕上爹爹棉襖合適廢玻璃扭頭融化後悔 2、熟讀課文。 ⑴、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小組討論,看到父親做冰燈,「我」為什麼「後悔」了? ⑶、指定學生讀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5—10自然段這一部分講了什麼? *勾出課文中反映出父親做冰燈不容易的句子。 *比較句子: a、父親正在打磨一快冰。 b、父親正在離炕不遠的地方打磨一快冰。 *全班感情朗讀5—10自然段。 ⑷、齊讀11自然段。 *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⑸、指定學生接讀1—4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部分講了什麼? ⑹、齊讀全文。 ⑺、填空: 這篇課文講了事,反映出對的關愛。 三、作業布置: 感情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我」 要燈籠(起因) 冰燈 父親 做燈龐(經過) 特別燈籠(結果) (羨慕) 五、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正確書寫9個生字,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則。 教學重難點:正確掌握每個字的筆順規則。 教學准備:生字、詞卡片,田字格黑板。 課型:寫字課。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齊讀課文《冰燈》。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出示12個生字,學生認讀。(開火車) 巷俗適廢棉悔融扭菱炕爹襖 二、學習新課: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認讀。 街巷俗適廢棉悔贊融 2、分析字型,互相交流。 3、書寫生字。 ⑴、讓學生自由寫生字。 ⑵、指名上台書寫,並指名評價。 ⑶、書寫生字,每字3遍。 ⑷、抄寫詞語。 ⑸、合作學習 *小組中,選出寫得最快、最好的作業。 *上台展示,並說說自己是怎樣書寫的。 三、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每字3遍。 2、抄寫詞語。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冰燈 五、教學後記
6.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白天和夜晚活動重點和活動反思怎麼寫
幼兒園中班教師數學教學案例-案例描述和反思 一、數學活動案例反思:認識梯形 案例背景: 這個活動之前孩子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等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為本和活動的教學作好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准備。新課程標准指出:這一段的教學,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形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孩子空間觀念,使孩子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由於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較的抽象,因為陳老師通過各種有效、操作活動,讓幼兒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從而實現將教育游戲化、生活化的原則。 老師將這個活動的目標制定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徵,能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2、初步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 案例描述: (一)幼兒自選圖形,激發學習興趣。 (1)寶寶們,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圖形了嗎?等一下選一個圖形然後坐到座位上。 (2)讓幼兒自選一個圖形,說說你選的是什麼圖形。 分析:孩子進入教室之前,陳老師就把很多的圖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梯形)隨意地放在了桌子上,讓幼兒不受約束地去拿一個,然後她又請幼兒手裡都是一樣的圖形拿上來貼在了黑板上,一直從三角形、長方形到正方形,這一步起到了鞏固復習的作用。最後發現一個小朋友的手裡是梯形,由此引出今天的主角,過渡得十分自然。 (二)初步認識梯形,了解梯形特徵。 (1)這是什麼圖形?請幼兒說說梯形的特徵。 (2)初步認識直角、等腰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徵。 分析:這里陳老師又分了兩大塊。第一塊是重點引導幼兒掌握梯形的特點,她是這樣引導的「梯形有幾條邊?一起數一數。看看上、下兩條邊事怎樣的?總結出一共有四條邊,上下兩條邊一條長一條短,並且是平行的另外兩條邊是不平行的。這里教師還用手勢做了平行的樣子。 第二塊在第一塊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識等腰和直角梯形,在認識等腰梯形的時候她將梯形對折後引導幼兒發現兩條邊可以完全重疊起來,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得出這個梯形叫等腰梯形。在認識直角梯形的時候,我認為陳老師也是很有創意的,她先出示直角梯形,然後讓幼兒說說它是什麼圖形,這里她引導幼兒用梯形的概念來套,是兩條邊平行的,有四條邊,得出是梯形。然後再直接拿一個正方形方在直角梯形的直角上,引導幼兒發現一個角是直角,得出這是直角梯形。 (三)集體尋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徵。 師:梯形還會翻跟頭,他們翻呀翻,變呀變,都藏到機器人身上了,我們一起來把機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吧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 (1)幼兒找梯形,集體進行檢查分析。 (2)請幼兒對找到的梯形進行分析,並判斷它屬於哪一種梯形。 分析:這一個環節的設計也是陳老師這個活動的一個亮點,因為游戲本身就是幼兒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也要求我們將幼兒的活動組織得游戲化,這樣才能激起幼兒的興趣。機器人也是幼兒相對比較感興趣的,陳老師將機器人畫成由很多圖形組成的,這樣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孩子就好像在游戲一樣,活動興趣非常地濃厚。不過陳老師這個活動的第二個步驟就認識了直角和等腰梯形,我認為在這步環節里當幼兒找出直角和等腰梯形時教師應該做一下點明,事幼兒能夠加深對直角和等腰梯形的認識。 (四)獨立尋找梯形,鞏固了解梯形特徵。 梯形又翻呀翻,變呀變,現在藏到這里了,我們按找梯形的方法,將找到的圖形給他們用線圈住。 分析:先前機器人的這一步是集體操作,而這一環節就是個別操作了,給每一個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這也是數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從孩子們作業的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掌握對梯形的認識,作業情況較好。
7. 大班數學:掛彩燈反思
《掛彩燈》是一節數學的排列活動,在小班和中班上學期的時候幼兒已經接觸過排列活動。排列指的是將兩個以上物體,按某種特徵上的差異或一定的規律排列,它是一種連續的比較,建立在對兩個物體比較的基礎上,通過排序可以促進幼兒分析、比較能力的發展。這個活動課主要是在幫助幼兒復習一維排序的基礎上,學習按顏色和數量兩方面的特徵進行二維排序。
本次活動的目標為1.學習按ABA模式排列,並能將自己排列的模式表達清楚。2.在已排列的物體中找出排列規律並接著排。
活動開始,我就用情景導入,「元宵節到了,兔媽媽買了一些燈籠,我們來看看題媽媽買了幾種顏色的燈籠?」他們各有幾個? 接下來,以兔哥哥兔弟弟自己掛彩燈裝飾兔子房子的情境,引導幼兒發現兩種掛彩燈的秘密(一組是按紅黃紅的規律排列的,另一組是按黃紅黃規律排列的),發現兔哥哥和兔弟弟掛燈籠的規律後,以幫助兔兄弟繼續掛燈籠進行操作,使幼兒在嘗試二維排序的過程中,理解並鞏固對二維排序特徵的認識—按顏色和數量兩方面進行排序。
接下來採用幼兒用書第3頁,讓幼兒根據要求完成操作。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是蠻高的,但是從幼兒自己操作的情況來看,並不樂觀。大部分的幼兒對於ABA的排練規律沒有很好地掌握。
1. 在觀察兔哥哥和兔弟弟掛燈籠方法的不同時,應該讓幼兒比較一下AB與ABA的不同,這樣幼兒在自己操作時就會比較了。
2.幼兒用書上的ABA燈籠示範只有一組,對於中班幼兒來說很難發現,應該要有兩組或兩組以上,這樣幼兒就容易觀察進行比較。
從本次活動幼兒來看我們不一定要採用幼兒用書上的內容進行操作。我們可以自己設計合理的操作材料供幼兒進行使用。
8. 幼兒園小班數學認識顏色,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感受色彩的美; 2.能熟練地區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感受尋找顏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顏色標志牌(紅、黃、藍、綠)若干,未塗色的小花圖片若干。 2.《認識顏色》的白板課件。 3.教師頭飾、花姐姐頭飾、裙子各一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顏色 1.教師帶頭飾扮色彩媽媽,邀請幼兒做顏色寶寶,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媽媽和寶寶的角色使幼兒感到親切,以游戲的方法導人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 (1)請幼兒帶上顏色標志牌,相互觀察,並說一說自己是X色寶寶。 (顏色標牌幫助幼兒很快進入角色,幼兒在相互觀察和講述中分享經驗,增進了彼此間的相互學習,教師則可從旁觀察幼兒對顏色的認知情況。) (2)玩游戲《媽媽寶寶抱一抱》,鞏固對四種顏色的認識。玩法:教師唱"x色寶寶你在哪裡?"戴相應顏色標志牌的幼兒邊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媽媽抱一抱,邊走向教師和教師互相抱一抱。 (和媽媽一起游戲總是非常愉快的,抱一抱的動作既滿足了小班幼兒的心理需要,又幫助其明確每種顏色的名稱。) 二、熟練掌握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1.觀看白板課件 師:今天小熊亮亮來到野外郊遊,當他爬呀爬呀,終於爬上山頂的時候看到了漂亮迷人的風景,心情特別好。(觀看小熊坐在山坡上的白板) 師:那小朋友猜一下,小熊都看到了哪些東西,都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請小朋友來完整地回答完問題。 師:原來小熊爬到了山頂看到了那麼多顏色豐富的東西,這些五顏六色的東西把山頂裝飾地非常漂亮。小朋友,你們看了開心嗎?(幼:開心) (背景圖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的隱性教育環境,引導幼兒的思維由單一的顏色擴展到五彩的大自然當中,並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2.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紅(黃、藍、綠)色的,感知色彩的美。 (從觀察顏色、找相同的顏色到講述生活中各種物品的顏色,逐步深入,加深幼兒對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認識。在討論中幼兒的思維得到擴展,在感知生活中的色彩美的同時,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三、鞏固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1.觀看白板第三張flash動畫。 師:過了一會兒,四個小魔女飛過來對小熊說:我們想要和你一起玩游戲,好嗎?小熊很爽快地答應了。 師:你們猜猜他們玩什麼?(請小朋友簡單回答) 2.觀看第四張白板課件。 原來呀,他們要玩捉迷藏的游戲,四個小魔女要分別躲進他們身邊的小花朵里藏起來,小熊閉上眼睛開始數數,數到15小熊就會去抓他們了。但是呀這些小花很小氣,只允許和他長得相同顏色的小魔女躲進花朵里,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魔女們藏進花朵里嗎?(幼:能) 師:那我就請小朋友上來幫助小魔女們分別躲進花朵里。(請小朋友上台來操作,老師在旁邊指導用法) 3.觀看第五個白板課件 師:游戲做完了,但是小魔女們和小熊的肚子卻餓得咕咕叫了,於是他們便坐在草坪上吃起了小熊帶來的食物。看,好多水果呀,五顏六色的。 師:那些水果是紅(黃、藍、綠)色的?(既鞏固了顏色,有讓小朋友復習了以前學過的水果名字) 4.觀看第六張白板課件。 師: 小熊和小魔女們都吃飽了,但是還剩下了許多的水果,不能浪費食物啊,所以要把他們打包帶回家,但是小熊很愛護環境,他的包包都裝滿了剛剛吃東西扔出來的垃圾,裝不下了,怎麼辦呢? 師: 於是小魔女想了個辦法,說:我們都有各自的魔法袋子,但是我們的魔法袋子只能裝跟我們袋子相同顏色的水果。小朋友,我們來幫小魔女們把水果裝進他們各自的魔法袋子吧。(請小朋友上台來把水果裝進袋子) 三、結束部分 1.花姐姐和小朋友共同表演(小花)。
9.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數學掛燈籠有哪些課堂游戲
如何寫幼兒園教學目標 首先要了解領域的特點,再從能力,知識,情感態度,三方面去制定,教學目標最好是幼兒的發展目標,就是目標制定的主體是兒童,盡量避免從教師角度去提出的目標! 在導案、學案的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該如何設計 (一)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麼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活動,不同的學習效果。在我看來,只要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習任務適應學習者,教師為學生服務,是天經地義的。強調這一點,是為了讓我們對學校教育的現狀,對課程教學的現狀,有一個清醒的估計,從而在設計課堂教學計劃時,能夠更多地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實際興趣,能夠更客觀、更冷靜地分析學生的實際反應與教學效果。這樣才會使教學、教學計劃立足於一個比較實事求是的基礎上。 (二)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與可能展開學習活動。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起碼是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與學習進度。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學生之間的差異會顯著增大,進度統一、任務相同的課堂必然會讓位給類似復式教學的課堂。不同組別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內容、完成不同的作業、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或許將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而統一的講解、答疑、點拔、指導,只能是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必要補充,是應學生的實際要求而安排的活動。 (三)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問題出發教學的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教學設計敦要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而不是從教材或從教師假想的問題出發。著名的物理學大師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學術報告,報告之後有人提問說,他不明白怎麼可以從公式2推導到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請回答他的問題。」狄拉克說:「他並沒有問問題,只說了一句話。」狄拉克的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問題這一概念的本質。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那位提問者並沒有講出自己對「公式2」的理解及其與「公式5」的矛盾所在,狄拉克當然就無法為他作出解釋說明。所以,從問題出發設計教學,關鍵之處在於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在於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這一矛盾,這樣才會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思。 (四)學習方式應該多樣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認識學生和認識學生的學習傾向,提供了一個可資參考的理論框架。不論你是否完全同意他對人的智能的分類,要關心學生的不同特點,要用多種方法來強化學習效果……都已成為實驗學校教師的共識: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聽中學」和「看中學」——學生聽教師講解,學生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錄像,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思考記憶,如此等等。新課程提倡「做中學」,這是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倡導的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操作實驗或深入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字習.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例如對某些事實或現象的介紹資料)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當然,「做中學」也並不完全是新東西,人類的技能學習一直是做中學的,體育老師教學生游泳、打球,也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在做(練習)中學的,把「做中學」拓展到認識領域,拓展到智能學習領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極其重要的要求。但是,除了「聽中學」、「看中學」與「做中學」以外,人們還可以「想中學」、「讀中學」、「聊中學」(討論中學習,又說又聽又想),等等。特別是在每位學生都有一冊系統傳遞信息並體現著培養要求的教科書,每位學生都可以及時上網或到圖書室或到家庭藏書中去瀏覽查閱的條件下,怎樣在學習活動中讓有閱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路,實現自主學習,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閱讀學習.應該是每位正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教師要格外關注的事。從這個角度看,對於一切有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教師、學生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新課」,教師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閱讀學習的基礎上,應該從解決他們的閱讀學習中的障礙開始教學。 (五)教學設計實際是教學構想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施工藍圖要十分細致周全,不能留下任何空白死角,雖然在建設中免不了「洽商」修改的煩惱,但它畢竟要求按計劃施工。教學則不然,教學設計是教師為學生規劃學習過程,規劃主要發生在不同學生頭腦中的事情,即使教師進行了深入調查,我們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在教學中,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步驟,是常有的事,而且事先設計得越具體,越周詳,有可能需要改變的就越多。有些有經驗的教師,甚至完全放棄了寫詳細的教案(例如特級教師孫維剛就宣稱自己十多年來未寫過教案)。當然,課前,他們在依據自己對學生知識、經驗以及思維習慣、學習方式等了解的基礎上,對教學進行了具體的、充分的設計與構想,並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問題,憑借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