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1991年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長城答案

1991年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長城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19 07:28:19

1. 1991年全國高考閱讀題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2)這將被後代懷著敬畏之情朝拜的庄嚴聖地,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3)順著一條羊腸小道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數陰庇。(4)她的外孫女跟我講,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風中微微搖動的樹木是托爾斯泰親手栽種的。(5)小的時候,他的哥哥尼古萊和他在他們聽保姆或村婦講過一個古老傳說時,提到親手種樹的地方會變成幸福的所在。(6)於是他們倆就在自己庄園的某塊地栽了幾株樹苗,這個兒童游戲不久也就忘了。(7)托爾斯泰晚年才想起這樁兒時往事和關於幸福的奇妙許諾,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到了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8)他當即表示願意將來埋骨於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後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願望;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這個比誰都感到受自己的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後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一一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惟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卻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並且不允許你大聲說話。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林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著這片幽暗的土地。無論你在夏天和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像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最後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殘廢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崙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庄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1.給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塵囂墓冢蔭庇禁錮颯颯
AxiāozhǒngpìgùsàBxiáozhǒngbìgūsuǒ
CxiáozǒngpìgūsōuDxiāozhǒngbìgùsà
2.按照下列解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成語,寫在前面的括弧內
(1)():形容經歷過很多憂困禍亂的的事情。
(2)():形容費盡心機,想盡辦法。
(3)():形容詩人十分激動。
3.文中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話,高度概括出托爾斯泰墓給作者留下的總體印象,你把它找出來,寫在下面橫線上。
4.文中的第一自然段運用了插敘,其中插敘的句子是
5.「後來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願望;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6.「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一一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惟有人們的敬意」這句話中破折號的用法是:()
A解釋說明B遞進C轉折
7第二自然段中「」處應填的標點符號是()
A:B,C;D……
8「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是因為:()
A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B怕遭到管理人員的制止或處罰
C不願破壞此時此地庄嚴肅穆的氣氛
D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後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的心的了
9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墓,是因為它的上面開滿鮮花。()
(2)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墓,是因為它的上面除了鮮花之外什麼都沒有了,從而具有一種樸素的美。()
(3)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墓,其中一個原因是托爾斯泰生前在文學上有過巨大貢獻,名聲顯赫,作者非常景仰他。()
(4)作者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墓,也是由於作者為托爾斯泰不計身後名聲的灑脫,為他生之輝煌,死之樸素的人生所感動。()
10.文中最後一句話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試簡要分析。

1.D
2.飽經憂患挖空心思扣人心弦
3.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4.(4)~~(8)
5.承接上文的插敘再次點題
6.C
7.A
8.C
9.××√√
10.對上一句話作具體說明從反面襯托托爾斯泰墓之「宏偉」「感人」之美。

2. 高考語文完整版的現代文閱讀答題模式

一、概括題:
(一)、概括文章內容題:按敘述的基本要素(行為、經歷)或小說情節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變化,篩選材料,組合回答。
示例:
◆請以朱丹的言行為發展線索,概括敘述小說的主要情節。(不超過80個字)(5分)
◆請概括敘述「我的奇特經歷」。(不超過60個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據中心句進行概述總括。一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化,通常表現為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敘述、議論或說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體的要旨。
2、通過提煉要點,關鍵詞句進行概述總括。有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關的要點提煉出來。
3、通過辨認相關性進行概述總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都是由局部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局部之間的關系入手,即辨認語句之間或語段之間的相關性,是進行概述總括的重要途徑。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為「繪春」。為什麼說③至⑦自然段為「繪春」呢?③自然段寫春草,④自然段寫春花,⑤自然段寫春風,⑥自然段寫春雨,⑦自然段為寫迎春。將其統而攝之,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從各個側面描寫著春天,所以我們可以將③至⑦自然段內容概括為「繪春」。
4、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牽頭,就是抓住具體內容的起始;接尾,就是連接具體內容的終結。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其內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請看魏巍《我的教師》第10段。對這段文字的內容概述總括,我們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連接起來,其內容要旨就概括出來了。它的內容要旨是:慈愛、偉大、公正的蔡老師在那時占據了「我」的心靈。
5、若問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干什麼」。(或「什麼——怎麼樣」)
(二)歸納中心意思題1、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白楊禮贊》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一般都是抒情、議論句。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驛路梨花》
⑷通過結構分析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例如《荔枝蜜》
⑸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時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例如《風箏》
2、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三)問文章結構題
1、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層進式;並列式;對比式。
2、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3、問文章的順序。
(1)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
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倒敘方法先把事情的結局說了出來,便吸引讀者急於了解起因和過程,對照就比較顯著,給人的印象也較深刻。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採用的是倒敘方法,先把結果寫出,再弓!出對母親的回憶,人題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敘方法,適用於那些動人的、有特點的結局,必須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順乎讀和寫的思路。插敘:如《羚羊木雕》
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2)說明文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4、問文章的層次。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1.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3.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3.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2.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5、問文章的詳略。記敘文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詳寫略寫是指文章材料的處理。我們寫文章,在題目確定之後,就要圍繞題目確定的中心思想去選擇作文材料,然後把這些材料進行詳略處理,使之各得其所,各盡其材。文章寫得好不好,很大程度決定於材料處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處理得當,是指在結構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輕,篇幅上有詳有略。
詳細寫,充分運用的材料,必須與文章中心思想緊密關聯,可以明確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這些材料寫得詳盡、具體、生動,就能加深讀者對文章的印象,並為之折服。閱讀記敘文必須弄清文章詳寫什麼,略寫什麼,並從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詞句題
1、注音、解釋題:「積累運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詞的注音、解釋,成語和名言警句的背記運用,此類題目要求平時要多積累字詞和點滴知識,對於確實未見過的陌生詞語可結合語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A、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准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4、品味詞語:
A、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
C、深層含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5、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A、能否
B、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詞語:為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
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系,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題
1、理解語句、語段的作用:
(要從三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常起A承上啟下,過渡、B總領全文,開啟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
二從寫作手法上,常有A開篇點題,B為後文設伏筆、C作鋪墊、D深化中心、E點明主旨(畫龍點睛)F、襯托G、渲染H呼應、照應I對比J象徵K先抑後揚,L預示性作用等特點。
三從內容上(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
2、談寫作手法和作用
①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作用: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託人物某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主題
②人物描寫:(語言動作外貌神態心理)表現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③對比、反問、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強調該對象的××特徵,排比:增強了氣勢。
④比喻、擬人、誇張等的作用A比喻、擬人的相比兩物的相似點;B生動形象地表現(描寫)該對象的××特徵
⑤象徵的作用象徵該事物某種精神(品質、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關對主人公朱丹的描寫,根據文意,分別指出其表達作用。(4分)
①一身黑色雲錦衣衫彷彿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謹慎表現出朱丹對民族音樂的摯愛)
3、問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①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
②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四、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布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要結合該文寫作的手法。
1、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
2、結構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
3、語言:朴實或生動、形象、准確;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暢,修辭的運用等。
4、立意: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
五、評價、鑒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性格思想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
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贊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系具體材料展開回答。(03年《橡數之謎》)
六、問在文中某一具體情境下你的感受、體驗、做法。
A、指出這一具體情境下蘊含著的思想意義,道理;
B、結合文中具體的事例談你的感受、體驗、做法,並說明理由。
C、總結你的觀點
七、問閱讀後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
A、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
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3.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主旨題

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回。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答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4. 哪一年高考語文卷子閱讀理解作者不知道答案

「抄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福建卷)語文」的第三部分「現代文閱讀」第三篇《朱啟鈐:「被抹掉的奠基人」》,摘自2006年5月21日《中國青年報》。新浪教育邀請到原文的作者林天宏做客微訪談,他曾在新浪微博坦言「對照標准答案,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數」。

5. 語文的現代文閱讀問題

縱觀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整體。讀一篇文章如果沒有著眼於全篇的目光,沒有整體把握的意識,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益。因此,閱讀效率的提高取決於對文章內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確把握。

那麼,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其次還要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後的注釋等,特別要瀏覽一下後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測文章的主旨,明確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這樣解題就心中有數了。

2000年的高考題《長城》是一篇散文,富於情感,追求哲理,也不乏含蓄。它以長城為象徵,談的是中華民族在世界大格局中的地位與舉措問題。它的主旨在於:反對封閉,提倡開放;反對愚鈍,鼓勵自信。它從深秋晚景寫起,引入對歷史的回顧與反思,再從歷史回到現實,在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深化主旨,卒章顯志,含蓄而又深沉。第23題第(2)問:「聯系全文看,這段文章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回答的就是本文主旨: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偉大、自豪和自信,能承受改革開放的沖盪。

2001年高考題《門》是美國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一篇散文,作者通過對各種各樣的門的描寫,賦予「門」以象徵意義,寫出了自己獨特的人生感悟,其主旨是:人生正是由一次次開門和關門構成的,也就是說人的生命是由一個個重要階段的開始和結束構成的。把握了這一主旨,解答第23題第(2)問,要求說明「開門和關門是生命之嚴峻流動的一部分」在文中的意思,就准確無誤了。

理清脈絡劃分層次
《長城》全文共有11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文章採用先抑後揚的筆法,一至七自然段,以歷史的反思和評價,觀點非常明確,感情十分凝重;第八自然段對現實的評說,觀點也比較明朗;九至十一自然段對未來的召喚,則比較含蓄。

《門》全文共有八個自然段,第一段是起始段,提出作者的觀點,有引起下文統領全篇的作用;第二段承接第一段,說明即使是人們最熟悉的家,也不知門後隱藏著何等的奧秘;第三段介紹各種各樣的門,初步提出門的象徵意義;第四段介紹各種各樣的開門方式;第五段集中闡釋門的象徵意義;第六段集中闡釋開門和關門的含意;第七段進一步闡釋人生就是不斷的開門和關門的含意;第八段是全文的收尾,進一步闡釋關門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把握了全篇的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再解答後面的問題,就如順風行船,事半功倍。可是有些考生不在這方面下工夫,走馬觀花地看一遍文章,似懂非懂,就急於解答後面的問題,結果是欲速則不達,不僅費時費力,還容易答錯。

檢索范圍准確摘取
良好的閱讀素質不僅體現在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上,還體現在對局部的確認。閱讀時,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里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閱讀題一般是從選文里有可能被學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來編成各種形式的問題用來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從選文里找,只要認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在原文是能夠「摳」出來的。如《長城》第21題第一問:「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是什麼?」只要能根據第2—7自然段的內容,分析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就能抓住第3、5、7段「所以我說」後面揭示文章段落主旨、觀點、情感的中心句,得出作者對歷史上的長城的評價:①凄婉的歷史;②民族封閉的象徵;③文化愚鈍的標志。

當然,有時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語句太長,不合答題要求,或語句含有不合題意的其他信息,這就要根據題意對選出的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加工改造,重新組合表述。《長城》第21題第二問:「作者又是如何看待現實的長城?」作者對長城現實的看法,與四面八方億萬遊人的描寫結合在一起,沒有獨立成段,回答較難一些。但是只要認真閱讀,你就能從「現在你敞開胸襟了」、「願意接待異域殊方的雜色人流」等語句中,歸納出現實長城的開放,從「外層空間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跡,就是你呀,長城!」的語意中,體會出作者在看待現實長城時的自豪與自信。

綜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閱讀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把答案意思說出來,且往往有字數限制。這種題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比較高,題目難度也大。解答此類試題,要吃透答案的內容要點,吃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方式,用規范的語言表達。

《門》第21題:作者開頭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動作。」請根據文意寫出「開門」和「關門」的含意。要回答「開門」和「關門」的含意是什麼,並沒有現成的答案,須通觀全文,先找出相關的句子,然後再加以分析概括。文中與「開門」和「關門」相關的句子不少,但直接闡述「開門」和「關門」含意的段落在文章的六、七、八段,特別是文章的第六段。問題出自文章的第一段,答案卻主要出自文章的第六段,這就增加了答題的難度,要求考生通過快速閱讀,迅速清理文章的脈絡,迅速找出相關信息。相比較而言,「關門」的含意好歸納一些,因為文中說「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可以直接概括出:「關門的含意是意味著一個結束。」而關於「開門」的含意,相關的句子很多,不易抽取,但是可以參照歸納「關門」的含意,平行比較,得出答案:「開門」的含意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現。

6. 求語文閱讀題和答案

近年來,隨著高考語文試卷文學性的強化,散文這種文體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許多感情真摯、文學色彩濃郁、富有時代氣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題者的首選材料。從1998年高考開始,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類連續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題型變化不大,難度逐步降低。但從學生的解題情況看,得分率普遍較低,結果並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學生並不完全明確,以致訓練無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學生未能熟練掌握,以致解題跟著感覺。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試圖結合近幾年的高考散文閱讀題,談談此類試題的測試要求與解題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現代文閱讀」中,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並提出「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三項九條具體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屬文學作品閱讀,它在高考測試中究竟有哪些具體要求呢?請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閱讀有關試題。
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A項考查學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其他四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既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的分析歸納能力,又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1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4題(題略):不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語言和表示技巧的初步鑒賞能力,還考查學生對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僅僅觀察這些散文閱讀賞析題,就可以發現,高考測試除了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外,還要考查學生初步鑒賞評價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綜合」包括七條具體要求,是閱讀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層級分別屬於B級和C級。而「鑒賞評價」包括兩條具體要求,要求學生能對所給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這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較高的一種能力要求,能力層次屬於E級。學生明確了以上這些要求,在平時的復習訓練中就應該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拓展散文閱讀,有意識地提高「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的能力。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它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表現作者對於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點來思考有關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題的解答還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話說知音》這篇散文是以作者對知音的獨特感悟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誼,但對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彈琴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伯牙依舊應該演奏出那「震撼人們靈魂的」「美麗動人的樂曲」,並「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說,伯牙高超的演技來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輕易放棄呢?因此,本題的答案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為失去鍾子期而不去尋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於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例如1998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1)作者為什麼吃驚?(2)聯系全文看,作者為什麼悵然?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必須結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為什麼看到玉簪花「探出頭來」就吃驚呢?該句後面用「先是」作標志,對其作了回答,那就是「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至於「悵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讓人心裡警惕著」和第六段中「總是在不安的焦慮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歸納整理,可得答案「收獲季節還兩手空空」。
三、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信息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力強的語言進行鑒賞。鑒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系文章的主旨,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例如2001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開頭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義最深的動作。」請根據文意,寫出「開門」和「關門」的含義。
《門》這篇散文賦予「門」以象徵意義,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要解答「開門」和「關門」的含義,就必須通觀全文,理清文章的脈絡,找出相關的信息。文中說「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據此可以直接概括出「關門的含義是意味著一個結束」。而關於「開門」的含義,相關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繁瑣儀式的一種新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即使在悲傷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但歸納起來,「開門」的最主要的含義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展」。
四、正確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徵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鑒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鑒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2)第六段的結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這道題就是考查學生對散文表達技巧的初步鑒賞的。《長城》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在於將長城擬人化,便於作者直接與長城對話,便於作者抒發感情。至於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是因為「它」之前說的是「由是人們發現:邊牆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這里變換了視角,是通過人的眼光來看長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所以這種變換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組織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試題,一直以主觀性測試為主,題型基本不變,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識點上略有不同。從試題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問題看,難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多數問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應、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這就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善於從原文中抽取關鍵語句,並根據題目要求進行適當整合,這樣才有可能寫出精練確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此題重點考查學生散文閱讀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首先要能從原文第一段中找出「鄉土情結」的定義:「每個人的心裡……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第二步要能提煉出海外遊子與鄉土情結關系的幾點交叉:一個是離開故鄉的「時間因素」,一個是海外的「空間阻隔」,一個是對故鄉思戀感情的「久而彌篤」。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點:「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過,要寫出答案中的另外兩點,還必須考慮結構、主題等方面的情況。

7. 語文現代文閱讀--診--周海亮,誰能告訴我這篇閱讀的答案

診(周海亮)08年
①流感說來就來了。好像,城市裡每個人都在流鼻涕。這讓他的診所里,總是堆滿了人。 診所不大,靠牆放著兩個並排的長凳,人們擠坐在那裡,有秩序地,一個挨一個地,等著他開出葯方,或在頭頂掛一個吊瓶。這場面讓他稍有些欣慰。他不喜歡有人插隊,正如他不喜歡有人生病,盡管,他是一個大夫。
②有時他認為自己好像選錯了職業。比如現在,他已經忙了一個上午,面前依然晃動著沒完沒了的病人,這樣他就有些煩躁。後來他更煩躁了,因為他看到一個沒有排隊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僂、頭發已經花白的女人。女人緊抱著疊成筒的被子,踉踉蹌蹌、慌慌張張地直接擠到他的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皺紋間頑強地掙扎出一雙渾濁的眼,吸盤般吸附著他的臉。女人說,看病,感冒了。聲音沙啞。
③他皺了皺眉,用手指著長凳上等候著的那些人,說,都看病,都感冒了。
④女人說,我給你錢。
⑤他的眉毛馬上打結,他說都給錢,這里沒賒帳和賴帳的。
⑥女人並不理會他的話,她把沾滿灰垢的乾枯的手伸進自己的胸脯,摸啊摸啊,終於摸出一張皺巴巴的人民幣。女人說,孩子感冒了,很嚴重,你快給他看看。女人輕輕拍打著懷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緊張的表情。
⑦女人遞過來的,是一張破舊的兩毛錢。他認為這張錢的年齡,應該不會比女人小多少。
⑧女人小心翼翼地揭開包得緊緊的被筒一角,他垂著頭,向裡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
⑨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個男人說,我認識她,這附近所有的國營醫院和個體門診,沒一個理她的。
⑽他擺擺手,示意男人不要說下去。他輕輕地問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嗎?
⑾是的,很重。女人說,你快給他看看,他們都不給他看……他很可憐,他整夜咳嗽。
⑿還有呢?他問,把聽診器小心地塞進被筒。
⒀不吃飯,有時候發高燒……夜裡總是哭哪!女人說。
⒁還有呢?他繼續問。
⒂就是咳嗽,發高燒,不吃飯,夜裡總是哭!女人重復著。
⒃啊,知道了。他抽出聽診器,是感冒,沒什麼大問題,開些葯吧?
⒄不行呢。女人說,他怕苦,他會吐葯的。
⒅那麼打個吊瓶?他說。不行不行!女人說他很怕疼的。
⒆你別理她!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說話了,還有這么多人等著呢!
⒇你閉嘴!他沖著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突然變得很激動,你閉嘴行不行?讓你等一會兒不行嗎?男人撇撇嘴不說話了。
(21)那給他打一針吧。他朝女人笑笑,馬上就好,不會痛的。他站起來,把椅子讓給女人。他從葯架上取下兩瓶針劑,仔細看了看標簽,搖勻,將封口割開,然後把葯液抽進一個小的針管。你抱著他,別讓他動,打一針很快的。他一邊說著,一邊小心地揭開被筒,緩緩將一管葯液推進去。不疼不疼的,他輕哄著。
(22)現在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燒了?過一會兒他對女人說。
(23)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終於平靜下來,嘴角有了些笑。
(24)回去的時候,把被子包嚴實點,別讓他受涼。他叮囑。
(25)那謝謝你了……不過明天我還想來,你再給他看一看,行嗎?女人說。
(26)當然行。他收下女人推過來的兩毛錢。以後呢,女人說,我想每個月都來給他看看……
(27)絕對沒問題的。他笑著,你什麼時候來都行。
(28)女人終於走了,心滿意足。走到門口,女人回過頭來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
(29)他開始給下一位病人開葯,掛吊瓶。他心裡想著那個故事:單身的母親和十七歲的兒子……兒子輟學打工……摔下腳手架,死去……母親瘋了,每天抱一個被筒,到處找人給兒子看病……她總說,兒子剛滿兩歲……可是沒有人理她……一個也沒有……沒有……
(30)他想,被子里包的那個干癟的、臟兮兮的枕頭,應該是她兒子枕過的吧。
(31)他流下一滴眼淚。
(32)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這個診所開下去。他答應過女人的。哪怕,他僅剩下女人一個顧客。

1.文章的題目是」診」,請結合文章的內容,談談你對」診」的理解。(3分)
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理解:①對流感患者進行診治; ②對女人的心理與精神進行診治; ⑨對自私冷漠、不關心弱者、缺乏同情心的社會不良現象進行診治

2.文章開頭寫」有時他認為自己好像選錯了職業」。結尾又寫」不管如何,也得把這個診所開下去」。談談」他」產生這兩種想法的原因分別是什麼?(3分)
作為大夫,「他」不喜歡有人生病,有時沒完沒了的看病讓他煩躁,所以「有時他認為自己好像選錯了職業」。後來「他」被女人的母愛所感動,為人情的冷漠、不同情弱者的社會不良現象所震動,為遵守諾言,給女人心理和精神上以安慰和支撐,所以決定「不管如何,也得把這個診所開下去」。

3.本文主要寫了」他(大夫)」、」女人」、」坐在凳子上的男人」三個人物,你認為本文的主人公是誰?試說明理由。(3分)
他(大夫)(1分)因為本文主要是圍繞「他」(大夫)來展開故事情節的,通過「他」診治疾病、心病和社會不良現象,表現了「他」正直、善良、同情弱者、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

4.「女人小心翼翼地揭開包得緊緊的被筒一角,他歪著頭,向裡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請結合特定的語言環境,在文中劃曲線的句子後補寫一段文字。(要求:准確、簡明、符合情節發展要求)(3分)
啊!裡面竟然是一隻枕頭,不會是那個可憐的母親吧!

5.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寫方法。
請選擇一處你認為描寫人物最精彩的語句,指出所運用的描寫方法並分析其作用。(4分)

精彩的語句:

描寫方法及作用:

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1分,答對兩個即可得1分) 寫出精彩的語句(1分) 描寫方法及作用(2分,描寫方法0.5分,分析其作用1.5分,大意正確即可得分)

6.文中劃橫線的句子是一段插入性的文字,請結合上下文,分析一下這段文字在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上分別起到了怎樣的作用?(4分)

內容上的作用:解開故事懸念,將女人的不幸遭遇呈現出來,喚起讀者對女人的同情。
結構上的作用:避免平鋪直敘,使文章波瀾起伏。

求贊!求最佳

閱讀全文

與1991年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長城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