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個別化教育語文備課

個別化教育語文備課

發布時間:2021-02-18 22:37:25

A. 新課程標准要求小學語文備課包括哪些環節

要結合您試講的方式,如果給您一班學生讓您將一節課,那麼您備課要更加詳盡,結合該課學版習目標制定權你教學的方式,而且要理清每一個步驟,知識點要連貫,如果您是以說課的方式試講,那備課就可以根據本課的重難點,以及你講課的構思講講即可,如果您試講的學生是您的面試官,那麼您就要做好沒人回答您問題的准備,這時您要怎麼想像下面有一群學生。此外,一句話概括,在備課過程中必須以課標為基準,把課文的目標有序的設置在其中,做到重難點突出的同時注意教學過程中你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方式方法。

B. 如何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貫穿個別化教學原則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內定思想觀念的重要渠道。然容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C.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對智障兒童的個別化教育

只要有就可以過去買購書中心、新華書店,這兩個都可以電話查詢購買,在過去買,甚至有的話可以給你先留一本

D. 怎樣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個別化輔導"問題

語文課堂中主要應該研討什麼樣的問題?
班級授課制主要的價值就是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盡可能多地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果僅僅是從信息傳遞的角度說,這時候的最好的教學方法一定是告訴和灌輸。顯然現代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功能已經不是信息的傳輸,而主要是學生語文能力素養的培養。那麼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和素質?顯然還是應該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在老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產生的問題的「指導」中、在學生與老師就學生自主學習產生的問題的研討中,逐漸地養成。假如這個命題正確,緊跟而來的就有下一個問題:課堂——這十分寶貴的有限時空中我們究竟應該討論什麼樣的問題?答案顯然是:應該是學生的問題。那麼應該是學生什麼樣的問題呢?比如是學生共性的問題還是個性的問題?或者說是多數人的問題還是少數人的問題?
這實際應該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無論是從效率還是公平道德的角度論之,都應該研討多數人的也即是共性的問題。
共性的問題從何而來?
課堂中學生學習時遇到的問題比比皆是,老師接到的學生學習問題層出不窮,老師憑什麼來判斷哪些是共性的問題,哪些是個性的問題,從而取捨決定課堂研討的重點呢?
實際上,「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兩者之間盡管有著區別,卻又是具有天生的內在聯系的。共性包含著個性,所有的「共性問題」都是來源於 「個性問題」,多數人相同的個性問題也就自然成為了共性問題。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關鍵是語文老師如何准確地判斷問題的性質。
這可能一方面依靠自身的經驗:對班級學生學習能力和現狀的認識,就文本難度對班級學生適應性的認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的認識等;
另一方面則需要採取一定的技術手段:比如統計等。
在這里,我覺得美國人學習中國語文的一種課型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比如學習課文《荔枝蜜》,新授課一開始,老師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是我們所謂的「自主學習」;對學習過程中發現的一般性的問題可以個別討論;接著進入小組學習,就個人學習中的問題交流。在這樣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過程中,在包括個體和小組的比較充分的學習研討之後,產生出「各個小組」的比較具有共性的問題。其中包括很有意思的問題:幾乎全班所有小組都提出,文章中多次提到「同志」這樣一個詞,難道中國那一個時期,就那麼開放竟然允許「同志」(被理解成了西方意義上的「同性戀」)存在?
當這些問題成為「集體」公共的問題,被「提交」到全班的「大組」進行研討交流,實際也就是真正的課堂的「教學」的開始。這樣面對公共的問題進行的公共的研討,才最具有課堂的價值意義,是課堂中真正的情境。我們通常看到的課堂演示、表演中的「展現」,實際上很多時候是班級個別同學「炫示」個體才華,或者叫 「裸露」「富有」的一種嬌柔做作的做派,這樣做的目的,又主要不是為了學生,而是為了教學的所謂「順利」開展,為了自己的通過此一平台和情境一下子「揚名立萬」。
當然,說得直白和尖刻一點,這是一種極為低效的課堂,更是一種極不公平因而也是不道德的課堂。
如何判斷問題的是否具有「共性」特點以保證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多地表現為「公共性」?
我以為主要的是要靠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除了教學理論的指引而有的教學技術和能力之外,主要是靠自己的長期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超乎尋常的直覺判斷。比如某一個同學提出《背影》中父親翻越鐵路柵欄的舉動有違交通法規因而有損形象進而應該將此文剔除出教材的問題,就是一個純粹個性化的問題,不必要也不應該興師動眾來舉全班之力進行研討甚或深度研討。這是靠老師基於對文本教學的重點把握而有的在教學過程的某一瞬間必須做出的判斷。這跟老師的功力有關。
而這種功力一方面是老師的「道行」,也要靠老師教學全程中各關鍵部位的修煉。比如對文本的閱讀,深度的帶有鮮明個性的解讀,以及這種深度解讀過程中發現的學生閱讀可能的重點、難點。
這一點恰恰是今天的很多語文老師缺失的,閱讀理解的扎實的功底和功力,解讀過程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尤其是如現代學者所尊奉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和耐力。
當然,判斷可能更多的帶有感性,是一種定性的分析方法。如果一定要追求理性,追求定量的准確,實際上,每一次的教學環節的科學設計都是一種最為科學可靠的制度性保障。如前所說的《荔枝蜜》的教學,老師所獲得的「問題」之所以具有「共性」的特點,就是得益於那樣一種程序的設計安排和操作。
個性問題也可以轉化而為「共性」問題
老師的教學智慧有時候應該體現為轉化課堂問題的能力。這里的課堂問題的轉化,主要是指如何將一個純粹為「個性」問題的問題轉化而為帶有共性色彩的問題。
曾經聽過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課,教學的是一篇題為《五月槐香》的散文,文章很美,作者於其中融聚的情感很真;老師的教學水平高,很有點藝術,是名副其實的特級教師。整個課堂教學真的如行雲流水,算得上是瀟灑。但是其中有兩處滯澀之處一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老師講興正濃之際,有一同學忽然舉手,老師未曾注意,待到注意到他並請他發言,已經是不短的時間過去。老師問:「我好像沒有問什麼問題,你怎麼舉手?」孩子非常直率地說:「老師,我是要糾正你剛才講課中的錯誤。」老師詫異:「我有什麼錯誤?」孩子說:「我昨天晚上在家裡預習課文時,網上搜索到關於本文的寫作時間地點,作家所說的與你剛才所講的完全不同。我覺得你是錯的,因為網上的信息是最近發布的。」老師聽罷愕然,半天說不出話。待清醒過來,竟然不做任何回應很笨拙地回到原來講課的主題,把那位直言老師「錯誤」的可憐的孩子「晾」在一旁。
巧的是,緊跟著的下一節課——那是兩節課連上,課至「中場」,老師提問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回答,全班舉手者甚眾,老師忽然發現有一一直未曾舉過手的同學把手伸的筆直,舉得高高,便走至其身邊,獎賞性地傾他回答。誰知不叫他則罷,一叫他便出事了。這孩子站起身,對老師說:「老師,我想請你先回答我兩個問題。」老師當即愣住,不知如何處置這突發的事件。一會兒緩過神來說:「這樣吧,還是你先回答我們剛才討論的問題,再看你的問題好嗎?」老師的處理不算聰明,但也不錯。可這位小同學卻是一個少見的「犟頭」,竟然不給老師面子,堅決地一言不發。老師只能轉而與其他同學繼續討論前面的問題。
這些同學在課堂上的如此「發難」,顯然多數只能提出一些個性化的問題,有些或許是「孤例」式的偏而怪的問題。在課堂上有時候不作回應是有道理的。我不能毫無原則地犧牲大眾的時空為你一個人提供服務。但是,處理方式的不同卻反映出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層次。人性化、和諧性、盡可能多地滿足所有孩子的要求是我們的孜孜以求。這位老師的課堂事件處置方式顯然有違這一原則。
那麼怎麼處理好呢?首先是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說話的機會。了解他的問題,進而據此判斷其問題的性質。讓人說話,天掉不下來。這位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的處理有失水準和風度,一者已甚,竟然重復上演,令人不可思議。也許是為了趕進度,也許是為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語文才華和語文教學的才藝,故而不惜傷損學生的自尊和「問難」之心。這是有違教育的基本精神的,或者這本身便是一種反教育的行徑。
其次是對孩子的問題進行分析,常常會發現其中可資轉化——由個別轉化而為共性——的因素。如果實屬個性個別的問題,則巧妙地招呼該同學一定做「另案處理」。但假如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則大可於此大做或者做大文章。比如有學生課堂中當堂「發難」,借最新網路上的「消息」,要否定和糾正老師教學中的「錯誤」,盡管應該是個別問題,但恰可以借題發揮,引申開去,通過對話、研討和交流,實現一個很了不得的學習目標。你可以先請該同學暢言問題之「錯誤」所在。進而充分肯定其分析問題正確的一面,尤其表彰其勤於思考善於學習大膽求證的「問學」精神。接著則具體分析問題的有關「細節」,比如是否真的有錯,如果真的錯了,究竟是誰錯?是網路上錯了還是老師錯了?是老師取材錯了還是理解錯了?如此如層層剝繭般的細致的剖解,帶給學生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兩處知識點上的收獲,而且是學習方法和探究精神上的教益。
顯然這早已將一個個性化問題升格為共性的問題,令所有人都能受益的問題。
這需要老師的優秀的教育教學理念,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十分的尊重和寬容,需要大度和耐心,需要膽識和勇氣。
當然也十分需要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機智。
純粹個別化問題的解決
個性畢竟還是個性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個性問題都可以轉化而為共性問題的,假如能夠轉化,那也就沒什麼個性和個性問題了。這些問題既然不能一律通過課堂這個主陣地來加以解決,那又能怎麼辦呢?
我覺得有這樣幾點值得關注。
一是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一定得有保證。這樣的保證,既是真實學習的需要,又是可以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思索、研究自己獨立學習發現的問題,並且可以把問題解決在第一時間和自己的手裡。當然也不排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間的「同伴互助」的研討交流。從魏書生大量的課堂教學實例來看,學生這樣解決「個別化問題」的比例大都在90%左右,即使文言文也是如此。學生自身學習語文的潛力於此可見。
二是老師完全可以藉助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要求,隨機提供學生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樣的支持和幫助應該主要是方法的,思路的,點醒式的,而不是直搗黃龍,告知結果和答案的。而因為這樣的「指導」是針對個性的,又是在課堂中進行的,所以非常需要「控制」。
控制對象。不是所有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都能享受老師的「指導」待遇,一定是那些語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少數人,最好在個位數以下。
控制次數。對這些同學的「指導」的人數和問題數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最理想的是沒有任何人提出任何個別化的問題。這當然比較困難。但老師要注意把握分寸,控制好局面。
控制時間。不論是對誰,對什麼問題的指導,都應該將時間縮至最短。要言不煩,點在要害。不影響和阻礙同學自身閱讀思緒的延續,不破壞和打亂學生自身既有的觀點和想法。
控制音量。與個別同學的交流應該將聲音降至最低。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是同伴的支持,是朋友的提醒,不居高臨下,不氣指頤使。
控制老師在過道間來往的頻率。
總之,老師實施對個別同學的個性化指導時,永遠不得影響和干預其他同學的靜心閱讀和思考、專注交流和討論。這樣做才是溫文爾雅,才是公平道德,才是因材施教,是一種兼顧包容的教育。
三是課間和課後的個別輔導和交流。
嚴格說來,個別性問題解決的主要時間應該是課堂之外,或是在教室邊上的休息室里,過道上的小空間中,或是在老師的辦公室里。現在看來,從管理和規范的角度看,最好的方式是在教室外過道中。就近,方便,自由,寬松,自然就效果好。
到我國港台和英美等發達教育的區域和國家考察,總是被一些教育的場景所打動和感動。2009年秋在英國曼切斯特的一所初中參觀學習,對其硬體的配備、設施的精良如何早已沒有什麼印象,最深印象的倒是那些在教室外走廊中零星擺放的小檯子和小椅子。低矮的三五張檯子並配套的椅子散放在過道的邊上,每當下課時分,總有幾位老師分別對著同學在對話交流,或是一個臃腫肥胖的黑人女教師對著一位白而瘦削的孩子,或是一位乾瘦而高挑的白人男教師對著一個黑人孩子。那神情態度之親切,研討問題之耐心,像朋友間的交心,如同伴間的研討,促膝交流,無拘無束,如詩如畫,那是真的教育。
我們的教室外是否也可以如此設計和安排呢?應該完全是可以的。
如此我們語文老師個別輔導、交流的時空就具備了,渠道就暢通了。

又哪裡僅僅是語文學科和語文老師呢?

E. 高效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教研主題有哪些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

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5)個別化教育語文備課擴展閱讀

考察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不應該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

這一點,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當學校認為教學研究沒有直接指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時,他們應該在制度上能夠很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這並不是否定校外評價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確認校內評價的應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應該由學校師生自己確認,這一點在制度上應該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肯定。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為研究而研究、為「裝門面」而研究的現象,是與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

F. 語文如何備課

語文備課很重要,一定要有以足夠的知識儲備量,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看一看你的課,與學生相不相符?

G. 怎樣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個別化輔導」問題(

老師的教學智慧有時候應該體現為轉化課堂問題的能力。這里的課堂問題的轉化,主要是指如何將一個純粹為「個性」問題的問題轉化而為帶有共性色彩的問題。
曾經聽過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課,教學的是一篇題為《五月槐香》的散文,文章很美,作者於其中融聚的情感很真;老師的教學水平高,很有點藝術,是名副其實的特級教師。整個課堂教學真的如行雲流水,算得上是瀟灑。但是其中有兩處滯澀之處一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老師講興正濃之際,有一同學忽然舉手,老師未曾注意,待到注意到他並請他發言,已經是不短的時間過去。老師問:「我好像沒有問什麼問題,你怎麼舉手?」孩子非常直率地說:「老師,我是要糾正你剛才講課中的錯誤。」老師詫異:「我有什麼錯誤?」孩子說:「我昨天晚上在家裡預習課文時,網上搜索到關於本文的寫作時間地點,作家所說的與你剛才所講的完全不同。我覺得你是錯的,因為網上的信息是最近發布的。」老師聽罷愕然,半天說不出話。待清醒過來,竟然不做任何回應很笨拙地回到原來講課的主題,把那位直言老師「錯誤」的可憐的孩子「晾」在一旁。
巧的是,緊跟著的下一節課——那是兩節課連上,課至「中場」,老師提問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回答,全班舉手者甚眾,老師忽然發現有一一直未曾舉過手的同學把手伸的筆直,舉得高高,便走至其身邊,獎賞性地傾他回答。誰知不叫他則罷,一叫他便出事了。這孩子站起身,對老師說:「老師,我想請你先回答我兩個問題。」老師當即愣住,不知如何處置這突發的事件。一會兒緩過神來說:「這樣吧,還是你先回答我們剛才討論的問題,再看你的問題好嗎?」老師的處理不算聰明,但也不錯。可這位小同學卻是一個少見的「犟頭」,竟然不給老師面子,堅決地一言不發。老師只能轉而與其他同學繼續討論前面的問題。
這些同學在課堂上的如此「發難」,顯然多數只能提出一些個性化的問題,有些或許是「孤例」式的偏而怪的問題。在課堂上有時候不作回應是有道理的。我不能毫無原則地犧牲大眾的時空為你一個人提供服務。但是,處理方式的不同卻反映出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層次。人性化、和諧性、盡可能多地滿足所有孩子的要求是我們的孜孜以求。這位老師的課堂事件處置方式顯然有違這一原則。
那麼怎麼處理好呢?首先是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說話的機會。了解他的問題,進而據此判斷其問題的性質。讓人說話,天掉不下來。這位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的處理有失水準和風度,一者已甚,竟然重復上演,令人不可思議。也許是為了趕進度,也許是為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語文才華和語文教學的才藝,故而不惜傷損學生的自尊和「問難」之心。這是有違教育的基本精神的,或者這本身便是一種反教育的行徑。
其次是對孩子的問題進行分析,常常會發現其中可資轉化——由個別轉化而為共性——的因素。如果實屬個性個別的問題,則巧妙地招呼該同學一定做「另案處理」。但假如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則大可於此大做或者做大文章。比如有學生課堂中當堂「發難」,借最新網路上的「消息」,要否定和糾正老師教學中的「錯誤」,盡管應該是個別問題,但恰可以借題發揮,引申開去,通過對話、研討和交流,實現一個很了不得的學習目標。你可以先請該同學暢言問題之「錯誤」所在。進而充分肯定其分析問題正確的一面,尤其表彰其勤於思考善於學習大膽求證的「問學」精神。接著則具體分析問題的有關「細節」,比如是否真的有錯,如果真的錯了,究竟是誰錯?是網路上錯了還是老師錯了?是老師取材錯了還是理解錯了?如此如層層剝繭般的細致的剖解,帶給學生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兩處知識點上的收獲,而且是學習方法和探究精神上的教益。
顯然這早已將一個個性化問題升格為共性的問題,令所有人都能受益的問題。
這需要老師的優秀的教育教學理念,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十分的尊重和寬容,需要大度和耐心,需要膽識和勇氣。
當然也十分需要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機智。
純粹個別化問題的解決
個性畢竟還是個性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個性問題都可以轉化而為共性問題的,假如能夠轉化,那也就沒什麼個性和個性問題了。這些問題既然不能一律通過課堂這個主陣地來加以解決,那又能怎麼辦呢?
我覺得有這樣幾點值得關注。
一是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一定得有保證。這樣的保證,既是真實學習的需要,又是可以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思索、研究自己獨立學習發現的問題,並且可以把問題解決在第一時間和自己的手裡。當然也不排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間的「同伴互助」的研討交流。從魏書生大量的課堂教學實例來看,學生這樣解決「個別化問題」的比例大都在90%左右,即使文言文也是如此。學生自身學習語文的潛力於此可見。
二是老師完全可以藉助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要求,隨機提供學生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樣的支持和幫助應該主要是方法的,思路的,點醒式的,而不是直搗黃龍,告知結果和答案的。而因為這樣的「指導」是針對個性的,又是在課堂中進行的,所以非常需要「控制」。
控制對象。不是所有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都能享受老師的「指導」待遇,一定是那些語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少數人,最好在個位數以下。
控制次數。對這些同學的「指導」的人數和問題數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最理想的是沒有任何人提出任何個別化的問題。這當然比較困難。但老師要注意把握分寸,控制好局面。
控制時間。不論是對誰,對什麼問題的指導,都應該將時間縮至最短。要言不煩,點在要害。不影響和阻礙同學自身閱讀思緒的延續,不破壞和打亂學生自身既有的觀點和想法。
控制音量。與個別同學的交流應該將聲音降至最低。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是同伴的支持,是朋友的提醒,不居高臨下,不氣指頤使。
控制老師在過道間來往的頻率。
總之,老師實施對個別同學的個性化指導時,永遠不得影響和干預其他同學的靜心閱讀和思考、專注交流和討論。這樣做才是溫文爾雅,才是公平道德,才是因材施教,是一種兼顧包容的教育。
三是課間和課後的個別輔導和交流。
嚴格說來,個別性問題解決的主要時間應該是課堂之外,或是在教室邊上的休息室里,過道上的小空間中,或是在老師的辦公室里。現在看來,從管理和規范的角度看,最好的方式是在教室外過道中。就近,方便,自由,寬松,自然就效果好。
到我國港台和英美等發達教育的區域和國家考察,總是被一些教育的場景所打動和感動。2009年秋在英國曼切斯特的一所初中參觀學習,對其硬體的配備、設施的精良如何早已沒有什麼印象,最深印象的倒是那些在教室外走廊中零星擺放的小檯子和小椅子。低矮的三五張檯子並配套的椅子散放在過道的邊上,每當下課時分,總有幾位老師分別對著同學在對話交流,或是一個臃腫肥胖的黑人女教師對著一位白而瘦削的孩子,或是一位乾瘦而高挑的白人男教師對著一個黑人孩子。那神情態度之親切,研討問題之耐心,像朋友間的交心,如同伴間的研討,促膝交流,無拘無束,如詩如畫,那是真的教育。

H. 請問語文教學備課怎麼寫啊

語文教學備課有兩種——簡單備課和詳細備課 。簡單備課是個人依據教材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知識層次來設計要點式的簡練備課。首先從教學要求入手 ,從學生要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難點和重點設計 ,從讀到理解 ,再由讀到寫作方法上的理解入手,以提綱的形式的寫備課 。這樣明確簡潔,易於操作,也節省時間 。其次就是詳細備課 。詳細備課不僅要把學生對教材理解難易剖析上找出最佳的答案,還要預設好學生閱讀中存在的難點和重點問題 ,以及教材的盲點是學生難易理解的,如何引導點撥學生和啟發學生的有興趣的思索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 ,以及你要採取什麼的教學方法都要進行詳細分析,並且要把這些問題寫入備課之中 。總之不論是簡單備課,還是詳細備課,都需要你認真分析教材 ,找出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 ,哪些是學生一讀便知道的知識的,哪些是學生不能夠從閱讀之中理解出來的知識點和面,作為自己的教學切入點來進行分析出條理來,寫到你的備課里,為自己在今後的教學積累經驗,豐富自己教學技術,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備課是老師必備的課前准備,准備得越充足 你的課講得會越精彩 ,會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當你能夠做到了這一點的時候你的教學就輕鬆了,你就是成功的老師了 。祝福你早日進入教學的狀態 ,走向教學的成功——教學是一門藝術 ,是一門心理學與教學結為一體的語言表達藝術 。

閱讀全文

與個別化教育語文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