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電子備課室建設

電子備課室建設

發布時間:2021-02-18 20:22:36

❶ 桌面虛擬化在教育方面怎麼使用和建設

教育行業涉及到桌面管理的主要是電子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電子閱版覽室等幾個應用場權景,目前桌面虛擬化包括了兩種模式,一種是VDI,即桌面虛擬化,主流是Citrix、Vmware、微軟是三大廠家,他們的特點是支持移動辦公,甚至支持ipad等移動設備,缺點是伺服器投入大,如果是無線網路情況下,10萬元的伺服器也就支持個40-50台終端接入,同時在軟體兼容性(比如教學軟體)和硬體兼容性(比如列印機)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現在只有少量學校用在移動環境下,作為數字化校園的一個演示環境,並不合適大規模部署;一種是VOI模式,即虛擬終端管理系統,主流是VEsystem,他們的特點是只虛擬化操作系統,所有終端都可以通過鏡像統一管理,維護起來很方便,同時兼容性很好,所有的教學軟體(包括3dmas、autocad等)都可以流程支持,也支持多操作系統選擇,合適用於電子教室、電子閱覽室等終端眾多,對性能和兼容性有要求的環境,缺點是不支持無線網路和移動終端。
建議可以採取混合部署,用VDI模式展示數字校園,移動辦公,用VOI模式部署電子教室等,取代還原卡、網路ghost等產品,實現可靠安全簡便的管理,呵呵

❷ 電子備課提高教學設計的效率的意義在哪裡

電子備課的意義 :1、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當老師們第一次開展電子備課時,可專能會比常屬規備課用更多的時間,但這種形式能夠形成自己的資源,便於自己對資源進行分類、存儲、查閱、修改和使用。從而為今後的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總體上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2、便於交流、共享。電子備課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可以方便地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利於教師進行合作、交流。 3、形成教師的成果。電子備課可以較好地保存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電子文檔,最後形成一個教師的教學成果。能有效激發教師的成就感,提高教師工作的熱情。 4、有利於課題研究和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一個教師把自己的電子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等組織在一起,加以整理,就是很好的一個教學案例,就可以直接用來開展研究。

❸ 電子備課系統搭建平台主要功能有哪些

如何來解釋電子備課系統,電子備課系統搭建平台的建設,如何來進行應用,對於電子備課系統應該做哪些設備的使用,電子備課、計算機備課、網上備課以及電腦課件製作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愈來愈為青島市中小學教師所熟知熟用。

在日前舉行的青島市高中教學工作會議上,青島市正式提出,用3年時間建立起青島市多媒體課件系統,由青島市教委學科中心和青年骨幹教師提出覆蓋所有學科的重點課題,由各校選擇題目設計製作課件。這樣,教師藉助計算機教學「消滅」授課難點指日可待。

近來,電子備課逐漸成為青島市中小學教師備課的時尚。在計算機上利用電子備課系統備課,教師不必再花費大量時間搜集資料、充實教案,只須動動滑鼠,無論是你所需要的教材相關信息,還是樣板教案,都一應俱全。而且教師還可將電子備課系統提供的圖片、圖表拷貝下來,通過投影儀展示給學生。青島市教委今年對全市高中、初中語文和初中歷史教師進行電子備課培訓,今後還將向其他學科推廣。

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堪稱課堂教學的一次革命,它突破了教學難點,直觀、微觀地將教材內容生動地呈現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除了市場上流通的多媒體課件,青島58中學的教師自行開發的軟體幾乎滲透到所有的學科,用多媒體來演示「細胞分裂」將這一高中生物的難點變得淺顯易懂;用三維動畫演示原子和原子核,將不為肉眼所見的核式結構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

❹ 河南油田高級中學的硬體建設

學校佔地萬平方米,生均59平方米,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生均17平方米,綠地面積5600平方米,生均2.1平方米,形成了配套完善的學校基礎格局,擁有教學樓、實驗樓、綜合訓練館、學術報告廳、餐廳、學生公寓樓等配套教學設施。學校建有現代化的校園網和電化教學系統,校園網覆蓋率100%,學校有4個多媒體計算機教室,軟體製作室、電子閱覽室、電子備課室和醫務室各2個。每個教室均裝有多媒體電腦,每位教師均配有微機,90%以上的教師經常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並入互聯網,開通了騰訊通,實現了管理現代化、無紙化辦公、網上辦公、教育教學電子化、遠程教育網路化。有20個實驗室和18個音體美專業教室,實驗開出率100%,達到了國家規定的一類標准。圖書館藏書18萬冊,生均50冊以上,有11個師生閱覽室,400多種報刊雜志,圖書館實行微機管理,600個座位的閱覽室全面對師生開放,3550件音像資料。運動場面積2萬平方米,生均9.2平方米,有2個400米跑道的運動場和籃球場、排球揚、綜合訓練館、多功能廳和武術訓練廳,體育設施完善,體育器材充足。油田對基礎教育的投入8000萬元以上,高中生均公用經費1300元。

❺ 五河三中的教育規劃

(一)總體辦學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升義務教育質量、逐步實現學校建設標准化為目標,集中力量實施學校標准化建設工程,力爭通過二至三年的不懈努力,使學校布局更加趨於科學合理,校園環境更加優雅整潔;教師隊伍配備整齊合理,專業化程度大幅提高;教育內涵得以提升,教育質量全面提高;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校園更加平安和諧;在此基礎上,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申報並成為省、市級示範學校、特色學校。
(二)2010年校園建設規劃
1、學校現有運動場,地勢低窪,經常積水。經學校研究報教育局批准,同意學校在原操場上建設一個全封閉的300m塑膠跑道型操場,總投資約300萬元。2011年,該項目經縣發改委批准立項,已在招標局備案,年底前可動工,估計2012年4月份可投入使用。
2、學校現有校園大門狹小落後,既不美觀更不方便師生進出。為彰顯學校形象,突出學校特色,正積極申請拆除、高標准設計重建。
3、逐步實現課程資源和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建立科學、實用的網路教學平台。創辦學校網站,建立電子閱覽室、電子備課室,教室全部配齊多媒體教學設備和配套的基本應用系統,以基本滿足學生多種網路學習、教師多種網路備課和研究活動,以及學校現代化網路辦公的需要。
4、由於校園面積過小,制約了五河縣第三中學長遠發展。為此,學校正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請向南向西征地,力爭使校園布局更加科學合理。

❻ 誰有建立學生微機室的整體規劃和方案

網路設計和布線是網路工程中的主要內容。網路設計是為了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和實現一個成功工程所要做的第一步。布線是網路工程的具體實施,是控制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了解並掌握網路設計和布線的相關原理和技術,將在網路運行管理和維護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助於節省用戶管理和維護成本。
本章將主要介紹區域網的設計、布線與測試。

本節將以校園網為實例,詳細講述有關網路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對於一個具體的網路工程項目來說,首先進行的應該是網路方案論證。根據用戶需求,結合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網路技術進行科學論證,提出工程方案。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項目工程第一步是成功的。因此,網路設計的目標就是向用戶和工程人員提供詳盡的、科學的工程方案。
網路工程項目方案是經過分析、論證、設計之後提交給用戶和工程施工人員的書面文檔。一般由以下幾部份組成:用戶需求分析、網路結構設計、綜合布線設計、網路功能系統設計、系統預算、售後服務以及工程設計和施工的資格證明,等等。其中,網路結構設計、綜合布線設計、網路功能系統設計將在7.2和7.3節中進行詳細講述。

1.用戶需求分析

用戶建設網路總是有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說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用戶的問題往往是實際存在的問題或是某種要求。用戶需求分析就是通過專業技術人員把用戶的需求用網路工程的語言描述出來,以便進一步論證和設計。通過分析,將用戶的需要轉化為明確的系統目標,包括總體目標和功能目標。

2.系統預算

系統預算確定網路工程預期建設費用,包括網路硬體設備與軟體費用、工程材料費用、安裝施工費用、測試費用、運行維護費用、培訓費用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計算機網路公司通過科學、實用且預算適中的設計方案奪得網路工程競標合同項目。

1.經濟性原則

少花錢,多辦事,完善系統功能,提高系統檔次,盡量減輕投資負擔,優先選擇性價比高的方案,降低系統造價;

2.先進性原則

採用先進的設計思想,選用先進的網路設備,使網路在今後一定時期內保持技術上的先進性。

3.實用性原則

選用成熟技術和設備,不盲目追求高檔,而是要求系統實用並能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4.可靠性原則

選用高集成設備,同時系統採用容錯技術,能夠滿足長時間連續運行的要求;

5.開放性原則

技術方案和設備必須具有良好的互聯、互操作能力及升級能力,必須遵循最新的國際標准、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必須遵循開放的原則;

6.可擴展性原則

系統的設計在充分考慮當前情況的同時,必須考慮到今後較長時期內業務發展的需要,考慮將來升級和擴展的需要;

7.安全性原則

網路系統必須具有完備的安全保護措施和嚴格的用戶許可權管理功能,對外必須有完備的安全防範措施,必須建立符合安全標準的安全措施,能夠嚴格有效地防止外來非法用戶入侵,能夠避免遭受攻擊或遭到攻擊時能夠報警,必須能夠有效地防止失密情況組網技術介紹。

8.可管理性原則

網路系統應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使網路管理人員能很方便及時地掌握諸如網路結構、網路性能統計、網路故障等信息,能簡便地對網路進行配置和調整,確保網路運行正常。

在對校園網建設進行需求分析時,首先要了解的是學校計算機網路現狀,到現場察看網路地理布局,最後列出明確的系統目標。下面以四川省某一中學為實例進行分析:

該校現狀

該校有教學樓、行政綜合樓、實驗樓、圖書科技樓、學生公寓(擴建中)、體育館(擴建中)教師家屬樓等。其中設有實驗室、微機室、電教室、圖書閱覽室等專業館室,擁有多種先進的教育手段和設施。學校有一個結構簡單的區域網,只有微機室的計算機能進入該網路。所有這些為教育信息化網路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目前學校的計算機及網路應用水平還相對較低,只有一些簡單的計算機教室,CAI教室和電化教室,沒有一個全校范圍的網路和多媒體網路教室。這就大大限制了在全校范圍內推廣實現較先進的計算機應用系統,限制了全校性的教學信息資源的共享。
該校已充分認識到Internet給學校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決定組建一個覆蓋整個校園的現代化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並和Internet網路相連接,以滿足學校教學、管理、研究的需要,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共享、內外交流的優勢,提高教學和管理效率,實現教學信息化、辦公自動化、信息資源化、傳輸網路化、管理科學化的現代化辦學目標。

地理布局

該校現有教學樓2座、行政綜合樓1座、實驗樓1座、圖書科技樓1座、學生公寓(現有2座,將新建1座)、體育館(1座,正擴建中)、教師家屬樓(4座)等。其中,實驗樓的1~2樓是實驗室,有6個;3~4樓為微機室,有4個。圖書科技樓的1~3樓為圖書陳列和閱覽室,3個閱覽室;4樓為2個不完善的多媒體教室。該校各主要大樓的布局如圖7-1所示。

圖7-1 大樓布局

系統目標

⑴ 總體目標
根據「整體規劃,分步建設」及「先進、實用」的原則,學校擬訂了校園網建設的總體目標。在2003年內學校將建成整個校園網,實現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利用計算機手段進行教育、管理,改變封閉教育環境和傳統教學方法,培養新型教師和學生,推動素質教育。
⑵ 功能目標
整個校園網應達到或者略高於教育部頒發的校園網標准,建成的校園網在四川省內處於領先地位,達到全國的先進水平。具體目標為:
·實現校園內部網路互連互通,信息共享;
·建成互動式雙向多媒體教學系統;
·建成多媒體網路教室;
·建成電子圖書館,3個閱覽室全部建設成電子閱覽室;
·各教研室建成電子備課室;
·建成語音教室;
·建成多功能會議廳;
·實現信息、視頻的點播功能;
·支持教學課件製作和播放;
·實現學校教學和教務的計算機管理;
·實現學校的辦公自動化;
·網路可劃分虛擬專用網,實現用戶按功能分類控制功能,保證網路應用的安全;
·通過長城寬頻接入INTERNET;

❼ 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的設施

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新校區,坐落於美麗的青山湖畔,位於風景優美的湖濱東路。總佔地面積為40餘畝,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新校區於2004年7月進行規劃籌建,於2005年8月正式竣工,共投資3800萬元。建有E字形教學樓一棟,圓形辦公大樓一棟,綜合大樓兩棟。設有室內運動場1000平方米,整個校園建築物連成一體,產生互通,使用方便、合理。綠化率達到40%以上,種植的品種保持四季常青。三棟教學樓之間設有兩處小景觀:一處為活動立體展板區,用於展示學生作品:一處為露天小水池,內設有可活動算盤造型,美觀而有底蘊。校園環境優美,設備一流,擁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語音教室、圖書館、微機室、校園網和校園電視台等功能設備。建有200米環跑的標准體育場和多功能體育館。新校區整體辦學規模計劃60個教學班(一至六年級每個年級8個班),每班60人,共3600人。我校已於2005年9月1日正式開學。目前已招收一年級10個班。
紅谷灘校區
南昌師范附屬實驗小學紅谷灘校區,坐落於美麗的紅谷灘新區,擁有清新的空氣和優雅的環境,是理想的學習生活之地。紅谷灘校區2007年8月竣工,已於2007年9月1日正式開學啦!校園總佔地面積30餘畝,建築面積16332平方米,整個校園建築物連成一體,迴廊互通,建築合理,建築密度控制在18.30%,綠化率達到57.1%以上。校園環境優美,設備一流, 擁有200米環形塑膠運動場、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語音教室、圖書館、微機室、舞蹈房、生化實驗室、校園網和校園電視台等功能設備一應俱全。現在每個教學班都裝備有集投影、展台、電腦於一體的先進集控設備,542名學生正在這現代花園式學校里快樂的學習、幸福的生活著。
紅谷灘校區整體辦學規模設計容量為42個教學班。

❽ 為什麼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更重要

一、時代呼喚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面對21世紀的教育,朱鎔基總理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教師要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愛崗敬業,言傳身教」、「教師要有寬廣扎實的業務知識和終身學習自覺性,要掌握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要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因此,教師只有具備了這些基本素質以後,才能勝任21世紀教育工作的重任,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和需求的人才。
目前,我國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同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還很不適應,這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教育思想觀念更新比較滯後。不少的教師對素質教育的目的意義缺乏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還未完全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對教育結果的評價,看重的是學生的分數,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因此在某些地區,某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越演越烈。
2、對市場經濟與教育事業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有的學校和教師片面地誇大了經濟在教育中的作用,一切向「錢」看的現象比較突出,沒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將師生傳授知識關系演變成了一種買賣關系。
3、知識更新根不上形勢的發展。不少學校教師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把注意力集中在升學上,學校捨不得花錢送老師出去學習,老師捨不得花時間進行教育科研,在教育過程中不會創新,不敢創新,因而知識陳舊,方法落後,滿足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因循守舊,桎錮了師生的思想和行為,結果教師成了「教師匠」、學生成了「書獃子」。
4、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落後。當前我國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遠遠不適應信息技術社會發展的要求,一方面是學校缺乏現代教育技術的設備,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教育者不能掌握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從而使學校培養的人才。不能適應信息技術社會發展的需要。
上述現象的存在,嚴重地制約了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努力建設一支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完成科教興國的大業。
二、我校教師隊伍狀況
1、我校教師隊伍構成簡況
我校是貴州省首家通過省政府、省教委教育督導評估並獲優秀等第的高級中學,現有教學班36個,共有教師106人,其中高級教師62人(特級教師1人),中級教師34人,具備合格學歷教師比率達90%,中青年教師比率達78.5%,有10人參加國家、省級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
2、我校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教育理念滯後。教師中「經驗型」、「苦幹型」較多。能在全省、全區產生一定影響的「創新型」、「科研型」的骨幹教師少;青年教師培訓缺乏計劃和保障,成熟周期較長;部分教師知識陳舊,教學方法落後。這些因素,制約著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進而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2)教師現代教育意識不夠強,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效果不夠好。
(3)教師教育科研活動少,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不夠強。申報承接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太少,教育教學論文撰寫面窄,數量少。
(4)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少部分教師對「傳道授業」缺乏深層次理解,對教育事業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在各個層次上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三、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對策。
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促進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就是要全面推進繼續教育工程,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我校教師只有積極行動起來,接受繼續教育,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勇於探索,勇於實踐,全面實施創新教育,才能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使教師愛崗敬業,全身心投入本職工作,教好書、育好人。使學校發展躍上新台創,使科教興國的戰略重任得以貫徹落實。
1、我校教師隊伍繼續教育工程的目標。
根據教育部1999年印發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方案》(1999年-2002年)精神,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我校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兩個目標。
(1)、全員優化目標。力爭在五年內,通過多種形式,對我校現有教師輪訓一遍,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優化,構建以在全省有影響的知名教師為龍頭,以地、縣、校級教學能手為骨幹,教師整體素質提高為根基的「金字塔」式的隊伍結構。
(2)骨幹教師培養目標。為了配合地區教育局《關於開展中小學教師「教學能手」評選,實施「十、百、千」工程的意見》,我校提出在五年內,培養15名省級教學能手、20名地級教學能手、30名校級教學骨乾的構想,並力爭有2-3人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的知名教師。
2、我校教師隊伍繼續教育工程的內容。
根據我校教師隊伍繼續教育工程的兩個目標,制定以骨幹教師為重點,面向全體教師的一系列培訓計劃,其具體內容如下:
(1)、教師全員崗位培訓。
培訓主要內容: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教學技能,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科研與實踐,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學習技能傳授,學生個體正確評價等。通過培訓,使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養成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成為一名適應新時期教育事業發展的合格的教師。
(2)骨幹教師培訓
培訓主要內容有:現代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教育模式研究,學科交叉與綜合知識,現代科學與人文知識,教學思想與教育藝術研究,教學科學研究與成果推廣,信自技術教育研究與推廣等。通過培訓,使骨幹教師的政治思想理論水平與職業道德修養,專業知識和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能力與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有較大幅度提高,成為教育教學一線的排頭兵、領頭羊,發揮其干帶頭和示範作用,使其盡快成長為教育教學專家。
(3)青年教師培訓
培訓主要內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所任學科的常規與課堂教學藝術等。通過培訓,使青年教師盡快熟悉教學過程,首先做到正確地傳授知識,進而做到正確的培養能力,縮短其成長周期。
3、我校教師隊伍繼續教育工程的實施辦法
我校在吸取以往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思路,逐步完善繼續教育工程實施辦法。
(1)「送出去」。指為教師提供到先進發達地區學習考察的機會,主要做法有:A、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層次的教育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報告會等學術活動;B、組織教師參加全國、省、地骨幹教師培訓;C、爭取與全國一些名校結對子,並定期選派教師到這些學校學習、進修;D、鼓勵教師高學歷進修,力爭在2010年前,使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達到一定比例。
(2)「請進來」。指請校外、區外、省外的專家來我校講學,傳經送寶。
主要做法有:A、請專家來我校作現代教育理論研究、現代教育能力培養、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論文撰寫等方面的學術報告,對教師進行在職培訓;B、為教師搭橋牽線,讓教師與專家拜師結對,特別要求青年教師必須與校內、外骨幹教師或專家結對,拜師學藝;C、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逐步建立開放式教育網路,使教師從教育網路中接受全國一流水平的教育專家的培訓。
(3)「練技能」。指的是組織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培訓。從學校、教師的工作實際出發,以教育教學實踐為主陣,按需施訓。主要培訓內容有:實施和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組織課外活動的能力;說課、上課、聽課、評課的能力;命題、分析試卷的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的能力;編寫教案、計劃、總結的能力;進行課題研究,撰寫論文的能力。班級管理的能力等。在培訓的方式上,可靈活多樣,除理論培訓,還採用競賽、論文評比、公開課、觀摩課、研討會和報告會等形式,使教育教學技能訓練活動豐富多采。
(4)「重教研」。指的是引導廣大教師走「創新型」、「科研型」之路,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創新能力。主要做法有:A、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提高教師的創新觀念和創新能力。B、進行教育科研方法普及培訓,使教師逐步掌握教育教學研究的目的、實施步驟和方法;C、注重教育科研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日常教研活動;申報、承接全國、省、地級科研課題,參加重大教改項目研究工作;D、辦好《銅中教育》教研刊物,為教職工提供研討、爭鳴、論理的機會。興起教育科研的濃厚氛圍。
(5)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主要做法有:A、興建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大樓,裝配先進的計算機室6間、多媒體音像室2間、電子備課室1間、演播室1間等,為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提供物質條件;B、在計算機初級培訓基礎上,進行計算機中級培訓,使教師掌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方法,學會自製CAI課件;C、繼續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作好中期結題准備。
(6)開展師德培訓,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思想理論水平。鑄師魂、修師德、樹師表、以良好師德回報人民,回報社會。
4、我校教師隊伍繼續教育工程的保障措施。
(1)轉變觀念,營造氛圍。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求我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以新角度,新觀念來認識和思考教師隊伍建設的規律。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教師具有豐厚的知識底蘊,有學科知識滲透的能力,有迅速更新知識的能力,有創造性地吸納知識的能力,對本專業知識要專深,對非本專業知識要博廣,做到「常新常教」、「常教常新」,使教師的知識成為一條流常新、常新常流的小溪。這就要求廣大教師應及時轉變觀念,投身於教育改革和創新的洪流中;學校領導班子也應為此營造良好氣氛,鼓勵教師銳意進取,走科研興校之路。
(2)積極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根據中央組織部、人事部有關事業單位改革的精神,在學校內部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具有活力的激勵機制。在人才方面,建立合理流動的人才機制;在分配方面,打破平均主義,實行按崗取酬和優勞優酬;在職務方面實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幹部管理機制;在職稱方面,實行評聘分開,打破傳統的論資排輩,總之,鼓勵和支持有德有能的教師脫穎而出。
(3)修訂教師教育工作評價體系,並作為重點納入評價體系之中,同時要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法。
(4)為教師繼續教育工程提供必要的經濟保障和優良的後勤服務工作,促使他們成長、成才。

❾ 求助幾條在電子備課室用的格言、警句、名言,我們學校電子備課室剛建成啊

1、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回
2、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和遠見答的人讓路(馮兩努——香港著名推銷商)
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5、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6、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家。
7、蟻穴雖小,潰之千里。
8、最有效的資本是我們的信譽,它24小時不停為我們工作。
9、絆腳石乃是進身之階。
10、銷售世界上第一號的產品——不是汽車,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銷給別人之前,你必須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銷給自己。

❿ 信息技術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變革的研究

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重點課題
《教育信息化創新課程實施策略研究》子課題
信息技術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變革策略研究
實 施 方 案

永川區朱沱鎮漲谷初中課題組

一、課題背景
1、時代要求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現代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領域的應用日漸頻繁,使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學環境、教學方式方法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因素之一,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具備較高專業素養,敢於創新的教師隊伍,才能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效地促進教師發展。因此,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實現變革,刻不容緩。
2、學校實際
我們學校即將配備班班通、電腦、展示平台、電視等,部分老師已經在現有的多媒體信息設備基礎上嘗試著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如:利用PPT課件來上課,利用展示平台來幫助學生形象理解等等。但這只是老師們原發的個體行為,學校還沒有系統地對這方面進行研究、指導。因此,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如何科學有效變革,迫在眉睫。
3、研究現狀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通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教育教學,許多教學研究人員和教師針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結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東北師大齊媛博士在2009年5月1日發表的《信息技術環境中小學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研究》,任國強在《教育教學研究》2012年06期上發表的《淺談運用現代信息教育信息促進專業發展》,徐敏娜在《浙江現代教育》2008年09期上發表的《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村骨幹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丁鋼在《現代遠距離教育》2013年02期上發表的《新技術與教學方式的轉變——學校變革的核心》,張文聰在《新課程(上)》2012年11期上發表的《談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式轉變》,韓文珠、李寶慶在《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2期上發表的《農村初中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阻力與化解對策》,史殿斌在《內蒙古教育》2012年11期上發表的《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方式》等,都闡述了自己的實踐做法和思考,但都是零碎的和不完整的,並沒有將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方式變革進行系統的研究,我們學校的這一研究,將進一步彌補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
二、選題意義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教師轉變傳統意義的上學習、進修等教育成長行為,提高教師網路應用的能力和意識,為促進教師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平台。讓各種網路平台和各級各類的網路資源和與教師的學科知識、教育教學能力、研修能力等方面進行有效結合,一是促進個人專業能力的發展,提升專業素養;二是轉變教學方式,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三、概念界定
1、信息技術
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教室、班班通設備等構成的信息技術的「硬體」。教師利用多媒體、網路、班班通設備等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構成信息技術的「軟體」。「硬體」與「軟體」的有機組合,我們稱為信息技術。
2、教學方式變革
利用現代教育信息資源,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封閉、單一、獨白式的灌輸式教學,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構建民主開放、平等尊重、互動生成的啟發式教學。
3、教學技能
(1)設計技能①制訂課程授課計劃的技能,②撰寫教案的技能,③了解學生的技能。
(2)課堂技能,①組織教學和導入新課的技能,②運用教學語言的技能,③設疑和提問技能,④、板書技能,⑤講授的技能,⑥總結結束課程的技能。
4、策略
方式方法,即研究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與學方式如何有機結合的方式方法。
四、指導思想
1、教育信息化理論
教育信息化為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提供了環境、條件和保障。學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環境,通過檢索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實現發現學習、問題學習,使其經歷知識的探索與發現過程,這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學習夥伴和技術途徑等)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資源,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
3、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人的認識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這種觀點,學習過程被解釋為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態度、需要和興趣並利用過去的知識與經驗對當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學內容)作出主動的、有選擇的信息加工過程。教師的任務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然後再將當前的教學內容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過去的知識和經驗)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器,而是主動地對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進行選擇性加工的主體。
五、課題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標
1、通過對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組織教學的能力。
2、通過教學實踐活動,探索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農村初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通過信息技術下的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和使用,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用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工作,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研究上,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4、通過教師組織教學方式變革,帶動學生學習方式變革,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打破我校多年來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瓶頸。
(二)研究內容
1、培訓策略。
(1)、教育理念培訓①專家引領。②派出學習。③相互學習。
(2)、信息教育技能培訓。
①算機與日常外設的日常維護與簡單故障維修;(計算機的保養常識、常見故障分析與解決)
②ord2003的基本操作;(文本編輯、排版與頁面設計、表格與圖形處理)
③xcel2003的基本操作;(各種數據與表達式的輸入、表格的格式化、數據的管理與分析、圖表的使用)
④owerPoint2003的基本操作;(幻燈片的設計與版式、各種媒體文件的插入與編輯、幻燈片的放映、幻燈片的打包)
⑤rontpage2003的基本操作;
⑥lash8的基本操作與播放;
⑦機網路基本操作(瀏覽器的使用、電子郵件的收發);
⑧展台/投影機與台式機/電腦的連接以及顯示輸出切換;
⑨展台//投影機的日常維護與注意事項;
⑩頻展台放映實物投影、實驗演示;
(3)、教師教學技能培訓。
2、資源庫策略。
(1)電子備課室建設策略研究。
(2)試題資源庫建設策略研究。
3、備課策略。
(1)信息技術條件下備課方式研究。
(2)信息技術條件下備課要求研究。
4、課堂教學策略。
(1)信息技術條件下導課方式研究。
(2)信息技術條件下講授方法研究。
(3)信息技術條件下課堂練習方法研究。
(4)信息技術條件下課堂小結方法研究。
(5)信息技術條件下拓展知識方法研究。
(6)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有效性評價機制研究。
4、反思策略
(1)教後反思。(2)經驗總結。(3)案例反思。
(三)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
採用問卷調查、教師和專業信息技術員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學生現在的學習狀況,教師對信息技術使用的現狀,使得課題研究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個案研究法
課題組成員選取七名學科骨幹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益和自身專業成長進行跟蹤調查與研究。
3、比較研究法
組織同課異構,開展信息技術下課堂與傳統課堂效益的比較。
4、經驗總結研究法
採用經驗總結研究法,及時進行個案總結、階段總結,及時發現問題,以便進進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四)研究原則
1、系統性與綜合性統一的原則。
教學模式是對教學活動各個方面進行綜合、系統化的結果,是對教學活動過程的完整反映,任何教學模式都有一套系統化、結構化的方法和策略體系。因此,教學模式的構建應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評價等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設計,使其中的各要素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優化組合的完整教學活動系統。
2、理論性與可操作性統一的原則。
任何教學模式都是教師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構建的,教學理論滲透到教學系統的各個要素之中,制約和規范著教學操作程序和方法。但是教學模式不是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和教學理論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可操作性,任何一個成熟的教學模式必然有其特定的邏輯步驟和操作程序,以及使模式發揮效力的一系列操作策略,沒有這些可操作性的要素就不稱其為教學模式了,所以教學模式必須做到理論性和可操作性的統一。
3、科學性與有效性統一的原則。
教學模式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教育理論基礎之上,模式的內容、程序和評價體系等也應完備,但是除了強調教學模式要有這些科學完整的內容、形式之外,還必須強調教學模式應該具有有效性。也就是說,教學模式不僅要可用、能用,而且要有效,能為具體的教與學提供實際可行的操作性幫助,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4、借鑒與創新相統一的原則。
借鑒傳統教學模式的合理內核是構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所必需的,但是借鑒不等於照搬,任何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和舊的模式相比都有一定的先進性,在改造的過程中把現代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融於課堂教學,注重借鑒和創新的有機結合,以利於課堂教學模式的內容更完整,結構更新穎,功能更有效。
五、研究策略
1、建立教學信息技術培訓和教學技能培訓機制。信息技術培訓由羅皓老師負責,教學技能(如:課標培訓、教材培訓等)培訓由羅平老師負責,期望達到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整合。
2、研究的重點是教師課前准備方式和上課各個環節方式轉變的策略研究。
教師利用網路資源、平台進行自主、合作、遠程培訓等方式的學習,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觀看優質課堂實錄,研究優質教學設計與教學案例,不斷學習、實踐、反思,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不斷地超越自我。
海量的網路資源是補充教材資源不足的寶庫,教師通過下載、改編、創新等方法豐富學科課程資源,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供資源保證,逐步使教師形成資源意識。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手寫,教師自己修改或與同行共享做起來比較困難,而且學生通過看教師的設計進行自主學習的可能性極小,現在利用信息技術採取電子備課,使教學設計網路呈現,方便師生學習和交流。
信息技術使得教師的功夫下在課前,效果在課堂上體現。教師將學習筆記、課程資源、案例、教學設計、課堂實踐錄像等以電子檔案袋的方式集中存儲共享,相互借鑒,減輕備課負擔。
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方式轉變,一是從導入環節開始,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並貫穿課堂始終。真實生動的情境使學生感覺自己是情境中的人物,激發了學生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二是教師可以把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布置成一個個需要學生完成的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驗自主探究、完成任務的樂趣。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掌握研究方法和學習策略,指導學生圍繞專題收集、加工和處理相關信息,與學生一起開發校內外學習資源,共同回答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課堂效能的提升。
3、課題總負責人進行相關制度建設,如: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和考核制度,學生評價教師制度等,用制度保障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六、實驗步驟
1、准備階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
建立課題小組,進行職責分工,明確各自的職責任務。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研究實施的可行性問題進行論證,擬定研究計劃,初步形成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2013年4月-2016年5月)
根據課題實施方案,開展課題研究工作,認真實踐,認真記錄積累資料,在實驗研究過程中不斷修正方案,整理過程資料,提煉階段成果。
3、總結階段:(2016年6月-2016年7月)
匯集資料,全面總結,請上級主管部門會同專家對本課題的實驗進行驗收和結題,完成結題報告。
七、預期成果
1、論文集
2、信息技術培訓校本教材
3、教育信息資源庫的建立和使用
4、課堂實錄(光碟)
5、評價機制建立
6、能熟練使用信息技術的學科骨幹培養機制
7、信息技術下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8、結題報告
八、研究機構
1、課題研究專家指導小組
廖榮德(永川區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
何中華(永川區教育信息技術與裝備中心副主任)
2、課題研究小組
總負責人:羅永先
主研人員:胡芳德 羅 平 余永海 羅 皓
參研人員:聶 強 皮儒琴 鄧 鋼 潘小義 秦 琴
劉祥海 張雪良 劉思群 馮忠超 曾永紅 田 波
3、具體分工
羅永先:課題負責人,全面主持課題的研究,組織管理,經費保障。相關制度的制定,負責信息技術下「學生評價教師制度」的策略研究。
胡芳德:具體組織課題的實施,協調。聘請專家到校指導工作,組織外出學習培訓,對外交流和聯系。負責「課前准備方式轉變策略研究」。
羅 平:撰寫課題實驗實施方案,階段性計劃和總結,負責「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課上各環節教學方式的轉變策略研究」。論文收集,課堂實錄。
余永海:資源庫建設工作,負責「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培訓後的考核策略研究」。
羅 皓:對教師進行教育信息技術培訓。
九、經費預算
資料費、培訓費、交通費10000元,網路資源建設20000元。
二○一三年三月

主要參考文獻:
1.《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農村骨幹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徐敏娜 《浙江現代教育》 2008年09期
2.《淺談運用現代信息教育信息促進專業發展》 任國強2012年06期 《教育教學研究》
3.《新技術與教學方式的轉變——學校變革的核心》 丁鋼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3年02期
4.《農村初中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阻力與化解對策》
韓文珠、李寶慶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2期
5.《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方式》史殿斌《內蒙古教育》
2012年11期

閱讀全文

與電子備課室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