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做一個反思型的語文老師

做一個反思型的語文老師

發布時間:2021-02-18 12:08:05

Ⅰ 怎樣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

做一名反思型教師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
將自我和自己的整個教學活動作為思考對象,

教學過程的行為、措施、方式、方法、決策以及結果進行全面審視、評價、反饋、控制和調
節的

過程,
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
促進能力發展的

途徑。
華東師范大學
教授葉瀾說過: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
成為名師。

從葉瀾教授的話中,
可以看出教學反思的重要作用和教學反思在

教師成長的


要性。教學反思記錄是一份完美教案不可或缺的

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教師日後教學提供了
最基本的原始資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一、教學反思的內容
1、課堂教學的整體反思這是教學反思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應該從整體上反思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首先反思教學是成功還是失敗,成功和失敗的主客觀原因,其次反思反思較大的方面,如教學目標制定是否合乎學生實際,學生積極性調動的怎樣,目標達成度等。
2、課堂上的反思這是教學反思的中心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學反思應該是多角度的,涉及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
(1)反思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恰當的教學方法,對於教學內容的完成起到促進作用。教學方法在備課時已經備上去了,但是教學方法還是要根據課堂教學情況作適當的調整,而不能是一種僵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得當,重點就容易掌握,難點就容易突破。
(2)反思教學閃光點。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你預想不到的「閃光」情節,好比是一顆流星,稍縱即逝,所以教師要及時記下這些閃光點。
(3)反思學生活動。教學最終是通過學生來實現的。新課程背景下更注重學生活動。一堂學生被動參與的課不能算好課,一堂學生主動參與的課才是好課,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從某種程度上說,課堂上的學生活動的情況,可以體現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效。既不能沒有學生活動或學生被動活動,也不能滿堂亂哄哄,華而不實,要掌握活動的度。活動要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可掌控的條件下進行,活動要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相結合,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共同提高。(4)反思個別化教學。學生是有差異的。一堂課要想讓所有學生都達到某一程度,完成相同的學習任務根本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教師既要精心組織好群體化教學,又要因材施教,搞好個性化教學。人們常說,不要求所有學生按同一水平發展,但要求全部學生都有不同水平的發展。尤其是學困生,課堂上更應該關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花更多的精力向他們傾斜。以期達到讓學困生得到轉化,中等生得到優化,優等生得到提高的目標早日實現。
3、課後反思可以說教學反思總是在上課後進行。這里的課堂反思是指對今後教學的指導作用,是為今後的教學服務的。反思的最終目的是總結經驗,汲取教訓,改進教學,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一、教學反思應注意的問題1、貴在堅持不要把寫教學反思作為一種課外負擔,而應該是一種樂趣,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途徑,是名師成長的一條必經之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啟事中寫道:「投保條件:每日三省,寫千字短篇。……十年後持3650篇來公司。理賠辦法:如投保方自感10年後未能躋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願以一賠百……」可見堅持的重要。
2、善於總結反思的內容有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若不加區分,就失去了教學反思的意義。所以必須在比較的基礎上學會總結。比如可以採取聽名師的課或名師視頻,來對比反思;也可以根據各地制定的標准對比反思;還可以依據過去的反思來反思。總之,反思總結的水平要隨知識的增長而提高,要隨閱歷的增加而深化。
3、深入探究反思的更深層次是進行探究,只有把教學反思上升到課題研究層次,搞行動研究,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的專業能力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才能成為真正的名師。讓我們愛上反思吧,就如同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熱愛課堂一樣,真正的名師都是反思的行家裡手。只有我們認真反思,做一名反思型教師,才能縮小與他們的差距,才能使這個差距逐漸縮小。

Ⅱ 如何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

反思型教師就是在教學實踐中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多角度地觀察、分析、反專省自己的思想、觀察與行屬為,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的教育工作者。要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些努力: (一)轉變教育觀念,消除對反思型教師認識的偏差。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局限在聽課、開會、寫文章、做課題上,而更重要的是立足教學實際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剩餘262字)

Ⅲ 怎樣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的一種內省活動,是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使課堂有汩汩而來的「源頭活水」,就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對教學持開放和批評的態度,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取向,激活自己的教學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講台上拓出一片新天地。
一、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
反思我國的教育,長期存在著片面追求知識和技能的唯一目標,教師單純地傳授知識、技能,以求獲得評價學生絕對量化的結果——分數,這必然帶來教育的諸多缺憾,不利於人格的健全發展。而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新課程對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強調,突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是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層次革命,也是教育本質的真正回歸。因為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所以教師要對教學目標的功利性進行反思,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內容中去,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與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但是,由於我們對新課程教學三維目標的設計和操作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檢驗,在實施層面上往往出現教育目標的虛幻現象:如:知識、技能目標該核實的不核實;過程、方法目標出現了「游離」現象。教學工作顧此失彼。所以每節課後,筆者都要進行教學目標完成的反思,如,教學目標設置合理嗎?完成得怎樣?本單元知識目標重點突出嗎?難點化解了嗎?情感、態度、價值觀「生成」的程度如何?有沒有把學科最重要的東西給予學時?等等。如在講解《學會合理消費》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可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逐一說明「綠色消費、適度消費」等概念即可,這樣,新課標要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也就難以達到。如果我們做如下改進:先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然後舉例說明,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分組討論:「為什麼要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為什麼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相互討論、相互補充……如此教學,不僅重視了「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過程和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領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方法,並在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真正得到提升。二、反思教學過程的差異性
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斗艷,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教師要及時反思教學過程的差異性,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是否還有學生不適應,怎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實現會學、學會、樂學。三、反思學生自主與教師引領的統一
自主性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政治課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種學習方式,確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自主性學習的理念在轉化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化。一些教師認為,學生自主了,教師就可以退避三舍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新課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並不否定教師講授的作用。這種為了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弱化甚至漠視教師指導作用的教學行為,就是把自主學習給「泛化」和「異化」了,是把自主演變成了放任。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對於脫離學生生活經驗的理論知識,不可能全部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或搜集資料,否則將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恰當的講授、生動的舉例,在啟發學生思考的同時,還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會使思品課充滿生活的氣息,迸發智慧的火花,流淌人文的情懷。脫離了教材觀點的主體性,教師教的主體性,學生學的主體性是無法真正發揮的。
課堂目標的達成,需要一種充滿睿智的引導。引導是一種真誠的幫助。學生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資源的開發、學習方式的選擇、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習結果的評價以及自我潛能的發揮,都需要教師真誠的幫助。引導是一種精當的啟迪。學生學習遇到困惑時,給予適當的點撥;當學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時,引導他們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以化解困惑;當學生學習浮於表面時,給予適當的啟示,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以提升認識。引導還是一種熱情的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精神動力,誘發學生的生命活力,靠的就是一種引導。教師必須「導放」有度,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要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這無疑是明智之舉,更是我們的應盡之責。我們不能無視教師的引導,而去追求那種冠以自主學習美名的喧囂熱鬧、空洞無物的課堂教學。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用講授引導學生思考,並歸納總結思考的結果。學生的思考應該體驗教師講授的內容,促進師生的互動,促進情感的升華。總之,只有讓自主與引導齊飛,學生和教師共舞,才會演繹出自主學習的精彩課堂!
四、反思教學評價的多樣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反饋。它既可以幫助老師判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監控和督促學生不斷進步和提高,也有利於教師教學效果的評估,幫助教師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教學評價側重於定量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選拔和管理功能,更多地表現為終結性評價,無論是評價的對象、目的、方式、內容都過於單一。這既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容易導致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應對傳統的教學評價進行反思。應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尤其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實現「他評」與「自評」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改變學生只是對象的單向評價方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有教學相長的良好發展,最終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
教學反思有利於對經驗的歸納、總結。教師隨手記下教學中出現的一些思想火花,記錄自己的教學軌跡、教學感言、教學感悟、教學經驗,以補充今後教學之養分。我們要經常反思,形成「反思--教學--再反思--再教學」這樣的一個教學鏈條,唯有如此,才能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境界。

Ⅳ 如何做一名反思型體育教師

1.反思型教師的內涵反思型教師的提出源於對傳統教師形象的批判性審視。反思型教師是內對經驗型教師的超容越。經驗型教師常常是不假思索的接受一切學校的教育現實,在教學過程中多採取線性的知識傳授模式,限於程序性的一套方法或技術,很難顧及教學的情景性,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缺

Ⅳ 為什麼要做一個反思型教師

要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就要在工作中多積累經驗,多反思自己過去的成績和不足

Ⅵ 如何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

反思型教師就是在教學實踐中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多角度地觀察、分析、反省自己回的思想、觀察答與行為,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的教育工作者。要成為一名反思型教師,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些努力: (一)轉變教育觀念,消除對反思型教師認識的偏差。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局限在聽課、開會、寫文章、做課題上,而更重要的是立足教學實際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剩餘262字)

Ⅶ 如何做一個反思型教師

什麼是有效教學?

一是有明確的目的,

二是達到預期的成績,即學生的思想、情感、行為態度、人格等獲得全面發展。

沒有學習目的的話,學生成績就會很隨意和偶然。沒有成績,也很難被稱為有效。

有效教學對教師有哪些要求?

1.教育理念,如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和成才觀;
2.積極的態度,對待教育事業、對待學生、對待集體、對待自己;
3.學科知識和教學方法;
4.能力素養,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5.個人實踐知識,靈活的運用知識和能力進行有效教學;

6.教學反思的習慣

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只有通過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

1.堅持寫教學日誌,記錄每天的事件和自己的想法與反應

2.微課視頻,或者視頻記錄課堂教學回看視頻,了解課堂上發生的事件,並發現自己的行為模式

3.創建教學檔案袋,記錄學生與自己的專業成長

4.與同事相互進行教學觀摩

怎樣才能讓教學有效?

進行反思型教學。

反思型教學 = 3要素+9技能

1.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有效的教學目標有哪些特點?

如何在備課過程中以及教學活動過程中運用教學目標?

2.向專家型教師學習這樣設計教學

3.如何讓學生始終參與學習?

啟動環節 如何做到:集中學生注意力,建立學生期望,激發學習動機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討論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獲取新的知識,反思與自己不同的觀點。

收尾環節,查看學生掌握,鞏固學習成果。

4.如何提出有質量的課堂討論問題?

根據布魯姆目標分類學6個水平設計課堂問題,可以避免很多無效的課堂提問。

這6個認知水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同時也可以用來指導教學目標的制定。

Ⅷ 如何使自己成為「反思型」教師

新課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老師的學習氛圍也更加濃厚,為使自己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教育教學改革中立足腳跟,為使自己無愧於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理論學習中不斷的反思,反思,再反思,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反思型教師。
課堂教學歷來被稱為「遺憾的藝術」,每位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教學體驗:教案初成,往往難以發現毛病,下課結束,教學設計的疏漏之處不找自見。再優秀的教師,再成功的教學,也難掩瑕疵。然而正是課堂教學中的遺憾給了我們反思的機會,課堂遺憾成了反思的寶貴資源,所以必須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既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有效方法。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可以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及時發現新問題,激發教師把教學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本人認為,進行自我反思,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總結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我們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並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於我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前不久在學校上的常規課《勸學》中,在處理課文內容時,我沒有按照常規依課文的順序來講,而是讓學生從學過的關於學習的名句入手,到文中找尋相關的語句。我發現經過這樣的處理,學生特別容易理解課文,並能把學生以前的知識儲備調動起來,所以課後我覺得自己這環節處理的還不錯,就寫成反思。不僅加深了理解,還為以後處理這樣的課文打好基礎。
(3)記錄學生情況。要善於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
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我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二、在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
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並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並付諸實踐。先進的理論往往能讓我們感覺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沒有深厚的理論素養和豐富的知識儲存,是不能登堂入室、達到高屋建瓴的教學境界的。蘇霍姆林斯基就這樣要求他的教師:「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不斷補充其知識的大海」,他認為,這樣,「襯托學校教科書的背景就寬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更明顯。
三、在相互借鑒中自我反思
同仁之間,多開展相互聽課、觀摩活動,不但可以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為「井底之蛙」,而且能夠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不要放過聽課的機會,不要放過一些細節。除了要多爭取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評價其得失。對所聽和觀摩的每一堂課都要研究、思考、探討,並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為此,每次學習回來,我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對自己這次學習進行及時的總結、反思,撰寫成文。日後經常翻閱,常有意外的收獲。
只有這樣堅持不懈,我們才能真正成為反思型教師。

Ⅸ 如何成為反思型外語教師

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教師教育界掀起了培養反思型教師的熱潮,世界各國教育研究者對反思型教師,反思能力的研究越來越多。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師教育的發展要求人們改變教師觀念與教師發展觀,即由傳統的經驗型教師向反思型教師的轉變。教師專業化是教師教育的核心,培養反思型教師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型教師教育首先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等西方國家興起,並進一步影響到全球的教師教育。於是,「反思」,「反思型教師」,「教師即研究者」等便成為了各國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核心問題。Poser(1989) 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 經驗+反思=成長。他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在反思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自己教學經驗的解釋,來增進其對教學現實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的過程也是理論結合實踐的過程,教師應在扎實的語言知識,基本的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下反思。反思型教師是對傳統經驗型教師的一種超越。培養反思型教師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同時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1、反思
《論語・學而》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自古代起,人類就有了反思的意識。1933年,杜威在其《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對反思做了較為系統的論述。杜威將反思定義為「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他的基礎和它趨於達到的進一步結論進行積極地,堅持不懈地和仔細地考慮」。此外,杜威還探討了反思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認為,「它使我們從單純沖動和單純的一成不變的行動中解脫出來。」這里的反思指自我反思,即審視自己的行動並檢查、總結自己的問題與錯誤。就教育而言,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並據此採取相應對策的過程。
Killion&Todnem(1993)將教師的反思分為三種:行動後反思:個體在行為完成之後對自己的行動、想法和做法進行的反思;行動中反思:個體在做出行為的過程中對自己在行為中的表現,自己的想法、做法進行反思;為行為反思:這種反思是前兩種反思的預期結果,即「行動後反思」與「行動中反思」的目的是最終形成超前性的反思,從而形成在行動之前三思而後行的良好習慣。
2、 反思型教師
狹義的教師是指受過專門教育和訓練的人,並在教育中擔任教學工作的人。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當前的教師教育模式以培養反思型教師為主,以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傳統教育模式以「工匠式」為代表,教學質量低下。相反,反思型教師不再單純地依賴個人的教學經驗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活動,而是時刻對自己身邊的教育事件進行理性、及時的思考與探索。教師應極主動的自我反思,對其教學過程、教學結果進行回顧、審視、分析與評價。反思的過程也是建構的過程,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活動的觀察與反思,可以有效地幫助自己意識到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自己的教學體驗產生新的理解與認識,而這些新的理解與認識最終會內化,幫助教師專業素質的進一步發展。要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反思型教師要具備自主實踐性和批判性的特徵。教師需要將自己反思的內容與結果再一次運用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審查,之後再反思、再實踐如此循環,反思型教師具備對實踐反思,在實踐中反思,為實踐而反思的特徵。批判性是說教師要有critical thinking的意識與能力。反思型教師要沖破定勢思維。思維定勢是指由於先前的思維活動而造成的對後繼思維活動的特殊的心理准備或反映傾向,它使人們的思維總是循著某種習慣的思路進行,要敢於質疑,對根深蒂固的教學理念和教育現象進行思考與評價。
3 、反思途徑
3.1 寫教學日誌
教學日誌指授課教師把課堂教學中發生的教學事件和獲得的教學感受真實地記錄下來,為自己進行教學評價和反思提供第一手材料。通過撰寫反思日誌,教師可以隨時分析與思考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問題,該問題產生的背後實質性原因是什麼,要怎樣解決這些問題,解決表象問題之後如何進行改進?反思日誌的撰寫具有及時性、積極性、客觀性、反思性,教師只有及時地將教學現象進行客觀描述與記錄,循序漸進的了解教學行為的問題所在,才能最終獲得個人專業發展。
3.2 錄像
當前教學錄像普遍是利用微格教學的聲像技術進行再現教學過程的一種反思途徑。首先,教師組織上課,利用現代技術將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錄制。其次,觀看教學錄像。可以是自己獨自觀看,也可以邀請其他老師一同觀看,一方面檢驗整體教學效果與成果,另一方面分析具體教學細節。接著,進行反思與評價。反思自己的板書設計,舉止儀態,語言表述是否恰當與規范。反思自身知識結構,課堂監控能力與教學技能。最後,根據反思與評價內容進行調試,修改並完善之前的教學設計,寫反思總結,以更好的指導下次教學。
3.3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教師針對教育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或發現的問題,運用教育理論加以總結,制定出應對策略,從而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反思型教師的行動研究要求教師能夠敏銳地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然後可採取調查問卷法,訪談法,文獻法等研究方法,進行團體合作,共同研究以此解決問題。行動研究重在行動與效率,行動研究可以提高行動質量,解決實際問題。

閱讀全文

與做一個反思型的語文老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