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一語文老師解讀魯迅文章

一語文老師解讀魯迅文章

發布時間:2021-02-18 04:42:44

『壹』 如何看待語文課本中的魯迅作品

中學魯迅作品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20世紀20年代初,魯迅作品幾乎是作為第一批現代白話文學作品進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此後,幾乎所有各套中學語文課本都入選相當數量的魯迅作品。「文革」初期,魯迅作品曾一度被逐出中學語文課堂,後來也很快恢復了。可以說,古今中外所有的作家,沒有誰能夠像魯迅這樣在我國的中學語文教育領域如此受到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中學語文課本中,其他任何一位現當代和外國作家都可以缺席,惟獨魯迅不能缺席。於是,不同時代的中學語文教科書怎樣解讀魯迅作品,不同時代的中學語文教師怎樣教學魯迅作品,就成為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

一、民國以來中學語文課本魯迅作品選目

關於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魯迅選目問題,可分以下五個階段來考察。

1.20世紀20年代初~1949年

魯迅作品一誕生就註定成為日後的經典。20世紀20年代初,魯迅開始新文學創作不過兩三年時間,但國內各書局和各省教育廳及一些著名的學校,就開始在他們自行編寫的國文或國語類課本中編入發表在各種刊物上的魯迅作品。目前所知最早收入魯迅作品的中學語文課本,是20年代初北京孔德學校編印的《初中國文選讀》,其中收錄了《風波》《故鄉》《鴨的喜劇》《社戲》等魯迅作品。1924年,葉紹鈞主編的新學制初級中學《國語》教科書,30年代傅東華主編的《復興初級中學國文教科書》,夏丏尊、葉紹鈞合編的《國文百八課》,40年代葉紹鈞、朱自清合編的《精讀指導舉隅》和《略讀指導舉隅》等,都選入了相當數量的魯迅作品。這一時期中學語文教科書選入魯迅作品,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顯示白話文學的實績,推廣白話文,二是傳播反封建專制的思想文化,培養時代新人。

這一時期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魯迅作品篇目如下:

散文:《秋夜》《雪》《風箏》《好的故事》《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藤野先生》;

小說:《孔乙己》《一件小事》《風波》《故鄉》《兔和貓》《鴨的喜劇》;

雜文:《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吶喊〉自序》《論雷峰塔的倒掉》《最先和最後》。

20世紀40年代中後期,共產黨解放區為培養自己的文化幹部,也開始編寫體現共產黨意識形態的中學語文課本。胡喬木主編的《中等國文》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套中學語文課本。據統計,解放區的中學語文課本選入了以下魯迅作品:

小說:《孔乙己》《一件小事》《阿Q正傳》(節選)《非攻》;

雜文:《林克多〈蘇聯見聞錄〉序》《我們不再受騙了》《不識字的作家》《大眾並不如讀書人所想像的愚蠢》《中國語文的新生》《〈且介亭雜文〉序言》《最先與最後》。

我們看到,解放區的中學語文課本中魯迅作品偏少,魯迅散文完全被排除在外,所選大多為充滿現實政治傾向性的雜文。值得注意的是,《阿Q正傳》第一次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顯示了編者的思想視角和藝術眼光。《非攻》作為魯迅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一篇,入選解放區課本也有它特定的時代意義。

2.1949~1966年

1949年全國解放後,一切納入新體制的軌道。語文成為負載新體制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出版的《初級中學語文課本》「編輯大意」說:

無論哪一門功課,都有完成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務。這個任務,在語文科更顯得重要。要通過語文科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不能單靠幾篇說理的論文。一種思想內容或一個政治道理,可以用一篇說理的論文來表達,也可以用一篇小說,一首詩歌,一個歷史故事,或者一個自然科學的故事來表達。……要這樣,才能夠完成通過語文教學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才能夠使學生得到深切的感染,對學生發生切實的作用。

這段話,不僅鮮明地把開設語文課的第一任務嚴格定位於政治思想宣傳,而且暗示了選文的范圍和標准,當然也給魯迅作品的入選提供了理由。最重要的是,這段話明確了魯迅作品在新體制下入選的目的,即政治思想教育。

這一階段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魯迅作品選目如下:

散文:《好的故事》《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記念 劉和珍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了忘卻的記念》;

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葯》《一件小事》《故鄉》《阿Q正傳》《社戲》《鴨的喜劇》《祝福》《鑄劍》《理水》;

雜文:《〈吶喊〉自序》《燈下漫筆》《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文學和出汗》《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我們不再受騙了》《「友邦驚詫」論》《答北斗雜志社問》《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人生識字胡塗始》;

詩歌:《自題小像》《自嘲》《為了忘卻的記念(詩)》。

以上共計31篇(首),數量比解放前的24篇相比,又有增加。說明這一時期的魯迅作品在新的政權體制下得到進一步認可,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加強。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魯迅雜文被大量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從政治目的看,表明新政權需要利用這些現實批判性很強的雜文,來清算被業已推翻的舊政權,並證明現行體制的合法性。如1955年初中文學課本《社戲》一課的教學參考中的說明文字:

講授這一課,教師應當指出,今天的學生在全面發展的教學教育下,生活內容豐富多彩,再用不著像作者當時那樣偷偷地去找尋樂趣,應該珍視這種幸福生活,好好地學習。

這一時期的文學闡釋,類似上面這樣的說法非常普遍,幾乎成了詮釋魯迅作品的常用格式。《我們不再受騙了》一文的教學參考是這樣寫的:

講授這一課,目的在使學生認識帝國主義欺騙人民和誣蔑社會主義國家的罪惡陰謀和反動本質,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加深學生對帝國主義的憎恨,對社會主義的熱愛。

以上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非常直接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

從上列篇目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中學魯迅作品選目,基本奠定了解放後直到現在這半個多世紀中學魯迅作品選目的基礎。即便是現在這樣一個思想不斷解放、文化漸趨多元的時代,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魯迅作品選目也難以超出這一范圍。如這一時期新選入的《狂人日記》《葯》《阿Q正傳》《燈下漫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等,都有相當的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為後來各階段所編輯的中學語文課本所選用。

3.1966~1976年

「文革」期間,「左」傾思潮登峰造極。中學語文教學一味強調政治思想宣傳,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或者「政文課」。全國通用的語文課本被取消,專門從事教科書編寫和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遭解散,各地自行編寫五花八門的語文課本。據了解,「文革」開始的頭兩三年,魯迅作品因為不完全符合政治思想宣傳的目的而被逐出了中學語文課本。1969年開始,語文課所謂「文」的范圍稍有擴大,魯迅作品開始得到謹慎的恢復(僅限於政治針對性極強的雜文);1970年,文學作品的解禁范圍進一步擴大;1972年以後,只要是魯迅的作品均不在被禁之列。概言之,「文革」中後期,在其他作家和作品均遭禁的時候,魯迅作品成了中學語文課堂上惟一的文學教材。

以「文革」期間北京市中學語文教材編寫組編寫、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中學試用教材語文》為例。該套教材的1966~1968年版無一篇魯迅作品;1969年版開始收錄魯迅的《答北斗雜志社問》和《「友邦驚詫」論》兩篇雜文;在之後的版本中,陸續出現了《論「打落水狗」》《文學和出汗》《自嘲》《無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為了忘卻的記念》《一件小事》《孔乙己》《藤野先生》《葯》《祝福》等魯迅作品。

4.1977年~90年代初

這一階段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魯迅作品,主要是對 「文革」前17年大部分選目的恢復。

以下是這一階段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本中的選目情況:

散文:《風箏》《阿長與〈山海經〉》《記念劉和珍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范愛農》《藤野先生》《魯迅自傳》《為了忘卻的記念》;

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葯》《一件小事》《故鄉》《阿Q正傳》《社戲》《祝福》;

雜文:《〈吶喊〉自序》《論雷峰塔的倒掉》《燈下漫筆》《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文學和出汗》《「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友邦驚詫」論》《答北斗雜志社問》《拿來主義》《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人生識字糊塗始》《流產與斷種》。

對以上選目,需要說明幾點:一是《范愛農》《阿長與〈山海經〉》《拿來主義》《流產與斷種》《魯迅自傳》五篇屬中學語文課本第一次選入;二是2001年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入選的《風箏》一文,曾在民國時期的中學語文課本中出現過,這是該文相隔半個多世紀後第二次入選;三是與實現政治聯系相對緊密的雜文,與以前相比有所減少。

5.20世紀中後期~現在

中學語文課本中最新魯迅作品選目如下:

散文:《雪》《風箏》《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

小說:《孔乙己》《葯》《故鄉》《阿Q正傳》《社戲》《祝福》;

雜文:《燈下漫筆》《拿來主義》《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從這些篇目可以看出,魯迅作品中文質兼美的小說、散文被大量保留,而雜文數量與上一階段相比已大大減少。

上世紀末,中學語文界掀起了一場中學語文教育大討論,魯迅研究界部分專家介入了這場討論。討論自然涉及中學魯迅作品的選目問題。主要意見有二:一是中學魯迅作品中有些選目不妥,特別是那些被認為是「罵人」的文章,如《「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文學和出汗》《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等均應退出中學語文課本;二是認為魯迅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入選篇目太多,師生普遍持反感態度。對前一個問題,隨著魯迅研究的深入,爭論越來越少,共識越來越多,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和21世紀初的中學語文課本中,這類文章已經被撤換。對後一個問題,部分中學語文教師和魯迅研究專家之間存在較大分歧,最後,課本編者更多地聽取了魯迅研究專家的意見,維持中學語文課本中15篇左右的魯迅作品。

對於中學語文課本中不能減少魯迅作品的原因,北京師范大學王富仁教授作了很好的解釋。2002年,他就「如何看待語文課本中的魯迅作品」這一問題接受了《語文教學與研究》雜志社記者的采訪。針對有人質疑魯迅作品進入中學語文課本數量太多、對於中學生來說太難的問題,王富仁教授認為,長期以來,大家之所以認為魯迅作品難懂,最重要的原因是把魯迅作品當作某種觀念的工具,將學生接受魯迅等同於接受某種附加於其上的觀念。魯迅作品恰恰是好懂的,「因為魯迅的作品裡,充滿著人性的語言,是與人的最內在的感受結合在一起的,這樣的內在感受與兒童感受事物的方式,與普通人感受事物的方式最接近」,「在現代文學中,像魯迅這樣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作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這正是對人的基本要求,要從直感出發,而不是從觀念出發」。為此,王富仁教授得出結論: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不能減少魯迅作品。王富仁教授的這番談話,打破了人們對中學魯迅作品的一些慣常的思考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中學魯迅作品選目的認識。

魯迅作品選目問題的討論同時涉及選目標准問題。正如有些專家所說,中學魯迅作品選篇是一個重大的學術問題,可以作為專題來研究,需要魯迅研究界與中學語文界通力合作。就中學魯迅作品選目標准問題,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先生提出了兩點意見,值得我們認真考慮:「一是要能體現魯迅思想、文學的精髓,一是要具有可接受性,注意中學生的年齡特性。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要有一個接受梯度。比如說初中階段可多選一些魯迅關於生命、關於愛和美的感悟、描寫與思考,相對明朗的文字;高中階段則可選一些更能體現魯迅最基本的思想,更為嚴峻,理解有一定難度的文字。」(《關於魯迅作品教學的幾點思考》,載《語文教育門外談》,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據掌握的資料顯示,港台中學語文課本中選編的魯迅作品很少,它們包括《孔乙己》《一件小事》《阿Q正傳》《風箏》《傷逝》《非攻》等。台灣中學課本則幾乎不選魯迅作品,在最近出版的國文教科書中,只有《風箏》入選。

通過以上各階段中學魯迅作品選目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魯迅先生數量繁多的作品中,其中的一部分作品穿越了歷史的迷霧,經過了不同時代的考驗,為不同的教科書編者所認可,它們在各個時期都被編入了中學語文課本,作為中學生的必讀課文。這些作品主要是指魯迅的小說和散文,如《狂人日記》《孔乙己》《葯》《一件小事》《風波》《阿Q正傳》《社戲》《祝福》《秋夜》《風箏》《燈下漫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無論什麼時候的教科書編寫,我們都應重視這些白話文學經典,它們將與文言經典一樣,是我們中華文學寶庫中燦爛的瑰寶。

『貳』 魯迅的文章真的每一篇都像語文書里解讀的這么深刻嗎

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內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容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現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叄』 對於魯迅你聽老師講過也讀過介紹他的文章那麼你心目中的魯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答: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一個優秀的無產階級戰士。他熱心幫助青年人,關心他們的成長。

『肆』 語文老師是如何理解魯迅先生的「晚安」的

魯迅:吃我一來記大力金剛掌
解讀:源大力代表了力量雄厚,表現了當時國民黨反動派勢力的龐大,同時側面表達了共產黨遇威武而不屈的革命精神。金剛表現了革命黨堅強不屈的意志和熾熱如火的內心。掌是此句核心,告誡人們面對反動派,必須動手才能取得勝利。最後沒有標點符號,說明了魯迅先生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期望與想像

『伍』 語文老師講的舊社會的黑暗是啥意思魯迅、老舍寫的作品都看不懂咋辦《駱駝祥子》都沒有看下去的慾望

如果你不願意看抄文字方面的介紹,那你可以看看電影:駱駝祥子。
要想體會舊社會的黑暗,那就必須要細致的看看情節內容。看看舊社會車行如何壓榨車夫?看看車夫為何每天拚命掙錢都娶不到媳婦、過不上溫飽的生活?...看看駱駝祥子周圍的窮苦人,在黑暗社會籠罩下,都是多麼的不幸?...
你不看,腫么能體會舊社會勞動人民的那種苦楚和心酸?你不看,腫么能從內心由衷的感激我們今天的新社會是多麼幸福?...
看看吧,我們說得再多,不如你完整仔細的去體會。如果你的內心能隨駱駝祥子的不幸而酸楚,那你肯定能自己寫出舊社會的黑暗!...

『陸』 語文課上。 魯迅寫下:哈哈。 語文老師:好!實在太好了!第一個「哈」字,表達了作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

作者太有才,
答者很敬佩

『柒』 魯迅最好,最難理解的文章有哪些

聽說過這樣的幾句俏皮話,說:「中學學生三害怕,文言作文周樹人。」有點誇張,又道出語文教學的尷尬現處。如果說前兩者需要一點一滴的日積月累,是長時間的積淀,可能讓人不知所措。那對於後者不免讓人費解,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的一位文學家的作品,反而成了學生們的「雞肋」?其中況味,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深索。 其實,仔細想想,自己當年學習魯迅的文章時,不也是很犯愁么?看著平平常常的一句話,讀了多遍還不得其味。當老師講解後,才恍然大悟,同時也暗暗埋怨,魯迅的文章時代背景如此復雜,我等小字輩如何參透?除非穿越歷史時空,親眼目睹,親身經歷。所以,由己推人,也就理解了。 但是,時至今日,當我們再去教學時,就開始思索如何讓學生喜歡上,進而願意去學,自主去學,這真是一個難題。就個人而言,我對魯迅的文章是偏愛的,他的散文、小說、改變的歷史故事、散文詩和雜文等,曾反復閱讀,不厭其煩,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與體會,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喜愛他雜文語言的犀利,那種力透紙背的文字力道,那種文字里的肆無忌憚,常讓我贊嘆不已。毫無疑問,魯迅的文章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和西方開放思維的交融產物,我認為魯迅是百年文壇無人超越的第一位,有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意味。 在教學時,教師忌諱因個人喜好來備課。有的老師不喜歡魯迅的文章,在講課時,就草草了事。有的老師喜歡,就滔滔不絕,搞「一堂言」,不允許學生的不同意見。老師的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老師自己首先要確定好定位,那就是不偏不倚。教師應該以平常心態來對待魯迅的文章,不要先入為主的以一些框框來教授,怕講解不到學生不能理解,就面面俱到,唯恐有一句話一個字照應不到。學生因為年齡小,人生閱歷淺,在對某些字詞句的理解上課能不到位或者以他們的年齡不能理解時,也不妨放手,讓他暫且保留自己的想法。拔苗助長,則是欲速不達了。 教學時,魯迅的文章要依體裁而確定教學設計。雜文,必須提供充足的背景資料,只有了解了文章背後的故事,學生才能深入的理解文章。小說,要注意把文中的人物和現實中人物關系弄清楚。總之,魯迅的文章,備課時下的功夫一定要足。 我記得講魯迅散文《風箏》時,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魯迅,我用近一個課時給學生介紹魯迅,涉及他的簡介、作品,與魯迅的一些名言警句結合,學生認識到魯迅在文壇上的地位,從而引起其閱讀興趣。在講解課文時,我讓學生先自己默讀並劃出難懂的句子,然後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去談論解決自己發現的這些問題,然後在班級內交流共享,適當的點撥。結果出乎意料,學生理解的很到位。當然,在某些問題上,也存在著一些偏差。但總體而言,我自己覺得這種方式來學習,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他們去發現,去探究,去討論,去展示,也使得學生領會到魯迅文章的魅力。 我想,學生怕學魯迅的文章,一方面是由於魯迅距離我們久遠難理解,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認我們語文教師在教授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而後者需要我們多學習,多研究,多思考,在實踐中找出一條將魯迅的文章講得讓學生愉快地接受的方法。

『捌』 如何真正讀懂一篇魯迅的文章

讀魯迅的文章,應先了解魯迅其人,我認為魯迅是一個骨子裡很傳統的對傳統批判的版人,他的權批判是一種捍衛傳統精華的批判。就象一個母親罵子女你咋不去死,其實她心理是想通過嘴上的罵,使孩子爭氣,活得更好一樣,因為她心裡把「死」這個字想都沒想。

『玖』 魯迅的文章真的每一篇都像語文書里解讀的這么深刻嗎

每個人看每一篇文章都會有不同的想法,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阿姆雷特。確實也存在讀者過分解讀作者的想法。

『拾』 最近網上瘋傳的魯迅:"晚安!"然後語文老師怎麼怎麼說的是真的嗎

太扯了吧 那我說傻逼 傻說明了事物性質 逼點明了事物本質 傻逼表明了由事物性質逐漸過渡到事物本質的過程 說明了洞悉丑惡社會的規律 你相信嗎 說了句話而已 只不過是由一個有點影響力的人口中說出來 沒那麼復雜

閱讀全文

與一語文老師解讀魯迅文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