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詩經 衛風氓 教案
http://www.e.ganyu.org/teachresource/show.asp?key=483
❷ 《詩經•氓》中所用的比興手法及其作用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吁嗟鳩兮!無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版是比興句。這權兩處使用比興手法的好處有:
結構上: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後半部分寫婚後,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內容上:①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想。「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並相應地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變心的重要原因。不過,也不妨理解得寬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間情意濃密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則如同兩人感情枯竭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蠶做絲),富於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❸ 《詩經》中《氓》的全文
1、全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釋義
憨厚農家小夥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願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牆,遙向復關凝神望。復關遠在雲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凶兆心歡暢。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裡。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三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准則,變心缺德耍花招。
婚後三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裡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已成後,漸漸對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神淚暗拋。
當年發誓偕白頭,如今未老心先憂。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回想少時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競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便罷休!
一、創作背景
《衛風·氓》是春秋時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時期生產力還相當落後,婦女在家庭中經濟上不獨立,人格上形成對男子的附屬關系,男子一旦變心,就可以無所顧及的將她拋棄。
當時作為封建生產關系和等級制度的觀念形態也逐步形成,婦女的戀愛和婚姻常常受到禮教的束縛、父母的干涉和習俗的責難,進一步形成了對婦女的精神桎梏。《衛風·氓》這首詩正是反映了一個痴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
二、賞析
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全詩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敘自己由初戀而定的婚;第二章,敘述自己陷入情網,沖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
第三章,她對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現身說法地規勸她們不要沉醉於愛情,並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現象;第四章,對氓的負心表示怨恨,她指出,這不是女人的差錯,而是氓的反復無常;第五章,接著追敘她婚後的操勞、被虐和兄弟的譏笑而自傷不幸。
第六章,敘述幼年彼此的友愛和今日的乖離,斥責氓的虛偽和欺騙,堅決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兩斷。此詩通過棄婦的自述,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倍受壓迫和摧殘的情況。
❹ 關關雎鳩 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表現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復吟唱所表現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為《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典,才定名為《詩經》。《詩經》按體裁分為「風、雅、頌」三類。而「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詩經》由於其內容豐富,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廣泛而深刻地描寫現實、反映現實的精神,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
二、學習《關雎》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解決字詞。
2、學生看注釋,藉助工具書,老師點撥,弄清課文的意思。
首章從對雎鳩的和鳴,觸動了男女愛慕的心情,聯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興,接著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夢寐以求的心情。重疊「游哉」,用以表現思念之深;「輾轉反側」,形象地寫出了求而未得時的苦悶焦躁。
第三章用了類似第二章的復疊方式,意思卻有進一步發展。男子以音樂挑動女子,博取她的歡心,借美妙的音樂,達成美滿婚姻。
3、討論全詩用了「興」的表現手法。
4、主題歸納:
《關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的朴實願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朴實,全無庸俗虛偽之態,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真之美。
二: 一、導入——文學常識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編為「風」、「雅」、「頌」三部分。
歷代有關評價: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論語·子路》)
「《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史記·太史公自序》)
二、一讀——整體感知
認真准備范讀,用以感染學生。范讀之後,再一句一句地領讀,使學生首先在感性上熟悉這兩首詩的讀法。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必能讀得比較順暢,能大體上掌握句中的停頓。
步驟:字音——男女分組賽讀
雎鳩(jūjiū) 窈窕(yǎotiǎo) 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mèi)
三、二讀——理解朗讀
給以必要的講解和提示,並在此基礎上劃分詩的層次,使學生能貫通全詩,能說出詩的大意,然後進行朗讀訓練。這時學生會有層次感,可以聽得出朗讀者要告訴別人什麼。
要求:1、根據注釋,發揮想像,描述內容。
2、展示「有關資料·譯詩」,讓學生與原詩比較,選擇所愛並說理由。3、齊讀。
1、關雎鳥關關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條條,哥兒想和她成雙。
2、水荇菜長短不齊,采荇菜左右東西。
好姑娘苗苗條條,追求她直到夢里。
3、追求她成了空想,睜眼想閉眼也想。
夜長長相思不斷,盡翻身直到天光。
4、長和短水邊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條條,彈琴瑟迎她過來。
5、水荇菜長長短短,采荇人左揀右揀。
好姑娘苗苗條條,娶她來鍾鼓喧喧。
四、三讀——表情朗讀
教師應帶領學生做好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充分活動起來。這是詩歌教學中的主要環節。教師要善於運用提問啟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鮮明而完美地在學生頭腦中再現出來,並繼之以表情朗讀直至成誦。
總結:(學生自願參加朗讀比賽)
詩中這位男子在河邊聽到鳥鳴,順著鳥聲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雙成對的鳩鳥,因而引起一種美好的聯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詩的第一章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聽著鳩鳥和鳴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在河邊采荇菜,她左右採摘荇菜的美好姿態給了他一個難忘的印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並使他醒時夢時都思念著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總括地寫出這種強烈激動的感情。但因為追求這個姑娘沒有達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第二章的八句,寫這個男子日夜不安的苦悶和焦灼的心情。最後一章,進一步表達了這個男子對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願望。「琴瑟友之」「鍾鼓樂之」,是寫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也就是想像結婚時的熱鬧情景。
-
《關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詩,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說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此後,歷代學者評《關雎》皆「折衷於夫子」。《關雎》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其文、義、聲、情俱佳,足為「國風」之始,《詩經》之冠。
五、一背——提示首字
關……在……窈……君……
參……左……窈……寤……
求……寤……悠……輾……
參……左……窈……琴……
參……左……窈……鍾……
六、二背——個人賽背
七、延伸閱讀
1、《詩經 蒹葭》
2、《詩經 木瓜》
木瓜
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瓊: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jū 佩玉)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
報之以瓊瑤(瑤:美玉;一說似玉的美石)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
報之以瓊玖(jiǔ 黑色玉石)
匪報也
永以為好也
第三:
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讀課文,把握文意;品讀課文,探究藝術手法。
[教學]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學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學習冠於三百篇之首的《關雎》。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後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大眾的口頭創作,是《詩經》中的精華。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治集團對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情況和愛情生活。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幾個字不同,了民歌的。
《關雎》是《風》之始也,《詩經》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出示投影:
睢鳩(jū jiū)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萊(xīng):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筆(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
教師提示: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章、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
4.學生注釋,譯讀全詩。
多媒體顯示:
關 雎
關雎鳥關關和唱, 夜長長相思,
在河心小小洲上。 盡翻身直到天光。
好姑娘苗苗條條,
哥兒想和她成雙。 長和短水邊荇萊,
采荇人左采右采。
水荇萊長短不齊, 好姑娘苗苗條條,
采荇菜左右東西。 彈琴瑟迎她。
好姑娘苗苗條條,
追求她直到夢里。 水荇萊長長短短,
采荇人左揀右揀。
追求她成了空想, 好姑娘苗苗條條,
睜眼想閉眼也想。 娶她來鍾鼓喧喧。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像、聯想,字面意思不必字字,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字詞,關鍵字詞要。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故事,請同學們用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
教師小結: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它是愛情詩,那麼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請分析。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兩組一節的分析鑒賞任務。「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交流。以一組為主,另一組補充或評價。
展示:
首章四句寫青年小夥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嗚叫,自然引起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嚮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理想的配偶。
板書:聽聽:關關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 極有層次,語約義豐
所思:窈窕淑女
所願: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反側——相思之苦
章八句突然了「琴瑟友之」「鍾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變。幻由情生,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的願望。
板書: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鍾鼓樂之——歡快熱鬧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封建禮教的塗飾,或說它是「美後妃之德」,或說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上是歪曲。它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見地,對仍有啟發。
3.學生再讀《關雎》,在頭腦中再現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手法
1.提問:本文採用了表達?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採用了雙聲疊韻字。
……
教師小結:《詩經》的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
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著密切的關系。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故嗟嘆之。嗟嘆之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於民間的曲凋都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於記憶。當然也就最樂於為人們所採用了。
重章疊詠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主題都了要的作用。,它還地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了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手法叫?
多媒體顯示:
《詩經》的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解釋通行。賦陳述鋪敘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譬喻。如《衛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藉助事物詩歌發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對後世詩歌的創作有;
學生、交流。
生1:我它是「興」,先說雎鳩,引起的相思之情。
生2:我是「比」,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摯鳥。
生3:我兩者兼而有之。
……
教師小結,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並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想,以至象徵的作用。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布置作業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