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需八年級上冊政治教案教育科學版!!!!!!
貴港教育地方教學資源網 >> 思想品德 >> 初二
網址:
http://dfzy.ggjy.net/sixiangpinde/ShowClass.asp?ClassID=142
我也是找了老半天才找到的專.
真正教育科學版!屬
『貳』 如何備教材——淺談思想品德備課心得
廣義上的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和音像材料,文字教材,如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學生的自學指導書等;音像教材,如錄像帶、磁帶、電影片、幻燈片、光碟、磁碟等。①本文主要探討狹義上的教材,即教科書。
教科書簡稱課本,是根據課程標准系統闡述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是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凡在課程計劃規定的課程,一般都有相應的教科書。教科書是教學內容選擇和組織的的物化形態,教科書規定的內容限定了教學的范圍,成為師生雙方教學的最重要資源。②備課涉及的環節有很多方面,有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等,而備好教材是我們教師備課時的重要環節。備教材包括鑽研教材、教學參考書和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教材的教學目標、任務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結構體系及其與前後單元的關系,明確教材的重難點等等。備好教材將有助於我們呈現課程標准,完善實現課程目標,是我們與學生共有教學資源的重要橋梁。
首先,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備教材之前要始終明確我們思想品德教材的特點:1、思想品德新教材體現教育內容的生成性,適合學生主動學習、發展技能的需要。新教材的內容呈現與活動設計融為一體,即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成功地體現了教育內容的生成性和有利於教材內容與學生現有生活經驗的積極互動,有利於推動思想品德課教學方式的改革。2、教材追求內容的整合性。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教材不是按學科知識的系統,而是按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矛盾為主線,把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的內容,依據其內在關系整合為統一整體。這種整合,有利於學生的德行健康發展。3、教材的結構具有開放性。新教材呈現了或以問題為基礎,或以情境為基礎,或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它搭建了一個師生互動的平台,將為思想品德課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條件。③了解這些特點之後,在備教材的過程中需要把握以下環節:
一、研讀教材知識結構,把握整冊書的知識脈絡及本框題在其中的位置
新學期開始之後,我拿到新教材後著手的第一件工作是研讀教材的整體知識脈絡。這樣做有利於教師在總體上把握本學期教學的總體內容和思路。(在這里需要我們教師運用兩種輔助工具:《課程標准》和《教師教學用書》)這樣我們對本期要教學的單元主題就能做到心中有數,能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如: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教材以法律常識為主,以幫助學生能夠主動維護權益,自覺履行義務為主題。整冊書共四單元,第一單元統領全冊教材,從宏觀上介紹了權力義務的基本知識,後幾個單元分別介紹了人身、文化和經濟方面的權利和義務,崇尚公平和正義等內容。每備到一框題的具體內容時,我總會回顧這一框題在教材總的脈絡中的位置,這樣提高了自己把握每一框題教學內容的高度,也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能有清晰的整體思路。
二、熟悉本框題的教學三維目標和重難點
在這一方面,我們同樣要利用好本學科的課程標准和教學用書。教師如果不熟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那麼在備教材時就是盲目的,十分不利於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運用。非常幸運,我們思想品德教師教學用書中每一單元都清晰的介紹了單元的地位、內容結構,以及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內容安排依據和教學建議等。教師在備教材之前運用好相關用書,把握上面的相關內容的話無疑是事半功倍。
三、讀透教材中每一框題的教學內容
在這里,我的心得是:看標題,讀內容,析活動。
看標題思想品德教材的每一框題都有框題題目和標題,如: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框題的框題題目是: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全文有兩個標題:我有肖像權和維護姓名權,只要注意這些標題就能在備課過程中把握本節課的總體思路了;
析活動新教材設計了形式眾多的活動,目的是使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體驗。活動是教材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教材知識的拓展。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應充分利用教材所設計的活動,或以教材知識為依託自行根據實際設計活動,在活動中使用教材;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拋開教材去活動,致使教材的工具、向導、資源的功能得不到應有的發揮。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有助於我們教學取得成功。為此,我們一定要認真分析每個活動方塊。首先要讀懂活動的設計意圖;其次,分析活動的實際操作的步驟;最後還要考慮該活動的可行性和學生可能的反應,這樣有助於我們應對在教學中應對突發狀況。
四、以學科目標指導我們對教材的理解和運用
使用新教材,目的是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創造條件,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道德踐行,使學生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行為習慣,而不能只局限於講授和討論教材有關知識。為此,新教材使用要求教師要完成三個轉換:一是要將教材普遍的道德規范及道德情感體驗轉化為學生個體的道德實踐內容,引發學生個體化的道德情感體驗,實現個體層面的道德實踐和體驗;二是通過個體道德實踐和道德體驗,體會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行為習慣;三是以教材為媒介,實現道德實踐與道德體驗的相互轉換。為了實現這三個轉換,教師必須深刻領悟教材道德規范的普遍價值,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及道德經驗水平,在找到二者結合點的基礎上,創設相應的道德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的道德實踐,獲得相應的道德情感體驗。④五、反思教材,開發教材
我們備課不可能一步到位,盡善盡美,設計和實際操作總會有些許意外。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做好反思工作。教師在教學後要善於總結和反思自己在教材的理解和運用上的經驗和不足,短期而言,我們可以依據反思發現不足,以便利用後面的教學時間補足;長期而言,可以提高教師的備教材的能力和讓新一屆學生受益。
教材的開發是一項系統、科學的工作,它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學科素養和研究能力。我認為一線的教師在教材的開發上雖然不是扮演最主要的角色,但我們可以添磚加瓦:思想品德教師要時刻關注時事和社會熱點。這樣有利於我們在運用教材時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我們要善於選取社會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或人物充實教材,以學生的視角來關注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備好一堂課不是一件簡易之事。以上是我在備教材的過程中總結和關注的問題,希望能為其他教師在備教材時提供有益的幫助。
『叄』 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想品德課課題研究階段總結
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思想品德課課題研究階段總結
一、精選課題,組建課題組。
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志,它對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普遍存在不足,表現為重「灌輸」,輕「啟發」、「引導」,更輕「學法指導」;重「記憶」,輕「思維」;重「單一口授」,輕「多種教法」的並用,重研究教材,輕研究學生,重知識傳授輕情感教育。2007年9月我校對132名初三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對目前思想品德課教學滿意的學生54名佔41%,不滿意的78名佔59%。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也要求我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實踐能力,以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
針對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現狀,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我校課題組確定了「理想的思想品德課----自主學習」的研究課題。為使這一課題研究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並對其它學科教學起幅射作用,我們組建了由全體政治老師和相關學科的部分老師組成的課題組進行課題研究工作。
二、理論培訓,達成共識。
在課題立項後,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了課題研究方案,要求各成員結合所教班組談課題具體實施方法,並有選擇地學習了有關「自主學習」方面的文章,這樣,課題組成員對課題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重點、研究方法有了充分認識。
三、圍繞課題,積極教研。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工作有效順利進行,課題組每學期制定了具體實施計劃,並嚴格按計劃實施,通過集體備課、上研討課、評課,撰寫教後感、論文評比、組織學生製作板報、進行問卷調查等形式保證此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1) 確定課題研究方向。
要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將課堂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實現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構建「思想品德課----自主學習」的課堂新模式,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那麼如何使上述目標得以實現呢?通過對平時教學實踐的反思、總結,在反復討論的基礎上,課題組研究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課題研究,即:a.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材料的選擇;b.教學目標與自主討論題間的轉化;c.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調控;d.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的管理;e.正確處理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f.構建思想品德課教學新模式。
(2)加強學習,提高素質。
搞教科研對廣大教師來說是個新生事物,針對課題組成員理論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不足,我們採取了集中學習與平時自學相結合的方法,對於一些有關本課題的最新文章,要求教師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撰寫心得體會,同時利用一切機會組織教師外出學習,通過努力,課題組成員的理論水平、教科研能力不斷提高,教科研氛圍也越來越濃郁。
(3)依託課堂,開展活動。
對於本課題研究來說,課堂教學既是主陣地,又是研究的突破口。課題組首先對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檢討和反思,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了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並組織課題組成員按照計劃,集體備課,開展研究課活動,目前,課題組已開展了「探討自主學習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課內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等集體備課活動,開展了「師生互動,構建自主學習的調控機制」,「課堂討論教學法的形式和基本環節」為主題的研究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課題研究初步取得的成果。
1.逐步改變了傳統的思想品德課課堂灌輸教學方法,初步建立了自主學習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成為師生交流、互動,共同發展的平台。
2.營造了民主、寬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
3.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4.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交流表達能力、質疑解疑能力得到了增強,學科成績也有所提高。
5.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課堂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
五、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計劃。
1.進一步學習有關課題理論,認真開展各類研究活動。
2.繼續完善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新模式。
3.認真撰寫課題案例,撰寫和課題有關的課堂關錄、教學論文。
4.分析匯總、撰寫結題報告。
教無定法,課題研究是無止境的,我們清醒認識到,由於自身水平的限制,我們的研究還很膚淺,很不成熟,藉此機會,我們真誠地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同行對我們的研究提出寶貴的意見,並給予具體指導。
『肆』 初中思想品德小課題研究可以報什麼
沖動,真的是沖動啊,我都要跟她道歉,我想我那時候只是想要戀愛而去這樣做回的,
至今我仍答然後悔這次的沖動,本來很好的朋友,卻變得生疏了很多。著同樣讓我陷入了一
種迷茫,身邊的人,身邊的朋友,我怕了,害怕失去,所以我但卻了。
『伍』 初中政治網路教研的主題有哪些
1.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撰寫教學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電影」,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餘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
2.推動教學理論學習 通常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需要運用教學理論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3.總結教改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4.促進教師交流研討 案例是教學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
5.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學案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寫成的教學案例、教學論文、課題研
6.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的緊密結合。
7.提高教師一般能力
『陸』 寫一份完整的思想品德教案包括哪些
是幾年級的呢?
這邊有初一的你可以參考下:
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備課及教學設計
杭州市三墩中學 王彬
第一單元 笑迎新生活
第一部分 單元分析
u 設計依據:
1、 初中是學生生活的一個新轉折點。
學生跨入初中,跨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這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個轉折。在面對新的學校、新的同學和老師、新的班級以及新的學習任務時,學生的反應可能是復雜的,心理上也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設計本單元,是為了引導學生把升入初中看成是值得高興和祝賀的事情,從而使學生對新的學習階段充滿好奇和熱情,編織新的夢想和期待,並能夠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在這個新的階段有新的發展。因此,把這一單元的名稱定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導學生用樂觀、積極、主動的態度迎接新生活,它完全不同於消極、被動適應。「笑」表達了樂觀、積極、主動,還表示了有信心。這里用「迎」而不用「應」,因為「迎」表達了主動、積極的心態,而「應」是「適應」、「應對」,含消極、被動的意思。
2、學生進入一個新的教育生活場所,面對一個新生活的起點。
初中生活是學生人生中的一個新起點,新的學校和班級是學生進入初中首先面對的環境。如何引導學生盡快融入新的大環境和小環境,對新的學校、新的班級產生熱愛與歸屬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以後的生活,是學生面臨的重要問題。
2、 學習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
學習是學生各種活動中的主導活動,所以對學習問題專門設立一課。在新的學習階段,隨著學習任務的增加與難度的增大,學生在學習方面遇到困難是難免的,如果不能很好地適應,可能會由小學時代的優秀生成為初中時代的後進生。因此,如何認識新階段學習的新特點,保持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掌握初中學習的特點和方法,是學生能否在以後的學習中有信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斷爭取進步的基礎,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本單元單獨設計了「把握學習新節奏」一 課。
u 本單元設計的課程標准依據:
在課程標准中,雖然沒有明確地提出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初中生活的內容,但是,對初中生身心發展的多方面要求都與這一新的起點有關。所以在初中生活開始時就設計這一單元,進行有關內容的初步引導。
本單元的設計依據是課標中的以下要求:
Ø 養成團結、樂於助人的品質。
Ø 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
Ø 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
Ø 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
Ø 了解教師工作的特點,增進與老師的感情。
Ø 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u 內容結構分析:
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七年級上學期是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生活的開始,初中的學習生活與小學的生活有很大的差異。
從學生群體而言,對農村的學生來說,升入初中,意味著他們開始走出村落,開始與更廣泛范圍內的同齡人接觸,共同度過初中的學習生活;對於城市的學生而言,同樣也意味著一次同齡群體的重新組合。
從學習內容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習難度增加了,范圍擴展了,學科的門類增加了,要求更適合的方法與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
這些問題是學生進入初中生活後馬上面臨的問題。依據課標「成長中的我」中「認識自我」部分「增強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的目標要求和內容標准中的有關規定,我們設計了第一單元,引導學生「笑迎新生活」,在這個新的環境與集體中愉快地生活與成長,以積極的心態融入新的環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是這一單元的核心設計意圖。
本單元設計了兩課來達到以上目標。首先從學習生活的新環境的角度來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包括新學校、新同學和新集體等方面。然後從新的學習生活的角度引導學生盡快把握新的學習生活的特點。
第一課《珍惜新起點》,從初中生面臨的新的學習生活開始,談到新的同學關系,談到如何創建新的集體,這是從面上落實七年級的教育主題。重點是在於引導學生面對新的學習環境,以愉快的心情生活在這個新的環境中,並對新集體開始產生歸屬感與主人公意識。
第二課《把握學習新節奏》,是從點上落實七年級的教育主題——適應問題。這一課主要圍繞著學習問題,設立了「學習新天地」和「享受學習」兩框內容。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初中階段的學習特點,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從而珍惜學習的機會。
第二部分 課的內容結構分析
第一課 珍惜新起點
[內容結構]:
從小學到初中,意味著學生從一個小學生成為了一個初中生,是學生發展中的新階段,學習的環境,學習的任務都有了變化;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對學生一生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學生將在這個階段認識新的朋友,度過自己的青春期,為今後的升學或就業奠定基礎。因此,引導學生認識到這個新起點的重要意義,並進而珍惜這個新起點,是本課設計的意圖所在。
第一框中,首先了解學生對新學校、新生活的感覺,因為有可能學生所就讀的學校並不是自己所喜歡或理想中的學校,因此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讓學生發現新生活中的樂趣是很重要的。而班級中學生之間關系的融洽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以後生活的小環境的好壞,從大環境和小環境兩個方面著手,學生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孤獨感就會慢慢減弱,學生之間的融洽程度也將提高。
第二框中,首先讓學生共同生成一個集體的美好遠景即集體建設的目標,在有了目標之後就要解決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問題。一方面,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集體中找到 自己的位置,各展所長;另一方面,要求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層層深入,使學生對如何建設一個優秀的集體有一定的認識。
『柒』 如何有效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要「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開展思想品德的活動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方式的轉變 在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第二、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與綜合能力的提高 思想品德活動課從課的內容到組織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課中體現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需要。那麼,怎樣進行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設計呢?本文僅從活動課的備課和教學結構設計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一、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備課設計 備課既是教學設計的前提又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備好課,教學設計就能夠順利進行,就有針對性性,就能完成教學目標。思想品德活動課備課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呢? 1、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 在備課時,教師要把握預設與生成的內在聯系。所謂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所謂「生成」是指師生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環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在生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支持、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往的慾望,滿足他們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 2、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 我們強調學法指導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反對以教案為本位,其實質是要以開放代替封閉,讓每一節課都成為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教案要從顯性教案為主轉向以隱蔽性教案為主,要從以教為設計中心轉向以學為設計中心。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思考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3、備課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差異性的理念 備課中只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它當作一種資源去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潛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探究活動,各盡其長,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這才是真正落實新課標理念,實施了素質教育。因而在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所體現的特點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師只有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才有針對性,才會更有效。備課時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首先,教師的頭腦中要始終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意識,這樣在備課時才會構思;其次,教師要設立分層教學教案,把學生的差異性發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學時教師必須真正讓學生各得其所;第四,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體現學生的自身價值,從而產生良性循環。 4、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 課程資源的整合與拓展,既要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有效地進行資源重組,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整合課程資源,能夠較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要做到三個整合:首先,目標整合,以學生發展為指導思想,著眼於學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次,內容整合,一是凸顯經驗性,以直接經驗和自主操作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為主;二是以學生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創設有教育潛力的情境,讓學生參加者各類活動;第三,形式整合,凸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課程設計要在現實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整合;第四,各種資源的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必須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組合,從而實現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二、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1、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以「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惟一準則新課程標准把「學生發展」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既指全體學生的發展,也指全面和諧的發展、終身持續的發展、活潑主動的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應體現這一思想,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更富教育意義的設計,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要尊重學生的獨特差異,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要保留一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捕捉、表達自己的感受、體會,為不同學力的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時間和支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針對不同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方式,還要在同一學習任務中考慮到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嘗試機會。當然,在現實條件下,每個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空間是有限的,但是,在設計教學時,還是應該關注這一問題,因為這是求得教學實效並節約學生精力、激發學生興趣的必然要求。2、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供空間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主要是「聽中學」和「看中學」,學生聽、教師講,,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錄像,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思考記憶。新課程的實施,特別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建立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而要真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引導、扶持。所以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機會,使課堂教學不僅成為學生學會知識的過程,還成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的訓練基地。教學結構設計中應當創設一定的情境,提供相應的教學條件,通過教材呈現方式的變革、活動任務的「交付」、教學方式與師生互動方式的變化,最大限度地組織學生親歷探究過程,在動手、動口、動腦和「做中學」、「用中學」的協作參與中,發展他們的個性和能力。 3、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以實現「三維目標」為導向 我國傳統的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授受,學生成了「信息庫」,空有著大容量的靜態的「知識」,遇到實際問題,缺乏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也作為課程目標之一。在具體的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操作實驗或深人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學習,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或者從他人的經驗(例如對某些事實或現象的介紹資料)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另外,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還要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使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完成知識授受的過程,還成為一個蘊含著豐富情感、人生哲理的教育性的動態過程,使學生在學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津的一代新人。 4、思想品德活動課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中,把教學過程考慮得細一點,把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得充分一點,尤其是涉及多種教育資源的整合時,多一些事前的准備,應該說都是必要的。但是,教學結構方案不是施工的圖紙,它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圍繞學生、學情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調整。一些教師常苦惱於是否完成了教案或是否走完了預定的教學程序,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作為事先的計劃或構想,一成不變地得以實現是少有的,大多要做一點調整,更何況在今天大家都強調學生主體性、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大背景下,就要圍繞「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進行各種教學設計。在學生的發展需要面前,方案、計劃可以調整,它們可以因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而改變。從這個角度說,教師不但要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上下功夫,還應該著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自如地處理各種「意外事件」。 思想品德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後出現在思想品德教科書中的一種新的課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活動課?首先應理解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價值,接著要知道如何去備課、完成教學設計,最後及時實施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