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奏老師語文

奏老師語文

發布時間:2021-02-16 23:59:31

『壹』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魅力的語文老師

首先,做一名新型的語文教師
對老師來說課程改革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應以怎樣的心態,怎樣的角色去參與課改呢?我想首先要解決的是認識問題。課程改革關乎基礎教育的前途和走向,關乎培養目標的規格標准,進行課程改革是教育內部機制進行自我調節和改善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是符合世界教育潮流的。課程改革並非要改朝換代,否定傳統,推翻一切,而是「立字當頭」的。那些漠不關心、談「改」色變、甚至百般挑剔的態度,都是不足取的。課程改革給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更廣闊、更富有彈性、也更具挑戰力和創造力的空間,同時,它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其次,課程改革要求廣大教師從認識上和行為上發生轉變。教師不是先知先覺者,也不是知識的源泉,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不能僅僅把教師定位在「知識的佔有者」、「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上,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僅是專業知識,也包括教學藝術和手段。「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現實。新課程與過去課程的最大不同就是呈現出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過去,教材統一、標准統一、考試統一,教師可以依賴一本教科書和教參,老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而新課程在教學目標、教學結果、個性化教育、課程的綜合性等方面都出現了不確定性,要求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這不僅是教學方式的轉變,而是教師立場和職責的轉變。教師不是課堂的「主宰」,教師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者和課堂氣氛的營造者,教師是課堂行為和學習效果的評價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第二,做有語言魅力的語文老師
「口頭為語,書面為文」,葉聖陶先生為語文作了最好的詮釋,就是說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總稱。能說會道是語文的工具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由此可見語文是充滿魅力的,它能為人們撐起一片絢爛的天空,它能讓人感受內心深處釋放的感動,它能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它能滋養生命凈化心靈抒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邁與大氣。正因為有了語文,我們的智慧的火花才會閃現,我們創作的熱情才會激昂,我們的生活才會多姿多彩。語文課堂更是一個能夠張揚個性、交流情感,充滿智慧與靈性、充滿活力與藝術的場所,它是一個動態的、雙方的、發展的過程。語文教學的魅力到底是什麼?語文在現代,已成了每個人生活中必須有不可缺的一部分,可見語文之魅力,語文之精彩。它最終表現為語文對於學生主體的一種擋不住的誘惑,一種深刻而持久的吸引力,一種回味無窮終身受用的持久力。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無教、無學、無法、有悟。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語文教學是否有魅力,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魅力。語文教師的魅力來自於他的語言魅力,用精彩的語言感染學生,教師是吃開口飯的,一個語文老師就是語文。教師的語言魅力主要在於有激情,「言為心聲」,教師在課堂上將自己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對學生的熱愛,對專業的精通溶入語言,他的聲音必然充滿熱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必然具有吸引力,必然具有號召力,必然能穿越時空,情感,文化等阻隔,讓學生享受課堂,享受語文。教師的語言技巧是他的魅力所在。教師的語言如果豐富多彩,風趣幽默,言之有物,言之有度,就會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第三,做一個有人格魅力的精神領袖型的語文老師
語文學科以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恢弘的知識空間區別於其它任何一門學科。其深遠的影響延伸到學生精神世界的各個領域,影響到他們終身的生活質量。學科的性質要求我們做一名精神領袖型的語文老師,這類老師應該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古人講「親其師則信其道。」
就是說,學生首先是喜歡上了他們的老師,然後才喜歡上了他們所教的課程。精神領袖型的語文老師能勾起學生對他們的崇拜心理。在師生之間架起一道心靈溝通、情感融匯的橋梁。初中教材《我的老師》中的蔡芸芝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將自己的一切美好的東西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她「慈愛」、「公平」、「偉大」、「溫柔」、「美麗」。她既是良師又是益友,不僅在課堂上同時在課下,在生活中對學生產生「有益的影響」。學生煩惱時能得到她的援助。純真的學生那怕是在放假的日子裡、在夢中,也回想到他們的老師。這是一種多麼殷切強烈的思念之情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好比一架精緻的樂器,它奏出一種人的和諧的旋律,使之影響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但要奏出和諧旋律,必須把樂器音調准,而這樂器是靠教師、教育者的人格來調音的。」由此可見,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而能不能夠營造出這種平等對話所必須具備的輕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也是衡量一個語文教師有沒有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可見,語文老師的人格魅力表現在課堂、課下,課內、課外,教學中、生活中。
第四,以感情贏得感情,做有感情魅力的語文老師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從先生的話中,我們不難領會,如果我們不與小孩子走在一起,一切教育只會變成空中樓閣,那麼,怎樣才能使教育的過程成為師生情理互動的愉快過程,進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訴我,走進學生的生活,做學生的貼心人是一條成功之路。因為教育活動是雙向的,教師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教師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學生也就會理解老師,體會到老師為他們的成長所付出的辛勞。這樣,在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也就自然而然的配合老師,老師的教育活動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門肯說的「兒童最好的教師就是富有童心的人」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因為愛是現代教育的第一法則,沒有愛便沒有現代教育,沒有愛便沒有真誠。作為語文老師,除了對學生傾注滿腔的愛以外,還要以高尚的情感去感染和激發學生對教師的愛,這樣才能實現師生雙方的情感溝通與共鳴。走進學生的生活中,一起品嘗他們的酸甜苦辣,可以很好的把雙方的感情拉近。
第五,做一名有學識魅力的詩意的語文老師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的崗位。然而,我要在書海中采擷如花的詞彙,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要豐厚自己的底蘊,讓孩子們棲息在我詩意的課堂。做一名詩意的語文教師,是我今後不變的追求。教師不僅要會備課,上課,還要會聽課。因為互相聽課,切磋技藝,是盡快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聽課時要留心、細心、虛心、耐心、研心。聽課前,要留心觀察執教者的課前准備工作。看他到底准備些什麼教具,什麼電教手段。這裡面往往蘊含著執教者的獨特心機。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匆匆》一課時,在黑板上先畫了一隻大鍾,起先學生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就明白這只鍾告訴我們時光的飛逝。留心本課涉及了哪些內容,本課內容在本單元、本冊書中,至整教材中所佔的地位,作用如何,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若讓我執教這一課,我打算怎樣教?想像一下,我這樣的教學學生會發生什麼樣的反應,效果如何,這樣在聽課過程中,易於思考並找出差距,同時也不會因為
對教材不熟悉不理解執教者……
除了上述的內容,我認為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做最踏實的自己。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山,都希望活出最優秀的自己。但社會的、職業的、自我的一些陰影,往往給我們無形地籠罩上一件厚厚的「外衣」,有時會讓我們迷失自己。其實最美不是最好,最美不是遙遠,最美就流淌在我們身邊的每個日子裡,最美就在當下,最美就是簡簡單單、真真實實地做好每一個角色。我相信只要我踏實的做好這一切,我會變成一名合格的優秀的語文教師。

『貳』 怎樣去做語文老師 怎樣去上語文課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一、呈現充滿激情的課堂
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
1、立足文本,讀中感悟。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2、關注需要,善於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適時點撥,情感共振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雪趣》這篇課文通過對雪後操場上雪景和孩子們在雪地中盡情玩耍的描述,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學中,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把學生帶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內蘊中:「孩子們,當我們送走秋阿姨後,冬爺爺就會來臨了。你們喜歡冬天嘛?喜歡在雪中做什麼游戲呢?能講述一下你們快樂的往事嗎?」這樣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此時對雪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
二、關注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以《問銀河》為例,我讓一部分學生對美麗神秘的銀河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讓另一部分同學扮演銀河來回答他們富有想像力的問題,並通過課前布置的查找銀河的資料來告訴孩子們真實的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內,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三、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

『叄』 沒有老師的語文課

聽班主任老師說,這學期有新的語文老師。我天天盼著快開學,終於盼來了語文老師。
我的語文老師姓李,是學校的主任,她留著一頭烏黑的頭發,白凈的圓臉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顯得很有學問。
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發現老師非常愛笑,無論是什麼時候,她的臉上總是掛著恬淡的笑容。老師也常常要求我們要微笑著面對生活。她告訴我們她看過的一句名言:常常微笑的人,肯定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你們難道不想把自己培養成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嗎?」我們都笑了。
記得一節語文課,老師兩手空空地走進教室,借了一位同學的書,然後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上課。當時我覺得很奇怪,平時老師都背著背包,提著昨晚批改的作業走進教室的,今天怎麼什麼也沒帶呢?我自作聰明地想:一定是老師昨晚睡得太晚,早上過於匆忙的緣故了。整節課上,老師顯得精神十足,恬淡的笑容依然掛在臉上……快下課時,老師突然告訴我們,她要去派出所報案了。我們聽了大吃一驚,好好的報什麼案呢?「是這樣的,老師的摩托車在停紅綠燈的路口被撬了後車廂,丟失了很重要的證件和一個存著很多資料的U盤還有一本記載著所有的通訊記錄的通訊錄。而且通訊錄沒有存底的……」說到這里,老師惋惜地嘆了口氣,「老師最心疼的是,以後會跟很多人失去聯系了。所以希望大家也告訴自己的父母,重要的東西一般不要放在車後廂里哦。」老師平靜地說著這件事,好像在訴說別人的故事。啊,老師用自己的表現告訴了我們面對生活應有的態度。
李老師採用快樂教學的方法,讓我們感受到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讓我們的日子過得有松有弛、有滋有味。就說這個周六的第二課堂吧,因為下個周就是期中考試了。所以我們都准備好乖乖地復習、考試,做題了。誰知老師卻讓我們盡情地放鬆。老師先給我們講了上次沒講完的《老虎畏「漏」》的故事,然後帶領我們玩了一個「節奏音樂會」。在老師的指揮下,我們敲擊了各種不同的節奏,有獨奏,有合奏,有不聽指揮的即興大合奏,有「哞哞、喵喵、咩咩、汪汪」的動物合唱等等,大家邊敲擊著節奏,邊發出愉快的聲音,整個課堂熱鬧非凡、興趣盎然,我們的心情異常放鬆……回到家後,我們一掃不振的精神狀態,信心百倍、精神十足地投入了緊張的復習之中。到了期中,我們都取得了好成績。
謝謝您,李老師!您雖然不是我們的班主任,但是讓我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肆』 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素養

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素養
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當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就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人文素養,以及較豐富的思想內涵。如今的學生是活躍的、認知是廣博的……他們所知道的、掌握的、關注的……是父輩們難以想像的。在這嶄新的時空,面對新的形勢、面對新課改下具有這些特點的學生,語文教師肩負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只有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擔負起培育全面發展的下一代的職責。那麼如何提高自身的素養,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呢?
一、轉變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人們的意識形態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教師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樹立科學的教育觀。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教育事業將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互聯網成為人們獲得信息與知識的主要途徑。顯而易見,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網路時代的要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正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掌握知識已成為人們生存的先決條件,從而極大地影響和改變著教育模式和教育結構。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如何培養面向二十一世紀具有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的人才,已成為教學改革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課題,這無疑對處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而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更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轉變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
走進新課程,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轉化為促導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策略也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則主張教學活動以教師為本,師道尊嚴,強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與主體,學生圍著教師轉,絕對服從教師。上課是老師講學生聽,沉悶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感到厭煩、疲倦,缺乏思維和積極性。而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應是師生平等、民主,教師以平等的身份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師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指導者、引路人。
課堂是顯示教師人生價值的舞台,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直接影響課堂的的活力。而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促進者、學生的幫助者、與學生的關系是合作關系。「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理念。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地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台,而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天地,教學不是為了控制學生,而是為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當從講台走向學生,與生為善,以退求進,以學論教,以學定教。將課堂教學的視線集中到學生身上,把課堂還給學生,走到孩子們中間去,與他們交流,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融合到他們中間去,創出一個融洽、和諧的課堂。
三、注重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教學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學,必須狠抓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涉及面廣,它是教師的思想素質、知識、認識能力、邏輯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的綜合。它體現了教師的內涵和魅力。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勤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發現了問題之後,要去調查研究、進行分析,確立研究課題,勤於動手去解決問題。教師必須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實踐。教師對於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反思,對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習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1.俗話說,博大才能精深,沒有廣博的知識,沒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養,高水平、高能力就成了虛妄之談。作為一個教師要上好課、育好人,沒有廣博的文化知識能行嗎?想要受到學生的敬佩,得到學生的依賴,必須具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由於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知識的更新,教師必須勤奮學習,認真參加繼續教育等培訓活動,搞好自修,不斷地充實自己。
2、會讀書,是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教師要以書為主,多讀書,讀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要博覽群書,在腦子中建立一個「活書庫」,以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接受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師要學會學習和讀書,在博覽群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尤其要閱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養,尤其要提高人文素養,並在此基礎上培養科學精神,這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教師還要向周圍其他同事學習,學習他們的教書育人的經驗和方法;還要利用計算機網路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熟練的運用計算機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還要積極向教學實踐學習,積累經驗,不斷思考、總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等。
3.我們應苦練基本功。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連基本功都不過關的教師,談何贏得學生的信賴和佩服,談何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來。因而教師應做到內強素質,外練操作能力。我們要善於擠出時間來學習,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素養。具備了良好的教學技能,教師才能深入淺出地傳授知識,學生才能輕松愉快地學習。
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如今,已不是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時代了,信息時代的快節奏向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也要不斷提高政治和業務的理論修養,不僅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且要有與時俱進、創一流業績的不懈追求,永操教育者的青春。

『伍』 小學語文贊美老師的詩句。

一、採得百來花成蜜後,為誰自辛苦為誰甜。
白話釋義: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朝代:唐
作者:羅隱
出處:蜂
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白話釋義: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朝代:唐
作者:杜甫
出處:春夜喜雨
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白話釋義: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朝代:唐
作者:李商隱
出處: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話釋義: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朝代:清
作者:龔自珍
出處:己亥雜詩(其五)
五、厚誼常存魂夢里,深恩永志我心中。
白話釋義:我對您的深情厚誼讓我時時想起您,您對我的教育之恩,我將銘記於心,永世不忘。
朝代:古代
作者:不詳
出處:七絕·師恩難忘

『陸』 (語文)奏這個字底下是天空的天還是妖的夭(是撇還是橫)

看筆順編碼第六個

『柒』 小學教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一、呈現充滿激情的課堂
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
1、立足文本,讀中感悟。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2、關注需要,善於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適時點撥,情感共振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雪趣》這篇課文通過對雪後操場上雪景和孩子們在雪地中盡情玩耍的描述,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學中,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把學生帶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內蘊中:「孩子們,當我們送走秋阿姨後,冬爺爺就會來臨了。你們喜歡冬天嘛?喜歡在雪中做什麼游戲呢?能講述一下你們快樂的往事嗎?」這樣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此時對雪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
二、關注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以《問銀河》為例,我讓一部分學生對美麗神秘的銀河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讓另一部分同學扮演銀河來回答他們富有想像力的問題,並通過課前布置的查找銀河的資料來告訴孩子們真實的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內,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三、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層次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6、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前面所說的五種方法,無論哪一種都必須依靠教學語言來實施,如果離開了教學語言,就不能創設教學情境,即使有了某種情境,也不能發揮教學作用,實現情境的價值,所以說教學語言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如果只靠直觀性的教學情境,則容易使教學簡單化、表面化,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也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滿足學生對真善美更高層次的追求。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作用。教師的本領歸根結底就在教學語言上,教學藝術最後也體現教學語言中。運用教學語言,從內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確美、簡潔美、理趣美;從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飾美、風格美、態勢美。

『捌』 語文老師進

不給分,因為本文有現成的中心論點,不是概括的所以只能從文中找,錯了就不給分!我披卷是就是這樣的

『玖』 優秀語文老師的課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教師理想中的課堂應該是: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井然有序地教學流程,張弛有度的教學節奏,啟智質疑的小組討論,邏輯思辯的見解陳述,簡明扼要的歸納總結,恰如其分的拓展延伸,強能固基的適度練習,自主研學的持續跟進。

一、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創新意識。

贊可夫曾經說過:“只有學生處於歡愉中,情緒高漲時,不斷要求向上時,想把自己的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使兒童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所以,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優秀教師情感交流的必要條件,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和第一要素。如教學朱自清的《匆匆》一課,優秀教師可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去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這樣學生熱情高漲,課堂上頓時充滿了體現個性的朗朗讀書聲。

總結:我們的課堂應努力營造適合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聽課、交流、作業中,感覺不到絲毫的枯燥、乏味,才能稱得上是閑適。相反,若是課堂上把學生弄的一個個疲憊、焦慮,懷疑自己,那就不是閑適了。所以老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使學生“成人”,讓他們感受“愛”與“美”,成為有情趣的人,而不僅僅是學習的工具。

閱讀全文

與奏老師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