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代中學生報語文必修5答案
A卷 1D 2B 3C 4B 5A 6B 7D 8B 9C 10B 11B 12C13、(1)BCD (2)A (3)EF (4)DEF14、(1)5;Na2O、Na2O2(2)He、Ne、Ar(3)H、C (4)Na(5)NH3;SUH415、(1)B(2)1、甲位於第四周期V11A族,乙位於第三周期V11A族,分別是Br、Cl(圖略)2、Cl;cd16、(1)N2O5;2NH4Cl+Ca(OH)2=(加熱)=CaCl2+2NH3+2H2O (2)S;略;三,V1A (3)F2;SiO2+4HF==SiF4+2H2OB卷1C 2C 3A 4C 5、N;C;H 6、(1)隔絕空氣(O2) (2)1、五,1A‖1234 ┆┆┆3 四、Na或Li
B. 語文必修5 《古代文化常識》中的練習題答案有么
古代文化常識
一、部分練習參考答案
1.關於古詩與星宿
蘇軾《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寫景之句,以星襯月。
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是詠物之句,以星襯物。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歌詠牛郎織女的離別相思。
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寫月夜觀看牛郎織女星的閑適。
李商隱《馬嵬》:「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以「笑牽牛」來寫唐玄宗當年與楊貴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時光。
2.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寡人之於國也》)
河內:黃治以北的地區。河東:黃河以東的地區。
(2)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
山東:指崤山以東。
(3)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過秦論》)
西河:指魏國黃河以西地區。
(4)馬超韓遂尚在關西(《赤壁之戰》)
關西:函谷關以西。
(5)江表英雄,咸歸附之(《赤壁之戰》)
江表:(長江之外的)江南地區(從中原看來,這些地區在長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姜夔《揚州慢》)
淮左:淮河東面(古代稱江河東面為左,西面為右)
3.孔子及其弟子在談到自然現象時,多用來比喻人事。談談下面幾個句子中提到的這些自然現象在句子中的含義。
(1)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
把實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極星(北辰),居其中而眾星拱衛。古人認為北極星在整個天體的中心位置。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感嘆晝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時光的易逝。
(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
以水比況聰明智慧的人,以山比況有仁德的人。這句話的下文為: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過失:錯了也錯在明處,改了眾人照樣敬仰他。
2.關於古詩文與紀時
平明:「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日中:見於《陳太丘與友期》《兩小兒辯日》。
人定:「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孔雀東南飛》)
日暮:「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更定:見於張岱《湖心亭看雪》。
夜闌:「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暮春:見於王羲之《蘭亭集序》。
三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見於王勃《滕王閣序》。
3.關於古詩文與節日
古代詩文中涉及的節日很多,常見的有春節、上元(元宵)、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節日,大部分延續到現在,不過過節的內容和習俗改變了很多。有些節日活動(如婦女七夕乞巧),因為社會生活的變化現在消失了。
4.關於中國古代紀年
中國古代從漢武帝時開始使用年號紀年。第一個年號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國歷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號紀年時間最長,為1662—1722年,歷61年;其次是乾隆,為1736—1795年,歷60年。年號的長短和社會的治亂大體上成正比的關系,像康熙、乾隆時期史稱「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開元」為年號歷28年(713—740),史稱「開元盛世」。在社會動盪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年,皇帝頻繁更換年號,如,徽宗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祐、寶祐、開慶、景定等,企圖借不斷更換含有吉祥意義的年號來振興國運,但最終也不能避免亡國的命運。當然,國號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壽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關,不能一概而論。
5.關於古人的名和字
古人自稱時稱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馬遷《鴻門宴》「籍」,項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王勃《滕王閣序》)3.「山中人王維白。」(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古人稱呼他人時稱字,如:1.「單於聞陵與子卿素厚。」(班固《蘇武傳》,李陵稱蘇武的字)2.「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李商隱《李賀小傳》,李商隱稱李賀的字)3.「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赤壁之戰》,孫權稱魯肅的字)
自稱稱名,稱人稱字,也不能一概而論。自稱有時不稱名,代之一些謙卑的稱法,如「臣」「仆」等;稱人有時也直稱其名,如《燭之武退秦師》中佚之狐稱燭之武就直呼其名,《師說》中韓愈稱李蟠也直稱「李氏子蟠」。
6.關於古人名與字之間的關系
班固,字孟堅:「孟」表示排行第一,「堅」與「固」同義。
曹操,字孟德:「孟」表示排行第一,「德」(行)與「操」(守)同義。
韓愈,字退之:「愈」為勝過、超出之意,「退」為約束退守之意,名與字相反相成,含警示之意。
劉禹錫,字夢得:「錫」為「賜」之意,「禹錫」即「大禹所賜」之意,故字為「夢得」。
李商隱,字義山:商隱,即殷商隱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紂,天下宗周,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餓死,故李商隱以字「義山」與名呼應。
秦觀,字少游:「觀」與「游」同義。
陸游,字務觀:據說陸游的母親夢見秦觀而生陸游,所以用秦觀的名為字,用秦觀的字為名。又取《列子·仲尼》「務外游不如務內觀」之意。
姜夔,字堯章:傳說「夔」是上古帝王堯的樂官,「章」即「樂章」之意。
7.關於古詩文與名和字
明代的胡東皋,字汝登: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登東皋以舒嘯」一語。
清代的宋端己,字恥夫: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端居恥聖明」一句。
清代的張孟詞,字騰蛟:出自王勃《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一語。
清代的奚疑,字子復: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樂夫天命復奚疑」一語。
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出自王勃《滕王閣序》「襟三江而帶五湖」一語。
8.關於古代社會出使的禮儀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涉及的出使禮儀有:齋戒(潔身清心,以示虔誠)、遞上國書。
《蘇武傳》中涉及的出使禮儀有:持節、帶禮物。
9.關於古代戰爭中的禮儀和行為規范
《燭之武退秦師》:戰爭要有「理由」,即使兵臨城下也可以通過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來犯之師自覺理虧。
《季氏將伐顓臾》:如果一個人所輔佐的大夫有非正義的軍事行動,自己也要負其責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離;實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戰勝武力侵略。
10.關於中國古代的「養老」思想
這種「思想」在《寡人之於國也》一課中有所體現。「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是孟子反復闡述的觀點,表現了他推行仁政、以儒家的仁愛思想治天下的社會理想。
二、關於「課外延伸」
1.我國古代常以「陰」「陽」構成地名,這種命名法的指示作用
這種命名法反映了我國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個很普遍的規律,即以「山」或「水」為坐標來標識地名。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陽」;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為「陰」。用這種命名法保留下來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如「洛陽」在洛河的北面,「遼陽」在遼水的北面,「江陰」在長江的南面,「淮陰」在淮河的南面等(命名之初至少如此)。
2.對古代避諱問題的認識
古代為尊者諱,為長者諱,反映了我們民族崇尚禮儀的精神。但是,避諱不能走向極端,走向極端就適得其反,變得可笑或者可惡了,如同錢良臣之子鬧出的笑話一樣。孔子的母親名顏徴在,他在說話時都不避諱「徴」「在」二字,如他曾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論語·八佾》,說「父在,觀其志」(《論語·學而》),他只是不同時稱「徴在」而已,這樣的避諱還是比較可取的。到了後世,避諱之風愈演愈烈。唐朝的李賀因為父親名晉肅,與「進士」音近,迫於世俗的壓力,終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無緣仕途,英年早逝,韓愈憤然為其作《諱辯》一文以鳴不平。這樣的「避諱」真是害人不淺。在現代社會,對父母名字的避諱也還是我們遵循的一條道德習慣,但也不能走極端,比如在一些正式的場合,該稱名的時候就要稱名。關於這一點,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C. 誰有人教版語文必修5的課後習題答案。即是課後思考探究練習方框里的習題答案。謝謝
我高中語文教師,你要加分哈!http://www.pep.com.cn/gzyw/jszx/tbjxzy/kbjc/jsys/bx5/就可以看到答案!內給100分哇??容
D. 高中語文必修5第一課《錢》課後習題答案
1、本課的復體裁是什麼?制為什麼?
——議論性散文。比起議論文,內容上要散一些。
2、本課關注了「錢」的什麼的方面的問題?「錢」還有別的方面的問題嗎?作者限定問題的范圍有什麼好處?
——錢的「經濟學脈絡」。有,比如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教育等方面。作者限定問題的范圍,可使說明的問題集中,不至於太散。
3、「經濟學脈絡」的含意:
——「經濟學」是研究國民經濟各方面問題的學科的總稱。脈絡,比喻條理和頭緒。探討錢的「經濟學脈絡」是指從經濟學的層面探討錢的發展情況。
4、全文的議論中心在哪裡?請在書上找出。
——第二自然段。
E. 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習題答案,必修一至必修五的
太貪了吧!五本書,十分?
F. 求高中必修1-5語文課後習題答案!急!!!
高中語抄文必修3《老人與海》課後習題2
第一問:這段描寫沒有一個比喻句和形容詞,但鯊魚來勢兇猛快捷形式的緊迫去立刻站實在讀者面前清新洗練的敘述文字和反復錘煉的日常用語,使人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它鮮明的體現了海明威文字的特點,如避免使用過多的描寫手法和形容詞,沒有華麗的辭藻,句子簡短,詞彙准確生動等。
第二問:這里所寫的是老人和鯊魚搏鬥的情景,多用動詞,鮮明生動。他將形象與讀者的距離縮短到最低限度,這些描寫本來都是老人的所見所聞,但讀者讀來會不由自主的生出同樣的感覺,同驚恐,同緊張,同喜悅。這種感情作者並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們凝結在簡單、迅速的動作中,蘊涵在自然的行文中,由讀者自己去體會,顯示了海明威高超的語言表現力。
G. 語文必修5課後追答案
寫清楚點是什麼
H. 高中語文必修五練習冊全部答案人教版
1題 八分之七=2=4=六分之五 2題 8,五分之一,3,四分之一,0,1,1,1,1,1 第三題 三分之四,專八分之五,五分屬之七,十三分之九,8,十二分之一 第四題 對對對錯錯錯 第五題 二分之三,4,6,三分之五 第六題 七分之十五,五分之三,十四分之一,18,1。
I. 語文必修一到必修五古文課後習題答案
一 關於這篇小說的創作動機,作者說:「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你能否從小說所表現的質朴的
、古老的
等方面,印證一下作者的話呢?
設題意圖:由作者的寫作意圖入手,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情節分析小說的主題。
參考答案:
參見「整體把握」。 [整體把握我弄到最後面]拉到最下即可
二 《
》中的人物語言平實、簡明,含蓄地表達出人物內心的感情。聯繫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感受
的心理活動。
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過來,一面拉船,一面啞聲兒喊問:「
,
,是不是你?」翠翠不理會祖父,口中卻輕輕的說:「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裡鯉魚吃去了。」
2.祖父說:「順順真是個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這一家人都好!」翠翠說:「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
3.(祖父)便不加檢點笑著說:「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婦,請人來做媒,你答應不答應?」翠翠就說:「爺爺,你瘋了!再說我就生你的氣!」
4.(祖父:)「翠翠,莫鬧,我摔到河裡去,鴨子會走脫的!」
「誰也不希罕那隻鴨子!」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語言、行動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參考答案:
1.翠翠因為祖父沒有接自己而賭氣。「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裡鯉魚吃去了。」非常形象地表現了少女的薄怒心理。
2.祖父誇順順一家人,但是漏說了二老儺送,翠翠心裡有些嗔怪,所以問:「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言外之意是:祖父你沒說全。
3.祖父提大老來做媒,而翠翠心裡喜歡的是儺送,自然不喜歡祖父再說下去了。這里邊有少女羞於提起
之事的心理。
4.鴨子是大老捉來送給祖父的,翠翠自然「不希罕」,她心裡想的是儺送。
三
《
》全文,寫一篇
。可以圍繞下邊的幾個問題(也可以自選專題)研讀。
1.作者寫這樣一個「
」式的鄉村社會,有怎樣的思想背景?他想尋求怎樣的理想社會模式?
2.
的人們是那樣的善良、純真,翠翠的愛情為什麼會以悲劇結束?
3.小說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主要以景物、風俗描寫為主,具有散文化的傾向。探討一下本文的寫作風格。
設題意圖:鼓勵學生
名著,擴展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專題研究的能力。
參考答案:
1.可以參考「整體把握」。
2.有人認為,翠翠的愛情悲劇,是由封閉的農業文明社會中人們精神的孤寂導致的。可以從相關人物和相關情節中印證這樣的觀點:
(1)翠翠
翠翠自幼父母雙亡,內心有著無比深沉的孤獨。雖然有外公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她作為一個青春少女的情懷。她感到「心中有些薄薄的凄涼」,覺得「這日子成為痛苦的東西了」。當她為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時,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用不切實際的話來哄她。天保和儺送為了她唱歌「決斗」,她卻毫不知情,只能在夢中希望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不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
,外公為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了解這一切前因後果,只能凄涼地守著渡船,等待著
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
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
(2)外公
外公因為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心裡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翠翠痛哭讓他覺得莫名其妙,他給孫女講母親的故事,更讓孫女感觸不已。對於天保兄弟的選擇,他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反而讓孫女「心中不免有點亂」。他既愛孫女,又害怕她再走母親的老路,卻不能直接說出來。以後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訴說,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說他是在孤獨中死去的。
(3)天保兄弟
天保喜歡翠翠,託人作媒卻被糊里糊塗地拒絕回來。
翠翠喜歡儺送,儺送也喜歡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愛情的矛盾中。最後他知道自己沒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獨地離開傷心之地。最後死於意外,也許正是他孤獨的歸宿。
儺送也可以說孤獨地追求著愛情,和哥哥「決斗」,夜半唱情歌,卻並不為
所知。最後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飄泊到什麼地方。
可以說,就在捲入這場愛情
中的每個人的孤獨掙扎中,翠翠的愛情以悲劇結束了。
3.要了解作者為什麼這樣敘事,他敘事的方式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有緊密聯系的。在此基礎上,聯系小說的具體內容,研討其散文化傾向。
整體把握============
==============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朴的邊遠小城,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
。他們熱情助人、淳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
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為妻,寧願做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著渡船,痴心地等著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
回來」!全書以翠翠的愛情悲劇作為線索,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風情美。
閱 讀 鑒 賞邊城在作者的筆下,古老的邊城具有
般神奇的美。邊城明凈的風光,教化著朴實的人們。在小說中,每個人都熱情誠實,人人均有君子遺風。「一切莫不極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樂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仍在這里發揚光大著。
頭大哥順順,「凡幫助人遠離患難,便是入火,人到
,也還是成為這個人一種不可逃避的責任!」二老儺送熱心助人,即使被翠翠誤會,也托他人送翠翠回家;祖父身上更是體現傳統美德,堅持不收過渡商人多給的錢,而商人也是一樣的朴實,非堅持給錢不可,最後祖父只收下一個銅子,卻搭了一把
給商人。這樣體現美好人性的事例在《邊城》全篇中幾乎比比皆是,充分表現了邊城人淳樸的民風。
邊城不僅保持著古老淳樸的民風,而且相應地保留著古老的
。如邊城的端午:「當地婦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額角上用
蘸酒畫了個王字……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劃船。」邊城人
,「船隻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當每次某一隻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五百響鞭炮。」古老的風俗是和古樸的民風聯系在一起的。更有趣的是捉鴨子比賽:「賽船過後,城中的戍
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個節目的愉快起見,便派兵士把三十隻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脖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於泅水的軍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趕鴨子。」這樣的習俗帶有官民同樂的意味,更襯托出邊城人和睦安樂的風貌。還有月下對歌、獅子龍燈等,都透露著邊城祥和安定的氣氛。
用作者自己的話說,他的理想是要表現「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為人類『愛』字作一度
的說明。」所以《邊城》給人
般幻想的色彩和
式的理想圖景。
那麼「優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相對於什麼而言呢?作者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淳樸,人們不分等級、不談
,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著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作者極力謳歌傳統文化中流傳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著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在摹寫邊城人的生命形態和生活方式中,隱含著對現實生活中古老美德、價值觀失落的痛心,以及對現代文明物慾泛濫的批判。作者推重邊城人的生活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小說的主題意義即在於此。
J. 高中語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課後習題
一作者舉的下列例子分別說明一個什麼道理?試分別加以概括。
1.「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3.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5.「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把握全文內容,提高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
參考答案:
1.語言表達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無論閱讀或寫作,必須要咬文嚼字,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
2.斟酌文字,實際上是調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減,意味就隨著變了。
3.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現不同的意境,使用什麼字眼,要由表現的意境來決定。
4.用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的聯想意義是游離的,偏於個性的,迷離不易捉摸、難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蘊豐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離。善用字的聯想意義,可以在含混中顯得意蘊豐富,達到藝術的妙境。
5.字的聯想意義最易誤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應,襲用套話濫調。文學創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層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語言新。
二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與作者不同的主張,說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理由有:
1.陶淵明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
2.諸葛亮與徐庶等三人一道讀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為他「觀其大略」,知識面更廣。
3.宋代陸象山說:「讀書且平平讀,未曉處且放過,不必太滯。」這是說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全班或分組討論:對朱光潛與馬南邨的不同見解,應該怎樣看?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了解兩種不同的讀書方法的優劣。
參考答案:
朱光潛在本文中所說的咬文嚼字,是說「無論閱讀或寫作,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鬆的謹嚴」。單就閱讀說,就是要求精讀,不放過一字一句,要細細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讀,就是古人說的,做到「字訓其義,句貫其意,文尋其脈,篇會其旨」,逐步進入「字會、意會、情會、理會、神會」的境界。
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講的是另一種讀書方法。他認為,讀書主要在於「會意」,就是領會書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瑣、牽強的解釋。像讀經典著作,就是要領悟它的精神實質,而不能只死摳它的一些字句。
這兩種讀書方法各有長處和局限性。對於學生來說,應以精讀為主。
三作者說:「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理由是什麼?試從自己的寫作體會或者讀過的詩文中舉例說明這個論斷。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了解咬文嚼字的本質和途徑。
參考答案:
文字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如果思想還沒有透徹,感情還沒有凝練,文字就會含糊。只有思想透徹、感情凝練,文字才會明確。因此,文字上的推敲實際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可舉的例子很多。例如:
1.《為了忘卻的記念》:「眼看朋輩成新鬼」改「忍看朋輩成新鬼」,思想感情就起了變化。「眼看」,是眼睜睜看著的意思,說的是無力救助;「忍看」,則飽含悲憤之情。
2.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到江南岸」改為「春風又綠江南岸」,既寫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3.《誰是最可愛的人》,原句「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蹓躂、邊說話也行。那是多麼幸福呢!」最後一句改為「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思想感情由羨慕而調整為贊美舍己為人的高尚情操。
四從讀過的詩文中舉例說明「套板反應」及其危害性。
設題意圖:「套板反應」的現象在詩文中比比皆是,本題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這種現象及其危害性,為消除這種現象而努力。
參考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