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工作分類夾應該怎麼備課
淺談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備課指向的是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因此,研究教師如何備課具有重要意義。當然,這里所說的「課」並非指向一節集體教學活動,而是涵蓋了幼兒在園進行的各種類型的活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話說,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由這兩句話可見備課之於教學的意義。雖然,有效的教學並不完全是由備課的精細度決定的,但精心的備課對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實踐中,由於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很多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與現在倡導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為(主要指向教師的內在思維)。同時,通過日常下園與教師們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師們在實際的備課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惑。因此,我嘗試著從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說起,接著談談備課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幾組關系,最後從教學設計的角度提出處理好這幾組關系需要思考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
每次下園看活動時,我們都會跟老師們要教學計劃,可能是半日活動計劃,也可能是教學活動計劃。通過計劃我們能夠了解教師的基本想法,進而了解其想法背後的教學思路和理念。基於對大量教育活動計劃的分析及與教師的交流,我們發現教師們在備課過程中存在著習慣性的思路和他們自己意識不到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備課的習慣性思路:
教師們在備課時更習慣於從教育內容出發來設計活動。他們在設計活動時一般是先想內容,即「我想教給孩子什麼」或「我想讓孩子做件什麼事,這件事應該挺好玩的」,然後再考慮「我想教的內容中包含哪些目標」,接下來是「我要怎麼做」。
1、內容的選擇
教師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大致包括兩條途徑:一是依據目標從現成的各種教材或生活中(如季節、節日)尋找相關內容,這是很多教師經常會選擇的一條途徑;二是教師圍繞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或孩子可能感興趣的事選擇內容。
其中,一些教師能夠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或內容的新穎性,但這種考慮多是他們自己的主觀感覺。當被問及為什麼選擇這個內容開展活動時,他們一般會說「我覺得這個內容挺好的,我們班孩子應該挺喜歡的」,或者是「我們班孩子最近對這個一直很感興趣」,而當你再進一步詢問他們「孩子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這個興趣反映出孩子怎樣的需要時」,他們往往就說不清楚了。這反映出教師們在選擇內容時缺少對孩子們與此內容相關的原有經驗和發展需求的關注,同時也缺少對教學內容或教材的獨特價值及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2、目標的設定
無論是通過哪條途徑選擇的內容,教師們更習慣於將教材中的現成目標搬進自己的計劃中,或者按著往年習慣了的做法把過去的目標放到當前的計劃里。從表面來看,這些目標多是《綱要》或《細則》中的原話,似乎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一經琢磨,不難發現這些目標表述比較空泛,幾乎是整個學期都要培養的目標,看不出與幼兒當前發展水平的聯系和針對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時還會將目標與幼兒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為什麼要讓幼兒做這件事。這反映出教師在設定教育目標時,缺少對所定目標關鍵詞的內涵的理解,缺少對幼兒要達到此目標需要具備哪些具體經驗和能力或需要經歷怎樣的發展階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對既定教育內容所涉及到的領域關鍵經驗的具體思考。
3、過程的設計
在設定了內容與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們對教學過程的預設一般是先考慮用什麼樣的形式比較新奇,能夠調動孩子們的興趣。然後再把過程設計成幾個步驟,或提出幾個問題試圖引發孩子的思考,但這些問題一般都會直接指向目標,提出問題的目的多是引導幼兒說出老師所預期的答案。有時也會再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練習、操作或者與同伴討論。最後是小結,將老師認為的很有價值的問題再跟幼兒強調一下,以確定孩子們都能說出來或展示幼兒做出來的作品。這個過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暢的,但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整個過程幾乎都是在老師的掌控下走過場,按著老師預設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進,直至有幼兒能夠說出老師所期望的答案。這反映出教師重形式、重操作、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缺少對幼兒可能存在的不同情況、不同問題以及相應對策的分析,缺少對幼兒學習過程和學習特點的分析,缺少對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之間關系的思考。
(二)教師習慣性備課思路背後的觀念及主要問題:
上述種種習慣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在這一傾向的影響下,他們在設計活動時的出發點、落腳點以及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現出了過多關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兒想法及其背後需求的觀念方面的問題。
1、以「我想教什麼」為出發點,缺少對為什麼要教這個內容和這個內容與幼兒當前的發展之間有什麼關系的思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2、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教過了」,孩子就「學會了」,於是以教的過程替代學的過程,缺少對幼兒如何學習的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學會的關注和把握,導致學習的被動性。
3、以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計劃為落腳點,缺少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即時反應的關注和對學習效果的反思,導致教學的低效性。
綜合上述分析,教師的備課過程不可或缺地包含著幾個關鍵的要素:幼兒的原有經驗與需求、教學內容、教育目標、幼兒學習反應、教師應答策略等。
二、教師在備課中需要關注的幾組關系
上述五個關鍵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構成了以下幾組關系。而這幾組關系經常是教師們在習慣性的備課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學內容與幼兒已有經驗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明確誰是活動的主體。《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只有當教師想教的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發生關系時(可能是幼兒喜歡的,也可能是幼兒感到困難的),他們才有可能產生想學的願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進而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後續的學習過程才會對其產生意義,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所以,在教學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之間建立關系,由幼兒感興趣的或感到困難的問題切入,從幼兒需要的角度引出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是老師們值得借鑒的思路。
2、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師依據幼兒與此內容相關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階段來確定多數幼兒在本次活動中需要重點學習的具體經驗是什麼。教學難點是教師依據對幼兒原有認知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把握,來確定本次活動中幼兒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自身難以突破的坎兒是什麼。確定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後,教育目標就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實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途徑或方法,目標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達成性了。
3、教學過程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幼兒落實重點目標進而突破難點目標。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教育目標之間緊密聯系,想清楚每一個環節的具體目的及其對於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所起到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深入思考通過什麼方式才能幫助幼兒意識到問題的關鍵,進而嘗試著去突破難點,迎接挑戰,體驗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學習的愉悅感。
4、幼兒學習反應和教師應答策略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在設計教育過程時如何使教師教的節奏適應幼兒學的節奏。這需要教師關注自身的指導策略對於幼兒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不同幼兒對於教師的指導會產生怎樣不同的反應,以幫助教師減少自身的主觀判斷,更有目的地思考、篩選或調整自己的應答策略,進而使自己的指導更貼近幼兒的需要,因為適合幼兒需要的指導才是所謂適宜的指導。尤其是當幼兒出現了與教師的預期不一致的反應時,教師更要關注和思考幼兒產生這一反應背後的原因,進而根據幼兒的反應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應答策略。而這一點正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
綜合上述四組關系,它們都可以回歸到一組核心關繫上來說,就是「教」與「學」的關系。處理好了上述幾組關系,教師才能最終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也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備課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基於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嘗試著從計劃的來源、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目標的確定以及教育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簡單地梳理出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些問題。由於研究並不深入,所提問題並不全面、不確切,只是想為教師們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1.計劃來源於哪裡?回歸到哪裡?
(1)來源:教師的教育活動計劃有3個可能的出發點,即觀察/評估、確定目標、設計活動。在日常實踐中,教師們更多的從設計活動或確定目標開始,而較少從觀察/評估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出發來設計活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們應該更多地在日常工作中去關注孩子在生活中感興趣的是什麼,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或有什麼樣的需要等等。
2)回歸:無論教師的從哪個點出發來設計的活動,計劃的落腳點都應該回歸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落實到孩子們運用自己在各種類型的活動中所獲得的各方面的學習經驗去解決自己或他人遇到的問題,讓自己或他人更愉快、自信的生活。從更高層次來說,就是回歸到幼兒高質量的生活上。
2.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
在此方面教師需要思考:
(1)活動是源於幼兒在生活中關注的興趣點或遇到的問題,還是由教師提供的?
(2)如果是幼兒感興趣的或存在的問題,關注點為如何融入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當前發展水平的教育價值?
(3)如果是教師設定的內容:關注點為如何將教師關注的教育價值轉化為幼兒學習的需要
(4)對涉及到的教育內容或教材的分析:
l 是否是本班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及本班幼兒可能的興趣點或關注點?
l 是什麼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
l 與幼兒的原有經驗的結合點是什麼?
l 是否對幼兒的學習尤其是思維的發展有挑戰和思考的空間?
l 是否能整合多領域經驗的學習?
l 該教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3.確定適宜的教育目標
在此方面教師需要思考:
(1)與此學習內容相關的核心教育價值是什麼?幼兒需要學習的關鍵經驗是什麼?
(2)幼兒與此關鍵學習經驗相關的已有經驗是什麼(包括幼兒在情感、態度、認知和技能水平、能力發展等方面的已知、已會)?
(3)針對本次活動期望幼兒可以獲得的具體學習經驗(有挑戰性但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操作性經驗)是什麼?
(4)不同經驗和能力發展水平的幼兒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可能達到的不同標準是什麼(對教育目標的分解)?
4.梳理有線索的教育過程
在此方面教師需要思考:
(1)幼兒與此教育目標或關鍵學習經驗相關的發展線索和學習過程是什麼?
(2)針對幼兒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過程,設計哪些環節才能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並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願望(關注問題並願意嘗試解決問題)?
(3)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具體目的是什麼?與教學重點(目標)之間是什麼關系?
(4)教學重點是如何貫穿在每一個環節中,並一步步接近目標的?
(5)教學難點體現在哪些環節中?突破的關鍵點在哪兒?需要用什麼方式去幫助幼兒突破?
(6)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每一個環節中的觀察點是什麼?(提供幾個可能的觀察點)
l 幼兒的已有經驗:如何在活動的開始環節進一步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何在後續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幼兒自己的想法及其學習過程?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感興趣的或困惑的問題有什麼不同?他們的想法反應出他們的已有經驗有什麼不同?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有什麼不同?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當前關注的問題:如何將教師關注的問題逐漸轉化為幼兒意識到的並想要解決的問題?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對教師介入的反應和感受:如何在活動過程中隨時關注幼兒的心理感受和需要?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的學習效果:如何在活動的後期或結束之後了解幼兒學到了什麼,還沒有明白的是什麼?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7)如何關注到不同經驗、水平和發展需要的幼兒,如何幫助他們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並都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8)該活動是否應該與其他類型的活動建立聯系?如何建立聯系?(大體包括兩個方面:提供准備或進行延伸)
l 是否需要在生活中先進行經驗的感知和積累,或在生活中進行經驗的運用?
l 是否需要在區域活動中進行經驗的准備和積累,或進行經驗的練習、鞏固與運用?
(9)是否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與家長合作的結合點在哪兒
② 早教老師備課不足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和處理方法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備課指向的是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因此,研究教師如何備課具有重要意義。當然,這里所說的「課」並非指向一節集體教學活動,而是涵蓋了幼兒在園進行的各種類型的活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話說,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由這兩句話可見備課之於教學的意義。雖然,有效的教學並不完全是由備課的精細度決定的,但精心的備課對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實踐中,由於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很多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與現在倡導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為(主要指向教師的內在思維)。同時,通過日常下園與教師們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師們在實際的備課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惑。因此,我嘗試著從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說起,接著談談備課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幾組關系,最後從教學設計的角度提出處理好這幾組關系需要思考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
通過計劃我們能夠了解教師的基本想法,進而了解其想法背後的教學思路和理念。基於對大量教育活動計劃的分析及與教師的交流,我們發現教師們在備課過程中存在著習慣性的思路和他們自己意識不到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備課的習慣性思路:
教師們在備課時更習慣於從教育內容出發來設計活動。他們在設計活動時一般是先想內容,即「我想教給孩子什麼」或「我想讓孩子做件什麼事,這件事應該挺好玩的」,然後再考慮「我想教的內容中包含哪些目標」,接下來是「我要怎麼做」。
1、內容的選擇
教師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大致包括兩條途徑:一是依據目標從現成的各種教材或生活中(如季節、節日)尋找相關內容,這是很多教師經常會選擇的一條途徑;二是教師圍繞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或孩子可能感興趣的事選擇內容。
其中,一些教師能夠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或內容的新穎性,但這種考慮多是他們自己的主觀感覺。當被問及為什麼選擇這個內容開展活動時,他們一般會說「我覺得這個內容挺好的,我們班孩子應該挺喜歡的」,或者是「我們班孩子最近對這個一直很感興趣」,而當你再進一步詢問他們「孩子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這個興趣反映出孩子怎樣的需要時」,他們往往就說不清楚了。這反映出教師們在選擇內容時缺少對孩子們與此內容相關的原有經驗和發展需求的關注,同時也缺少對教學內容或教材的獨特價值及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2、目標的設定
無論是通過哪條途徑選擇的內容,教師們更習慣於將教材中的現成目標搬進自己的計劃中,或者按著往年習慣了的做法把過去的目標放到當前的計劃里。從表面來看,這些目標多是《綱要》或《細則》中的原話,似乎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一經琢磨,不難發現這些目標表述比較空泛,幾乎是整個學期都要培養的目標,看不出與幼兒當前發展水平的聯系和針對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時還會將目標與幼兒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為什麼要讓幼兒做這件事。這反映出教師在設定教育目標時,缺少對所定目標關鍵詞的內涵的理解,缺少對幼兒要達到此目標需要具備哪些具體經驗和能力或需要經歷怎樣的發展階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對既定教育內容所涉及到的領域關鍵經驗的具體思考。
3、過程的設計
設定了內容與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們對教學過程的預設一般是先考慮用什麼樣的形式比較新奇,能夠調動孩子們的興趣。然後再把過程設計成幾個步驟,或提出幾個問題試圖引發孩子的思考,但這些問題一般都會直接指向目標,提出問題的目的多是引導幼兒說出老師所預期的答案。有時也會再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練習、操作或者與同伴討論。最後是小結,將老師認為的很有價值的問題再跟幼兒強調一下,以確定孩子們都能說出來或展示幼兒做出來的作品。這個過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暢的,但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整個過程幾乎都是在老師的掌控下走過場,按著老師預設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進,直至有幼兒能夠說出老師所期望的答案。這反映出教師重形式、重操作、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缺少對幼兒可能存在的不同情況、不同問題以及相應對策的分析,缺少對幼兒學習過程和學習特點的分析,缺少對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之間關系的思考。
(二)教師習慣性備課思路背後的觀念及主要問題:
上述種種習慣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在這一傾向的影響下,他們在設計活動時的出發點、落腳點以及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現出了過多關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兒想法及其背後需求的觀念方面的問題。
1、以「我想教什麼」為出發點,缺少對為什麼要教這個內容和這個內容與幼兒當前的發展之間有什麼關系的思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2、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教過了」,孩子就「學會了」,於是以教的過程替代學的過程,缺少對幼兒如何學習的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學會的關注和把握,導致學習的被動性。
3、以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計劃為落腳點,缺少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即時反應的關注和對學習效果的反思,導致教學的低效性。
綜合上述分析,教師的備課過程不可或缺地包含著幾個關鍵的要素:幼兒的原有經驗與需求、教學內容、教育目標、幼兒學習反應、教師應答策略等。
二、教師在備課中需要關注的幾組關系
上述五個關鍵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構成了以下幾組關系。而這幾組關系經常是教師們在習慣性的備課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學內容與幼兒已有經驗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明確誰是活動的主體。《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只有當教師想教的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發生
關系時(可能是幼兒喜歡的,也可能是幼兒感到困難的),他們才有可能產生想學的願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進而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後續的學習過程才會對其產生意義,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所以,在教學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之間建立關系,由幼兒感興趣的或感到困難的問題切入,從幼兒需要的角度引出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是老師們值得借鑒的思路。
2、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師依據幼兒與此內容相關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階段來確定多數幼兒在本次活動中需要重點學習的具體經驗是什麼。教學難點是教師依據對幼兒原有認知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把握,來確定本次活動中幼兒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自身難以突破的坎兒是什麼。確定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後,教育目標就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實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途徑或方法,目標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達成性了。
3、教學過程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幼兒落實重點目標進而突破難點目標。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教育目標之間緊密聯系,想清楚每一個環節的具體目的及其對於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所起到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深入思考通過什麼方式才能幫助幼兒意識到問題的關鍵,進而嘗試著去突破難點,迎接挑戰,體驗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學習的愉悅感。
4、幼兒學習反應和教師應答策略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在設計教育過程時如何使教師教的節奏適應幼兒學的節奏。這需要教師關注自身的指導策略對於幼兒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不同幼兒對於教師的指
③ 幼兒園老師備課,怎麼寫的
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備課指向的是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因此,研究教師如何備課具有重要意義。當然,這里所說的「課」並非指向一節集體教學活動,而是涵蓋了幼兒在園進行的各種類型的活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話說,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由這兩句話可見備課之於教學的意義。雖然,有效的教學並不完全是由備課的精細度決定的,但精心的備課對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實踐中,由於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很多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與現在倡導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為(主要指向教師的內在思維)。同時,通過日常下園與教師們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師們在實際的備課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惑。因此,我嘗試著從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說起,接著談談備課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幾組關系,最後從教學設計的角度提出處理好這幾組關系需要思考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
通過計劃我們能夠了解教師的基本想法,進而了解其想法背後的教學思路和理念。基於對大量教育活動計劃的分析及與教師的交流,我們發現教師們在備課過程中存在著習慣性的思路和他們自己意識不到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備課的習慣性思路:
教師們在備課時更習慣於從教育內容出發來設計活動。他們在設計活動時一般是先想內容,即「我想教給孩子什麼」或「我想讓孩子做件什麼事,這件事應該挺好玩的」,然後再考慮「我想教的內容中包含哪些目標」,接下來是「我要怎麼做」。
1、內容的選擇
教師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大致包括兩條途徑:一是依據目標從現成的各種教材或生活中(如季節、節日)尋找相關內容,這是很多教師經常會選擇的一條途徑;二是教師圍繞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或孩子可能感興趣的事選擇內容。
其中,一些教師能夠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或內容的新穎性,但這種考慮多是他們自己的主觀感覺。當被問及為什麼選擇這個內容開展活動時,他們一般會說「我覺得這個內容挺好的,我們班孩子應該挺喜歡的」,或者是「我們班孩子最近對這個一直很感興趣」,而當你再進一步詢問他們「孩子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這個興趣反映出孩子怎樣的需要時」,他們往往就說不清楚了。這反映出教師們在選擇內容時缺少對孩子們與此內容相關的原有經驗和發展需求的關注,同時也缺少對教學內容或教材的獨特價值及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2、目標的設定
無論是通過哪條途徑選擇的內容,教師們更習慣於將教材中的現成目標搬進自己的計劃中,或者按著往年習慣了的做法把過去的目標放到當前的計劃里。從表面來看,這些目標多是《綱要》或《細則》中的原話,似乎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一經琢磨,不難發現這些目標表述比較空泛,幾乎是整個學期都要培養的目標,看不出與幼兒當前發展水平的聯系和針對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時還會將目標與幼兒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為什麼要讓幼兒做這件事。這反映出教師在設定教育目標時,缺少對所定目標關鍵詞的內涵的理解,缺少對幼兒要達到此目標需要具備哪些具體經驗和能力或需要經歷怎樣的發展階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對既定教育內容所涉及到的領域關鍵經驗的具體思考。
3、過程的設計
設定了內容與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們對教學過程的預設一般是先考慮用什麼樣的形式比較新奇,能夠調動孩子們的興趣。然後再把過程設計成幾個步驟,或提出幾個問題試圖引發孩子的思考,但這些問題一般都會直接指向目標,提出問題的目的多是引導幼兒說出老師所預期的答案。有時也會再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練習、操作或者與同伴討論。最後是小結,將老師認為的很有價值的問題再跟幼兒強調一下,以確定孩子們都能說出來或展示幼兒做出來的作品。這個過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暢的,但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整個過程幾乎都是在老師的掌控下走過場,按著老師預設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進,直至有幼兒能夠說出老師所期望的答案。這反映出教師重形式、重操作、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缺少對幼兒可能存在的不同情況、不同問題以及相應對策的分析,缺少對幼兒學習過程和學習特點的分析,缺少對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之間關系的思考。
(二)教師習慣性備課思路背後的觀念及主要問題:
上述種種習慣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在這一傾向的影響下,他們在設計活動時的出發點、落腳點以及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現出了過多關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兒想法及其背後需求的觀念方面的問題。
1、以「我想教什麼」為出發點,缺少對為什麼要教這個內容和這個內容與幼兒當前的發展之間有什麼關系的思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2、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教過了」,孩子就「學會了」,於是以教的過程替代學的過程,缺少對幼兒如何學習的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學會的關注和把握,導致學習的被動性。
3、以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計劃為落腳點,缺少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即時反應的關注和對學習效果的反思,導致教學的低效性。
綜合上述分析,教師的備課過程不可或缺地包含著幾個關鍵的要素:幼兒的原有經驗與需求、教學內容、教育目標、幼兒學習反應、教師應答策略等。
二、教師在備課中需要關注的幾組關系
上述五個關鍵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構成了以下幾組關系。而這幾組關系經常是教師們在習慣性的備課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學內容與幼兒已有經驗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明確誰是活動的主體。《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只有當教師想教的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發生
關系時(可能是幼兒喜歡的,也可能是幼兒感到困難的),他們才有可能產生想學的願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進而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後續的學習過程才會對其產生意義,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所以,在教學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之間建立關系,由幼兒感興趣的或感到困難的問題切入,從幼兒需要的角度引出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是老師們值得借鑒的思路。
2、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師依據幼兒與此內容相關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階段來確定多數幼兒在本次活動中需要重點學習的具體經驗是什麼。教學難點是教師依據對幼兒原有認知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把握,來確定本次活動中幼兒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自身難以突破的坎兒是什麼。確定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後,教育目標就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實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途徑或方法,目標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達成性了。
3、教學過程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幼兒落實重點目標進而突破難點目標。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教育目標之間緊密聯系,想清楚每一個環節的具體目的及其對於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所起到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深入思考通過什麼方式才能幫助幼兒意識到問題的關鍵,進而嘗試著去突破難點,迎接挑戰,體驗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學習的愉悅感。
④ 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個個幼兒園備課的方法不一樣吧,我們就寫了教學活動
⑤ 幼兒園怎樣提高組員備課,教學質量
首先要制定教學的目標,然後根據目標來商討制定備課和教學的計劃,並安排有具體的時間表,還要嚴格根據時間表來落實,並隨機進行抽查監督評比,將檢查結果及時公開並反饋給相關老師,最好與老師的收入適當掛鉤。
⑥ 校園區域網規劃建設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現代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在學校教學中的應用,激發起教育工作者對現代教育的希冀。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自主發現、協作學習、因材施教、主動建構等一系列的教學策略,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一切必將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正因為如此,建設和應用校園教學網,發揮其特有的作用,已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容置疑的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
我們學校自覺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積極籌建校園教學網,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使今日的教育為明天的教育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提高認識分步實施
以網路技術為主要特徵的網路社會悄然而至,全體教育工作者必須自覺接受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教育革命」浪潮的洗禮,尤其是學校領導必須站在時代的高度,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如今,網路走進了教育教學領域——出現了網路教學,作為一種革命性的信息技術,為現實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可能和機遇。
為了緊跟步伐,實現教育教學信息化和網路化,我們學校領導以創建現代化基礎教育為目標,實行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千方百計加大信息技術教育建設資金的投入。
1997年學校成為江陰市教育現代化工程示範學校後,年年投入資金。1999年規劃建設校園區域網,至2000年校園區域網基本建成,兩個校區(一區、二區)信息即時互通。2001年啟動「校校通」工程,2002年校園區域網以寬頻接入教育城域網。其基本結構是三層交換,分布式連接(由HP-NE2000作路由)。校園網與教育城域網用光纖連接,校園內部建立了主幹千兆,桌面百兆的數字化網路,中心機房到兩個校區也用光纖連接,校區的各樓層、學生機房、各工作站間以超五類雙絞線連接。目前,學校校園網已有193個節點上Internet,其中包含4隻學生機房(網路教室)143個點,小班教室10個點,兩個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閱覽室、媒體製作中心及各處室、辦公室40個點。
學校教學網的初步建立,為在網路環境下開展教育教學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建立制度完善職責
校園網的建立為學校教育的現代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這是一個巨大的教育資源,要使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必須強化管理,制定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規章制度。它涉及大量技術、設備、使用、資源、寬頻等問題,更有許多諸如人員編制、工資待遇、超時工作等管理方面的問題。計算機、大屏幕彩電進教室,安全和維護問題相當突出,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都有光碟機和軟碟機,並可上網。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各工作站計算機容易感染病毒,並波及整個網路。
學校根據新情況,責成現代教育技術辦公室擬定相應的制度和職責,主要從兩方面加以規范:一是硬體方面,包括網路的使用規范、上網的規范、各工作站的管理、各計算機室的管理、電子閱覽室的管理、製作室的管理、電教室的管理和維修保養制度;二是軟體方面,包括網路教室及計算機軟體的配置更新規范,教學軟體、工具軟體的培訓推廣應用制度,軟體的購買、收集、製作制度,光碟、音像製品、素材庫軟體的保管制度等。現代教育技術辦公室成員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督促教師運用校園網開展教學工作,把校園網的使用和年度考核工作結合,實行獎優罰劣。
學校根據實際和經驗,初步制定了如下一些規章制度:《顧山中心小學校園網路安全管理條例》、《顧山中心小學校園網管理人員職責》、《顧山中心小學電子閱覽室管理制度》、《顧山中心小學計算機設備維護管理制度》、《顧山中心小學教師計算機知識培訓及使用獎勵制度》等,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充實。
採用科學化、制度化的管理,對提高校園網資源的利用率大有益處。
三、加強培訓提高素質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校園網建設與應用的關鍵。教師是校園網使用的主要成員,他們的使用水平直接影響到網路應用的質量。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不能替代教師的作用,相反,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師能接納新的信息技術、教育指導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和網路知識,會獨立完成計算機的操作,能應用計算機組織備課、上課、組織學生活動、製作多媒體課件、網路課件等。
我們學校從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根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充分調動教師學習計算機及網路知識的積極性,制訂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體系。
一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高素質的專業技術隊伍,是用好校園網的技術保證。校園網建成以後,其日常維護、資源開發以及技術推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技術含量高、更新快。校園網中採用了許多先進的網路設備和技術以及各種應用和管理軟體。因此,從事網路管理和資源開發的教師,他們知識的更新、網路技術的再學習和網路管理技術的提高是建好、用好校園網的關鍵。
我們學校現有計算機專職教師5人,大多具有計算機專業大專學歷。根據實際情況,學校定期或不定期選送他們進修學習、短期培訓或脫產學習,並訂閱相關專業書籍,讓他們更新知識,做到一般教師要學的,他們先學,一般教師會操作的,他們必須熟練操作,以適應校園網建設與應用的需要。
二是建設各學科教師隊伍。校園網應用的主體是各科教師。學校必須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改革管理機制,通過新的教育要求和教育觀念,使教師真正認識到校園教學網對教學改革和培養學生的作用。
因此,學校多層次地培訓提高教師應用校園教學網的能力。學校一方面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市《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培訓、操作、考試,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藉助教師繼續教育工程,讓廣大教師參加計算機操作技能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班的學習,為進一步提高中青年骨幹教師的課件製作水平,與無錫電教館聯辦了FLASH動畫製作的培訓班,讓所有教師都能掌握製作網頁、應用網路製作多媒體課件、網路課件的能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研究水平。
通過培訓,要求教師使用校園網覆蓋率達100%,學科開課率達40%以上,學科覆蓋率達100%。
通過有計劃、分層次的培訓,學校現已形成濃厚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的氛圍,形成了以計算機教師、骨幹教師、各學科教師為梯隊的教師隊伍,為校園網的快速建設和有效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建好資源庫拓展應用面
校園網僅僅是信息的框架,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方便的獲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內容和實質,從這個意義上看,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比校園網本身的建設更重要。
建設好教育教學資源庫是一項覆蓋面廣、內容多、長期而又復雜的工作。我們學校從開始建設校園網時就十分重視信息資源的建設。我們採用的是分學科組、部門分工合作的形式,共同收集、製作、加工、整理信息資源,同時購置一些公共信息資源,然後由學校網路管理人員將這些信息資源按科目、類別上傳至校園網路信息資源庫,統一進行管理和資源共享。
現在,學校校園網教育教學管理平台及資源庫主要包括:國之源、自製課件庫、學校征訂的素材庫(積件庫)、教育城域網資源、「Internet」資源、浙大校園網管理系統(ZDnet)、「教海拾貝」校園論壇等。利用「國之源」教學資源管理平台可以實現資源的搜索、下載、上傳、審核、管理;「ZDnet」浙大校園網管理系統可以進行學校管理、信息發布、教師管理、學生管理、圖書管理、資源管理、教學管理、財務管理等。基本實現了校園信息的一體化管理。
校園網的生命在於運用,只有充分運用,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我們學校充分挖掘網上資源,利用校園網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和教學管理。
一是利用校園網實現教學管理。學校給每個處室、辦公室配置了電腦:學校的通知可以在網上傳遞,國內外新聞可以在網上了解,填寫的教學資料在網上可直接交到指定伺服器文件夾。課余時間可以方便地查閱、下載教育教學信息,充實自己的備課內容。教師還可到教師電子閱覽室辦公,在這里還可提供更便捷更豐富的教師備課中需要的校園網上的資料。
二是利用網上資源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校園網的資源用於課堂教學中是隨手可得的事。教師只要在製作室、電子閱覽室或辦公室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就可以藉助校園網在自己教室或多媒體電教室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喜歡製作成互動式的網頁或網站(網路課件),在網路教室即可進行學科教學。這些課件因為是互動式的,所以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網上自主學習,圍繞某個主題在網上探索學習,教師還可為學生提供一些網站(用連接Internet),讓學生在網站上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料,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個性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是利用校園網開拓學生學習空間。學生可以在班級中的計算機工作站製作自己的主頁:把自己寫得好的文章,讓大家閱讀;把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問題發布在校園網上;喜歡的故事可以在網上閱讀;給學校、老師的建議可在網上發表,讓校園網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深入的應用,推動著教育技術的進步,更加快了教育現代化進程。她也向傳統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探索校園網的建設與有效應用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⑦ 《期中小結》不少於300字
寫作思路:要緊扣中心選擇材料,與中心關系不大的或無關的,要少選或不選。所選的材料還要真實、具體,真實,不憑空編造,不誇大也不縮小。
正文:
回首這學期,心中就產生了許多感觸。這學期中經歷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記,因為這些印記見證我這樣一個新生的成長。
現在我覺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許多事情,但是仔細琢磨後又不盡然。或許在以後也會嘲笑現在的渺小,但我們不得不笑著回首我們所走過的路。
這次考試,我總結一些點滴: 在學習上,我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我認為面對知識就是力量,離開了知識將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廢人。
中學時代是學習現代科學知識的黃金時代,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知識是無價的。合理安排時間,調整好作息時間,分配好學習、工作、娛樂的時間。時間是搞好學習的前提與基礎,效率和方法更為重要。
其次,要保質保量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認真對待考試,考前認真復習;積極閱讀課外書籍,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抓住點滴時間學習。
經常提出問題,與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搞好師生關系,師生相處得融洽和睦;在這次期中考試中,盡管感覺良好,但還是不理想的地方,仍需繼續努力,抓緊自己的學習。
知識無止境,探索無止境,人的發展亦無止境,我還有很多的知識需要學習;當然我要確定未來的發展目標,我也要對未來充滿信心。
⑧ 怎樣組織數學課堂教學
一、做好上課前的備課工作是組織課堂教學的第一步
備課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是教學的前奏。由於教學工作量大,有的教師認為備課是一種負擔,在備課時,寫的備課教案機械地遵照一定的模式進行,不能與學生的學習結合起來,與課上教學脫離,只是為了應付檢查,缺乏了備課的實踐效果。實踐證明備課環節做得好的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理想,學生的學習效率高。反之,如果對教材和學生都沒有一定的把握,課堂教學比較盲目,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組織好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是做好備課工作。備課依據的是教材內容,知識不是獨立的體系,是環環相扣的,這就需要我們要吃透教材,把前後知識聯系起來思考,把一系列備課所涉及的內容形成教案。教案就是教學活動的方案,編寫教案,主要目的是把教學設計以文字和符號的形式記錄下來,形成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所以,我們提倡數學教師要寫詳案。教案中要列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課時、教法、教具、板書及教學過程(含復習、導入、講授新課、小結、作業設計等)。備課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因此,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備課的方向,即從本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分析,主要從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幾個方面來分析。
學校組織集體備課能促進教師之間共同進步,提高備課能力。集體備課活動是教師們最熟悉的活動,可以吸取優秀骨幹教師備課的先進經驗,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教師們之間互相學習、探究,也是教師們智慧碰撞的重要場所。我都特別留意學校集體備課活動的過程性材料,主備人的講稿是用心去備的,是有價值的,參與人是積極的、主動的,互動是真實的、有效的,研究是深入的,理解是透徹的。每一次的集體備課都能讓教師有所收獲,引發思考。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要明確幾點內容。備課時間要明確。如每周一次,每次集中時間不少於2課時,備課量為下一周5-10課時量,由備課組長負責。備課組活動必須做到「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主備人、定主題,對活動情況要有詳細記錄;集體備課需要教師充分准備;主備人要負責列印教案,分發到每個教師手中,其他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教法,針對本班實際,做好復備,形成具有個性化的二次備課。
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關鍵
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素質教育的主軸。我們的課堂教學組織工作要圍繞這一思想展開。教學本質上是教與學的統一活動過程,教與學既是密切聯系的,互為存在的前提,又各有自己的獨立活動,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教學中既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有些教師對此認識仍然存在偏差,某種程度上把主導作用誇大化、絕對化了,認為教給學生的知識越多,主動作用就越有力。課堂上搞「灌輸式」「一言堂」,似乎教師多講,學生就能多學;教師少講,學生只能少學;教師不講,學生就無法學習。因而,教學中無論什麼性質的內容,教師總是採用一講到底或以講為主的方式來處理,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學生只能被動地按照教師和書本的內容教條地學習,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種素質能力的培養等於零。其實,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要從學生的學上體現,也就是主體作用的發揮。如果失去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就無從談起。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主體性能否體現,關鍵取決於教師。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主體性教學觀,不能包攬學生的學習,要啟發、引導和幫助學生,為學生創設積極活動的情境,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去探索,在活動中發展自主性,使學習最大限度地成為學生自己的自主活動。
三、多媒體教學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特有的圖文並茂、聲像俱佳的特點,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成為教學手段的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是粉筆、黑板、教科書、模型、掛圖,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學起來也感到枯燥。運用多媒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比如,①用多媒體來示範知識。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時,過去總是強調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學生不能真正理解周長的概念。而利用多媒體劃出線條,用閃爍、移動的功效,幫助學生理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化抽象為具體、形象,讓學生容易感知;②用多媒體克服思維障礙。心理學研究表明,正遷移能促進學生的理解,負遷移能障礙學生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思維可能出現的學習面,用多媒體介入,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問題化繁為簡、化虛為實,讓學生的思維少走彎路。如在教學角的大小時,出示動畫演示,將角的一邊固定,另一邊旋轉,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種角,讓學生認識到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而跟長度沒有關系。通過化靜為動的動態演示,學生不容易混淆,思維清晰;③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學習幾何。幾何是邏輯性強的科學,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想像力要求高。通過在多媒體上看到的實物,讓學生建立空間概念,正確認識幾何體不同的形狀、特徵,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如把各種房屋建築、家用電器、生活用品等搬到多媒體畫面上,讓學生對照比較學習;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時,由於測量誤差,計算結果與180度有差別,教師也很難用語言講清楚。可以讓學生把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拼在一起,把這個結果映在銀幕上明顯而易理解。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教學組織的案例只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部分,並不是課堂組織教學的全部。因為,課堂教學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教無止境。教師在教學之路上總會面對新問題,我們要用開放的心態來迎接挑戰。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勇於創新,靈活、科學地組織課堂教學。
⑨ 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老師
一、 教師要樹立明確的職業理想
理想,就是一個人為之奮斗和追求的目標。沒有目標,無以至千里。在自己工作崗位上,不同教師從事不同學科的教學工作,教師分工不同,工作就會有差別。物理教師要結合自身學科的特點,聯系實際,選其一二,劃定標准,確定目標。學科知識應該達到什麼標准,普通話達到什麼水平,課堂教學達到什麼要求,班主任工作達到什麼程度,認真研究,不斷實踐,實現理想。干就干出個模樣,當教師就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
二、 愛護學生、熱愛教育事業
愛,能產生力量。因為愛,自己才會樂意去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才會覺得不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古今中外所有有成就的教育家,都把愛當做教育成功的法寶。一名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用心和學生交朋友,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沒有足夠的愛心,就沒有辦法與學生進行正常的交流,也就沒有辦法真正的了解學生,進而幫助學生。
1、 提高修養,師德表率。師德是教師執教的靈魂,正所謂「正人必先正己,立己方能育人」。古人雲:「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存則其教已廢」。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優秀教師首先要加強學習,模範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提高自身修養,依法執教,為人師表。
2、 面向全體學生。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讓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體會學習讓學生學會思考,讓學生學會做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寄託著祖國的希望,是父母的孩子,是祖國建設的主力軍。教師眼中無差生,只有差別的學生。教師的工作就是培養他們,轉化他們,轉變他們。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具備一名合格教師的品質。在教師眼裡,所有學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盡力關注每一個孩子,「為了一切孩子」是優秀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
3、 因材施教。「十個指頭有長有短」,孩子千差萬別,教師的任務就是要讓他們不斷發展,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根據學生不同特點,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潛能。
三、 正視壓力,不斷探索,悅納任務
優秀的教師不是培訓出來的,工作能力是在實際崗位上趕出來的。所謂孰能生巧、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有任務就有壓力,怎樣對待工作任務,持什麼樣的態度,是迎接挑戰還是逃避?直接關繫到教師的成長,因為挑戰與機遇並存。要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必須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真確看待任務,歡心接受任務。對待任務態度不正,屈於權力的壓力,憋著心去干,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往往會為了完成任務而玩笑橫任務,不會有真正的收獲。態度正了,為提高自己而迎接挑戰,即使沒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成功和失敗都是一筆很大的財富。大家都知道,美國的愛迪生時為了找到一種耐高溫的燈絲,用了1600多種材料做實驗,終於找到了一種碳絲來做燈絲,世界上第一批碳絲白熾燈問世了。有人問他:你怎樣看待你的1500多次失敗,愛迪生說,我不認為我以前的1500多次實驗是失敗,如果沒有這些實驗做基礎,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只要實踐了,成功也好,失敗也罷,我們都會在過程體驗中有所收獲,這樣日積月累,定能厚積薄發,出類拔萃。
所以一個人,特別是年輕教師,一定不要怕出力,應該把每一次任務都看作是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這就是一個人對待任務的不同心態,套用一句老話:吃虧是福!任務產生壓力,壓力產生動力,動力則是提升能力的發動機。一個人能以良好的心態,以積極飽滿的熱情的去對待工作,對待任務和壓力,就能使自己子啊愉悅的氛圍工作著,收獲著,快樂著!積極的心態是人生的一種寶貴財富。
四、 不斷學習,勤奮進取
深厚的教學底蘊、超前的教學理念和高超的授課技藝,是優秀教師的追求。古代有教育家告誡說:「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不能解,非師也。」亞聖孟子曰:「人不學不如物」。只有高素質老師才能帶出高素質學生。要提高素質,必須從自主學習抓起。教育者必須先學習,教育在不斷發展,教育理念不斷更新,不能只靠培訓,自覺、主動的不斷學習和積累,勤學廣集,才能厚積薄發。
1、 學會學習。加強學習,學會學習,是優秀教師必備的條件。現代化教育教師的科學文化素質應當是多層的、寬廣的。首先要求精和深,其次是寬和新。精和深,是指對其所教專業知識應當精確掌握、深刻理解。所謂寬,即知識面寬。知識之間是相通的,是可以遷移的。新則是追求時代發展,追求新的知識、方法和理念。把「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用在優秀教師身上並不過分。優秀教師需要扎實的基本功,需要廣博的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這需要教師不斷自覺學習。教師在課堂上簡潔精練的語言,准確生動的闡釋,都是靠平時的學習和知識積累得來的。
2、 學會思考。思,讓人思維敏捷。思,使你工作效率事半功倍。「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平時觀摩、學習、培訓給教師提供學習素材,一節優質觀摩課,一次參觀學習都是很好的提高機會。只有勤於思考,善於思考,認真分析,不斷總結,才能獲得收益,是自己得到提高。
3、 學會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是一名優秀教師的必備素質。這里的研究不是指所謂的課題研究,而是正如蘇聯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分析自己工作中的各種教育現象、教育得失等。只有善於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有得的、有經驗的教師。中學教育科研,應該從記錄自己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把這一串「珍珠」珍藏起來,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鏈。第一線的教師從事教育科研的最大優勢,是擁有豐富的鮮活的教育案例;而對教師來說,記載、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是最好的教育科研。研究教學的得與失,找出閃光點,指出不足之處,教師在研究中不斷進步。
五、大膽實踐、勇於創新
教師的戰場和舞台是課堂,教師的素質高低反映在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將平時理念、觀點通入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理論——再實踐,再提高教學質量。多上課,上好課,上骨幹課,上攻堅課,上有挑戰性的課。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又將問題解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將自己的課堂當做實驗基地,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並不斷將教學研究的成果進行歸納和提升。「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需要創新,沒有哪一堂優秀課、示範課是教學的範本。拘泥條條框框,習慣於照本宣科,不創新,不開拓,是教師職業的大敵。地域不同,學生不同,學生存在差異,教師對各種培訓、講座和學習要吸收其精髓,融入自身可讓教學,構建自己課堂教學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六、 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
老子曾經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從細微之處入手。育人工作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方面相互配合。認真對待關於學生的每一件小事,促使學生珍惜時間、自覺學習、不畏艱難、勇攀高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凡事無小事,簡單不等於容易。任何一個環節太薄弱都有可能導致教學質量滑坡。因此,把小事做細致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一名教師要想成為名師,沒有絕招,也沒有捷徑。沒有哪一位名師是在幾年之內一步登天的。他也是從每一次認真研讀教材,用心地進行每堂課的教學設計,寫好每一篇教學隨筆,批改好每一份學生試卷和每一本作業開始的。從備課、上課到聽課、評課,從問題設計到板書設計等小事做起。「從小事做起」,小事能體現教師是否優秀,也能造就優秀教師。
七、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身體健康,超越自我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名優秀教師必備的條件。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學會陽光思維,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分開看問題。只有自己有了健康、積極的心態,我們培養的學生才會幸福、快樂。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每天多做一點點,就是從成功開始;每天創新一點點,就是領先的開始;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是卓越的開始;每天謙虛一點點,就是被接納的開始。只要我們朝著優秀教師這一目標不斷前進,相信我們一定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