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文課課通四年級蘇教版上冊。第一單元核心知識梳理重點知識。求圖片
我說上次去了他們家之後是非常好的表現,可是這次感覺特別的尷尬。
您現在的位置: 蓮山課件 >> 教案設計 >> 語文教案 >> 四年級語文教案 >> 正文
16*《母雞》 ★★★
16*《母雞》
作者:佚名 資料來源:網路 點擊數:16 更新時間:2009-9-27 13:33:34
16*《母雞》
學習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 鄰居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 比較本文與《貓》在寫法上的異同點。
一、交流見聞,導入新課
1 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母雞的見聞。
2 導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麼,老舍眼裡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雞》。
二、自讀自悟
1 師生共同制定閱讀目標。
(1)圈出生字詞,讀准字音。
(2)認真朗讀課文,達到讀流利、讀正確。
(3)弄清課前「導讀」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 自主閱讀,邊讀邊批註。
三、匯報交流
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1 再讀課文,小組討論:
(1)文中直接寫作者對母雞由討厭到不討厭這一情感變化的語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別通過哪些具體事例寫母雞的討厭與不討厭?每個事例各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
(3)聯繫上文和生活體驗談談自己對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麼?
2 全班交流。
3 同組合作,有感情朗讀課文。
四、分辨褒貶,積累詞語
1 思考討論:
作者在表達自己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感情變化的過程中,遣詞造句的感情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 2 分類摘抄詞語。
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按褒與貶兩類,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復回味,走近老舍
1 師生對話,交流各自讀過《貓》和《母雞》後,對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導學生初步學習賞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讀一讀,然後互相交流閱讀體會。
課後小節:
當我讀這一課時,被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並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抓住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為主線,進行交流、體會,最後我還推薦了課外閱讀《麻雀》《柱子上的母雞》。
⑶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計劃。
學期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⑷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案
我的事冀教版
⑸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各單元教材分析
正好最近做了整理: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1-8單元教材分析(附整體教材分析)
內容比回較多,部分如下:
第三答單元教材分析
一、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的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處處留心,連續觀察」這個主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古詩三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三篇課文組成。目的是使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進行連續觀察,讓學生進行細致、仔細地描寫,體會文章准確生動表達對事物的描寫。
2.本單元的教學重點:
(1)能引導學生根據細致觀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無限熱愛的生活情趣。通過閱讀,感受古詩三首的自然美和語言美。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植物的無窮魅力,增加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蟋蟀的喜愛之情。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和能力。
(2)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學習並運用觀察方法描寫事物,表達自己的感受。
更多內容詳見:
最新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1-8單元分析(附整體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