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宋書,列傳第二十》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李瓊
李瓊字子玉,幽州人。祖父李傳正,涿州刺史。父親李英,涿州從事。李瓊自幼好學,涉獵史傳。騎馬到太原去依附唐庄宗,恰遇招募勇士,就應募,與周祖等十人結為兄弟。一天聚會飲酒,李瓊仔細觀看周祖,知道不是平常人。因而舉杯祭告說:「我們共十個人,龍蛇混合,以後富貴了不要相互忘記,如果違背此言,神會給他降下懲罰。」都用刀刺臂出血為誓。周祖與李瓊的友情非常親密,曾探望李瓊,見到他端坐讀書,因而問讀的是什麽書,李瓊說:「這是《閫外春秋》,所說以正守國,以奇用兵,比較存亡治亂,記錄賢愚成敗,都在這裏。」周祖讓他讀一讀,對李瓊說:「兄長應當教給我。」從此周祖出入時常隨身攜帶,遇到空閑就閱讀,經常向李瓊詢問疑難之處,稱李瓊為老師。討伐河中時,就解除李瓊的士兵身份,讓他參與西征軍事。賊軍平定,向朝廷表奏,任朝散大夫、大理司直。年中,升為太子洗馬。周祖鎮守鄴,表奏為大名少尹。
廣順初年,任將作監,充內作坊使,賞賜金紫。連續為亳、陝二州知州,改任濟州刺史。世宗初年,升為洺州團練使,改任安州防禦使,治理州政寬厚簡易,百姓請求立碑頌揚他的功德,詔令中書舍人竇儀撰寫碑文賞賜他。
宋初,召為太子賓客。建隆三年,上奏章請求退休,改官右驍衛上將軍退休。李瓊信奉佛教,第二年四月八日,到佛寺去,得病返回,到傍晚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贈官太子少師。
郭瓊
郭瓊,平州盧龍人。祖父郭海,本州兩冶使。父親郭令奇,盧台軍使。郭瓊少年時以勇武有力著稱,在契丹任職,任蕃漢都指揮使。後唐天成年間,攜帶他的家族前來歸附,明宗任命他為亳州團練使,改任商州刺史,遷任原州刺史。清泰初年,調任階州刺史,城壘尚未修補,蜀軍多次侵犯,郭瓊為此憂慮,因而遷移州城以保平安,百姓才不再有禍患。接受詔命進攻文州,攻克二十餘座營寨,生擒數百人。
後晉天福年間,調任警州刺史,羌、渾騷亂,朔方節度使張希崇表奏郭瓊為部署,率軍共同討伐平定。連續領滑、坊、虢、衛四州。開運初年,為北面騎軍排陣使。陽城之戰,戰功最大。改任沂州刺史,充任荊口寨主兼東面行營都虞候。俘獲莫州刺史趙思獻上,改任懷州刺史。不久為北面先鋒都監。契丹佔領中原,盜賊蜂起,山東最為嚴重,契丹主命郭瓊重新擔任沂州刺史來抵禦盜賊,郭瓊當天單人匹馬前往。盜賊聽到郭瓊的威名,相繼逃走。
後漢乾佑年間,淮軍進攻密州,他被任命為行營都部署,尚未到達,淮軍解圍退去。平盧節度使劉銖依仗輔立皇帝的舊情,聲稱患疾不去朝見,將相大臣,害怕他會難以控制,預先派遣郭瓊與衛州刺史郭超率所轄軍隊駐於青州。劉銖心中不安,擺設酒宴召請郭瓊,在帳幕下面埋伏雄壯武士,想要殺害郭瓊。郭瓊知道他的陰謀,屏退隨行人員,從容坐下,毫無懼色,劉銖不敢動手。郭瓊趁機為他陳述禍福,劉銖有感於他的話,於是准備行裝。不久詔書到達,當天上路。郭瓊改任穎州團練使,又加官防禦使,當時朗州勾結荊、淮、廣南合兵進攻湖南,詔令郭瓊率本州軍隊會合王令溫的大軍進攻光州,不久因內部叛亂沒有成行。罷任回朝,派遣到河北謀劃兵器鍾甲糧草。
周祖在南郊祭祀,召他權知宗正卿事。世宗征伐劉崇,為北面行營都監,歷任絳、蔡、齊三州防禦使。在齊州,百姓飢荒,郭瓊用自己的俸祿賑濟他們。人們感念他的恩德,一同來到朝廷頌揚他的德政,下詔允許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官右領軍衛上將軍退休,返回洛陽。乾德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郭瓊雖然出自行伍,而所到之處有仁政,尊敬禮待儒士,樂於堅持行善,是武臣中的賢人。
陳承昭
陳承昭,江表人。最初事奉李景任保義軍節度使,周世宗征伐淮南,李景任命陳承昭為濠、泗、楚、海水陸都應援使。世宗攻克泗州後,率軍東進,命令太祖率領甲士數千人為先鋒,在淮河岸邊與陳承昭相遇打敗了他,追到山陽以北,宋太祖親自俘獲陳承昭進獻上去。世宗釋放了他,授右監門衛上將軍,賞賜錦袍、銀帶,改為右領軍衛上將軍,分司西京。
宋初入京朝見,太祖因陳承昭熟知水利,監督治理惠民、五丈兩條河流以便通行漕運,都城的人為此得到好處。建隆二年,治河完成,賞賜銅錢三十萬。陳承昭上言其婿王仁表在南唐,皇帝為他給李景寫信,讓他遣返京城,歷任左右神武統軍。
四年春,大規模徵發近郊壯丁數萬人,修理京城地區的河堤,命令陳承昭管理這項工程。又命令監督諸軍子弟數千人,在朱明門外開鑿池塘,用來訓練水戰。隨從征伐太原,陳承昭獻計請求阻塞汾水灌城,城非常危急,適逢班師,太原未攻下。乾德五年,升任右龍武軍統軍。開寶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贈官太子太師,宦官護喪。大中祥符元年,錄用其孫陳宗義為三班借職。
李萬超
李萬超,並州太原人。幼年喪父生活貧困,擔貨販賣以供養母親,晉祖在並門起兵,李萬超應募隸屬部下。作戰連續獲勝,提升成為軍校。跟隨李守貞在青州討伐楊光遠,奮勇率先登城,飛石打中他的頭,呼吸中斷很久。開運年間,跟隨杜重威在陽城抵禦契丹,流箭射穿手掌,李萬超拔箭又戰,神色自若。因功升為肅銳指揮使。
契丹進入中原,當時李萬超率所轄軍隊駐於潞州,主帥張從恩即將放棄城池歸附契丹,正值前驍衛將軍王守恩在家服喪,張從恩就把後事委託給他,逃走了。契丹使者到達,獨攬州中事務,王守恩於是沒有任何事可干。李萬超激憤地對他的部下說:「我們這些人是掛在虎口的食物,性命危在旦夕,現在想要殺掉使者,保住這座城。不僅是逃生,也足以建功立業,你們能這樣做嗎?」眾人都喜悅地說:「豈敢不聽從命令。」於是率領所轄部隊大聲呼喊進入州府官署,殺掉那位使者,推舉王守恩為帥,陳述情況上報。漢祖聽從他的請求,又命令史弘肇率軍首先渡過黃河到達潞州,見李萬超,對他說:「能夠光復這個州,是你的功勞。我想要殺掉王守恩,由你擔任統帥,好嗎?」李萬超回答說:「殺掉契丹使者而推舉王守恩,是為國家社稷著想。現在如果害了他人,自己取得好處,不是我本來的心願。」史弘肇感到他很不尋常,表奏為先鋒馬步軍都指揮使。途經澤州,刺史翟令奇加固城壘拒不歸降,李萬超騎馬賓士到城下,告訴他說:「現在契丹逃到北方,天下無主,並州劉公主持大義,平定中原,所到之處望風披靡,後歸服的誅族,何不及早圖謀此事。」翟令奇這才打開城門迎接。史弘肇就留李萬超代理州中事務,漢祖於是任命他為刺史。到征伐李守貞時,任命李萬超為行營壕寨使。河中平定,為懷州刺史。
周祖開國,隨從征伐慕容彥超,又為都壕寨使,因功授洺州團練使,參加收復秦、鳳,改授萊州刺史。隨從平定淮南,接連調任蘄、登二州,所到之處有政績。有詔令重新均定田租,前牟平縣令馬陶,戶籍屬於文登縣,隱瞞莊稼不上報,命令逮捕他,准備斬首以後再上報。馬陶恐懼逃走,從此境內肅然。
宋初,入朝任右武衛大將軍,升為左驍衛大將軍。開寶八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白重贊
白重贊,憲州樓煩人,祖先是沙陀部族。白重贊少年從軍,勇猛剛健。後漢初,從散員都虞候三次提升為護聖都指揮使。乾佑年間,李守貞占據河中叛亂,隱帝任用白重贊為行營先鋒都指揮使。河中平定,因功領端州刺史。後周初,轉為護聖左廂都指揮使。不久,出朝任鄭州防禦使,改任相州留後。廣順年間,授義成軍節度使。在藩鎮期間,黃河多次決口,白重贊親自帶領民夫,修復大程、六合二處堤壩,下詔書褒獎。
世宗征伐劉崇,任用白重贊為河東道行營馬軍都指揮使,白重贊與李重進居軍陣西側,樊愛能、何徽居軍陣東側。交戰之後,樊愛能與何徽都逃走,惟有白重贊和李重進率領所轄軍隊奮力作戰,世宗親自統率親軍合力迫近他們,並州軍隊大敗。處死了樊愛能等人,白重贊因功授保大軍節度使。世宗征伐太原時,任命河陽劉詞為隨駕都部署,任命白重贊為副職。對方的忻州監軍殺死刺史趙皋及契丹大將楊耨姑,獻城投降,然而契丹軍隊還很強大,命令白重贊及符彥卿趕走他們。世宗返回京城,改任河陽三城節度使、檢校太尉。征伐淮南,命令白重贊率領親兵三千在潁水岸邊。不久,改任淮南道行營馬步軍都虞候。隨即升彰義軍節度使。
宋初,加官檢校太師,改任涇州節度使。有馬步軍教練使李玉,本是燕人,兇狠狡詐,與白重贊有仇。李玉與部下閻承恕謀害白重贊,暗中派人購買馬纓,偽造制書說白重贊謀反,下令滅族。於是親自拿著偽造制書及馬纓,告訴都校陳延正說:「使臣送到後就離開了。」陳延正全部告知白重贊,白重贊封好制書上報。太祖非常驚駭,命令檢驗,全是偽造,於是命令六宅使陳思誨快馬趕往涇州,擒獲李玉及閻承恕進行審問,認罪處死。陳延正提升領刺史以獎賞,又詔令各州,凡接到有關機密大事的制書,要詳細檢驗印章筆跡。不久改任泰寧軍節度使。乾德四年,又任定國軍節度使。開寶二年,改官左千牛衛上將軍,奉朝請。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王仁鏑,邢州龍岡人。後唐明宗鎮守邢台,錄用為牙校,即位,提升為作坊副使,逐漸升遷為西上合門使。清泰年間,改任右領軍衛將軍。後晉天福年間,青州楊光遠將要圖謀不軌,任命王仁鎬為節度副使,觀察他的行動。過了二年,有人向朝廷誣陷王仁鏑,改任護國軍行軍司馬。王仁鎬到河中幾個月,楊光速叛亂的文書上報。後漢乾佑年間,歷任昭義、天雄二軍節度副使。
周祖鎮守鄴,表奏王仁鎬為副留守。起兵時,王仁鎬參預這個計劃。周祖即位,王仁鎬被王峻忌恨,出朝任唐州刺史,升為棣州團練使,入朝為右衛大將軍,充任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顯德初年,出朝為永興軍節度使。世宗繼承皇位,調任河中節度使。殿中丞上官瓚出使河中回朝,上言河中百姓大量隱瞞田租,於是派遣上官瓚去查田定租。百姓怨苦,大量逃亡到其他州縣,王仁鎬大聲爭論這件事,於是中止。繼母去世服喪,離職。
五年,授安國軍節度使,制文說:「所眷戀的襄國,是你的故鄉。給你龍形符節以節度使之權,成全你衣錦榮歸的美事。」州中百姓扶老攜幼,在邊界上迎接,有四個進獻錦袍的,王仁鎬都重疊穿在身上,並以金帛酬謝。處理政務的第二天,探望他祖輩父親的墳墓,環視周圍的樹木,嗚咽流淚,對親近的人說:「仲由認為不如負米快樂,確實如此。」當時的人贊美他。州內有一夥盜賊,王仁鎬派人贈送束帛,勸諭他們,全部逃走,不再做強盜。恭帝繼承皇位,調任山南東道節度使。
宋初,加官檢校太師。建隆二年,因病召回,到唐州,在驛館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王仁鎬
王仁鎬性情端謹儉朴,信奉佛教,所得俸祿多供奉神佛施捨僧人,每天早晨誦佛經五卷,有時到日晚才出來處理事務。從事劉謙責問王仁鎬說:「你貴為節度使,不勤於政事救助百姓,卻孜孜不倦地事奉佛,為什麽呢?」王仁鏑莊重地道歉,沒有惱怒之色。當時稱他為長者。
陳思讓字後己,幽州盧龍人。父親陳審確,從後唐到後晉為官,歷任檀、順、涿、均、沁、唐、祁、城八州刺史。參加征伐蜀,權利州節度使,至金州防禦使。陳思讓最初隸屬庄宗部下,庄宗即位,補為右班殿直。後晉天福年間,改任東頭供奉官,又升任作坊使。安從進在襄陽叛亂,任命陳思讓為先鋒右廂都監,跟隨武德使焦繼勛帶領軍隊前去討伐。在唐州花山下與安從進的軍隊相遇,急速出擊大敗他們,安從進僅自身逃脫。因功領獎州刺史。安從進平定,任坊州刺史。
八年冬,契丹陰謀入侵,任命陳思讓為澶州監軍,賞賜鞍勒馬、器皿布帛。在青州討伐楊光遠時,又任行營右廂兵馬都監,戰爭結束,改任磁州刺史。符彥卿北上征伐契丹,陳思讓上表請求參加出征。不久,改任衛州。父母親連續去世服喪。當時武臣很少有實行喪禮的,陳思讓不等詔書下達,就離州奔喪,聽到的人都贊美他。服喪未滿起任隨州刺史。
後漢初,調任淄州,任滿返回朝廷。淮南輿朗州馬希尊在淮南會師,進攻湖南,馬希廣請求援軍,接著發生內亂,周祖又北征,就分出兵力命令陳思讓到郢州去救援,軍隊尚未渡河馬希廣已失敗。陳思讓留在郢州。
周祖即位,派遣供奉官邢思進召陳思讓及所率軍隊返回。劉崇在太原越位稱帝,周祖想要得到有方略的人才來守衛邊境,派遣陳思讓率領軍隊到磁州,扼守澤、潞。不久,任磁州刺史,充北面兵馬巡檢。尚未出發,磁州建置升為團練州,就由陳思讓充任團練使。
廣順元年九月,劉崇派遣大將李瓌率領馬步軍各五都,鄉兵十都,從團柏出發到窘子店。陳思讓與都監向訓、張仁謙等率龍捷、吐渾軍,到虒亭以西,與李鑲的軍隊相遇,殺死三百餘人,生擒一百人,俘獲劉崇的偏將王墦、曹海金,馬五十匹。不久派遣王峻支援晉州,任命陳思讓與康延沼分別為左右廂排陣使,命令率領軍隊從烏嶺到達絳州與大軍會合。劉崇燒毀軍營逃走,陳思讓又與葯元福襲擊他。不久權知絳州。第二年春,升為絳州防禦使。
顯德元年九月,改任亳州防禦使,充昭義軍兵馬鈐轄,多次打敗並州軍隊及契丹援軍,升任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充北面行營馬步軍排陣使。五年,在西山下打敗並州軍隊一千餘人,斬首五百級。當年秋,邢州官吏、老人邢銖等四十人來到朝廷,請求借留陳思讓,下詔贊揚他。十二月,改任義成軍節度觀察留後。
六年春,世宗將要北征,命令先奔赴冀州等待命令。佔領瓦橋關,設雄州時,任命陳思讓為都部署,率軍戍守。世宗患病回京,留陳思讓為關南兵馬都部署。恭帝繼承皇位,任橫海軍節度使。
宋初,加官檢校太傅。乾德二年,又為保信軍節度使。當時皇子興元尹德昭娶陳思讓的女兒為夫人。開實二年夏天,改任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贈官侍中。
陳思讓多次擔任藩鎮職務,沒有敗績,然而非常信奉佛教,所到之處大都禁止屠宰,俸祿全部用來供養僧人,人們稱為「陳佛子」。去世之後,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產。弟弟陳思誨,官至六宅使。兒子陳欽祚,逐步提升到香葯庫使、長州刺史。陳欽祚的兒子陳若拙。
陳若拙
陳若拙字敏之。自幼好學,陳思讓曾讓他拿著書信到晉王府去,宋太宗贊賞他應對周詳文雅,想要安排他任王府職務,陳若拙懇切推辭。太平興國五年,中進士甲科,初次任官為將作監丞、通判鄂州,改任太子右贊善大夫、單州知州。因治政之才,改任太常丞,升為監察御史,充鹽鐵判官。益州關押囚犯非常多,太宗看到奏章很驚訝,召見陳若拙當面委託他清理判決,升為殿中侍御史、通判益州。淳化三年,就地任命為西川轉運副使,不久,改任正使,召回。李至守洛都,表奏陳若拙輔助治理,改任度支員外郎,通判西京留守司。過了很久,柴禹錫鎮守涇州,又表奏為通判,升為司封員外郎,押送糧草到塞外,下詔褒獎他。
入朝為鹽鐵判官,轉任工部郎中。與三司使陳恕不融洽,請求調往其他部門,改為主判開拆司。皇帝巡視北方,任命李沆留守東京,任若拙為判官。黃河在鄆州決口,朝廷商議遷移州城來躲避水患,命令陳若拙與閻承翰前去規劃處理,不久任命權塞東轉運使,接著徵發士兵堵塞王陵口,又在齊州疏浚引導水勢,在採金山建立高大堤壩,奏請免除六州應納的短木五百萬根,百姓為此得到很大好處。黃河事務結束,實任轉運使。召回,為刑部郎中、潭州知州。當時三司使空缺,陳若拙自以為能得到。到逭時非常失望,因而請求召見,上言父母年老,不願遠出,請求交回任命。皇上很惱怒,對宰相說:「士子的操守修養,必須名實相副,常聽說陳若拙有才能,特別提陞官級委任他地方事務,然而如此貪圖進升挑選祿位。以前有叫黃觀的人,有人稱贊他有才能,選用為西川轉運使,就陳辭求免,當時貶黜到邊遠州任職。現在陳若拙又這樣,也要譴責降職。凡是用人,豈能因親近疏遠而不同,如果能鞠躬盡瘁奉行公事,有所建樹,何必擔心名聲官位不來。」於是追回陳若拙所授任命文書,貶為處州知州,徙溫州。任滿回朝,又任刑部郎中,再次任鹽鐵判官,改任兵部郎中、河東轉運使,賞賜金紫。
皇上親祀汾陰,陳若拙把所管轄地區的緡帛、糧草十萬,運到河中用來補助費用,經度制置使陳堯叟上言他任職干練,提升為右諫議大夫,改為永興軍府知府。當時鄰州飢荒,前任官不許他們買賣糧食,陳若拙到達,允許貿易,百姓賴以接濟。又移為鳳翔府知府,入朝授給事中、澶州知州。蝗災旱災之餘,勤於治政,州內百姓列出政績請求留任。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歲。錄用其子陳映為奉禮郎。
陳若拙常弄虛作假,學問很少,當時把第二名及第的人稱為榜眼,陳若拙一向沒有文采,因此被稱作「瞎榜」。
焦繼勛
焦繼勛字成績,許州長社人。少年讀書有遠大志向,曾對人說:「大丈夫應當在異域建立功勛,取萬戶侯。豈能勤苦於詩文呢?」於是放棄學業,在三晉一帶游俠,以飲酒博戲為事。晉祖鎮守太原,焦繼勛穿著儒生的衣服求見,晉祖與他交談,很喜歡他,留作部下。天福初年,授皇城兼宮苑使,升為武德使。安重榮在鎮州謀反,安從進從襄陽起兵呼應。晉祖命令焦繼勛率諸將進軍討伐。到唐州以南,遇到安從進的軍隊一萬餘人,設下伏兵擊敗他們,俘獲他們的牙將安洪義、鮑洪等五十餘人,得到山南東道官印,安從進單人匹馬逃回。安從進之弟安從貴率領軍隊千餘人,援助均州刺史蔡行遇,焦繼勛殺掉其中七百人,生擒一百人,俘獲安從貴,砍斷手腕放回城中,安從進從此不能稱雄一方。焦繼勛因功就地授齊州防禦使。少帝即位,安從進被平定,以焦繼勛的威名鎮守,調任襄陽防禦使。一年多後,入朝任右千牛衛大將軍,授宣徽北院使,升為南院使。
西入侵犯邊境,朝廷商議派出軍隊進行討伐,焦繼勛上疏請求出行,授為秦州觀察使兼諸蕃水陸轉運使。到達後,推行恩信,以方略招引勸誘,各州酋長相繼奉獻玉帛、牛酒請求結盟,邊境因此安定。不久調任陝州知州,就地升保義軍兵馬留後。
後漢初,鳳翔軍校陽彥昭據城叛亂,命令焦繼勛率領軍隊討伐,因功授保大軍節度使。召入京城,漢祖駕幸大名,留用為京城右廂巡檢使,隨即改任右羽林統軍。隱帝末年,命令焦繼勛率軍北征。周祖起兵攻打京城時,焦繼勛擁奉隱帝在留子陂迎戰,作戰失利,歸附周祖。
廣順初年,改任右龍武統軍。世宗征伐淮南,任左廂排陣使,又改任右羽林統軍、左屯衛上將軍,因戰功授彰武軍節度使。
宋初,召為右金吾衛上將軍,改授右武衛上將軍。乾德三年,權知延州。四年,判右街仗杜審瓊去世,任命焦繼勛接替他。當時向拱任西京留守,經常飲酒宴會,不管理府中事務,強盜白天進入都市搶劫財物,向拱醉酒不去追捕。太祖選用焦繼勛接替他,一個多月後,京城肅然。太祖將到洛陽,派遣庄宅使王仁珪、內供奉官李仁祚指揮修建洛陽宮,命令焦繼勛管理這項工程。皇帝回京,贊揚他干練有能力,召見褒獎賞賜,授為彰德軍節度使,仍舊知留府事。王仁珪領義州刺史,李仁祚為八作副使。焦繼勛在太平興國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八歲,贈官太尉。
焦繼勛涉獵史傳,通曉治國之道,所到之處有好的政績。然而性情吝嗇,總是節省官府費用,當時輿論輕視他。兒子焦守節。
焦守節
焦守節字秉直,最初補左班殿直,選用為江、淮南路采訪使。還朝奏報符合旨意,提升合門祗候。李順的余黨騷擾西川,命令與上官正討伐平定他們。高、溪州蠻侵擾內地,又命令前去處理,焦守節上言:「山川曲折險峻,出戰對我軍不利。」下詔允許招降。
咸平年間,設江淮南、荊湖路兵馬都監,首先被選拔。又討伐施州、夔州叛亂蠻人,用大義勸諭他們的酋長,全都悔過歸附,因而為他們劃出地域定約。回朝升任合門通事舍人,監香葯榷易院,三司上言每年賦稅增加八十餘萬。當時焦守節已任衣庫副使,應當升合門副使。真宗對輔臣說:「焦守節因財利剩餘而升武官官階,用什麼來鼓勵在邊境效命的人呢?」僅任命為宮苑副使。奉命出使契丹,館伴丁求說指著遠山對他說:「那就是黃龍府。」焦守節應聲說:「燕然山距這裹有多少路程?」求說慚愧佩服。過了很久,升為皇城副使,管勾軍頭引見司。因把官府差役借給樞密院副承旨尹德潤修建住宅,免去所任官職。三次提升為東上合門使,加官榮州刺史。多次請求任地方官,歷任襄、鄧、汝三州知州,升為四方館使,以右神武大將軍退休去世。
劉重進
劉重進,幽州人,本名晏僧。後梁末隸屬軍籍。後晉初,因通曉契丹語,應募出使北部邊疆,改右班殿直,因而賞賜這個名字。升西頭供奉官,再次出使契丹。契丹主因為他機敏智慧,留用為帳前通事;隨即向南侵犯,任命重進為忠武軍節度使。
後漢初,移鎮鄧州。後漢法律,禁用牛革非常嚴格,州中百姓崔彥、陳寶選等八人從本鎮拿著牛皮到漢祖廟去做鼓,劉重進杖責後釋放了他們。判官史在德說劉重進不善於用法,應當處死。到大理、刑部復審,劉重進所作判決是正確的。史在德定罪為故意誣陷,杖責而死。
乾佑末年,免去藩鎮之職前來朝見。周祖起兵到達封丘,詔令重進與左神武統軍袁義率軍抵禦他們,劉重進遠遠望見塵埃就撤退逃走。後周廣順初年,隨從征伐兗州。不久,封薛國公。繼而召為右神武統軍,逐步加官至檢校太師。世宗南征,為右廂排陣使。顯德三年,世宗聽說揚州沒有防禦准備,派遣宣祖、韓令坤與劉重進等前去襲擊,又擔任先鋒都部署,進軍攻克泰州。起初,楊行密的子孫居住在海陵,稱為永寧宮,後周軍隊渡過淮河,全部被李景所殺。劉重進進入他的家,得到玉硯、玉杯盤、水晶盞、瑪瑙碗、翡翠瓶進獻上去。隨即任命判廬州行府事兼行營都部署,在州境之內打敗淮軍一千餘人,又在白城湖打敗五百人。世宗第二次出征,吳軍在紫金山潰敗,有逃到束山口的,劉重進殺死三千餘人。攻克壽州後,因功授武勝軍節度使。淮南平定,改鎮邢州。世宗北征,為先鋒都指揮使。恭帝即位,封官開府儀同三司。
宋初,進封燕國公。建隆二年秋,授右羽林統軍。乾德五年,改任左領軍衛上將軍。劉重進只擅長翻譯,沒有其他才能,正值契丹入侵中原,於是官至藩鎮。任環衛官,曾隨從皇上到玉津園,太祖召見並與他交談。退下以後,對身邊的人說:「看起來劉重進應對不及常人,前朝任用為將帥,怎能重用呢?」六年,去世,享年七十歲。
袁彥
袁彥,河中河東人。年少時因矯健勇猛應募從事,隸屬奉國營。後漢乾佑年間,周祖率領軍隊討伐李守貞,把袁彥安置在麾下,到鎮守鄴,用為部直小將。後周廣順年間,世宗在澶淵,升為親事都校。世宗任京城尹,改任開封府步直指揮使。顯德初年,授內外步軍都軍頭,領泉州刺史。不久,改任岳州防禦使。隨從征伐壽州,任城北造竹龍都部署。竹龍,是用竹子數十萬竿,圍繞連接,上面設版屋,裝載甲士數百人,用來攻打其城。又命令在渦口修橋,橋梁建成,世宗到此,因而設為鎮淮軍。李繼勛因在淮河岸邊被打敗,罷免軍職,任命袁彥為武信軍節度使,權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又任命為淮南道行營馬步軍副都指揮使,賞賜衣服、金帶、鞍勒馬、鎧甲、器仗,派遣他來到軍中。
宋太祖攻克滁陽,俘虜皇甫暉、姚鳳,袁彥都有功勞,下詔褒獎。又命令率軍駐兵下蔡以便進逼壽春。劉仁贍投降,隨從世宗攻打濠、泗,又俘獲南唐將領許文縝、邊鎬等進獻。班師,實任步軍都指揮使,領彰信軍節度使。六年春,徵發近郊青壯年疏浚五丈河,命袁彥管理這項工程。恭帝繼承皇位,調任保義軍節度使。
宋初,加官檢校太尉。當年秋天前來朝見,改鎮曹州。乾德六年,為靜難軍節度使。開寶二年,調任鄜州。五年,免去藩鎮職務返回京城,去世,享年六十六歲。景德四年,特別下詔錄用其孫袁昭慶為借職。大中祥符八年,袁昭慶獻上袁彥周朝所受告敕中有二聖名諱的,特別提升為殿直。
祁廷訓
祁廷訓本名廷義,避太宗舊名而更改。河南洛陽人。父親祁珪,後梁左監門衛大將軍。祁廷訓長於文書會計、騎馬射箭,隸屬周祖部下。廣順年間,歷任東西班右蕃行首、鐵騎都虞候。世宗即位,改任東西班都指揮使,升為內殿直都指揮使,相繼領蘭、睦二州刺史。隨從征伐淮南,賞賜給他明光鈿甲,命令總領水師巡梘長江沿線。吳人把軍隊埋伏在三江口蘆草中,襲擊祁廷訓,祁廷訓奮力作戰大敗他們,俘虜斬首一千人,余黨逃走。長江以北平定,因功升吉州團練使,領鐵騎左廂都指揮使。一個多月後,升嵐州防禦使,領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宋初,為安遠軍節度觀察留後,當年秋,改任河陽。乾德二年,又改任彰德軍節度留後。不久權知鄧州。五年,就地授義武軍節度使。
開實二年,太祖征伐太原,任命祁廷訓為北面副都部署。太平興國元年前來朝見。二年冬,改授左領軍衛上將軍。五年,因私販竹木高價賣給官府,責降為本衛大將軍。不久,官復原職。六年,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祁廷訓身材高大魁梧,沒有才智謀略.,遇事經常退縮逃避,當時的人稱作「祁駱駝」,是因為他龐大而沒有可取之處。
張鐸張禹珪
張鐸,河朔人,少年時因勇武應募隸屬軍籍。後漢初,為奉國右第六軍都指揮使,領澧州刺史。周祖以樞密使身份鎮守鄴,張鐸率所轄軍隊隨從出行,起兵時,張鐸參預其事。廣順初年,張鐸為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韓通為右廂都指揮使;隨即同時兼防禦使,張鐸領永州,韓通領睦州。改奉國軍馬虎捷軍時,張鐸仍舊兼領這一職務。當年冬,出朝為密州防禦使,改任亳州防禦使。三年,授鎮國軍節度使。郊祀結束,加官檢校太傅。世宗初年,調任彰義軍,不久,加官檢校太尉。顯德三年,又調任河中尹、護國軍節度使。...
翻譯字數太多貼不下,文庫里正上傳,過一兩天搜「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原文加譯文」,或者你留個郵箱發給你。
2. 這是什麼字
震撼寰宇[ zhèn hàn huán yǔ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 zhèn hàn huán yǔ ]
震撼:震動,搖撼;寰宇:全球。指震撼了整回個世界。
出答 處
《宋史·洪咨夔傳》:「揚廷出令,震撼寰宇。」
3. 洪咨夔的《宋史·洪咨夔傳》
洪咨夔,字舜俞,於潛人。嘉定元年進士,授如皋主簿,尋試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樓鑰賞識之。授南外宗學教授,以言去。丁母憂,服除,應博學宏詞科,直院庄夏舉自代。
崔與之帥淮東,辟置幕府,邊事纖悉為盡力。丘壽雋代與之為帥,金人犯六合,揚州閉門設守,咨夔亟詣壽雋言曰:「金人忌楚,必未至揚,乃先自示弱,不特淮左之人心動,而金人且驕必來矣。第當遠斥堠、精間探,簡士馬,張外郡聲援而大開城門,晏然如平時。若金人果來犯,某當身任之。」壽雋愧謝。已而金人果遁。山陽兼帥事青州張林清獻銅錢二十萬緡,咨夔謂宜以所獻就犒其軍,如唐魏博故事,使無輕量中國心。帥乃令輸其半,林亦不復來。
與之帥成都,請於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與之為制置使,首檄咨夔自近,辭曰:「今當開誠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濟國事,乃一未有聞而先及門生、故吏,是示人私也。」卒不受,惟以通判職事往來效忠,蜀人高之。尋知龍州。州歲貢麩金,率科礦戶,咨夔曰:「將奉上乃厲民乎?」出官錢市之。江油之民歲戍邊,復苦餫餉,為請於制、漕司免之。毀鄧艾祠,更祠諸葛亮,告其民曰:「毋事仇讎而忘父母。」
還朝,為秘書郎,遷金部員外郎。會詔求直言,慨然曰:「吾可以盡言寤主矣。」其父見其疏,曰:「吾能吃茄子飯,汝無憂。」史彌遠讀至「濟王之死,非陛下本心」,大恚,擲於地。轉考功員外郎。轉對,復言李全必為國患。於是台諫李知孝、梁成大交論,鐫二秩。讀書故山,七年而彌遠死,帝親政五日,即以禮部員外郎召,入見,乞養英明之氣,及論君子小人之分。帝問今日急務,對以「進君子而退小人,開誠心而布公道」。且言「在陛下一念堅凝」。又問在外人物,對以「崔與之護蜀而歸,閑居十年,終始全德之老臣,若趣其來,可為朝廷重。真德秀、魏了翁陛下所簡知,當聚之本朝。」
翼日,與王遂並拜監察御史。咨夔感激知遇,謂遂曰:「朝無親擢台諫久矣,要當極本窮原而先論之。」乃上疏曰:「臣歷考往古治亂之原,權歸人主,政出中書,天下未有不治。權不歸人主,則廉級一夷,綱常且不立,奚政之問?政不出中書,則腹心無寄,必轉而他屬,奚權之攬?此八政馭群臣,所以獨歸之王,而詔之者必天官冢宰也。陛下親政以來,威福操柄,收還掌握,揚廷出令,震撼海宇,天下始知有吾君。元首既明,股肱不容於自惰,撤副封,罷先行,坐政事堂以治事,天下始知有朝廷。此其大權、大政,亦略舉矣。然中書之敝端,其大者有四:一曰自用,二曰自專,三曰自私,四曰自固。願陛下於從容論道之頃,宣示臣言,俾大臣充初志而加定力,懲往轍而圖方來,以仰稱勵精更始之意。」帝嘉納之。又首乞罷樞密使薛極以厲大臣之節,章三上,卒出之。其他得罪清議者,相繼劾去,朝綱大振。
明年,改元端平。咨夔預乞於正月朔下詔求直言,使人人得盡言無隱,又乞令內職任之穹者各舉所知,皆從之。時登進諸儒,以廣講讀、說書之選。咨夔言聖學之實,所當講明而推行者有六:一,親睦本支;二,正始閨門;三,警肅侍御;四,審正邪用舍;五,儲養文武之才;六,憂根本無生事邀功。又言常平義倉、鹽課及苗稅多取之敝。京湖以《八陵圖》來上,咨夔援紹興留司奉表八陵及東晉大都督親謁五陵故事,乞先詔制臣往省,俟還,別議朝祭。又復以完顏守緒骨來獻,時相侈大其事,咨夔曰:「此朽骨耳,函之以葬大理寺可也。第當以金亡告九廟,歸諸祖宗德澤,況與大敵為鄰,抱虎枕蛟,事變叵測,顧可侈因人之獲,使邊臣論功,朝臣頌德。且陛下知慕崇政受俘之元祐,獨不鑒端門受降之崇寧乎?」然不果悉從。
擢殿中侍御史,會王定入台察,力詆蔣重珍,咨夔乃按定疾視善良,乞罷之。越三日,左遷定,而擢咨夔中書舍人,尋兼權吏部侍郎,與真德秀同知貢舉,俄兼直學士院。時咨夔口瘍已深,復上疏謂當引咎悔過,且乞祠,帝曰:「卿在朝多有裨益,何輕去?」咨夔奏:「臣數備台諫、給舍,皆不能遏六月之師,何補於朝?臣病久當去,去猶足裨風俗。」帝勉留之,遷吏部侍郎兼給事中。奏:「比徇私成俗,化實未更,所恃以一公鑠萬私者,獨陛下耳,而好樂營繕,親厚近屬,保護舊臣,若未能無所繫纍。」上在位逾一紀,國本未立,未有敢深言之者,咨夔乞擇宗室子養之,並為濟王立後。
擢給事中,史嵩之入相,召赴闕下,進刑部尚書,拜翰林學士、知制誥。求去愈力,加端明殿學士,卒。御筆:「洪咨夔鯁亮忠愨,有助親政,與執政恩例,特贈兩官。」其遺文有《兩漢詔令攬抄》、《春秋說》、外內制、奏議、詩文行於世。
4. 南宋洪咨夔的《大冶賦》全文,哪位大大知道
大冶賦
【南宋】洪咨夔
【原文】
余宦遊東楚,密次冶台。職冷官閑,有聞見悉纂於策。垂去,乃輯而賦之。其詞曰:
「堪輿奠位,峙岳融瀆。合地四與天九,乾為金而兌屬,發泰媼之珍,轉靈修之妙軸。而築、冶、鳧、栗、段、桃,攻之有六,出智創物,重在泉幣。燧昊俶興,黃虞踵繼,姒乙鼓於庄歷,濟陽九之厄歲;姬姜均於九府,定帛刀於殊制,侈卯金之七福,鹽鐵於大農。榆莢之與赤側,獨五銖之適中。宜乎讖白水而謠黃牛,兆御天之六龍,晉陽崛起,齊秦賜爐。含三體之邈籀,印初生之望舒。雖會昌因州以辨名,不易開元之舊模。彼其輕之,則為荇葉、耒子、鵝眼、綖環,風飄水浮;重之,則比輪、兩柱、大布、大泉,直百當千。逞私智以膠擾,夫豈足以操大利之權哉?顥蒼監德,真人起涿,聚五星,摩兩日。噓風雲,旋斗極。夷昆侖,盪溟渤。湖湘收波,劍閣失險,而王師飛渡於採石。攬六朝之王氣,混江南之版籍。冶有永平,仍鎮楚澤。列聖重規,同文一軌。穹符象瑜,累□疊□。礦人申其厲禁,九牧修其貢筐。於是監有永豐、永通、阜財、阜民、熙寧、廣寧、神泉、寶泉、豐國、豐遠、富民、惠民,昈分錯峙,不可殫論。時則提封之廣,東枕蟠木,南挖丹穴,西瞰大蒙,北薄祝栗。地產物宜,旅充庭實,而萬寶畢萃,莫東南之與匹。蓋其鍾溫厚之仁氣,應□齊之分域。鬥牛被飾以星光,江漢灌輸其靈液。淮海荊衡之壤,厥貢三品;會稽具區之畛,其利金錫。漢鐵官長丞五十有一,而專其官以主丹陽之銅;唐諸道置爐九十有九,而重其使以總江淮之鐵:皆所以斡山海天地之藏,充少府水衡之積者也。矧火德之王離,薰協氣之嘉生。銅□牛而流魄,銀走鹿而儲精。□鋈□錯,丹汞之入,非一端之可名。漕軺兼統,肇於興國。都提命官,昉於咸平。合江淮荊浙閩廣而建一台,則景□之憲度。東治於饒,西治於虔,則元豐之章程。戾淳熙之綜核,始復囊括於永平矣。黃旗紫蓋,天運有屬;醴泉器車,地靈自鬻。冶場之盛,名在斡官者,紛紛其可覆:鉛山、濛山、石堰、岑水、昭寶、富寶、寶成、寶瑞、雙瑞、嘉瑞、大挺、大濟、永興、新興、興國、興利、大富、廣富、通利、通濟,鹽務坑井,殆幾萬計。有嗇而豐,有興而廢,舉斯以旃,特其幾例。然或鐵山之孕銅,或銅坑之懷金;或參銀而偕發,或且浸而且淋;賜蠡羊僅之言利,莫能研幾而極深。但見汰金有洲,淘金有岡;瑞金有監,通金有場。曳寶氣而貫虹□□,溢乎麟趾裹蹄之祥,豐城之黃,燦焉□□,秋菊染霜,寒英欲墮;落亭之紫,燦焉日柬日柬,春蒲闖水,茸茸尚短。樂安精□,胎瑞坑谷。浚□磧以採摭,畫□沙而披漉。大如落萁之豆,小如脫□之粟。輕如麩之去□,細如塵之生曲。澄之汰之,倏胂蒲掬。渠陽澤銑,毓其溪洞。尋苗□□之邃,破的□壁之壅。□以火則流脂,鐵籠之烈;淬以水則舂糜,鉛杵之重。吉挺旅陳,符采飛動,鑄神鼎而制嘉量,是為萬世不窮之用。以至銀城有場,銀斜有坑,銀玉有塢,銀嶂有山。寶積張萬竇之空洞,天壽倚一柱之□□。立岩牆而弗顧,慨徇利而忘安。□路而深入,閣道橫躡。篝燈避風而上照,梁杠插水而下壓。戽枵深阱之腹,炮泐駢石之脅。捷跳蛙其不系,磔蒼髯而可鑷。碓山藉礦而殷雷,淘池攪粘而飛霎。流景倒燭,星星曄曄。燒窯熟,□爐裂。鉛□沸,龍窠發。氣初走於煙雲,花徐翻於霜雪。它山莫優,朱提則劣。於以供王府匪頒之用,於以補冶台貸本之闕,是二品則然矣。請復究銅之為說:劉濞萃逋逃之藪,擅采山之富,而吳之產豐於豫章;卓氏爭王者之利,錮齊人之業,而蜀之產阜於臨邛。歐子破赤堇之山,涸若耶之溪,而越之產不止於莫邪干將。錢幣或造於楚晉,冶鑄多出於齊梁。伏羲以來,銅山四百六十有七,今之大要,不過厥色之有三。其為黃銅也:坑有殊名,山有眾朴。蜿□扶輿。郁積磅礴。□□岑□,崴嵬□□。□彬闌斑,□漾璀錯。□脈見,函路灼。牛飲盤,天井落。礦脈異采,乍純遽駁,□苗殊性,欲斷還絡。烏膠綴,金星爍。蔌花淡,丹沙渥。鼠結聚團,雞□散泊。□餌膏油,英潤濯濯。宿炎煬而脆解,紛剞劂而巧□。批亢轟博浪之椎,陷堅洞混沌之鑿。岩雲欲起而復墜,石火不吹而自躍。磅磅馳霆,剝剝灑雹。丘示掩耳而疾遁,木客捧心而竦愕。膽寒野伏之夔罔,魂褫泥蟠之龍蠖。繚乎修隧,黝乎幽壑。潛□旁呀,陰□斜□。共工觸不周而地維斷,神禹辟伊闕而龍門拓。驪山百仞之下穿,昆明萬夫之偕作,曾未媲其功用之博也。逮其籠簣齊,畚鍤具,專諸虎攫,孟賁逐負。徙堆阜於平陸,矗岑樓於爐步。□炭周繞,□薪環附。若望而燎,若城而炬。始束□於畢方,旋鼓鞴於□怒。鞭火牛而突走,騎燭龍而騰鶩。戰列缺霹靂於焱□,舞屏翳豐隆於煙霧。陽烏奪耀,熒惑遜度。石迸髓,□流乳。江鎖融,臍膏注。銗再煉而粗者消,鈲復烹而精者聚。排燒而汕溜傾,吹拂而翻窠露。利固孔殷,力亦良苦。唯彼泉井,淘沙可鑄。其浸銅也:鉛山興利,首鳩僝功。推而放諸,象皆取蒙。辨以易牙之口,膽隨味而不同。青澀苦以居上,黃醯酸而次中。鑒以離婁之目,泛浮漚而異容。赤間白以為貴,紫奪朱而弗庸。陂沼既瀦,溝遂斯決,□灂澒溶,汩滵潎冽。銅雀台之檐溜,萬瓦建瓴而淙淙;龍骨渠之水道,千澮分畦而□□。量深淺以施槽,隨疏密而制閘。陸續吞吐,蟬聯貫列。乃破不□之釜,乃碎不湘之□。如鱗斯布,如翼斯起。漱之瓏瓏,濺之齒齒。沉涵極表裡以俱暢,蒸釀窮日夜而不止。元冥效其巧譎,陽侯獻其怪詭。變蝕為沫,轉涊為髓。或浹下□,自凝珠蕊,且濯且漸,盡化乃已。投之爐錘,遂成粹美。其淋銅也:經始岑水,以逮永興。地氣所育,它可類稱。土抱膽而潛發,屋索□而亟乘。剖曼衍,攻□□。浮埴去,堅壤呈。得雞子之胚黃,知土□之所凝。輦運塞於介蹊,□積高於修楹。日愈久而滋力,礬既生而細□。是設抄盆筠絡以庋,是築甓槽竹籠以釃。散□□而中鋪,沃□液而下漬。勇抱瓮以潺□,馴翻瓢而滂濞。分釅淡於淄澠,別清濁於涇渭。其滲瀉之聲,則糟丘壓酒於步兵之廚;其轉引之勢,則渴烏傳漏於挈壺之氏。左挹右注,循環不竭。晝湛夕溉,薰染翕□。幻成寒暖燥濕不移之體,疑刀圭之點鐵。若乃礦課登,綱程促,鐵往銅來,錫至鉛續。川浮舳□之御尾,陸走車擔之□屬。絕彭蠡洞庭而星馳,溯重淮大江而電逐。四□圜府,如輻有轂。殷轔軒□,□□復陸。頓之連城,貯之列屋。黑雲□山之亂委,熊豹□□而起伏。蓋不待銷飛廉、□瞿曇,而鍾官之用足。於是,鑄錢使考其會,辨銅令第其品。丁夫竭作,匠師歡奮。煤突整潔,炭戶充□。鼓兩儀之□而大播,役六丁之工而迭運。祝融作,女媧進。一煽濤生海門之微波,再煽日吐扶桑之疊暈,三煽烘朝霞而爛照,四煽洶屯雷而欲震。張格澤之輝焰,迸攙搶之芒潤。誇父及之,漢翻漿而爰;河伯望之,瞳眩花而瞬。澄澈不□,通明無燼。黑濁之氣竭而黃氣次,黃白之氣竭而青氣應。液□瀉與兜杓,閘遂明於模印。撅之落落,貫之磷磷。磋之以風車之□軋,轆之以水輪之砰隱。繒網涓拭,蠱核摩□。肉好周郭,堅澤精緊。文勁銀鉤,色瑩玉填。既刮垢以磨光,始結緡而就准。盡東門之漚麻,不足以為其貫引。百吏告功,三官動色。乃督軍艘,乃輸王國。版曹稽其贏虛之數,起部程其精粗之績。謹內府之登儲,衍外帑之椿積。天子守之以恭儉,家宰理之以均節。與五銖開元而並行,異皇榜紫標之私殖。金工鑠之則有禁,蠻舶□之則有辟。宜京師貫朽而莫校,天下藏鏹而山則也。其或用取,鹿皮、制參、飛錢,通物之變,扶時之偏,亦本於輕重之相濟,子母之相權。至論殖財,莫如擇使。有管仲則藏富於國,得劉晏則錢流於地。」
言未畢,客有在旁啞然而笑曰:「子來自番,知泉則詳。坎蛙難語乎海水,醯雞未窺乎天光。獨不聞負□南面,運□北之均而鼓四方者乎?盪八卦,范九章。□關雎,播我將。融庶品於道德之□,斂眾寶於俊□之場。磨而不磷者,布在台省;動之斯和者,坐諸廟堂。旋乾轉坤,闔陰辟陽。陶唐冶虞,規周矩商。禮樂凝俗,易窳而良。仁義鑄人,革否而臧。泰階以平,天步以康。前星爛乎重暉,旄頭澹其不芒。南風薰而民財阜,膏雨時而年穀昌。於以植帝王太平之業,詎止圖霸功之富強。」余乃豁然悟,蹶然起拜,手而系之曰:「天不愛道,聖賢興兮;地不愛寶,稼穡登兮。人不愛情,富壽且安兮;化工之巧,莫窮其端兮。」
註:有太多的字字型檔裡面沒有,打不出來。
5. 誰字仲可
晚清文人徐珂(字仲復可)《清稗類鈔》製作者。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縣(今杭州市)人。光緒年間(1889年)舉人。後任商務印書館編輯。參加南社。曾擔任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的幕僚,不久離去。1901年在上海擔任了《外交報》、《東方雜志》的編輯,1911年,接管《東方雜志》的「雜纂部」。與潘仕成、王晉卿、王輯塘、冒鶴亭等友好。編有《清稗類鈔》、《歷代白話詩選》、《古今詞選集評》等。
6. 洪這個字的起源
姓氏起源
為上古炎帝神農氏之後--共工的後代。共工本姓共氏,從黃帝時起就擔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職,被人們尊為水神。顓頊帝時,共工起兵爭天下,後失敗。傳說他失敗後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撐天地的不周山。到大禹時,共工氏又起了不臣之心,大禹鎮壓了他們後,就把他們放逐到了江南蠻荒之地,共工氏的後人在江南定居後,為了讓後世子孫記住他們的祖先作過水神,就給共字加上水旁,以此作為自己的姓氏,這樣就形成了洪姓。
以國為姓。西周時,有人被封到共,建立共國,稱為共伯。春秋時,共國被衛國所滅。共伯的後代就用國名"共"作為自己的姓氏。後來因為避仇改為洪姓。
為避諱改姓洪。如豫章宏氏,為避唐明皇忌諱,改姓洪。五代時參知政事劉弘昌、劉弘果二人,為避宋太祖之父趙弘殷之諱,遂改"弘"為"洪",並改劉姓為洪姓。
聚集地( 遷徙分布)
現今河北北部和遼寧一帶地區(即古「九州」之一的幽州),洪姓在先秦時期是以「共氏」的面目出現的,在秦漢之後才為「洪氏」所代替,並逐漸由北到南,至隋唐之時,皖、贛一帶已有許多洪姓人家了。幽州洪姓南遷是因為當時南北朝的五胡亂華,導致民族大遷移。洪氏在江南人數聚增,還有江西豫章(今南昌)弘氏改姓為洪。從上看來歷史上洪氏有三個支系組成:一是四千多年之前的共工氏;二是唐明皇時江西南昌的弘氏改洪氏;三是唐德宗時江蘇武進的弘氏改姓洪氏。三支中以共工氏最為源遠流長。這三支均活躍於南方各處,並成為南方的望族之一。相比之下幽州的洪氏在北方就比較少見了。
台灣的洪姓位居十七,也是屬名門望族之列。洪氏的分布以嘉義為最多,其次是台中、南投,再為澎湖等地。他們主要來自福建,在永曆二十八年(公元1674年),一個叫洪應興的福建人率徐降華等七人,從閩來台旗後捕魚,以後在次修建始祖宮。以後有福建人來台。
堂號
"雙忠堂":宋代洪皓,以禮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扣留了他,他堅決不屈服。被扣15年中,他經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匯報金國的情況,人們把他比作蘇武。他的兒子洪邁,又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強迫他稱"陪臣"(諸侯的大夫朝見天子,自稱陪臣),他堅決拒絕,因此被金人拘留。他父子都為了祖國恪盡忠誠,人稱"父子雙忠"。
歷史名人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創立了農民革命組織"拜上帝會",自稱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1851年,在廣西桂縣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太平天國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義失敗。
洪 適:宋代名醫。洪皓之子,少時聰慧。與弟洪遵、洪邁同中博學宏詞科,時稱"三洪"。以文章著稱於時,好收藏金石拓本,並以據訂正史傳的訛誤。
洪亮吉:清代學者兼文學家。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工篆書,著有《洪北江全集》。
洪咨夔:南宋詩人。嘉定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7. 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優化方案單元檢測綜合答案
第一單元 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
1.(1)春風桃李花開夜 (2)梨花一枝春帶雨 (3)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4)裊裊兮秋風 洞庭波兮木葉下 (5)安能行嘆復坐愁 (6)長風破浪會有時
(7)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8)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9)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10)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2.(1)詩經 風 雅 頌 賦 比 興 (2)孔雀東南飛 樂府雙璧 新樂府 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 (3)①屈原 ②李白 ⑧杜甫 ④白居易 ⑤辛棄疾 ⑥李清照
3.世事艱難,人生壯志難以實現之憤;山河淪喪,當政者不圖收復之憤;報國無門,雄才大略不能施展之憤。
4.略(此題較為開放,分析時只要能結合文本,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可。一般而言,前一種觀
點更為大家認同)
5.示例:本聯選取「春日映照下台階上碧綠蔥翠的小草」和「繁茂枝葉間婉轉啼嗚的黃鸝」兩
個典型意象,營造出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意境;然而,草「自」春色,鳥「空」好音,又包蘊
著英雄不再、才略抱負難展的感慨,(此題較為開放,只要能夠結合詩中的意象和詩人的
情感來分析,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可)
6.「重露成涓滴」緊扣第一句中的「竹」,夜露凝聚成小水珠從竹葉上滴下來;「稀星乍有無」緊
扣第二句中的「月」,星星因明月而黯淡,變得若有若無。
7.詩人因國家和人民遭遇接連不斷的戰爭而憂心不已,徹夜未眠,所以十分睏倦。
8.全詩前六句寫景,形象地渲染出詩人夜深而不能人睡,只能孤寂地觀景度夜的「倦」態。尾聯
一語點破「倦」因,正是由於「萬事干戈里」,所以詩人無限悲愁,不能合眼,倦怠不已。
9.《菊》:不求高位,不慕虛利,只求有益於人的高尚品格。《畫菊》:堅守大義、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10.鄭谷的《菊》一詩運用了對比手法來突出菊的品格,一方面,王孫公子對菊持輕視的態度,
而普通人對菊卻非常尊重喜愛;另一方面,菊與身居高位而於人無益的瓦松不同,雖然地
位低微,卻毫不吝惜地把芳香獻給人間。
11.本詩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將瀑布人格化,讀來氣勢如虹,情感充沛,使人激奮。
12.涓涓細流不辭辛勞,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後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向前流向大海,
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
13.「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試卷」刻畫詩人既抱希望而又疑慮不安的心態,「依舊」則
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14.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水是永恆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制。
(或:人生道路總不會一帆風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雨,就能達到青山綠水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
喜悅。意思對即可)
15.不矛盾。作者用了先揚後抑的手法,以樂更襯其哀,說明聽者「邊愁」之重,以至任何歡樂的
樂曲和舞蹈都不能排遣。
16.前三句敘事抒情,「高高秋月照長城」一句寫景。好處:以景作結,寓情於景;創造意境,無限含蓄。
17.友人相對無言,只是凝視著銀燭青煙。(扣住關鍵詞「神情」作答)
18.此聯精於煉字,巧用襯托。「隱」字寫出高高的樹蔭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沒」字寫出了銀河淹沒在破
曉的曙光中,表明時光催人離別,襯托出離人難舍難分的心緒,(可從「遣詞造句」和「手法技巧」上切
人分析)
19.提示:首句「釣罷歸來不系船」:寫漁翁夜釣歸來,懶得系船,「不系船」三字是全濤的關鍵,以下三
句全從這三字生出,是全詩的總起文字。「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承接上句,點明「釣罷歸來」的地
點、時間及人物疲倦想睡覺而懶得系船的心情。情景結合,表現了悠閑的生活情趣。「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縱然」、「只在」兩個關聯詞語,一放一收,把詩歌的意思推進了一層,生動地表
現了釣者悠閑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寧靜優美的景色。
20.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悠閑的生活情調。第二間示例:詩歌即事抒情,將「釣罷歸來不系船」
這一事件,與「江村」夜景融為一體,表現出一種看似懶散實則是一種閑適的美好的生活情
趣,這正是現代都市人包括我們特別嚮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提示:也可從「看似閑適實則
是一種懶散的生活情趣」、「缺乏積極進取的激情」、「不符合生活真實」等角度回答。
21.第二聯中的「片雲」、「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片雲」在空中飄盪,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漫漫
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獨寂寞。第三聯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
景,與上句的「落日」相對,虛實結合,兩聯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種天高路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
22.示例一:同意該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的說法。詩中提到「心猶」、「病欲蘇」、「存老
馬」等,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 示例二:同意該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
情」的說法。詩中寫到「思歸客」、「腐儒」、「片雲」、「落日」等,特別是結尾兩句:「難道我這腐
儒,連一匹老馬也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一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此題比較開放,
言之成理即可)
23.
示例一:更認同蘇軾的看法。詞末兩句似是詞人在對郴江說:郴江啊,你本來是圍繞著郴山而流的,為什
么卻要老遠地向瀟湘而去呢?其實是藉此問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感情:(以下三種任選其一)(1)意即郴江也
耐不住山城的寂寞,流到遠方去了,可是詞人還得羈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伶仃:(2)意即詞人自嘆
身世:自己好端端一個讀書人,本想為朝廷做——番事業,正如郴江原木足繞著郴,厶而轉的,誰會想到
如今竟被捲入政治斗爭的旋渦中去呢?(3)意即詞人感悟到:生活並非固定的,而是不可預測的,就像這郴
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瀟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滾滾向前,不知它還將把自己帶到怎樣苦澀、荒涼的地
方!這兩句既採用擬人手法,顯得山水有情,同情著詞人的凄苦命運;同時也採用了象徵寫法,景物中注
入詞人被貶謫異鄉的孤苦凄情、深長怨恨,顯得意味深遠。(以上兩種寫法任選其一)
示例二:更認同王國維的看法。「可堪」兩句是正面實寫詞人羈旅客館的 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館,
緊緊封閉於春寒之中,而在杜鵑的陣陣悲鳴中,慘淡的夕陽正徐徐落下。(以下分析任選其一)(1)內容分
析:杜鵑「不如歸去」的叫聲、「斜陽」都能引起遊子的歸思和鄉愁,觸發遊子淪落天涯、身世凄涼之
感,寫法:這兩句巧妙地化用典故和前人詩句,「杜鵑聲」自然容易使人聯想到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字死後
化為杜鵑悲鳴啼血的故事,以及前人「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等詩句,蘊藉深沉,內涵豐
富。(2)內容分析:春寒,即心境寒。詞人獨處客館,一個「閉」字,鎖住了館門,也鎖住了詞人的心。
杜鵑聲勾起鄉愁,斜陽漸沉,表現出詞人擔心夜晚來臨更寂寞難耐的心情。所有景物觸動詞人身世凄涼之
感。寫法:本詞句借景抒情(融情於景),連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等色調灰暗、令
人生悲傷心的景物,營造出一種強烈的凄涼氣氛,顯得委婉含蓄。
24.略
第二單元 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1.(1)灧灧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五月明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2)半壁見海日 空中聞天雞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3)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月浮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4)春水碧於天 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2.(1)張若虛 賀知章 (2)韋庄 溫韋 花間派 (3)山水田園(隱逸) (4)詩史
(5)近體詩 古體詩 首聯 頷聯 頸聯 末聯 尾聯
3.(1)「孟浩然」:唐,孟浩然。 (2)「樂天」:唐,白居易。「韋郎」:唐,韋應物。
(3)「公」:宋,蘇軾。「周郎」:三國,周瑜。 (4)「陶謝」:晉,陶淵明;南朝,謝靈運。
(5)「少陵」:唐,杜甫。 (6)「放翁」:宋,陸游。「眉山」:宋,蘇軾。「誠齋」:宋,楊萬里。
「謫仙」:唐,李白。 (7)「青蓮」:唐,李白。 (8)「介甫」:宋,王安石。
4.(1)悠閑自適 (2)七言古詩。第二、三兩聯沒有對仗。(這是最明顯的特徵,講到其他特徵亦可。)
(3)前句承「漁梁渡頭爭渡喧」一句,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後句承「山寺鍾鳴晝已昏」一句,寫自己
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心情,運用的是對比反襯
的手法。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5.(1)共三聯對仗:首聯、頷聯和頸聯。提示:首聯開門見山,雄厚有力。一般認為該聯表現了杜甫終於實
現登樓夙願的愉快,但細細品味,這兩句還有更深層的含義。杜甫是懷著懷才不遇、壯志未酬、漂泊天涯
等許多感觸,才寫下這開頭兩句:過去只聽說有洞庭水,到遲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樓。這是沉鬱之感,與結
尾「憑軒涕泅流」遙相呼應。頷聯寫登樓所見:洞庭湖水劃分了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
在湖水之中。該聯極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壯闊、無邊無際,顯十詩人技巧精湛,運筆自然。頸聯意境從
寬闊轉到狹窄,與頷聯承接緊密。空闊之境往往能激發人們的飄零之感;,浦起龍說:「不闊則狹處不
苦,能挾則闊境愈空。」到尾聯,意境又轉到寬闊,前後襯托,意境渾然。杜甫什麼「親朋無一字」,
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為「戎馬關山北」,於是詩人只能「憑軒涕洲流」。 (2)孟詩寫洞庭湖生
動而有聲勢,令人讀後如見浩渺的湖水及其沖激之狀。其中的「撼」字足見詩人煉字之功力。但全詩有些
頭重腳輕,稍見缺憾、而杜詩同樣抓住洞庭湖最顯著、最典型的特徵——雄偉壯闊來加以描繪,以兩句抵
四句。一個「坼」字,彷彿是洞庭湖的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沖開、分裂,顯示出
洞庭湖的磅礴氣勢。一個「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幾乎使洞庭湖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並且主
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飄盪起落。這兩句詩與全詩是統一的,顯得深沉博大。清
代詩論家沈德潛評價杜甫的這兩句詩說:「孟襄陽(指孟浩然)三四語實寫洞庭,此只用虛寫。」(《唐詩
別裁集》卷十)這是從「實」和「虛」的手法上指出了兩詩寫景的差異。孟詩是借寫洞庭湖景來表達個人
「欲濟無舟楫」,想做官而無人引薦的心情,局限於個人的仕宦得失。而杜甫從洞庭湖寫到江南大地,又
從江南大地寫到天地日月,從更大的空間范圍表現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氣象。他眼中不只是一個洞庭湖,而
是整個吳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僅僅有他自己,而且有天下的百姓。這就使他的這兩句詩比起孟浩然的詩
更顯得氣勢不凡,驚天動地,因此《西清詩話》說此二句「大與諸子迥別」,而區別就在「不知少陵胸中
吞幾雲夢也」。孟浩然的四句詩,特別是杜甫的兩句描繪洞庭氣象的詩,意境壯闊,氣勢極大,成了千古絕唱,為歷代詩人和詩論家所嘆服。因此後人不敢再題岳陽樓。
6.(1)風景 生活 卓文君 人物 (2)示例一:詞人想回鄉。這首問被認為是他避亂江南時所作。我們可
以從字里行間悟出詞人的一片思鄉情。如第一句「人人」的勸說,第二句「只合」的不能回鄉的苦衷,
第七句的「莫」字無可奈何的極端說法,最後一句因戰亂而導致有家不能問,所以反過來說「還鄉須斷
腸」,全詞刻畫出特定歷史環境下詞人懷念故鄉、欲歸不得的心態,隱約中使人感到故鄉今日之事事物物
皆有足以使人斷腸者,可謂語盡而意不盡。 示例二:闊人不想回鄉。這首詞一說為詞人早年浪遊江南時
所作。作者以寫意的畫法,畫出了江南水鄉的碧水青天、春雨畫船、美女似月、皓腕如雪,給讀者留有極
大的想像空間。開頭用「人人盡說」這一側面描寫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遊子總會發出思歸而不得的感
慨,而這首詞的結尾巧妙地響應開頭,反傳統而用之,說遊人與客居者願老死於此,否則將遺憾無窮,俏
皮而極富有新意。遊人戀江南,合平常情;異地為客,不願還鄉似乎有悖常理,但正因為如此,更加表現
了江南的好處。如果南來的遊人正當年華就回到了北地(詞人的家鄉在陝西),豈不要日思夜想這迷人的江
南了?(只要理由充足,兩種答案均可) (3)提示:陳廷焯讀出了韋庄想回鄉的傷心斷腸,從字里行間感受
到了語言的凄楚蒼涼,郁悶曲折。詞人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並以側面描寫、烘托反襯的手法,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李冰若讀出了詞人描寫的江南的美麗,從詞感受了語言的賞心悅
目,清新自然。全問語言顯得優美清新,簡潔明快,抒情性強。(言之成理即可)
7.(1)①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②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
③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2)①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
向天橫 ②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3)①起興(先言他物以引出所詠之物),如「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②對比,如「雲霞明滅或
可睹」與「炯濤微茫信難求」相對比、⑧誇張,如「天姥連天向天橫」,「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
南傾」,(三種表現手法說到一種即可)
8.(1)夢中游覽天姥山的所見所聞 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 見海日 忽已暝 (2)不好。「忽」字寫出了詩
人由於縱情山水,留戀奇花,渾然不知夜幕降臨的游興和天姥山上千岩萬嶺、奇花異石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的奇特景象。 (3)把描寫聲音特點的詞前置可造成特殊意境,聞聲不見物,更能扣動人心扉。
(4)E (5)我欲因之夢吳越 惟覺時之枕席 宏偉壯麗 名山勝景和不受權貴束縛的精神生活 ( 6)夢
(7)上段中所寫的遊仙經歷 (8)詩中的天姥山
(9)表現了詩人對現實不滿,蔑視權貴,決不折腰趨奉,不與現實社會合作的生活態度。
9.浪漫主義是李白詩歌最突出的藝術特色,表現為:①豪邁奔放、飽滿洋溢的激情;②豐富奇特、燦爛瑰麗的想像;⑧飄逸灑脫、自由放達的文筆。(提示: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風格是豪放飄逸、清新自然)
10.歲歲不知春。
11.一是行文上富於變化,二是形式上整齊劃一,三是音韻上和諧動聽,四是描寫上形象分明,五是表達上感情真切。
12.先寫山路幽暗深遠,溪澗寂寥冷落,繼寫鳥鳴聲,反襯深山幽靜,再用風雪的凜冽表現山中
的冷峻。最後以「朝朝不見日」顯示自然界的寒冷。寫自然環境的「冷」,是為了表現詩人的
心「冷」(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漠心情)。
13.巴南 津亭(江亭) 秋夜 江邊 塞北
14.提示:「送」字,既是寫江水流動的迅速無情,又點明了詩歌的主旨——送別。「橫」字,既寫
夜雲的濃密厚實,又寫離別的遙遠無情。「亂」字,既是形容夜煙彌漫,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
迷亂。「飛」宇,既說明時間的推移,也暗示詩人佇立凝望時產生的聚散匆匆之感。「寂寞」一
詞,既是寫外界的景象,也是寫內心的情懷。「寒」字,不但表現了江山夜寒,令人感覺到肢
體寒冷,而且寫出了在這個特定的離別夜詩人心情的沉重與冷寂。詩人就是運用這樣一些
字眼把畫面點活,把送別後的孤寂帳惘之情融化在景色的描寫之中的。
15.示例:這一夜夜深月轉,這一刻離亭籠罩在亂煙濃霧之中:這一眼從離亭遠眺,月馳中天,這一瞬江山一片寂冷。
16,相同之處:均用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虛寫與實寫結合,語言凝練,講究煉字(如第一首的「送」、「橫」,第二首的「亂」、「飛」、「寂寞」、「寒」)。不同之處:第一首用「誰見泣離群」反問,
直接抒情;第二首寓情於景,景與情會。第二首更好。因為「寒」字畫龍點睛,境界全出;全詩
融情於景,空靈蘊藉。
17.(1)「弄」:蘇軾的「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弄」字以形寫意,
表達出自己雖孤單一人,但仍不失熱情;從幻想上天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
(2)「舒」:舒,舒展,開闊、詞人毛澤東曾說:「游長江兩小時漂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
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一個「舒」字,情景交融,描寫出楚天的開闊舒展,又表達
出詞人的心情極為舒暢。 (3)「驚」:鵲驚時常啼,這里不說啼而啼自聞。辛棄疾的一個「驚」字,靜
中取動,視覺轉聽覺,使明月和鵲都具有人的感覺和感情,使景色顯得清幽奇麗。 (4)「點」:這是自居
易的名句。錢塘江水面因風翻起干層白浪,恰如千片隨風飛舞的花兒;長空列隊而過的群雁,又像在青天
寫一行字。「風翻」與「雁點」可謂妙對,如果說「翻」字還比較平實的話,那麼這個「點」宇就極有動
感。一隻只大雁,在藍天上寫出了人間最美的書法。一個「點」字,十分傳神。(意思對即可)
18.C 19.③ ② ① ④
20.(1)③ ④ ① ②(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2)② ④ ① ③ 21.B
22.(1)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以小見大,
抒寫出詩人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 (2)這首詩,格調疏淡,從黃昏聞鍾,漁梁
晚渡到月開煙樹、夜歸鹿門,次第寫來,如話家常,詩人新鮮的感受以及隱者灑脫的形象,
便隨之託出。(以上兩點,說到一點即可,意思對即可)
23.(1)它們在意境上是有一定區別的。《楓橋夜泊》一詩表現的是楓橋的詩意美和寒山的歷史文化色
澤。夜半鍾聲彷彿回盪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給人一種古雅庄嚴之感。全詩讓人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的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自然體現水鄉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
寥的感受。《濤聲依舊》化用了《楓橋夜泊》的意境,但重心已落在了「依舊」的「濤聲」上,物是人
非,表現出當代人的離愁別緒和感情失落:或許是失戀,或許是告別了一段友情。歌詞中表達了希望從頭
再來、重歸於好的一種感慨和心願。 (2)略
第三單元 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1.(1)因聲求氣 吟詠濤韻 (2)白居易 琵琶行 韓愈 聽穎師彈琴 李賀 李憑箜篌引
2.(1)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 干金散盡還復來 鍾鼓饌玉不足貴
與爾同銷萬古愁 (2)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 (3)崑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4)水面清圓 一一風荷舉
3.B(「首聯」應為「頷聯」。)
4.D(A「因聲求氣」和「吟詠詩韻」後面說明的內容應對調;B秦觀屬婉約派;C周邦彥號清真居士,《清真集》是以其號命名的。)
5.唐詩和音樂密不可分。 6.略
7.所見:霜雪,星星在三峽中的倒影;所聞:跟戰爭有關的聲音,如鼓角、野哭、夷歌;所想:與夔
州這個地方有關的歷史人物,如諸葛亮、公孫述。
8.提示:知人論世,可聯系杜甫的其他濤作分析,如詩句「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等。
9.《李憑箜篌引》多用側面烘托的手法,主要描寫音樂產生的效果,只有「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
蘭笑」兩句是直接描摹音樂的。《琵琶行》(節選)多用直接描寫的手法,主要通過比喻來描摹音色的強
弱,只有「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側面描寫音樂演奏的效果。《聽穎師彈琴》前十句用
比喻直接描摹琴聲的起落變化及其意境,後面八句用抒情方式表達聽琴的感受,是側面烘托。
10.提示:李賀用大膽的誇張、神奇的想像,用生活中不習見的意象作比喻,鬼泣神驚,極其浪
漫。白居易描摹音樂形象,嚴格按照音樂的本來面貌,全部運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所
聞的事物設喻,朴實自然,親切可聞。韓愈不論描摹音樂形象,還是渲染音樂效果消6不乏
巧妙的誇張、豐富的聯想、新穎的比喻,讓人雖感到奇險而又不覺得怪誕。
11.寫景 抒情 風荷
12.「五月漁郎相憶否?」不直接說自己思念友人,而是從友人角度落筆:在這盛夏五月的時節,
我的在故鄉一起釣魚的朋友們,你們是否想念我?我可非常想念你們,在夢中劃著小船,和
你們一起暢游芙蓉浦中。這樣,更突出了詞人的鄉愁。
13.①借「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意象為喻,不僅賦予「愁」以巨大的數量,而且表達出「愁」這種情感升騰中的深度和力度:春江水滿,汪洋恣肆,長流不斷,無法控制。②以遍天下之春草,把人人心中所欲言
而又不能言的「愁」,寫得讓人心裡能感受得到,眼裡似乎也能看得到,手裡幾乎還能捉摸得著:春草一望無際,是離愁浩渺無邊;春草尖細綿密,是離愁綿綿郁結;春草破土而萌,是離愁割之不盡。
⑧這是寫他亡國被囚後,幽居在汴京一座深院小樓的愁苦滋味:離愁,似乎是有形的,就像一團被弄亂時時緊緊地纏繞著人,揮也揮不去,斬也斬不斷,無計可施,索性想個透,整理一下吧,可是越想越煩,越理越亂。人間所有滋味人皆有所嘗,而李煜這種「愁」卻「別有一般」,是人世無與倫比的悲苦之味,讓人實在無法承受。
14.要點:詞人葆有一顆自然、真誠、熱情之心,才能有創作激情,人世稍深,便可能失去創作沖動。這幾首詞寫於李煜亡國前後的不同時期,卻一如既往地表現出一顆赤子之心,細微有致、深哀結郁、悲涼凄楚在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李煜生在深宮之中,終成一個亡國之君,似乎沒有什麼好稱道的,可是他卻給後人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詩」的藝術規律。
15.示例:樂人吹笛、擊鼓,美女唱歌、跳舞,啊,我們盡情狂歡。突然,這一切讓人感到,青春飛逝,猶如桃花亂落
16.示例一:這兩首詩都流露出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表現出及時行樂的情感傾向,而實際上都是在抒發詩人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不過,李白的詩內涵更豐富。 示例二:李白的詩前後是不斷的變化的,
有時悲,有時喜,有時狂,有時憤,很有氣魄,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而李賀的詩相對來說則主要是
悲,前面寫喜,後面一下子落到悲的萬丈深淵,也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但該詩讀起來有些壓抑。
示例三:讀李白的詩,感覺雖然也愁苦,但又覺得心裡是爽快的,情緒是激昂的,精神是舒展的:而李賀的詩,雖然整首詩沒有一個愁字,開頭也的確是在寫樂,但讀著讀著,覺得處處在說愁,而且這種愁似乎無法解脫,似乎成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示例四:李白的詩境界更高,特別是結尾一句,令人眼前一亮:原來這愁再深,也是可以消解的;但李賀詩的結尾給人的感覺是,醉眼朦朧之中,死神正在向你逼近,給人留下的酸楚回味無窮無盡。(此為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
17.詞牌名 題目 宮調名 曲牌名
18.要點:(1)以青青春草襯托初人仕途的年輕人躊躇滿志、英姿勃發的風采;
(2)以草色和服色的相映生輝,巧妙地把寫景和寫人貫通起來,使全篇內容和諧自然;
(3)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機逼人,與下片暮春之草的凄涼衰敗形成強烈對比。
19.(1)作者一反詩詞中草木搖落、紅衰翠減、肅殺凄涼的悲秋情調,而以樂觀豪情去寫秋景的磅礴絢麗和
沛然生機。(2)景中寓情:紅葉、山溪,皆林泉之士所愛;蒼松、黃菊,凌霜傲雪,經久不凋,象徵超塵
拔俗,志潔行芳,而為陶潛所贊,為下文「學取他淵明醉」張本,「堪題」、「偏宜」贊美之情溢於言表,(3)景色描寫有聲、有色,有態,且極有層次,第一、二兩句寫全景,是出乎其外,第三、四兩句寫局部,是人乎其內,繪出一幅絢麗多嬌的秋山圖。
20.宋詞:(1)寫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達了惜春之情。(2)寫少年得志,草怨歸遲,表達了對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歸之意。元曲: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污濁現實的不滿,抒發了不屑仕進的歸隱之情。
8. 2012中考語文試題集錦誰有
網路文庫里有很多這樣的資料,你可以在網路文庫里搜2012中考語文試題匯編。
9. 洪姓的來源
一、尋根溯祖 1、為上古炎帝神農氏之後--共工的後代。共工本姓共氏,從黃帝時起就擔任了治理天下水利的官職,被人們尊為水神。顓頊帝時,共工起兵爭天下,後失敗。傳說他失敗後一怒之下撞倒了西北方支撐天地的不周山。因此被逐出中原,共工氏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代子孫忘記自己是水神,因此在姓的旁邊加上三點水,因此稱洪姓。
2、以國為姓。西周時,有人被封到共,建立共國,稱為共伯。春秋時,共國被衛國所滅。共伯的後代就用國名「共」作為自己的姓氏。後來因為避仇改為洪姓。
3、為避諱改姓洪。如豫章宏氏,為避唐明皇忌諱,改姓洪。五代時參知政事劉弘昌、劉弘果二人,為避宋太祖之父趙弘殷之諱,遂改「弘」為「洪」,並改劉姓為洪姓。
二、郡望堂號 【堂號】 "雙忠堂":宋代洪皓,以禮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扣留了他,他堅決不屈服。被扣15年中,他經常暗自派人向宋朝廷匯報金國的情況,人們把他比作蘇武。他的兒子洪邁,又以翰林學士的身份出使金國,金人強迫他稱"陪臣"(諸侯的大夫朝見天子,自稱陪臣 ),他堅決拒絕,因此被金人拘留。他父子都為了祖國恪盡忠誠,人稱"父子雙忠"。 【郡望】郭煌郡:漢武帝元鼎六年置。在今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 宣城郡:晉時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省定城)。 豫章郡:漢代將秦代的九江郡改為豫章郡。在今江西省南昌、九江一帶。 三、歷史名人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創立了農民革命組織"拜上帝會",自稱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1851年,在廣西桂縣與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太平天國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義失敗。 洪 適:宋代名醫。洪皓之子,少時聰慧。與弟洪遵、洪邁同中博學宏詞科,時稱"三洪"。以文章著稱於時,好收藏金石拓本,並以據訂正史傳的訛誤。 洪亮吉:清代學者兼文學家。乾隆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工篆書,著有《洪北江全集》。 洪咨夔:南宋詩人。嘉定進士,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伏讀我 朝會典首日宗人府以掌 皇族之屬所以辨昭穆分親疏凡 天潢宗派以 皇帝本支為宗室載黃冊伯叔兄弟為覺羅載紅冊存者朱書歿者黑 每十年一修按冊入牒日 玉牒若夫士庶之譜故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有譜譜也者願不重哉 試以我洪氏受姓之譜論之洪氏乃共工之後也 考諸譜牒由來以久一日治水土有功於民益水為洪又日 避仇改洪然大抵以益水為洪者近是或日丹陽之洪以弘改洪 學士文安公序譜詳之非共工之洪 也審矣余置勿論且以我嘉 應洪氏之譜言之其譜創於康熙丁末六年族之大高祖叔希瓊 簡生高祖叔協甫三公也修於乾隆丙辰元年胞曾祖叔經官 邦公也迄今七十餘年族欲修者屢矣余因勸捐宗祠兩至江右 丙寅初冬偕族弟名英抵宜黃峽石
10. 古文中出現過夔字的文章
讀音:kuí
詳細註解
(1) 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商周銅器上多夔狀紋飾
(2) 人名。相傳為堯、舜時樂官。如:夔摯(夔:舜時樂官名。摯:太史摯,周官)
(3) 夔州,舊府名,府治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杜甫曾去過的地方。
示例:
(1) 〔~~〕敬謹恐懼的樣子。
(2) 〔~立〕肅立。
說文解字
神魖也。如龍,一足,從夊;象有角、手、人面之形。
"四目頡,一足夔"「夔」是舜的臣子,據說只有一隻腳。《孔子叢》魯哀公問孔子曰∶『吾聞夔一足,有異於人,信乎?』子曰∶『昔重黎舉夔而進,欲求人佐焉。』舜曰∶『一夔足矣非言止一足也。』魯哀公曰∶『善』。夔,並非只有一足。
多音字:也讀lv 同驢字。
漢字示例
宋·石介《慶歷聖德頌》詩:「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實賚予,予其敢忽。」宋·方岳《竹下》詩:「一夔一契付公等,某水某丘如我何。」
相關詩詞
1. 登夔州城樓(作者:李復 朝代:宋)
2. 賀李萬州守夔(作者:陽枋 朝代:宋)
3. 思夔州(作者:陸游 朝代:宋)
4. 送戴子厚赴張夔州之辟(作者:郭印 朝代:宋)
5. 遺夔門故書(作者:馮時行 朝代:宋)
6. 次韻元翁從王夔玉借書(作者:黃庭堅 朝代:宋)
7. 夔府書懷四十韻(作者:杜甫 朝代:唐)
8.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作者:杜甫 朝代:唐)
9. 送韓美成都大赴夔帥(作者:郭印 朝代:宋)
10. 夔帥范太尉生日(作者:馮時行 朝代:宋)
11. 和兒咨夔夜坐韻(作者:洪鉞 朝代:宋)
12. 答郡守趙師夔(作者:金梁之 朝代:宋)
13. 鄉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間省墳客夔適逢此時凄然(作者:陸游 朝代:宋)
14. 次韻和劉夔判官對雪(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15. 韶美歸舟過夔,留半月語離,作惡詩以送之,(作者:王十朋 朝代:宋)
16. 送夔州班使君(作者:盧綸 朝代:唐)
17. 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作者:杜甫 朝代:唐)
18. 伯夔酬詩相獎感而次韻卻寄不自禁哀音之發越(作者:陳三立 朝代:近代)
19. 迭韻再答伯夔(作者:陳三立 朝代:近代)
20. 喜待制王丈歸自夔門(作者:喻良能 朝代:宋)
21. 費文達除夔漕作此賀之三首(作者:李流謙 朝代:宋)
22. 和景夔梅四首(作者:張明中 朝代:宋)
23. 別夔州眾官(作者:李復 朝代:宋)
24. 送程左史以右撰知夔州分韻得重字(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
25. 荊江漁父竹枝詞九首和夔師□侍郎韻為荊師范(作者:項安世 朝代:宋)
26. 次陳肩夔韻(作者:姚勉 朝代:宋)
27. 元夔以詩留別用韻示之(作者:韓元吉 朝代:宋)
28. 送嚴上舍並寄諸公十首·寄張次夔縣丞(作者:陳造 朝代:宋)
29. 夔州重陽(作者:陸游 朝代:宋)
30. 暮春抵滬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園泛舟小溪作(作者:陳三立 朝代:近代)
31. 送游考功將漕夔門七絕(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
32. 成都贈別席夔(作者:陸暢 朝代:唐)
33. 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點刑獄(作者:陳師道 朝代:宋)
34. 夔州撫屬陳行之座上作(作者:馮時行 朝代:宋)
35. 送侍御帥夔府(作者:喻良能 朝代:宋)
36. 送夔州班使君(作者:皇甫冉 朝代:唐)
37. 奉謁夔州何異侍郎(作者:度正 朝代:宋)
38. 送田四弟將軍將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節度(作者:杜甫 朝代:唐)
39. 送田使君都統離夔赴合州(作者:陽枋 朝代:宋)
40. 下江南向夔州(作者:張說 朝代: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