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14年高考語文文言文試題及答案

2014年高考語文文言文試題及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15 10:34:07

1. 2014年高考語文試卷答案新課標題現代文閱讀 的解題技巧

現代文閱讀實用解題技巧

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2. 求歷屆高考語文文言文試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16b41d10100dsyr.html?k=%E9%AB%98%E8%80%83%E8%AF%AD%E6%96%87%E6%96%87%E8%A8%80%E6%96%87%E8%AF%95%E9%A2%98%E3%80%82&t=utf-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0f3a60100az5f.html
2009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6(含譯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題

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黨庠、遂序、國學之法立乎其中。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其服習必於仁義,而所學必皆盡其材。一日取以備公卿大夫百執事之選,則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備選者,其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不待閱習而後能者也。

後世無井田之法,而學亦或存或廢。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而學之士,群居、族處,為師弟子之位者,講章句、課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則四方之學者廢,而為廟,以祀孔子於天下。蓋廟之作,出於學廢,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頗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當此之時,學稍稍立於天下矣,猶曰:「縣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於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學,而為孔子廟如故,廟又壞不治。今劉君在中言於州,使民出錢,將修而作之,未及為而去。後林君肇至,則曰:「古之所以為學者吾不得而見,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雖然,吾之人民於此不可以無教。「即因民錢,作孔子廟,如今之所雲,而治其四旁為學舍,講堂其中,帥縣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為之師,而興於學。」

林君固賢令,而慈溪小邑,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游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無水旱之憂也。無游販之民,故其俗一而不雜;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見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隱君子,其學行宜為人師者也。夫以小邑得賢令,又得宜為人師者為之師,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進美茂易成之材,雖拘於法,限於勢,不得盡如古之所為,吾固信其教化之將行,而風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風俗,雖然,必久而後至於善。而今之吏,其勢不能以久也。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吾繼也,於是本其意以告來者。

8.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氣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 素:平素

B.講章句、課文字而已 課:抄寫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變

D.故其俗一而不雜 一:純一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採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干要求的選項。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州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B.未及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錢作孔子廟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

D.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游販之民 問徵人以前路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的「乃」為副詞,譯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的「乃」為連詞,譯作「竟然」;B.「而」:都做連詞,譯作「就」。C.「即因民錢作孔子廟」的「因」為介詞,譯作「用」,「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的「因」為連詞,譯作「於是、就」;D.「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游販之民」的「以」為連詞,譯作「來」表目的,「問徵人以前路」的「以」為介詞,譯作「把」。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學校學習而明白治國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為官吏的後備之選。

B.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後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一。

C.為了當地人民的教化,慈溪縣令在修孔廟時建學舍的舉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縣有許多資質很好的人,通過學校的培養,他們很容易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度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處的理解。原文中說的是「後世再無井田之法,是後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一。」「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因為學校之衰敗。」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4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大概用來治理天下國家的人,不再都從學校中產生。

(2)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吾繼也,於是本其意以告來者。(6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我們雖然為它即將推行而感到高興並且慶幸,但又擔心那些後來的人不能繼承我(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我)推究它的意義來告訴後來的人。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時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詞類活用的能力,翻譯時注意聯系前後文,力求做到「信、達、雅」。第(1)句注意「所以」為古今異義和「大抵」、「 復」等詞的落實;第(2)句注意「不吾繼」為賓語前置, 「於是」「 本」 等詞的落實。

【譯文】

天下每日都離不開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沒有學校。

遠古時代實行井田制,黨庠、遂序、國學等各級各類學校在此基礎上建立。諸如鄉射飲酒、春秋合樂、養老勞農、尊賢使能、考藝選言等各項社會活動和政務,直至受成、獻馘、訊囚這些事情,也沒有不在學校里進行的。學校引進天下智仁、聖義、忠和之士,乃至一技之長、一曲之學,沒有不引進的。讓那些士大夫中德才兼備、曾經做官而又退居的人擔任老師。祭祀聖人先師,不忘知識學問的來源;用遷徙、驅逐的辦法,激勵學生勤勉向善。由此,士子們每天的所見所聞,無不都是治國安邦之道,行為習慣符合仁義,所學本領都能根據他們的潛能。一旦成為各級官吏的後備人才,由於他們的品行都已經過鑒定,他們的業務能力都已經過實踐鍛煉,無須從頭學起就能勝任。

古代的那些領導,自己不用殫思極慮卻沒有疏漏,不以功利為念卻能功德圓滿,其要點就在於此。這就是古代聖王辦學校以治天下的本意。

後世再無井田之法,於是很多學校遭到廢棄。那些治天下國家的人,不一定再是學校培養出來的了。那些所謂的學者,或群居、族居,作為老師或學生,也只講講文字章句而已。因為學校廢棄已久,那些學者乾脆變學校為廟宇,紛紛祀孔子於天下,用木頭泥土仿效佛教道教的做法,給孔子塑王者之像。而州縣官吏率部屬祭孔子於春秋兩季,學者居然也有不參加的。大概廟宇之興盛,是因為學校之衰敗,這是近世之法造成的。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頗修法度,革除弊端。於是,學校又稍稍興盛起來,可還是有規定:「凡縣里學生滿二百人,才可以建學校。」於是慈溪縣的士子們仍舊不能有學校,只有孔廟,而孔廟也已年久失修。前些年,劉君向州里打報告,讓民眾出錢修孔廟,還沒動工他就走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後來林肇任縣令,他說:「我沒見過古人如何辦學,如今的法度我也不能不遵守。但是,我的百姓不能沒有教化。」隨即用那筆錢修孔廟,就像如見看到的,又在廟四周建學堂,召集縣里的子弟,聘請杜醇當老師,這樣就把學校給辦起來了。林肇真是一個有辦法的人啊!當官的,既不違反當今之法,又取得古人才有的實效,那是有道者才可能得到。林肇這樣,就接近於一個有道者了。

林肇當然是一個賢令,而慈溪小縣,無珍奇物產以招徠各地流動人口。有田有桑,可以自足,且無水旱之憂。沒有流動人口,所以當地風俗質朴純正;能夠自足,所以當地人民遵紀守法。我所見過的慈溪士子,也多美茂之材,容易培養。至於杜醇,更是越中隱士,他的品行學識最適合當老師。如今慈溪小縣,既有賢縣令,又有好老師,雖然限於法度,不能完全復古,但我相信這里的化民成俗事業會做得很好。

教化可以美風俗,這是自然的,但要長期堅持才能功德圓滿。如今的官吏有任期限制,難以長期堅持。我雖為林肇升遷而感到高興,又擔心繼任者不能繼續這項事業,因此把我們的想法告訴後來者。

(浙江卷)三、古代詩文閱讀(共34分,其中選擇題每小題3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題。(18分)

寶繪堂記-------(宋)蘇軾

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然聖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劉備之雄才也,而好結髦。嵇康之達也,而好鍛煉1。阮孚之放也,而好蠟屐。此豈有聲色臭味也哉,而樂之終身不厭。

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鍾繇至以此嘔血發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復壁,皆以兒戲害其國,凶其身。此留意之禍也。

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於書,輕死生而重於畫,豈不顛倒錯繆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於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而不能為吾病。

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於書畫,作寶繪堂於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恐其不幸而類吾少時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熙寧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記。

[注]

1鍛煉:打鐵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雖尤物不足以為病

病:禍害

B.然去而不復念也

去:歸去

C.常與寒士角

角: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18.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 皆以兒戲害其國 幾以捕系死

B 輕死生而重於畫 不患貧而患不安

C 然為人取去 君為我呼入

D 譬之煙雲之過眼 不知東方之既白

19.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 凶其身

C 吾薄富貴而厚於書 D 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

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本文構思極具特色。作為記文,作者不從寶繪堂的建築、景物著眼,而先以論點開篇,直到文末交代為寶繪堂作記之事,可謂別開生面。

B 本文層次清晰,論證嚴密。先講道理,再引歷史人物正反論證,後又以個人經歷佐證,緊扣可「寓意於物」而不可「留意於物」這個中心展開論述。

C 本文以散句為主,兼用對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錯,頗具氣勢;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運用,使文章言簡意豐,文采斐然。

D 本文用老子之言,說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獵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聖人並未廢此四者,也未「發狂」,就是這個道理。

21、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3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答案和解析】17.B 18. C 19. C 20.D

21.(1)但是到了沉溺(書畫)而不能舍棄(的地步),那麼這禍害將難以說盡。

(2)別人擁有的(書畫),只擔心他們不肯給我啊。

3. 2014高考模擬語文試卷文言文答案

哪個模擬卷。
詳細些。

4. 2014年河南省職高高考語文文言文和現在文閱讀

度娘上面有很多啊~網路一下就好啦~

5. 歷屆高考語文文言文試題及答案 在線等!~

天利38套

閱讀全文

與2014年高考語文文言文試題及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