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高中語文逃離閱讀答案

高中語文逃離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14 11:54:41

㈠ 高中語文閱讀抄答案

基本是沒用的,而且很枯燥不容易堅持下來。閱讀要經常練習,總結答題思路和答題語版言。建議你多權做一些閱讀題,再讀讀課外讀物,《讀者》比較不錯,要勤加思考才行,讀過去不想等於白讀了,浪費時間了。時間寶貴,學習沒有捷徑。
你說的方法可以試著先自己做一邊閱讀題,再和答案對照一下,看哪裡是沒有想到的,等過一段時間再把答案讀幾遍。
希望能幫到你。

㈡ 高中語文閱讀題

區別大,高中各方面要求都有提升。 1、答題量、文字量提升1倍-1.5倍; 2、初中有答題公式,內相當好用;高容中也有,但僅靠答題公式最多隻能拿?分數; 3、初中客觀題(問是什麼,原文找答案)較多;高中主觀題(問怎麼樣、為什麼,需要自己分析概括)較多。 4、初中偏重答題技巧(簡單的語言文字把握,能看懂,有技巧就會答);高中偏重考察語言文字信息處理能力(信息的提取、歸納、整合,能理解、有感悟才能得高分)。

㈢ 語文閱讀求答案

看不清……

㈣ 竇桂梅教你閱讀里的逃離海嘯閱讀答案

您好!您的答案為:
1.(1)載歌載舞(2)千鈞一發(3)不約而同
2. 望 注視 見 瞧版
3. 冰天雪地 改天換地 驚天動地權
4. 海嘯來臨的特徵:老人邊說邊注視著海岸四周,只見海水突然變黑,從村莊周圍的海岸退回去了,最後只剩下光溜溜的沙灘和礁石。
5. 這位老人願意犧牲自己一年的生活的來源拯救了村民

[如有疑問請追問,如果滿意望採納!謝謝!]

㈤ 高中語文閱讀題題目及答案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3題。(93年,全國卷)
據美國K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大多數「生物降解」塑料並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隨時降解普通有機物質(例如紙和木屑)的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包括塑料垃圾、「用後即丟」的尿布、飲料瓶等在內大多數產品並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研究人員指出,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一些生產廠家說,這些產品如果在物理上發生變化,則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們一旦與其他物質混合,便會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長。研究人員認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質在需氧條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厭氧條件下它們則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經他們試驗的每個產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達到上述標准。
1.文中「術語『生物降解』這個詞的使用是不規范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 )
A.「生物降解」不是一個科學的術語。
B.「生物降解」這個說法名不符實。
C.「生物降解」在現實中不存在。
D.「生物降解」這個術語的運用有語法錯誤。

2.文中說「試驗」所藉助的主要方法是( )
A.化學的B.生理的C.生物的D.物理的

3.下列與k大學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有關的說法,哪幾項是正確的?( )
A.凡是稱可以「生物降解」的塑料產品都根本不能降解。
B.一些塑料生產廠家的功用宣傳不實。
C.在生物降解過程中應出現物質的分解和轉化。
D.塑料產品的廢棄物多數不會自溶自消。
E.這些塑料產品在物理上發生變化之後就可以生物降解。
F.生物降解在不同條件下都會出現氧化現象。

答案與解析:
1.B ,「生物降解」這個術語使用不規范,是「研究人員」的看法,因為這些產品都不能達到科學家所認為的「降解」標准,這是一些生產廠家歪曲商業宣傳曲解了科學術語,使其名不符實,因此B 項是正確的。文章有「真正的生物降解」等詞句,可見A、C項的否定性說法是不對的。D 項說法與本文內容毫不相干。
2.C,文章開頭「利用……細菌所進行的試驗表明」,這句證明了C項是正確的答案。文中「二氧化碳、水、甲烷」這些化學術語容易迷惑人,會誤選為A項。「物理上發生了變化」是生產廠家說的,試驗是「K 大學研究人員」做的,二者不能等量齊觀,選D項也是錯的。
3.C、D、F,對照原文,A項「凡是……都……」的說法言過實,文章中說的是「大多數」。B項的說法本身是正確的,但研究人員的試驗結果無關。E項是生產廠家的見解,本身未必科學,且與科學家的試驗無關。C、D、F 三項符合原文意思。

文字表述題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題型,這類試題綜合性強,更能測試出學生的語文能力。綜觀幾年來語文試卷的變化,我們發現淡化客觀題,強化主觀題已是趨勢。但從歷年高考的現代文閱讀測試結果看,考生在這類試題的得分並不理想。筆者有幸參加2006年浙江的語文高考閱卷,針對考生答題失誤的普遍現象,我以浙江卷為藍本並涉及部分全國卷的同類問題作了歸納,嘗試探索出幾點應對策略,希望能給你有所幫助!

主觀題失誤主要原因及探析

一、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有許多同學在做現代文閱讀時,往往是粗略閱讀一遍全文後,匆匆掃一眼題目,就倉促答題,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例如:(20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第三問:⑶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是

正確答案是:①兩個世界、兩種生活的對立是人類普遍存在的;②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對立關系(人與人的對立;平面與立體的對立;表象世界與本質世界的對立;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的對立)。

有的考生卻答為:「具有一般性」、「人類所共有的特性」。語言的表述本身就不清晰,題干中的「結合全文」,也沒有注意到,只是對「普遍」一詞作了個字面解釋,結果答非所問。

又如:(2006年全國卷14題)在「細心地想著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一句中,作者為什麼要用「想著」?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正確答案是:①植物成長的聲音一般是聽不到的,用「想」比「聽」更合適;②這樣寫有一種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現力。

我在用該題對學生進行測試時,相當部分同學卻答為:「虛實結合」、「與下文的嗅形成一種反襯」、「作者在感受這種聲音,聲音是虛的,這樣寫把虛物實寫,實物動態化,更形象」、「體現我的好奇,引出下文」等等一些莫名其妙的答案。「虛實結合」、「反襯」是表現手法,題干並沒有問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而「引出下文」、「動態化」「更形象」更是信口開河,答非所問。究其原因是考生根本沒有細讀題干,審清題意,連問題都沒有搞清楚,就倉促答題。

二、研讀不深,分析不透

高考閱讀題大多在文意的深層領會上設題,而許多考生不能透過表象進行深入的研讀和分析,只是跟著感覺走,不能綜觀全文,領悟要義。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卷第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2分)

正確答案是:①「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②「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有的考生答為:「為讓我買一副眼鏡」、「我的兩眼視力不協調」、「為了更好地說服自己買他的眼鏡」、「只用一隻眼睛看事物」等等。很明顯考生對全文根本沒有讀懂,對於作者借用寓言形式所闡明的生活哲理,根本沒有領悟,看到「眼鏡商」幾個字,立刻想到的是商人,想到商人的行為和心理,就斷然作答,離題萬里。

又如:(2006年浙江卷第19題)請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

第2問:「秘密」是指

正確答案是: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

有的考生答為:「為握手而伸出平展的手與握拳頭打人的手的對立」、「最平面的微笑和微笑時伸出舌頭的對立」、「這些動作簡單,而握手微笑易化解隔膜」等等。這類答案的錯因在於考生遵循了答題可在文中找的技巧,但卻沒有透過表象挖掘實質,沒有領會本文的主旨。

三、歸納不全,遺漏要點

高考閱讀很重視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在此題的設置上,有時側重於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歸納,有的側重於幾個語段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答題時要全面考慮,綜合分析,並學會用自己的話來表達。

例如:(2006年浙江卷20題)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飛的畫形象地演繹兩個不同的世界。請你據此推斷這兩位畫家的藝術風格,並用自己的話分別加以概括。(各不超過12個字)(6分)

⑴培根的繪畫風格:

⑵杜飛的繪畫風格:

正確答案為:⑴ ①誇張的;②批判的;②立體的。⑵ ①優雅的;②歌頌的;③平面的。

而有的考生答為:「立體的帶有侵略性,平面的充滿自然界氣息」。這個答案顯然只概括出了一點,帶有「侵略性」的作答,只是抄襲了原文,不夠准確。另一考生答為:「真實,張揚、誇張」的答案,是沒有聯系全文,推斷錯誤的結果。

又如:(全國卷17題)聯系全文,概括寫出本文的主旨。(6分)

本題測試考生對全文的理解及概括歸納表達的能力。

正確答案:①通過發現「陽光的香味」,肯定農夫的陽光生活、美好勞動、務農的選擇;

②評價夜來香和曇花的香「沒有壯懷」,強調人的嗅覺在都市裡退化;

③肯定一種貼近陽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此題6分,顯然答案3點,每點2分。其實從分值上考生也可以推斷出此題答案有三點。綜觀全文進行概括歸納,基本可以做到不遺漏要點。大部分考生失分原因就是歸納不全。

四、語句不通,表意不明

閱讀題的檢測,不僅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表達能力。有的考生能讀懂文章,但卻不會表達,不能用通順、簡潔的文字全面、准確、鮮明的答題。

例如:浙江卷19題第3問,有的考生答道:「在人類社會中,多數人都是這樣,除少數的獨眼龍」,「為其利益而顛倒是非是普遍的」,「舉的例子普遍,說明一般工作是二維空間動作、是平面的,有說服力」等等,這樣的句子實在是讓人費解。

以上結合例子略談四點,雖然高考閱讀文字題在解答中失誤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無外乎就是沒有讀懂文章,不會審題,不會表達,不懂閱讀規律與答題技巧。所以考生在平時的閱讀及訓練中,要清楚閱讀規律,掌握一些閱讀方法與技巧以避免失誤。

應對措施

一、遵循閱讀規律,清楚試題設題規律,整體感知與深入分析相結合。

高考現代文的設置,強調整體閱讀,是一個由分而總,有局部到全局的相對完整的測試系統。所以解題時要從整體出發,通讀全文,弄清線索,理清思路,進而把握文章主旨。主旨清楚了,局部就明白了;思路弄清楚了,才知道每段、每句話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間關系。結合每道題的要求,深入分析,自然就容易得到正確答案。

例如:2006年浙江卷《平面的生活》一文,是藉助寓言的表現形式,具體描繪了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不同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對世界的諷喻。幾道閱讀測試題都是圍繞這個主旨而設置的。如果清楚了這個主旨,那麼19題第2問很容易就能得出「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准確的答案,而不至於答出「隱藏在友好柔和和表面下暴力、丑惡的一面」這樣離題萬里的答案。

二、研讀題干,掌握審題方法,從題干中獲得答題的信息。

閱讀題解題的核心是「提取信息」,這信息不僅僅表現在文章的內容上,還表現在試題題幹上。充分發掘題干中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從中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1、看清題干要求,揣摩命題意圖。

命題者命題一般都有明確的考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題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正確答題。

例如:(06年浙江卷19題)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含義,完成下面的題目。從題干中可知:本題是考查對重要語句的理解。第2問「秘密」是指?則明了命題者是欲考查學生對重要語句關鍵詞語的理解,題干中「結合全文,理解『我還發現了人類普遍的相互對照的四個動作的秘密』」一句的「結合全文,理解」則進一步明確了答題的方向,就是要結合全文的主旨談作者使用這個詞的深層含義。明確了命題意圖和答題方向,根據題目的內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題應關注此句話所在的段落並緊扣全文主旨來理解,這樣就會得出「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體生活的對立」這樣正確的答案了。

2、品味題干中關鍵詞,揣摩隱含信息。

有的題干本身隱含著多方面的要求,必須挖掘出題干中隱含信息,才能找到答題的命脈。如浙江卷19題第3問使用「普遍」一詞的原因?很多考生只是就詞解詞,沒有看到「使用」「原因」這兩個關鍵詞,沒有挖掘出深層的東西,答題不全面或隔靴搔癢,沒有答到點子上。

三、掌握答題技巧,把握答題要領。

領會了主旨,審明了題意,這僅僅是答好題的必要前提,要想准確答題,還需要掌握一些答題技巧要領。

1、找出答題的信息區域,篩選整合答題內容。

命題者有的從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來命題。考生對所要概括的具體內容,一定要找准答題的信息區域,分析綜合,准確全面地解答。

例如:浙江卷18題「文章開頭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請聯系文中對話部分,分析眼鏡商這樣說的原因。」如果考生注意到「請聯系全文對話部分」一句,就能很快找到答題的區域,從文中對話的內容可見文中由「我雙眼的交替使用」談到了我所見的兩個世界——一個平面世界,一個立體世界。那麼就容易歸納出眼鏡商說我是「獨眼龍」的原因,應該是兩點:一是「我右眼近視,左眼遠視,雙眼不能同時使用」;二是「我看到的是二維的平面世界,看不到三維的立體世界」。

又如第19題第一問「四個動作分別是指?」,解答此題我們首先要找到「題中這句話在文中的位置,然後找出有關動作描寫的語句,也就找到了答題的信息,從「首先」到本段結束,自然就會得出「友好的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正確答案。

2、語言操作力求准確、精煉。

很多考生失分都在表述上出了毛病,語句不通,語義不明,答非所問。如何組織好答題的語言,把篩選好的內容准確、精煉的表達出來,顯得十分重要。

(1)、考生要善於利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

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

例如:浙江卷18題答案中的「左眼近視,右眼遠視,不能交替工作」「二維的平面世界,三維的立體世界」,第19題第1問答案中的「友好伸手」「惡意的握拳」「微笑」「伸出舌頭做鬼臉」文中都有這樣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找到了這些關鍵詞,以此為基礎,再略加工一下,標准答案就出來了。

(2)、緊扣題意,選好角度,選用恰當句式來回答。

答題時一定要從答的角度,將文中已知信息重新組合,變換恰當的句式來重組。

(3)、語言一定要精煉。

高考閱讀文字題,重在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有的題目明確規定字數,不超字,又能把要點答全,這需要答題的語言要精煉。我們篩選整合好文中相關信息後,一定要把具體、形象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的語言。

例如:浙江卷20題,我們在答題時明了作者舉兩位畫家的例子是為了說明現實中兩個不同世界的同時,還要研讀有關描述兩位畫家的語句,抓住「過分」、「侵略性」、「螺旋狀」、「親切的花枝圖案」、「歌唱的主題」、「輕快的鳥兒」這些詞句,透過這些形象的語言,感悟兩位畫家的風格,進而轉換為「誇張、批判、立體」,「優雅、歌頌、平面」這樣抽象、概括的語言。

現代文主觀閱讀題是一個常考常新的考點,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始終緊扣對學生理解、篩選、概括、整合以及鑒賞評價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概括起來,近幾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命題類型大致有以下五種:

一、詞語理解型

一般來說,高考試題測試詞語的含義,特別關注詞語的語境義,而不是詞典中所詮釋的規范義。該題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有:1、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某句的深刻含義;2、根據文意,寫出某詞的含義。

【答題方略】 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內涵: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尋找它的本體;理解詞語的象徵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徵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將褒貶互換;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

【高考回放】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句中「故鄉」一詞的含義是________。(方令孺《在山陰道上》,2006年高考湖南卷)

【語段信息】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著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彌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裡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聖地。

【溫馨提示】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要特別注意詞語的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根據語境,作者說「好久以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並決定要去瞻仰魯迅先生「磨劍的聖地」,由此可知,「故鄉」應不是作者故鄉,而是魯迅的故鄉,亦是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答案:①魯迅的故鄉。②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㈥ 急求10篇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練習題(含答案)

陽關古道蒼涼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陽關。陽關在哪裡?它還是那麼荒涼、那麼令人感傷嗎?於是,一縷思緒把我帶到了古陽關遺址。

古陽關位於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灘上,三面沙丘,沙梁環抱。它與玉門關遙相呼應,像兩顆明珠鑲嵌在一段漢長城的兩端,因在玉門關以南,故名陽關。陽關這樣的邊塞之地之所以聞名遐邇,並不起始於王維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為它自漢魏以來就是通往西域諸國最西邊防上的重要關隘,是古絲綢之路南道的必經關口。後來,「陽關道」成為光明大道的代名詞。

在去陽關古城的路上,只見沿途平沙千里、荒無人煙,戈壁灘與藍天相互對峙,偶爾有芨芨草、駱駝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點綴在遠處,把廣袤的戈壁灘映襯得更為荒涼。車輪飛轉,發出沙沙的聲響,遠方地平線,隱隱約約出現了一線鋸齒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條林帶。我們的汽車駛進林帶,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這水渠交錯、萬木爭春的景象,彷彿就是可愛的江南水鄉。

汽車穿過禾田,鑽出林帶,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駛去。我們登上烽火台,但見南邊有一塊鐵牌,上面寫著四個工整的字「陽關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卻只見紅沙渺渺,不見古城的一磚一瓦。陽關古需,以雪山為屏,原也有過美麗的環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豐美的地方,只是由於種種天災人禍,才成了連天的荒漠。如今,古陽關已被結地面。山下南面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餘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顏色烏黑、質地細膩、堅硬如石的陽關磚,千萬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陽尖硯」就是用這種磚磨製的。用陽關硯磨的墨冬不結冰,夏不縮水,用來寫毛筆字十分方便。聽著旅伴的介紹,我不由感慨起來,好像這凄冷的陽關古城也有幾分暖意了。

陽關,昔日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關隘,原本不過是一道關,卻被賦予了許多哲思和詩情。哲學家站在這兒宣稱,即使人生從同一起點出發,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抽象的對立概念如此生動地寫在陽關之下。詩人站在這兒,與朋友依依不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道盡多少離愁別緒和萬般無奈。然而,最初在陽關道上留下足印的並不是哲學家與詩人,而是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這陽關古道對他們來說,無異於是一道生死關,歸鄉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夢,像陽關上的那彎月,清冷而高遠。他們在這條原本傳播文明的古道,沖沖殺殺……於是,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他們留下的點滴感慨,震撼著無數人的心靈。

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烽火連天,黃沙穿甲,滿是凄涼悲惋。然而,今天陽關附近,則已出現柳綠花紅、林茂糧豐的景象。遊人漫步這里,既可憑弔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何必『勸君更盡一杯酒』,這樣的苦酒何須進,且把它還給古詩人!什麼『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詩句不必吟,且請把它埋進荒沙百尺深!」這是郭小川的詩句吧!

14.根據文意,說說古陽關為什麼聞名遐邇。(4分)

答:①是通往西域邊防的關隘;②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關口;③王維《渭城曲》詩中對古陽關的詠嘆;④有關「陽關道」的民諺廣為流傳。

15.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闖進了綠色的海洋。

答:寬廣的綠色林帶與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產生了驚喜之感。

(2)好像這凄冷的陽關古城也有幾分暖意了。

答:城磚磨製的陽關硯,蘊含著歷史文化氣息,是我對陽關古城的感覺也變得溫暖了一些。

(3)這些走過生死之劫的將軍和士兵,便成了哲學家與詩人。

答:出生入死的人生經歷,使戍守邊關的將軍和士兵對生活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感觸,給後人留下了哲理和詩情。

16.結合文中對陽關古道的描述,談談你對「蒼涼美」的理解。(6分)

答:①古代的軍事重鎮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廣袤雄渾;②昔日「林草豐美」的陽關古城,如今已是紅沙渺渺,蒼涼悲壯;③古人對生死離別的感慨,道盡人間滄桑,凄涼悲惋。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麼作用?(6分)

答:.第一問:表現了作者的豪情壯志和對今天美麗富饒的陽關的贊美。

第二問:回應文章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後照應,並強化了作者的觀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2572/archives/2009/1213751.shtml
裡面還有很多,自己去看看吧

㈦ 我想要郭靜娟寫得《逃離》的這篇閱讀的答案

.(1)請具體說明食堂門口的那顆樹有何風格迥異的美。(4分)
答:

(2)我為什麼會為它駐足,在暮色里出神?(4分)
答:它使我明白了

19.文章引用《玩笑》中的一段話和王維的《竹里館》各有什麼作用?(4分)
答:

20.請具體說明「逃離是種懦弱,沉醉卻是我們最好的歸宿」這句話的含義。(2分)
答:

21.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答案:[ ][ ]
A.相對於無可選擇的校園生活,綺麗的大千世界是美麗無比的,因而逃離的快感使同吃同住的姐妹分離也不感到傷感。
B.總感覺別人的生活自由、快樂、充滿著誘惑,因而自己總是腳步匆匆,一次次地逃離。
C.總希望別的地方有宜人的風景,可是因為自己不能投身其中,因而處處失望。
D.快樂和寂寞是緣自內心的,同樣的境界,有的人可以高歌其中,有的卻感到不寒而慄。
E.生活中充滿了假象,就象瑣碎和銳利,只有深入生活,面對現實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嬌艷和芬芳。

答案:
18.(1)樹是古樸的,但靜立於夕陽中卻象畫一般美麗。(2分)雲霞不斷變化,樹的姿態也隨之有了韻律,展現出不同的美。(2分)
(2)人總是浮躁的,總感到生活的瑣碎和鋒利,總想逃離。(2分)只有象樹一樣勇敢地面對生活,承受生活,才能享受生活的美麗。(2分)
19.(1)說明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很大。(2分)
(2)用王維的遺世獨立與我的無處遁形,相對比,說明生活在人的心中,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2分)
20.躲避現實是懦弱的表現,勇敢地投身生活才是正確的選擇。(2分)
21.A、E(A、沒有傷感錯,E生活中充滿了假象錯

該文章轉自[中學語文在線-免費資源站]: http://www.ywzx8.com/jajx/zhzl/201205/60637.html

㈧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題

我只會第二個,是老師總結的。
1,文章的語言,是否有特點,如多引用文言文,詩句,或有古典氣息,或詼諧諷刺
2,文章的寫作手法,包括表現手法,修辭手法

閱讀全文

與高中語文逃離閱讀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