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備課
⑵ 怎樣有效備課
⑶ 如何進行有效備課
古人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備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提起備課,大多數一線教師認為這只是應付檢查的一種無奈的勞動,與提高教學質量沒有多大關系。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現象,提高備課的有效性成了課改進程中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備課是教學的起點,教學理念目標得以達成是終點,期間的過程要靠方法來實現。「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只要備而有用,就是有效。伴著課改的春風,我校從實際出發,關於有效備課這一環節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是:「個人初備,生成預案──集體研討,博採眾長──個人復備,彰顯個性──教後反思,逐步提升」。 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互助合作和專業發展的有效形式。然而在實踐中,問題多多:個人初備不到位,教學預案低效;集體備課的形式化嚴重,沒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了應付檢查,一些教研組變著法地玩形式,教學案成了「教案之和」,有的甚至成了「網路資料拼盤」,還美其名曰「資源共享」,「拿來主義」成了大部教師慣用做法,備課成了「背課」,備課上課「兩張皮」;「磨道效應」根深蒂固,教後反思淡漠;備課考評的片面化與形式化等。 一、師資配置合理化,備課組織最優化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集體備課的精華之處,就在於集教師的群體智慧,通過思想的碰撞與交流,形成合力,促成教學案。集體備課往往以備課組為單位展開,備課組成員的構成便成了備課氣氛、備課效率和質量的影響因素。因此,應根據教師的性格、性別、年齡和業務能力等合理調配備課組成員,慎重劃分,達到最優化組合。備課組內成員之間結成「師徒對子」,組內成員之間既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同時也是師徒關系,如此便於勾通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備課主體的潛能。 二、個人初備周密化,教學預案規范化 個人初備是集體研討的基礎,唯有個人初備周密充分,才能促進集體研討的深入。每位教師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教學經驗,不同的思路,對教學過程進行經驗性推測,作出周密的預設,為集體研討奠定堅實的基礎。備課組長提前一周把備課內容通知給組內每位教師,個體教師獨立深入研讀教材,分析學情,搜集有關資料,在此基礎上,完成的教學預案中的相關欄目。①通過本節課要達到什麼的目標?教學重難點是什麼?②本節課知識的起點是什麼?學生的現有認知情況如何?邏輯起點在哪裡?③你將如何突破重難點?為此,你將創設什麼的情景?④選擇的達標檢測題是什麼?為什麼要選擇此題? 三、集體研討民主化,眾人智慧集中化 集體研討是備課的中心環節,研討過程中,只有教師的思維得以碰撞,觀點得以交流,才能將備課活動引向深入。但這種研討活動的前提是民主的氛圍,唯有民主的氛圍才能使教師各抒己見,才能使備課活動集思廣益。研討過程中,組長的作用是想方設法保持研討的熱情,保證討論的連續性、討論話題的集中性,而不是統一思想,形成「模式化」教學方案。主備人的任務是收集每個人的閃光點,生成「粗框式」教學案。 備課組成員應樹立正確的主體觀,擺正自身位置。只有教師在觀念上真正明確集體研討的精髓,才能真正把學校范圍內的這一教研活動開展得有意義。集體研討是一個民主參與、討論的過程,經驗多寡、教齡長短不應成為交流的障礙。「元老」教師要打破「權威」意識,摒棄優勢心理,尊重他人意見,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年青教師要本著學習的原則,大膽開口,說出自己的見解,積極地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問題是研討的開始,沒有問題便無法談起,在每周一集體研討時間里,大家圍繞個人預案中的話題和上一周的體驗暢所欲言,個抒已見,談論教學中的種種困惑,抒發教學中的得意情懷,探討教學中的神來之筆,明辨教學中的是非曲直。此時,備課和教研已融為一體,這種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研討過程,使得教研脫去了神秘的外衣,變得平民化、大眾化,集體備課充滿學術論證的氛圍。 四、個人復備細致化,教學預案個性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經過集體研討之後,生成的教學案只是一份「顯性」存在,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准,因此,個體教師不應鸚鵡學舌似的盲從。新課程要求弘揚個性,個體教師應將集體成果與自身的教學風格、學情有機地結合起來,重新審視個人預案,批判性地吸納集體智慧,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對「粗框式」教學案進行創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和提升,形成個性化的「隱性」腹案。這種細化後的教學案包涵了他人的智慧,但決不是生硬的「拿來主義」,其間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滲透了自己的思考,是教師實施個性化課堂的基礎。正如魏書生所說,「一定要注意以我為主,以我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教學特長為主。用各家各派的理論來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教學特長,發展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個性」。備課過程中,最珍貴的就是那些屬於自己的東西。 五、教後反思深層化,逐步提升快速化 教後反思也稱課後備課,是教師備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2]如果說課前備課是課堂的前奏,那麼課後的批判性反思則可視為課堂的延續和沉澱。美國教授巴里斯在《培養反思力》一書中說:「那些喜歡反思,並且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也會成為勝人一籌的教師,他們可以指導一般教師的成長。」可見反思的重要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備課是否有效必須通過課堂來檢驗。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絕不能一備了之,而應在課堂教學之後再次備課,深刻反思,及時反饋信息、討論研究,拓展備課的效能,杜絕「磨道效應」,快速提升教師的素質。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堅持寫教後反思,課後第一時間把「成功之舉、失敗之處、學生的獨到見解等」記錄在教學案的教後反思欄目內。教學反思要「短、平、快」,要短小精悍,寫真實感受,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沒有一定格式,沒有字數限制。 六、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備課有效化 新課標倡導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要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給予同等重視,使發展變化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目前,在我校由領導限定的、一元化的、與新課標要求不相適應的考評方案已經徹底消失,檢查備課不再是檢查教學案的帶名詞。我們在教學案上設置如下評價表格(師生共用),增加了評價內容和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的更加多樣化。增強了評價的導向功能,教師備課更有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