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蘇教版必修三試卷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期末考試試卷
一 基礎知識(每題2分)
1 下列句中加點字讀音全對的一項是( )
A.盎然àng 鏗鏘kēng 厄運è 命運多舛jié
B.窒息zhì 罡風gāng 繾綣juǎn 荒誕不經dàn
C.孟陬zōu 溷藩hùn 逡巡 qūn 煢煢孑立qióng
D.孱頭 chàn 黜惡chù 佝僂 jù 雲蒸霞蔚wèi
2 下列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愧怍 賒賬 遐思 殘羹冷灸
B.鳳願 壅蔽 寒暄 萬薈爭榮
C.灰燼 庇護 笑渦 徇私忘法
D.齏粉 砂礫 蹙眉 計日程功
3 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一個人要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B.每次小組討論會,他都是先入為主地發言,並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
C.新產品的試驗已經到了關鍵階段,希望大家盡心盡力,因為功敗垂成就在此一舉。
D.珠寶專賣店裡的櫃台里,各種各樣的名貴寶石俯拾皆是,吸引了眾多顧客。
4 使上下文銜接最好的一組是( )
我爬了一段崎嶇的山路,便看見一片竹樓________________ 原來已經到了翠竹岩苗寨了。
A.亮著燈火的樓上,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編著竹笠
B.樓上亮著燈火,編著竹笠的苗家姑娘三五成群
C.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亮著燈火的樓上編著竹笠
D 樓上亮著燈火,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編著竹笠
5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在座談會上,五個少數民族的人大代表都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
B.各級黨政幹部能不能將「三個代表」牢記在心上,是決定黨的事業成敗與否的關鍵。
C.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傳媒,可以在世界范圍內使各地的人們憑網路共享同樣的信息。
D.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反動行徑,對於曾經飽受侵略戰爭的禍患的撰稿人們和其他亞洲國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二 古文閱讀
嗟乎!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且矯詔紛出,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卒以吳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待聖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觀之,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而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廷,贈謚褒美,顯榮於身後;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則盡其天年,人皆得以隸使之,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故余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
6、加點字與「不能容於遠近」中的「遠近」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禍患常積於忽微
B素善留侯張良
C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D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7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義暴於朝廷
B失其所與,不知
C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D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8、加點字與「安能屈豪傑之流」中的「屈」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B.項伯殺人,臣活之。
C.籍吏民,封府庫。
D.荊人慾襲宋,使人先表雍水。
9、 下列句中不是名詞作狀語的一項是( )
A.人皆得以隸使之 B.故擇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C.項伯亦拔劍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下列加點詞語的文言意義與現代意義比較接近的一項是( )
A.非常之謀難於猝發 B.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
C.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11、與「贈謚褒美,顯容於身後」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B.亞父者,范增也
C.大王來何操?
D.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三、翻譯 (4分)
1、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四、填空題(6分)
1、有善始者實繁 。
2、憂勞可以興國 。
3、今兩虎共斗,其勢不懼生,吾所以為此者 。
五、古詩鑒賞(6分)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渾羅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關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1、本詞寫了人生的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的特點是,少年:_______中年:_____________老年:_____________。
2、分析「聽雨」這一意象在詞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現代文閱讀(13分)
在小時候,每當冬夜,我們一家人圍著大圓桌吃飯。我經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總是摸著我的頭說:「感謝老天爺賞給我們飯吃。記住!飯碗里一粒米都不許剩,要是糟蹋糧食,老天爺就不給我們飯吃!」
剛上小學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課文。我的學校就是從前的關帝廟,我的書桌就是供桌。我曾給周倉戴上眼鏡,給關平畫上鬍子。祖母的話,老天爺什麼的,我覺得既多餘,又落伍的。
不過,我卻很尊敬我的祖母,因為這飯確實是他們掙來的,這家確實是他們建立起來的。我感謝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謝渺茫的老天爺。
祖父長年在風雨里辛苦,祖母每天在茶飯里辛苦,他們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撿起田中的麥子,為什麼卻要感謝天呢?我,一個孩子,混吃混喝,我為什麼不感謝老天爺?——這個問題,在我心裡一直是個謎。
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頓瀏覽愛因斯坦的《我所看到的世界》,才得到一種新的體會。
我在讀這本書時,看到了愛因斯坦對謝天的看法。比如在與原子始祖波爾的爭辯中,愛因斯坦不忘贊美波爾;在數學大師勞倫茲的記念會上,他謙卑的致詞更使人動容。我忽然發現愛因斯坦想盡量給人一種印象,即「相對論」不是甲發明的就是乙發明的,好像與愛因斯坦不相干一樣。就連在《相對論》書中,愛因斯坦也忽然會天外飛來一筆:「這如不是勞倫茲,就不能出相對論!」像愛氏這樣不居功的態度實在是史冊上少見的。愛因斯坦感謝了這位,感謝了那位,感謝了古人,感謝了今天,就是不提他自己。
我就想,為什麼立功者不居功?像愛因斯坦之於「相對論」,像我祖母之於我家。
幾年來我到處奔波,掙了幾碗飯吃,作了一些研究,寫了幾篇學術文章,真正做了點事以後,才有了一種新的覺悟,即是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自於己者太少。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就感謝天吧。無論什麼事,也需要先人的遺愛和遺產,眾人的支持與合作,機會的等候和到來,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過一點事,越是感受到自己貢獻的渺小。
於是,創業的人都會自然的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
1.「謝天」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一部份。根據文意,說明它的內涵:
2.作者對「謝天」思想的領悟經歷了幾次嬗變。根據文意,分四點對此概括說明。
3.愛因斯坦是世界公認的科學家,但在作者眼中,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根據文意簡要回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這篇課文開篇敘述童年往事,旨在引發對祖母的深切懷念。
B.全文以「謝天」為線索,採用先分後總的結構,逐層拓展全文主旨。
C.第四段「在我心裡一直是個謎」一句中的「謎」指辛苦勤學者謝天,混吃混喝者不謝天,令人費解。
D.「給周倉戴上眼鏡,給關平畫上鬍子」,表現了我對偶像的嘲弄,也為下文覺得祖母的話「既多餘,又落伍」作鋪墊。
E.第五、六段寫作者「瀏覽」愛因斯坦《我看到的世界》的感受,既解了上文之「謎」,又引發了下文對主題的升華。
七、語言運用與表達(每題3分)
仿句(要求:字句通順,內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1) 一個「朋」字兩個「月」,一個月在水底,一個月在樹巔。樹巔月也是水底月,水底月也是樹巔月。
2) 有米也是糧,無米也是良,去掉糧邊米,加女變為娘,一娘養九子,九子敬親娘。
「五一」節快到了,請給你的父母、老師、同學分別發一條簡訊息(不得出現真實姓名)
父母:
老師:
同學:
八、作文(40分)
有位書法家對一個用廢報紙練字的人說:「如果你用最好的紙來練,你可能會寫得更好。」那人很奇怪的問其原因,書法家笑了笑,提起筆寫了一個字——逼。那人頓悟:這是讓他借紙逼迫自己寫好字。
西方有這樣一則諺語:「如果你想翻牆,請先把帽子扔過去。」
你同意書法家的觀點嗎?請聯系你的所見所聞,寫一篇不少於八百字的作文。體裁不限,題目自擬。
參考答案
一、二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A
D
C
B
D
B
B
C
D
三、翻譯
1、唉!魏忠賢的這場禍亂,士大夫們能夠不改變他們志向的,天下這么大,有幾個人呢?(「易」沒有譯出,扣1分)
2、怎麼能夠使豪傑之流屈身,在墓道上握住手腕,抒發他們作為有志之士的悲哀呢?(「屈」沒有譯出,扣1分)
四、填空題
1、有山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3、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_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五、詩詞賞析
1、少年:歡樂甜蜜,無憂無慮。中年:奔波漂泊,憂悶愁苦。老年:孤獨凄涼,心灰意冷。
2、分析「聽雨」這一意象的作用:串聯人生的三個片段,「聽雨」貫穿全文,起到「綵線穿珠」的作用,使文章線索分明,層次清楚。(3分)
六、現代文閱讀
1、「謝天」的內涵:一個人不論他作出多大的成就,得之於人者太多,出自於己者太少,需要感謝的人多了,就只得感謝天。(3分)
2、「謝天」的領悟:(4分)
1)孩童時不屑一顧; 2)將自己與祖父母對比後,覺得不解;
3)前年,初步領悟; 4)自己做了一些成績後,參透真諦。
3、愛因斯坦是一位待人謙和,從不居功自傲的人。(2分)
4、C、E(A旨在引出謝天的話題,B全文採用的是逐層深入的結構,C表現了我的幼稚無知)(4分)
七、語言運用與表達
仿寫(要求:字句通順,編排合理,內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②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必修四有哪些文言文
蘇教版語文必修3有以下文言文:
《指南錄後序》——文天祥
《五版人墓碑記》——張溥
《離騷》——屈原
《燭權之武退秦師》——左丘明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頗藺相如列傳》——司馬遷
《鴻門宴》——司馬遷
《秋水》——莊子及門徒
《非攻》——千顏
③ 求!!蘇教版語文必修三課內古文練習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到了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這塊寶玉。趙王跟大將軍廉頗一班大臣商議:想把這塊寶玉讓給秦國吧,恐怕秦國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騙;想不讓給秦國吧,又擔心秦國的大軍馬上打過來。(因此)商量不出結果來,想找個可以出使去回復秦國的人,也沒有找到。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下客藺相如可以擔任這個差使。」趙王問:「怎麼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國去。我的門下客藺相如攔阻我說:『您怎麼了解燕王?』我告訴他說,我曾跟著大王到邊境上與燕王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相如對我說:『趙國強而燕國弱,而您又受到趙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現在您卻是從趙國逃跑去投靠燕國,燕國害怕趙國,他們勢必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解衣露體伏在刑具上請求大王處罰,或許僥幸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辦法去做,(果然)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勇士,又有智謀,應該可以擔當這個差使。」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藺相如說:「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換我的和氏璧,可以給他嗎?」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趙王說:「拿了我的璧,(卻)不給我城池,怎麼辦?」相如說:「秦王用城池來換寶玉而趙國不答應,理屈的是趙國;趙國給了寶玉而秦國不給趙國城池,理屈的是秦國。比較這兩個對策,寧可答應(給秦國璧),使秦國承擔理屈(的責任)。」趙王問:「誰可以擔當這個使者呢?」相如說:「大王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我願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池給了趙國,就讓它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一定將璧完完整整地帶回來。」於是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出發,到秦國去。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在章台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高興極了,把璧遞給宮中美人以及左右侍從們看,大家高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池抵償給趙國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說:「這寶玉有點毛病,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給他。藺相如於是握著璧後退幾步,靠殿柱站著,氣得頭發都要豎起來了,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的大臣來商議,都說:『秦王貪婪,仗著他勢力強,用空話來詐取寶玉,那些說要交換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手。』商量不打算給秦國和氏璧。我以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騙,何況大國呢?而且為了一塊寶玉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不好。於是趙王就齋戒了五天,派我來獻和氏璧,在朝廷上親自拜送了國書。為什麼這樣呢?為的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以表示敬意啊。現在我來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宮殿上接見我,態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寶玉,把它傳給美人看,用來戲弄我。我看大王沒有誠意把城池交給趙王,所以我又把寶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腦袋今天就與和氏璧一齊在柱子上碰個粉碎!」
秦王坐章台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議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於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於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據,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斜瞅著廷柱,准備拿它去撞擊廷柱。秦王怕他撞壞寶玉,就向他道歉,堅決地請他不要這樣做,同時召來管版圖的官吏察看地圖,指著從這里到那裡的十五座城池劃歸趙國。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用這種欺詐手段,假裝劃給趙國城池,其實不能到手,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認地寶玉,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它出來。他送寶玉的時候曾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當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設有九個迎賓贊禮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獻上寶玉。」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安置藺相如住在廣成賓館里。
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恐,不敢不獻。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王日,舍相如廣成傳舍。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說答應齋戒,但必定會負約不把城池給趙國,就派他的隨從換上粗布便服,懷里藏著寶玉,抄小路逃走,把寶玉送回趙國。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廷上設了有九個迎賓贊禮官吏的在典,引見趙國使者藺相如。相如到來,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從來沒有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的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帶著寶玉抄小路回趙國去了。再說秦國強,趙國弱,大王派一個使者到趙國去,趙國馬上就把寶玉送來。現在以秦國的強盛先割十五座城池給趙國,趙國哪敢留著寶玉不給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了大王應得死罪,我願意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與大臣們仔細商量這件事。」
秦王齋五日後,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秦王和群臣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氣得發出驚呼的聲音。左右的人想把相如拉出去(處死),秦王就說:「現在殺死相如,還是得不到寶玉,反而斷絕了秦趙兩國的交情。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趙王難道會因一塊寶玉的緣故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了藺相如,舉行儀式後送他回國。
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能乾的官員,出使到外國而未受到諸侯的欺辱,任命他做上大夫。
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
(這以後)秦國也沒有把那些城池給趙國,趙國也到底沒有給秦國那塊的氏璧。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第二年又攻打趙國,殺了兩萬人。秦國派使者告訴趙王,說願意與趙王聯歡,在西河以外的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與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軟弱膽小。」趙王於是決定赴會,藺相如隨從同去。廉頗送到邊境上,跟趙王告別說:「大王這一去,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完畢回來,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不回來,就請容許我們擁立太子為趙王,以打消秦國要挾的念頭。」趙王答應了他。於是就和秦王在澠池相會。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遂行。相如從。廉頗送至境,與王決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王許之。遂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說:「我聽說趙王愛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秦國的御史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上前說:「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演奏秦國的音樂,請(允許我)捧著盆缻(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以此互相娛樂。」秦王生氣了,不答應。於是相如捧著盆缻上前,趁勢跪下要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缻。相如說:「在這五步之內,我可要把頸項里的鮮血濺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的人要殺相如,相如瞪起兩眼在喝一聲,他們嚇得直倒退。於是秦王很不高興地敲了一下缻。藺相如回頭招呼趙國的御史寫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國的群臣說:「請獻出趙國的十五座城池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說:「請獻出秦國的咸陽為趙王祝壽。」
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秦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缻。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缻。」秦之群臣曰:「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亦曰:「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
秦王到宴會完畢,始終不能占趙國的上風。趙國也准備了許多兵馬防備秦國,秦國不敢妄動。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澠池之會)結束之後,就回到本國,(趙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任命他做上卿,職位在廉頗之上。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說:「我當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勞,可是藺相如只憑著言詞立下功勞,如今職位卻比我高。況且藺相如出身卑賤,我感到羞恥,不能忍受(自己的職位)在他之下的屈辱!」揚言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藺相如聽見這話,不肯和廉頗見面。相如每到上朝時,常說有病,不願和廉頗爭高低。過了些日子,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就叫自己的車子繞道躲開。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於是他的門下客人都對相如說:「我們所以離開家人前來投靠您,就是因為愛慕您的崇高品德啊。現在您和廉頗將軍職位一樣高,廉將軍在外面講您的壞話,您卻害怕而躲避他,恐懼得那麼厲害。連一個平常人也覺得羞愧,何況您還身為將相呢!我們實在不中用,請讓我們告辭回家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哪個厲害?」回答說:「自然不如(秦王)。」相如說:「象秦王那樣威風,而我還敢在秦國的朝廷上叱責過他,羞辱他的群臣。我雖然無能,難道單怕一個廉將軍嗎?但我考慮到這樣的問題,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發兵攻打我們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現在兩虎相鬥,勢必有一個要傷亡。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先顧國家的安危,而後考慮個人的恩怨啊。」
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廉頗聽到了這些話,便解衣赤背,背上荊條,由賓客引著到藺相如府上謝罪,說:「我這鄙賤的人,不曉得將軍寬厚到這個地步啊!」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兩人終於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
卒與歡,為刎頸之交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授予右丞相兼樞密使,統率全國各路兵馬。當時元兵已經逼近臨安城外,交戰、防守、轉移都來不及實施了。滿朝大小官員會集在左丞相吳堅家裡,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正當雙方使者的車輛往來頻繁,元軍邀約宋朝主持國事的人前去相見,大家認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禍患的。國事到了這種地步,我不能顧惜自己了;估計元方也是可以用言詞打動的。當初,使者奉命往來,並沒有被元扣留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虛實,回來謀求救國的計策。於是,辭去右丞相職位,第二天,用資政殿學士的身份前往。 剛到北營時,陳詞不屈,意氣激昂,元軍上下都很驚慌震動,他們也未敢立即輕視我國。可不幸的是,呂師孟早就同我結怨,在元人面前說我的壞話,賈余慶又在暗中討好敵人獻媚,於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國,國事就不可整治了。我自料不能脫身,就徑直上前痛罵元軍統帥不守信用,列舉呂師孟叔侄的罪狀,只求一死,不再顧及個人的安危。元軍雖然在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卻很憤怒,兩個貴官名義上是到賓館來陪伴使者,夜晚就派兵包圍我住的地方,我就不能回國了。 不久,賈余慶等以祈請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我被元軍驅使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單。我按理應當自殺,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說:「將要有所作為啊!」 到了京口,得到機會逃往真州,我立即全部把元方的虛實情況告訴淮東、淮西兩位制置使,約定來聯兵討元。宋朝由衰落而復興的機會,差不多就在此了。留住了兩天,駐守維揚的統帥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變姓名,隱蔽蹤跡,在荒草間行進,在露天下休息。日日與元軍在淮東路相遇。困窘飢餓,無依無靠,元軍懸賞追捕得又很緊急,天高地遠,高聲呼喊,無人應答。不久得到一條船,避開元軍占據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後渡過揚子江口,進入蘇州洋,展轉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後到達永嘉。 唉!我到達死亡的境地不知有多少次了!痛罵元軍統帥該當死;辱罵叛國賊該當死;與元軍頭目相處二十天,爭論是非曲直,多次該當死;離開京口,帶著匕首以防意外,差點想要自殺死;經過元軍兵艦停泊的地方十多里,被巡邏船隻搜尋,幾乎葬身魚腹;真州守將把我逐出城門外,幾乎彷徨而死;到揚州,路過瓜洲揚子橋,假使遇上元軍哨兵,也不會不死;揚州城下,進退兩難,幾乎等於送死;坐在桂公塘的土圍中,元軍數千騎兵從門前經過,幾乎落到敵人手中而死;在賈家莊幾乎被巡察兵凌辱逼迫死;夜晚奔向高郵,迷失道路,幾乎陷入沼澤而死;天亮時,到竹林中躲避哨兵,巡邏的騎兵有好幾十,幾乎無處逃避而死;到了高郵,制置使官署的通緝令下達,幾乎被捕而死;經過城子河,在亂屍中出入,我乘的船和敵方哨船一前一後行進,幾乎不期而遇被殺死;到海陵,往高沙,常擔心無罪而死;經過海安、如皋,總計三百里,元兵與盜賊往來其間,沒有一天不可能死;到通州,幾乎由於不被收留而死;靠了一條小船渡過驚濤駭浪,實在無可奈何,對於死本已置之度外了!唉!死和生,不過是晝夜之間的事罷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這樣處境艱難,險惡,壞事層疊交錯涌現,實在不是人世間所能忍受的。痛苦過去以後,再去追思當時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我在患難中,有時用詩記述個人的遭遇,現在還保存著那些底稿,不忍心廢棄,在逃亡路上親手抄錄。現在將出使元營,被扣留在北門外的,作為一卷;從北門外出發,經過吳門、毗陵,渡過瓜洲,又回到京口的,作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揚州、高郵、泰州、通州的,作為一卷;從海路到永嘉、來三山的,作為一卷。我將把這詩稿收藏在家中,使後來的人讀了它,為我的志向而悲嘆。 唉!我能死裡逃生算是幸運了,可幸運地活下來要干什麼呢?要求做一個忠臣,國君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即使死了也還是有罪的;所追求的是做一個孝子,用父母賜予自己的身體去冒險,即使死了也有罪責。將向國君請罪,國君不答應;向母親請罪,母親不答應;我只好向祖先的墳墓請罪。人活著不能拯救國難,死後還要變成惡鬼去殺賊,這就是義;依靠上天的神靈、祖宗的福澤,修整武備,跟隨國君出征,做為先鋒,洗雪朝廷的恥辱,恢復開國皇帝的事業,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誓不與賊共存」,「恭敬謹慎地竭盡全力,直到死了方休」,這也是義。唉!像我這樣的人,將是無處不是可以死的地方了。以前,如果我的屍骨拋棄在荒草叢中,我雖然正大光明問心無愧,但在國君、父母面前無法文飾自己的過錯,國君和父母會怎麼講我呢?實在料不到我終於返回朝廷,重整衣冠,又見到皇帝,即使立刻死在故國的土地上,我還有什麼遺憾呢!還有什麼遺憾呢! 這一年夏天五月,改年號為景炎,廬陵文天祥為自己的詩集作序,詩集名《指南錄》 。 (墓中的)五個人,就是當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時候,被正義所激勵而死於這件事的。到了現在,本郡有聲望的士大夫們向有關當局請求,就清理已被廢除的魏忠賢生祠舊址來安葬他們;並且在他們的墓門之前豎立碑石,來表彰他們的事跡。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這五人的死,距離現在建墓安葬,時間只不過十一個月罷了。在這十一個月當中,所有富貴人家的子弟,意氣激昂,得志的人,他們因患病而死,死後埋沒不值得稱道的人,也太多了;何況鄉間沒有聲名的人呢?唯獨這五個人聲名顯赫,為什麼呢? 我還記得周公被捕,是在丙寅年三月十五日。我們社裡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為讀書人的榜樣的人,替他伸張正義,募集錢財送他起程,哭聲震天動地。緹騎按著劍柄上前,問:「誰在為他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們打倒在地。當時以大中丞職銜作應天府巡撫的是魏忠賢的黨羽毛一鷺,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蘇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這時趁著他厲聲呵罵的時候,就一齊喊叫著追趕他。這位大中丞藏在廁所里才得以逃脫。不久,他以蘇州人民發動暴亂的罪名向朝廷請示,追究這件事,殺了五個人,他們是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就是現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這五個人。 然而,當五個人臨刑的時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著中丞的名字斥罵他,談笑著死去了。砍下的頭放在城頭上,臉上的神情一點也沒改變。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兩銀子,買下五個人的頭並用棺材收起來,最終與屍體合到了一起。所以現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個人。 唉!當魏忠賢作亂的時候,能夠不改變自己志節的做官的人,那麼大的中國,能有幾個呢?但這五個人生於民間,從來沒受過《詩》《書》的教誨,卻能被大義所激勵,踏上死地也不回頭,又是什麼緣故呢?況且當時假託的皇帝的詔書紛紛傳出,追捕同黨的人遍於天下,終於因為我們蘇州人民的發憤抗擊,使閹黨不敢再將我們株連治罪;魏忠賢也遲疑不決,畏懼正義,篡奪帝位的陰謀難於立刻發動,直到當今的皇上繼位,弔死在路上,不能不說是這五個人的功勞呀。 由此看來,那麼如今這些高官顯貴們,一旦犯罪受罰,有的人脫身逃走,不能被遠近的百姓所容納;也有的剪發毀容、閉門不出,或假裝瘋狂不知逃到何處的,他們那可恥的人格,卑賤的行為,比起這五個人的死來,輕重的差別到底怎麼樣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義顯露在朝廷,贈給他的謚號美好而光榮,在死後享受到榮耀;而這五個人也能夠修建一座大墳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經過這里沒有不跪拜流淚的,這實在是百代難得的機遇啊。不這樣的話,假使讓這五個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盡享天年,人人都能夠像對待奴僕一樣使喚他們,又怎麼能讓豪傑們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惋惜,抒發他們有志之士的悲嘆呢?所以我和我們同社的諸位先生,惋惜這墓前空有一塊石碑,就為它作了這篇碑記,也用來說明死生意義的重大,(即使)一個普通老百姓對於國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幾位有聲望的士大夫是:太僕卿吳因之公,太史文文起公,姚孟長公.九月十日,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文公無禮,並且從屬於晉的同時又從屬於楚。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燭之武退秦師
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的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裡得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秦伯心悅誠服,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關於「秦伯說」的解釋: 「秦伯說」的「說」,一般都注為「同『悅』,喜悅,高興」。「『_悅』」是對的;但把「悅」解釋為「喜悅、高興」就欠妥了。「悅」有「喜悅」和「悅服」兩個義項。細揣「秦伯說」的文意:秦伯聽了燭之武的話後,雖有「喜悅」之情,但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意見,應解為「悅服」。《爾雅·釋詁》:①「悅,樂也。」②「悅,服也。」郭璞註:「謂喜而服從。」「喜而服從」就是「悅服」。 從邏輯上推理,如果「說」為「高興」的意向話,那麼鄭國簽訂了盟約就是高興的結果,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所以「秦伯說」的翻譯應是「秦伯 心悅誠服」 我聽說:想要樹木長得高,一定要使它的根穩固;想要使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樹根不穩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厚實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最愚昧無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您這)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國家的重要職權,據有天地間重大的地位,將會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永無休止的美善,不考慮在安逸的環境中想著危難,戒除奢侈而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也(如同)是砍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遠啊。 (歷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沒有不處在深切的憂慮之中而治道顯著,功德圓滿之後德行就開始衰微了,開頭做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因為處在深重憂患之中,一定竭盡誠心對待臣民。成功之後,就放縱自己的情感而看不起別人。竭盡誠心,就會使敵對的勢力(和自己)聯合,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毫不相乾的陌生人。
④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試題解答
1.B 緹騎ji(第四聲)
2.(4)以不是
3.(4)是道歉的意思
4.(4)厚遇古今意義相同
5.A
6.D
本人自己做的,
⑤ 高中語文必修三試卷卷面分析怎麼寫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內要知道容一些,什麼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
⑥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必背篇目 急
《指南錄後序》、《五人墓碑記》、《離騷》、《諫太宗十思疏》、《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鴻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