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教師招聘新課程標準的試題。
新課程理念選擇題(附參考答案)
1、教師講課語言生動、形象、簡潔、准確、富有吸引力,聲音抑揚頓挫,並伴有適當的表情,使學生產生興趣,易引起學生 ( B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共鳴
2、在下列教師行為中,屬於心理健康表現的有 ( B )
A、交往中,將關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
B、冷靜地處理課堂環境中的偶發事件
C、將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緒帶入課堂,遷怒於學生
D、偏愛甚至袒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3、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性評價的核心是 ( C )
A、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 B、關注學生在群體中的位置
C、關注和促進學生的發展 D、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4、為了保證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三級課程是 ( D )
A、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 B、理論課、實驗課和活動課
C、顯形課、隱形課與實踐課 D、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8、現代學生觀的基本觀點是 ( D )
①學生是發展的人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
③學生是自由的人 ④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個別教師不允許班上學習差的學生參加考試、隨意佔用學生的上課時間、指派學生參加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商業慶典活動等。這些行為主要侵害的是學生的 ( C )
A、健康權 B、名譽權 C、受教育權 D、隱私權
10、下列哪種情況下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承擔責任( D )
A、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B、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學校的
C、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戒、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D、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課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學生發展為本 ②培養環境意識
③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 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12。 指出哪一組是符合體驗性目標陳述方式的: ( C
A.說出、表演、展示 B.設計、製作、創作 C.感受、參加、養成 D.解釋、完成、背誦
13、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 D )等三個層面上展開。
A.教材的更新 B.教師的發展 C.學生的選擇 D.課程制度的變遷
14.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 ( D )
A.知識、技能和方法 B.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C.知識、技能和情感 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5.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 ( A )
A.斯騰豪斯 B.斯騰伯格 C.杜威 D.赫爾巴特
16.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 ( A )
A.加德納 B.推孟 C.韋克斯勒 D.加涅
17.以培養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範——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 ( B )
A.講解——接受式 B.示範——模仿式
C.探究發現式 D.情境——陶冶式
18.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 C )
A.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 B.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C.都是主體 D.都是客體
19.探究學習實施的過程是 ( B )
A.計劃階段——問題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B.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C.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解釋階段
D.計劃階段——問題階段——解釋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
20.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的課程是 ( B )
A.地方課程 B.校本課程 C.國家課程 D.學科課程
21.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B )
A.備課 B.上課 C.批改作業 D.考試
22.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著名的卡內基金會提交了一份名為《准備學習:國家的指令》的報告有七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
A.學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學校需要社會的支持 C.學校需要專家的支持 D.學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靈魂在 ( B )
A.學生 B.學校 C.教師 D.校長
24.校本教研的主體是 ( C )
A.學生 B.教材 C.教師 D.校長
25..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 ( C )
A.學科學習目標 B.一般性發展目標
C.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D.情感目標
26、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 C )的整體提高。
A、語文知識 B、語文能力 C、語文素養
27、( A )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A、學生 B、教師 C、學生和教師
28、閱讀是學生的( A )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
A、個性化 B、整體化 C、綜合化
29、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 B )、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A、學習態度 B、學習方式 C、學習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會即學校 (3)教學做合一
31、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目標是(①)
(1)培養創造性人才與真善美的人(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與創造性人才
32、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條件中(③)是最利於創造力發揮的首要條件。
(1) 因材施教;(2)實踐與思考;(3)民主化;(4)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
33、(②)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點,也是我們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 自主意識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34、蘇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構主義理論;
(2)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論;
(3) 多元智能理論;
35、所謂「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之間的交往、互助與合作;
(2)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
(3)是指教師把自己日常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思考和研究對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2)教育敘事、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7、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創造了(①)等教學方法。
(1)記憶法、思維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2)觀察法、思維法和探險性學習方法;
(3)復習法、檢測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38、(①)是多元智能理論確立的直接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並學以致用;(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 (3)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39、建構主義理論中闡述學習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記憶、協作、交流; (2)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 (3)自主、合作、探究、記憶;
40、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 A )
① 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
② 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④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41、課程改革要改變原有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A\B\C )
A. 均衡性
B. 綜合性
C. 選擇性
42、新課程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倡導(A\B\C )
A.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能力
B. 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C.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3、新課程在課程管理方面為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實行( B )
A. 國家統一管理課程
B. 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C. 學校自主管理課程
44、下列屬於課程改革提出的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的校內外課程資源有( A\B\C )
A. 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
B. 各種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C. 信息化課程資源
45、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 A\B )
A. 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 B.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C. 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
46、新課程體系下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 A\B\C )
A. 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基礎上的教師自評為主
B. 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C. 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47、學校在課程開發中的任務有( A\ B\C )
A. 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B. 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C. 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48. 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銜接,改革的目標是建立( A\B\C ) 考試、選拔方式。
A. 學生自由選擇
B. 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
C. 綜合評價的
49..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實現( A\B\C)
A.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的變革
B.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變革
C.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50、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A)選擇。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51、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廣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創新 C變革
52、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A)。
A發揮 B發展 C發揚
53、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C)。
A變革 B改變 C變化
54、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B)條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55、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科本位課程體系,建構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旨在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的課程體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C)環節。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6、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我們首先確立起(B)。
A、先進的教學觀念
B、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
C、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D、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學觀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B、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C、促進人的成長與全面發展 D、為了一切學生
58、在新課程改革中,對「課程」含義的理解應該是(D)。
A、教學計劃、課程標准、教科書等文件
B、課程標准規定的各學科課程
C、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的課程
D、包括學科課程、綜合化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和潛隱形課程四大類課程
59、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是(A)。
A、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B、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 C、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 D、是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
60、教學關系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B)。
A、師生對話 B、師生交往 C、共同討論 D、課堂活動
61、學科教學要以(C)為本。
A、教科書 B、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C、人的全面發展 D、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62、課程不是教學的(A)。
A、權威 B、方向 C、目標 D、計劃
63、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要用(C)去實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64、對待師生關繫上不應當強調(A)。
A、服從 B、尊重 C、贊賞 D、引導
65、教師是學習的(D)。
A、組織者 B、引導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66、新課程主張課堂讓學生至少有(B)時間的活動。
A、1/3 B、2/3 C、1/2 D、1/4
67、開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確立教育目的 B、設計課程體系 C、加強德育工作 D、選擇教學方法
68、教師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種途徑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閱讀、合作、行動研究
C、學習、討論、創新
D、興趣、發現、研討
69、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A )
A、針對性 B、邏輯性 C、知識性 D、創造性
70、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 ( A )
A時代的要求 B教學要求 C家長的要求 D學校的要求
7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
A教材改革 B課堂教學改革 C課程改革 D教師素質提高
72、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的依據是 ( C )
A教學大綱 B學生發展特點 C國家課程標准 D課程改革綱要
73、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 )
A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 B針對性、時效性、積極性 C針對性、科學性、主動性 D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74、為了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本次課改實行 ( D )
A國家、自治區、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B省、縣、鄉三級課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務處三級課程管理 D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7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 ( C )
A保持距離,建立威嚴 B加強了解,打成一片 C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貳』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試卷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題庫
名詞解釋
1、語文(10):語文是一個以語言為核心的,包括語言、文字、文章、文學、漢語文獨有的文言文等及其文化的多元體系。語文在1949年6月被正是確定為中小學課程的名稱。語文課實質上就是通過言語作品的聽說讀寫教學,使學生掌握母語語言,培養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2、語文課程的工具性(11):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基於語文的工具性,基於語言的工具性。①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不是物質性的工具,而是負載文化的工具,是物質和精神共同構成的工具。②語文這門課程的實質是培養學生正確而熟練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是把掌問握和運用這種工具作為自己的教學目的。
3、語文課程的人文性(13):
⑴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基於語文的人文屬性,基於語言和言語的人文屬性。
①人類的文化活動和成果,主要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之上,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都反映著一個民族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積淀著民族精神,傳承者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根。
②言語作品,特別是經典性的言語作品,是人類文化活動的結晶,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⑵語文學科屬於人文學科,文學課程就是教學生通過言語學習來掌握語言的,其中充盈著人文教育的因素。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屬性。
4、語文課程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齡,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5、課程目標:是學生學完某課程以後所要達到的發展狀態和水平的描述性目標。它受國家規定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的制約,是國家所期望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各個學科領域的具體表現。
6、語文課程理念(13):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思想,它取代大綱中的「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和「教學原則」,意在提升語文課程的理性程度,重在為語文教育實踐提供一種理性規范,即總的指導思想。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實際上是語文教育規律的一種詮釋。
7、語文素養(11、13):在語文學習和實踐中,學生通過識字、寫字、閱讀、寫作與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及綜合性學習,內化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最終使自身的語文涵養達到一定的高度。「語文素養」這一概念,全面體現了課程改革的三個思考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8、語文課程評價:是語文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語文課程中最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語文課程評價是根據語文課程目標和相關要求,運用教育評價理論、方法和技術,系統地、科學地搜集和處理課程和教學信息,對課程設計、實施過程和方式以及教學效果基於價值判斷的過程。
9、檔案袋評價法(12):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計劃,請學生持續一段時間主動收集、組織與省思學習成果的檔案,以評定其努力、進步、成長情形的一種評價方法。也叫「學習檔案評價」或「學成成長記錄袋評價」。這是語文新課程中最典型的質性評價方式。
10、語文課程資源(10、11):是能夠轉化為語文課程和服務於語文課程的各種因素和條件的總稱。語文課程資源的分布呈現一種關涉多級、空間無限的立體狀態。
11、語文教材(10):語文教材就是根據語文課程標准和語文教學實際需要,為師生編選的語文材料。從宏觀看,語文教材泛指一切可用於語文教與學的材料。它既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既可以是紙質文本的,也可以是電子媒介的。從中觀看,語文教材專指語文教科書,又稱語文課本。從微觀看,語文教材特指語文教學的具體乃至細微的材料。
12、閱讀教學:俗稱「講讀教學」。他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書面文字元號去理解文章的語言形式與思想內容的特殊的認知過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內容,是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結合的主要形式。
13、朗讀(11):是指在視覺器官感知文字材料的基礎上,由言語器官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准確而連貫的有聲語言,從而達到理解的閱讀方式,它是一種眼、口、耳、腦協同動作的過程。
14、默讀:即不出聲的閱讀,是一種與朗讀相對應的閱讀方式,默讀通過內部言語理解材料。它分為默朗讀(輕聲默念)和無聲默讀兩種形式。
15、精讀:是一種精心而細致的、逐字逐句地研讀文章,並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從中提取信息的閱讀方式。它要求對閱讀材料的內容、形式諸方面進行認真琢磨。
16、略讀:略讀是與精讀相對的一種閱讀方式。他要求能迅速「觀其大略」,把握作品要領和主旨。
17、口語交際(11):是指人們運用連貫標準的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交流思想、傳遞信息、表情達意的社會活動。言語交際是口語交際的主體,在口語交際中,人們主要運用口頭語言富於表現力的語音、語調、語態、語氣和節奏表達自己的願望、觀點和看法。
18、非言語交際(12):口語交際中的無聲言語交際被稱為非言語交際,它是言語交際的補充。無聲語言有體態語言、服飾語言和距離語言等幾種形式,非言語交際是口語交際的有機組成部分。
19、語文綜合性學習(10、13):它是一種基於生活實踐而非學科的學習領域,它以學習者的直接生活經驗為基礎,密切聯系學生的語文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語文能力的綜合訓練。「綜合性學習」的立足點是「實踐」。
20、語言智能:語言智能即對語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並與人交流的能力。語言智能包括修辭、解釋、記憶、書寫四個方面。
21、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是相對於被動學習而言的,這是一種高品質的學習狀態,以充分尊重學生為前提,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自我學習的空間。
22、探究學習:探究學習觀認為,語文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
23、語感:語感是指個體的言語意識,即對言語的感受、認識、把握能力。語感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是具體性與抽象性的統一,是個體差異性與社會共同性的統一。
24、信息化語文教學技術:是通過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利用信息技術的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層次和效率的教學技術。
25、板書:板書是語文教學經常使用的教學技術,指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在教學用具上以書面語言或符號進行表情達意、教書育人的活動。
26、傳統教學技術:傳統教學技術又可稱為常規教學技術,指那些過去在教學中經常使用,並且現在仍在使用的、比較簡單易行的教具、媒體。
27、現代語文教育技術:又可稱之為電化教學技術或者電教技術,指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相關成果,藉助電聲波、電光波、電磁波等來傳輸和調節教學信息,已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技術。
28、創造性閱讀(13):創造性閱讀是閱讀的更高境界,也是閱讀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閱讀主體在理解、評價性閱讀的基礎之上,通過對讀物內容進行擴展,以期有新的探索和新的發現,將讀物的潛在意義轉化為現實意義,並再創造和重新建構出新的意義,實現讀物與閱讀主體自身的新的飛躍。
29、模塊(10):模塊是對詞條中部分內容進行格式化整理的模板。
30、發展性評價(10):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指評價不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 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其實施的關鍵是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核心是重視過程的總評價。
31、對話(13):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之間的談話或雙方或多方之間接觸或會談
32、大語文教育(11):「大語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這種思想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並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愛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33、接受學習(12):所謂接受學習,指人類個體經驗的獲得,來源於學習活動中,主體對他人經驗的接受,把別人發現的經驗經過其掌握、佔有或吸收,轉化成自己的經驗。
34、語文活動課程:語文活動課程是活動課程的一種,它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題,以學習知識、形成言語能力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
35、語文課程標准:語文課程標準是規范語文課程的指導性文件,從整體上對語文課程進行總體設計,規定語文課程的性質以及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規范和確定語文課程目標,考試范圍、順序,既是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指南,也是編寫語文教材和評估、考試命題的依據。
『叄』 初中語文新課標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初中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中對初中生(7~9年級)語文方面應具備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
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
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
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
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初中語文新課標解讀
學科特點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源於語文的交際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於語文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工具性著重指明學生「應學什麼、怎麼學」,人文性則重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長時間使用,甚至影響事業、家庭的重工業。
課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語文邏輯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善於運用語文的能力。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學習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要重聽說讀寫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學生語文素養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階段定型的,閱讀速度高低就是最明顯的體現。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舊比較
1.語文性質功用的回歸: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強調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2.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由內容分析本位而重視語感積累。語文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必須落實語言素養訓練方面的目標,這是保證語文課上出語文味的關鍵。在教學中要擺正篇章分析與學生感悟的關系,還是要講精彩講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當成幫助學生領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堅決反對對課文作瑣碎的、微言大義的分析。整體感悟絕不等於主題先行,主題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問題,因為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邏輯關系中應處理好演繹和歸納的關系。根據思維發展的規律來看,歸納教學優於演繹式教學,我們可以試想:中心意圖都明確了,再分析不是浪費時間嘛。
3.語文教學重心的轉移:由強調接受信息而較為強調搜集、篩選、整合、處理和生發(生發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識中心論而重視語文歷練實踐。
4.學習方式的倡導:由被動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簡單概括就是「對話(討論)」。
5.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激活:由課堂中心而接近社會生活。新教材的選文較接近學生年齡和生活實際,可供選擇學習的篇目多了。師生能夠自主地參與課程的開發,把「學什麼」的權利交給學生;學校和教師應有自主選擇教材的權利;教師應有開發語文教育資源的自主性;學生與課程文本應是一種互動的關系,而不是被動接受「別人已經編定的課本」。語文教師應把自己置於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地位,應成為平等對話的引導者。教學內容應吸收學生的經驗,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求知慾、探究欲。教師不應把整個教學過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繹,而應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既定的教案。
對話意識已深入教師內心,但不能狹義地理解為師生或生生間的討論,課堂教學不能僅僅著眼於怎麼教,僅僅關注教法的探索還是形式的,更多的是要關注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的重構。
6.新比舊更強調語文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
7.新比舊更強調聆聽、口語表達與交際寫作。
8.以往側重從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上提出教學要求,新課標對三維、學習習慣明確、系統地提出了學習目標。
9.提出了「語文綜合性學習」,更實用、實際。個人觀點,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多用於搜集積累、習慣養成、課外延伸、激發興趣,不宜於公開課。
『肆』 《課程標准》(小學語文)考核試題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測試題一、 填空題.(6分) 1、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 )的形成和發展. 2、語文教學應在( )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程目標按( )整體設計,根據( )、( )、( )三個維度設計. 4、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 )和( ),掌握最基本的( ). 5、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 )」 二、單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每個小題2分,共10分) 1、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觀點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課標學段閱讀目標要求中的第7條: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哪個學段提出的:( ) A、第一學段 B、第二學段 C、第三學段 D、第四學段 4、閱讀教學過程是:( )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D、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 )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與社會人群交往中 三、多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共10分) 1、 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 「新課標」正確恰當的表述是:( ) 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④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關於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新課標提出:( ) ①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②1~2年級要多認少寫. 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 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 ) ①朗讀 ②分角色讀. ③表演讀.④默讀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 ) ①合作精神 ②創新意識 ③參與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學生作文修改的評價要: ①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 ②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態度 ③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過程 ④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題(50分) (一) 課標與大綱對比分析.(10分) 先閱讀下面材料,進行比較分析,然後談識字、寫字改革點: 《語文課程標准》在第一學段提出的有關識字與寫字學習的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 800~1000個會寫.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1992年《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關於一、二年級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是: 一年級:學會常用漢字1150個左右.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能初步結合詞語理解字義.學過的詞語能正確讀、寫,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頭語言中運用,一部分能在書面語言中運用.學習音序、部首兩種查字典地方法.學習獨立識字.練慣用鉛筆寫字、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正確.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寫字興趣.學習使用和保管寫字工具. 與1992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2001年《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對識字與寫字教學,有了較大改革,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二)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師執教《太陽》時,當教師引導學生學完了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後,安排了表演的環節.教師假扮後羿射日,當正要射下第十個太陽的時候,學生紛紛阻攔,說出「慢著!」「等一等!」「別射!」而當教師問「為什麼不能射?」時,學生卻啞口無言,連忙翻書,但一時難以組織好語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認為合適嗎?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會怎麼處理呢?(10分) 2、一位教師在教學冀教版一年級下冊《遙遠的恐龍世界》一課前,請學生回家搜集元宵節的相關資料.下面是開始上課時的一個片斷:(10分) 老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遙遠的恐龍世界》,老師課前讓你們收集恐龍的資料.你們收集了嗎? 生(齊答):收集了. 師: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誰先來. 生(一男生):老師,我收集的是三角龍的資料. 接下來,這個男生手捧著搜集來一張張的資料,讀起來.剛讀幾句,遇到生字,讀不下去了.課堂上頓時沉寂了,教師只好信手拿過來資料開始進行講解. 問題一:你認為上課一開始老師這樣處理搜集的資料可取嗎?為什麼? 問題二:如果讓你來講設計課前收集資料的這類型課,你會怎麼處理呢? (三)問題分析及對策(20分) 1、時下,在一些課堂中,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景:老師說:「同學們喜歡哪段就學哪段,大家自由組合,選擇同一學習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於是,課堂成了「自由市場」,學生們交換位置,你爭我搶,自由民主的氣氛洋溢著這個空間. 作為教師你對這一教學現象怎麼看?怎麼辦?(10分) 2、一位老師在批改學生的造句時,發現如下句子.(10分) 想——我想聽到花開的聲音. 活潑——河裡的水很活潑. 悄悄——我們聽不懂小魚的悄悄話. 丟——上街時,毛毛把爸爸丟了. 爬——牽牛花像個小弟弟,爬在樹上. 老師不假思索就把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語言表達習慣. 你怎樣看待這位老師的教學行為,如果是你該處理? 五 論述題(24分) 結合你的教學實踐,重點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談談怎樣上好一堂課.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6分) 1、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 )的形成和發展. 2、語文教學應在(師生 )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 )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3、課程目標按(九年一貫 )整體設計,根據(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個維度設計. 4、課程目標的總目標部分一共10條,第3條要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和(良好習慣 ),掌握最基本的( 語文學習方法). 5、語文課程標准將原來的中高年級「以寫記敘文為主」改成了「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 二、單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每個小題2分,共10分) 1、關於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觀點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D、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2、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課標學段閱讀目標要求中的第7條: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是哪個學段提出的:(B ) A、第一學段 B、第二學段 C、第三學段 D、第四學段 4、閱讀教學過程是:(D ) A、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B、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 C、教師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D、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應鼓勵學生:( A) A、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語交際課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與社會人群交往中 三、多選題.根據新課標,選擇符合課標理念的大寫字母填入題後的( )內.(共10分) 1、 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 「新課標」正確恰當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④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關於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新課標提出:(A) ①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②1~2年級要多認少寫. 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 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B) ①朗讀 ②分角色讀. ③表演讀.④默讀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於學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創新意識 ③參與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學生作文修改的評價要:(D) ①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 ②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態度 ③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過程 ④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題(50分) (一) 課標與大綱對比分析.(10分) 答:首先,新課程標准在認字方面識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並將「會認」「會寫」分開要求,明確了小學低段的識字教學是多認少寫,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會」,造成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這為盡早讓學生開始閱讀打下了一個基礎.並且提出了培養學生的認字興趣,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 其次,在寫字方面,大綱中有掌握「筆順規則、間架結構」,「能按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記憶字形」的明確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學習作了具體的布置,而「新課標」中作的要求是總體性的,「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再者,新課標中提出了學生的自主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這在「大綱」中是沒有的.可以看出新課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確的要求,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可持續發展的識字基礎. (二)案例分析(請圍繞新課標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 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著為老師在教學中頗費心思,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他的本意我想應該是創設這個情景讓學生表述太陽的作用.但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沒有達到老師的預想的程度,課堂上出現了冷場.另外,既然已經學完了「關系密切」了,這個表演只是讓學生來復述文中的內容,這種情景的意義性已經不大.我想,把這個表演安排在教學「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內容之前,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帶著問題去探究「為什麼這第十個太陽不能射?」比較合理. 2、 問題一:你認為上課一開始老師這樣處理搜集的資料可取嗎?為什麼? 答:明顯是不合理的.資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課程中作為拓寬學習課程的一種方式,為老師和學生所歡迎,它是一種輔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課一開始就交流,學生在沒有很好地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就像是一個個被架空了的高樓,立足不穩,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是很正常的.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應該讓學生自己展示給大家,這個分享的過程是一種成功的體驗,學生重中體會成就感,能有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位老師在學生的表述出現困難的時候應該向他提供及時地幫助和鼓勵,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問題二:如果讓你來講設計課前收集資料的這類型課,你會怎麼處理呢? 答:我想,我會將這些資料的交流放在學生對恐龍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進行.如:除了課文上的這些知識,你還有什麼可以告訴大家的嗎?說說你收集到的情況吧! 我堅持學生收集的資料學生自己展示.學生展示過程中有困難的,老師提供協助,並適時地鼓勵,以激發孩子們收集資料的興趣和信心 圖片以及資料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交流的空間,還會在班級上作展示.讓學生的成功體驗在課後得以延續. (三)問題分析及對策(20分) 1、 答:這種現象確實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尊重學生,培養孩子的人性化閱讀.實際上,教學流於形式,沒有深入實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部分老師沒有很好地把握新課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著 .上面的案例,忽視了老師引導的功能.學生作為學習者,他們的認知要在老師的牽引下思路逐漸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學習會處於一種雜亂,無效的狀態. 引導學生的讀,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讀之前,交給學生問題,要讀出什麼,讀懂什麼,還要明確地說明怎樣讀懂,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些基礎上,學生可以有自己的學習習慣. 對於課堂上的換座位朗讀,我個人認為值得商榷.課堂教學要注意課堂秩序,如果以犧牲課堂效率為代價,那是得不償失. 2、 答:我不禁要為這位學生叫屈.可以看得出這個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滿了童趣.小學低段的教學要注意培養孩子表達的興趣,樂於表達的習慣.特別是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應該得到保護,案例中的老師的做法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思維.我想,我會給這個孩子一個優,並且在班級上給予表揚,表揚他造句的生動,想像力的豐富. 五 論述題(24分) 結合你的教學實踐,重點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談談怎樣上好一堂課. 答:新課標按照九年一貫整體設計,在目標設計上有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這三個維度的目標是相互交融、滲透的,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
『伍』 <語文新課程標准>作業
新就在於課本的內容比以往都更富創新,更與時具進...
『陸』 有浙江省2012年教師招考中學語文的卷子嗎 回憶版也可以
2012 年浙江省教師招聘考試中學語文學科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18 分) 1.下列四項中書寫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荸薺 蘋果 完璧歸趙無精打采 B. 恫嚇 茄子 無動於衷
歇斯底里 C. 悱惻 訛詐 再接再勵宏偉藍圖 D. 奇葩 瘸子 處心積慮奮發圖強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 )
A.7 月 21 日,在德國首都柏林,購買到《哈利波特》
完結篇的書迷們欣喜若 狂. B.中國武俠電影以其高深莫
測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國觀眾的喜愛. C.在記
者的記憶中,洪災區是這樣的:大堤上綿延數里的救災帳篷,數萬群眾安 土重遷,在救災帳篷里,白天日曬雨淋,晚上蚊叮蟲咬. D."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中的運動人形剛柔相濟,形象友善,在蘊含中國文化 的同時,充滿了動感,體現了"更快,更亮,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縱觀奧斯卡金像獎的獲獎影片,雖然各有千秋,但它們
的共性都是能給觀眾留下 足夠的想像空間. 任何一門藝術,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想像都 會缺少靈性. ①空間的想像, ②贏得了觀眾的擁護; ③想像的空間, ④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讓觀眾豐富了影片,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④①② ).
D.①⑤④③②
4."飢"和"餓"兩詞意義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
A. 語法功能不同:"飢"除了做謂語外,還可以做定
語;"餓"則只能做謂語. B. 程度深淺不同:"飢"是一般
的餓,即感到肚了空,想吃東西;"餓"是嚴 重的餓,指根本沒有飯吃或長時間未進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脅. C. 范圍廣狹不同:"飢"可以用於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餓"只能用於人. D. 側重的方面不同:"飢"側重於內在感受;"餓"側重於外在表現. 5.根據中小學課程與教學的特點,對中小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時應該注意建立 發展性評價制度,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 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 式.( ) A.成長紀錄袋 B.考試成績 C.學習習慣評價 D.結果評價
6.《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計
五個系列.以下各項中,不 屬於這一系列中的一項是( ) A.詩歌與散文 B.小說與戲劇 C.新聞與寫作 D.文化論著研讀
二.填空題(共 10 分) 7.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相應
的古詩文名句(6 分) ⑴柳永在 《雨霖鈴》 一詞中感慨: " , 更與何人說! "蘇軾則在 《念 奴嬌赤壁懷古》一詞中解嘲:"多情應笑我, !" ⑵杜甫在《登高》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 美人》詞中感慨:"問君能有幾多愁? 中一聲長嘆:"這次第, ?" ⑶荀子在《勸學》中說:"吾日參省乎己, 說:"是故無貴無賤,道之所存, 8. ."李煜則在《虞 ."李清照則在《聲聲慢》
."韓愈在《師說》中 ."
標志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建立了完整的體系.
9. 義務教育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 "閱讀", "寫作", " " 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 "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 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三.簡答題(20 分)
10. 簡析《神曲》的藝術特徵(8 分)
11.試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記》中沙菲的形象.(6 分)
12.請簡述你對"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問題的認識.(6 分)
四.鑒賞題(26 分) 13.賞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後面的問題.(6 分)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會現實,苦於找不到拯救社會的辦法, 在《玩偶之家》中對娜拉出走以後往何處去未能解答.因此,列維陀夫說:"易 卜生是天才的問號."蕭伯納是英國現實主義大師,他的作品揭露資本主義的特 征常用幽默諷刺的手法. 平民看了為之感嘆, 統治者看了感到吃驚和不安. 因此, 列維陀夫評論說:"蕭伯納卻是一個偉大的驚嘆號."我國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 魯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後說:"魯迅是一個偉大的句號." 唐弢為什麼說"魯迅是一個偉大的句號"?請從魯迅的一生和魯迅的作品兩個 方面分別作出簡要的回答.
14.賞析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10 分) 楊柳枝詞 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①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楊 花吳融
不鬥穠花②不佔紅,自飛晴野雪蒙蒙.百花長恨風吹落,惟有楊花獨愛風. [注]①永豐:洛陽附近的一個地方.②穠花:盛開的花朵. (1)這兩首詩都以什麼為寫作對象,都表達了自己的什麼樣的感情傾向?(2
分)
(2)請分別賞析兩首詩三四兩句的表現手法和表達內容.(8 分)
15.試賞析《離騷》的開篇藝術.(10 分) 離騷 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五,案例分析題(12) 16.下面是一位教師在實施《荷塘月色》教學時的開頭導入環節,試針對此設計 作一評析.(6 分) 教師: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初中時學過他的什麼散文名篇?是的, 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學們對他的生平經歷還知道些什麼?(以上答問可靈 活掌握,以下教師簡述) 教師: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鍛煉成長為"表現了 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詩人,作家,學者,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道路.今天 學習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從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敗的日子悲憤彷徨的
復雜心情和了解他為什麼要在對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當然,教學 重點應放在: 作品結構, 語言, 技法的分析理解上, 從而認識本文主旨. ( 播 放錄音或教師表情朗讀)
17.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也是中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 篇文言文.下面是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的片斷.請根據這位教師的課堂教學 設計與課堂實際內容,選擇一個角度,談談你對於文言文教學問題的看法.(6 分) 在正式的內容講完之後往往要組織一些活動課,它是"大語文教育"的重要一 翼.當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級教師林煒彤先生曾對我說過:學生最討厭什麼樣的 課?——公開課;最喜歡什麼樣的課?——七扯八扯的課.我理解,所謂"七扯 八扯的課",其實就是活動課,就是教學內容向課外,向生活的延伸.由於能擴 展視野,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慾,又沒有必須完成的作業,它倍受學生歡迎.活動 課還能密切師生關系,加深師生感情.別忘了,"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我 在這一課組織的活動是: 1.網上拜訪孔子. 點擊進入: (1) "中國孔子"網站, (2) 孔子博物院, (3) 孔子箴言名句.這些網站中有許多有趣的東西. 2.中央電視台"千秋史話"節目之 《孔子》 我這里有一套"千秋史話"的光碟) ( . 電視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 3.探究性學習.這一項最有價值.我這樣安排: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你有 疑,特別是"無疑之疑"嗎?在適當的時候老師提出自己准備的問題:"學而時 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 句有什麼內在聯系?可能不可能沒什麼聯系?先對學生交代,這個問題,是許多 人不解的問題,幾個語文網站的"論壇"中都有人提出和討論這個問題,可惜結 論都不能讓人信服.你若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一種創見. 六,技能應用題(14 分) 18.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14 分)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艾青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 ⑴如果要請你來為九年級學生命制試題,請以這首詩為閱讀材料,設計二道閱讀 理解測試題,並註明參考答案及分值.(8 分)
⑵如果要你用一課時講授這篇課文,學生對象是九年級學生,請你為這 堂課設計一份板書.(6 分)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18 分) 1.C (該項中"再接再勵"的"勵"應寫作"厲") 2.B ("安土重遷"意為"安 於故土,不願輕易遷移",不合語境,應換作"搬離家園".)3. A(正確的排 列順序為:③想像的空間,②贏得了觀眾的擁護;①空間的想像,⑤讓觀眾豐富 了影片,④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感受.) 4.B.5.A.6.C. 二.填空題(共 10 分) 7. ⑴便縱有千種風情;早生華發. ⑵不盡長江滾滾來;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怎一個愁字了得⑶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師之所存也. (寫對 1 空給 1 分,出現錯別 字則不給分) 8.《文心雕龍》9.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三.簡答題(20 分) 10.①採用的是中世紀文學慣用的夢幻形式和象徵手法, 表現的是"精神發展",
"精神漫遊"的框架與主題.②在象徵和夢幻的框架下,但丁大量使用了寫實手 法,整部作品的造型藝術感非常強烈,許多人物,場面,細節取材於現實生活. ③《神曲》的結構宏大,嚴謹,勻稱.詩人按神學的"三位一體"學說建構整部 作品,它克服了中世紀文學特有的結構鬆散的不足,對近代長篇作品產生影響. ④《神曲》拋棄拉丁文,用義大利語這一民族語言進行寫作.(答對一點給 2 分,滿分 8 分,大意對即可) 11. ① 沙菲,五四落潮以後的反叛,苦悶的知識女性的典型.② 大膽追求個性 解放, 並以情愛的"靈與肉"的統一為尋求的主要目標. 後最終未能如願的悲劇, 凸現了一個負著時代苦悶和心靈創傷的叛逆女性形象.③ 最突出的特點是,青 年女子在**上的矛盾心理和大膽反叛, 這就使得"五四"時期爭取個性解放的女 性文學創作有了新開拓.(答出一點給 2 分,共 6 分,意思對即可.) 12. ①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 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 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②語文是實踐性很強 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 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 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 無時不有. 因而, 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 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③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 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 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答對一點給 2 分,共 6 分,意 思對即可) 四.鑒賞題(26 分) 13.①從魯迅的一生來看,說他是一個句號,意為他的一生是完美的無憾的,完 全做到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應有的貢獻.②從魯迅的作 品來看,說他是一個句號,意為他的作品是冷靜的,理性地剖析了當時的社會現 實.(答對一項得 3 分,滿分 6 分.) 14.(1)①楊柳(或柳樹)②贊美(或褒揚) (答出一點給 1 分,滿分 2 分) (2) ①白詩採用了雙關(或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表面上看抒發的是對永豐柳獨處 荒園,無人觀賞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又藉此表達了人才不被欣賞和任用而遭埋沒 的感慨和憤懣.②吳詩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同樣面對春風,百花痛恨不已, 恨自己的花瓣被吹落了,美貌被吹走了;而楊花則在春風中盡顯自己的風采(答 出一大點給 4 分,滿分 8 分,大意對即可). 15. ①追溯身世以示其高貴與清白,與下文的曲折人生形成鮮明對比;②開篇就 交待了詩人的"內美",這實際上是蘊含了楚國民族精神,是楚國精神的內化; ③融鑄神話傳說,定下全篇浪漫主義基調;④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是把 物的某些特質與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和理想結合起來,使物具有象徵的意味,使 情具有更具體的附著和寄託.(答出一點給 3 分,答出三個給滿分 10 分)五,案例分析題(12) 16.《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要"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 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善於發現問題,提 出問題,對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評 價和質疑.""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 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對於文學作品鑒賞,強 調"學習鑒賞中外文學作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 涵養心靈".在閱讀之初,向學生適當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將有利
於學生主動閱 讀.不過,必須注意教師的指導不能取代學生的自主閱讀.上述案例中的教師, 在散文鑒賞教學之初, 就簡單化地將相關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帶有明顯態度傾向性 的結論性意見直接傳遞給學生, 將對學生的積極閱讀及獨特感受體驗的獲得產生 極大的干擾及制約,是不可取的. 17.從正面論,優點有三: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②發揮了語文教學活動的 功能; ③注重拓展運用語文教學資源. 從反而論, 不足有三: ①在教學內容方面, 過分強調"迷住"(吸引)學生,而將許多並非必要的東西納入課堂;②在教學 方法,手段的選用方面,同樣為了照顧學生的興趣,過多地採用了並非必要的上 網,看電視等活動;③在教學內容選擇方面,還存在著脫離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 平(知識儲備與思維能力)實際的問題,比如"探究性學生"活動中對"許多人 不解的問題"的所謂探究.(6 分,寫出一點給 2 分.可從正反兩個方面合說, 也可單就一個方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