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念奴嬌.赤壁懷古》如何說課
念奴嬌 赤壁懷古》說課稿
一、根據大綱要求和課文內容,定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大綱要求: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鑒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本文是作者中年因烏台詩案貶官黃州時所作。在此期間,他寫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後赤壁賦、記承天寺夜遊及本文赤壁懷古。
本詞上片描繪眼前壯麗的長江景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短短的13個字,使人的視聽受到強烈的震撼,彷彿使人回到三國時期的戰亂紛爭的年代。
面對此景,在詞的下片中,作者很自然的發懷古之幽思,赤壁之戰的英雄們出現在作者的腦海里。作者沒有寫劉備,是因為劉備太嚴肅,年紀也不少了;作者沒有寫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無法望其項背,況且諸葛亮沒有英雄美人的故事 。此外,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劇性結局,既不符合前面的雄壯的景物描寫的特徵,其傷感與悲涼也會超越後文的「一尊還酹江月」。作者只看好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寥寥13個字,寫出了一個風流瀟灑、指揮若定的儒將形象。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明顯,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讀者聯想到作者自己,壯志未酬,貶官黃州,兩鬢發白,無所建樹,不免悲從中來,發出「人生如夢」的感慨。
這是壯志難酬的感慨,這是悲壯蒼涼的無奈。這種情感千百年來之所以能夠震撼每一個讀者的心靈,除了這種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還與這種情感在本詞中得以充分表達有關。
這種情感依靠什麼得以充分傳達出來的呢?
一是借長江之景抒情,借壯闊之景抒悲壯之懷;二是借英雄周瑜反襯,形成強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美結合,渾然一體。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呢?
根據大綱要求和課文內容,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為:
1. 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2. 掌握一些常用的鑒賞詩歌的方法。
確立重點為:
1. 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 用典的貼切自然
確定難點為: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
有人說「人生如夢」表達了作者消極頹廢的處世態度,其實不然。
本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於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採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於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二、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確定教學過程和教法、學法
(一) 教學過程
引入 由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引入
疏通文義 1、教師范讀課文,正音
2、學生翻譯課文,正義
寫景
赤壁景物
1、指導學生描繪出赤壁之景:繪聲繪色
2、指導學生概括出景物特點:壯闊宏大
3、比較一:為什麼不寫長江平靜之景?明確寫景的作用
詠史
英雄周瑜 1、周瑜形象的特點?風流儒雅,少年得志
2、比較二:把周瑜換成孫權或諸葛亮好不好?理解寫周瑜形象的作用,體會用典的貼切
抒懷
作者蘇軾 1、「人生如夢」的感嘆是否消極?與前面的壯闊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協調?
2、比較三:將本文與陸游的《訴衷情》、辛棄疾的《破陣子》比較,體會這種情感的復雜性。
3、教師適當引導、點撥,並適時進行情感和思想教育
歸納總結 教師設問:本文是怎樣將寫景—詠史—抒懷三者完美統一的?由學生來回答,並總結出鑒賞詩歌的兩個要點,並板書
背誦全詞 自由背後,再個人有感情的誦背
布置作業 將本詞與其他「赤壁詩」作比較
(二)教法和學法
詩詞的鑒賞離不開比較,在比較中讓學生發現異同,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孰優孰劣。所以在教法和學法上主要運用比較法,輔之以朗讀法、討論法、練習法等等。
1.在分析景物描寫時,設問:長江有洶涌的時候,也有平靜的時候,作者為什麼寫長江壯闊之景,而不寫長江平靜之景?通過比較,得出景物特點及寫景的目的。
2.在分析詠史用典時,設問:赤壁之戰中的英雄很多,如孫權、諸葛亮、劉備等等,作者為什麼只寫到周瑜,而不寫其他人呢?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用典的自然貼切。
3.在分析情感的抒發時,在提出「人生如夢」是否消極頹廢的問題後,引導學生將陸游的《訴衷情》、辛棄疾的《破陣子》與本詞進行比較,目的是為了深入理解本詞情感的復雜性。
⑵ 有什麼古詩句形容備課的
第一冊
一、次北固山下 唐朝 王灣(重點)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⒈寫歲末年初江邊景色用來感嘆歲月無情,徒增遊子無限鄉愁: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⒉表達鄉愁之情的句子: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詩中有一個對偶句,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4.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的詩句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5.首聯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先寫「客路」,後寫「行舟」,寫出了人在他鄉、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6.頷聯「潮平兩岸闊」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失」,你覺得「闊」與「失「哪個更好?「風正一帆懸」能否改為「風正數帆懸」?為什麼?
答:①「闊」字更好,它給人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也更響亮。★或「失」更好。它生動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
②不能改,詩人意在以「一帆懸」之小景襯「兩岸闊」之大景,改了就沒有這種效果了。
簡單學習網最新講座:
王大績講高考詩歌鑒賞 王大績講高考作文 王大績講文言文閱讀
林斌講英語完形填空 林斌講英語閱讀理解 李俊和講高中英語寫作
7.頸聯歷來為人們所欣賞,請選擇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答:A「生」「入」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富有生機。
B反映了時序的交替,蘊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透露出積極、樂觀、向上的感情。
8.本詩表達了漂泊在外的遊子對家鄉親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認為詩中的哪一處句子最能 突出地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為什麼?
答:最後兩句,詩人由歸雁想起鴻雁傳書的故事,心中湧起對故鄉洛陽的思念。
9.從這首詩看,詩人處在怎樣的境況之中?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遠離家鄉,漂泊江南水上。表達了漂泊中的孤獨情懷和思鄉之情。(可從「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鄉書何由達,歸雁洛陽邊」等句看出)
10.前人評價「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詩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你認為它「妙」在何處?
答: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現出春天的消息。寫景逼真,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給人以樂觀向上的鼓舞力量。
二、赤壁 唐朝 杜牧(07<<中考指南>>35頁 重點)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⒈假設東吳美女的命運表現東吳失敗後的屈辱。寫出了周瑜獲勝純屬於偶然的機遇的句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含機遇造人的哲理的詩句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詩中評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赤壁之戰)周郎指(周瑜),二喬分別是(孫策、周瑜的妻子大喬小喬)。
4.本詩構思別出心裁,請結合詩句內容作具體分析。(最後後兩句詩的妙處?)
答:A、此詩借一件古物「折戟」興起對歷史的慨嘆,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的命運,以小見大,巧妙自然。B、3、4句,詩人未從正面去評論這次戰爭勝敗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個與事實相反的假設,從而抒發了對歷史的感慨,角度新穎,思路奇特。
5.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 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
6.有人認為這首詩的第四句可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你怎麼看?
若改為「國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沒錯,但一點詩味也沒有了。杜牧運用「銅雀春深鎖二喬」這一富於形象性的詩句,即小見大,正是此詩藝術處理上獨特的成功之處。
三、浣溪沙 北宋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① 子規:杜鵑鳥;②黃雞:白居易詩有「黃雞催曉」句,用以感嘆人生易老。
1.抒發感慨,表現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2.表明作者人生態度非常積極的句子:誰道人生難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3.表明人不要自嘆衰老應該振奮精神,充滿樂觀的句子: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iv>
4.有古人在評價這首詞時認為「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運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為什麼?請結合全詞進行簡要賞析。
答:同意。這里的「溪水西流」給作者極大的啟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輕嗎——體現了作者不因為年老而消極悲觀的態度。全詩體現了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
5.「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已成為千古名句,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答: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所以人是無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來尋舊巢,所以說似曾相似。這是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慨嘆。
四、十五夜望月 唐朝 王建(07《中考指南》35頁 重點)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這首詩為什麼在表達表達思念之情的詩中表具一格?答:詩中詩人並沒有採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一種委婉的疑問語氣表來表達詩人的相思之情。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這首詩語言形象,意境深遠。你最欣賞其中的哪一個字詞,請口味一番。(此題三個詞必須背上重要)
答:A「落」字新穎貼切,給人以動感,彷彿秋思隨著月亮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將詩人對月懷人的情思,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B、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一詞,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C、「樹棲鴉」三個字,朴實、簡潔、凝炬,既寫了鴉鵲棲息在樹上的情況,又烘託了月夜的寂靜。
3.古詩中寫月的詩句很多,請寫出兩句。
答:唐 張九齡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 王 維 《鳥鳴澗》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宋 辛棄疾 《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五、水調歌頭 北宋 蘇軾(側重背名句)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⒈詩人用月不能總圓,人不能總歡在這里來寬慰自己,表現他政治上雖受到打擊但是也不能消沉頹廢的句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⒉詩人希望彼此能情誼深長,在相隔很遠的地方仍能共享美好月色的幸福(祝願人們生活幸福)的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蘇軾的《水調歌頭》:詞中直接寫明月的詩句是: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記承天寺夜遊》中間接描寫月光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表達了作者曠達胸襟,表現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詞句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從"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來的。
5.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願,道盡了千載離人心願的詞句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6."此事古難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六、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朝 韓愈(《中考復習指南》86頁重點)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詩中最為精彩描寫早春的綠若隱若現,似有似無的詩句是:草色遙看近卻無。
2.這首詩表現早春特點的景物有哪些?答:小雨、草色等,表達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3.「近卻無」一詞好在何處?「近卻無」表現了詩人獨到的觀察體驗,早春時節春草嬌嫩細小,星星點點,遠看一片碧綠,近看卻時有時無,這三個字將初春小草的特點細致的表現出來。
4.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這首絕句的主旨。答:早春比暮春風光更好
5.請你談一談這首絕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時節就是在它萌生的階段,它正朝著極盛方向前進,給人以希望和盼頭。
6.寫景須抓住事物的特徵,詩中1、2句寫出了早春怎樣的特點?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作者所寫的早春之景。
答:寫出了春雨細膩滋潤、春草若有若無的特點。
長安的大街,浸在濛濛的細雨中,雨絲是那樣輕細,那樣柔和,那樣滋潤,好像酥油一般。在細雨的滋養下,那草色,遠遠望去,碧色朦朧,極清極新極淡,而待你走近了,反而覺得失卻了那綠色,但見細嫩纖小的草芽剛剛鑽出土面.
7.3、4句中「最」「絕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對早春特別喜愛的感情,也隱含著激勵人們珍惜早春美好時光的意思。
七、西江月 南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哇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詩中暢談豐收,歡快之情與自然之景融為一體的詩句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2.這首詞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答:這首詞充分反應顧作者對豐收所懷有的喜悅之情以及他對農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哇聲一片。」一句好在何處?答:作者通過嗅覺和聽覺捕捉了夏夜的景物特徵,將暢談豐收歡快之情與自然之景融為一體,給人印象鮮明而深刻。
八、《秋詞》劉禹錫>(2005年連雲港市中考已考 只背名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⒈表現不同腐朽勢力妥協奮斗向上的堅定信念的詩句: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劉禹錫的《秋詞》:贊美秋景勝春光的詩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九、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天河象徵封建禮教,這首詩寫的是天上神話,表達的是人間悲情。
十、《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朝 李白(重點)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⒈表現對遠方朋友的慰問,表現掛念友人命運之情無時不在,並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證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⒉本詩表達悲涼氣氛的句子:楊花落盡子規啼
3.正面寫詩人的愁緒,表達對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詩句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4.第一句選取了楊花與子規兩個意象,有什麼作用?(1)楊花與子規兩個意象的作用是:點明時令,點明主旨,營造基調氣氛。楊花象徵離別與漂泊,子規啼聲悲哀。(2)「楊花」飄飛給人以漂泊之感,「子規」悲啼使人頓生離別之恨,通過特定的景物為全詩渲染了一種愁苦、凄涼的氣氛。
5.第二聯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二聯把明月人格化,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與同情。
6.作者為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於月,
朋友見月如見作者。
7.人們對這首詩後兩句尤為贊賞,請你說說其妙處。
答:詩人將月亮人格化,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
★《論語》專題:特別提示①《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鑒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弟子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④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 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⑥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⑦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⑧《論語》中有談學習態度的,也有談學習方法的,請簡要回答。 談學習態度的: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溫故而知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⑨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⑶ 水調歌頭的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想像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情感。
二.教學重點: 學會通過想像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品表達的人生哲理.
四、教學工具:課前把課文內容製成幻燈片、影片等多媒體。
五、教學設想:
1、本教案以「課程標准」為指導,突出對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以「情景教學」作為指導的思想,通過善設、再現詩的意境來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
2、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直觀性和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以此激發學生的想像和創造,把課堂延伸至課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詩詞的朗讀和背誦是教學本課的關鍵。設計了幾種新的朗誦方法和教學方法,體現了詩詞教學的特點。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如:音樂烘托法、繪畫激趣法、散文描述法。通過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朗讀,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更能體會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真摯的情感,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4、本課安排一課時完成:
①學習生字詞,查作者相關資料等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前自學完成。
六、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課前三分鍾活動 (由一學生講述童年趣事)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讀書報告。
(二)、導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歷來被列為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同學們,你們家過中秋有什麼習俗嗎?古人過中秋喜歡吟詩賦文來抒發自己當時的感受,為我們後人留下許多優美詩篇。
2、 媒體呈現課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找學生講講課前查找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多媒體展示簡介作者生平
蘇軾(1037 - 1101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屬於舊黨,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傳誦甚廣。
(三)全班自由朗誦一遍. 注意字詞的准確讀音,劃分朗讀節奏。
1、多媒體展示以下生字:
1. 闕(què)
2. 瓊(qióng)
3. 綺(qǐ)
4. 勝(shēng)
2、投影內容,反復朗讀體會情感。(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
3、聽配樂范讀,學生小聲跟讀。
4、展示朗讀技巧,全班模仿配樂范讀有感情大聲跟讀,注意語速、重音。
5、學生單人配樂朗讀,教師點拔。
6、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四)了解寫作此詞的背景幫助理解作者的情感。
蘇軾因烏台詩案倍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作者41歲,除政治不得意外, 蘇軾兄弟情誼深厚,他與蘇轍在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但無緣相會。時值中秋,蘇軾賦詞懷之。
(五)品味、賞析詞的內容. ( 重點)
整體感悟:
1、 展示思考題:筆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詩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麼?表現作者怎樣的思想?
2、 聽鄧麗君演譯這首詞的MTV歌曲, 在歌中展現畫面,感染學生,引發無窮的想像。
3、 學生初步談感想,鼓勵個人獨到的見解。
重點賞析
1、 學生說說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發揮想像描繪詞的意境。(由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教師點撥難解的字詞或投影出來。)
2、 學生思考、討論、質疑以下問題:
A) 這首詞中你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的?
B) 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心中的天宮是怎樣的?他嚮往那美好的天宮嗎?你認為作者是怎樣想的,覺得天上好還是人間好?如果真有天宮的話,你願乘風而去嗎?為什麼?
C) 這首詞你最喜歡哪幾句?為什麼?
(欣賞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以圓全。但原我們歲歲平安,遠隔千里,共對這明月互相祝福。
人月無常,自古如此。這是人生無法克服的遺憾。既然這樣,惟望各自珍重,希望從共賞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釋卻離怨。
(六)歸納小結,投影板書主題:這首詞中飽含著深奧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實現,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織著詩人對人生不如意的慨嘆和如何擺脫情感困擾的理智的矛盾,最終是理智擺脫情感困擾,表現出詩人那熱愛生活、執著人生的情感。
(活動形式: 小組討論, 選派代表回答, 教師歸納總結學生的答案)
(七)(每個人對詩詞可有不同的理解、想像和創造。美好的詩詞意境引發人們無窮創造。有的用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用文字來表達。)試發揮想像力根據這首詞的內容製成配圖卡片或寫下來。投影一副《蘇軾對月飲酒圖》, (事先布置預習作業)
(教師配樂示範朗讀自己改寫的範文,以引起學生想創作的心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范讀)(選配古箏曲目《西廂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改寫
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里顯得特別幽靜,詩人蘇軾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優美的月色,詩人浮想連篇,在這本應家人團聚的佳節,只有月亮在我身邊陪伴,舉起一杯酒面對天上的月色,想邀請月娥一起來歡飲,這美好的月亮在什麼時候才出現呢?請問你居住天宮,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為什麼不回答?哦!那我就飛到月宮上問個明白,那裡是我嚮往的地方,也許會比人間潔凈吧?可是聽說月亮雖有美玉砌成的樓閣,卻是「水氣」結成的寒宮,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處的寒氣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獨舞自娛,與那舞動的影子歡愉吧,畢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宮又怎麼比得上在人間好呢?
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轉過紅色樓閣,又低低地照進美麗的窗閣里,復照著深夜不能入眠的詩人,是什麼原因使詩人無法入睡呢?是思念,是離愁,思念遠在他方的弟弟,詩人不由埋怨起月亮來了:你為何總在人們離別時這樣圓滿呢?哦,月亮,這不是你的錯,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如此,時盛時衰,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會有陰晴圓缺了,又怎能強求?只要彼此永遠健康,能在千里之遙共賞明月,有了這份心願也就足夠了,祝福天下的離人總有團圓的一天。)
(八)能力遷移。
你試發揮想像說說下列詩句的意境,理解詩中的感情。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九).布置作業.
1、課後練習改寫這首詞或繪成圖畫。
2、背誦整首詩, 直到會准確默寫
3、課後繼續收集中秋詠月詩詞,准備朗誦會。
板書: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上闋: 飲酒問月----------------追求美好生活.
下闋: 難眠懷弟----------------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主題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對親人的思念。
(以上教學過程是初步構想,上課時可靈活處理。)
教學後記: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體現新課程標准教學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課堂教學基本上達到教學目標,重視字詞句的理解的同時,善於啟發學生思維,發展想像的創新能力,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課堂氣氛活躍、由於教學內容較充實,學生由於個別分析能力局限,討論時間在保證充足情況下,後面教學環節較緊湊,結尾匆促,日後注意培養學生討論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⑷ 幼兒園小班教案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⑸ 水調歌頭 蘇軾 教案
《水調歌頭》教案 古雲中學 岳勝利一、 引領情境在學生進入教室時就播放王菲的《但願人長久》,引領學生進入古典文學的情境。二、 情趣導入2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了許多有關月亮的詩歌,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二生答是啊,在中秋佳節,遙望明月,人們會浮想聯翩,李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靜夜思》,那麼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留給了我們寫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欣賞蘇軾的詠月名篇《水調歌頭》。 ( 出示學習目標 )三、 走近蘇軾2首先讓學生談談對蘇軾的了解,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來談,既可談所查的資料,也可以談自已的感受,最後再由師出示蘇軾的資料。1、學生匯報收集的材料。2、教師補充介紹。四、賞讀詩歌10第一步、聽配樂誦讀,這個環節讓學生閉上眼睛細心品味。第二步、自由散讀詞作,猜測一下當時蘇軾的心情。(師做適當的朗讀指導)第三步、學生單人配樂朗讀,展示朗讀技巧。(配《春江花月夜》古箏曲)第四步、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五、 品味詩歌10問題一:如果時空倒流,你化身為蘇軾本人,試將詞中的文句變成平實的語言表述出來。出示每個詩句的畫面,同學描述,教師總結。(教師圖畫激趣,學生分小組自主、合作完成)讀完了課文,我們就初步理解了課文的意思。要想讀得聲情並茂,我們還要學習課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根據課文注釋,發揮想像,再現這首詞描繪的情景。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宮中的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
分析:詩人問月問年,發揮了奇特的想像。表達了對天上宮闕的嚮往。為什麼嚮往呢?因為作者政治失意,內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經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
分析:詩人為什麼想要乘風歸去?想要離開現實,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託。但「又恐」,說明他又有所顧慮,未能忘情於現實。這里,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兩方面都吸引著他,使他處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哪比得上人間?
分析:月下起舞令詞人陶醉,這里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現實。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從朱紅色樓閣的一面轉到另一面,低低地掛在雕花窗戶上,照著不眠之人。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對人不應該有什麼怨恨,可是為什麼它老是在人們離別時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有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圓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問題二:在這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自由發言,領會詞意,詞人的感情。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郁悶,想去月中宮殿,但終因害怕那兒的寒舍,所以打消念頭。酒醉後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賞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並祝願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生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郁悶,你為什麼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回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句寫出了他對著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說明當時沒有別人,表達他當時孤獨心情,何似在人間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間,表現詩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因為當時作者被貶官了,所以認為這里「何似在人間」,還有對現今的生活的滿足,安於現狀。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是表現作者對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對與弟弟天各一方的遺憾和無奈。所以他用的悲歡離合,月的陰晴圓缺這一自然的普通規律來自我安慰,自我釋懷。這種胸懷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是表現詩人在中秋節飲酒時的發問,這句話的意思是明月是什麼時候就有的,我端起酒杯來問蒼天。在這里作者把天想像成能與之對話的對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於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聖,應該說表現蘇軾的豪放與浪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一句表現作者的一種美好的祝願。祝願兄弟倆的情誼開長地久,同時從另一側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這句話不僅表示對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廣之,表示對天下所有與自己有類似情況的人一種良好祝願。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句,因為這句話是寫景句,表現作者因為思念而心緒不寧,輾轉難眠的情景。
師:好。大家剛剛很積極參與到了我們的課堂討論中,我想通過討論,大家一定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
問題三:上下闕主要寫什麼?怎樣聯系起來的?(提示:古代詩詞常常先寫景,後抒情)
上闕:望月(寫景) 下闕:懷人(抒情)
聯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 探究學習5在文學史上,還有很多優秀的詠月詩詞,有的優美動人,有的沉鬱深刻。說說你收集的詠月名句,並說說喜歡的原因。分析:說說喜歡某首詩的道理,可以從分析其思想,鑒賞其藝術著手。師:這首詞的想像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麼來進行的?
生:明月。
師:「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境,不知觸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遠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寫得很平實。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生3:「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誇張的手法描寫滄海的壯美,表現了曹操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寫得氣勢宏大,氣魄雄偉。
生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以月下登樓所見表達了詞人亡國的憂愁和對故國的思念。
生5:……
師: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實環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生1:我失敗時,大多是靠老師和父母幫我從苦悶中解脫出來,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師:相信今天的學習以後,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會逐漸多起來的。
生2:我以後遇到挫折,我會有苦悶,但不會消沉。因為人生很難一帆風順,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會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從頭再來,努力去爭取成功。
生3:……
師:同學們的發言讓老師深受啟發。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說「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後,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里,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
生:同意!七、能力訓練5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語段,請同學們根據語境,填入《水調歌頭》中的詞句,並思考概括這樣的詞句可用於怎樣的語境中。(發下講義,學生讀讀議議,開始練習)
語段一:
李意民還是那樣,極度的表現欲,史見他將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們,來,幹了它,雖說我們已經五六年沒見了,但我仍時常懷念當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與浪漫。」
說完他咕咚咕咚三口並作二口地將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摘自李曉羊《友情》)
語段二:
我將去送姚燁,三年來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將被她帶到美國去,雖然三年前我已經知道終會有這么一天的,但覺得不會來得這么快,走進侯機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別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淚最終還是背叛了我自己。……
語段三:
今天是農歷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湛藍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輪」。白天發生的事仍然歷歷在目,一個人躺在床上,只要閉上眼睛,眼前就會展現她那蒼老蹣跚的身影,月光從東窗移向了前窗,復而又移向西窗,此時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蘇軾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輾轉反側……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語段一中我認為應填「把酒問青天」,因為語境中提示豪情與浪漫,所以這句最合適,我認為這句可用於表現極有豪情與氣概性格的人物身上。
生:語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因為這里姚燁將與我分別,我認為這句話還可用於人物失意時、分別時自我安慰。
生:我在語段三中填入了「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因為這里的我顯然為白天的事輾轉反側睡不著,說明我內心有矛盾、有斗爭,所以填上這句。
八、音樂欣賞5先播放古人吟讀的詞作,再播放今人王菲演唱《明月幾時有》的FLASH,一首詞作讓古今時空得以溝通。通過「音樂欣賞「來加強記憶。 詞是可以唱的,至於古人是怎麼唱的,我們不得而知,下面請欣賞王菲唱的《明月幾時有》,會唱的跟著一起唱,背誦這首詞 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重點之一,讓我們通過「音樂欣賞「來加強記憶。
(1)播放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
(2)第二次播放,讓學生輕聲跟唱。(提醒:歌詞的「何事長向別時圓「有別於課本的「何事偏向別時圓」是因為採用了不同版本的緣故。) 聽音樂可放聲跟唱。加強背誦。聽完一遍,回到首頁齊讀課文。(或背誦)
九、歸納小結 1人文素養的提升和文化內涵的積淀關鍵在於平時不斷積累,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多關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歡的古詩文加以積累,同時學以致用,培養自己運用自身已積累古詩詞的能力。
十、作業布置 課後繼續收集中秋詠月詩詞,准備朗誦會。1下面我們在王菲《但願人長久》的良好祝願中結束本節課學習。
(播放剩下的歌曲)
(板書) 水調歌頭 蘇軾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闋----懷人(抒情)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⑹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教案分析
水調歌頭》教案
一、 引領情境
在學生進入教室時就播放王菲的《但願人長久》,引領學生進入古典文學的情境。
二、 情趣導入2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了許多有關月亮的詩歌,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二生答
是啊,在中秋佳節,遙望明月,人們會浮想聯翩,李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靜夜思》,那麼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留給了我們寫什麼呢? 我們一起來欣賞蘇軾的詠月名篇《水調歌頭》。 ( 出示學習目標 )
三、 走近蘇軾2
首先讓學生談談對蘇軾的了解,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來談,既可談所查的資料,也可以談自已的感受,最後再由師出示蘇軾的資料。
1、學生匯報收集的材料。2、教師補充介紹。
四、賞讀詩歌10
第一步、聽配樂誦讀,這個環節讓學生閉上眼睛細心品味。
第二步、自由散讀詞作,猜測一下當時蘇軾的心情。(師做適當的朗讀指導)
第三步、學生單人配樂朗讀,展示朗讀技巧。(配《春江花月夜》古箏曲)
第四步、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五、 品味詩歌10
問題一:如果時空倒流,你化身為蘇軾本人,試將詞中的文句變成平實的語言表述出來。出示每個詩句的畫面,同學描述,教師總結。(教師圖畫激趣,學生分小組自主、合作完成)
讀完了課文,我們就初步理解了課文的意思。要想讀得聲情並茂,我們還要學習課文的意思,深入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根據課文注釋,發揮想像,再現這首詞描繪的情景。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皎潔的明月何時出現?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宮中的宮殿,今晚該是哪一年?
分析:詩人問月問年,發揮了奇特的想像。表達了對天上宮闕的嚮往。為什麼嚮往呢?因為作者政治失意,內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我想駕著長風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經不起那月中宮殿的高寒。
分析:詩人為什麼想要乘風歸去?想要離開現實,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託。但「又恐」,說明他又有所顧慮,未能忘情於現實。這里,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兩方面都吸引著他,使他處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月下起舞,清影隨人,清冷的月宮哪比得上人間?
分析:月下起舞令詞人陶醉,這里沒有天上的高寒,卻有人間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現實。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光從朱紅色樓閣的一面轉到另一面,低低地掛在雕花窗戶上,照著不眠之人。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亮對人不應該有什麼怨恨,可是為什麼它老是在人們離別時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有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圓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問題二:在這首詞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喜歡的理由。 自由發言,領會詞意,詞人的感情。
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郁悶,想去月中宮殿,但終因害怕那兒的寒舍,所以打消念頭。酒醉後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賞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並祝願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生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郁悶,你為什麼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回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這句寫出了他對著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說明當時沒有別人,表達他當時孤獨心情,何似在人間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間,表現詩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因為當時作者被貶官了,所以認為這里「何似在人間」,還有對現今的生活的滿足,安於現狀。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是表現作者對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對與弟弟天各一方的遺憾和無奈。所以他用的悲歡離合,月的陰晴圓缺這一自然的普通規律來自我安慰,自我釋懷。這種胸懷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是表現詩人在中秋節飲酒時的發問,這句話的意思是明月是什麼時候就有的,我端起酒杯來問蒼天。在這里作者把天想像成能與之對話的對象,他不把天看成是高於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聖,應該說表現蘇軾的豪放與浪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一句表現作者的一種美好的祝願。祝願兄弟倆的情誼開長地久,同時從另一側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這句話不僅表示對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廣之,表示對天下所有與自己有類似情況的人一種良好祝願。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句,因為這句話是寫景句,表現作者因為思念而心緒不寧,輾轉難眠的情景。
師:好。大家剛剛很積極參與到了我們的課堂討論中,我想通過討論,大家一定對這首詞有了更深的理解。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夜思念弟弟而作,把兄弟之情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進行了深層次的思考。
問題三:上下闕主要寫什麼?怎樣聯系起來的?(提示:古代詩詞常常先寫景,後抒情)
上闕:望月(寫景) 下闕:懷人(抒情)
聯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六、 探究學習5
在文學史上,還有很多優秀的詠月詩詞,有的優美動人,有的沉鬱深刻。說說你收集的詠月名句,並說說喜歡的原因。分析:說說喜歡某首詩的道理,可以從分析其思想,鑒賞其藝術著手。
師:這首詞的想像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麼來進行的?
生:明月。
師:「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境,不知觸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遠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寫得很平實。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生3:「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誇張的手法描寫滄海的壯美,表現了曹操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寫得氣勢宏大,氣魄雄偉。
生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以月下登樓所見表達了詞人亡國的憂愁和對故國的思念。
生5:……
師: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實環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生1:我失敗時,大多是靠老師和父母幫我從苦悶中解脫出來,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師:相信今天的學習以後,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會逐漸多起來的。
生2:我以後遇到挫折,我會有苦悶,但不會消沉。因為人生很難一帆風順,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會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從頭再來,努力去爭取成功。
生3:……
師:同學們的發言讓老師深受啟發。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說「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後,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里,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
生:同意!
七、能力訓練5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語段,請同學們根據語境,填入《水調歌頭》中的詞句,並思考概括這樣的詞句可用於怎樣的語境中。(發下講義,學生讀讀議議,開始練習)
語段一:
李意民還是那樣,極度的表現欲,史見他將袖子捋得老高,端起啤酒瓶:
「哥們,來,幹了它,雖說我們已經五六年沒見了,但我仍時常懷念當年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與浪漫。」
說完他咕咚咕咚三口並作二口地將一杯啤酒喝了下去。……
(摘自李曉羊《友情》)
語段二:
我將去送姚燁,三年來日夜相伴的感情,一年將被她帶到美國去,雖然三年前我已經知道終會有這么一天的,但覺得不會來得這么快,走進侯機亭,才真切地感受到分別在即,也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眼淚最終還是背叛了我自己。……
語段三:
今天是農歷十六,「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湛藍的天空中「皎皎空中孤月輪」。白天發生的事仍然歷歷在目,一個人躺在床上,只要閉上眼睛,眼前就會展現她那蒼老蹣跚的身影,月光從東窗移向了前窗,復而又移向西窗,此時此刻,我才感受到了蘇軾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份輾轉反側……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語段一中我認為應填「把酒問青天」,因為語境中提示豪情與浪漫,所以這句最合適,我認為這句可用於表現極有豪情與氣概性格的人物身上。
生:語段二中填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因為這里姚燁將與我分別,我認為這句話還可用於人物失意時、分別時自我安慰。
生:我在語段三中填入了「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因為這里的我顯然為白天的事輾轉反側睡不著,說明我內心有矛盾、有斗爭,所以填上這句。
八、音樂欣賞5
先播放古人吟讀的詞作,再播放今人王菲演唱《明月幾時有》的FLASH,一首詞作讓古今時空得以溝通。通過「音樂欣賞「來加強記憶。
詞是可以唱的,至於古人是怎麼唱的,我們不得而知,下面請欣賞王菲唱的《明月幾時有》,會唱的跟著一起唱,背誦這首詞 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重點之一,讓我們通過「音樂欣賞「來加強記憶。
(1)播放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
(2)第二次播放,讓學生輕聲跟唱。(提醒:歌詞的「何事長向別時圓「有別於課本的「何事偏向別時圓」是因為採用了不同版本的緣故。)
聽音樂可放聲跟唱。加強背誦。聽完一遍,回到首頁齊讀課文。(或背誦)
九、歸納小結 1
人文素養的提升和文化內涵的積淀關鍵在於平時不斷積累,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多關注有生命力的和自己喜歡的古詩文加以積累,同時學以致用,培養自己運用自身已積累古詩詞的能力。
十、作業布置
課後繼續收集中秋詠月詩詞,准備朗誦會。1
下面我們在王菲《但願人長久》的良好祝願中結束本節課學習。
(播放剩下的歌曲)
(板書) 水調歌頭
蘇軾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闋----懷人(抒情)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⑺ 求文檔: 水調歌頭 蘇軾大學教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內不勝寒。容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⑻ 《水調歌頭》的教案該怎麼做
不知道你是要那篇的,我給你找了兩課,記得採納哦!
水調歌頭·游泳
【教學目標】
1.結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詩詞的思想內容,並進而理解表現形式,特別是情景交融、聯想與想像、運用典故等方法。
2.掌握詩歌中所涉及的語言知識,特別是一些詞語的准確含義
【教學重點】
1.掌握詩歌中有關字詞的讀音和含義。
2.理解句意,概括此詞的中心。
3.理解本詞中的想像,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想像與聯想的能力。
【教學難點】
詩詞中的聯想與想像
【教學方法】
賞析法、誦讀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檢查上節作業
① 背誦《沁園春•長沙》
② 朗讀《水調歌頭游泳》,正音
二、 導入
① 此詞寫於1956年,時值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事業順利發展這時,武漢長江大橋正加緊施工,全面開發長江的規劃正在制定,作者看到大好的發展形勢興致很高,心情歡快,短短幾天三次暢游長江。試與1927年所作《菩薩蠻黃鶴樓》相較,「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一個「鎖」字,寫出心情的沉重。此詞亦寫同一地點,卻是「極目楚天舒」,一個「舒」字,寫出心情開朗。這正是知人論世才能懂詞。
② 此詞聯想巧妙,想像豐富,但都與題目「游泳」相關涉。因此要求同學們讀詩詞時一定要注意題目,所寫景物,所聯想到的典故神話自然應與江水相關。
三、 分析詞句理解內容。
①「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寫作者的行蹤。
提問:為什麼不說「才留長沙步,又到武昌行」?為什麼不說「才飲長沙酒,又食武昌豆」?(詩要用形象思維,不宜直說,詩又要合乎邏輯的思路,題目是游泳,就要與「水」有關,因此「長沙水」「武昌魚」均入詩中)
講解:作者當年視察大江南北,興致很高,行跡匆匆,這由「才……又……」可知。這種樂觀開朗的心境是全詞之主調。
②「萬里長江橫渡……今日得寬余」正面描繪作者暢游長江時的感受。
提問:作者游於長江時的感受如何?從哪些詞語表現出來?(心胸開闊、豪邁自信)
講解:作者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在開闊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歡快,十分愜意。一個「楚天舒」的「舒」,從側面寫出心中之舒暢開朗:「得寬余」,則從正面寫出心中的舒展與自在。長江風大浪急,但卻「勝似閑庭信步」,多麼從容,多麼豪邁!從中透露出建國伊始,祖國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勢。
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抒寫詩人之志。
提問:孔子的語錄流傳後世很多,為什麼作者偏偏想到這句話呢?(題目既是「游泳」,必須與「水」相關才可入詩。孔子面對江水一去不復返而生感嘆,正好與眼下滔滔而而去的長江之水相貼近)
講解:作者聯想到孔子面對河水而發浩嘆是十分自然的,這中間的媒介即是「水」。但作者的用意卻又有新的內容。孔子在發感慨,時間一去不返,作者在這里進一步表明,正因為時間寶貴,所以應該抓緊大好時機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不是無可奈何的嘆息,而是只爭朝夕的激勵。同時,這個典故亦為過渡到下闕做了准備。
④「風檣動……天塹變通途」寫出長江大橋的建設,氣勢宏偉,速度驚人。
講解:這是寫正在建設中的長江大橋圖景,「動」「靜」「起」「飛」「變」一連串的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不但寫出遊於長江之所見,而且展現了祖國建設的巨大變化與建設的迅速。這正是建國伊始,整個經濟建設大好形勢的縮影。
⑤「更立西江石壁……當驚世界殊」展望長江開發建設的美好前景,充滿自豪之情。
提問:詞中說要進一步開發改造長江之水,那是怎樣的一個規劃?有什麼特點?(大壩十分堅固——石壁,將上游的水蓄積起來——截斷巫山雲雨,水庫的位置很高——高峽出平湖)
講解:這是寫設想中的全面建設開發長江資源的藍圖。開發長江,利用水資源是幾代人的夢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手中,這一夢想才有可能實現。作者對詞語頗有推敲,使之富有詩味兒,不說大壩而說「石壁」;不說上游流水,而說「巫山雲雨」;不說高山水庫,而說「高峽出平湖」。用語典雅得體,更富有藝術美感。這里又有一個神話聯想——巫山神女的故事,那是因為巫山在長江上游,由武漢沿長江上溯,自然可達巫山,既到得巫山,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稱來歷。因此,詞的最後一句便巧借神女之傳說,設想神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該驚嘆於世間的巨大變化。可以說是自然貼切,意味深長。這首詞無疑抒發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願望和對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贊美。
四、 總結
聯想與想像
① 提問:詩歌的生命在於聯想和想像,沒有聯想和想像就沒有詩了。請你從學過的詩歌中舉一例,說明是怎樣進行聯想和想像的。(李白把頭發比成「秋霜」)
② 講解:想像要自然合理,要有依據,而不是胡思亂想。如《天上的街市》,由遠遠的街燈和天上的星星的相似為依據,便張開想像的翅膀:既然天上星星像街燈,那必然也有街市;既然有街市,必有珍奇的物品出售,那必然也會有顧客光臨;那顧客當中也必然有牛郎織女,他們在天上閑游;那顆一閃滑劃去的流星,那是他們提著的燈籠。這樣由遠及近,由人間到天上,由現實到神話,依次聯想,軌跡清晰,自然合理。
五、作業: 背誦這首詞
七年級語文下冊《水調歌頭》教案 新人教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詞中的字詞。
能力目標:1、能當堂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
2、了解閱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2、閱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三、教法:組織閱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四、教具: 多媒體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二)作者簡介:
(三)背景介紹:
(四)誦讀欣賞
1、放錄音泛讀,學生在聽的同時畫出停頓,揣摩語氣、語調。
2、學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讀全詞,進一步了解全詞的內容。
3、找同學泛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並畫出詞中的生字詞。
4、全班齊讀,記憶好的同學可以背誦。
(五)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們的學習採取一種新的方式,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
開展閱讀對話。 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閱讀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閱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三條途徑入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境對話。
1、 與文本對話
(1)學生對照課下注釋解釋全詞,理解全詞大意(小組討論)。
重點幾句話的理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其他同學還有疑難句子請提出來,大家討論。
(2)解決了文句的疑難,讓我們整體把握一下詞的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
上闋:望月-思歸 (寫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闋:責月-懷人。 (抒情)
(3)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2、與作者對話
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里,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郁悶,酒醉後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賞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並祝願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例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郁悶,你為什麼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回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讓我們第三次來朗讀這首詞,注意領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過程。 (生齊讀全詞。)
3、 與環境對話
問題(1)這首詞的想像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麼來進行的?(明月)
(2)「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境,不知觸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例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遠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例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遙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寫得很平實。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3)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實環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同學們的發言讓老師深受啟發。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說「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後,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里,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
生:同意!
師:讓我們集體將這首詞朗誦一遍。 (生齊背全詞。)
六、閱讀方法小結與作業。
師: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閱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本對話: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像,領會情感。
3、與環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
大家對此都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讓我們共同欣賞有著首次演繹的歌曲。
十年以後,你還會再讀這首詞嗎?二十年以後,若干年以後呢? 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解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如同暢飲陳年美酒,總讓人口齒留香,久而彌篤。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盪,飄盪……以後,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逢,我們都會從心底迸發出一個聲音:我愛東坡!
板書: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上闋:望月-思歸 (寫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闋:責月-懷人。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