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7上語文作業本第16課化石吟答案
選自科學《科學24小時》1982年第2期,作者張鋒。 《科學24小時》以高中學生為主要讀者對象,是一道為廣大高中學生特製的套餐。
《科學24小時》的宗旨是:始終遵循「科教興國」戰略,服務於「兩個文明」建設,致力於提高讀者的科學思維品質,開啟他們的想像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消除愚昧,反對封建迷信活動,培養一代信仰堅定,崇尚思辯,適應「知識經濟「時代要求,具有一定社會、自然科學素養的新人。
同時,營造「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氛圍。
她的個性,就在於力爭在眾多科普期刊中標立教育特色,在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服務時凸現科普特色。把立志、知識及素質訓練融為一體,注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相交融,力求使讀者感到有益、有用、有趣。
《化石吟》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承上啟下。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一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並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級向高級演化。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系?作者為什麼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贊嘆大自然的高妙嗎?「嘆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贊嘆,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讀到這里,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呢?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發的疑問。
最後一節回應1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這是一首宣傳科普知識的抒情詩。詩人以優美的語言,神奇的意境,熱情洋溢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為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觀,讓我們了解了那些已經滅絕的生物的生命信息,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風采。詩歌構思巧妙,,語言優美,意境奇麗,很有特色。
詩歌開篇,詩人用一組設問句組成的排比句,從個體到整體,由魚兒、鳥兒、樹兒推及到整個世界,發出一連串有趣的詰向,激發讀者的情思,激活讀者的思維,引導我們去思索探究億萬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礎上,作者十分機智地再用一設問擬人句:「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激情滿懷,巧妙扣題,總領全詩。一個「沉睡」、一個「長眠」、一個「蘇醒」,使詩歌上下呼應,環環相扣;一個「"請」字,,極富人情味,使詩歌情趣盎然。
接著,詩人用了四節詩,大肆鋪陳,吟詠化石,盛贊化石的功勞,為我們展現了億萬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為我們指點迷津。是化石把我們的「思緒引向遠古」,為我們描繪「生物進化的圖畫」、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進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著生命的信息」。在「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的過程中;是化石,「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保存了「生命的檔案」;是化石,使我們得以復原恐龍、猛獁,讓我們彷彿看見了它們的「引頸長吼」;是化石,使我們得以重現遠古的林木,一睹它們「蔥蘢、幽雅」的風姿。然後,詩人以一「啊」字領起,用第二人稱親昵地直抒胸臆,議論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贊大自然這位「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詩歌寫得美麗而深情。由於大量使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詩歌精美而靈動。「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詩眼,詩人在宣傳科普知識的同時,又弘揚了唯物主義的進化論的真理,詩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最後,詩人專門用了一節詩照應第二節,巧妙作答,造成一種回環往復之美.結尾句"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麼令人神往,驚訝!"不只是對第二節詩詩意的重申與反復,而是水到渠成,畫龍點睛,總結全詩,有力收束.讀罷上文,化石講述的故事難道不"令人神往,驚訝" 詩人在這樣的抒情議論中收束全詩,不但獨具匠心,而且強化了主旨.
詩歌向我們講述了化石保存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神話世界,盛贊了化石,宣傳了生物進化的真理,既富有科學知識,又頗具唯物主義精神,給人深深地教育和啟迪,直是難能可貴啊!
參考資料: 我剛剛學,肯定對!!!!!!!!!!!
㈡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本16課答案
16社戲
1.示例:蓬勃 雨篷 蘆蒿 船篙 攛掇 躥升 點綴 拾掇2.(1)彌漫消散(2)翻來覆去地說(3)在潮頭搏浪嬉戲3.(1)然而 即使 而(2)輕松 舒展(3)點 磕 退4)漂渺 罩4.「竟」字說明了六一公公的「感激」是「我」所「不料」的,他只求別人的點滴理解和肯定,便由衷地感激不盡。5.示例:他用「是的」作了正面的肯定回答,不躲不避,乾脆果斷,表現孩子的誠實;用「請客」作擋箭牌,使六一公公無話可說;「你把我的蝦嚇跑了」轉換話題,從而表現了雙喜的聰明與機靈。6.在問偷豆一事中,從六一公公的語言里可以看出,他並沒有責怪孩子們偷豆,只是心疼被踏壞的莊稼;當「我」說豆「很好」吃時,他「竟非常感激起來」,表現了六一公公這位農民淳樸、憨厚、善良的性格特點。7.突出那夜經歷的難忘,「我」所難忘的是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以及人們朴實、善良的性格,表達了「我」對鄉間少年朋友誠摯情誼的懷念,對美好生活的嚮往。8從她的唱腔,從她表情中,從她的優美的動作體現了她的才華。9.指觀眾內心的共鳴。掌聲是外在的,而內心的共鳴是心靈的震撼,是內在的。迴音淹沒掌聲,表明觀眾對梅蘭芳藝術的贊賞完全出自內心,發自心底 10.形象生動的描繪出了觀眾十分的熱情,從而顯現出了藝術家的表演十分精彩。11.寫出了藝術家的精彩的表演,觀眾已經壓制不住內心的情緒了,觀眾和藝術家融成一片了。12.示例:休,人靠在樹旁,表示休息。塵,小土為灰塵。男,在田裡花力氣(勞動)的是男人。
很高興為您解答,祝你學習進步!【語數英科】團隊為您答題。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
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另發或點擊向我或團隊求助,答題不易,請諒解,謝謝!
你可以隨時加入我團隊,我隨時恭候。
不要鄙視等級低的人,
親,請及時採納啊!
㈢ 人教版七上語文作業本16課答案
1.蔥蘢 幽 媚 幻 嘆
2.()海枯石爛 (2)斗轉星移 (3)子虛烏有
3.(1)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2)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 (3)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4)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鄒紋
4.化石中含有的古生物的生命信息(古生物生命有機物的殘余)
5.化石上的「道道皺紋」記載著古生物的生命檔案,記錄著生命形式由低級向高級演化的過程。
6.問句表現了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同時也能激發讀者的思維。
7.這兩節前後照應,第二節設問,最後一節作答,是全詩結構完整,有問有答,有放有收。
8.生活在要有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
9.使得勾畫史前時期海的位置及范圍成為可能,還可指示出古代水體的深度、溫度、底部條件和含鹽度。
10.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巍峨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植物化石提供了許多有關整個地質時代的植物演化的資料。
11.在遠古時代的某一個秋日裡,一頭猛獁漫步在河岸邊,不時用長鼻子將青草和樹枝卷進嘴裡。突然,河岸邊的土層因河水的長期浸潤,承受不了猛獁這龐然大物的體重而發生坍塌,這頭猛獁猛的陷了下去。當他奮力掙扎總算支撐著立起來的時候,又有大批沉重而堅硬的土塊砸在它背上,它就這樣遭遇滅頂之災,陷入深淵中。從肌肉充血的情況可以判斷出他最終是窒息身亡的。
㈣ 七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第16課答案
16社戲
1.示例:蓬勃雨篷蘆蒿船篙攛掇躥升點綴拾掇.(1)彌漫消散(2)翻來覆去地說(3)在潮頭搏浪嬉戲3.(1)然而即使而(2)輕松舒展(3)點磕退(4)漂渺罩4.「竟」字說明了六一公公的「感激」是「我」所「不料」的,他只求別人的點滴理解和肯定,便由衷地感激不盡。5.示例:他用「是的」作了正面的肯定回答,不躲不避,乾脆果斷,表現孩子的誠實;用「請客」作擋箭牌,使六一公公無話可說;「你把我的蝦嚇跑了」轉換話題,從而表現了雙喜的聰明與機靈。6.在問偷豆一事中,從六一公公的語言里可以看出,他並沒有責怪孩子們偷豆,只是心疼被踏壞的莊稼;當「我」說豆「很好」吃時,他「竟非常感激起來」,表現了六一公公這位農民淳樸、憨厚、善良的性格特點。7.突出那夜經歷的難忘,「我」所難忘的是農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以及人們朴實、善良的性格,表達了「我」對鄉間少年朋友誠摯情誼的懷念,對美好生活的嚮往。8.示例:休,人靠在樹旁,表示休息。塵,小土為灰塵。男,在田裡花力氣(勞動)的是男人。
17安塞腰鼓
1.晦冗羈亢戛恬驟濺2.示例:紅彤彤黃澄澄綠油油白茫茫黑乎乎藍盈盈3.(1)響聲碰撞在山崖上。(2)形體成了思緒!4.有力、疾速、大起大落。5.不能。「你」將黃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強烈地抒發感情,充分表達了作者對黃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戀。6.用江南襯托黃土高原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力量。7.不能。因為原句贊嘆的語氣強烈,有盡情贊美之意,而改後的句子只是一般地說好,表達效果遠比不上原句好。8.示例:江南越劇,輕柔、動人的舞姿,婉轉、悠揚的唱腔,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浪漫。
18竹影
1.幽愜爍耍縷瓣撇疏2.慢慢拯救晃動/搖撼信任了解/體諒姿勢3.D4.「我」和小夥伴用木炭描竹影。5.(1)指華明(2)指弟弟(3)指爸爸6.「閃爍」生動地描寫出月亮被搖動的「竹影」「切成許多不規則的小塊」的動感。7.表現了孩子們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寫出了小孩子好玩好動的天性。8.示例:(1)北國的雪追著凜風來了,破空來到人間。起初輕柔、瑣碎、星星點點,落到樹上靜默,積累成朵,漂到湖中消逝,引來靜水千波,聚到手中便頑皮地打著滾。雪漸漸大了,恍惚間已是萬樹梨花,一團團、一簇簇的,閃著銀光。(2)沉沉的夜色、茫茫的晨霧中,總能看到你們——清潔工忙碌的身影。你們的面容是那麼秀氣,你們的背影是那麼高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你們是那麼勤勞,你們用自己汗水滋潤了地球母親的皮膚。
19觀舞記
1.穆凝行絢惆姿2.(1)變幻多姿(2)本色當行3.示例:惆悵絲綢稠密殉職絢麗詢問4.表情、動作。5.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6.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卡拉瑪姐妹舞姿的優美。7.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植根於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卡拉瑪姐妹也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不會這樣美妙動人。8.示例:看了黃豆豆的《豐收》,讓人感受到中國男兒強壯的體魄和力量,感受到中華男兒堅強不屈的精神。
㈤ 七年級上冊語文高效課堂作業第16課答案,快啊!!!
一、導入新課
在我上新課之前,我想問同學們一個簡單的問題:\"現在什麼季節?\"(學生齊答:\"冬季。\")對!現在是初冬季節。一提到冬季,大家也許馬上會想到一幅白雪皚皚,冰清玉潔的圖畫;也許會想到\"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佳句。是的!嚴寒幾乎成為一種思維定勢影響著人們對冬天的感覺。在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沒有一個地方,它的冬天溫暖如春,給人一種溫情脈脈的感覺呢?下面,讓我們隨著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筆,到濟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樣的。(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解題
老舍(1899-1966),現代作家和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出生於城市貧民家庭。幼年喪又靠母親撫養長大。1912年入北京師范學校,愛上了文學。畢業後,任天津南開中學國文教員。1924年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在英國六年,共發表三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1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大學任教。這期間,老舍寫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錫傳》《駱駝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說集。其中尤以《駱駝祥子》影響最大,這是一首\"舊時代的葬歌\"。小說被譯成十幾種外國文字,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抗戰爆發後,老舍辭去教職,以極大熱情主持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其創作范圍也不斷擴大。1946年春,老捨去美國講學。新中國成立時,周恩來總理囑曹昌寫信請他回國。日夜思念祖國的老捨得信立即動身,歷盡艱難,於1949年底返回北京。從此熱情參加各項工作,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創作也更加豐富多彩,從1950年至1965年,光劇本就寫了十多個,其中影響最大的如《龍須溝》(1951年)、《茶館》(1957年),另外還有《女店員》《全家福》《寶船》《神拳》等都曾轟動一時。這中間,《龍須溝》影響最大,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團摧殘迫害,不幸逝世,終年67歲。老舍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大學任教七年,對山東產生了深厚感情,他稱山東為\"第二故鄉\"。這時期他生活比較愉快,在創作上也是豐收期。由此可見,山東七年多的時間,在老舍的一生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
1.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
明確: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
2.作者是怎樣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的?
明確:作者抓住濟南「溫晴」的特點,從地理環境、人們的表情與幻想和對小山、小雪、綠水的描寫幾個角度來寫。第一幅畫描繪了陽光下濟南的全景。濟南像被「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暖和安適地睡著」,多麼恬靜、多麼安逸。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畫描繪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頂著白花,藍天鑲上銀邊,白雪夾著黃草,夕陽斜照薄雪,山坡卧著村莊,房頂卧點白雪,如同一幅極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畫。第三幅畫描繪了澄清溫暖的河水。河水不結冰,還冒著熱氣;水中水藻綠意正濃,水邊垂柳彎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塊空靈的藍水晶。這一幅幅美景,描繪出了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
3.作者是怎樣描述濟南的山的?
學生閱讀、討論後明確:
⑴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⑵用擬人手法描述濟南的山: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⑶用比喻、擬人手法描述濟南的山: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⑷從人們的感受描述濟南的山: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⑸文章描寫雪後山景的時候說:\"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寫了雪後山景的\"妙\"。 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 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 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⑹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卧\"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4.作者又是怎樣描述濟南冬天的水的?
學生朗讀、討論後明確:(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5.作者所描繪的濟南冬天的景象給你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是什麼?
明確:使人感到冬天的濟南依然溫暖如春。激發了我們對濟南無比熱愛的真摯情懷。
(四)梳理、總結、擴展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范圍,接著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贊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著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仿照老舍先生的寫法寫一段描寫我們光遠中學校園景色的文字,寫完課下交流。
㈥ 七年級語文作業本(人教版)的第16課答案求求你了!!!
蔥蘢,幽雅,明媚,奇幻,嘆服
㈦ 七年級下《語文作業本》16課答案
自己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