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主練習測評語文二年級上冊15課的拓展延伸答案
把題目發來
B.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九課黃山奇石擴展學用作業答案
習題雖都答案都
自完全答完題
著答案抄襲
效看書吧
希望能幫請採納確答案.
點贊或採納我繼續幫助其力
C. 二年級語文下課堂練習冊第5頁拓展樂園答案
一、給下面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表示。
琴(jín qín√)版 遲(cí chí√) 寧(權níng√ nín) 牽(qiān√ piān) 倦(quàn juàn√) 算(shuàn suàn√) 館(guǎn√ gǎn) 紡(fāng fǎng√) 勝(shân shâng√)
二、把每一組中不是同一類的詞語用「——」畫出來。 1. 鋼琴 二胡 手風琴 口琴 笛子 京劇 2. 皮球 地球 乒乓球 羽毛球 籃球 排球 3. 跑步 跳高 拔河 踢球 唱歌 跳繩
三、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 秀(麗)神奇 山河(壯)美 (秋)收(冬)藏 聞(名)中外
D. 二年級語文兩導兩練第十課答案
1.泣鮮愧裹瘁而2.(1)D(2)C3..,.,——.
4.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5.(1)婦孺皆知(2)不能.因為「竟」回有出乎意料的意答思,突出了鄧稼先創造了「真正的奇跡」.6.說明了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鄧稼先這樣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鄧稼先這樣的人才適應中國社會的需要,為民族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7.提示:抓住兩個人物的性格和為人的不同來分析.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鄧稼先: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朴實氣質的人」.8.提示:學會享受過程就能獲得快樂.
希望對你有幫助,滿意請及時採納,
你的採納是我回答的動力!
E. 初2的語文拓展答案!!!!急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有?」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
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陋室銘練習題
1、本文主旨句(點題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點睛句:孔子雲:何陋之有?
3、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6、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7、《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雲: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9、《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0、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六、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對居室情景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高節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七、問答題
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樣的手法?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答:類比的寫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於「惟吾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2、本文對陋室從哪幾方面進行描寫的?這幾方面突出陋室怎樣的特徵?
答: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進行描寫的。陋室特徵:雅。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上」和「入」用在這里有何好處,這句寫出了環境怎樣的特點?
答:對偶;「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使景物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環境的特點是恬靜,雅緻。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用了怎樣的手法來寫室中事?寫出了室主人怎樣的情感?
答:運用類比的手法。用古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5、作者既說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又說「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是否矛盾,為什麼?
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後者是說沒有俚語擾耳俗務纏身。(意思對即可)
6、對於陋室描寫,在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上下文聯系)
答:對陋室的描寫緊扣「惟吾德馨」一句來寫,既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證,又為本文結語「何陋之有」張本。
7、劉禹錫自比諸葛亮和揚雄,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是什麼?
答:都具有安貧樂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風,高雅脫俗而才華橫溢。
8、「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一句運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為什麼要這樣寫?
答:運用類比的手法。用古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作者為何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作者借這南陽的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雄的舊居來對比自已的陋室,有引諸葛亮與揚雄為自已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這二人為自已的楷模,希望自已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實際上劉禹錫這樣寫還有另一層深意,即諸葛亮是閑居隆中草廬以待明主出山。而揚雄呢?卻是淡薄於功名富貴,潛心修學之士,雖官至上品,然他對於官職的起起落落與金錢的淡泊,卻是後世的典範。劉禹錫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處變不驚、處危不屈、堅守節操、榮辱從容的意思。既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負,若無明主,也甘於平淡的那種志向吧。這結合劉禹錫官場的起起落落,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的
9、文章以孔子的話結尾,用意何在?
答: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這筆,引用孔子的論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突出了「惟吾德馨」
10、文中說「斯是陋室」,而結尾卻說「何陋之有」,到底這屋子陋還是不陋呢?
答:從建築和室內布置看是簡陋的,但由於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這小屋就不顯得簡陋了
11、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請舉例。
答:床頭屋漏,雨腳如麻的杜甫草堂。凈潔無塵,以木板方磚做書架的錢鍾書的書齋。
八、拓展題:
1、請寫出你的居室(無論你是有自己獨居的小天地,還是和家人或親戚、同學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驕傲的地方,並說明理由。
答:開放題,不設答案。
2、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成效的典型。 這種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個社會都應重視並學習的,這樣我們才能在物質上,在精神上統 一的提高,完善的發展。
3、作者持有怎樣的生活態度?你是否贊賞這種生活態度?
答: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贊同。(再談一些理由)。
3、文中描寫的陋室環境清靜淡雅,你喜歡這樣的居室環境嗎,為什麼?
答:(提示:喜歡,可從此環境對人思想品質身心健康有利來談。)
4、本文作者所結交的朋友都是「鴻儒」,你喜歡交什麼樣的朋友,為什麼?
答:(提示:正直、善良、上進等,對自己的成長有利。)
5、生活中側重追求精神,還是物質,或是二者並存,古往今來,都被人們所爭議,你認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你是否與他的觀點一致?
答:(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愛蓮說》專題練習
《愛蓮說》專題練習
1.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2. 「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表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 文中寫蓮花,為什麼還提到了菊和牡丹呢?答:用菊和牡丹來襯托突出蓮的高潔品質。菊是正面襯托,牡丹是反面襯托。
4. 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5. 第二段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和上一段關系怎樣?答:議論、抒情。第一段描寫「蓮」的形象,第二段點明「蓮」的含義,揭示中心。
6. 舉例說明第二段所運用的修辭方法。答:(1)反問: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4)對比: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 本文將花的形象比擬人的品質,蓮、菊、牡丹各比擬怎樣的生活態度?答:蓮比擬不慕免得,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菊比擬隱逸的生活態度;牡丹比擬貪慕富貴的生活態度。
8. 作者把「蓮」與「牡丹」對舉,其用意何在?答:批判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風,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
9.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10.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作者對追求勢力、追求富貴的庸俗世風的鄙棄。
11. 文章結尾處,修辭和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答:運用排比修辭,反問句式;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貴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線索是什麼?答:以「愛」這一主觀感情為線索。
13. 作者不願隱逸,也不貪莫富貴,那麼他所追慕的是什麼?答:追求在污濁的世間,堅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答:鄙棄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和高尚品質。
15. 在文中作者把「蓮」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什麼寫法?目的何在? (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答: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節操。
16. 文中作者對「牡丹」與「菊花」的態度是否相同?談談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襯,盡管作者不願意隱逸,但也不反對。文中的「牡丹」是反襯,因為它是追求名利,貪圖富貴的象徵,所以作者對它的態度是非常鮮明的反對。
17. 文中說:「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和「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說明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 答: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社會現象。
18.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說明蓮花有什麼特點?答:莊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寫出了蓮花什麼相的品格?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發揮題:
1、面對腐朽的社會,陶淵明選擇了「隱逸」,而周敦頣則選取了大膽的面對,你贊同誰的做法,請談出你的觀點。答:(提示,可任選一種,談出充分理由)
2、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周敦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對這兩種看法的認識。
答:(提示,可任選一種,談出充分理由)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常用來比喻什麼社會現象?請你結合社會實際就「染」與「不染」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聯系現實生活舉例,談談感想。答:比喻人在混濁不良的環境中能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的現象。提示:「染」自己私慾膨脹像成史傑那樣沾染社會不良習氣而墮落腐敗走向犯罪道路。「不染」要不貧不佔像汪洋湖那樣清正廉潔,成為對人民有用的人。
1、 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來鞭策自己,談談做人的道理。答:提示,做人要胸懷坦盪,光明磊落,正直積極向上。不滋生私慾的枝杈,做益於人民的人。
2、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麼樣的人? 答:提示,可答「品德高尚的人」,或具體答出君子的品格。
3、作者在文中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蓮」來自比,又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聯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愛的一種話,並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來概括它的特點。答:提示,本文是開放性試題。但要求是表明自己志趣的花,需和品格,志向聯系起來,不要單純答喜歡的花。第二小問需有哲理性。
4、作者借本文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志趣?你認為這種思想的現實意義是什麼?答: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面對是否隨波逐流的選擇,學習作者的君子之風,高潔而莊重,可讓我們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舉。
填空題:
1、作者在第一段中從(生活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等方面來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意在表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質。
2、文章前後照應,「予獨愛蓮」和(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一句照應,「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和(世人甚愛牡丹)一句形成照應。「眾「和(獨)相照應。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運用的修辭方法是(對偶)和(擬人)。
4、 指出句式: (1)菊之愛:(倒裝句)(2)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省略句)。
5、從句子種類看,第2段第一句屬(陳述)句,第二句是(感嘆句)第三句屬(陳述)句,第四句屬(反問句),第五句是(感嘆句)。
6、作者愛蓮,不僅是傾心於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內質)。
7、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本文用(菊花、牡丹)來襯托蓮。其中菊花屬於(正襯),牡丹屬於(反襯)。
8、相接的兩句話,字數相同、意思相對,叫做駢句。在《愛蓮說》中找出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9、用一組駢句來描寫你熟悉的一種花:風定梅花香,月寒隻影俏。
10、魯迅有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隨寒塘。」這首詩稱頌的是什麼花? (蓮花)
10、作者以(蓮)自況;表明了他(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婉曲地批判了(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11、「陶後鮮有聞」中的「陶」指(陶淵明),課本中學過他的作品(《桃花源記》),與「鮮有聞」的「鮮」字構成反義詞的是(眾)。
閱讀《愛蓮說》,回答文後幾道題: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可愛者甚蕃 蕃 ②陶後鮮有聞 鮮
③亭亭凈植 植 ④濯清漣而不妖 濯
2、翻譯下列句子。 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用原文的語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語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4、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
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各有什麼作用?
6、人們愛荷,因為它有很多價值……在觀賞價值、精神價值、實用價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價值?談談你的看法。
7、作者在文中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蓮」來自比,又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聯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寫出你最喜愛的一種花,並用一句話來概括喜愛的原因。
①最喜愛的花是: 。
②喜愛的原因是: 。
參考答案1、①多 ②少 ③樹立 ④洗滌
2、①我只愛蓮花的從污泥里長出來卻不被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並不顯得妖媚。
②可以在遠處觀賞,但不能貼近去玩弄。
3、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遠益清
4、品德高尚的人(具體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
5、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示蓮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藉以慨嘆世上沒有人像自己這樣鍾情於蓮花的。
《愛蓮說》練習題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是北宋時著名的哲學家,「元公」是他的謚號。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 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富貴者、君子。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贊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10、《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表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13、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愛蓮說》
一、文章內容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二、文學常識
三、語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漣( )而不妖 褻玩( )
四、通假字
五、古今異義詞
六、詞類活用
七、一詞多義
八、重點詞語解釋
1、 可愛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義詞是眾,反義詞是鮮(獨)。
2、香遠益清 益: 副詞,更。
3、亭亭凈植 植:樹立。
4、陶後鮮有聞 鮮:少。
5、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滌。妖:妖媚。
6、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而:卻 褻:親近而不莊重。
7、宜乎眾矣 宜:應當
8、晉陶淵明獨愛菊 獨:只,僅
九、特殊句式
1、蓮,花之君子者也(判斷句)
十、朗讀節奏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描寫蓮花高潔質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對於)蓮花的愛好,同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於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後卻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芬芳遠播。(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裡。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
6、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了。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文中的蓮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寫「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氣節。
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 的世風的鄙棄。
3、本文採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徵什麼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徵: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徵: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徵: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4、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徵所代表的可貴品質。
*蓮花代表的可品質是:質朴、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苟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
5、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問、比喻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
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文章的最後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作者將蓮與壯丹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潔身自好(或正直、高潔)品行的追求,對追名逐利世風的厭惡。
7、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追求隱逸的生活態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貪慕富貴的生活態度;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8、.下面這段話蘊含了君子哪些品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意思對即可)
9、下面對選文內容和寫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3分)
A、選文以愛蓮之情來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B、在文中作者從蓮的生長環境、形態香氣、風度氣質等方面描寫了蓮花的超凡脫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來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因而美名遠揚。
D、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表達了作者對雍容華貴的牡丹的贊美之情。
十四、開放性試題
1、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略(提示:針對某一種觀點或將兩者結合起來談均可,但必須扣住「人與環境」的關系)
2、你喜歡哪種花?請簡要說明喜歡的原因。*略
3、作者認為,菊是「花之隱逸者」,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