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高二語文古詩文試題及答案

高二語文古詩文試題及答案

發布時間:2021-02-10 12:30:29

① 古詩文閱讀題目10篇及答案

閱讀詩歌,完成習題。
練習1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嶺外」一般是指 地區,由此看來宋之問詩的一二句是寫 ,三四句是寫 。
2,本來應該是「近鄉情更切」,可作者為什麼「近鄉情更且」?這種手法叫什麼手法?其作用如何?請作具體說明。
[作者]
宋之問(約656—712),唐詩人,曾先後事奉張易之和太平公主,後貶欽州。詩多歌功頌德之作,文辭華靡,對格律詩的形成、完備頗有影響。他在放逐中的詩歌能夠表達真切感受,寫得比較平實自然。
[相關歷史地理知識]
欽州:隋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唐時轄地相當於今廣西欽州、靈山等地。
嶺外:又稱嶺表、嶺南、嶺嶠、嶺海,是指五嶺(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座山嶺的總稱)以南地區,唐代范圍大致相當於現廣東、廣西大部及越南北部地區。當時嶺南是蠻荒之地,也是唐、宋時流逐官員的地方。
漢江:即漢水,長1532千米,流域面積17.43萬平方千米,是長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蟠冢山,自西向東流入湖北後在武漢注入長江。
[簡解]
具有一定的常見(常見)的文化和歷史地理知識,對於理解古文、古詩,是很有作用的。我們知道了「嶺外」的知識,便自然知道「嶺外」指的就是「五嶺以南」地區,而這個地區原本是唐、宋流放地,就能准確解答第1題了,答案為「五嶺以南地區」。知道了「漢江」的位置,就可以知道作者在由南向北行進,從而知道史的1、2句是追述貶官嶺南的情況,而3、4句是寫作者臨近家鄉時的心情。
再看1、2句和3、4句之間,實際上有因果關系。因為貶官到遙遠的嶺南,很就沒有得到家鄉、親人的音信(「音書絕」),對於親人的近況一點也不了解;因此臨近家鄉、臨近舊居的時候,內心忐忑不安,「不敢問來人」,生怕有什麼意外。這一心理描寫,真是惟妙惟肖、意味悠長。
長期貶謫天涯,一旦赦還家鄉,自然是興高采烈的,作者卻反而膽怯起來了。這無疑是反襯手法,以此來反映他的矛盾心理,突出他強烈而深切的思念、關愛之情,這一手法是很巧妙的。
由此看來,我們必須具有常見的歷史地理知識和較強的聯想能力,必須首先把詩歌看懂讀透;然後在按照題目要求,有的放矢地分析、解答。
[參考答案]
1,五嶺以南地區 追述貶居嶺南情況 回歸近鄉時的心情 2,因為貶居嶺南「音書斷」,不知家裡情況,有種種疑慮,心情十分矛盾。這是映襯手法,更能表現出深切的思念、關愛之情。(意思對即可)
練習2
馬嵬驛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試題]
1,「石壕村」源自唐代詩人 的詩歌 ;「長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詩人 ,其號為 。
2,詩的三、四句中的「石壕村」與一、二句中的 相呼應,「長生殿」與一、二句中的 相呼應。
3,詩的三、四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 袁枚,字子才,號隨園老人,清代文學家,浙江錢塘人。提倡「性靈說」,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和《子不語》。
[常識] 馬嵬,地名,在今陝西興平縣西25里。唐朝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逃四川,路過此地,禁軍兵諫,處死楊國忠,並且逼迫玄宗命楊貴妃(楊玉環)自縊。
長恨歌:白居易所作長篇敘事詩,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題解]
清乾隆十七年(1752)作者赴陝西任職,路過馬嵬坡,弔古傷今,題寫了這首詩。
要解答好試題,必須先弄清作者思路,把詩歌讀懂。詩人的思路是由古到今、由君王到百姓,通過對比,提出自己的見解。
詩的起句便一反古人,面對馬嵬坡而呼籲人們不要老是吟唱當年白居易寫得《長恨歌》,替唐玄宗和楊貴妃垂淚;承句直接指出,那是因為人間也有「銀河」阻隔,使人們不能團圓。第三句轉到安史之亂時期的大詩人杜甫,杜甫所寫的《石壕吏》等一系列的詩歌,描寫了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慘遭遇,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最後一句詩人指出百姓的淚多於長生殿上的淚,人民的痛苦遠遠地超出了唐玄宗的個人痛苦,實際上這是再次強調「莫唱當年長恨歌」,而應當去多多關心人民的疾苦。由此看來,作者對文人們一到馬嵬坡,就想起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故事大不以為然,他認為應當以民為本,始終關注人民的疾苦。懷古是為了諷今、或者是為了抒懷,袁枚的這首詩自然也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順利地解答試題了。第1題為文學常識,答案為:杜甫 、 《石壕吏》, 白居易 、 香山居士。
第2題需作簡要分析。「石壕村」是民間鄉村,是當時百姓苦難的象徵,所以和「人間」相呼應,唐玄宗身居「長生殿」,自然和「長恨歌」相呼應。
三、四兩句,「石壕村」和「長生殿」並列,以淚相比,所以是運用的對比的手法,突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表達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長恨歌》的不以為然。(意思對即可)
練習3
過華清宮 杜牧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過華清宮 崔擼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
紅葉下山寒寂寂,濕雲如夢雨中塵。
[試題]
1,兩首詩的一、二句有所不同,杜牧從 的角度切入,崔擼卻是從 角度切入。
2,有人認為杜牧詩中的「始」字用得極好,請作簡要說明。
3,你認為哪首詩的主題更深刻?為什麼?
[注釋]
華清宮:位於驪山腳下,唐玄宗為楊貴妃所見,內有楊貴妃沐浴的華清池。霓裳曲:傳說是唐玄宗為楊貴妃舞蹈製作的樂曲。漁陽:地名,今天津薊縣,安祿山在此起兵造反。渭水:河名,源出甘肅,經陝西、河南,匯合洛水,流入黃河。
[題解]
這是比較閱讀,一般是要求比較內容或特色。這就需要在讀懂作品的前提下,依照題目要求仔細辨析它們的異同。
杜牧站在華清宮前,首先想起了歷史,所以直接從安祿山造反入手,把「霓裳一曲千峰上」和中原「破」進行對比,尖銳地揭露和諷刺了唐玄宗荒淫誤國的嚴重錯誤,是對晚唐統治者的警誡。而崔擼則是從眼前所見的華清宮衰敗景象入手,最後感慨「濕雲如夢雨中塵」,寄情於景,含蓄委婉。
這樣,我們就可以准確地解答第1題,同時也為解答第3題作好了准備。第1題的答案分別為「歷史事件」和「眼前景象」。
第2 題考查詞語的作用理解。「始」在詩中的意思是「才」「方才」。一個「才」字顯示了唐玄宗尋歡作樂的時間之長,也顯示了唐玄宗耽迷聲色、荒淫誤國的惡果,既有極強的諷刺性。所以這個「才」字用得非常之好。
這兩首詩,杜詩主題顯明,崔詩主題含蓄;杜詩矛頭直指最高統治者揭示了荒淫誤國的歷史教訓,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而崔詩只是一般的歷史變遷的感慨。所以,比較起來杜牧的詩主題更深刻。
2008年4月17日
練習4
綠竹引 宋之問
青溪綠潭潭水側,修竹嬋娟同一色。
徒生仙實鳳不游,老死空山人詎識。
妙年秉願逃俗氛,歸卧嵩丘弄白雲。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無此君。
[試題]
1,詩中的「此君」是 ,和它「同一色」的是 。
2,這首詩是近體詩還是古體詩?為什麼?(至少2點理由)
3,從內容上來看,前四句所寫的對象主要是 ,表現 ;後四句所寫的對象則是 ,表現

[題解]
這道試題,還是以讀懂為主,兼帶詩歌常識。
讀詩必須看題目,因為題目是詩歌的眼睛,我們通過題目依據「起、承、轉、合,把握作者的思路,也可以透過題目了解詩歌的題材,有時還可以推知詩歌的體裁(近體或古體)。
這首詩的題目是「綠竹引」,「綠竹」就是此詩的線索。詩的1、2句點「綠」和「竹」,寫珠子生長在「青溪綠潭」邊,和潭水「同一色」,即為「綠竹」。此竹不但碧綠青翠,而且姿態優雅美好——「嬋娟」。3、4句接著寫竹子的遭遇。「仙實」但鳳凰卻不來光臨;一直到老,死在空山裡也沒有人賞識。古人有言說:「鳳凰非練實不食,非梧桐不止。」「練實」就是竹實(「仙實」),即竹子結的果實。但是竹子結出了「仙實」,鳳凰卻不來光臨,只能默默無聞地老死在空山裡也沒有人賞識。一個「徒」(白白地)字道盡了竹子的感傷無奈,一個「空」字,寫出了竹子的孤獨寂寞,流露出作者對竹子的哀憐同情。
5、6句中的「秉」、「 逃」、「 卧」、「 弄」等詞表明,作者轉而開始寫人,敘寫自己的際遇,抒發自己的情感,說自己秉承早年的心願,為了脫離俗世的污垢,回歸嵩山過上了隱居生活。7、8句寫自己和竹子朝夕相處內心甚感寬慰,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要和竹子終生相伴——保持竹子一樣的高尚品節(王徽之曾說「何可一日無此君」)。
這樣,習題1和習題3就得到了正確的解答。1,「此君」即竹子,「同一色」的是「潭」和「竹」,顏色當然是綠色。3,詩的前四句主要是寫竹子的「居處」和它的孤獨寂寞、不為人賞識;後四句主要寫自己的隱居和志向——保持竹子的高潔品格。(可惜此人言行不一)
分辨古體和近體的方法有多種,這首詩與七律相似,所以可以用律詩的基本要求來辨別。如果是七律,那麼七律壓韻是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可以轉韻,而《綠竹引》前四句和後四句不同韻。律詩一般要求3、4句和5、6句必須對仗,但是此詩的5、6兩句顯然不能對仗。根據以上兩點,可以判定《綠竹引》是古體詩。這種辨別疑似近體的試題一般是不會拿來考試的,所以不必過分注意,只要大概了解就可以了。
練習5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釋] 本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犯武則天,被誣而下獄。
[試題]
1,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之一,其他三位是 。
2,詩中的「玄鬢」指的是 ,「南冠」指的是 。
3,這首詩最主要的手法是 (填四字),頸聯中還運用了比喻象徵,「露重」和「風多」比喻的是 。
4,尾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題解]
駱賓王為「初唐四傑」之一,其他三位是王勃、楊炯、盧照鄰。「初唐四傑」的詩歌雖然還殘留著齊、梁以來的綺麗習氣,但是題材較為廣泛,風格也比較清峻,對唐代文學風氣的轉變起了積極作用。
駱賓王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反武則天,兵敗後下落不明,他寫的《討武曌檄》氣勢磅礴、文采斐然,武則天讀後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嘆。其詩多悲憤之意,又善駢文。
詩的1、2句點題,第一句點「詠蟬」,第2句以「南冠」點「在獄」,「南冠」是典故,一般指被囚禁而志不變的忠貞之士。3、4句承接,「來對白頭吟」的是「玄鬢」,而「玄鬢」就是「蟬」。這四句說自己被囚禁在監獄之中,忽然聽到了蟬的鳴叫,引起來無窮的憂傷感慨。5、6句一轉寫因為「露重」,所以蟬「飛難進」,因為「風多」(大),所以「響易沉」(叫聲容易消散)。7、8兩句感嘆,沒有人相信我的「高潔」,又有誰能夠替我表白心跡呢。全詩托物言志,表達出深沉的憂傷感慨。
這樣我們就能夠結合注釋(本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犯武則天,被誣而下獄。),准確解答習題了,參考答案如下:
1,王勃 楊炯 盧照鄰 2,蟬 自己 3,托物言志 仕途的風波和自己遭受的迫害、打擊 4,表明自己的品行高潔,卻無人相信,希望友人為自己表白。
練習6
羌村(其二) 杜甫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
賴知禾黍收,已覺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注釋] 安史之亂中,杜甫逃出長安,追上肅宗,被任為左拾遺。為了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視家人。
[試題]
1,杜甫,字 ,因官職而被稱為 ,因詩歌成就被稱為 。
2,從詩中看來,「還家少歡趣」表現在 。
3,聯系時代和杜甫思想、經歷,詩中的「百慮」指的是

4,對「畏我復卻去」有兩種解釋,一說是因為孩子怕我而離開,另一說是孩子怕我有離家遠出。你認為那一種更合理?為什麼?
5,分析詩中「蕭蕭」和「煎」字的表達作用。
凡是在試題中出現的註解,尤其是關於時代背景或作者經歷的注釋,必須高度重視。
[題解]
第1題為文學常識,答案為:子美、杜工部(杜拾遺)、詩聖。
此詩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歡趣」是一個綱,下文便全面展開。細讀詩句,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復卻去」、「憶昔」「繞池樹」、「撫事煎百慮」、「斟酌」「慰遲暮」,正是作者「少歡趣」的種種方面——即家庭的離合、憶昔的惆悵、國事的憂慮、遲暮的感傷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題也獲得了正確的解答。
凡是在試題中出現的註解,尤其是關於時代背景或作者經歷的注釋,必須高度重視。通過這首詩的注釋,我們可以看到,杜甫的詩寫於安史之亂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為「為了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視家人」——即為了國家、時事而遭到打擊。這也是杜甫「撫事」的重點,也是「煎百慮」的主要方面。這樣,結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況,我們就可以較好地解答第3題了。杜甫「煎百慮」的內容無非是國家命運、人民疾苦和個人的仕途坎坷。
第4題,是一個比較理解。比較理解不能脫離原詩,不能脫離語境,不能脫離作者的思想情感,要從詩歌本身得出正確的結論,切不可主觀臆斷。請看「畏我復卻去」的前句是「嬌兒不離膝」。「嬌兒不離膝」說明孩子非常喜愛父親,所以「孩子怕我而離開」是毫無根據的。而「另一說是孩子怕我又離家遠出」,卻是十分合理的。為什麼呢?其一,前後兩句形成映襯,更能表現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復卻去」,又說明父親離家已經不是一次,更能表現安史之亂危害的劇烈。所以這個描述內涵和感情極為豐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第5題是詞語分析。詩歌中的詞語考察,無非是分析詞語在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詞語大多為動詞、形容詞,以及副詞,此外還有疊詞和名詞(名片語成畫面)。本詩中的「蕭蕭北風勁」是寫景,「撫事煎百慮」是寫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氣氛,創造一種憂傷悲涼的氣氛。「蕭蕭」描繪風聲,表現秋風之大,創造出一種凄涼感傷的意境。「煎」寫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內心極其復雜強烈的焦慮痛苦,體現他深切的憂國憂民之情,生動而感人。
練習7
夢江南 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試題]
1,從詞的長短來看,這首詞屬於其中的 。詞的別稱有 、 等。
2,「過盡」一詞內涵的意思有兩層,分別是 和 。
3,簡析「斜暉脈脈水悠悠」的表現手法和作用。
[題解]
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朝,盛行於宋代,原本是可以合樂歌唱的,所以稱為曲、曲子詞。詞的別稱還有詩余、長短句、樂府、琴趣、樂章等。
詞按字數分為小令(大約58字以下)、中調和長調(大約90字以上)。詞一般分為上下兩闕,也叫上下片(也有單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長調)。
詞的上下片之間起過度作用的句子叫「過片」,「過片」一般在下片的開頭(也有少數在上片末尾的)。
「慢詞」是按照曲子的節奏來定的,所謂「慢詞」就是音樂節奏舒緩的詞作。
詞是按照一定的曲子填寫的,所以可以沒題目,但是一定有詞牌。作為基本常識,詞牌和詞題(題目)必須分清,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
由此可知,第1題的答案為:[1] 小令,[2] 曲子詞、詩余(長短句、樂府、琴趣、樂章)。
第2題考察對詞語表達作用的理解。詞語是用來敘事、描繪和表達思想、情感的,而且敘事、描繪常常又是和情感相融的;所以,我們應該先讀懂作品,揣摩句意,然後由表及裡,理解其中蘊涵的思想情感。「過盡」一詞寫女子看遍了江上的船隻,說明她佇立遠望的時間十分久長;這一長時間的孤立期盼,又與「皆不是」形成強烈對照,真切地表現了她相思之情和失望之意的深長悠遠——這就是從表層到深層的理解。
第3題考察對「景語」的理解。古詩中的寫景,往往寄寓著情感。我們就要分析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人物或作者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溫庭筠的這首小詞屬於閨情題材,主人翁是閨中思婦,所以作者的敘述描寫都是為表現思婦的情感服務的。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斜暉和江水寫得情意綿綿,實際上表現的是思婦的情感,這叫寄情於景。所以我們可以回答說:作者寄情於景,運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出女主人公無窮無盡的相思和憂傷(要點到,意思對即可)。
練習8
閱讀詩歌,完成習題。
觀書有感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 詩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1,從題材上看,這兩首詩屬於 詩。朱熹詩揭示的道理是
,蘇軾詩暗示的道理是

2,分析這兩首詩在表達上的不同。
[題解]
古代詩歌的題材有山水、田園詩,送別詩,羈旅(行旅)詩,邊塞詩,詠懷詩,詠物詩,懷古、詠史詩,哲理詩,愛情(閨怨)詩等等,應該能夠加以基本的識別。練習8所選的兩首詩都是闡述道理的,所以是「哲理詩」。
對於哲理詩必須弄清兩點:一、說明(或隱含)著怎樣的道理;二、這種道理是如何來表達(或顯示)的——即表現手法。
題解1,朱熹的詩說,由於春水上漲,所以「艨艟巨艦」就像一根羽毛那樣輕了;原來費了很大的力氣也推不動,現在卻在水中自然地漂動起來了——即「春水生」是「自在行」的條件。由此我們可以明白,朱熹詩中說的是事物的發展變化與必要條件的關系——事物的發展變化是需要恰當條件的,或者說當一定的條件具備了,事物就會發生變化。
蘇軾的詩說琴放在匣子不會發出琴聲,必須要手指彈奏才行;但是光有手指沒有琴,也不會產生琴聲。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想聽到優美的琴聲,琴和手指(善演奏的手指)兩者是不可缺一的——即事物是互相聯系的(用哲學來說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互為作用的。
題解2,從表達上來看,兩首詩是明顯不同的。朱熹的詩先敘事,再轉而對比、議論,由「事」而「理」,「理」由「事」出,在比較具體的敘述中顯示哲理。蘇軾的詩全是議論(虛寫),問而不答,引人思考,在體悟中明白道理,顯得更加含蓄、更加耐人尋味。(意思對、要點准即可)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練習9
[雙調] 水仙子 重觀瀑布 喬吉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幾千年曬未乾,露華涼人怯衣單。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試題]
1,從作者的觀察視角來看,作品中有 ,如 ,主要表現 ;有 ,如
主要表現 。
2,「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中運用的修辭手法有 、 等,其作用是 。
3,請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作一個簡要的比較分析。
[題解]
這是喬吉著名的元曲小令之一。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通俗地說,雜劇是戲劇劇本,散曲是依照宮調、曲牌填詞而演唱的歌曲。散曲又分為套數和小令兩種,幾支歌曲依照規則組合在一起的就叫套數(套曲),單支的歌曲就叫做小令。每支單曲都有宮調、曲牌和題目(題目有時可以沒有,象詞一樣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比如所選作品中的「雙調」是宮調名,「水仙子」是曲牌,「重觀瀑布」是題目。
描寫山水風景,就象畫畫一樣,要表現出山水風景的空間立體感,這就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描繪。從觀察的視角來看,無非是遠、中、近,正、側、反,俯視、平視、仰視等。如曲中「石壁高垂雪練寒」是遠望,「 冰絲帶雨懸霄漢」是仰視,「露華涼人怯衣單」是近觀感受,而「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則是「遠、中、近」和「仰、平、俯」融合。
所以我們在第1題的橫線上,可以填入「仰視」,如「 石壁高垂雪練寒」,主要表現瀑布之「高懸」氣勢;「俯視」,如「晴雪飛灘」,主要表現水勢之湍急壯觀(意思對即可)。
2題中的「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首先在總體上是運用了排比,而每個句子又運用了比喻(連用比喻也叫博喻)。排比的作用一是可以增強氣勢,二是可以從不同方面或不同層次來表現事物或表達思想情感。比喻在文學作品中的主要作用,是使描繪更加具體形象,表達更加生動感人。所以,「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瀑布的動態、色彩,栩栩如生,表現了瀑布飛瀉的宏偉氣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意思對、要點准即可)。
第3題是比較分析,比較必須抓住比較對象的根本特點(相同或相異)。此題中兩者都寫瀑布高懸的景象,是很明顯的共同點;所以,主要是比較的是它們不同點。李白的詩句沒有具體的形態、色彩描寫,著力於瀑布的「神」,表現瀑布「飛流直下」的震撼人心的磅礴氣勢;喬吉則重在描繪瀑布的形態、色彩和給人的感覺(寒)。兩者各有特色,但是李白的「飛流直下」的氣勢,是喬吉所遠遠不及的(詩如其人,沒有李白的胸懷、豪情,是寫不出李白那樣的詩歌的。怪不得古人有言:「杜甫可學而李白不可學。」)。此題只要比較點准確,分析合理即可。
2009年5月1日星期四
練習10
贈韋侍御黃裳 李白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
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後知君子。
[注釋] 韋黃裳,曾任侍御,據《舊唐書》記載,其為人好諂媚權貴。 飆:風。
[試題]
1,詩中與「受屈不改心」相應的句子是「 」、「 」,這兩句表現了松樹 的品格,和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名句 表達的思想是一致的。
2,此詩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 和 ,作用是

3,詩歌五至八句是指出 ,作者寫作此詩的意圖是 。
[題解]
綜觀此詩:前四句,李白先寫松樹,表現松樹凌冬不凋、昂然挺立的雄姿,傲岸不屈的精神;中間四句,寫桃李以美艷取悅於人,卻不能久長,與青松形成鮮明對比。後四句,李白揭示主題,語重心長地告誡黃裳,要學習青松而不要作桃李,同時也顯示了自己的心志。
題解1,讀全詩可知,「受屈」指的是受「霜雪」之寒和受「微飆」之摧,所以和「受屈不改心」相應的句子應該是「亭亭凌霜雪」和「豈為微飆折」。這兩者表現了松樹歷經艱難而堅強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與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是完全一致的。
題解2,「長松」和「桃李」是對比,同時又是比喻(象徵),其作用自然是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長松」和「桃李」的不同品格,又鮮明地突出了詩歌的主題——為人必須不趨炎附勢,堅持高尚堅貞的品格。
題解3,詩歌的5——8句是寫桃李可以迷人一時,好景不長。它們奴顏婢膝而「賣陽艷」確實可以使人「行且迷」,但是春天一過,桃李就「碧葉成黃泥」,下場悲慘了。也就是說獻諂媚人僅能得意一時,卻不能長久。因此,李白寫作此詩的意圖也十分明確:「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希望黃裳做個正人君子。

② 《高中語文古詩48首及答案》

別董大二首(其一)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在唐人贈別詩篇中,那些凄清纏綿、低徊留連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卻又以它的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適的《別董大》便是後一種風格的佳篇。
關於董大,各家註解,都認為可能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脫略名與利」的音樂聖手。高適在寫此詩時,應在不得意的浪遊時期。他的《別董大》之二說:「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可見他當時也還處於「無酒錢」的「貧賤」境遇之中。這首早期不得意時的贈別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但詩人於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給人一種滿懷信心和力量的感覺。
前兩句,直寫目前景物,純用白描。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無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後兩句於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朴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這首詩之所以卓絕,是因為高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以氣質自高」(《唐詩紀事》),因而能為志士增色,為遊子拭淚!如果不是詩人內心的郁積噴薄而出,如何能把臨別贈語說得如此體貼入微,如此堅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樸素無華之語言,鑄造出這等冰清玉潔、醇厚動人的詩情!

③ 高二語文,考試試卷古詩文鑒賞一點也不會做,閱讀文答題模板都不會,怎麼辦啊

我高一,這樣的題確實很難,而且復雜多變。
語文老師給了一個答題格式:
1、先看題目,提取有效信息。
2、看注釋,方便理解詩詞。
古詩文鑒賞的經典問題題型:
詩歌的xx句描繪了一 幅什麼樣的圖景?有什麼作
用?
此類經典問題答題模式:通過xx的意境,表達了xx
的感情。或(詩歌的xx句描述了這樣的 ······,有這樣
的 ······作用)。
做題方法:緊抓意象,結合形容詞、副詞描寫圖
景。
閱讀題答案盡量筒潔精煉又全面, 可從分析文章結構,結合文章內容(文意)下筆。結構分析有6個方面:首尾呼應、前後照應、承上啟下,埋伏筆、做鋪墊,設置懸念。也可從分析人物性格,細節結合文章來寫。 我還有更詳細的答案不懂可以追問!

④ 找高二語文古詩詞的試題,有情景式默寫最好

蘇軾在《赤壁賦》中用「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詩句,發出了人生短暫的浩嘆.

⑤ 高二語文古詩文

人教版高二抄包括必修三和襲必修四
必修三包括以下

  1. 蜀道難

  2. 秋興八首(其一)

  3. 詠懷古跡(其三)

  4. 登高

  5. 琵琶行並序

  6. 錦瑟

  7. 馬嵬(其二)

  8. 寡人之於國也

  9. 勸學

  10. 過秦論

  11. 師說

必修四包括以下

  1. 竇娥冤

  2. 望海潮

  3. 雨霖鈴

  4. 念奴嬌赤壁懷古

  5. 定風波

  6.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7.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8. 醉花陰

  9. 聲聲慢

  10. 廉頗藺相如列傳

  11. 蘇武傳

  12. 張衡傳

⑥ 高二語文人教版必備古詩詞

、《詩經》的《衛風.氓》
2、《離騷》
3、《迢迢牽牛星》
《短歌行》
《歸園田版居》
4、《夢游天權姥吟留別》
5、近體詩六首
《山居秋瞑》
《登高》
《屬相》
《石頭城》
《錦瑟》
《書憤》
6、詞七首
《虞美人》
《雨霖鈴》
《念奴嬌.赤壁懷古》
《鵲橋仙》
《聲聲慢》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揚州慢》
7、《李憑箜篌引》
《過華清宮》
《菩薩蠻》
《桂枝香.金陵懷古》
文言文為課後要求背誦的。
這是高考要求。
參考資料:高二課本

閱讀全文

與高二語文古詩文試題及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