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負數六年級下冊小結
1.負數:負數是數學術語,指小於0的實數,如−3。
任何正數前加上負號都等於負數。在數軸線上,負數都在0的左側,所有的負數都比自然數小。負數用負號「-」標記,如−2,−5.33,−45,−0.6等。
2.正數:大於0的數叫正數(不包括0)
若一個數大於零(>0),則稱它是一個正數。正數的前面可以加上正號「+」來表示。正數有無數個,其中分正整數,正分數和正無理數。
3.正數的幾何意義:數軸上0右邊的數叫做正數
4.數軸: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數軸。所有的實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也可以用數軸來比較兩個實數的大小。
5.數軸的三要素:原點、單位長度、正方向。
6.圓柱: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其餘三邊旋轉形成的面所圍成的旋轉體
即AG矩形的一條邊為軸,旋轉360°所得的幾何體就是圓柱。
其中AG叫做圓柱的軸,AG的長度叫做圓柱的高,所有平行於AG的線段叫做圓柱的母線,DA和D'G旋轉形成的兩個圓叫做圓柱的底面,DD'旋轉形成的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7.圓柱的體積:圓柱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這個圓柱體的體積。設一個圓柱底面半徑為r,高為h,則體積V:V=πr2h ;如S為底面積,高為h,體積為V:V=Sh
8.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的周長*高,S側=Ch (註:c為πd)
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底面(又分上底和下底);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做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高有無數條)。
特徵:圓柱的底面都是圓,並且大小一樣。
望採納
『貳』 學習《負數的認識》的體會。 和讀後感差不多,350字 跪求各位大哥大姐幫幫忙! 要快啊~~~~
wo zi cong xue le fu shu de ren s 《fu shu de ren shi》這篇文章真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當我讀完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一個盲人取得內這么大的成就是容何等令人驚訝!如果海倫屈服於不幸的命運,那麼她將成為一個可憐而又愚昧的寄生者。然而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她以驚人的爆發力,頑強的精神,走完了人生的道路,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一個知識廣博,令天下人尊敬的人。
她給予人們極大的鼓舞,使那些虛度光陰的人萬分悔恨。記得曾提出這樣一來的問題:「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將要失明,你今天要看什麼?」這使我懂得一個道理:我們健康人,不能遲疑,不能虛度光陰,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時光,珍惜這美好的生活。
hi hou .
『叄』 五年級數學負數的初步認識的自學小結應該怎麼寫
第一次見面可以和孩子、孩子家長聊一下,了解情況,制定方案和目標等等教小學生英回語還是挺容易的,答關鍵是要耐心,尤其是面對調皮的孩子幫助她復習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比如讓她讀課文,幫她聽寫單詞,有什麼不懂的,讓她問問你。不用涉及太多的語法。也可以帶著她預習下一課的課文。講解一下習題之類的。數學,也看孩子的程度咯,通常就是復習和預習。盡量做到因材施教
『肆』 數學感悟與心得是什麼
初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數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行「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不禁讓我重新對這一理念加以剖析。19世紀恩格斯說:「數學是關於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而作為數學學科三大部分(數與代數、幾何和統計)之一的數與代數部分,它是中小學數學課程中的經典內容,它在義務教育的階段的數學課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有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在新的課程標准下,這一學習領域的目標、內容、結構以及教學活動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下面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標准》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可見,理解數感、符號感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建立數感和符號感是非常重要的,是進入數學學習的基礎。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整數、小數、分數、有理數、實數等數的概念,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學生能將這些數的概念與它們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建立起聯系,例如,一百萬有多大,一把黃豆大約有多少粒等等。在課程標准中,重視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淡化過分「形式化」和記憶的要求,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主活動,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數學素養,還有助於他們利用數學頭腦來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
數學與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應作為學校數學教育的中心」。因此,有價值的數學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去觀察、認識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獲得或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過去教師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筆算的正確率和熟練度,學生缺乏估算意識與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較筆算用得更為廣泛。我們常常需要估計上學、上班所用的時間,估計完成某一任務(燒飯、買菜、做作業等)所需的時間,估計寫一篇文章所需的紙量,放置冰箱所需地方的大小,估計一次旅遊所需的費用等等。因此,加強估算,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新課程標准也反復強調要加強估算,淡化筆算。
(二)「數與代數」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數學情感的數學。
在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今天,將這一理念落實到中學階段,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掌握如何,更要關注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想方法、習慣、情感和態度對於學生今後去創造生活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因此,「數與代數」作為基礎部分,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運動、變化規律中的數學模型,它可以幫助人們從數量關系的角度更准確、清晰的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和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能有效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數學情感的,就是有價值的數學。
從古時用結繩記數、刻痕記數開始,到算盤的使用,到計算器的使用,到現代大型計算機的問世,直至今天微機的廣泛使用。無不說明了創新的價值。所以,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能不斷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世界。因此,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數學就是有價值的數學。這主要體現在解題策略多樣化上。對一個問題能從多角度、多層次去思考,對一個事物能做多方面的解釋,對一個對象能用多種方式去表達,對一個問題能想出多種不同的解法,那麼就不但可以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還會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更全面、更深刻,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初中數學教學心得 -三聯閱讀
「數與代數」這一基礎部分正是搭建這種思維的橋梁。它不僅能在數的運算、公式的推導、方程的求解、函數的研究等活動中通過對現實情境中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的探索促進學生探究和發現,培養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能利用正數與負數、精確與近似、方程與求解、已知與未知等概念中蘊涵著對立統一的思想,變數和函數概念中蘊涵著的運動、變化的思想,促進學生用數學、科學的觀點認識現實世界!
初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
數學究竟是什麼呢?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其目的是發現現實世界中所蘊藏的一些數與形的規律,為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的發展服務。數學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優化,即怎樣使學生主動地、有效地、合理地學習需要的數學。在數學教育逐步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更新觀念,開拓創新,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更改現有的教育模式與管理理念,給學生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加快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施,推進素質教育。下面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所得的體會:
一、讓數學教學聯系實際生活
新《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是最具有鮮活力的,一切脫離生活實際的教和學都顯得蒼白無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讓學生熟知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變的具體、生動,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使學生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想辦法來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同時也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為此,筆者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數學學習應該是一種有廣泛的思維空間和實踐空間,且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可以用心去體會感悟的。而以往的數學學習,常常使學生們感到離自己的生活實踐太遠,枯燥乏味。其實,數學學習完全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范圍延伸到他們力所能及的社會生活和各項活動之中,將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和感受體驗。教給學生思維方式與思維的習慣,讓學生去體會感悟數學的智慧與美。
二、精心准備,認真備課
教學是一門藝術,備好課是搞好藝術的基本條件。每一課都要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要備起點,所謂起點,就是新知識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生長點;要備重點,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要備難點,所謂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要備交點,即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要備疑點,即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這是教師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師只是起指導作用,現行教學改革要求改變單純接受式學習,講究從「一刀切」教學向關注個體差異的教學轉變,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及自主學習。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顯得十分重要,這不但有利於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吸收所需知識,學會學習,還能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精神。
四、培養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意識
數學課堂通常是被認為比較枯燥、缺乏生動和激情,因此,努力創建既寬松、富有人情味又便於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探究的教學環境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對數學的態度,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學生才會主動感悟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
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學生的參與情況,這就首先要求學生要有參與意識,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這是現代數學教學的趨勢。為此,在數學課堂上應充分讓學生「動」起來。即讓學生的個性表露出來,思維活躍起來,手腳解放出來,這將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勤於動腦,善於發言;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
良好的課堂習慣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地位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與學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動,專業所長,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著自己。
五、立足基礎,幫助提高
在初中數學學習,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認真地、持續地聽課,有意注意的時間相當短;缺乏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僅僅是簡單的模仿、識記;上課時,學習思維遲延,跟不上教師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維、不再學習的傾向;平時學習中對基礎知識掌握欠佳(定理、定義、公式等),從而導致在解題時缺乏條理和依據,造成解題思路的「亂」和「怪」;心理壓力較大,不敢去請教,怕被人認為「笨」,日積月累,造成對學習數學存在一定的困難性。
學習困難生在數學學習上既有困難又有潛能,因此,教學的首要工作是轉變觀念,正確地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認真分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有意識地「偏愛差生」,允許學生數學學習上的反復,從中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並創造條件,讓學困生體驗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喜悅。學困生在過去數學中受到的肯定、鼓勵相當少,因此要積極創造條件充分地鼓勵肯定他們,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上取得成功,使他們感到自己能學好數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降低和調整某些教學要求,以滿足某一層次學生的需要,促使教與學的適應,教與學的促進,教與學的統一。
在教學中,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課堂教學方法,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為他們學好數學准備條件,但單靠有信心還是學不好數學的,如果學生沒有產生一種自己學好了數學的切身感受和興趣,那麼這種信心就不會持久,而且又會造成更大的失敗和自卑。因此在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後,更重要的工作是創造條件使學習困難的學生真正地學習和掌握大綱教材所要求的數學知識,使他們感到自己學好了數學。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立足於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饋」的課堂教學方法,重點就是培養、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六、做好課外輔導工作
現在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學習態度上都出現了一定的滑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經常不能按時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甚至有的出現厭學情緒。針對這種現狀,課外輔導和心理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地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七、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形式,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需要教師組織大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語言、素材,生動的素材能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永恆的記憶,而活潑的語言又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良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教師要針對他們的特徵,選擇適當的素材,採用貼切的語言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掌握數學技術,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像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而且特別直觀、形象,從中不需要教師多言語,學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數學知識。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
我們只有不斷加強學習,不墨守成規,注重教學積累和教學實踐,不斷提高教師個人綜合素質,才能順應教學發展的需要。
現代社會要求教育面向四化,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21世紀的數學教師,我們不能只讓學生會做各種各樣的「習題」,而是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一種社會價值,讓學生從生活中感悟數學,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內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增強其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對數學的態度,讓數學教學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
『伍』 正數與負數學習心得
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數也是如此。只有兩種不同含義的數才能體現出事物相對的是與非。
比如:不同的兩種家庭經濟狀況,一家在銀行存款、另一家在銀行欠款,存與欠是相對的正反兩種含義。存為正、欠為負。在生活上,存與欠相對;在數學上,正與負相對。如果只用簡單的一種數表示,那麼存與欠或正與負就會混淆不分。
再比如:不同的兩種幾何體,物體的(三維實體)體積叫正體;空間的(三維空體)容積叫負體。正體和負體的性質分別是:正體的體積(不為零)大於零,並且體內只包含物質不包含非物質;負體的容積(不為零)大於零,並且體內只包含非物質不包含物質。正體和負體的區別與正數和負數的區別相吻合。
例如,建築施工前,在平整地平面設定正負零並以零為(水)平面時:
平面的零上存在著的土方,須要清除的體積有多少通常稱為正方。也就是體積用正數來表示,正多少立方米為正體。(因為世上沒有最大的物體或最小的物質,所以正體沒有最大也沒有最小、而且不為零的特點)。
平面的零下存在著的空間,須要回填的容積有多少通常稱為負方。也就是容積用負數來表示,負多少立方米為負體。(因為世上沒有最大的空間或最小的非物質,所以負體沒有最大也沒有最小、而且不為零的特點)。
在體中,如果沒有認識到正體和負體的話,那麼就很難確認幾何形當中的點、線和面所處的極限位置。
因為正體和負體的大小都具有無限無窮大和無限無窮小,而且不為零的特點。所以無限無窮小的正體或負體它們的體積或容積都大於零.決不是零體。零體積和零容積叫零體。也就是三維當中:其中一度為零的幾何面或二度為零的幾何線和三度為零的幾何點都屬於零體。零體才是正體與負體之間最小的體的極限。體的極限通過體積和容積的大小,在三維坐標上會顯示出。
體積大於零,正體存在;體積等於零,正體消失變為零體,正體到了極限(零體積);體積小於零,不但正體消失,反而負體從零體開始顯現。此時,體積被轉換成容積。 容積大於零,負體存在;容積等於零,負體消失變為零體,負體到了極限(零容積);容積小於零,不但負體消失,反而正體從零體開始顯現。此時,容積被轉換成體積。 為此,體劃分為:「正體、負體和零體」。
『陸』 負數 心得體會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九章算術》中,就有正專數和負數的記載。在古代人民屬生活中,以收入錢為正,以支出錢為負。在糧食生產中,以產量增加為正,以產量減少為負。
古代的人們為區別正、負數,常用紅色的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的算籌表示負數。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比咱們中國晚了數百年。」
負數被廣泛應用於溫度、樓層、海拔水位、盈利、增產/減產、支出/收入、得分/扣分等方面中。
『柒』 冰心詩四首 教案和初一數學負數教案
《冰心詩四首》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哲理;
2、學習這四首詩中豐富的想像、奇巧的構思、凝練的語言;
3、體味人間至愛親情,激發學生規劃自己的未來,設計自己的人生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品味詩歌。
教學難點 體味人間至愛親情,領悟詩歌中蘊涵的人生哲理。
總 課 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紙船》《母親》)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一篇篇美輪美奐的詩象一串串璀璨奪目的珍珠。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現代著名女詩人冰心的四首小詩。(板書課題)
二. 了解冰心生平。
冰心:原名謝婉瑩,生於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逝世。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女作家,詩人,散文家,兒童文學家。五四運動爆發後,在革命潮流影響下,為了探索人生道路,暴露社會的黑暗,開始以社會、家庭、婦女等人生問題為主題的小說創作。1921年,參加了茅盾、鄭振鐸等發起的文學研究會。1923年燕京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把在旅途和異國的見聞寫成散文寄回國內發表,結集為《寄小讀者》。冰心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往事》、小說集《超人》,,,其作品體裁以歌頌母愛、童年和自然為主,筆調柔和細膩,微帶憂愁色彩,手法含蓄委婉,語言清新明麗,共鳴面大。
《繁星》、《春水》是冰心五四時期的詩歌結集。《繁星》寫於1921年,共164首;《春水》寫於1922年,共182首。這些小詩是受印度詩人泰戈爾詩作的影響所作。詩人敏銳地捕捉生活中一剎那的感受,通過對這種感受的抒寫,表現蘊涵的情感或某一哲理,她的詩被稱為「冰心體」,在她的影響和帶動下,人們競相仿效,抒寫自己的三言兩語的小雜感,以至於形成了新詩史上的『小詩流行的時代』。
三、整體感知:
⒈自由朗讀。提問:你對哪首詩印象最深刻?為什麼?
依據學生的體會,把學生分成幾組(相同詩分為一組),讓每小組同學討論,為什麼這首詩對你印象最深,並讓學生人人做好發言的准備。
⒉依據1、2、3、4首詩的順序回答討論結果。 力爭讓每位同學都有發言機會。
四,品讀課文:
1、 學習《母親》
(1)集體朗誦《母親》,說說:母親的懷抱有什麼特點?(溫暖、寬廣、安全……),你有過親身體驗嗎?請說出來。
(2) 自由朗讀冰心的小詩《母親》。朗讀要求:要感悟親情,注意節奏和重音。
(3)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①詩中兩個「風雨」的含義相同嗎?在詩中有何不同?(第一個「風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實的風雨;後一個「風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順、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說成是「心中的風雨」。)
②詩中的「躲」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人巧妙地用第一個「躲字」引出第二個「躲」字,如同鳥兒躲到鳥巢避風雨一樣,兒女的心靈(精神和感受)受到打擊,總要找母親傾訴,總會在母愛中得到慰藉。這種自然的聯想與巧妙的類比,表現了詩人尋求母愛保護的心態,同時也謳歌了母愛的溫暖,偉大)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說出是在怎樣的環境下發生的?
2、學習《紙船》
(1)導入設問:海浪滔滔,海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遠離祖國,駛向陌生的國度(美國),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何時回到母親的身邊。母愛是永恆的,母愛又是博大的,作為兒女,我們又該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愛呢?作者揮筆寫下了這首《紙船——寄母親》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大聲朗讀《紙船》,請說出作者表達了對母親怎樣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強烈地思念故土、思念親人孤獨、惆悵的情感)。
(2)指導學生朗讀,要求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這首詩感情基調是思念母親,孤獨憂傷,語調是深情、低沉、緩慢)
(3)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合作探究
「從不肯」、「總是」有什麼深意?(對母親思念很深,由來已久,詩人要用紙疊成紙船,用來寄託對母親的思念)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詩人要紙船到 什麼地方去?(到日夜思念的母親的心田中)
紙船不會飄向母親身邊,我為什麼還是不灰心得「疊著疊著」?(願望能否實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詩人寄託思念、排解孤獨、憂傷的唯一方式),請你模擬一下作者當時的情態。
第三節是詩人的想像,在詩中有什麼作用?(新奇瑰麗、大膽奇異的想像,充分表明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
詩人為什麼「含著淚」疊?(詩人在漫長的旅途中,面對茫茫的大海,她孤獨,是思念的淚)
全詩的點睛之筆是哪一句?(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詩人採用「卒章而顯其志」的方法,把實的物象和虛的物象,把眼前的實的意境與想像的母親夢中的情境巧妙地融合起來,是全詩的高潮!
4、 《母親》《紙船》是冰心寫母愛的代表作,仔細品味和辨析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有什麼區別?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是什麼?:
前一首主要寫的是童稚期尋求母愛保護的心態,而後一首則是寫步入青年以後對母親的懷念和依戀。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的尋求母愛的 保護,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而青年期的對母親的懷念和依戀,則體現和表達了對母愛的感恩和回報。母子或母女之間的感情,是一個隨著雙方年齡不斷變化而互相轉移的過程。前者側重於母愛的付出,後者著力於表達對母親的感恩和回報,恰恰表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對母愛的認同和理解,其中感情體驗值得珍惜,內涵豐富而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這首詩歌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了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徵著作者的孤獨無依,象徵著作者思念母親,眷戀祖國的一顆赤子之心。假如明天是母親節,你將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對母親的愛呢?
六、布置作業:
1、背誦《母親》《紙船》
2、這兩首詩都藉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假如明天是你母親的生日,請你親手製作一張賀卡或疊一隻紙船,並寫一句祝福的話在上面,送給母親。
例::《寫給母親》 《想起母親》
我是一片遠去的帆 想起母親
卻永遠也駛不出 晚霞里就升起了
您目光所圍成的河岸 一縷灰白的炊煙
它模仿母親綿長的愛
朝著我離家的方向傾斜
3、預習兩首詩。
附: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隻一隻/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泊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隻/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涼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第二課時(《成功的花》《嫩綠的芽兒》)
復習檢查:《母親》《紙船》的背誦的情況。
一. 導入新課:
21歲——生意失敗;
22歲——角逐議員落選;
23歲——生意再度失敗;
26歲——愛侶去世;
27歲——精神崩潰;
34歲——角逐聯邦眾議員落選;
36歲——角逐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
47歲——提名副總統落選;
49歲——角逐聯邦眾議員三度落選;
這是一個美國人的人生片斷,請同學們推測這個人會不會成功?老師揭示謎底:這個歷經無數挫折的人就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請大家告訴我,你得知謎底後的真實感想。
老師歸納:許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麗的光環,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後隱藏的艱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沒有使林肯泄氣,反而激發起他向自己挑戰的信心和勇氣,激發起他實現自己抱負的信心和勇氣,終於他在52歲那年,登上了總統的寶座。
光榮的桂冠,從來都是用荊棘編成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每一個成功者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當一個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時,你很羨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榮譽嗎?正當青春年華的年輕人,在投入社會的大海時,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該怎樣寫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讓冰心來告訴我們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整體感知《成功的花》:
⑴反復誦讀這首詩,注意吐字清晰、有節奏、重音、語氣、語調。
⑵引導學生品位語言,找出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並說明好在哪裡?重點體會「明艷」、「浸透」、「灑遍」詞的作用
(明艷比喻人們事業的成功,榮譽的奪目。浸透寫出了眼淚之多,突出奮斗的艱辛。灑遍指明了血雨灑的范圍之廣)。
(3)問題解惑
1、「人 們 只 驚 羨 她 現 時 的 明 艷 !」一句中「驚 羨」什麼意思?能不能換成「羨慕」,為什麼?
「驚羨」,有驚嘆羨慕的意思, 「驚羨」比 「羨慕」多一層驚嘆的意味,也更能襯托成功之花的明艷。
2、這是一首哲理小詩,但作者並未空洞的說教,而是大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進行說理,給人鮮明的印象,請問「花」「芽兒」「淚泉」「血雨」分別比作什麼?
「花」比作人生事業的成功;「芽兒」比作成就事業的起步階段;「淚泉」比作為培養花付出的辛勞;「血雨」比作為滋潤花而作出的犧牲。
(4)引導學生感悟人生哲理,合作探究:一個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羨慕他,因為成功而獲得的榮譽嗎?花的成功歷程給了你什麼樣的啟示,請談談自己的感想。可結合奧運冠軍獲得者的奮斗歷程來談(幾個名句:⒈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 ⒉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 ⒊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5)小結這首詩:人不應該只看到別人榮譽,而應該知道這成功背後蘊涵的艱辛,他是血和淚浸潤的結晶,是奮斗和犧牲孕育的蓓蕾。不經過奮斗和犧牲,哪來成功的榮耀。
(6)齊背這首詩。
三,賞析《嫩綠的芽兒》
導入: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新社會,都想不辜負美好的青春年華,但在社會的汪洋大海中航行,如何把握正確的方向呢?冰心這首《嫩綠的芽兒》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這首詩
品位語言,「芽兒」、「花兒」、「果兒」說的話能互換嗎?(不能。這樣的順序排列暗指果樹從抽芽、開花到結果的生長過程。他們說的話與各自特徵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同時,他們的成長過程象徵著青年人的成長過程)
讓學生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並分析體現了芽花果的什麼特徵?(嫩綠顯示了芽兒的健壯、旺盛和朝氣。淡白蘊涵著樸素簡潔,不追求外表華麗的特點。果兒的深紅象徵著豐碩、甜蜜和美麗)
詩中運用什麼修辭手法,展示了一個純潔的心靈和現實的世界。同時,也謳歌了美好的青春,積極的人生。(擬人和反復,比喻)
引導學生感悟人生哲理,請學生思考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義?(⒈要刻苦學習,充實自己,提高本領⒉樹立為祖國強盛,民族富強,社會進步而貢獻自己青春熱血的遠大理想⒊甘於奉獻,犧牲自己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小結這首詩:詩人以植物的生長,比喻青年的生長,勸勉青年人奮發努力,不斷充實發展自己,甘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學生齊背這首詩
四。布置作業
①討論思考練習2、3,4
②結合《嫩綠的芽兒》,寫100字左右的文字,構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試以「人生奮斗」為話題,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時 文 閱 讀
熒 火 蟲
泰戈爾
小小熒火蟲,在樹林里,在黑沉沉的暮色里。
你多麼快樂地展開你的翅膀!
你在歡樂中傾注了你的心,你不是太陽,你不是月亮,難道你的樂趣就少了幾分?
你完成了你的生存,
你點亮了你自己的燈;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對誰也不負債蒙恩;
你僅僅服從了,
你內在的力量,
你沖破了黑暗的束縛,
你微小,然而你並不渺小,
因為宇宙間一切光芒,
都是你的親人。
題目設計:
1、談談個人對螢火蟲的感受。
2、這首小詩表達的主題是什麼?(贊美了自由、歡樂、微小但不渺小的精神)
3、運用了第幾人稱?有何作用?(用第二人稱,傾情稱頌,親切感人)
『捌』 學了正數與負數.數軸和相反數有什麼心得
不對,
正數
有許多,負數也有許多,2和-3就不是
相反數
,所以必須保證這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才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