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職業院校教科研經費,教學改革經費包括哪些
縱向科研經費包含來哪些項目,橫向科源研經費包含哪些項目,如下:
11、縱向科研項目按經費來源包括哪些內容?
(1)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教育部、國家社科規劃辦、信息產業部、衛生部等各部、委(局)批准立項的各類科研經費;
(2)省科技廳、教育廳、衛生廳、省社科規劃辦、信息產業廳、省發改委等各廳、局批准立項的科研經費;
(3)各市、地等各級地方政府部門批准立項的科研經費;
(4)學校與外國政府、學術機構間的國際科技合作經費;
(5)由政府部門立項,由項目主持單位轉撥到我校的項目合作經費;學校預算安排的科研經費、科研配套經費;由政府部門批准立項但經費由科研項目負責人自籌的項目經費.
12、橫向科研經費包括哪些內容?
橫向科研經費包括縱向經費及以學校名義(含校辦產業及附屬醫院等)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簽訂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技術合同所涉及的經費;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中與境外企業、個人合作經費及科技捐贈項目經費.
⑵ 如何加強教研組建設與管理
教研組是學校基層的管理實體,是教學研究的組織形式,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所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教研組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教研組不僅是教學常規的落實者,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是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是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無論實施素質教育、還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學校教研組建設都不能局限於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層面上;都不能局限於聽課、說課、評課、觀摩等教研活動的層次上;都不能局限於少數「精英」作秀、多數人捧場的活動形式上;都不能局限於為單純教學質量而教研的目標上。教研組應該是校本研究的推進者、實施者,是學校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必須以校本教研為支點,落實到教師研究並進行實踐的層面。
一、當前教研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管理層面:
1.分年級管理模式決定了一些學校比較重視年級組的管理,而相對輕視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管理,因此,有些學校只滿足於設有教研組、備課組,能象徵性地開展一些活動,並未使教研組的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教研組在現有形勢和條件下尚未成為教師繼續學習和進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學校領導偏重於教師個體的培養與指導,對教研組集體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方法指導。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不是民主選舉產生,而是主觀任命,有些組長根本無法體現「長」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動當然也就無法展開。
3.學校教研活動未形成制度化,學校領導未能深入課改一線,有的領導從根本上放棄了教學。課改問題盡管在有關會議上大講特講,但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無法抓准科教研一體化的結合點,所謂的以科研促教學,促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僅僅局限於口號,在具體操作和實施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節。
(二)教研組內部:
1、教研組工作因循守舊。從教研組工作方式來看,部分教研組長在學科教研活動中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他們滿足於舊有的教研模式,不思進取,缺乏創新意識和變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動主要以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為主,沒有具體的教研目標和詳實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組在學科教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
2、教研組活動浮光掠影。縱觀整個教研活動全過程,一些教研組不能根據自身學科特點主動有效地開展工作,在教研活動中缺乏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明確的教研主題,教研活動更多地成為一些教育法規政策、教育教學理論等內容的空洞說教活動。整個教研活動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專業引領和細致的統籌安排。其次從教研效果來看,教研組活動過於簡單,流於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集中教研組的力量展開深入研究,教師之間缺乏深層次的探討與交流。
3、教研組評價走馬觀花。對學科教研組工作的評價,一直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難點。一方面多數學校沒有及時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明確教研組長基本職能和教研活動基本規范,對教研活動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教研活動隨意性比較大,教研管理鬆懈;另一方面學校在評價教研組工作中也單純以教研活動的次數和活動材料來衡量教研組工作的實效,缺乏對教研活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這些簡單的評價方式挫傷了教研組長的工作熱情,制約了教研組工作開展的成效。
(三)教師自身:
1.學校管理教研組的活動並未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並非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有些教師認為,教研活動是一種負擔,沒有什麼實質性收獲,這就導致不少教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熱情不高,比如,我們常聽到一些教師這樣說:「教研,哪有時間,我的新課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課、備課、輔導、改作業、考試等,學校、教育局、家長最需要的是考試成績,而搞教學研究,有時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結果得不償失,研究慾望不強。
3.學校研究氛圍缺乏,一些教師沒有問題意識,遇到教學問題,往往意識不到其研究價值,比如,一些教師課堂效率低,教學任務完成不了,就拚命要求增加課時,很少有意識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到把自己的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4.當今教育評價體制下,評價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成績,評價者看重的是教師個體,這就導致了有些教師只關注自我成長,很難與他人真誠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參與交流,分析研討只是表面現象,不願作深入研究。
二、關於教研組的建設
(一)加強教研組的組織建設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和調整學科教研組
教研組設置以有利於教學和開展教學研究為原則。一般以學科為單位,設立一個教研組。規模較小的,以相關學科合並設立教研組。跨學科教師編入其主要任課的學科教研組,同時必須參加一定的兼課學科的教研組活動。學校領導按兼課情況編入相應的教研組。
2、在學科教研組下設立備課組
備課組是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同學科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組織。教研組與備課組有著不同的職責和活動范圍,加強統籌協調,使兩個層面的教研組織形式都能充分發揮相應的作用。
3、教研組長是教研組工作的直接領導者和組織者,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學校領導聯系教師的重要紐帶
選拔思想品德好、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有一定組織和協調能力、能團結群眾的骨幹教師擔任教研組組長。實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調整。明確和落實教研組長的工作職責和相應待遇,積極吸收教研組組長參與學校有關教學工作的研究、決策和管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務處建立教研組組長例會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學管理。
附:就組長個人而言,必須具有「三種意識」:
一是勇挑重擔的意識。組長除認真完成教學工作以外,要認真落實上級和學校的各種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好各種活動。學校有接待任務,首先自己要上好公開課,示範課。
二是鑽研求進的意識。要永葆教學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學藝術的鮮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風格。
三是熱心服務的意識。一方面上級和學校布置的工作開展的活動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組這條線,另一方面,一個組少則六七人,多則一二十人,年齡、性格、脾氣、工作作風等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研組長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熱心腸,揣一顆大度心,灑一片服務情。
(二)、明確教研組的基本職能
教研組的基本職能概括來說主要是四個:
1、管理功能。教研組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協助教務處圍繞常規工作和教育教學對本組教師進行必要的督促與管理,幫助教師提高認識,自覺遵守紀律,愛崗敬業,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2、指導功能。教研組是同學科教師的基層組織、學習園地。既要指導本組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如何備課、上課、教研等,還要督促指導各備課組的工作,抓好常規工作檢查和教學質量把關。尤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及時解決。
3、組織功能。教研組要組織好本組教師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組織好教師參加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和各類競賽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4、研究功能。教研組的工作重點是把教師組織起來,就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組織本組教師研究教材、教法、學情、學法等,並能根據學校實際確定好教研組和個人的研究課題,將教學與科研結合,積極開展教學改革。
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常規工作:
1、組織開展業務學習
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以及本校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計劃,以集體學習、小組討論、個人自學等形式,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和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升新課程意識,更新教學觀念,探索教學規律,並應用新課程與教學理論分析總結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和經驗,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的課程標准、專業知識和科研成果,幫助教師不斷更新和充實本學科專業知識,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的科學和人文知識,拓寬知識視野,豐富文化底蘊。
2、加強教學的規范化管理
組織教師嚴格執行課程政策,認真落實教學計劃,制定並實施本組教研工作計劃。研究制定和貫徹落實本學科備課、上課、布置批改作業、檢測評價、課外輔導等各環節的具體要求,切實加強教學過程的常規管理。加強對本學科各年級備課組教學工作、教研活動的管理和指導。及時發現和矯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行為,及時樹立先進典型,推廣成功經驗。積極承擔學校安排的教師教學工作考核、教學質量檢測評價等工作。
3、廣泛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以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程實施水平為重點,開展教學觀摩研討、教學總結反思、教學案例分析、課改專題研討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著力研究課程標准、教材教法、課程資源,以及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加強對考試和評價的研究,充分發揮其對改進教學、提高質量的積極作用。研究制定本教研組的學科發展規劃,把握課改方向,明確教改目標,突出研究重點,落實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組的教學特色和教研文化。
4、積極參與學校課程建設
認真承擔學校布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選修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任務,並充分利用本學科的課程資源和教師專業特長,依託學科教學,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5、積極開展教育科研
積極承擔學校和教科研部門指定的科研任務,選擇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確立本學科的科研課題或研究專題,凝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開展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經驗文章,及時總結、推薦教改經驗和科研成果。教研組積極參加教科研部門組織開展的有關教科研活動。認真組織學生參加有關學科競賽活動。
6、做好青年教師培養工作
根據學校的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確定和落實青年教師培養的具體目標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關心青年教師,促進他們自主發展,健康成長。
7、營造團結合作的工作環境
協助校行政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努力調動教師關心學校、關心教研組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合作意識,發揚團隊精神,開展傳、幫、帶工作,形成真誠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圍。
8、重視教研組文檔建設
建立教研組工作檔案,重視各項教研活動的記載,各類文本、檔案資料的積累和整理。
三、關於教研組的管理
1、處理好教研組和年級組的關系
學校年級組與教研組並不是對立的機構,作為學校工作的兩個重要支柱,不可偏廢。年級組基於學校行政管理權而存在,目的在於督促教師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研組則基於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權而存在,目的在於督促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研組、年級組的工作是互相依賴,聯動實施的。教研組建設要與年級組管理並行發展,年級組重學生的教育和發展,教研組重教師的教研和發展,以教師的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發展。學校要加強教研組與年級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與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兩個組織在學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級組和教研組的權利。進一步明確各自的功能和職責;要增強年級組與教研組之間的信息共享,共同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要在年級組的協同下,教研組積極嘗試組織跨學科的教研活動,還可嘗試開展學生跨學科研究性學習活動。要進一步理順教研組的管理體制。教研組要在教務處的領導下,與年級組協同開展工作。
2、搞好相關的制度建設
一直以來學校一級的教研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教研組長雖然肩負組織教師業務活動、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責任,但並無任何行政能力,他們對教師的影響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專業經驗和能力,即非權力影響,因此我認為教研組長要順利並卓有成效地開展教研組工作,必須依靠制度管理來保駕護航,逐漸形成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有關教研組建設的規章制度並認真落實,是依法治教,和諧理教的重要保證。因此,加強教研組建設,就必須始終深入思考,並不斷踐行這個問題。根據我們的實踐,至少可在兩個層面上考慮。
● 學校層面要構建一系列教研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組長職責、備課組長職責,中層蹲點制度(學校中層以上幹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組,深入到課堂,蹲點一個教研組,參與教研活動),教研組長月工作匯報制度,教研組長考察進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訓和教學反思制度、專題論壇制度,師徒結隊制度,案例、課例研究制度,跨學科研討制度,課題研究制度,獎勵激勵制度,評價制度等等。
● 教研組內部層面也應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
(1)教研組常規活動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實可行的計劃,有明確的專題,有符合實際的活動安排,有研討過程的材料積累,有具有一定價值的階段性書面總結和交流研討課。
(2)讀書分享制度。在教研組建設中積極倡導「與書為友」的思想,重視合作互補、經驗共享、精神分享。讀書包括兩類:第一類是「雜書」。教研組要求組員廣泛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蘊。教研組每次活動都安排一點時間讓教師介紹自己的讀書摘錄、讀書體會或者把好書推薦給大家,與大家一起分享。第二類是專業理論書籍。教研組要求組員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題,有目的、有選擇地精讀專業理論書籍,做好摘抄,積累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專業理論水平。
(3)備課主講制度。採用主講制的備課方式,倡導「多種方案的備課」和「專題性備課」。還可以圍繞某個教學環節進行更多的研究性備課,將個體的備課與集體的備課、教研相結合,將課前的設計與課後的反思、重建相結合。(4)聽課、評課制度。可按3個步驟進行:①教師上反映自己教學常態的真實的課;②教師說課,重點說反思和重建情況;③聽課人員誠懇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重點談問題,並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5)建立共享資源制度。
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的建立是教研組建設的保障,沒有制度化的規范是無法落實過程的,這就是一個人文和制度融合的過程。我們認為,人不是制度的奴隸,但是必須受制度的約束,特別是一個團隊精神的形成、任務完成的過程都取決於團隊的合作與否,取決於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確導向和評價。所以,我們在學校建立的制度上堅持以人為本,既給每個教師創造空間,又保證教研組建設的過程落實,在實際研究過程上下工夫。
3、充分調動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首先,要放給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一定的「權力」。讓他們在本學科人員調配、考核及經費支配等方面擁有一定的權力。其次,要切實提高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的待遇,給予教研組、備課組一定的活動經費。最為關鍵的是要為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搭建發展的「平台」和「階梯」。要加大對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及後備人才的培訓和培養力度,形成學科優秀人才成長梯隊。
4、積極創新教研組和備課組工作方法
教研組和備課組是教學改革最前沿的陣地。富有創意的教研活動能突破傳統教研活動中內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動從形式到內容走進實際教學生活、走進教師的關注視野、走進教師提高的需求領域。通過創設濃厚的教研學術氛圍,為教研活動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組、備課組真正成為教師汲取教學精華、實現專業發展的重要組織。
5、進一步優化集體備課活動
集體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保證,是培養和培訓青年教師的重要手段。要著眼實效性,防止形式主義。集體備課要堅持個人鑽研與集體研討相結合。教案和學案相結合,主備人說課和參備人研課相結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討和交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積極倡導二次備課、三次備課。要切實強化集體備課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員、時間、內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證」和進度、要求、內容、重難點、練習、考試的「六統一」。要加強過程監督,不僅檢查備課計劃、備課記錄和教案,教研組、教務處、年級組學科負責同志還要蹲點聯系備課組,親自參加集體備課活動。集體備課活動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活動,不能僅靠年級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專業引領。年級組主要為集體備課活動提供保障、解決落實上的困難,教研組要加強對備課組集體備課的業務指導、評價和管理。學校要加強對備課組學科教學質量的捆綁式考核,增強合作意識,切實提高集體備課效果。
6、做好教研組工作的考核與評價
對教研組的考核評價從師德建設、常規管理、教學水平、教研成果、師資培訓五個方面進行。
7、加強教研組文化建設
教研組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生命的真實成長,通過教師的發展、進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進步,從而使學校的整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教研組文化是教師成長的土壤,尤其是學校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將在深層次上對教師產生影響。我認為教研組文化的基本特點應該是:「民主、合作、競爭、和諧」。
1、「民主」是建設教研組文化的基石。只有組員之間關系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才能使整個教研組形成合力。
2、「合作」是建設教研組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合作、交流、對話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重要途徑之一。組長要打破教師間自我封閉的藩籬,倡導交流、合作與對話。在合作的文化氛圍中,開放性的對話和交流會使每位教師的思想得到啟迪,教學行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與良好的建議會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我校教師能做到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檢查考核,隨時交流、探討在備課、教學實踐遇到問題。
3、「競爭」也是建設教研組文化的重要手段。傳統的「競爭」來源於隔離的工作環境和對教師的單向的不全面的考評體系。教師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孤立狀態下完成的,教師之間缺乏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因而學校的考評導向十分重要。學校需要競爭,但不是封閉的,應是開放的、合作的、雙贏的。有人認為,和諧的教研組文化不需要競爭,這種看法是有失偏頗的,因為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彈性」、制度建設監督的不到位,極易造成集體積極性的缺失,甚至導致整個教研組的懶散渙散。沒有競爭,從大處講,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國情;從小處講,不符合學校需要生存和發展的校情。因此,競爭亦是教研組文化的重要特徵。
4、「和諧」應是教研組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以教師發展為本教研活動需要和諧民主文化氛圍。我校在教研活動時提倡「百家爭鳴」式的爭論,允許共識與個性並存,並允許持教師不同觀點,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在反思中提高。我校公開課教學進行分層實施,一般由名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上示範課、研討課,起到專業引領作用。青年教師的公開課主要是規范要求的優質課,滲透課改思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他們在教學上逐漸走向成熟。
⑶ 市廳級以上教科研項目包含哪些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管理水平,實現其科研項目的制度化和規范化管理,本著有利於項目研究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和成果數量的快速增長,有利於各個學科的學術影響力的擴大和學科地位的提升,有利於教師科研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發揮,以及有利於研究群體的形成和發展的原則,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我校各科研單位及個人以學校名義或利用學校資源承擔的各級各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第三條 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類研究項目由人文社科處主管,各學院(部)和校級研究機構是項目的具體依託單位,項目負責人是研究項目的直接責任人,凡以學校名義承接的研究項目均須在人文社科處登記備案。 第四條 項目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申報;督促、檢查;結題驗收和推廣服務等。 第二章 科研項目類別 第五條 我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分為縱向項目、橫向項目、國際(境外)合作項目及校級科研基金項目。 縱向項目是指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科研規劃部門立項批准,並列入其科研規劃,經費由政府財政資助的研究項目。 橫向項目是指未列入各級政府部門科研規劃,由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等委託或合作研究,經費由委託或合作單位資助,最終研究成果由資助單位應用的研究項目。 國際(境外)合作項目是指由國(境)外政府、基金會、國際組織、大學、民間團體資助的研究項目。 校級科研基金項目是指由學校及各部、處立項資助的科研項目(項目管理條例另定)。 第六條 科研項目實行分級認定製度,根據項目的來源及經費額度等綜合因素,確定為A、B、C、D四級。 A級:國家級項目,包含:(A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和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國家重大項目等;(A2)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和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國家重點項目;(A3)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後期資助項目、青年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和全國藝術科學規劃國家級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後期資助項目。 B級:省部級項目,包含:(B1)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B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和後期資助項目、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部門和藝術科學規劃部門設立的教育部重點課題和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省級社科規劃辦設立的各類項目、國家其他相關部委設立的各類項目。 C級:市廳級項目,包含:省教育廳設立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各類研究項目、省教育科學規劃設立的各類項目、省社科聯項目、市社科聯項目、其他市廳級單位設立的各類項目。 D級:各類學會項目、校級項目。 橫向科研項目到位經費20萬元及以上或其研究成果被省部級以上單位採納或得到省部級單位領導重要批示的在相關方面可參照B(B2)級項目進行管理。到位經費10萬元及以上或其研究成果被市廳級以上單位採納或得到市廳級單位領導重要批示的相關方面可參照C級項目進行管理。 第七條 為適應科研團隊建設的新要求,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加重大課題研究及開展國(境)際、校際科研攻關合作,特作如下規定: A1類項目可按不低於8萬元/項劃分子項目,級別為A(A3);按不低於5萬元/項劃分子項目,級別為 B(B2)。非A1類項目原則上不設子項目,如因研究需要確需設立子項目,須經人文社科處審核並報主管校長審批,其子項目級別最高為C級。 我校教師參加外單位研究項目,並主持子項目,科研項目級別按以下辦法認定: 參加A1類項目,主持子項目,到位經費8萬元及以上的,級別為A(A3);到位經費5萬元及以上的,級別為B(B2)。參與其他縱向項目研究,主持子項目,到位經費3萬元及以上的,項目級別為C。 第三章 項目申報、立項、管理及結項 第八條 項目申報、立項由人文社科處代表學校組織申報的各類項目,經審查後方可簽署學校推薦意見,並承擔項目的監督檢查及經費管理任務,提供相應的信譽保證。 項目批准立項後,人文社科處及時通知項目負責人所在單位,由所在單位通知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須在接到項目批准書(通知書、合同書、協議書,下同)後的一個月內,明確項目組成員分工,落實研究任務,啟動項目研究,同時填寫《蘇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開題報告書》(項目立項部門有專門開題報告書的除外)交人文社科處備案。人文社科處據此建立項目檔案,作為業績考核、津貼發放、提職晉級的重要依據。 橫向科研項目一經批准,項目負責人須將項目申請書復印件、項目批准書復印件交人文社科處備案。項目經費進入學校財務處賬戶後,學校承認該項目的立項資格並確定相應級別。研究經費不進入學校賬戶的各類項目,學校一律不予認定。 第九條 項目管理 項目負責人應根據項目批准書的要求,及時開展研究工作,定期接受檢查。項目檢查工作根據立項單位要求進行,立項單位無明確要求的一般於每年年底進行,項目負責人須根據項目主管單位的要求認真填寫《項目年度檢查表》(以下簡稱《項目檢查表》),並於規定的時間交人文社科處。凡無故不接受項目檢查,不按時提交《項目檢查表》或項目自立項後一年內未開展任何項目研究工作的項目,經人文社科處核定並報主管校長審批,學校將凍結該項目研究經費,必要時報請項目立項部門終止該項目。 項目研究過程中,一般不得更換項目負責人,如因負責人出國、工作變動或其他原因確需變更項目負責人的,須向人文社科處提交書面申請,經人文社科處同意,並報請項目立項部門批准後方可更換。項目實施過程中如需更改研究內容、調整課題組成員、延長研究時間等而做出重大變更,項目負責人須及時提交重大事項變更申請,報人文社科處審核後向項目立項部門申請審批。 任何課題研究獲准立項後,必須接受學校統一管理,研究經費原則上不得轉出我校,確因研究需要轉出研究經費,須經人文社科處審核並報主管校長審批。 項目負責人所在單位應對本單位人員所承擔的項目進行跟蹤管理,必須建立健全項目管理檔案,同時為課題組成員開展項目研究提供便利條件。 學校鼓勵開展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的項目,並鼓勵教師積極爭取各類國(境)際合作項目。在國(境)際合作項目研究中,應嚴格遵守搣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對我有利,政治無害攠的原則,在項目爭取及實施過程中不得損害國家利益、泄露國家機密、違反國家涉外政策。 第十條 項目結項 項目完成後,應及時進行結項驗收工作。縱向項目結項驗收,由人文社科處按照項目立項部門的有關規定組織;其他項目的結項驗收,由項目主持人按照合同或協議的規定進行,人文社科處協助做好結項驗 2011-9-22 18:38:02
⑷ 如何加強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新課標、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開,但是,效果卻相差甚遠。有的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有的卻越改越慘。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校教學還處於單兵作戰的狀態,缺少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結果新課程是新課程,但老師還是那些老師,因而方法也還是那些方法。缺少了集體智慧的新課程,終究難以走出新瓶裝舊酒的老路。由於目前多數學校的集體備課還僅僅是一個形式,沒有具體的要求,沒有可操作的方法,沒有有效的檢查,以致備課組變成學校可有可無的組織,除了聽聽課,評評課,就是完成學校一些雜事。而新課程缺少了集體備課的支撐,就變成了沒有生育能力的美女,看是好看,但生不出自己真正的骨肉來。可憐一些名師如李鎮西、於永正、魏書生等都成了個人英雄,除了到處講些無關痛癢的學,似乎都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倒是洋思、東廬、杜郎口之流成了趨之若鶩的樣板,他們可沒有什麼名師哦,有的是那些被稱為三流的師資。難道真的是他們的課堂教學模式發揮了那麼大的作用嗎?睜大眼睛看看吧,他們的模式其實在李鎮西、於永正、魏書生那裡早就有了。問題是名師們成就了自我,東廬們成就了集體——學校。這樣,我們該看到問題的實質了吧,名師是單兵作戰,東廬們是兵團作戰。下面我們就來先談談兵團作戰的意義。
一、集體備課的現實作用
中國古代戰爭講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將」的作用影響著戰爭的進程。西方電影也重視個人英雄主義,一部《007》系列成就了詹姆斯·邦德。但教學畢竟不是打仗和演電影,因為不存在我方和敵方。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它已經由個體對集體單邊活動演變為集體對集體、由個體與集體共同實施的一個過程。其中加強集體備課是建設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
1、整合教學資源,積累教學經驗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一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一人就有兩個思想。」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交換思想的過程,也是思想碰撞形成共識的過程。每個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都有機會出示自己搜集到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典型案例、課堂設計、課件和教輔資料等,並都可以表明自己對這些資源的理解,再加上各自的經驗念,備課組成員可以共同分享資源與個人研究成果。通過針對課標、教材、學情的分析和廣泛的交流討論,互通有無,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然後形成一個較為科學完備的教案。這樣就避免了單一備課的偏移和失誤,充實了每一位教師的備課資源。不僅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在不斷積累和豐富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豐富了各自的教學思想。集體備課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和最有效的問題。集體備課時,對於有關知識,由於集體智慧的交流而得到思想上的認同,這種認同將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集體備課在豐富教學思想的同時,又使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得到豐富和積累。
2、提高教育效率,促進專業發展
集體備課集集體之智慧,有效避免了教學過程中的無謂消耗,達到了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面對新課標,走進新課程,集體備課,為教師提供了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通過備課組成員思想碰撞,教學經驗的分享,使教師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拓展了教學方法與思路,形成了科學統一的教學設計。老師們取長補短,使老教師得到充電,新教師獲得經驗。廣大教師在集體備課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水平,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長期堅持集體備課,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化,老師的教學藝術不斷的更新和全程優化。教師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也是老師校本培訓的過程。在這里教師有專業知識的探討,有課堂教學的切磋,有對教學方法討論,有對訓練作業的設計,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這些就構成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校本培訓離不開集體的智慧,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集體的協作。因此,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培育團隊精神 ,一起攻堅克難
學校的團隊精神反映了老師個體利益和學校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了學校的高效率運轉。集體備課講究的是相互尊重,團結協作。集體備課可以培養老師的群體意識,備課組通過成員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習慣、信仰、動機、興趣等文化心理,來溝通大家的思想,引導全體組員產生共同的使命感、歸屬感和認同感,有意無意之間使團隊精神在集體備課中孕育形成和發展。集體備課的成敗取決於備課組成員間的合作關系與協作精神如何。人是各種資源中唯一具有能動性的資源。學校的發展必須合理配置人、財、物,而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資源配置的核心,團隊精神就是將人的智慧、力量、經驗等資源進行合理的調動,使之產生最大的規模效益。教學過程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難題,在集體備課中,教師得到心理支持,從而產生新的想法;通過相互合作充實自己的想法;通過集體努力減少工作負擔。集體的智慧使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可靠保證。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雙筷子容易斷,十雙筷子斷就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要真正實現集體備課的效能又還存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
二、集體備課的現實困難
我到過贛州市所有的重點中學,集體備課執行得最好的是南康中學,早在十幾年前我就說過他要超過寧都中學,從最近幾年的高考情況看,它的升學率基本上位居全市第一。其次是定南中學,所以它後來居上。對於集體備課的好處應該說每一所學校都知道,只要你去走訪一下各級各類學校,他們都能拿出各自的集體備課制度或方案。但如果你要進一步刨根問底,問問怎麼具體落實的,所得到的答案多數是支支吾吾、羞羞答答的。為什麼?極少有人認真關注過,更談不上深入研究。究其原因
1.領導重視不夠。
由於經濟條件的制約,有些學校只是捂住錢袋子,對於教學研究則漠然視之。盡管在集體備課方案里還掛了豬頭羊腦,但要問他具體內容,他是七竅通了六竅,就是一竅不通。他有足夠的理由敷衍:有分管的負責,要處理的事情太多,老師太不聽話,自己水平有限等等等等。其實說白了,或者打心眼裡就沒有把它當回事,或者要投入必要的經費,不捨得,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集體備課就只能生活在紙上,與上級檢查人員見見面,或者眼不見為凈,任由其自生自滅。
2.老師參與不夠
老師對集體備課認識同樣模糊不清,因為反正學校視為虛設,老師就更沒了熱情。於是參加集體備課成為一種負擔,一種應付學校檢查的敷衍。甚至把這種活動當作空耗光陰,大家談天說地,巴不得快點到點,好回家燒飯。有些稍微開展得好一點的,也有所謂中心發言人發言,但孤家寡人,聽眾甚少,你看老師們有的改作業,有的看閑書,有的聊小天,有的侃大山。將中心發言人的辛苦當作耳邊風,久而久之,聽的不聽,講的也就懶得講了,集體備課就變成了老師們受苦受難的煉獄。
3.老師心態不一
因為集體備課的前提是個人要毫無保留的拿出自己的寶貝參與二次分配,這就要求參與者要有寬闊的胸襟、大公無私的精神。因為二次分配可能有出入,有的拿出很多,得到卻少,有的拿出甚少,得到卻很多,甚至有人毫無付出,只是吃進。這樣就造成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於是有人就開始嘀咕,我傾囊相授,別人卻留有餘地,我豈不吃虧。到頭來徒弟打師傅,末位淘汰不就淘了我?而一些年輕教師又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滿腹經綸,來此一遭的目的就是要做匹黑馬,要是能一腳踩死前輩,豈不唯我獨尊?不願合作。於是人心開始散漫,集體缺少了真心。特別是一些女老師更多的備課組,更容易出現斤斤計較的問題。不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就很難使集體備課有效運行。
4評價機制不適。
現在各校流行的老師評價機制對於集體備課一塊主要是檢查出勤情況,對於活動內容關注較少,至於備課指導那幾乎為零。評價機制的漠視造成老師的冷淡。另外許多學校的教學評價都側重於對老師個體的評價,極少甚至根本不關注集體活動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效果,造成老師對集體備課重視不夠。如果不培養老師的團隊意識,不加強合作共贏的引導,集體備課就落不到實處。
5激勵機制缺失
對於集體備課,各校只有方案,缺少實質性的檢查與激勵。如備課經費的保障、備課成果的獎勵等等沒有形成制度。集體備課備得好與備得不好一個樣。沒有對備課組成員提出共同提高的目標,甚至獎勵也在備課組內搞評比,造成備課組組員之間關系緊張,形成優秀教師、弱勢教師,影響了老師團結。學校要建立一個重視集體進步的教學激勵機制。重視備課組之間的評比,淡化備課組內部老師之間的評比,盡量減少內耗。保證集體備課大家既出工,又出力,毫無保留的貢獻自己的智慧,共享大家的成果。
三、集體備課的實際操作
學校要有適合老師操作的集體備課計劃,使備課組長知道怎樣執行,使所有老師知道該做那些事情,使檢查部門知道怎樣檢查。
1.確定備課時間地點。
學校要給予各個備課組每星期的固定集體備課時間,保證時間足夠,至少每周一個上午或下午。也可以學習一些發達省市的作法,進行寒暑假集中備課。在這個時間內老師不能做任何與備課相悖的事情,要全身心的參與討論交流。學校要實行多重考勤,既要保證准時出席,又要保證始終堅持。集體備課地點也要固定。除了要准備必要的桌椅,還應該准備足夠的備課資料,有條件的還有準備投影儀和列印機,以便適應新的形勢。地點環境要相對獨立安靜,以免打擾別人或被別人打擾。
2.確定備課內容和備課人員
每學期開學前的學習期間,就要著手進行集體備課的准備。建議由備課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至少利用半天時間學習課標、統攬教材。明確本學期、本年段、本學科的主要教學目標,各章、各節、各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學期時間長短、周課時安排,共同討論學科教學進度,制定教學計劃。學校要預先提供較為詳細的校歷表,讓備課組清楚的計算出一學期的節假日消耗課時數、測試與講評課時數和確切的上課課時數。然後根據課時數將教學內容進行分解,以課時為單位,確定課題小組和主備人。一般要求三人為一小組,以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帶兩個年輕老師,三個人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就具體的每一課時先獨立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參閱資料、研究教法,形成各具個性的教案交集體討論。
3.確定集體討論的程序。
每星期備課組長召集組員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地點進行集體備課。先對上周教案執行情況進行集體反思,並將反思意見記錄在案,以備下屆參考。然後對下周內容進行集體探討。探討時,可先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提出課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進行敘述性說課,讓其他教師特別是另外兩位參備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交流最後達成共識。也可以打好電子稿先在網上交流或者先列印好文字稿並留好空白,以便進行修改.然後,經驗豐富的教師就如何圍繞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展開教學,教學環節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如何呈現、教師教學方法如何運用以及如何引導學生等加以說明。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的認知、理解和經驗,充分討論、相互切磋,最後確定出預習導入、課堂研討、知識延伸、課堂練習等內容,再對教學方法、注意問題、課堂把握進行細致的研磨。最終形成最接近課堂的教案。可以是紙質文稿,也可以是電子文檔.再對課後練習、單元測試等進行綜合評價,突出基礎性、針對性、層次性、典型性,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集體討論過程中備課組所有成員要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主動公開自己的教案設計、教學經驗、資料信息,以利資源共享。備課組長、學科骨幹教師應發揮所長,充分利用自己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和掌握的教育教學理論,積極發揮指導和帶頭人作用。
集體討論過程中經驗豐富的教師還要把老師們通過討論達成的共識,及時填寫在集體備課記錄表的復備欄目中。對於形成共識的修改,有的可以當場修改,有的可以查看資料後再修改。最後由主備執筆形成統一的教案,印發給老師或學生。
4.臨時問題的個別交流。
老師在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形成統一教案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微調,設計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操作性強的完整的個人教案。在個人微調時,難免產生一些臨時性的,甚至是個別性的問題,執教老師可以與主備個別交流,在不影響整體的情況下進行個別調整,並在下一次集體備課時提出討論。
5.展示範式。
對於某內容的課可以形成基本的模式,讓全組老師參考使用,可以有效杜絕課堂垃圾。特別是一些文科性課程,按照基本的流程去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集體備課的實際考核
沒有考核,集體備課就容易走過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除了加強考勤檢查以外,還要就以下內容進行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批評意見和改進意見,對於拒不執行者要按學校有關規定進行教育。
1.檢查教學進度安排。
學校要設計更為規范符合集體備課要求的教學進度安排表。可以由以下子表組成:周內容安排表——明確進度,課時安排表——按流水號確定備課內容與備課人員,月考、單元練習、命題安排表——按單元落實到人。
2.檢查集體備課情況記錄。
主要包括三個備課人員的詳細教案、集體備課記錄表、最終確定的教案、上周執行情況反饋表。要以周為單位進行認真檢查。對於敷衍了事的備課組和老師要進行批評教育,強化他們的責任心和團結合作精神。
3.檢查個人實際教案。
因為有了集體備課,有些懶惰的老師很可能坐享其成,不再進行個人的二次備課,即課前備課,這對教學是極為不利的。因為老師個體差異、學生個體差異必然存在,沒有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案。集體備課主要是統一了必須統一的東西,並不排除個人的創造發揮,否則千篇一律的課堂只能死水一潭。所以學校要及時檢查老師二次備課情況。另外還要檢查老師教學反思情況。絕對不能腳踏西瓜皮,摔倒哪裡算哪裡。目前,比較成熟的學校已有一種軟體,可以根據電腦掃描對老師二次備課情況作出判斷。
4.檢查課堂教學。
採用對同年級同學科同內容不同老師的對比聽課,檢查教師使用集體教案的情況和主動二次備課情況。這是上海崇明中學的成功經驗。通過對比考察備課組集體備課的深入程度和教師的自主程度,檢查集體備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提出有效的改進意見。這樣,有沒有集體備課一聽便知。
5.檢查課後作業、單元測試批改講評情況。
採取抽查和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是學校對教學質量監控的有效手段。要有專門的機構由專門的人進行專業檢查,把檢查情況列入教師考評。對於不合格的老師要有必要的措施,強行入軌。堅決杜絕弄虛作假行為。要在集體備課中安排相應的時間對課後作業、單元測試、月考試卷批改講評情況進行專門的討論研究,按周設計一些補償練習,消除學生知識漏洞。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老師備課時應自己先做一遍。理化生教師在上實驗課前,應事先親自操作,並協同實驗教師檢查實驗器材和葯品的准備情況,確保實驗成功。
通過集體備課活動,增進了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了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開發了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了學校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縮短了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可以說,加強集體備課時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⑸ 如何進行有效的集體備課
一、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課程標准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
二、有效的運作方式: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三、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做准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⑹ 如何加強教研組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
教研組是學校基層的管理實體,是教學研究的組織形式,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所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教研組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教研組不僅是教學常規的落實者,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是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是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無論實施素質教育、還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學校教研組建設都不能局限於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層面上;都不能局限於聽課、說課、評課、觀摩等教研活動的層次上;都不能局限於少數「精英」作秀、多數人捧場的活動形式上;都不能局限於為單純教學質量而教研的目標上。教研組應該是校本研究的推進者、實施者,是學校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必須以校本教研為支點,落實到教師研究並進行實踐的層面。
一、當前教研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管理層面:
1.分年級管理模式決定了一些學校比較重視年級組的管理,而相對輕視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管理,因此,有些學校只滿足於設有教研組、備課組,能象徵性地開展一些活動,並未使教研組的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教研組在現有形勢和條件下尚未成為教師繼續學習和進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學校領導偏重於教師個體的培養與指導,對教研組集體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方法指導。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不是民主選舉產生,而是主觀任命,有些組長根本無法體現「長」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動當然也就無法展開。
3.學校教研活動未形成制度化,學校領導未能深入課改一線,有的領導從根本上放棄了教學。課改問題盡管在有關會議上大講特講,但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無法抓准科教研一體化的結合點,所謂的以科研促教學,促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僅僅局限於口號,在具體操作和實施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節。
(二)教研組內部:
1、教研組工作因循守舊。從教研組工作方式來看,部分教研組長在學科教研活動中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他們滿足於舊有的教研模式,不思進取,缺乏創新意識和變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動主要以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為主,沒有具體的教研目標和詳實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組在學科教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
2、教研組活動浮光掠影。縱觀整個教研活動全過程,一些教研組不能根據自身學科特點主動有效地開展工作,在教研活動中缺乏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明確的教研主題,教研活動更多地成為一些教育法規政策、教育教學理論等內容的空洞說教活動。整個教研活動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專業引領和細致的統籌安排。其次從教研效果來看,教研組活動過於簡單,流於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集中教研組的力量展開深入研究,教師之間缺乏深層次的探討與交流。
3、教研組評價走馬觀花。對學科教研組工作的評價,一直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難點。一方面多數學校沒有及時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明確教研組長基本職能和教研活動基本規范,對教研活動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教研活動隨意性比較大,教研管理鬆懈;另一方面學校在評價教研組工作中也單純以教研活動的次數和活動材料來衡量教研組工作的實效,缺乏對教研活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這些簡單的評價方式挫傷了教研組長的工作熱情,制約了教研組工作開展的成效。
(三)教師自身:
1.學校管理教研組的活動並未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並非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有些教師認為,教研活動是一種負擔,沒有什麼實質性收獲,這就導致不少教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熱情不高,比如,我們常聽到一些教師這樣說:「教研,哪有時間,我的新課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課、備課、輔導、改作業、考試等,學校、教育局、家長最需要的是考試成績,而搞教學研究,有時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結果得不償失,研究慾望不強。
3.學校研究氛圍缺乏,一些教師沒有問題意識,遇到教學問題,往往意識不到其研究價值,比如,一些教師課堂效率低,教學任務完成不了,就拚命要求增加課時,很少有意識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到把自己的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4.當今教育評價體制下,評價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成績,評價者看重的是教師個體,這就導致了有些教師只關注自我成長,很難與他人真誠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參與交流,分析研討只是表面現象,不願作深入研究。
二、關於教研組的建設
(一)加強教研組的組織建設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和調整學科教研組
教研組設置以有利於教學和開展教學研究為原則。一般以學科為單位,設立一個教研組。規模較小的,以相關學科合並設立教研組。跨學科教師編入其主要任課的學科教研組,同時必須參加一定的兼課學科的教研組活動。學校領導按兼課情況編入相應的教研組。
2、在學科教研組下設立備課組
備課組是以年級為單位,組織同學科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組織。教研組與備課組有著不同的職責和活動范圍,加強統籌協調,使兩個層面的教研組織形式都能充分發揮相應的作用。
3、教研組長是教研組工作的直接領導者和組織者,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學校領導聯系教師的重要紐帶
選拔思想品德好、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有一定組織和協調能力、能團結群眾的骨幹教師擔任教研組組長。實行聘任制和任期制,定期更新和調整。明確和落實教研組長的工作職責和相應待遇,積極吸收教研組組長參與學校有關教學工作的研究、決策和管理,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務處建立教研組組長例會制度,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學管理。
附:就組長個人而言,必須具有「三種意識」: 一是勇挑重擔的意識。組長除認真完成教學工作以外,要認真落實上級和學校的各種要求,創造性地開展好各種活動。學校有接待任務,首先自己要上好公開課,示範課。 二是鑽研求進的意識。要永葆教學能力的提升,永存教學藝術的鮮活,永具教研科研的風格。 三是熱心服務的意識。一方面上級和學校布置的工作開展的活動很多,常常要走教研組這條線,另一方面,一個組少則六七人,多則一二十人,年齡、性格、脾氣、工作作風等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研組長做到腿勤、手勤、嘴勤,有一副熱心腸,揣一顆大度心,灑一片服務情。
(二)、明確教研組的基本職能
教研組的基本職能概括來說主要是四個:
1、管理功能。教研組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協助教務處圍繞常規工作和教育教學對本組教師進行必要的督促與管理,幫助教師提高認識,自覺遵守紀律,愛崗敬業,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2、指導功能。教研組是同學科教師的基層組織、學習園地。既要指導本組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如何備課、上課、教研等,還要督促指導各備課組的工作,抓好常規工作檢查和教學質量把關。尤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及時解決。
3、組織功能。教研組要組織好本組教師參加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組織好教師參加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和各類競賽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4、研究功能。教研組的工作重點是把教師組織起來,就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組織本組教師研究教材、教法、學情、學法等,並能根據學校實際確定好教研組和個人的研究課題,將教學與科研結合,積極開展教學改革。
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常規工作:
1、組織開展業務學習
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以及本校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計劃,以集體學習、小組討論、個人自學等形式,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和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升新課程意識,更新教學觀念,探索教學規律,並應用新課程與教學理論分析總結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和經驗,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的課程標准、專業知識和科研成果,幫助教師不斷更新和充實本學科專業知識,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的科學和人文知識,拓寬知識視野,豐富文化底蘊。
2、加強教學的規范化管理
組織教師嚴格執行課程政策,認真落實教學計劃,制定並實施本組教研工作計劃。研究制定和貫徹落實本學科備課、上課、布置批改作業、檢測評價、課外輔導等各環節的具體要求,切實加強教學過程的常規管理。加強對本學科各年級備課組教學工作、教研活動的管理和指導。及時發現和矯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行為,及時樹立先進典型,推廣成功經驗。積極承擔學校安排的教師教學工作考核、教學質量檢測評價等工作。
3、廣泛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以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程實施水平為重點,開展教學觀摩研討、教學總結反思、教學案例分析、課改專題研討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著力研究課程標准、教材教法、課程資源,以及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加強對考試和評價的研究,充分發揮其對改進教學、提高質量的積極作用。研究制定本教研組的學科發展規劃,把握課改方向,明確教改目標,突出研究重點,落實工作措施,逐步形成本組的教學特色和教研文化。
4、積極參與學校課程建設
認真承擔學校布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選修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任務,並充分利用本學科的課程資源和教師專業特長,依託學科教學,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5、積極開展教育科研
積極承擔學校和教科研部門指定的科研任務,選擇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確立本學科的科研課題或研究專題,凝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開展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經驗文章,及時總結、推薦教改經驗和科研成果。教研組積極參加教科研部門組織開展的有關教科研活動。認真組織學生參加有關學科競賽活動。
6、做好青年教師培養工作
根據學校的教師專業化發展規劃,確定和落實青年教師培養的具體目標及工作措施,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全面關心青年教師,促進他們自主發展,健康成長。
7、營造團結合作的工作環境
協助校行政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努力調動教師關心學校、關心教研組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合作意識,發揚團隊精神,開展傳、幫、帶工作,形成真誠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工作氛圍。
8、重視教研組文檔建設
建立教研組工作檔案,重視各項教研活動的記載,各類文本、檔案資料的積累和整理。
三、關於教研組的管理
1、處理好教研組和年級組的關系
學校年級組與教研組並不是對立的機構,作為學校工作的兩個重要支柱,不可偏廢。年級組基於學校行政管理權而存在,目的在於督促教師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教研組則基於學校教師專業發展權而存在,目的在於督促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研組、年級組的工作是互相依賴,聯動實施的。教研組建設要與年級組管理並行發展,年級組重學生的教育和發展,教研組重教師的教研和發展,以教師的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發展。學校要加強教研組與年級組工作中的交流、融通與整合,最大程度地形成兩個組織在學校工作中的合力。要合理配置年級組和教研組的權利。進一步明確各自的功能和職責;要增強年級組與教研組之間的信息共享,共同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要在年級組的協同下,教研組積極嘗試組織跨學科的教研活動,還可嘗試開展學生跨學科研究性學習活動。要進一步理順教研組的管理體制。教研組要在教務處的領導下,與年級組協同開展工作。
2、搞好相關的制度建設
一直以來學校一級的教研組的行政管理功能很弱。教研組長雖然肩負組織教師業務活動、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責任,但並無任何行政能力,他們對教師的影響力多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及專業經驗和能力,即非權力影響,因此我認為教研組長要順利並卓有成效地開展教研組工作,必須依靠制度管理來保駕護航,逐漸形成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有關教研組建設的規章制度並認真落實,是依法治教,和諧理教的重要保證。因此,加強教研組建設,就必須始終深入思考,並不斷踐行這個問題。根據我們的實踐,至少可在兩個層面上考慮。
● 學校層面要構建一系列教研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組長職責、備課組長職責,中層蹲點制度(學校中層以上幹部全部深入到教研組,深入到課堂,蹲點一個教研組,參與教研活動),教研組長月工作匯報制度,教研組長考察進修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以及校本培訓和教學反思制度、專題論壇制度,師徒結隊制度,案例、課例研究制度,跨學科研討制度,課題研究制度,獎勵激勵制度,評價制度等等。
● 教研組內部層面也應形成一系列工作制度,
(1)教研組常規活動制度。力求做到「五有」——有切實可行的計劃,有明確的專題,有符合實際的活動安排,有研討過程的材料積累,有具有一定價值的階段性書面總結和交流研討課。
(2)讀書分享制度。在教研組建設中積極倡導「與書為友」的思想,重視合作互補、經驗共享、精神分享。讀書包括兩類:第一類是「雜書」。教研組要求組員廣泛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蘊。教研組每次活動都安排一點時間讓教師介紹自己的讀書摘錄、讀書體會或者把好書推薦給大家,與大家一起分享。第二類是專業理論書籍。教研組要求組員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題,有目的、有選擇地精讀專業理論書籍,做好摘抄,積累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專業理論水平。
(3)備課主講制度。採用主講制的備課方式,倡導「多種方案的備課」和「專題性備課」。還可以圍繞某個教學環節進行更多的研究性備課,將個體的備課與集體的備課、教研相結合,將課前的設計與課後的反思、重建相結合。(4)聽課、評課制度。可按3個步驟進行:①教師上反映自己教學常態的真實的課;②教師說課,重點說反思和重建情況;③聽課人員誠懇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重點談問題,並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5)建立共享資源制度。
以校為本的教研製度的建立是教研組建設的保障,沒有制度化的規范是無法落實過程的,這就是一個人文和制度融合的過程。我們認為,人不是制度的奴隸,但是必須受制度的約束,特別是一個團隊精神的形成、任務完成的過程都取決於團隊的合作與否,取決於良好的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確導向和評價。所以,我們在學校建立的制度上堅持以人為本,既給每個教師創造空間,又保證教研組建設的過程落實,在實際研究過程上下工夫。
3、充分調動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首先,要放給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一定的「權力」。讓他們在本學科人員調配、考核及經費支配等方面擁有一定的權力。其次,要切實提高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的待遇,給予教研組、備課組一定的活動經費。最為關鍵的是要為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搭建發展的「平台」和「階梯」。要加大對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及後備人才的培訓和培養力度,形成學科優秀人才成長梯隊。
4、積極創新教研組和備課組工作方法
教研組和備課組是教學改革最前沿的陣地。富有創意的教研活動能突破傳統教研活動中內容缺乏新意、形式呆板老套的弊端,使教研活動從形式到內容走進實際教學生活、走進教師的關注視野、走進教師提高的需求領域。通過創設濃厚的教研學術氛圍,為教研活動注入新的活力,使教研組、備課組真正成為教師汲取教學精華、實現專業發展的重要組織。
5、進一步優化集體備課活動
集體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保證,是培養和培訓青年教師的重要手段。要著眼實效性,防止形式主義。集體備課要堅持個人鑽研與集體研討相結合。教案和學案相結合,主備人說課和參備人研課相結合,做到全心投入,真心研討和交流。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積極倡導二次備課、三次備課。要切實強化集體備課的管理。做到制度、人員、時間、內容、程序、效果的「六保證」和進度、要求、內容、重難點、練習、考試的「六統一」。要加強過程監督,不僅檢查備課計劃、備課記錄和教案,教研組、教務處、年級組學科負責同志還要蹲點聯系備課組,親自參加集體備課活動。集體備課活動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活動,不能僅靠年級組的行政管理,更要靠專業引領。年級組主要為集體備課活動提供保障、解決落實上的困難,教研組要加強對備課組集體備課的業務指導、評價和管理。學校要加強對備課組學科教學質量的捆綁式考核,增強合作意識,切實提高集體備課效果。
6、做好教研組工作的考核與評價
對教研組的考核評價從師德建設、常規管理、教學水平、教研成果、師資培訓五個方面進行。
是建設教研組文化最重要的方式。合作、交流、對話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最重要途徑之一。組長要打破教師間自我封閉的藩籬,倡導交流、合作與對話。在合作的文化氛圍中,開放性的對話和交流會使每位教師的思想得到啟迪,教學行為得到改善,同伴的思想與良好的建議會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資源。我校教師能做到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檢查考核,隨時交流、探討在備課、教學實踐遇到問題。
也是建設教研組文化的重要手段。傳統的競爭來源於隔離的工作環境和對教師的單向的不全面的考評體系。教師的工作往往都是在孤立狀態下完成的,教師之間缺乏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因而學校的考評導向十分重要。學校需要競爭,但不是封閉的,應是開放的、合作的、雙贏的。有人認為,和諧的教研組文化不需要競爭,這種看法是有失偏頗的,因為人性根子里的「惰性、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彈性、制度建設監督的不到位,極易造成集體積極性的缺失,甚至導致整個教研組的懶散渙散。沒有競爭,從大處講,不符合現代社會的國情;從小處講,不符合學校需要生存和發展的校情。因此,競爭亦是教研組文化的重要特徵。應是教研組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以教師發展為本教研活動需要和諧民主文化氛圍。我校在教研活動時提倡「百家爭鳴式的爭論,允許共識與個性並存,並允許持教師不同觀點,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在反思中提高。我校公開課教學進行分層實施,一般由名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上示範課、研討課,起到專業引領作用。青年教師的公開課主要是規范要求的優質課,滲透課改思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他們在教學上逐漸走向成熟。教研組的建設與管理是教育改革帶給我們學校管理層面的一個重要校本課題,我今天的講座權做拋磚引玉,不當的地方敬請各位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