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電子備課的弊端

電子備課的弊端

發布時間:2021-02-09 23:56:55

A. 微電子技術在信息技術中的體現及影響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教育的改革。從以往來看,教育的方式比較枯燥單一,就是教師、學生聽講,而也只是使用黑板,但從現在看來,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使用計算機教學已經成為必要的手段,近年來網上教學的模式更是流行起來,學生可以通過上網進行自主學習,使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程度。
科技較發達的地區明顯受教育程度也比較高,是因為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豐富了學習者的知識,學習者基本上可以做到足不出門也盡知天下事。
雖然沒有信息技術我們也可以進行教育改革,但信息技術為實現教育的整體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促進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1、 信息技術初步構建成的信息化環境,縮短了城鄉之間的差距,改變了 教學環境,為教育改革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2、信息技術資源的建立,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
3、信息技術培養出了 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4、信息技術提高了學生的素養。
1.改革教師思想觀念
傳統教學中,教師備課主要使用教案和相關參考書,課程資源饋乏,查閱起來太佔用時間,在備課中,由於無法及時跟蹤當今所授學科最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根本讀不上「創新」二字。完全是以「教」為中心,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安排、掌握具有權威性。現代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完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活動。以「學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在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隨之改變,教師不只是單一的知識的傳播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其主要職責應從「教」學生,轉變為「導」學生,師生交往趨於平等化、多樣化,推動學生不斷開拓創新,發展自己。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教育活動的沖擊,在教育觀念上跟上時代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明確自己的職責,做課程的設計和開發者,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必須圍繞學生的發展而設計和展開,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師只有在思想上明確了自己應處的位置,才能在研究性學習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只有實現自身角色的轉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才能適應網路時代教育發展的根本要求,才能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才能肩負起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任。
2、改革教師角色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於「主演」的角色,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教師作為知識的復制者和灌輸者,主要承擔著幫助學生記憶和存儲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的教學任務。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網路的出現, 為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將課堂延伸到了網路所能涉及的各個角落。在這種環境下教師也由場上的「主演」轉變為場外的「」, 成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夥伴、合作者和解決問題的指導者,從「教」學生,轉變為「導」學生。引導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認知能力輔導學生利用各種便利手段獲取所需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做學生的朋友和榜樣,教導學生養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各種優秀品質,培養其區分良莠信息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參與、指導的過程中與學生心理的溝通, 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提高了自身教學素質。
3、改革教育形式和手段
千百年來,教學是通過班級和黑板、粉筆來進行的。這種單一、簡單的教學手段只能將教育限制在課堂內進行。現在這種教學手段越來越暴露出很大的弊端。信息的傳遞和接收應該充分利用人的各種感官來進行,而黑板和粉筆知識利用了人的視覺器官,所以人們很多器官的功能都被擱置起來。學校教育的整齊劃一也不利於全面發展各種各樣的人才。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到來,各種現代化教學方式紛至沓來。最初是幻燈、投影儀、電影、錄音、廣播、語音實驗室等現代技術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信息傳遞過程。到後來,衛星的運用、電子計算機、微電子技術、光纖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普及應用到教學上,不僅極大豐富了教學的手段,而且促成了「個別化教學」和cai的產生,為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計算機網路的出現,使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協作更加方便,並產生了「小組合作學習」這種現代教學形式;90年代後,隨著internet和多媒體技術的成熟與普及,為教學交流提供了更廣闊的途徑和更加豐富靈活的形式,教學不再局限於班級教學和小組學習,而是出現了「虛擬教育」、遠程教學、互動式學習等一系列教育新概念。引起了教育領域的一場大變革。這是不可避免的大變革,它是人們在越來越短的時間內傳輸越來越多的信息。這些技術正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教育領域,為教學工作開辟了新的道路。
你自己挑選

B. 老教師寫了幾十年的教案,為什麼偏要寫教案

備課不等同於寫教案。寫教案是一種形式,目的是為了備課,備好版課才能上好課。權
寫教案也是管理教師的一種手段,所以不能拋棄。電子備課是一種新形勢,尤其弊端,也有其優勢,學校政策不同,所以用不用電子備課是學校的問題。教案書是優秀教案的編選,並不一定適用於自己的學生,備課不就是要備教材,備學生的過程么。

C. 傳統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哪些弊端

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保證,無效溝通會導致教育目標難以實現,溝通不當必然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師生溝通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由於師生雙方溝通不和諧,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授課方式與溝通方法造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新觀念,以學生為本,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克服溝通障礙,提高溝通的表達能力,加強教學交流,因人而異,增加溝通的靈活性,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師生溝通 存在問題形成原因 解決途徑
一、思想政治課中存在的溝通問題
教育是師生交往的過程,與學生交往就離不開溝通,如何與學生溝通,決定了教育教學能否成功,而每一次無效的溝通,都可能給教育教學帶來阻礙。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對於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個性,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學好知識,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智慧,增進師生間的情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增加師生之間溝通的機會,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激發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創造性,培養學生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敢精神和勇於實踐的動手能力。有效溝通有利於克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局限性,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1]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於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存在溝通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一)溝通不當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
在平時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在向學生熱情的傳遞知識,而學生卻毫無興趣。教師常常面臨的是學生的抗拒、低度的學習動機、注意力不集中、厭學,甚至直接的反對。傳統的教學主要採用「誘導學習動機一感知知識一理解知識一運用知識一檢查反饋」的模式,力求讓學生盡快掌握知識。然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這種模式演變成了「填鴨式」的教學。在教學中,片面的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過程枯燥,依照操作程序機械套用,學生被動接受灌輸。再者,學生受自古以來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從溝通的角度來講,師生溝通中就有困難。例如:在語言的溝通中教師掌握著課堂的話語權,對學生進行主觀評價;在身勢語的溝通中,教師常常會出現身勢語的使用不當,容易將自己的消極情緒透露給學生,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或者,教師通過身勢語容易體現出對某一個學生個體的關注,而忽視了其他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這樣就很容易引發學生極為反感的課堂教學公平問題;再次,師生在溝通中常常會出現情感溝通缺位的現象,師生間的溝通基本限於課堂教學中的客觀事件的溝通,而缺乏在情感、信念、價值、態度、道德等情感領域中的深度交往和溝通。
(二)無效溝通導致教育目標難以實現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是學生的考試成績固然不錯,但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語言上,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卻表現得截然不同,往往是口是心非;在課堂教學中採取所謂加強行為培養的活動化、開放化教學,殊不知,還是「為活動而活動,為開放而開放」。[2]學生長時間受到這種灌輸就形成了一些唯心的道德認識,應對考試尚可,但對行為素質的提高功效不大。除卻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各種缺點與不足,思想政治課中師生溝通中存在的障礙更為突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多是進行「條條」教學,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考條條,教學過程變成了生硬的灌輸。教師講得越多,學生就越不願意接受,沉悶而枯燥的課堂氣氛更是讓學生提不起任何的興趣。由此便發展成學生怕學,老師怕教的一門受冷落的課程。
二、師生溝通障礙的形成原因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常常因為一些細小的差錯而使師生間的溝通無法實現,更要命的是甚至會出現相反的效果。師生間的溝通無法實現,影響了信息的有效傳遞。在我國現今的中小學教學中,基於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和平時的生活學習中通常會出現對學生以激烈的言辭進行批評,甚至會以不適當的語言侮辱學生、傷害學生的心理和人格的情況。雖然教師的出發點可能也是為了學生,但如果只注重教師權威而不在乎學生感受,忽視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觀念必然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懼怕和反抗的情緒,導致師生關系的緊張和冷漠,並進而引發師生進一步溝通的障礙。作為一種特定的、復雜的社會關系和具體的、帶有情境性特徵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引發的溝通障礙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常常給師生間的溝通造成障礙。例如:有人羅列了教師的12個不同角色:知識的來源和學習助手、行為的示範者、社會的表徵、學生行為的裁判和調解員、團體領袖、代理家長、自信的支持者、不良行為的偵探、保姆、泄憤的目標或替罪羊、亦師亦友、偶像。[3]以上這些教師角色中的絕大部分決定了教師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應該起主導作用,而教師受到這些角色因素的影響,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往往會將矛頭不自覺的指向學生。強調問題的來源都是學生一方造成的,如此不但無法疏解學生的負面情緒,反而增加了他們的壓力。針對這種觀念,現代教育提倡尊師愛生,但潛在的規則仍然是尊師第一,愛生第二。長期下去,必將扼殺學生表達的勇氣,同時也剝奪了學生自我決定及承擔責任的自主性。這樣的方式終將無法建立起開放式、鼓勵性且有建設性的正向溝通。
雖然歷經多次改革,現實中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和教育研究者們所倡導的現代化的、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差距還很遙遠。而在教育中關於什麼是知識,教師應該如何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個性、情感、道德和態度;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各自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教師應如何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才會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等等,這一系列的教育基本問題在中小學中仍未得到很好的解決。[4]
(二)由師生雙方引發溝通障礙
在學校這個特殊的群體中,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成長中的獨立的個體。由於我國現在的中小學班級規模通常都比較大,在班級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與每一個學生進行即時性的直接溝通。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些學生的性格開朗大方,善於和教師進行溝通,也有部分學生性格靦腆、自卑、喜歡獨處、不善於交際,對教師發出的溝通信息反映不強烈;學習興趣濃,成績較好的同學往往願意與教師溝通;而那些認為課程沒意思、迫於分數與規章硬著頭皮來上課的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根本無心與教師溝通;成績差的學生因為心裡自卑也不願與教師溝通;有的性格保守、內向的學生想與老師
溝通又怕有「溜須拍馬之嫌」故而也對教師敬而遠之。這樣就會對溝通效果產生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影響師生溝通的主要障礙不單只是地位和角色的差異,同樣,師生雙方在成熟度(如知識、經驗、情感、抱負、態度等)、性別、年齡、社會背景、興趣等因素中存在的差異以及獲取信息的渠道,獲取的信息量不同等使及時有效的交流無法實現。由於這些差異的存在,在交流時,師生也會對同一信息產生不同的看法,雙方之間存在代溝因而缺乏共同語言等,由此也就產生了這種特殊的人際溝通障礙。
(三)授課方式與溝通方法造成的溝通障礙
教師講課生動、信息量大、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就會愛聽,就願意與教師交流;而教師過於死板、學究氣濃、教學方式僵化、只會填鴨式教學,學生就會不願意聽,不願意與教師溝通。另外,教師的個人風格也影響學生溝通的意願:開朗、大度、誠懇、個人魅力強的教師往往能吸引學生;而面對那些過於嚴肅、冷漠、自大愛擺架子的老師,學生都不願意與其溝通。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是憑借經驗和想像與學生進行溝通,無法真正接觸到學生的心靈。在師生交往與溝通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注意溝通的方式方法,無意中就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和情感,進而就會影響到學生與教師的人際關系,甚至會導致師生關系的僵化或敵對,那麼此時無論教師怎樣的良好用心學生也會不接受,並從內心深處對教師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
三、促進思想政治課有效溝通的途徑
(一)更新觀念,以學生為本,是有效溝通的基礎
思想政治課每周的課相對較少,課與課之間間隔時間較長,再加上一名政治教師兼多個班級的課,學生的人數多,師生之間相互溝通的機會也就少了。而思想政治課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知識實際。因此,我們必須變過去的只靠上課接觸學生為平時盡可能多地接觸學生。在課問、自習或其他空閑時間,經常到教室、樓道、操場走走,或與他們交談,或參與他們的課外活動,不但了解到他們的各方面的情況,還培養了師生感情。中學生的自我意識在逐漸增強,對老師的言行不再像小學生那樣輕信和盲從,這就需要教師發揮自己在情感教育中的導向作用,以取得學生的信任感。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經常面帶微笑,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做到「台上是良師,台下是益友」,關心愛護學生,並對學生寄予希望,才能取得學生的信賴,學生就願意接近教師,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學生進步就快。可見師生的這種情感力量對學生非常重要。
1、實現角色轉換,一切以學生為本
長期以來,作為課堂中管理者與控制者的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教師的地位由權威者向平等者、由傳授者向求知的參與者等角色轉換。師生關系的交往也不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式,而是帶有朋友間的對話的特點——是雙向和交互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因此,教師作為師生溝通互動的主體行為者,必須轉變傳統的溝通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溝通環境的創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要做到「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全方位的為學生發展而服務。
2、理解學生,達到情感認同
要真正理解學生,關鍵在於教師不能對學生持有固有的偏見與主觀的判斷,應站在學生立場上,設身處地,以學生的眼睛來觀察,以學生的心靈來感受,以學生的觀點來思考,從而走入並體驗學生的內心世界,達到與學生心靈的相通與共感。如果教師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走不進學生感興趣的領域,終將無法接納和理解他們的經驗與感受。
3、尊重學生,獲得平等交流
有效的師生溝通要求教師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價值和尊嚴,並且這種平等和尊重不是教師好心恩賜給學生的,也不是教師被迫給予學生的,而是教師相信、看到並珍視每一個學生的價值、潛能,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改變和成長的動力與能力,而非強調成績好壞、品行優劣、出身貴賤、相貌美醜。只有這樣,教師才可能真正視學生為平等的朋友,是與自己一樣值得尊重、應該被尊重的一個人。
4、真誠對待學生,實現心靈互動
我們常常聽學生說:「我喜歡這個老師,因為老師對我好。」在學校中,幾乎每個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願望的,是出於對學生的好心。但是,不同的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學生對他們的真誠度的高低感受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卸掉偽裝和防禦,真誠的與學生進行溝通。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動作,甚至言語中的一下停頓,都傳遞著對學生的肯定、贊賞、滿意,實現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心理溝通,將自己的愛無私地奉獻給學生,時時處處與學生進行著有形無形的心理溝通,而這種溝通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只要教師對學生以誠相待,持之以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學生一定會樂意接受教師的教導的。
(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克服溝通障礙,是有效溝通的策略
溝通在課堂管理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溝通的本質性要求是溝通的有效性。要克服溝通的障礙,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選擇最佳的溝通渠道,合理組織教學,並注重信息的反饋。
1、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任何學校教學本質上都是一種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活動。這種活動的實效如何,固然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否高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但實際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為教師的施教質量所左右的。從教育學的角度講,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他應具備多種較高的素質。具體而言就是指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和自身的人格魅力等。[5]只有當教師具備了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質、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良好的儀表與作風習慣、較強的責任心和挫折忍耐力以及健全的人格等優秀品質,才能為師生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打下基礎,引導學生感受知識的魅力,提高教學的實效。
2、克服溝通的心理障礙
疏通學生的心理是教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由於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思維活躍、個性鮮明的學生個體,運用生活幽默疏通學生心理,可以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克服溝通的障礙必須注意以下心理因素的作用。首先要關注學生心理背景,科學地應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心理效應。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集中注意力,以便准確、及時地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同時讓學生在相互討論和交流中,傾聽別人的發言,並與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態度、自己的價值觀進行比較,從而批判自己,糾正自己,這也是個內省的過程。其次,增強記憶是消除師生溝通障礙的有效心理措施。記憶水平高的學生,對老師傳授的知識內容,接受起來也比較好。再次,重視班級的文化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是課堂教學中人際溝通的積極背景。班級文化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班級文化的創建,要注重從身邊的小事入手,不以善小而不為。班級文化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潤物細無聲,因而也是最美的教育。[6]
(三)提高溝通的表達能力,加強教學交流
1、提高溝通的表達能力
語言運用得是否恰當直接影響溝通的效果。首先講話要有重點,使用語言文字時要簡潔、明確,敘事說理要言之有據,條理清楚,富於邏輯性;措辭得當,通俗易懂,不要濫用詞藻,不要講空話、套話。其次要善用比喻,即使很復雜的問題,也可以用簡單的比喻講出來。其三可以藉助手勢語言和表情動作,以增強溝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使對方容易接受。每個人溝通中的語言或體態語詞的表達,都是在個人的個性背景下作出的,是整個人格的反映,特別能增強師生之間的親和感。思想政治課和其他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不同,思想政治課所講授的道德知識是一種憑借和橋梁,其目的是通過知識的啟迪而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接受你所講的觀點,從而改變其觀念,影響其行為。思想政治課這一特點,要求我們更要講究講課的藝術,不僅道德觀點要講懂,還必須有感染力,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情感人,以行動人,以理服人,才能達到教育目的。
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科學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是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質量,必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為此主張學生在聽課時,可以隨時提出問題,必要時可進行討論,還可以採取試講等形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使學生由單一的聽眾變為教學舞台上的主角,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索。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表現慾望,學生為了勝任教學舞台的角色必然會集中精力聽課,認真思考,才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上的這種相互交流和溝通,溝通的有效性才會比較高。教師作為教學舞台的導演,只有認真備課,對所要講授的內容了如指掌,使交流和溝通的信息充分且有效,才能達到交流和溝通的最佳方式,將課堂教學導演的多姿多彩,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四)學會溝通的有效傾聽,選擇最佳的溝通方式
1、學會溝通的有效傾聽
傾聽是一種習慣,傾聽是一種尊重,傾聽是一種內涵。有效的傾聽能增加師生的信任感,是克服溝通障礙的重要條件。傾聽,不同於一般意義的「聽」,心理學上將它劃分為「外在表現上的傾聽」和「心理上的傾聽」兩大部分。所謂「外在表現上的傾聽」,是指教師在行為上採取一種積極參與姿態,去傾聽學生的談話,與學生交流。「心理上的傾聽」層次則更深,既要主動地傾聽學生的言語表述,也要細心地觀察學生非言語信息的表達,從學生的眼神、語氣、手勢、面部表情等行為動作中,「聽"出他言語中所隱含的深層意義。對於許多教師而言,不是不能聽,而是不願聽。要學會傾聽,可以從傾聽所必備的態度入手,包括:接納和平等、專注和警覺、鑒賞和學習、執著和冷靜、參與和體驗。這樣的傾聽就是真心的傾聽,它有效地改變教師的傾聽方式,使他們從外在的聽變為內在的聽,從抽象的聽變為具體的聽。傾聽的同時,還要和學生及時的互動,以表明正在聽並積極的反饋信息,這樣才能使傾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選擇最佳的溝通方式
師生進行溝通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特別是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更是如此。在師生溝通上,教師一般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能予以學生最恰當表現的溝通方式。一般來說,教師都會採用面對面談話式溝通。這是最直接、最傳統的溝通方式,師生直接面對,真誠而坦率地交談,溝通的效果能立竿見影。
但在某些環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師生之間不方便直接面對面溝通,那麼就需採用間接的方式。比如一個電話、一聲問候,方便拉進彼此間的距離,能很好的避免面對面交流中的尷尬等問題,又能保證溝通的及時性。通過電子郵件、QQ、MSN、博客等進行交流可以使師生間的溝通更為深入,能了解到學生平時不易掌握的一些情況,甚至能直面學生的內心世界,而作為學生也會得到教師更為完備的幫助和指導。
(五)因人而異,增加溝通的靈活性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旋教」的觀點,他主張針對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和智力水平,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
根據人類心理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的特點,教學中的溝通應針對學生的共同特點和個別差異靈活運用。教師對學生的一般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氣、學習態度和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儲備、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體等方面的特點都要充分了解,以便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教學。同時,在教學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體教學上,又要善於兼顧個別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設計適合不同個性特點學生成才的最優方案。

D. 論信息化時代的優與劣,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多媒體、網路化、信息化為標志的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語文課堂上逐漸推廣使用,大部分高中學校給每一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提供了教育信息技術的工具,方便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還有走在前列的學校要求教師採用電子備課,課堂上必須用多媒體教學,對教師現代信息技術的要求非常高。
現代教育技術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打破了語文課堂上文字的時間、空間局限性。我們的語文教學受制於文字,學生學習課文所得到的感性認識都是通過自身生活的感受,但對於一些離自己久遠的課文,像戰爭題材的文章,文字就很難讓學生體會到戰爭的殘酷與血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通過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顯示教學信息,將很多大容量的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直觀化,加強了可視效果,讓學生得到大量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其次,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模式,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中心地位、知識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由原來的知識容器變為學習主體,成為知識的建構者,更好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現在的學生知識信息量已大大豐富,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日益增多,讓學生有機會擺脫以往的應試教育,並且教育信息化技術為學生提供了網路平台,使得教師的講解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惟一途徑。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模仿再現、封閉讀書」轉變為「主動參與、合作交流、探究發現」。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都有了全面的提高,充分體現了新時期素質教育理念。
但是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任何一項技術都有它的不足之處,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實施,很多弊端也慢慢露出水面。
一是耗費時間、精力多,但效果短。製作一個課件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課堂運用的時間卻很短,往往花了半個小時製作的課件頁面,在課堂上可能就五分鍾就結束了。這讓大多數的教師苦惱不已,想給學生展示更多的感性、視覺認識,卻受到時間精力的限制;
二是造成課堂上語文味不足。經常有教師開玩笑,一堂多媒體教學課,老師忙得不亦樂乎,學生看得不亦樂乎,學的知識也忘得不亦樂乎。雖然玩笑歸玩笑,但教育信息技術的弊端還是值得我們多加重視。一節課運用多媒體多了,就可能出現用過多的現成的形象化的資料代替學生的形象化體驗文本的過程,忽略學生語文思維的訓練,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記憶不牢,沖擊語文教學的主體。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多媒體課堂上最省事的就是板書,教師也喜歡用一張張編排好的畫面給學生展示,但恰恰是這種省事的板書往往讓學生過目即忘,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畫面如何精彩的切換,對課堂上識記的內容並不上心。語文是聽、說、讀、寫多方面的練習,不是單方面的增強學生理解能力,課堂上的讀和寫是語文知識鞏固的一個重要方式;三是情感功能降低。學生學知識不單純是文本知識的理解,還包括情感的溝通。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它肩負著育人怡情的功能,語文豐富的人文性更多地蘊含在它的文本信息中,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通過閱讀文本信息而受到感染、獲得感悟。而人機對話交流則會削弱傳統教學中師生的情感交流,不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機器再先進也無法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情感是無法言傳的,這就決定了信息技術的局限性。
既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是不是語文教學就應該放棄現代教育技術呢?如何看待現代教育技術給語文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呢?一味的拒絕不是應有的態度,消極的抱怨也於事無補。我們應該正視現代教學技術優點與缺點,採取正確的態度和策略,不要畏懼這中現代技術,先拿來使用,在實踐當中不斷的強化、優化,爭取把它轉變為豐富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這樣能夠讓現代教學技術中的優點為我們所用,一些缺點也能迎刃而解。面對製作課件耗費時間多,效果短的問題,我們可以充分發揮資源共享的優勢,把網路中已有的優質課件拿來進行必要的修改,為我所用,以降低課件製作的「成本」。此外,應充分認識到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它只是整個教學鏈條中的一個環節,使用了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時則用,可用可不用時堅決不用,決不能整堂課都充當一個幻燈片放映員,出現「以機代教」而本末倒置的現象,失去語文教學應有的品格。面對情感功能降低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不管是語言上的,還是情感上的,只要能讓語文的思維在師生之間迸發。盡量避免人機交流的環節,課堂上增加學生的口頭回答,要求學生做好筆記,維護語文課堂上的語文性。
總之,教育現代化需要現代觀念、現代技術的支撐。在語文教學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是大勢所趨,它可以打破傳統的封閉的語文教學模式,一掃那種沉悶單調的學習形式,使學生全方位多側面獲得知識,受到熏陶,得到體悟,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使教學材料極大豐富,改變師生的傳統學習方式和思維方法,促進教育者更新教育理念,激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但語文教學決不能失去自己,本末倒置,被動地成為網路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的俘虜。讓我們用勇於實踐的態度,把現代教育技術作為豐富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尋求人文與科學的完美結合,以實現語文教學的穩步推進。

並非原創,僅供參考

E. 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利弊

霍金、馬斯克等科技大佬都公開發聲,擔心人工智慧會失去控制,上演科幻小說中人機大戰的情節,其他人則害怕認知工作的自動化會將會導致大面積的失業。兩個世紀以後的今天,曾經的「機器問題」卷土重來,我們需要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人工智慧崛起引發擔憂,我們到底該如何應對?
據報道,對於機器人的崛起,專家們曾發出警告,「機器取代人類勞動力可能致使人口冗餘」,他們擔心「這種超能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了人類的駕馭能力,」如今,一些人表示擔憂,若人工智慧繼續進化,我們會失去賴以為生的工作、喪失存在感,甚至會被「終結者」們趕盡殺絕。但事實上,這些恐懼與兩個世紀以前人們對機械化和蒸汽機發展的討論如出一轍,那時,人們針對機器威脅展開一場名為「機器問題」的討論。而現在,一場關於人工智慧利弊的辯論正在悄然興起。
誕生初期,人工智慧技術(AI)也經歷過大起大落,但在過去幾年的發展黃金期,AI技術突飛猛進,這都得益於「深度學習」技術開啟的新篇章。深度學習旨在模擬人腦結構建立大規模(或者「深度」)神經網路,在充沛的數據支持下,神經網路可以通過訓練來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
其實所謂深度學習技術已經默默為我們服務多年了,谷歌(微博)搜索、Facebook的自動圖片標記功能、蘋果的siri語音助手、亞馬遜推送的購物清單,甚至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都是深度學習的產物。但是這種快速的發展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安全和失業問題的擔憂。霍金、馬斯克等科技大佬都公開發聲,擔心人工智慧會失去控制,上演科幻小說中人機大戰的情節,其他人則害怕認知工作的自動化會將會導致大面積的失業。兩個世紀以後的今天,曾經的「機器問題」卷土重來,我們需要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機器問題」和解決方案
啟示人們最為擔憂的是人工智慧技術會破開牢籠,變得邪惡而不可控。早在工業革命浪潮席捲全球時,人機矛盾已經出現,現在的矛盾不過是披上了人工智慧的新外衣,人類的焦慮依舊,《科學怪人》及此後類似的文學作品都是這種擔憂的映射。然而,盡管人工智慧技術已成為一門顯學,但是它們只能完成特定的任務。想在智商上戰勝人類,AI還差得遠呢。此外,AI是否真能超越人類還未可知。名為安德魯的AI研究人員表示,對人工智慧的恐懼無異於在火星殖民還未實現時就擔心人口膨脹的問題。在「機器問題」上,人們更加關注人工智慧對人類就業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失業恐懼由來已久。「科技性失業」的恐慌在20世紀60年代(公司開始安裝計算機和使用機器人)和80年代(個人電腦開始上市)都曾彌漫開來,似乎大規模的自動化辦公馬上就要到來,讓人類下崗。
但事實上,每一次恐慌之後,科技進步為社會創造的就業崗位遠多於它殺死的過時職位,我們需要更多人從事全新的工作。舉例來說,ATM機替代了一些銀行櫃員,為銀行設立分行節約了成本,讓雇員進入了機器不能做的銷售和客服領域。同樣地,電子商務的出現增加了零售商的生存空間。而在辦公中引進電腦則不是為了取代員工的位置,員工習得新技能後,會成為電腦的輔助。盡管此前曾有報道稱,未來10年或20年間,美國47%的崗位將面臨自動化,但是我們的研究顯示,這一數值恐怕連10%都不到。
盡管短期內一些工作消失的弊端會被全新職位出現的長期影響完全抵消且帶來更大的好處,但是19世紀工業革命的經驗表明,轉變的過程極其痛苦。從停滯不前的生活水平上反映出經濟的增長需要幾百年,而從顯著的收入變化上來看只需幾十年。人口從鄉村大量湧入城市工廠,在當時的歐洲引發動盪。各國政府花費了整整一百年的時間構建新的教育和福利體系適應這種轉變。
這一次的轉變似乎更為迅速,當前科技傳播的速度可比200多年前快多了。得益於技術的輔助,高技術工作者的薪資會更高,因此收入不平等的現象正在不斷加深。這給用人公司和政府帶來了兩大挑戰:如何幫助工作者學習掌握新技能;如何讓後代做好准備,在滿世界都是人工智慧的社會求得工作機會。
聰明的回應
技術的發展使得崗位的需求產生變化,工作者必須適應這種轉變。這意味著要調整教育和訓練模式,使其足夠靈活,從而快速、高效地教授全新的技能。終生學習和在職培訓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線學習和電子游戲式的模擬模擬會更加普遍。而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制定個性化計算機學習計劃,依照工作者技能差距提供新技術培訓機會。
此外,社會交往技能也會變得更加重要。由於工作崗位的更迭變快,技術革新的腳步也逐漸加快,人類的工作年限越來越長,社交技能成了社會的基石。它能在人工智慧主導的社會保持人類的優勢,幫助人類完成基於情感和人際往來的工作,這是機器無法擁有的優越性。
對人工智慧和自動化的擔憂也催生了人們對「安全網」的渴望,有了它普通人就能免受勞動力市場動亂影響。一些人認為應該革新福利系統,讓每個人都享有保障生存的「基本收入」。但是在沒有充足證據表明技術革命會導致勞動力需求銳減的形勢下,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反之,各國應該學習丹麥的「靈活安全系統」制度,讓企業裁員更加容易,但是在被裁員的職工接受再培訓和再求職期間提供保障。這種制度下,福利、養老金、醫保等應該跟隨個體本身,而不是與職員身份掛鉤。
盡管技術快速進步,工業時代的教育和福利系統並沒有完全實現現代化,相關制度也不夠靈活。革新勢在必行,決策者必須行動起來,否則當前福利系統會面臨更大的壓力。19世紀40年代,約翰·穆勒寫道,「沒有什麼比立法者對這類人的照顧更為正當了」,他們的生活被技術的發展所累。在蒸汽時代,這是真理,在人工智慧的時代,同樣也是。

F. 日常教學中手機的使用給老師帶來哪些利弊

筆記本不知道,貌似慢。。。 電腦的倒有 電腦的利與弊 調查: 1.家長是否讓自己的孩子接觸電腦。 (調查人物是家長,總人數100人。) 贊同:32 不贊同:68(其他的人家無電腦) 我們認為電腦對人的有壞處也有好處,壞處主要有:有些過於沉迷網路的青少年控制力較差,便會踏進網路的陷阱。有關資料顯示,沉迷網路的青少年有百分之89以上成績是直線下降。網路游戲會使青少年有過強的虛榮心,導致了青少年有些有不健康的心理,嚴重的阻礙青少年的正常發展。還有游戲中的打打殺殺使青少年有的認為現實生活也可以象虛擬的網路世界那樣,由弱肉強食來統治當今世界,導致走向犯罪道路。游戲中的那些反派角色,使男生變的象女生,而女生便的象男生。第二有網路陷阱,有些人因對社會不滿,在網路上放射自己的慾望,導致別人遭到網路上的騙局,被騙的例子很多,舉不勝舉。 總之網路對自己控制力差的人來說(當今社會及大數是控制力差的)的壞處數不勝數,而電腦有沒有益處嗎?下面就讓我們來探究吧! 現在,電腦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我是教師,對用電腦備課的好處深有體會。 省時間,省力氣 以前備課完全靠手寫,費時費力,修改得多了還得重抄。現在用電腦備課是「半自動」了,把上課要教的知識事先全部輸入電腦,經過排版、修改、保存,最後把它列印出來;對於相同的環節還可以復制。電腦真是省時、省力的好幫手,它使我有更多的時間去鑽研教材、設計更好的教學方法。 易糾錯,便補漏 我教兩個班的數學,在第一個班上課時發現原來的教學設計不理想是常有的事。以前,我只能在備課本上修改。這樣一來,辛辛苦苦寫好的備課資料又變得亂七八糟,既不美觀又影響上課。可現在不同了,發現錯誤,下課可以馬上到電腦上去修改。這樣,可以不斷補充和完善教案,方便、快捷,而且頁面仍舊清晰美觀。 制動畫,快又好 課堂教學中經常需要出示圖片,對一般掛圖,有時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運用電腦製作動畫、圖片,可動可靜,生動活潑,能獲得手工所繪制的投影片無法產生的效果,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直觀、形象,學生非常感興趣。 當然,開始用電腦備課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困難,特別是數學,運用電腦不熟練的人會覺得還不如手工畫方便。但只要不斷地實踐,掌握電腦技巧,就會覺得這些並不難,而且畫出來的圖特別漂亮。 實際技能:高水平的軟體、適應不同年齡的兒童的軟體能促進兒童智力發展並訓練他們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幫助兒童的學習,例如:關於字母、數字、形狀、顏色和韻律等。一個高品質的軟體產品還能幫助兒童發展他們因果關系的理解力,解決一些在他們看來比較有難度的問題,激發兒童的思維,拓展他們的創造空間。 情操培養:計算機可以促進兒童對自尊自信力的建立,這種重要的培養就來自於孩子們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並運用計算機實現他們的願望。 社交能力的培養:兒童的一大特點是喜歡群體活動,學校的班級的設置就是針對兒童這一特點。在家裡,如果可能,孩子更願意同父母一起做事情,從而發展社交能力。計算機也能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表達人的能力、性別、年齡、種族)通過模擬各種各樣人物的軟體並藉助網際網路將社會活動的范疇擴展至全世界。 總之電腦的好壞來源於你對他的使用。 電腦的利與弊 電腦,這一現代化高科技的電子產品,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從最初的龐然大物到現在的小巧伶俐,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後,已經變成得越來越數字化,大眾化了。它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方便,可是同時也具有負面性,它究竟有哪些利與辟弊呢? 2002年我國擁有6000萬網民,2.1億手機用戶,100萬台家用計算機……計算機給人們帶來的方便越來越多,上網查閱信息,發表文章,觀看電影,網上遠程虛擬學習等功能,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的益處。過去,查詢資料需要去圖書館進行檢索,借閱,而今隨著電子出版物的普及和電子出版物的網路化,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計算機暢游電子圖書的海洋。以前,想要與異地的親朋好友聯絡,都要靠信和電話來進行。而如今,利用電子郵件,QQ等軟體就能與對方進行溝通,還可以在網上打電話,只要對方在線就能相互交談,裝上攝像頭還能彼此看到對方。利用計算機,人們還可以隨時了解當天的最新天氣信息。新聞事件和旅遊信息,還可以看到當天的報紙,可以足不出戶的在家裡炒股,購物,娛樂和休閑,享受遠程醫療和遠程教育。以上如此多的好處,正是當今電腦普及的原因。 難道電腦就只有好處嗎?不是的,如果不正確的使用電腦,會給個人及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由於病毒的攻擊,會導致計算機系統產生破壞。青少年不正確的使用計算機,會影響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青少年長期沉醉於網路世界,就會不懂得和現實進行交流,下網後就會出現精神萎靡和身體不適等症狀,荒廢了學業和工作。有一名韓國青年在一間網吧麋戰了86個小時後精疲力偕的倒下,隨後死亡。像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許多。 電腦是把雙刃劍,要合理使用才能發揮出它的功能。所以,我們使用電腦時,必須要做到《網路文明公約》,合理上網,正確的使用這一高科技的產物。讓它為我們更好的服務。

G. 如何做好初中英語電子備課的探索

在英語教學中抄運用電子備課,極大地簡化了教案的製作過程,減輕了英語教師的備課負擔,並成功地實現了教案的共享、積累與交流。在與時俱進的今天,電子備課對學校、對教師都是一種新的理論和經驗、新的挑戰和機遇。 拿我們學校來說,主要潮流就是開始使用101教育PPT來備課,極大的減輕了我們備課的負擔,並且增加了課堂的活躍度,學生的參與度,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H. 當今教育問題存在的弊端有哪些應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1. 學習效率低下,

2.學生學業負擔過重,

3.教師壓力過大,

4. 學習過程無法監控,

5. 學習效果無法保證。

I. 網路學習和課堂學習的優點和缺點

1、課堂來學習
課堂學習是以教師為源主導,以課堂為教學的中心,採用以知識傳授為主體的「灌入式」教學方式,強調知識的至高無上性。

2、網路學習
網路學習是指在師生分離的情況下,藉助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有效實施教學和學習活動,謀求打破教育壟斷,這是一種新型教育形式。

課堂學習是言傳身教,能夠保證知識傳達的有效性,而網路學習則是以「互聯網+教育」的形式,可以提升「言傳」的效率,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難以完全實現「身教」的功能,
但網路學習的優勢非常值得關注,譬如:
(1)優勢資源的普遍共享;
(2)推動教育的全球化與普遍化;
(3)在技術手段上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比如學生行為監控的全過程,學生參與從部分到全部,從舉手等待同意到不受限制的表達觀點;過程性評價的實現;
(4)符合新生代00後互聯網原居民的行為習慣;
(5)迎接百年之最大變局的世界發展趨勢,教育不能落後趨勢,教育應該引領發展。

閱讀全文

與電子備課的弊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