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廣州市語文中考歷年古文試題
[07年]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題。
余幼時即嗜學。謇貧,無從致書以現,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嬰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9.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B.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
C.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D.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5分)
(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11.第二段作者通過自己與他人哪兩方面的對比來說明精神的寓有可以彌補物質的貧乏?(2分)
[08年] 三、(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題。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選自《列子》)
9.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懲山北之塞 B.聚室而謀曰
懲前毖後 不謀而合
C.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D.河曲智叟亡以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亡羊補牢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分)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⑵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11.下面兩人說的話,在表達的意思和情感上有無異同?請作簡要說明。(3分)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08答案]
9.(3分)B(商量。A、苦於/懲罰;C、啊/怎麼;D、無/丟失)
10.(4分)首先必須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單獨解詞,則不給分。答對得分點,語句通順則可滿分。
10(1)(2分)「且」,可以翻譯為「將近」,「接近」,「快要」,「快到」,「快」,
「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譯為「面對」,「面對著」,「面向」,「向著」,「對著」,「朝著」(1分)。
2分示例:(翻譯出得分點「且」「面」,則可得2分。)
*北山的愚公,年齡將近九十,面對著大山居住。
*北山有一個叫愚公的人,年齡快到九十歲,對著山居住。
*北山有位長者叫愚公,年齡差不多九十歲了,面對山而住。
1分示例:
*北山有個叫愚公的人,剛好九十歲,面對著山來住。(錯譯「且」)
*北山有一個叫愚公的人,將近九十歲,居住在山的對面。(錯譯「面」)
0分示例:
*已經九十,居住在背對著山的地方。(錯譯「且」,「面」)
*北山有一個叫愚公的人,九十歲了,住在山的對面。(漏譯「且」,錯譯「面」)
10(2)「遂」,可以翻譯為「於是」,「就」,「於是就」(1分);「率」可以翻譯為「帶領」,「率領」,「領著」,「帶著」(1分)。
2分示例:(翻譯出得分點「遂」「率」,則可得2分。)
*於是帶領三個能挑擔子的子孫。
*於是帶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
*愚公就帶領子孫能扛重擔的三個人。
*於是率領兒子孫子能挑擔的三人。
*於是率領兒子孫子和挑擔人三人。
1分示例:
*帶領著子子孫孫三個人去挑石頭。(漏譯「遂」)
*因此帶領著兒子孫子三個人挑著擔子。(錯譯「遂」)
0分示例:
*叫他的兒子孫子用擔子挑擔(漏譯「遂」,錯譯「率」)
*讓子子孫孫擔走這兩座山(漏譯「遂」,錯譯「率」)
11.共3分,分三個得分點。
(1)意思上的相同點,1分:都是對愚公移山這件事的懷疑(質疑、產生疑問、不相信、置疑)。
1分示例:
*都覺得愚公沒有可能將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是一樣的,都是在質疑愚公能否把山移開。
*都是向愚公提出疑問,能否真的把山鏟平,都認為愚公不可行。
0分示例
*覺得愚公沒有可能將太行、王屋二山移走。
*愚公妻和智叟都是在勸告愚公不要挖山。
*不能削平這兩座大山。
*對愚公的行為感動疑惑。
(2)情感上的不同點,2分,愚公妻、智叟的情感各1分。
愚公妻是關心(擔心,關愛,擔憂,憂心,憂慮)(1分),但是寫出「關懷」,「愛護」不給分。智叟是輕蔑(挖苦,蔑視,輕視,諷刺,嘲諷,嘲笑,看不起,笑話)(1分)。
2分示例:
*愚公妻是偏愛愚公,關愛愚公。(1分)智叟很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思,他的話甚至有點諷刺,嘲笑的意味在裡面。(1分)
*妻子的話表現出對丈夫的關心和關切,是善意的提醒;(1分)智叟的話是諷刺和挖苦的嘲笑,沒有善意。(1分)
1分示例:
*妻帶有商量的語氣,向愚公提出見解,希望愚公多方面尋求解決方法使他更有把握。(0分。因為沒有點明是情感上的,所以不給分。)智叟覺得愚公的行為非常不聰明,看不起他。(1分)
*愚公妻是懷疑的態度,(0分)而智叟則是帶著諷刺的口吻,(1分)兩者是不同的。
*愚公妻說話委婉,流露出她對愚公的關心和鼓勵,(1分)智叟卻說話狂大,對愚公移山給予否定。(0分)
0分示例
*讓愚公不要再費力氣去移山了,這是不可能削平這兩座山的。
*他們都是說智叟年紀老,不能挑動石頭了,說明智叟老了,已經無能為力了。
*因為愚公妻的話中,帶有勸說的意思。(只是意義上的,不是情感上的。)智叟的語言色彩是堅決反對,沒有留一點委婉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