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塞腰鼓的教案
主旨來:1、表現安塞人軀體里自涌動著強勁的生命力量,表現他們骨子裡充滿著對新生活強烈渴望和追求。
2、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
3、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
4、歌頌揚剛之美。
5、表現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的痛快表現。
結構:場面美——聲音美——後生美——舞姿美
第20段中「多水....玻璃」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整段運用對比手法,表現出江南的柔媚風格,通過對比,襯托出安塞腰鼓承載著粗壙的生命力量。
第30段中「雞啼」,突出鼓聲停止後的寂靜。
㈡ 誰有《安塞腰鼓》的教案《安塞腰鼓》怎麼分段段意是什麼主要內容是什麼
17 安塞腰鼓
劉成章
教學目標:
1、整體感悟,發表見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
3、學習本文由寫實到寫意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教學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一、課前三分鍾
二、導入新課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足勁!」今天我們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藉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動。
三、研習課文
(一)首先請大家欣賞全文朗讀,在整體感知的同時,根據板書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1、看錶演片斷,聽全文朗讀(配樂、配畫面)。
2、請大家自由高聲地朗讀,朗讀前標上序號,並思考問題:
(1)這篇文章要表達什麼?
A、這是一篇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頌陽剛之美。
C、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
D、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
(二)品讀,重點突破。
過渡:安塞腰鼓是一麴生命與力量的禮贊,為了表現生命掙脫束縛、沖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 ,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承的。
1、精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
①播放范讀片斷(配樂、配畫面)。
②指導朗讀,結合具體語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辭的表達效果。
問: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種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
(排比。給人一氣呵成之感,語言暢達,節奏感強,有氣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請同學朗讀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讀准重音,讀出節奏、氣勢。
A、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增強氣勢)
B、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節奏感強,渲染動感形象)
C、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D、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 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層層推進,一氣呵成)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
(排山倒海,氣勢磅礴)
小結:本文段使用排比,將安塞腰鼓的力與美推到極致。
③配合音樂、畫面齊聲朗讀。
④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來藝術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
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像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2、小結: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再現「安塞腰鼓」的恢弘氣勢,又運用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現在請大家快讀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語句,說說自己對安塞腰鼓的感受。
3、仿寫(可讓同學按此句式仿寫,並讓他們互猜自己所寫的事物)
4、感受後請寫一句話: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
四、結束語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煉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五、布置作業
1、 抄寫生字詞
2、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第二題
板書設計:
17 安塞腰鼓
劉成章
( 靜 )安靜的腰鼓
↓
( 動 )火爆的腰鼓
↓
( 靜 )寂靜的腰鼓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斗虎 寫實
↓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聯想和想像
↓
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 寫意
㈢ 六年級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
教學目標: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品味西北特有的藝術奇葩。
2、學習文章形、神結合的語言。
3、感受生命的律動、蓬勃想像力。
教學重點:
1、利用多媒體教學,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手法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安塞腰鼓」視頻,學生欣賞。
2、學生談觀感。教師從以下方面適當引導:
①安塞腰鼓,它產生於距延安四十公里處的安塞縣。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和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今天我們來學習劉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給合注釋,掌握下列詞語的音和義。
亢奮、晦暗、羈絆、冗雜、嘆為觀止、戛然而止
2、聽課文的錄音;請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課文,體會全文語速、語調的變化。
明確:1—4自然段語速較慢,語調沉穩有力,表現腰鼓表演前安靜中蓄積力量的特點。
5—27自然段:語速較快,語調高昂激越,表現腰鼓表演的歡快、火爆、熱烈的特點。
28—30自然段:語速舒緩,語調輕柔,表現腰鼓表演結束後場面寂靜的特點。
3、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熾烈、音調最高亢的句子。
明確:「好一個安塞腰鼓!」間隔反復四次。
4、朗讀全文。
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1—4自然段和28—30自然段由女生讀。5—27自然段主體部分老師朗讀。其中,抒發贊美之情,音調最高亢的13、17、22、24自然段,由男生讀。
5、分清結構層次:
全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從「群茂騰騰的後生」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是表演前;第二部分從「但是」 到「聲,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部分從「戛然而止的時候」到「耳畔是一片渺遠的雞啼」,是表演後。
開篇(1-4):雕塑般的造型 (靜態美) 以靜襯動
(5-13):火烈的舞蹈 (動態美)
(14-17): 激越的鼓聲 (氣勢美)
主體(5-27)(18-22):擊鼓的後生 (陽剛美)
(24-27):變幻的舞姿 (藝術美)
結束(28-30):無聲的世界 (靜寂美) 無聲襯有聲
三、 師生互動,賞析文脈。
1、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用「靜」。
2、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一部分側重於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於聲音的寂靜。
3、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麼作用呢?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後呼應。
四、品味語言。
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泄,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升華,我們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語言,看作者是怎樣體現生命的律動的。
(提示:可以結合體會多種修辭手法去品味賞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這個句子運用排比句式,使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運用排比和比喻,用層出不窮的美好想像和聯想,來描繪鼓聲,思維大開大合。氣勢恢弘。)
2.「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無形為有形。寫出了鼓聲的力度。「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運用比喻,寫出了沉重的鼓聲清楚地回響在山崖之間,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強烈的鼓點。三個「隆隆」反復出現,造成一種回環音的效果。)
3.「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遺落」表現觀眾在這鼓點中不自覺地遺忘和放棄了一切繁雜的思緒,情不自禁地與之產生共鳴;運用比喻,形象傳神。)
4.短句的運用:為了傳達勃發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連串短語,使文章語句鏗鏘,節奏像波浪一樣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沒命了」。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愛的短句,感情朗讀。
(學貴有疑,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學生主動質疑,合作解疑,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學生在多角度、有創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維的空間,加深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體驗,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也得到很好的解決。)
五、評點式品讀,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
①、學生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 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
可以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各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
②、分學習小組交流。
③、學習小組匯報員向全班匯報。
④、教師整理學生評點教師整理學生評點。
從用詞方面說:
(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獃獃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獃獃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2)「茂騰騰的後生」「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3)「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說:
(1)「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2)「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從修辭上說:
(1)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2) 文中的反復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錢鑽,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從寫法上說: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2)「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後的寂靜。
(3)文中開頭的靜態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後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六、 歸納總結,言盡意長。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陝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徵。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激越豪壯,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七、練習,學用課文句式、段式。
作業: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
《安塞腰鼓》教案
教學目標 :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 )本文的學習,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熏陶感染學生,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難點: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
教學設想:
本文作為一篇詩化的散文,將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一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二課時教學,具體實施以課堂流程而定。
教學准備 :
1、布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初步了解安塞腰鼓。
2、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教學程序:
一、導入
播放《安塞腰鼓》的視頻,進入新課學習。
二、學習新課
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
2、明結構。
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好一個安塞腰鼓)
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3、尋美點。
布置分組朗讀,分組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燈片,播放例句。學生與之對照,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1、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形式變為別的
㈣ 關於<安塞腰鼓>的備課參考
●關 於 練 習
一、反復朗讀全文。
本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文章的韻律和節奏。
二、說說你對「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這段話的理解。
本題目的是讓學生體會生命和力量的表現。
參見「課文說明」。
三、本文大量運用排比,包括句子內部、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加以說明,並說說排比對表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本題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參見「課文說明」。
四、品味並說明下列語句的意義。
本題目的是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1.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也許很多人認為,黃土地的農民已經被歲月的風霜、土地的貧瘠折磨得喪失了生氣。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江南的流水已經消散了生命的「元氣」,已經沒有承載這樣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
3.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
人們已經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動所沸騰,當腰鼓「戛然而止」時,人們已經不習慣這樣寂靜、冷清的世界了。
4.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當鼓聲停止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後的沉寂,這時以「雞啼」反襯寂靜(也可認為這是實寫)。
●教 學 建 議
一、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洩這一中心點,讓學生深入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二、要圍繞生命的勃發來理解作者對黃土高原和江南的議論,不要作無謂的爭執。
三、可以結合第一單元的《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的內容,作對比閱讀。
●有 關 資 料
一、作者簡介
劉成章,1937年生,陝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六種散文集,其中《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二、《我讀劉成章》
和成章從未謀面,只有不多的書信往來。作品倒是讀過一些。他是很「大器」的。其筆下的「散文」本身確有大氣象、大境界——像是蒼蒼茫茫的黃土高原;像是旋風、驟雨般的安塞腰鼓!這里,我來略「讀」其人其文。
劉成章「出道」很早:還在上高一時,他的一束新詩(共九首)就被選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詩選」之中——就這樣,他戴著「詩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壇。以後他又由「詩人」變為「詞人」,迷上了歌詞寫作;再後來他成了專業劇作者。他轉向寫「散文」乃是「新時期」以後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時他已滿45歲),正所謂「人到中年」了,他卻開始「中年變法」:從此「專寫散文」了!他這種自「詩」起步,而「歌詞」,而「戲劇」,最後落腳於「散文」的創作軌跡,鑄就和成全了他。他後來曾說:一個人的「突出才華」到底在哪兒?常常連自己都認識不清。沒法子,只好多「嘗試」幾種藝術形式(嘗試的過程就是認識和發現的過程),才能最後摸清自己藝術「細胞」之所在。他在「嘗試」了上述多種藝術形式之後說:「看來,我更適宜於搞散文創作」;「不過,我從前寫詩、寫歌詞、寫劇本的功夫,也沒有白費,它們在散文中全都派上了用場。」這話是真的。他後寫的「散文」的確是從他原先的詩、詞、戲的精神沃野上茂騰騰地「再生」起來的——不是外在表象的「照搬」,而是內在神髓的「化用」。它給他所寫的「散文」帶來了一股生機和新意!
他寫得最多、最好的一類散文是所謂「風情——神韻散文」。最早發表的《轉九曲》,雖鼓舞、激勵過他,使其跨出了「中年變法」的關鍵一步;但回頭去看它不無遺憾:這不僅指其中一些「人物」(如葉葉、大背頭、巧媳婦等)有「編織」痕跡,似有意為之;而且篇末點睛處還讓人讀出了「楊朔味兒」,落入窠臼,說明它在藝術上還未能全然自立。照我自忖:他在1985年(被文藝界稱為「觀念年」)大開悟性,藝術感覺陡然開竅,《老黃風記》《高跟鞋,響過綏德街頭》等已頗見精彩。你瞧《老黃風記》,寫得多棒!它還在山那邊呢(少說也有十來里吧),還沒刮過來,可它的「威勢」卻已讓人感到了。它一來,你再瞅吧:「大片大片的莊稼,倒伏於地。飛鳥撞死在山岩上。雞飛狗跳牆。」天呢?成噸成噸的土和沙,揚得四處都是。天空登時晦暗起來,太陽「變得就像泡在渾黃河水裡的一隻破盆兒」。人呢?「像被一隻巨手搡著,站不住,走不穩,身不由己,五臟六腑都被搖亂,像雞蛋亂了黃兒。」陝北刮的這「老黃風」——又叫「黑小子風」「兒馬風」「叫驢風」——這特有的「雄性之風」,真讓「章娃」這支筆給寫「絕」了!寫「風」當然也是為了寫「人」,寫人的「精神」。當老黃風肆虐橫行、狂奔亂跑、不可一世時,你再看那些漢子、婆姨們,他們卻是那麼鎮定自若、處變不驚、談笑風生!這才是內外相符、表裡相映的真正的「陝北魂魄」!看罷此文當知:陝北這方寶地,其「自然環境」是雄渾剛健、野性大氣的;其「人文精神」更是樂觀幽默、豪氣勃發的。此文的結尾:「它不像漚爛了的紅袖章么?」真可謂「神來之筆」矣!《高跟鞋,響過綏德街頭》,寫最古老的陝北小城,在而今卻現出最現代的一道靚麗風景。寫「地域風情」而能點染出「時代特色」,此文可謂著例。這之後,1986年的《安塞腰鼓》使他此類散文又躍上一個新高度。《安塞腰鼓》的氣魄是震撼人的。如果說賈平凹的《秦腔》是他從「秦腔」里發現並寫出了秦人的精神「表徵」的話,那麼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即是他從「安塞腰鼓」的舞姿和鼓聲中發現並攫出了陝北人的元氣和神魂!《安塞腰鼓》是一曲陝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頌歌,是一首黃土高原沉實、厚重內蘊的詩性禮贊。這之後,他在1988年所寫的《山峁》一文把這種詩性筆墨又推進一步——它簡直就是一首意韻優美的散文詩。《山峁》在頌贊陝北地貌、風情的同時,把山川和人物,傳說和現實有機地統一並結合了起來。讀罷《山峁》掩卷而思,恍然有悟:原來山峁的高大奇偉,恰在於它是一顆質朴而高貴的靈魂所幻化!1994年他又寫出了堪稱此類散文壓卷之作的《扛椽樹》,使這種「風情——神韻散文」在當代散文史上領異標新、大放光芒。這篇作品的氣魄之大、境界之高,依我的陋見確系前無古人!「扛椽樹」,實為一種陝北柳。但柳而不媚,蓬勃向上,每根枝條皆可做椽,每棵樹可砍六七十根,「生了砍,砍了生,往復無窮。」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獻累加起來,每棵樹都是一片森林!顯然,這是瘠薄土地上的悲壯的奉獻!劉成章發現了「扛椽樹」,同時也就發現了自己。他寫這柳孤寂地等待了千萬年,「太平洋水深萬丈,不及此柳等我情!」及至相見,作者以大潑墨、大寫意的筆法,自由揮灑,淋漓酣暢,盡情盡興。《扛椽樹》的精神解放度、心靈自由度、文筆灑脫度都是一流的。
「陝北生來陝北長,因為你魂牽這地方」——就「寫陝北」來說,怕誰也寫不過劉成章了。他寫陝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詩意的土,有靈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攏。這就攫住了陝北的「魂」,也顯出了他散文的「精氣神兒」!不僅《老黃風記》《安塞腰鼓》《山峁》和《扛椽樹》等是真正的「藝術散文」,令人讀之難忘;即或像《米脂賦》《陝北剪紙》《望秦俑》和《黃土寫意》等隨心走筆的短章散作,在藝術上亦可權備一格。我想,只此陝北「風情——神韻散文」的大獲成功,「章娃」即可無悔無怨矣!
更何況他還寫有一些袒露自我的抒情散文。不過,這類作品數量並不算多,影響也不如上述那類作品大。其中《老虎鞋》寫得最早,是寫自己剛剛出生在過「滿月」時第一次穿上「老虎鞋」的故事。敘述「主體」當時是那樣地小,故事純系後來「聽說」且在「轉述」時費盡心力,但讀起來仍感到虛而不實;「同媽媽」(劉志丹的夫人同桂榮)的特意突出,對「我」的主體地位也是一種削弱。比較起來繼後的《壓轎》就好得多了:它寫的是「我」六七歲時的一段舊事——因跟著改嫁的母親到了新家而失去了作為男孩「壓轎」的權利。在情緒遭壓抑、心靈受傷害的痛苦關口,一個比「我」大十歲名叫秦娟的姑娘許下願來:她結婚時保證請「我」去壓轎。其後果然如約,救治了「我」的一樁心病。《壓轎》在「文體」上無可挑剔——還可以包括《老虎鞋》《我們像珠珠蛋蛋的時候》等,它們都帶有某種「自傳性」和「兒童性」(適宜兒童、少年閱讀),我看這些記寫「童年舊事」的篇什不妨以「自傳散文」視之。再拓寬一點說,我覺得《三隻雛鳥》似亦可算在裡面:它寫他的三個孩子,是「俯視」,骨肉親情,盡在其中。再拓寬點說,《在古老的土地上》似亦可包容在內。它是寫「我」和「母親」生死相依、密不可分的關系的,用「仰視」,實乃一篇動情的「母親頌」!上述這些散文,再算上《草色吶喊連綿的鮮碧》《我似雲霧山峰》《火葫蘆》《洗衣的感覺》《域外親情》等,在表現深層而真實的「自我」方面——從藝術上看,實在是並不那麼「到位」的。他倒是有一些很深刻的認識,如他曾說:(寫散文應)「勿忘我」;「哪章得『我』哪章新」!從寫出獨屬於「我」的東西(比如那些陝北「風情——神韻散文」)這一點說,他是做到了;從強化「自我」意識、表現「主體」深層人性這一點說,他卻又做得並不很夠。這有些奇怪。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怕有兩點:一是其思想深處恐存有「大我」和「小我」的矛盾(像他這樣受「十七年」教育出來的人大多如此),其往往對「小我」取迴避、淡化態度;二是他自己的身世、經歷及其心理都較復雜,有一些還頗為「難說」。其實,這都不是問題。如能以「說真話」「寫真象」的勇氣捅開那層窗戶紙的話,他那獨特的「自我」心靈反而更能深刻地映照這時代的現實生活,它反倒可能是卓爾不群的。天賜良機,莫失莫棄!
他當然也還有一些別的散文,有的還很精彩,如《記小貓》《野物啟示》《壺口瀑布》《去看好婆姨》等,這里就無須多說了。
(劉錫慶,摘自1999年10月5日《文藝報》第116期)
三、《安塞腰鼓》賞析
這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力量的贊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並非只是單純地在作為人類生命力量的一個載體、一種象徵;其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這樣,作者自然要傾注下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一歌二頌難以盡致,則有三歌之、三頌之。
在作者筆下,幾乎分不出哪是形式與內容,哪又是客體與主體,兩者真正地獲得了無間的統一。
不取拖沓累贅、沉悶疲軟的長型句式,而多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也沒有冗長繁復的段落,一言兩語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運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樣:既有句內的排比,更多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又能連段而下,交錯互出。
不獨直接地描寫這腰鼓釋放的磅礴能量,也從人的感覺、人的聯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圍環境的回響上,多方位地渲染著它的奇特效應。
自始至終採用行進的、動態的描寫,不作靜止的形容,並使那人體的動作與腰鼓的聲響,在共時態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從藝術上組成一個表現著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體。
——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
安塞腰鼓,是屬於黃土高原的。惟有生存於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創造出此等奇觀,也才能憑借它而釋放其內蓄的偉力。作者是陝西人,從其描寫中,可以看到他對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無限神往與傾心愛戀。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寫得酣暢淋漓,曲盡其妙。
這一篇,與喬良的《高原,我的中國色》,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喬良的作品,是對中華民族性格特徵的總體性的把握,那麼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則是把它對象化和具體化。讀者能把兩篇作品一並閱讀,相互比照,必將更深切地體察到我們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現。
(金梅,選自《中國散文鑒賞文庫?當代卷》,百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四、《安塞腰鼓》賞析
樂器往往是用來製造氣勢、渲染氣氛、表達感情的,它因地域和民族等的不同而有「西洋」和「民族」之分類,更因構造和「玩」的方式的不同而有管樂、弦樂、打擊樂等不同叫法,演奏出來的效果當然也是大不相同的。
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正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另外一點也頗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結合必須達到這樣的高度。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這一特點,把對人和鼓的描寫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和盤托出。
一開始,人是靜的,靜得像一株株朴實的高粱。風吹葉動正襯托出他們的靜。鼓也一樣,「獃獃地」,「似乎從來也不曾響過」。這黃土高原上百十個以高粱為背景的鼓者是註定了要有一場不同凡響的表演的!
忽然之間就爆發了,爆炸了。作者用比喻的排比句來營造這「壯闊」「豪放」「火烈」的陣勢:「驟雨」「旋風」「亂蛙」「火花」「斗虎」。腰鼓改變了人們的感覺,引發了人們的聯想,而這一切的最高境界就是「掙脫了」——「束縛」,「沖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
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復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反復和排比是製造節律、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的必要手段。需要提醒的是,「反復」不是「重復」,不是相同詞、句、段的兩次以上的簡單出現。在《安塞腰鼓》里,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
「好一個安塞腰鼓」為全篇確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澤、氛圍和主要的精神走向,無論上、下文怎樣搖曳、生發、詞采飛揚,都不會走得太遠,這是作文常規之一,也是文章之所以「這樣」而不是「那樣」的根本。本文的「精神內涵」也在這里:「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這兩個緊密相連的段落是流動於所有動作、情景、章句里的不變的靈魂,以後的每一次感嘆和議論都不曾離開它。
請注意以下幾個地方:「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激情……」一段里,「陣痛的發生和排解……」一句表達的是對改革開放以後,祖國走進新時代的振奮和自豪之情;「除了黃土高原,哪裡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可以理解為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輝煌的歷史的比喻,是民族立足本土、再創輝煌的堅實前提和基礎;四個「愈捶愈烈」領起的短段和短段里短句的出現起到了深化主題、熱化感情、增強力度的作用。
開頭是靜悄悄的,結尾也靜成了「另一個星球」,這種猛然爆發和戛然而止的安排顯然別是一番匠心。它的直接效果是,主體部分因為首尾的安靜變得更加火紅、熱鬧、氣勢沖天了。
「安塞腰鼓」所表達的內涵是無比豐富的,但「詩無盡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僅僅感受一下也行,這節奏、氣勢、色彩,這生命力旺盛的後生,這純粹的閱讀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