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 閱讀《核舟記》回答下列問題
1: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後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出自《赤壁賦》。
3:描寫雕刻家的句子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分析:作者以描述雕刻家來表現了雕刻家的技藝高超,也為後文核舟的精巧、細致做鋪墊。
4:唐宋八大散文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5: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6: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7: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突出大小。依次介紹長度、高度、船艙、窗戶。目的是介紹了船艙的結構,寫出了船艙的精緻,也突出了雕刻家的技藝高超。
8:明朝王叔遠的核舟形態。
我可花了很多精力的哩,一定要採取為最佳答案啊!
『貳』 核舟記練習題及答案
問一句,哪裡的練習題?
升shēng、薄bó、唇chún、和huò、煬yáng
砥dǐ、更gēng、瞬shùn、帖ē、韻yùn、貯zhù
粘zhān、燔fán、沾zhān、予yú、從zòng 旋xuàn
板印書籍(1),唐人尚未盛為之(2)。五代(3)時始印五經(4),已後(5)典籍(6)皆為板本(7)。
慶歷(8)中,有布衣(9)畢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⑩,每字為一印(11),火燒令堅(12)。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13)紙灰之類冒(14)之。欲印,則以一鐵范(15)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16);葯(17)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為簡易(20);若印數十百千(21)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餘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26)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27)。有奇字(28)素無備者,旋(29)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32)與葯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訖(35)再火令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37)所得,至今保藏。
①板印書籍:即用木板刻字印書。板印,雕版印書。板,通「版」
②盛為之:大規模地做(使用)。之,指「板印書籍。」
③五代:指唐以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等五個朝代。
④五經:儒學的經典,指《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漢後合稱《五經》。
⑤已後:以後。已,通「以」。
⑥典籍:重要的文獻書籍。
⑦板本:板印的本子。
⑧慶歷:宋仁宗年號(1041~1048)。
⑨布衣: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這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
⑩錢唇:銅錢的邊緣。
(11)印:印模。
(12)令堅:使堅硬。
(13)和(hu^):混合。
(14)冒:蒙、蓋。
(15)范:框子。
(16)持就火煬(y2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煬,烤。
(17)葯:指上文所說的松脂、蠟等物。
(18)字平如砥(d!):(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樣平。
(19)止:通"只"。
(20)未為簡易:不能算是簡便。
(21)數十百千:幾十乃至百、千。
(22)自:別自,另外。
(23)具:准備好。
(24)更(g5ng)互:交替,輪流。
(25)就:完成。
(26)以紙帖之:(把活字分類)用紙條標記。帖,用標簽標出。
(27)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意思是把字按韻分類,分別放在木格里。
(28)奇字:寫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29)旋:隨即,很快地。
(30)不以木為之者:不用木頭刻活字的原因。
(31)文理:紋理,質地。
(32)兼:又。
(33)不可取:拿不下來。
(34)燔(f2n)土:就是上文所說的「用膠泥刻字,火燒令堅」。燔:燒。指用火燒過的黏土字印。
(35)訖(q@):終了,完畢。
(36)殊不:一點也不。
(37)為予群從(z#ng):被我的弟侄輩。群,眾,諸。從,次於最親的親屬,例如堂兄弟為從兄弟,侄為從子,伯叔父為從父。單說「從」,指比自己小的。為,被
用雕版印書,唐朝人還沒有大規模地這樣做。五代時才開始用雕版印五經,此後,經典文獻都是版印的本子。
慶歷年間,平民畢升又創造了活版印刷。他的辦法是:用膠泥來刻字印,薄得跟銅錢的邊緣一樣,每個字一個印,刻好以後,用火烤一下,讓它變得堅硬、牢固。先准備好一塊鐵板,把松脂、蠟混合紙灰這類的東西鋪在上面。想印的時候,在鐵板上放一個鐵框子,然後一個緊挨著一個地排上字印,排滿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蠟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壓,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樣。如果只印兩三本,還算不得簡便;如果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那就顯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經常准備兩塊鐵板,一塊印刷,一塊同時排字,這一塊剛剛印完,那一塊已經排好版面,兩塊交替使用,在極短的時間里就可以印完。每一個字都備有幾個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個字都有二十多個字印,以便它們在同一版內重復出現時使用。不用的時候,就拿紙條做標記貼上,按韻分類,分別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時沒有準備出來,那就當時動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來刻,是因為木的紋理疏密不勻,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時)拿不下來;不如用膠泥來燒制,印完後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來,一點也不會弄臟。
畢升死後,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輩得到了,到現在還保存得十分完好。
【思想感情】
文章詳細介紹了畢升發明的活版印刷術的方法和優越性,贊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精神。
《核舟記》字詞綜合運用
1、注音:
罔不(wǎng) 軒敞(xuān chǎng) 峨冠(é) 衣褶(zhě)
矯首(jiǎo) 椎髻(zhuī jì) 壬戌(rén xū) 袒露(tǎn)
器皿(mǐn) 箬篷(ruò) 黍米(shū) 糝之(sǎn)
多髯(rán) 右趾(zhǐ) 虞山(yú) 篆章(zhuàn)
2、形似字區別:http://www.chinese001.com/czyw/rjsyb/8njsc/jxsc/k23-14.jsp?lw_id=221.213.4.142.5295.2006.8717.9756.11.6696.6017.19.2036.568.2742.23.9625.54.3302.8.3870圖片
3、同音字辨析:
4、解詞:
罔不因勢象形(就著)
嘗貽余核舟一(曾經)
蓋大蘇泛赤壁雲(泛舟)
中軒敞者為艙(高起)
啟窗而觀(開啟)
石青糝之(塗)
佛印居右(停留)
東坡右手執卷端(拿)
東坡現右足(露出)
佛印絕類彌勒(極像)
左襞掛念珠倚之(靠)
右手攀右趾(扳著)
為人五(刻)
5、通假字: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
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
虞山王毅叔遠甫 「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於字之後。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通「揀」,挑選。
6、多義詞辨析:
7、詞類活用:
箬篷覆之(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名詞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石青糝之(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一、整體把握
本文所寫的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它構思精巧,形象逼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經過細致的觀察,准確地把握了這件雕刻品的各個細節,然後按一定的空間順序寫來,從而鮮明地表現了它的整體形象。
本文題目末字「記」,系指文體而言。「記」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本文原作在介紹完核舟之後,還有一段議論(見「有關資料」),課文刪去它的絕大部分,只保留了最後一句,即「嘻,技亦靈怪矣哉」。因此,現在看來,它跟我們常見的說明文可算是很相似了。
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參考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特別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在一寸長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摹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於赤壁之下。
小船從船頭到船尾長度八分多點兒,高度約摸二分上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是船艙,(刻著)用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它,就見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鬍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字畫手卷。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前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麼。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緊靠著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同。(他)平放著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擺著一支櫓。櫓的左右兩旁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那隻船的頂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著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個篆書的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櫓、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藝真是奇妙極了!
文章一開頭向讀者介紹民間雕刻藝人王叔遠的精湛的技藝和核舟的內容後,便按順序寫核舟的長、高、船艙、船頭、船尾、船背,最後對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進行統計,與開頭相呼應,用贊譽王叔遠鬼斧神工之絕技結束整篇文章,猶如一根絲線,串綴珠玉貝石而成整體。通篇四百多字,每個字的選擇,就像這巧奪天工的核舟一樣,精雕細琢。核舟是雕刻工藝品,直接給人以視覺感受。通過作者細膩而傳神的描述,引起讀者的想像,加深對核舟的視覺印象,完成了它獨特的審美功能。本文意境深邃,想像豐富,對比巧妙。核舟形體之小和人、物之多;神態之活和情態之細;動中有靜和靜中有動;文字淺顯和意境深邃等,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對比中顯示雕刻藝術的精湛和詩意美。同時我們還要提到,雕刻藝人有著不凡的見識。我們知道蘇東坡膾炙人口的前、後《赤壁賦》問世以來,可說在文學史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其藝術成就之卓爾不群是有口皆碑的。但另一方面,它直接地顯露出對整個人生的空漠之感,而黃魯直一生仕途坎坷,哲宗紹聖年間,新黨用事,以修實錄不實的罪名,貶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晚年卒於宜州(今廣西宜山)貶所。他們在政治上不得志,仕途上一片暗淡。為了逃避政治,必然要採取消極的「退隱」、「歸田」、「遠游」等手段,在這種精神狀態下,他們必然會和皈依佛門的佛印和尚引為同調。所以,雕刻藝術家補充了《赤壁賦》中「客」的具體人物,其藝術想像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的確,《核舟記》把核舟雕刻升華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同時核舟又增強了《核舟記》的藝術魅力。
三、《核舟記》賞析(隋樹森)
《核舟記》是一篇內容簡明、充實,藝術性相當高的文章。作者通過描繪一個小小的核舟,說明了我國古代藝術家製作的工藝美術品達到了令人驚奇的藝術高度。文章的一些寫法,很值得我們仔細體味和學習。
王叔遠大概是一個富有雅趣的人。他刻「大蘇泛赤壁」,就從《赤壁賦》中摘取「山高月小」等膾炙人口的警句,組成對聯,刻在篷窗上。他在船背上刻製作者的姓名,在姓名之下,又刻了自己的圖章,而且用篆文,塗紅色。又如船窗上的字用石青,題名的字用黑,圖章的字用紅,這都能顯示出王叔遠的雅趣和他對藝術創作的一絲不苟的認真精神。文章把這些特點都仔細地記下來,就更能使讀者領會核舟具有的濃厚藝術風趣。
就文字來說,《核舟記》寫得精練簡潔,而對船上的那些情景,都能用文字說得清清楚楚。例如記船頭、船尾五個人的位置以及他們的手足的姿勢,寫得多麼有條有理,多麼清楚。在用字造語方面,例如「右手指卷,如有所語」「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簡直把核舟上的那幾個人都寫活了。《核舟記》不僅把船上的人和器物、文字的數目記下來,同時對他們的情況還作了不少的描述,可是作者所用的字,不過四百三十多個。作者把船尾上的兩個舟子,刻畫得十分生動,卻只用了64個字,文筆何等干凈利落!
《核舟記》的結構完整,層次清楚。第1段,先介紹和贊揚奇巧人王叔遠的技藝,並說王叔遠贈給他一個核舟。第2段到第5段,接著第1段的末句,記核舟本身以及舟上的全部情景。其中第2段記核舟的大小和形狀,第3段記船頭蘇東坡、黃魯直、佛印三個人的姿態和活動,第4段記船尾兩個舟子的姿態和活動。3、4兩段都以記人為主,作者寫得特別用力氣。第5段記王叔遠在船背上所刻的題名。第6段,對核舟上所有的人和器物、文字作一番統計,再一次告訴讀者,小小的核舟上,刻了這么多的東西。然後很自然地用了一句贊嘆的話——「嘻,技亦靈怪矣哉!」結束全文。文章的層次很清楚,而段與段之間的聯系卻又很緊密。各段的次序為什麼這樣排,它的理由相當明顯。
『叄』 求八上語文新學案《核舟記》答案
洢(yī) 器皿(mǐn) 罔(wǎng) 貽 (yí) 八分有奇(jī ) 軒 ( xuān)
箬( ruò) 糝 (sǎn) 髯 (rán ) 衣褶( zhě) 袒 (tǎn) 詘 (qū )
髻 (jì) 壬 戌 (rén xū) 甫 ( fǔ) 篆章(zhuàn)
多音字:
奇 qí 奇巧 了 liǎo 鉤畫了了 佛 fó佛印 冠 guān峨冠
jī 八分有奇 le 好了 fú彷彿 guàn 冠軍
◎字形
敞:寬敞 篷:帳篷 髯:美髯 篆:篆字
蔽:隱蔽 蓬:蓬勃 髻 :發髻 喙:鳥喙
袒:袒胸露乳 楫:舟楫 戌:壬戌
擔:擔子 輯:編輯 戍:戍守
但:但是 緝:通緝 戊:戊戌
揖:作揖 戎:戎馬一生
◎詞語
重要詞語:
明有奇巧人( 特別手巧 )
罔不因勢象形 (無不 )
石青糝之( 塗 )
其兩膝相比者 ( 靠近 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珠可歷歷數也 (清清楚楚 如「歷歷在目」)
其船背稍夷 (平 「化險為夷」 的「夷」為「平安」)
鉤畫了了 ( 清清楚楚 今有「清晰明了」)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 挑選 )
通假字:
長約八分有奇(「有」同「又」)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
詘右臂支船 (「詘」同「屈」)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同「父」)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最優秀、最勤勞、最聰明靈巧的人民,他們創造了光輝燦爛、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矚目的中華文明。其中最令人嘖嘖稱奇、嘆為觀止的有那源遠流長、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藝術,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樹根經三撥兩弄可以變成一隻活靈活現、凌空欲飛的雄鷹,這是根雕;一塊似可廢棄的石頭經三琢兩磨也可忽然化為山水木石、鳥魚蟲草,或可成為萬里長城的縮影,這是玉雕;不僅如此,一根頭發上可以雕刻下唐詩三百首的全部詩句,這是發雕;還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們學習的明末浙江魏學洢的《核舟記》就是遠在數百年前我國勞動人民、民間藝人精湛絕倫的雕刻技藝的一次輝煌的展示。
◎作者.
魏學洢(約1596—約1625 ),字子敬,嘉善(今浙江省嘉興縣人)人。明末散文家。《明史•魏學洢傳》言其「好學工文」。其父魏大中為明萬曆進士,官至給事中,因疏劾奸黨魏忠賢等而遭陷害入獄。魏學洢為此微服易姓,藏在朋友家多方設法營救父親。但營救無果,父親已死於獄中。魏學洢為此積憂積恨於心,不久即悲憤而死。其一生短暫,著有《茅檐集》(8卷)。但選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核舟記》卻不在這個集子中,該篇選自清代漲潮選輯的《虞初新志》。
◎背景
明朝時候,我國的微雕技術已相當高妙。明代馮夢龍《古今概談》一書「雕刻絕藝」條記載:吳人顧四以核桃刻小船,篷、檣、舵、擼、纖、索莫不悉具,並有各種器物及對聯等。「其人物之細,眉發機鱺,無不歷歷分明」。這與本文所記載的核舟頗為相象。
本文記敘了明朝一位民間微雕藝術家王叔遠在一枚長不盈寸的桃核上刻舟這件事,生動地表現了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文學故事——蘇東坡泛舟赤壁。作者全面而如實地描摹了雕刻在這件工藝美術品上的全部人和物,使人領會到雕刻家構思的巧妙和神奇的刻工,贊美了明末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也顯示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肆』 求八上語文全效學習23核舟記的答案 急!!!
23
《核舟記》參考答案
1
、
[
雕刻技藝的奇巧、靈怪
]
文章的全部內容安排實際上緊扣了這樣一個核心。
2
、略
3
、
分別由學生朗讀描述蘇拭、魯直
(
黃庭堅
)
和佛印神態的句子,說說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
他們此時此地的什麼樣的心態
?
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語」和佛印的
「矯首昂視」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要表現他們豁達、放曠的胸襟,說明他們在山光水色的
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眼前畫卷的美好意境里。
4
、
兩「舟子」雖神情各異,一個「若嘯呼狀」,彷彿是在那裡呼喚清風,顯得悠閑自在;
一個「視端容寂」,彷彿在專注聽「茶聲」。但表現了一個共同的氛圍,這就是愉悅、輕松、活
潑自樂。再加上船楫的「橫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於無楫,有舟子等於沒有舟子的一種放任自
流的境界。
人物刻畫精細(相對於核舟來說,人該佔多大比例?峨冠多髯、衣褶、念珠歷歷可數)神情
意態畢肖。
匠心布局、唯妙唯肖、栩栩如生、形神兼備,各具特色,意趣盎然。這就不光給人以具體的
形象,更更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獲得以美的享受,這才叫藝術。
觀賞核舟,恍惚間已經與蘇軾一起泛舟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
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
化而登仙。
我們不能不贊嘆:正是:雖為毫末技藝,卻是頂上功夫!
5
、
全文採用總——分——總的順序。
1
.主體部分以空間方位為序,層次清楚,構思巧妙。
從主到次,——結構完整、層次分明。
介紹人物神情,其順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個人物,又是由人物的上部描述到
下部描述。
說明舟尾情況主要運用了總分結構。先說「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而後分說,從「居
右者」說到「居左者」。
6
、
先寫船中間的船艙部分,
敘述它的窗子數量、
位置,
特別點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蘇軾的
《後
赤壁賦》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兩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波不
興」兩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蘇泛赤壁」相照應,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題。
四(一)
1.
⑴雕刻
⑵是
⑶零數
⑷左右
2.
(
1
)(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
2
)中間高起而寬敞的是船艙,(刻
著)用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
3.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4.
大蘇泛赤壁
5.
構思的巧妙
說明是在泛遊赤壁
(二)
《薛譚學謳》
1
.
(1)
唱歌
(2)
於是,就
(3)
阻止,止住
(4)
同「返」
,回來
2
、
A(A
.
於是;
B
、
C
、
D
的意思皆為
「才」
)
3
、
(1)(
薛譚
)
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
就以為學盡了。
(2)
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
4
、有。是他知錯能改,變驕傲為虛心的態度。
『伍』 閱讀《核舟記》(節選),完成下面題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
小題1:(1)高高的 (2)靠近 小題2:抬頭仰望,神情跟蘇(東坡)、黃(魯直)不相同。 小題3:①長不盈寸 ②各具情態 ③船艙旁邊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寬敞的船艙) 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藝術 『陸』 核舟記閱讀答案 課課練
答案: 『柒』 核舟記的課後題答案
從教師用書中摘錄的,自己找答案總結吧,多動腦筋 『捌』 《核舟記》點擊答案要所有的!!!!快!!!!!!
雕欄相望焉 望:對著 『玖』 核舟記課後題答案
明朝(有一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名叫做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來長的木頭,雕刻出宮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飛禽走獸、樹木山石(這一些東西來),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應該)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覽赤壁時的景象。 『拾』 《核舟記》書後習題答案
2\ 與語文閱讀感悟和積累運用核舟記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