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石灰吟》,背誦《石灰吟》。
2.學會2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憑借詩歌內容,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並簡介作者。
1.指名讀題,問:以前還學過哪些古詩?你們是怎麼學習古詩的?
2.釋題: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
3.簡介作者:《石灰吟》是一首詠物詩。作者於謙,明代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為官清廉,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他曾率領京城軍民擊退外族入侵,後卻因此受屈被殺。他的詩歌多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
(二)初讀課文。
1.錄音范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2.藉助漢語拼音,學生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指導學生按古詩的音韻節奏讀好詩句。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2)正音:焚fen,是前鼻音,不是後鼻音。
錘chui,是捲舌音,不是平舌音。
(三)精讀課文《石灰吟》
1.指導學生邊讀邊劃出不理解的字詞。重點理解「千錘萬擊」、「焚燒」、「若等閑」等詞語的意思。
2.用「增、刪、調、補」的方法讀懂詩句。
(1)逐字逐句理解,難以理解的可聯繫上下文理解。
錘:敲打。擊:撞擊。若:好像。等閑:平常事。人間:人世間。
(2)把省略的詞語補充進去,調整詞語順序,逐句說說句子意思。
(3)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看圖想像意境,體會感情。
師啟發想像: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是什麼樣的?作者見此情景有什麼表現,會怎樣想、怎麼說、怎麼做呢?
4.指導朗讀。(用高亢、贊美的語調來表明詩人的堅貞、高潔的志向。)
5.學生練讀,指名試讀,齊讀。
6.小結並嘗試背誦。
2. 雨 說(鄭愁予)教案
雨 說(鄭愁予)
教者:張其海
教學目的:
1、學會細致觀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徵的描寫方法。
2、學習在景物描寫中抒發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注意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選擇好語氣和語調,有感情地朗讀這一首詩。
2、細致地觀察景物,抓住特徵進行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飽含的真情。
教學設想:
1、安排兩課時。
2、方法:誦讀感悟法、聯想想像法、評析欣賞法、探究學習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還記得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嗎?在中華詩歌的寶庫里,還有許多燦若星河、異彩紛呈的現代詩,她們吸收了幾千年詩詞深邃的神韻,借鑒了外國詩藝自由的腳步,感受著新時代清新的氣息,裝點了中國乃至世界詩壇的盛裝。今天,就讓我們和著喜悅、輕快的節拍,去聆聽「雨說」,去感受現代詩歌的魅力。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讀准下列加點字的音:
圃( ) 錮( ) 滯( ) 喑啞( ) 嚷( )
蓑( ) 笠( ) 膏( ) 聳( ) 繞( )
襁褓( )
2、解釋下列詞語:
(1)禁錮:束縛,強力限制。
(2)寒淺:初春時淡淡的余寒。
(3)留滯:停滯,不流通。
(4)喑啞:嗓子干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好些人)大聲地叫或說。
(6)蓑衣:用草或棕製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7)潤如油膏:細膩光滑的像油,像脂肪塗抹的一樣。
(8)安息:安靜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長眠。
(9)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賜福,後來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
語調:如第一節應讀得急切,表達出對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節應讀得輕柔、溫和,以示「雨」之關愛;第五節可讀得歡快一些,傳達喜悅之情;第八節應讀出高昂之氣,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第九節讀出欣慰之情,顯示全詩的主旨。
停頓: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當/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著種子」
重音:如「我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記著,你們嘴裡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點的詞要重讀。
三、作者簡介: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於山東省。台灣當代詩人。1949年自費印刷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1954年考入中興大學法商學院,並在《現代詩》季刊發表大量詩體,成為「現代派」的中堅。1968年赴美留學。出版的詩集有《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鄭愁於詩集》、《刺綉的歌謠》等。在台灣詩壇鄭愁予被稱為「中國的中國詩人」。在「中國也很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時,鄭愁予始終堅持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准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現代的。他的詩表現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現代的,可在詩的感情深處,則是深厚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他把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與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技巧相結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國傳統的意識中,使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渾然一體。作為現代派的一員,鄭愁予 以其對中國傳統精神和藝術品味的繼承,迥然有別於西化的「現代」。
四、講授新課:
1、朗讀唐代詩人杜甫膾炙人口的名詩《春夜喜雨》,回憶一下這首詩中杜甫抒發的感情。(這首詩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時寫的。詩中描寫春夜降雨,滋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喜悅之情。)
2、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雨說》中詩人從雨中獲得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借春雨的述說抒發了詩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們無憂無慮、幸福成長。由此贊美中國傳統的「一切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3、副標題起什麼作用?這一首詩的副標「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對我們理解這首詩的題旨有什麼幫助?
--副標題:新聞報道中多行標題的一部分,又稱輔題或子題。寫在正題的後邊,用以補充或說明正題,對中心進行提示。散文和詩歌中的副標題一般以是提示詩、文寫作緣由為多。如《有的人》其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其實這首詩就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的創作的,目的也就是以鮮明的愛憎,贊頌魯迅先生自願「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偉大精神。
《雨說》這首詩的副標題「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它提示了讀者,詩人寫作本首詩歌的出發點是為中國的廣大兒童們。詩人想借「春雨」告訴中國的兒童們,中國人傳統的人文思想是「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下一代」,兒童們應該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體會長者的愛撫,在無憂無慮中幸福成長。
4、朗讀課文,找一找詩中「雨」說了什麼話?這些話集中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
--「雨」說她來了;她是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她,靜悄悄地走來,孩子們不要拒絕她的來到;她,來自遙遠的地方;她曾在幸運的笑中長大。「雨」說她來了,就不再回去,當孩子們學會了自由地笑,她快樂地安息。這些話表達了中國的長者們為了讓兒童們能夠無憂無慮、健康幸福的長大,他們願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價。
五、小結:
近來我們學了不少的詩,都是新詩。所謂「新詩」世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後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們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詞格律的限制,採用了比較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更直接反映了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它與社會發展的潮流相適應,逐漸成為詩歌的主流。學習詩歌很重要的是要朗讀,在理解詩意後,更應當運用朗讀的一些要領和技巧反復詠唱,朗讀成誦。詩的語言有別於其他文體,大量的名詩,其語言更是經過詩人千錘百煉方給於確定,記憶於心,對於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大有幫助。因此期望同學們注意朗讀成誦。
六、作業
1、朗誦全詩。
2、討論完成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二、繼續分析詩歌:
1、這首詩布局謀篇,層次井然,請給詩分段並歸納段意。
--根據這首詩雨的行蹤,可以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雨前。寫春雨來前大地蕭條,也因大地蕭條,雨才來探訪大地。
第二部分:(第2、3、4、5節)雨中。寫春雨來臨,大地更新,春雨的來 臨為大地帶來了歡樂。
第三部分:(第6、7、8節)雨教。寫春雨告知兒童自己曾在笑中長大,教兒童要勇敢面對生活、幸福成長。
第四部分:(第9節)雨息。寫春雨向兒童們表達自己的最大心願是看到兒童們自由地笑,幸福成長。
2.按朗讀要求讀一讀詩,想一想這首詩詩人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裡?
--這首詩詩人運用了擬人化修辭手法,整首詩擬人。把春雨當作人來描寫,賦予春雨人的動作與思維。把詩人抽象地希望兒童們幸福成長的願望,用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
如詩的開頭寫大地蕭條,用擬人化寫景物,雖沒有明白地說,沒有雨,造成了荒涼。但「小溪漸漸暗啞歌不成調了」讓人明白沒有雨,沒有水的後果是嚴重的。抽象的思想通過了具體形象的詩歌語言,擬人的方法得到實現。
又如第5節的詩完全是照應了第1節「田圃」、「牧場」「魚塘」「小溪」雨前、雨後不同的景象,讓我們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後的喜。可見擬人化的修辭手法讓這首詩更加形象,更加生動,更容易讓人接受詩人的忠告:「只有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而詩最後「當你們自由地笑了,我就快樂地安息」不是作者由衷的願望嗎?創造一切可能,讓兒童們幸福地無憂無慮的成長。
3、讀一讀第7、8兩節,這其中的「笑」你是怎樣理解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兩節詩,雖是「春雨教兒童二樣事」,但內容只有一樣,即「教你們勇敢地笑」。不同的是:
第7節詩人通過景物描寫,通過物對雨的態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條兒」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這擬人逼真,風雨中的柳樹長得更瀟灑;而一石獅,石獅流的不是淚,那分明是雨水呀,風雨中石獅也多了一種樂趣;雨中的飛燕,傾斜那靈巧的軀林,穿梭其中,那是一種喜慶、勇敢的身姿,可見詩人透過雨,教給兒童們的是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只有這樣,樂對人生,才能幸福成長。
而第8節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這里的「笑」仍然是教兒童們要勇敢地面對人生。兒童是大地的主人,兒童是未來。只要我們的廣大兒童勇敢面對生活,樂對人生,我們的國家,民族就有希望。這是詩人殷切的希望。
4、想一想,這首詩與艾青《黎明的通知》在擬人化手法運用上有什麼異同。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擬人化手法。這一點和艾青的《黎明的通知》類似。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全詩以「黎明」為說話者,而鄭愁予的《雨說》,全詩以春雨為說話者。不同的是艾詩主要是「黎明」讓詩人轉告人們它的通知,而鄭詩則用「雨」直接與兒童對話,表情達意罷了。
5、說一說,這首詩除了擬人手法外,作者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增強詩歌的感染力?
--除了擬人外,作者還用了比喻、排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比喻:如:「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排比:如。「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反復:如:「雨說:我來了……」「雨說:…,」
三、作業:
廣泛閱讀現代、當代詩詞,以拓寬自己的視野。
3. 觀滄海教案(備課筆記)
《觀滄海》 ——曹操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養學生的遠大的志向。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文修養。
4、了解詩歌情境交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5、揣摩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誦讀詩歌,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2.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教學時數教學時數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教學方法 朗讀法;聯想、想像法;討論、點撥法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有人用這樣的話來評價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1800年前他統一了連年動亂的中原大地;他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他的詩篇流傳千古。他以人格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在三國時期獨領風騷。他就是三國時期的三絕之一——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組詩中的第一章——《觀滄海》。什麼是樂府?原來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機構名稱,後來演化為詩體名稱。 《觀滄海》正是北征烏桓歸途中經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等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副怎樣的圖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觀滄海》,來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二、 整體感知,充分讀書
1.教師泛讀,正音。
2.學生自讀,整體感知詩詞大意
3.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省昌黎縣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
何:多麼
澹澹(dàndàn):水波盪漾的樣子。
竦峙(snssssǒ):高高地挺立。竦通「聳」,高。
峙:挺立。
蕭瑟:是聯綿字,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陽和月亮
若:如同
星漢:銀河。 燦爛:是疊韻聯綿字,光彩耀眼的意思,
幸:慶幸。 至:極。 幸甚至哉:真是幸運極了啊。用這首詩歌來抒發自己的心願志向。
詠:歌吟 詠志:即表達心志。 志:理想
三、 賞析品讀,深入理解
1、《觀滄海》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滄海」的「滄」字作何解,能否換「觀大海」這個題目?
討論、歸納、明確:「滄」是暗綠色的意思,「滄海」就顯示了大海的色彩,比用「大海」更形象、更生動,所以不能換。
2、本詩是寫景詩,還是抒情詩?寫了什麼景?抒了什麼情?
景: (實)海水、樹木、草、秋風、洪波生機勃勃 (虛)日月星漢寬闊、博大
情: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圖景,表現詩人開闊胸襟,抒發了詩人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理想。
詩的正文可分三層: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朴。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以敘事發端,起調平穩。「觀「字統領全文。是詩的線索,由以下「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東:方位名詞,這里作臨的狀語,表示向東、朝東。臨:到,這里是登上的意思。
以:連詞,連接「東臨碣石」和「觀滄海」兩個短語,所連接的後一部分表示前面動作行為的目的。觀:看,這里是遠眺、眺望的意思。
滄海:東海,這里是泛稱。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湧起」)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盪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接著描繪登山觀海所見壯麗景色。這兩句寫大海雄渾開闊的氣象,是遠景,全景全景全景全景。
水:指海水。
何:副詞,用在形容詞謂語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譯為「怎麼這樣」「多麼「那麼」等。
竦:同「聳」,高起,高聳。峙:直立。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這兩句寫,,突出其林密草豐的特點,是近景,是局部。
樹木:指山島上的樹木。叢生:(草木)聚集在一處生長。這里是說林密。
豐:茂密,茂盛。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從結構上看,把海水的正面寫實推向了高潮,也自然的過度到了下面的虛寫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這兩句寫大海波濤洶涌的動態。以上六句描寫,有靜有動,有遠有近,有主有從,都是實。
詩人這時的視線從山島又轉移到哪裡呢?(明確:海面上) 蕭瑟:秋風聲。洪波:巨大的波濤。洪:大的意思。涌:形容大波掀動的樣子。 第三層(最後四行)藉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寫的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是從兩個「若」字看出來的。這首詩的基調是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賞析玩全詩後,想必大家也知道這首詩的大意了吧,下面我們一起描述一下大意。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湧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深入理解後,大家考慮這樣幾個問題, 全詩是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觀。
曹操的這首詩有什麼寫作特點?
明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1. 豐富奇特的想像。 《觀滄海》這首詩最大的亮點就是詩人在表現滄海之壯觀、之雄偉時,他除了直接描寫大海本身之外,還從浩瀚壯闊的海景展開想像寫出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樣的佳句。表現出了滄海吞吐日月蘊含群星的氣派。讀到這里,我們眼前就會浮現出天連水、水連天,浩浩盪盪無邊無際的宏偉景象,這一切都歸功於詩人豐富奇特的想像。
2. 合情合理的誇張。 從表現形式上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運用了誇張的手法,運行不息的太陽,星光燦爛的銀河,竟然蘊含在滄海之中,由於前面在描寫滄海本身時,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表現了它雄壯的氣勢。所以這是用誇張的手法進一步來突顯它的這一特點,使讀者在為滄海的氣勢所折服的同時,覺得誇張也合情合理了。
3. 准確恰當的借景抒情。 如果《觀滄海》僅僅局限在大海氣魄的刻畫與表現上,這樣的滄海雖雄壯但缺乏靈性。詩人巧妙地賦予大海以人的性格,它的雄渾、它的沉穩、它的動盪不安,這些無不是詩人自身真實的寫照,詩文表面句句是在寫景,實則時時又在抒情,結尾「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一句,詩人直抒胸臆,把自己的雄心壯志與滄海的雄偉融合在一起,不僅表現了滄海的宏偉,還抒發了詩人博大的胸襟。
四、 拓展延伸,鞏固積累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是由全景到局部,由遠到近來描寫登海後看到的景物和感受的。 在這首詩中,景和情是緊密結合著的。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了他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於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全詩語言質朴,想像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 他們以質朴剛健、清新自然的語言、比興的手法真實地再現現實,抒發強烈的思想感情,表現出鮮明的個性色彩和時代精神形成了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後人稱這種文風為「建安風骨」。
建安風骨是漢魏之際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詩文的俊爽剛健風格。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 曹操的歷史評價 曹操在亂世中積極追求個人抱負的實現,自我的不斷超越,以最終獲得完全的「優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為己任,以齊桓公、晉文公為榜樣,追逐「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境界。對於自我的掩飾,曹操由於對自我有著許許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使得他可以變得極為猜疑和殘忍,行為復雜多變,令人難以捉摸。換言之,人格狀態不協調是曹操的悲劇。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孫權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唐太宗說曹操:「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五、 總結 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為達到目標堅持努力,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社會生活中,不要斤斤計較,要互相謙讓。做一個像曹操一樣有雄心壯志、博大胸懷、遠大抱負的人。不要做有目標,但是不堅持,甚至不擇手段的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O(∩_∩)O~
4. 幼兒園大班幕江吟古詩教案
內容:古詩《絕抄句》
活動目標:
1.激發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活動准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認識的飛禽引入。
2.利用課件引導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朗誦這首關於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採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畫出這兩句的意思,並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5. 《遊子吟》教學設計怎麼弄
《遊子吟》教學設計 曾小雯
《遊子吟》教學設計
執教:勒流中心小學 曾小雯
教學目標:1、學會一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3、藉助注釋自讀課文、了解詩歌大意。
4、感受詩歌表達的母愛及詩人贊頌母愛、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感受詩歌表達的母愛及詩人贊頌母愛、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人贊頌母愛的詩句。
教具准備: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前組織】
同學們,你們認識我嗎?我是來自勒流中心小學的曾老師。既然我們大家不熟悉,那我們就先來學學古人,以詩會友吧!我給大家帶來的詩是李白寫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現在輪到同學們讀出你送給大家的詩。——學生背詩。
現在,我們再來學學現代的歌星,以歌會友。我給大家帶來的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會唱的可以一起唱。
【教學過程】
一、歌聲激情,談話導入,引出話題。
1、課前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激發學生情感,營造學習氛圍。
2、提問並結合板書:剛才聽到歌聲,你想到什麼?
(母親、母親對我的關懷、母親對我的愛。——師:有母親,我們就能獲得
母愛 結合板書:母愛)
二、揭示課題,點明學習要點。
導語: 母愛無處不在,母愛無微不至。如《荔枝》這篇課文,作者從母
親「讓荔枝」這一細節就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
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唐詩《遊子吟》,看看詩人孟郊又
是通過什麼來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的,又是怎樣贊美母愛的。
三、釋題:遊子吟 (遊子:出門遠游的人。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四、學生朗讀全詩、正音、指導朗讀。
五、小組合作理解詩意。
現在以小組為單位,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注釋,結合自己的理解,理解全詩的意思。
六、學生匯報、老師訂正。
七、圖文結合,展開想像,描述詩句體現母愛的感人的情景。
1、導:同學們都大致理解了全詩的意思。從你們的理解當中,能不能
知道: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什麼情景呢?——母親為即將出門遠游的兒
子縫制衣服的情景。
2、(出示圖畫)導:詩人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景,請同學們發揮你的
想像,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情景描繪出來。
八、小結、板書:在這首詩里,詩人通過描寫母親縫制衣服這一細節表現了
母愛,特別是衣服上那密密的針腳,更傾注了母親濃濃的愛。)
九、理解詩歌末兩句,體會詩人對母愛的贊頌。
1、導入:看著年邁的母親在燈下縫制衣服的情景,沐浴著母親濃濃的愛,詩
人按耐不住自己的情感,他說出了自己的心底話。
2、感情齊讀末兩句。
3、分析:這兩句心底話是詩人對偉大母親、濃濃母愛的贊頌。
寸草心——小草的心意 三春暉——春天的陽光
遊子的愛心 慈母的恩情
(小草報答不了春天溫暖的陽光——兒子的愛心報答不了母親深重的恩情)
4、學生口頭說末兩句詩的意思。
十、感情誦讀全詩,
導:《遊子吟》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兒
子對母親的熱愛之情。讓我們帶著感情誦讀全詩。
十一、結合詩歌內容,進行拓展說話、編寫詩句練習。
導:有人說,母愛是一種情感,看不到,摸不著。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原來母愛就存在於一些很平凡的生活細節當中。問:你能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小事)當中感受到母愛嗎?——學生說事例(生活細節)
小結、指導編詩:
母愛真是無處不在,母愛真是無微不至,生活當中的很多細節都讓
我們感受到母愛。現在,我們又來以詩會友,用詩歌的形式寫出我們對
母愛的體會。
【出示詩節】母愛是什麼?母愛是兒子衣服密密的針腳。
請同學們仿照編寫,編好了,以小組為單位連著讀,讓彼此感受。
3、學生匯報讀詩。
十二、結束語。
請我們用心地體會母愛,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報答偉大母親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