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信息技術珍惜植物的教學備課

信息技術珍惜植物的教學備課

發布時間:2021-02-08 00:33:35

① 三年級信息技術備課什麼是信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課時
1.知道信息的重要性。
2.知道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應用。版
3.初步了解權計算機的應用。
教學重點     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計算機的應用。
教學准備 
教學板塊 教與學預設
(師生活動) 教學重構
(修改意見)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入。
我們生活在充滿信息的世界裡,每天都通過接受和傳遞各種各樣的信息,不斷地認識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普遍應用,給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了更大的便利。現在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吧!(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一)我們生活在信息的世界裡。
1.什麼是信息?
2.信息是怎樣接受和傳遞的?
(二)信息技術及其應用。
信息技術主要包括感測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②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為幫助廣大教師實施好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將從日常教學中經常接觸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和說課設計三個方面出發,探討信息技術教育新教材的實施點滴。一、教學設計1、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及方案、評價和修改教學設計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等幾個方面。教學設計要求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評價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強調運用「整體---局部---整體」的思維方式,立足整體、統籌全局、使各教學要素相輔相成,提高和確保教學系統整體的最優效應。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是指微觀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其中課時教學設計是以某堂課的教學為設計對象,而此處的微觀教學設計則指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對象。2、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以下步驟:(1)、學習需求分析:從教材的角度出發,課程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2)、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目標是什麼?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必備、輔助的知識技能,要教哪些內容。(3)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起點水平與學習特點。(4)、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5)、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如程度教學策略、發現式教學策略、認知教學策略、掌握學習策略、和諧教學策略等。(6)、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適時使用恰當的教學媒體,在運用媒體上,主張恰如其分,和諧、統一,不要為使用媒體而用媒體,避免與整體教學過程的脫節。(7)、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作出的反應,設計好另外的教學方法、問題和練習,一旦出現非常情況,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8)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指在知識教學完成後的總體評價。 3、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新大綱、新教材與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求教師要從其學科特點出發,根據其教學規律進行教學設計。(1)、從課程特徵角度出發設置教學目標的原則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變化,計算機的工具性越來越突出,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教育是國家對公民開展的信息素養基礎教育,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計算機文化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所以教學一定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正確確立教學目標,注重教學的基礎性,反對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培訓化」。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並結合新大綱的要求,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目標、技能領域目標和情感領域目標三個方面,其目標的確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功用性。(2)、從課型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課往往是認知和技能相結合,不同的課型側重點有所不同,從教材編寫來看,有理論課、操作技能課、綜合實踐三類。理論課主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機器人的作用,計算機和機器人的基本知識,對這類課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領域讓學生破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興趣,教師可運用插圖、形象的比喻、進行直觀教學,教師可精心設計學生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網路查詢等形式。在程序設計學習時,情感領域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對操作技能課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工具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操作技能,教師要注重規律性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技能訓練主要根據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映理論進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訓練組合也許是最初使用連續強化安排,然後固定間隔強化安排,最後是變化比例強化安排,隨著訓練期的推移,比例可進行變化,最終形成技能。如小學生的指法練習,教師在學生掌握正確的使用後,可在每課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反復訓練。對綜合實踐課要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培養,讓學生在作品、成果中獲取成功感。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在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給教師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如小學課本《龍宮尋寶》一課,某教師的導入環節設計如下:編制了一副孫悟空在龍宮舞動金箍棒的動畫軟體,在同學們津津有味欣賞的時候,教者伴隨講到:你們看孫悟空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轉,多麼神奇呀?這樣設計直接點中本節課的主題---扭曲與拉伸。如某教師在基礎練習環節將課後的練習題《小雞》和《春天》兩副作品引入到課程作為復制、粘貼的基礎練習,這不僅擴充教材訓練知識的不足,而且將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要重視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設計,教學重點要重在將知識的「透」上,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消化,難點則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設計上。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點,由於信息技術教材在編寫上不是盡善盡美,需要教者適當將某些知識淡化與提升,如將一些知識變成自學閱讀,一些留為課後閱讀等,要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透,同時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練習部分的設計要重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同時要重視過渡語、小結和板書的設計,克服語言的隨意性。在板書部分,我想雖然有了計算機展示工具,但板書的作用在於當教學結束時,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起到總結、點撥的作用,不應輕易拋棄,板書設計要講究平衡、美觀。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目前的許多知識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所以教師要重視主題化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在設計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題性和發展性環節的設計。除此之外,應注重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的設計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基本要求的貫徹落實。 二、教案設計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計劃,經過充分考慮准備和慎重考慮所寫出的關於課堂教學的一切具體措施的方案。不僅是教師備課水平的標志,也決定了一堂課的好壞。1、 編寫教案的准備工作教師編寫教案前,首先要通讀教材,對照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系統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來龍去脈,了解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對全局性關鍵性的一環,如果是新教師應對課後習題反復練習。在熟悉教材後,根據大綱要求設計好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明確,便於實施、檢測,對目前信息技術的課程,落腳點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視知識性和學科思想的滲透。根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分析組織教材,准確地確定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對有些知識可以不講或略講。在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要研究用什麼方法來突出重點,什麼手段來突破難點,要分析教材為什麼這樣安排,其意圖何在。在上述內容確立之後,應根據教學內容確立合適的授課地點,對於以知識性為主的教學應選擇教室教學,避免在機房上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上機部分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選擇合適的教具,要注重示範性教具的選擇,某些課程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的特點(如課件、同步教學系統等),充分展示其示範性,重點在於選好工具軟體,如職專DOS的FAT表教師根據教材選取了「諾頓」工具軟體作為教學工具使教學內容簡單化,並增加了教學導向性。2、編寫教案應考慮的問題:要復習哪些為新知識打基礎的舊知識;採用什麼形式導入新課,其形式是否新穎,關繫到是否啟發學生思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時間分配;選取什麼例題,練習部分如何設計,如何進行;用什麼方法檢查和鞏固教學效果;什麼時候採用什麼教具效果最好;各環節如何過渡;課堂小結如何實施;是否布置作業,布置什麼樣的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可以不布置作業或以思考題的形式為宜。在設計時要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學習環境,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2、 教案的基本內容課時教學設計教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授課教材、班級、時間、課題、教學目標、課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手段、教法、教具、授課地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其中教學過程應包括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其銜接,教學提綱、教學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師生活動和時間分配的內容。教學環節一般可以包括:復習提問(設計問題及正確答案);導入新課(具體導入手段);講授新課(教授過程、學生怎樣做;哪些由學生回答,哪些由學生練習;重點如何講述、難點如何處理,哪些容易出錯,須防止、提醒,上機指導如何實現;如何設計練習和小結)。3、 編寫步驟:(1)、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便於檢查和執行。要從學生的素質和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可能達到的教學目的。(2)、確立合適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關鍵性的知識,解決這部分知識,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而難點是相對的,是學生容易誤解和混淆的知識,對同一節課不同的學生其難點可以不同。(3)、設計課型、准備教具、設計教學手段與教法(4)、設計教學全過程、時間分配、師生雙邊活動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課堂提問、書寫例題時應看教案,防止題目錯誤,浪費教學時間;在講完一個段落後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個環節和重要內容,如果布置作業,應看教案。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調整更改教案,如出現由於對學生水平掌握不準出現教學設計過高、過低情況;出現突發事件,教案可適當更改,但不易更改過大。 三、說課設計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已推廣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此項教學形式對於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育理論水平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在許多教學活動中已經作為評課的一項指標,有些地區也因此延伸出「說片」、「說課件」等多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形式,那麼什麼是說課,怎樣說課,計算機學科在說課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就這些與大家共同探討。(一)、說課的基本理論1、什麼是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向評委或同行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屬於教師教學研究的范疇,它可以幫助教師認識備課的規律,提高備課的能力。教師說課要求用簡潔、准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思維過程,主要使用書面語言,並且主要是在於說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說課的實施對象是教師,所以每一具體內容的設計上,不僅要說出做什麼,怎麼做,而且還要說出為什麼這樣做。既要把一個具體的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論性。2、說課的組成說課就是要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即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說課包括四個方面: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有上機操作時應做適當的上機操作。3、說課的特點(1)、深刻性:說課時應將具體課題寫成說課講稿,通過語言媒介展示出來,更深地剖析了課題。(2)、研究性:說課是面向廣大同行,由同行評,因此可以通過「評」取長補短,相互受益,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教研活動,更注重於集體教研,是提高備課質量,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條最佳方法。(3)、演練性:說課是教師備好課,先經同行評研,然後再反饋加工、創新直至滿意才給予學生上課,是在備課與上課之間重要的一環,實則是對象不同的教學活動,是備課的引申與發展,是對備課的檢查補充。(4)、理論性:說課不僅要求教師說出「怎樣做」,而且更要說出「為什麼做」的探究式研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鑽研大綱和教材,更要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精神與要求,並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和探討說課的內涵和形式。4、說課的意義(1)、宏觀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說課是一項教研活動,在說課的過程中,必須說出科學依據,要想說好課,必須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教育理論。因此,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機制,使廣大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教法、學法與教學程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水平,能促進課學教學三個體現,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體現教材的思路,教課思路和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原則。(3)、是最有效的備課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說課有助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備課是教師已經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的處理,便易忽略教材內容為什麼這樣安排,教學時為什麼這樣處理,只有通過說課,才能被發現。通過說課可以鍛煉教師執行貫徹教學大綱、駕馭教材的能力,由於在對教學內容分析上,要說明教學目的的制定依據,重點,難點的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師對大綱理解,同進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展現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同時將提高教師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設計能力,哪些內容講,哪些內容練,哪能此內容讀,怎能樣突破難點,用什麼手段訓練重點,怎能樣引導、啟發、怎樣培養思維品質,都通過說課來完成。(二)、怎樣說課說課一般要求教師說出自己對教材的分析處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說教材:交待課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單元及整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前面知識的聯系及新知識的影響;教學目標認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理論設計依據。說教法:為實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採用的教學方法及訓練手段及其依據。說學法:讓學生如何學,教給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說教學地點的選取(教室/機房),選用的教學工具。除此之外,應說明教學對象及課型特點(理論課、實踐課、綜合練習課)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過程部分總的要求是知識正確,線路清晰,相應的操作準確。首先說明教學線路,對每個環節要講明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時強調設計意圖。對軟體演示和作品點撥等使用軟體的場合一定要配以相應的軟體操作。要充分考慮各環節的過渡語、小結語及導入環節的設計,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上要自然、巧妙,立足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重點要講透、難點要突破,要注有檢驗環節的設計。以上我們從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說課設計三個方面談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與要求,這些是教師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與基本,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基本功。四、教師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學基本功外,作為教師應注重目前信息技術學科的幾個突出問題。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編寫的,任務驅動是一種符合信息技術教育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的教學方法,它為我們提供一條由淺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學思路,同時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適用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關於任務驅動教學,教師應做到「有題—有線-有程—有果」,所謂有題是指課堂教學應提出主題,如課程整合、美麗的家鄉、保護環境、愛好和平等主題;所謂有線是指教學線路,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識點和技能點,注重創設情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學生的分析、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果是指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應用創新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作為培養目標,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內涵、延伸教材,注重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選用適當的教法,營造教學情景,實施教學。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能動地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教師應認真開展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成敗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在開展教學設計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確定,要明確、恰當,教學環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難點與重點的確立要依據課型和學生實際確立,要求恰當、准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過程。突出重點就要講透---練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難點要講究採用怎樣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課按教材要求為新授課,如學生在小學階段基本上已經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那麼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知識綜合應用和能力培養上。教學結構要在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結構設計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兩個角度,要做到層次分明、各種教學活動搭配合理、組織緊籌、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對一些知識進行「提升、淡化」處理,切忌「平鋪直敘」。設計中要注重知識滲透、能力培養、創新、應用意識的培養,對導語、過渡語、小結、板書設計、習題常被看作「小環節「的地方不要輕視,切忌「隨意性」,要認真考慮對待。教師要從學科特點、課型特點出發進行設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軟體資源、多媒體同步教學系統等)在學科方面應注重突出信息素養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在課型上要針對不同課型進行設計,如習題課應在練習的設計上體現目的性、階梯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選取相應的教法,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並由此出發,兼顧新知識的特點,幫助學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識。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一堂成功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總之,評價一堂課關鍵在於「教」和「學」兩方面,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學設計

③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有何優勢進行集體備課

教學內容、理論、實踐,進行不斷地總結、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信息技術知識,從而真正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
1 集體備課簡述
集體備課是指教師由主備課人牽頭、以備課組為單位,按照教學標准,對近期的教學內容進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資源等分析,然後確定明確的教學任務並進行分解備課,最後審定提綱以及教學實踐後的信息反饋的教學活動。通過這樣的集體備課方式,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交流與資源共享,吸取其他教師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取長補短,同時還能有效地抓住重點、難點,更好地優化教學內容,從而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此外,集體備課還為教師騰出了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以及進行教學科研,這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2 集體備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的創設歷史短、教學經驗少、信息技術知識更新快等特殊性,集體備課顯示出了其重要的作用。
2.1 集體備課可以優化教學內容,方便教學管理
由於每個教師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見解、對信息技術發展的了解程度、對教學方法的偏愛和掌握程度不一樣,這就必定導致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度、高度以及難易程度的把握度不一樣,而一個地區、一個學校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應該是相近的,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的水平參差不齊,學習到的信息技術的方向也可能會不一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偏離正確的教學目標。而集體備課可以對學情進行綜合分析,統一安排教學進度,能正確把握教材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資源共享、分析、整合,為信息技術的教學提供有力保障。此外,這些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材料,是集中了眾多教師的經驗和智慧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能夠為後續教學方法提供一定的參考,也能為以後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研究甚至是教材的編寫提供依據。
2.2 集體備課可以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集體備課可以通過教師的相互交流,以老帶新。新教師可以從老教師那裡詳細了解到學生的能力、學習態度等情況,根據老教師傳統教學的經驗,可以快速地找到合適自己的教學方法;老教師也可以從新教師那裡學到一些新思想、新技術,如SPOC、MOOC等在線教育的方法,並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新教師和老教師的資源互通、共享更能尋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這對於教師自身來說,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還能夠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新、舊教師教學思想和理念的碰撞,更能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整合,對於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發展都是有利的。
2.3 集體備課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集體備課雖然是教師教學的行為,但學生終究是教師集體備課的對象。集體備課過程中,經過眾多教師的集體討論,可以找到適合本校或本班級學生的、能夠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分析和探討,找到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方向,並鼓勵其與具有相對應特長的教師進行交流和學習。如有的學生對Word、Excel的深入應用感興趣,有的卻在圖片處理方面有心得,這樣就可以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加快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的個性化發展,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
3 集體備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誤區
集體備課給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帶來了很大改觀,但是在集體備課開展的過程中,很多學校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誤區。
3.1 教師團隊意識不高,使集體備課成了走過場
由於傳統教學考核制度及教學評價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仍然是各自為戰,在集體備課時不願意分享自己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而有的主備課人甚至實行「獨裁」,所有的全由他一人說了算,這樣就使得其他教師的優秀想法、見解、資源甚至是積極性都被打消了,使得集體備課成了名副其實的走過場,成為了應付學校檢查而設置的一項任務。
3.2 集體備課成了各種資料的匯總
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大多數教師都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所以乾脆直接網上下載別人的優秀教學案例,根本不聯系教師自身以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的程度,更有甚者沒有經過選擇就全盤吸收,使得教學成為了網路資源的組合;而各教師分頭撰寫的教案也不經過集體討論,直接裝訂形成統一教案,使得其他教師對某一個知識點好的教學方法得不到發揮,使集體備課成了「教案之和」,不僅沒有發揮集體備課應有的作用,反而阻礙了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使得以後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單一。
3.3 對教案的應用成了照本宣科
集體備課的教案是眾多信息技術教師優秀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及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知識的結合,這個教案的形成大多是求同存異的結果,但是不並意味著在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就應該是對著教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然而,很多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正確地應用集體備課的教案,教案簡單說來就是一個教學大綱。對於討論出來的教學方法應當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選擇合適的來應用,而不是盲目地照搬。這樣不僅喪失了自身的教學風格,而且這種「東施效顰」的教學方法會讓教學效果越來越差。
4 信息技術課程集體備課的正確構建方法
按照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集體備課活動的構建應遵循以下順序:確定主備課人―按內容集體分配任務並分頭撰寫教案―集體討論並最終確認教案―實施個性教學―教學效果反思。例如,在「信息的獲取」這一教學知識點的集體備課中,備課組在確定備課組長後,該備課組長先通過研讀教材以及前幾年積累的教案分析,將本節課劃分為三個備課任務:信息檢索的方法、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方法、文件下載,同時分配給三位教師進行分解備課。三位教師通過自己的經驗、對教材的分析以及網路上相關資料的查找、整合、利用,形成自己的教案框架。備課組長組織教師進行集體研討,對教案進行分析和補充,形成最終的統一教案。如某教師在信息檢索的方法中只提到了搜索引擎以及在線資料庫兩種方式,忽略了常見的直接網址訪問這種方法,而其他教師就補充了這種方法;又如,搜索引擎查詢的時候,負責該教案的教師只提到了創設教學情境的教學方法,但是擅長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師則提出了另外的教學方法。通過這樣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補充,能使教學更加完善。教師在集體研討的過程中,找到了適合自己同時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經過教學實踐後,教師再集中對教學效果反思。例如,某教師在教學後發現學生在選擇下載工具時普遍選擇的是迅雷,對於其他的下載工具如快車等選擇很少。教師就要思考是由於個人喜好還是周圍環境的影響,要保證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下載工具以及下載方法,同時也要對其他的下載方法有所了解。
5 結語
集體備課給信息技術教學帶來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師要學會正確使用這一備課方法,就要不計較個人得失,深刻鑽研教材,結合當地信息技術教學進度、學生情況、教師能力等開展活動,同時要學會靈活變通各種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上好信息技術教育課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④ 如何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

為幫助廣大教師實施好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將從日常教學中經常接觸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和說課設計三個方面出發,探討信息技術教育新教材的實施點滴。一、教學設計1、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及方案、評價和修改教學設計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等幾個方面。教學設計要求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評價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強調運用「整體---局部---整體」的思維方式,立足整體、統籌全局、使各教學要素相輔相成,提高和確保教學系統整體的最優效應。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是指微觀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其中課時教學設計是以某堂課的教學為設計對象,而此處的微觀教學設計則指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對象。2、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以下步驟:(1)、學習需求分析:從教材的角度出發,課程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2)、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目標是什麼?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必備、輔助的知識技能,要教哪些內容。(3)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起點水平與學習特點。(4)、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5)、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如程度教學策略、發現式教學策略、認知教學策略、掌握學習策略、和諧教學策略等。(6)、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適時使用恰當的教學媒體,在運用媒體上,主張恰如其分,和諧、統一,不要為使用媒體而用媒體,避免與整體教學過程的脫節。(7)、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作出的反應,設計好另外的教學方法、問題和練習,一旦出現非常情況,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8)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指在知識教學完成後的總體評價。 3、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新大綱、新教材與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求教師要從其學科特點出發,根據其教學規律進行教學設計。(1)、從課程特徵角度出發設置教學目標的原則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變化,計算機的工具性越來越突出,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教育是國家對公民開展的信息素養基礎教育,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計算機文化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所以教學一定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正確確立教學目標,注重教學的基礎性,反對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培訓化」。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並結合新大綱的要求,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目標、技能領域目標和情感領域目標三個方面,其目標的確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功用性。(2)、從課型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課往往是認知和技能相結合,不同的課型側重點有所不同,從教材編寫來看,有理論課、操作技能課、綜合實踐三類。理論課主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機器人的作用,計算機和機器人的基本知識,對這類課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領域讓學生破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興趣,教師可運用插圖、形象的比喻、進行直觀教學,教師可精心設計學生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網路查詢等形式。在程序設計學習時,情感領域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對操作技能課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工具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操作技能,教師要注重規律性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技能訓練主要根據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映理論進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訓練組合也許是最初使用連續強化安排,然後固定間隔強化安排,最後是變化比例強化安排,隨著訓練期的推移,比例可進行變化,最終形成技能。如小學生的指法練習,教師在學生掌握正確的使用後,可在每課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反復訓練。對綜合實踐課要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培養,讓學生在作品、成果中獲取成功感。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在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給教師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如小學課本《龍宮尋寶》一課,某教師的導入環節設計如下:編制了一副孫悟空在龍宮舞動金箍棒的動畫軟體,在同學們津津有味欣賞的時候,教者伴隨講到:你們看孫悟空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轉,多麼神奇呀?這樣設計直接點中本節課的主題---扭曲與拉伸。如某教師在基礎練習環節將課後的練習題《小雞》和《春天》兩副作品引入到課程作為復制、粘貼的基礎練習,這不僅擴充教材訓練知識的不足,而且將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要重視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設計,教學重點要重在將知識的「透」上,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消化,難點則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設計上。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點,由於信息技術教材在編寫上不是盡善盡美,需要教者適當將某些知識淡化與提升,如將一些知識變成自學閱讀,一些留為課後閱讀等,要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透,同時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練習部分的設計要重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同時要重視過渡語、小結和板書的設計,克服語言的隨意性。在板書部分,我想雖然有了計算機展示工具,但板書的作用在於當教學結束時,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起到總結、點撥的作用,不應輕易拋棄,板書設計要講究平衡、美觀。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目前的許多知識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所以教師要重視主題化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在設計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題性和發展性環節的設計。除此之外,應注重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的設計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基本要求的貫徹落實。 二、教案設計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計劃,經過充分考慮准備和慎重考慮所寫出的關於課堂教學的一切具體措施的方案。不僅是教師備課水平的標志,也決定了一堂課的好壞。1、 編寫教案的准備工作教師編寫教案前,首先要通讀教材,對照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系統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來龍去脈,了解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對全局性關鍵性的一環,如果是新教師應對課後習題反復練習。在熟悉教材後,根據大綱要求設計好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明確,便於實施、檢測,對目前信息技術的課程,落腳點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視知識性和學科思想的滲透。根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分析組織教材,准確地確定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對有些知識可以不講或略講。在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要研究用什麼方法來突出重點,什麼手段來突破難點,要分析教材為什麼這樣安排,其意圖何在。在上述內容確立之後,應根據教學內容確立合適的授課地點,對於以知識性為主的教學應選擇教室教學,避免在機房上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上機部分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選擇合適的教具,要注重示範性教具的選擇,某些課程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的特點(如課件、同步教學系統等),充分展示其示範性,重點在於選好工具軟體,如職專DOS的FAT表教師根據教材選取了「諾頓」工具軟體作為教學工具使教學內容簡單化,並增加了教學導向性。2、編寫教案應考慮的問題:要復習哪些為新知識打基礎的舊知識;採用什麼形式導入新課,其形式是否新穎,關繫到是否啟發學生思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時間分配;選取什麼例題,練習部分如何設計,如何進行;用什麼方法檢查和鞏固教學效果;什麼時候採用什麼教具效果最好;各環節如何過渡;課堂小結如何實施;是否布置作業,布置什麼樣的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可以不布置作業或以思考題的形式為宜。在設計時要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學習環境,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2、 教案的基本內容課時教學設計教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授課教材、班級、時間、課題、教學目標、課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手段、教法、教具、授課地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其中教學過程應包括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其銜接,教學提綱、教學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師生活動和時間分配的內容。教學環節一般可以包括:復習提問(設計問題及正確答案);導入新課(具體導入手段);講授新課(教授過程、學生怎樣做;哪些由學生回答,哪些由學生練習;重點如何講述、難點如何處理,哪些容易出錯,須防止、提醒,上機指導如何實現;如何設計練習和小結)。3、 編寫步驟:(1)、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便於檢查和執行。要從學生的素質和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可能達到的教學目的。(2)、確立合適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關鍵性的知識,解決這部分知識,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而難點是相對的,是學生容易誤解和混淆的知識,對同一節課不同的學生其難點可以不同。(3)、設計課型、准備教具、設計教學手段與教法(4)、設計教學全過程、時間分配、師生雙邊活動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課堂提問、書寫例題時應看教案,防止題目錯誤,浪費教學時間;在講完一個段落後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個環節和重要內容,如果布置作業,應看教案。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調整更改教案,如出現由於對學生水平掌握不準出現教學設計過高、過低情況;出現突發事件,教案可適當更改,但不易更改過大。 三、說課設計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已推廣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此項教學形式對於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育理論水平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在許多教學活動中已經作為評課的一項指標,有些地區也因此延伸出「說片」、「說課件」等多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形式,那麼什麼是說課,怎樣說課,計算機學科在說課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就這些與大家共同探討。(一)、說課的基本理論1、什麼是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向評委或同行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屬於教師教學研究的范疇,它可以幫助教師認識備課的規律,提高備課的能力。教師說課要求用簡潔、准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思維過程,主要使用書面語言,並且主要是在於說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說課的實施對象是教師,所以每一具體內容的設計上,不僅要說出做什麼,怎麼做,而且還要說出為什麼這樣做。既要把一個具體的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論性。2、說課的組成說課就是要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即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說課包括四個方面: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有上機操作時應做適當的上機操作。3、說課的特點(1)、深刻性:說課時應將具體課題寫成說課講稿,通過語言媒介展示出來,更深地剖析了課題。(2)、研究性:說課是面向廣大同行,由同行評,因此可以通過「評」取長補短,相互受益,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教研活動,更注重於集體教研,是提高備課質量,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條最佳方法。(3)、演練性:說課是教師備好課,先經同行評研,然後再反饋加工、創新直至滿意才給予學生上課,是在備課與上課之間重要的一環,實則是對象不同的教學活動,是備課的引申與發展,是對備課的檢查補充。(4)、理論性:說課不僅要求教師說出「怎樣做」,而且更要說出「為什麼做」的探究式研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鑽研大綱和教材,更要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精神與要求,並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和探討說課的內涵和形式。4、說課的意義(1)、宏觀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說課是一項教研活動,在說課的過程中,必須說出科學依據,要想說好課,必須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教育理論。因此,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機制,使廣大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教法、學法與教學程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水平,能促進課學教學三個體現,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體現教材的思路,教課思路和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原則。(3)、是最有效的備課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說課有助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備課是教師已經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的處理,便易忽略教材內容為什麼這樣安排,教學時為什麼這樣處理,只有通過說課,才能被發現。通過說課可以鍛煉教師執行貫徹教學大綱、駕馭教材的能力,由於在對教學內容分析上,要說明教學目的的制定依據,重點,難點的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師對大綱理解,同進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展現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同時將提高教師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設計能力,哪些內容講,哪些內容練,哪能此內容讀,怎能樣突破難點,用什麼手段訓練重點,怎能樣引導、啟發、怎樣培養思維品質,都通過說課來完成。(二)、怎樣說課說課一般要求教師說出自己對教材的分析處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說教材:交待課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單元及整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前面知識的聯系及新知識的影響;教學目標認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理論設計依據。說教法:為實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採用的教學方法及訓練手段及其依據。說學法:讓學生如何學,教給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說教學地點的選取(教室/機房),選用的教學工具。除此之外,應說明教學對象及課型特點(理論課、實踐課、綜合練習課)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過程部分總的要求是知識正確,線路清晰,相應的操作準確。首先說明教學線路,對每個環節要講明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時強調設計意圖。對軟體演示和作品點撥等使用軟體的場合一定要配以相應的軟體操作。要充分考慮各環節的過渡語、小結語及導入環節的設計,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上要自然、巧妙,立足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重點要講透、難點要突破,要注有檢驗環節的設計。以上我們從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說課設計三個方面談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與要求,這些是教師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與基本,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基本功。四、教師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學基本功外,作為教師應注重目前信息技術學科的幾個突出問題。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編寫的,任務驅動是一種符合信息技術教育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的教學方法,它為我們提供一條由淺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學思路,同時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適用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關於任務驅動教學,教師應做到「有題—有線-有程—有果」,所謂有題是指課堂教學應提出主題,如課程整合、美麗的家鄉、保護環境、愛好和平等主題;所謂有線是指教學線路,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識點和技能點,注重創設情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學生的分析、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果是指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應用創新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作為培養目標,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內涵、延伸教材,注重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選用適當的教法,營造教學情景,實施教學。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能動地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教師應認真開展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成敗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在開展教學設計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確定,要明確、恰當,教學環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難點與重點的確立要依據課型和學生實際確立,要求恰當、准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過程。突出重點就要講透---練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難點要講究採用怎樣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課按教材要求為新授課,如學生在小學階段基本上已經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那麼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知識綜合應用和能力培養上。教學結構要在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結構設計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兩個角度,要做到層次分明、各種教學活動搭配合理、組織緊籌、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對一些知識進行「提升、淡化」處理,切忌「平鋪直敘」。設計中要注重知識滲透、能力培養、創新、應用意識的培養,對導語、過渡語、小結、板書設計、習題常被看作「小環節「的地方不要輕視,切忌「隨意性」,要認真考慮對待。教師要從學科特點、課型特點出發進行設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軟體資源、多媒體同步教學系統等)在學科方面應注重突出信息素養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在課型上要針對不同課型進行設計,如習題課應在練習的設計上體現目的性、階梯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選取相應的教法,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並由此出發,兼顧新知識的特點,幫助學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識。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一堂成功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總之,評價一堂課關鍵在於「教」和「學」兩方面,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學設

⑤ 如何使用信息技術進行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同年級同學科老師坐下來,對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惑的一種校本教研活動。
集體備課的好處:
①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②有利於准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④有利於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於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⑥有利於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⑦有利於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周期,節減學校培訓經費。
二、如何開展集體備課: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3、「六統一」: 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三):集體備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後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確立課題 —— 組內討論 —— 確定主備(講)人(形成初案)—— 集體研討(形成共案 —— 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 教學實踐(跟蹤) —— 課後交流、反思 —— 二次—— 資料保存
(四)、個人初備:
基本要求 :腦中有綱(標)、腹中有書 、目中有人、心中有法 、胸中有案 。
具體要求:
1、備思想:
2、備教材:
「八點備課法」——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准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3)、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來於教參,又高於教參)。
(4)、備出章節之間知識的過渡、銜接、拓展和深化。
(5)、備問題的預設及設計意圖
3、備學生:
充分了解學情,備出不同層次及不同要求。
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為出發點,備出切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案。
4、備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5、備學法:
預習法、指導法、設疑法等,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6、備教學手段:
要詳細列出教學手段,包括課前准備,課後鞏固等。
7、備教學過程:
(1)引入 (2)教學環節 (3)問題的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預案(4)、總結 (5)、板書設計 (6)、練習設計(課堂和課後)
(五)、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說教學內容: 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材處理。
2、說學生:
①分析學生知識能力水平,說學生在本章、本節、本課的知識積淀。學習本節課可能出現的知識障礙等困難及解決的對策。
②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根據其特點所採取的教學對策。
③說教案的可適性。
3、說教法:
說本課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理論依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說出本節課所採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②要說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和學生實際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③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採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
④要重點說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4、說學法
說本課擬教給學生什麼學習方法,培養哪些學習能力。具體要說清:
①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學生宜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②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③學法指導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等。
5、說教學手段 :
教學手段要有多樣性、可選擇性,要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要有具體要求,如課前准備、學生資料收集等。
6、說教學過程 :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要求做到:
①、說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包括預習、教學、訓練、復習的安排。
②、說教學環節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課、如何進行新課學習、如何鞏固新課成效,以及如何過渡銜接。
③、說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
④、說板書的設計,包括板書的內容,在教學中的展開程序,板書與教學的關系。板書設計要有針對性、概括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效性。
⑤、說作業設計:a、說每一個作業(練習)題設計的意圖和目的。b、說學生在「作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先期解決(預見性)。c、說不同層次的作業及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體備課或教研會上,說反饋後的鞏固訓練。
⑥、說教學反饋,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預設與生成的處理)。
(六)、修正教案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要做到:
1、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
2、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人可依據本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徵。
3、教案上要有圈點、修改、補充、拓展和教後反思等記錄。
(七)、.教學實踐(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八)、課後交流、反思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九)、資料保存
保存資料,供以後研究和參考。
三、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活動應遵循的七個原則:
1、合作性 2、實效性 3、研究性 4、創新性 5、統一性(辯證的統一 ) 6、超前性 7、完整性
(二)、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樹立以下四個意識:
1、合作意識 2、整體意識 3、超前意識 4、反思意識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 「三個關系」 :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四)、集體備課要克服四種現象:
現象一:集體備課成了「大雜燴」。
現象二:集體備課成了「集體剽竊.」。
現象三:集體備課成了「一言堂」。
現象四:集體備課成了「木偶戲」,缺乏個性。
(五)、集體備課要避免流於形式:
(1)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東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費時間。
(2)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如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純粹應付學校檢查。
(3)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如:一位教師主備、主講,其他老師不願意參與,個別老師留一手;一位教師備好後,不進行討論和研究,其他教師用,坐享其成……
(4)盡管研討比較充分,形成了一體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課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⑥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高效備課

我們的現代化教學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手段,尤其是對於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整個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呈現在面前,使許多人的理想能夠很快實現。而運用現代技術進行語文教學中,更能發揮更大的效率。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語文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學習「媒介」,解決了學生學習困難。有利於學生自主地學習,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
我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談談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師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語文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而小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非常有利於他們知識的獲取、存儲與建構。

三年級,我在講授《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像很多課一樣,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引入了美麗的海底世界。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這時,我不是把課文中的知識直接教給學生,而是為學生開啟了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門。學校的區域網里就提供了河北遠程教育網關於本課的資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組合成小組,自己到網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

於是,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動物考察隊」、「海底植物考察隊」、「海底探險隊」等不同的小組。在我給精心准備的網站中,學生們就像進入了一個神奇而美麗的海底世界,一個個奇形怪狀的動物、一種種姿態萬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異的山峰、一朵朵盛開的珊瑚,就那樣真切地呈現在學生們面前。

大家興奮地瀏覽著,熱切地交談著,認真地記錄著,一個個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此時此刻,學習是那麼快樂而有趣。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已自然而然地達成,何用教師再去枯燥地介紹海底的知識呢。由於有了主動探究的慾望,有了探究的內容和對象,學生自主搜集和處理信息,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

因此在小組匯報的時候,學生們就自己小組選取的對象進行了認真而詳盡的匯報,其豐富程度連我都始料未及。匯報後,再結合課文的文字理解和感悟海底世界的美麗和物產豐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學習「媒介」,解決了學生學習困難。

學生的認知由於受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

古詩的語言是高度凝煉的,所創設的意境是深遠的。如何引導學生來學習古詩,感悟詩人語言之凝練,體會古詩之神韻呢?我覺得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解決了這個難題。

如在教學白居易的《憶江南》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筆下江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我設計製作了能體現詩情的課件,並選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樂。上課初,我先以一張配有詩文的電子幻燈片呈現教學內容,在具有古風古韻的音樂聲中,我動情誦讀全詩,激起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理解詩意時,我演示了課件。在太陽緩緩升起,遍地開放著鮮艷的花朵,春光水碧,紅花像燃燒的火焰的畫面出現時,學生眼神中透露出異彩,不但對詩意的理解瞭然於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華。

同樣的在講授《桂林山水》時,採用現代教育技術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講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時,播放課件,畫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的流淌,音樂響起,把學生帶入到山水之間,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逼真地體會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課時學生激情高昂,紛紛說將來要到桂林去旅遊。這樣,在一節課當中,溶入音樂、美育的欣賞,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有利於學生自主地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被動地參與多。

在語文教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互動式的學習,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就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從而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

如在《夜鶯的歌聲》一文教學前,我發現學生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是,學生的信息來源之一——校圖書館這方面的資料很少,因此我直接組織學生上網查詢,以蘇聯衛國戰爭為線索,上網進行拓展閱讀。

當學生坐在電腦前,便會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沒有陌生感,沒有約束感,根據自己的意願來學習。這樣,他們有了更獨立的思維空間和合作學習的機會,學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體現,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活潑。

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

語文教學如果依靠教科書、教師、學習的參考資料(書本)等的信息,那麼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工具書、網路、圖書館……」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路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

如教完《景陽岡》之後,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不只對武松的「武藝高超,疾惡如仇」有所了解,還要對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課後布置學生收集大量有關《水滸傳》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經過加工整理辦一期「水滸群英傳」的板報。同學們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聯網上搜索圖片,有的上圖書館查找資料,通過各種途徑同學們把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匯總。這樣學習小組的同學可以做到資源共享,可見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了生動、豐富、快捷的資源,這樣既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學生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總之,在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加以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最終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⑦ 結合自身教學實際 談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該如何備課 其特點或特別之處有哪些 (國培作業)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所謂計算機學科性,它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應打破只能講計算機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成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在備課過程中要按新課程標准,備好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更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同時也要敢於打破教材、大綱,根據學生狀況制定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計劃;然後分成小的目標加以實施,將計劃落到實處;目標之間相互聯系,又有重復,這種重復不是單一的重復教學內容,而是通過新的主題強化學過的知識技能;定期總結提高認識,深化教與學的過程。 在備課過程中還要要備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同時由於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使得學生在課上容易注意力發散。針對以上特點就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中有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措施。 在充分分析組織教材和研究學生之後要做的就是需要認真思考教學的方法,教學方法是為了有目的的教學,是採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活動,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基礎性、應用性、整合性、趣味性等。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珍惜植物的教學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