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備課,備課應該做什麼工作
一、備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個環節
備課作為教師上課前的一項重要准備工作,已引起眾多教師的濃厚興趣,並就如何搞好備課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筆者認為,教師搞好備課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
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要對所教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學生的特點要了如指掌,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講授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但誰也不能絕對地說哪一種方法好,哪一種方法不好。某節課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節課就可能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講,不同的教學對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也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每個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切忌生搬硬套,而應注重研究所選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體現愉快教育的原則,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從教學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真正設計出靈活適用奏效的優良教法,才能真正體現出每個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色,否則,即使已被眾多教師公認的教法,如孤立地運用,或機械地運用也都難以奏效,甚至適得其反。
4.在「備練習」方面精心設計,有的放矢。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目前在課堂練習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重講輕練,教師的主導作用「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當然不只限於以課堂練習來體現)顯得薄弱;二是練習題設計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較強的針對性;三是課堂練習的量偏大,學生手忙腳亂,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四是課堂練習題單調,無層次和坡度;五是教師在學生練習中忽視矯正錯誤這一環節,不利於知識的消化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鑒於此,建議每個教師在實施課堂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獲取練習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對出現的錯誤必須糾正;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也應對有餘力的學生輔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綜合運用的題目。
5.在「備作業」上要做到精心挑選,適量適度。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在邏輯體系來確定課外作業;二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獨創,由典型以變式,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做到通過作業掌握知識,通過作業訓練技能;四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五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並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
在談及「備作業」這個問題時,筆者要特別提出的是作業的批改和講評。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三個「不及時」,即不及時收作業、不及時批作業、不及時講評作業。顯而易見,不論教師在布置作業前花了多少心血,並預期收到滿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時」則必將枉費心思。因此,教師對待作業要及時收、及時批、及時講,要特別注意搜集通過作業反饋回來的重要信息,並建議每個教師在教案的備注或後記欄內記錄好這些信息,真正發揮作業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有關備課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前面也談及一些,但有幾點筆者還想概要地提出來(限於篇幅,不再詳述)僅供同仁們商討。
1.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教學對象即所教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變不易接受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學方法一旦脫離了與其適應的教學對象,都可能變得無能為力。
2.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實際。常言道,備好課,不一定能講好課,因此教師備課必須以自己依此能講好課為首要前提,每個教師的知識結構、個性品質和思維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將出現事與願違的結局。
備課,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應遵守的規則。因而,作為一名教師不能不知道如何備課,不能不研究備課藝術。 一、為何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教學亦然。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備好課不僅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對待備課採取什麼態度是衡量教師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備什麼 備課,不等於"背課"。盡管很多內容需要教師牢記,但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講應包括: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對知識的涵義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知道"是什麼",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理解,(對概念和規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則等達到了理性認識,能說清"為什麼",以及與其它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迅速、靈活地解決一些問題,即知曉"做什麼"、"怎麼做",從而形成能力);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處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些精講、哪些簡略,補充哪些、省略哪些,與已知有聯系的部分怎樣銜接、與其它學科相關的內容如何分工;然後,根據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把教材中滯後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慎重而必要的調整、增添或刪減;對必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要科學地結合,及時地反映。同時也要防止盲目刪減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後,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另外,還要善於使用教材。善於使用教材的標准:其一,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知識系統、圖文系統及作業系統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將文字語言變為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易學、愛學。為此,應以教科書為依據,既不擺脫教材,海闊天空、讓學生理不出頭緒;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材,既注重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又追求藝術性,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又使講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為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第二,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第三,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所謂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那麼對學生了解什麼、怎樣了解呢? 1、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 2.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 3.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 4.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疑田、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 了解學生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於教學始終,掌握其動態情況。在獲得准確的大量信息之後,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實施因材施教。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於採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於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樂趣,奮發向上。 (三)、備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優化,以使教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學得情趣盎然、喜聞樂"受",從而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學效果。 三、怎樣備 備課的種種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舶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❷ 備課的方法
我日常備課(公開課除外)的程序,先是看教師用書,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然後看《課堂教學案例和設計》,學習別人的教案;最後自己動手脫稿寫。兩年半時間,我已經習慣這樣的備課方式。遇到上公開課,就要上網學習更多的教案,下載有用的課件。
備課有很多的學問,但我不得其要領。之前,師傅教導我一定要鑽研教師用書上寫的內容,了解編者意圖,不能自己想當然這樣上。而且,師傅在教案書寫格式上也給予指導。說實話,我不喜歡備課,因為每備一個課時都要花費很長時間。雖然我堅持獨立備課,不採取將別人的教案下載然後稍加修改的形式,但我常常在進行思想斗爭。
說到教學目標,以前師傅在指導我備課的時候也提到目標定位不準的情況,上個月教研員聽課也是這個大問題。既然教學目標的制定這么重要,為什麼我卻從來沒有看重它呢?我總認為,一節課的好壞是通過教學環節體現出來的,教學環節設計精彩,一堂課就可能出彩。而教學目標別人又沒法看到的,只要象徵性地寫幾句就可以了。因此,我也出現過先寫教學過程,再寫教學目標的情況。也出現過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有出入的情況。所以,要解決如何備課的問題,對於我來說,先要轉變觀念。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主旨,教學環節的設計就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所有教學環節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不管怎樣精彩的教學設計,如果和教學目標沒有關聯,都應該剔除。我目前的問題是關注手段,忽視目標,可能導致的結果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鄭老師說,讓我們每個教案後站立兩個字——思想。我想,教學目標是教材規定的,但課本和教師用書上並沒有清楚地表述。而且目標的指定也受學生認知水平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可以在把握主旋律的前提上適當地給教師一些自主拓展的空間,備出屬於自己的教案。
正如鄭老師說的,備課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沒有起點和終點,需要不斷深化,不僅要傾注時間,還要凝聚智慧。我們要從「為它所控」轉變到「為它所動」最終「為我所用」,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反思,既要學習他人,還要堅持自己的主張。
❸ 備課的內容包括哪些
(一)備學生的心智水平
備課時,首先應該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興趣和認知狀況,要把「假如我是學生」作為備課的警醒語。備學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備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已知什麼,想知什麼,什麼是難點,教師要心中有數,備課要備到「點子」上。備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包括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狀、智力狀況和生活積累。二是備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考慮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徵,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三是備學生的興趣愛好,找准學生的興奮點,讓教學更親切地走進學生。
(二)備教具的使用策略
教具使用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但也有一個怎麼使用、怎麼用好的問題。教學過程中不乏有這樣的現象:有的教師由於對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課時手忙腳亂,既影響了課堂氣氛,又耽誤了時間;有的教師由於教具擺放位置不當,學生過早地看見,待使用時,失去了應有的效果,或用完隨意一放,牽扯分散了學生繼續學習其他內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師教具演示時間過短,學生還沒來得及看清楚是怎麼回事就收了起來,學生感到不滿足,影響了學習情緒;或演示時間過長,無意地佔去了不少學習時間等。總之,教具應用得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發學習興趣,反之,則影響學習效果。在備課時,要認真備好教具:一是熟練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電化教具、多媒體軟體,對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瞭然於心,做到操縱自如;二是要明確教具的使用目的,應考慮教具要解決什麼問題,完成什麼教學任務,使之有針對性、目的性。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時機和演示的時間,做到方式合情,時間合理,時機適當,用量適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擺放的位置,該亮相時再亮相。
(三)備教材的利用價值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應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結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研究教材的價值。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在反復認識、全面領悟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居高臨下的把握,使教學內容形成一個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體系,使知識的發現過程問題化。其次,教師還應該敢於超越教材,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捨,可以對教材里不合理的內容進行大膽批判,可以對教材的順序進行大膽調整,把教材當著一個例子,一個台階,一個載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礎上,確立教學的目標、重點和難點。
(四)備教學目標的設計
課堂教學應該有明確的目標,過去,我們把目光集中在知識目標這一維度上,把學生當作是知識的容器,這顯然是一種短視的行為。新課程提出了「三維目標」,強調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這三個維度不是三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互相融合的一個整體,如同立方體長、寬、高三個維度的關系一樣,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三者相輔相成。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應該正確把握好這三維目標之間的內在關聯,重視目標的整合,在「三維目標」中,「過程和方法」是主軸,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都應該在「過程」中體現,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不應該是我們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標,而是隱含和糅合在前兩個維度實現的過程之中。
(五)備教學情景的創設
創設教學情境,能夠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學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調動學生參與認識活動的主動性,以廣遠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設教學情境的途徑是多樣的,如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要考慮學生實際、教學內容、班級特點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不要故弄玄虛,牽強附會。
(六)備教學過程的構建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想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地開展,必須注重教學過程的構建。教學過程的構建,首先要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後」為原則,變程序式課堂教學為建構式課堂教學。教學過程的構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實際和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教材的內容不同,呈現的形式不同,採取的教學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動——體驗」、「問題——討論——總結」、「自擇——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優越性。無論採取何種程序,都要有利於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於問題的生成,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利於活動的展開,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當然,教學過程是個動態過程,它常常需要調整和變化。
(七)備學習方式的選擇
現代教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討論、自主選擇、自主創造、自主領悟、自主體驗的過程,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精神,開發學生潛能。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我們說「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能將其理解成教學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體考慮又要分開考慮,既可以貫穿全篇,也可以體現在某個環節上,該用則用,不該用則不用。例如合作學習,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簡單的問題,自己能解決的就沒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學習,是在老師主導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師要啟發情境、創造條件、指明方向,有針對性地對某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備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備問題的設計、備情境的創設、備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自覺地生成學習方式和選擇學習方式,因為在備課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可能預測到,但不能了解到學生活動實質和展現的方式,這還要靠在實際教學中臨場的監測和調控,及時調整策略。
(八)備師生問題的生成
沒有問題的課堂教學是沒有生命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打開思維的鑰匙,是展開合作交流的導索,有問題才有自主、創造、發現、體驗。反對教師的串問,但不能否定教師的問。教師的問要問到關鍵,問得得法,問得有價值。教師要少問,盡量把問題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地問。問題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切入點是多層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價值性、層次性,體現情境性、啟發性、藝術性。現在教學最難的是備學生的問題,學生會提什麼樣的問題是不確定的。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教師也要有預測,預測憑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憑教師的教學經驗,憑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這就是說要做充實的准備,有積蓄才能沉著應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准備的問題是一回事,學生提出問題是另一回事。教師除了必要的幾個問題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備的其他問題強加給學生。問題是由學生自己生成,學生的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解決,出乎意料的問題師生都解決不了,可放在課後。
(九)備教學活動的開展。
教學應該是教師、載體(文本、媒體、景觀、實物)、學生的對話過程,對話是通過活動來實現的。學習活動分為內隱的和外顯的兩種:內隱的如:思維想像、自我對話、師生的情態對話等;外顯的如:談話式、問答式、品讀式、討論式、合作式、競賽式、表演式、游戲式、觀察式等,具體一點說就是聽、說、讀、寫、算、問、畫、演、唱。教師備課時應在什麼教學環節上,選擇什麼樣活動方式呢?主要是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教學內容,遵循教學規律,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來巧妙地安排。教學活動要有設計但不拘泥於設計,教師要有應變的能力,這才是現代課堂教學的要求。需要強調的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建議在課堂中起主導的作用。另外,教師也應參與自主活動的設計,為他們出謀劃策,提供條件、資料等。
(十)備課程資源的開發
長期以來,我們基本上是把一本教材、一冊教參、一個課堂當著課堂教學的惟一資源,其結果導致生生同書本、師師同教案、校校同結果的局面,課堂呈現一種內容單一、形式呆板、氣氛沉悶、效率低下的狀況,我們的教學嚴重地脫離自然,脫離社會,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現代的課堂教學應該由封閉走向開放,這種開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維的角度、情感態度、內容的選擇、學習的方式等。教師應該充分開發和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不僅要備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備知識背後蘊藏著的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要備書本這些傳統的「文本性」材料,還要備網路上的有關教學資源,即「超文本」材料;不僅要備書本知識,還要備教師經驗性知識、學生的體驗性知識和生活性知識;不僅要重視教材上預設的結論性、事實性知識,更要重視復雜多變的課堂上師生積極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識。教師應善於對資源進行篩選、辨識、整合、汲取和優化,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寬度和深度。
(十一)備教學語言的優化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啟發學生求知,開拓學生視野,指導學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自己的語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師要精心准備好五種課堂教學語言:其一,設計好激情誘趣的「入課語」;其二,設計好啟發思維的「設問語」;其三,設計好承上啟下的「過渡語」;其四,設計好點撥解惑的「講解語」;其五,設計好畫龍點睛的「總結語」。板書也是教師課堂的語言,板書是教案內容的濃縮,是將精心構思的教學思路外化為直觀形式展現在黑板上。好的板書應具有符合「這一篇」的獨特個性;具有符合學生思維、心理特點和學習實際的針對性;具有啟發性功能,能帶給學生思想上的啟迪、視覺上的美感。板書設計應力求簡潔、新穎,書寫要工整,布局要美觀。教師還要注意設計自己的體態語言,使之成為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輔助力量。
(十二)備學科作業的設計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的反饋形式,備作業應做到「三個清楚」、「兩個注重」、「兩個指導」、「兩個注意」、「一個知道」。三個清楚:一弄清楚作業的訓練意圖,訓練目的。二弄清楚作業在內容上的廣度與深度。比如答題,需要回答出幾個方面內容,回答到什麼程度。三弄清楚作業的格式要求。兩個注重:注重留「以少勝多」的作業,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業。兩個指導:備如何指導作業中的難點;備如何指導後進生。兩個注意:注意將作業中的有關思考與練習題有機地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與以前同類作業比較異同,使作業發揮鞏固、發展學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簡單機械的重復練習。一個知道:知道學生完成作業大體需要多長時間,注意分量適當,使學生的課業負擔控制在適度范圍內。當然,作業的形式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從作業的載體看,有紙筆作業、口頭作業、電聲作業、音像作業、網路作業;從作業的內容看,有積累鞏固性作業、實驗操作性作業、演說交際性作業、品味鑒賞性作業、採集編創性作業、調研探究性作業、考察體驗性作業、問題爭辯性作業;從作業完成的方式來看,有獨立作業、合作作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使作業的設計有價值、有意義、有效果。
總之,要提高課堂效率就得備好課,而備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教師要學習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可行的教學策略,合理應對學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這樣才能靈活貫通,更好的實施教學。
❹ 備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為何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教學亦然。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備好課不僅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對待備課採取什麼態度是衡量教師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備什麼 備課,不等於"背課"。盡管很多內容需要教師牢記,但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講應包括: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對知識的涵義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知道"是什麼",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理解,(對概念和規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則等達到了理性認識,能說清"為什麼",以及與其它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迅速、靈活地解決一些問題,即知曉"做什麼"、"怎麼做",從而形成能力);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處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些精講、哪些簡略,補充哪些、省略哪些,與已知有聯系的部分怎樣銜接、與其它學科相關的內容如何分工;然後,根據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把教材中滯後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慎重而必要的調整、增添或刪減;對必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要科學地結合,及時地反映。同時也要防止盲目刪減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後,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另外,還要善於使用教材。善於使用教材的標准:其一,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知識系統、圖文系統及作業系統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將文字語言變為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易學、愛學。為此,應以教科書為依據,既不擺脫教材,海闊天空、讓學生理不出頭緒;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材,既注重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又追求藝術性,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又使講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為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第二,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第三,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所謂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那麼對學生了解什麼、怎樣了解呢? 1、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 2.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 3.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 4.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疑田、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 了解學生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於教學始終,掌握其動態情況。在獲得准確的大量信息之後,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實施因材施教。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於採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於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樂趣,奮發向上。 (三)、備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優化,以使教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學得情趣盎然、喜聞樂"受",從而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學效果。 三、怎樣備 備課的種種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舶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❺ 備課建模什麼意思
口串張波
備課過程中的管理意識
備課涉及:
1.備課標,2.備學情。3.各教專村,
4.備資源,5.備方法。6.備板書。屬
必須逐充分准備,才能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23457
2Expld
備課過程中的管理意識
計算
備學情:要從整體與局部兩個方面對學情進行分析
整體:備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總體喜好等局部:備每個班級學生的整體特點
備學生的名字備學優牛 和待進生
網
23455備課過程中的管理意識
學情分析主要包括:
學生學習起點狀態的分析、學生潛在狀態的分析兩部分。學生起點狀態的分析主要從二個維度展開:
知識維度,指學生的認知基礎:
技能維度,指學生已有的學習能力:
素質維度,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學生滿在狀態的分析,主要指學生可能發生的狀況與可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