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教學後記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學記》中也有「學然後之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我們今天所說撰寫教學後記,就是指回顧檢查自己教過的課,寫出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後記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對這一環節,應與備課、上課一樣,一絲不苟,認真回憶該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有可能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對知識、技能、技巧等缺漏情況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長期堅持,不僅能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還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
撰寫教學後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後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麼東西。那麼如何撰寫教學後記哪?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後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如:教師的示範操作、講課中的語言、操作要領的敘述、對學生的指導等等),通過表象,找出內在的規律,進行初步歸納和取捨,講課中「成功」與「失敗」扼要記錄下來。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段。言簡意賅,即「精」。
二要「緊」即及時,有時課上出現的一些情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課後趁熱打鐵,及時記下教學過程中的靈感,如果時過境遷,在追補記憶,效果就相差甚遠。因為靈感只是一瞬間,情消意散,靈感就不「靈」了。
三要「重」即重點突出。寫教學後記,要在課時計劃的指導下進行,在課前備課時要按預先打算進行,在教學上要搞點什麼研究探索,事先有個考慮,這樣在教學時就會注意,留神在寫教學後記時才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對於那些嘗試和探索的實驗項目,應重點記錄,使其成為再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如勞技課中的試驗教材《室內花卉栽培技術》中的「蟹爪蘭的嫁接繁殖」教師通過錄像先介紹嫁接方法,然後讓學生實踐,並讓學生總結嫁接步驟,這一教法是成功的,並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那麼就可以記錄下來,並總結這一教法的長處與不足,以便改進。對於日積月累的大量「教學後記」材料,要進行歸納總結、概括,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摸索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全」即全面。寫教學後記,要把內容記錄完整。大致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1)對教材的理解。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體把握教材。寫教學後記時,要檢查教學目標是否達標、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內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學時間安排、板書設計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質有無欠缺、教學的實際效果與備課的設想有無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學手段選用是否合理、科學,是否有啟發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組織教學上是否寬嚴適度(如教師對偶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學生的不同意見等),集中指導與個別指導的時機處理是否得當等等。
(3)學生的反饋和建議。要寫好教學後記,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傾聽學生的反映和建議,搞好調查研究, 摸索學生的思想,不斷探索該時代的學生心理特徵。
(4)學習有關的業務材料,以豐富自己頭腦,提高理論水平。
(5)寫點滴體會。通過教學後記的編寫,把零散的經驗教訓積累起來,便能形成寶貴的經驗。
正如朱熹所說:「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說來說去,合來合去,合成一個大事物。」這句話是說:孔子平時教弟子之言,似乎非常細碎,各不相干,但積久之後,就會感到這些零星的東西交織編串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學會歸納總結。我們在教學之後,編寫教學後記,每一節課的教學後記都是零散的體會和經驗教訓,久而久之,這些點滴的經驗教訓和體會,便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學規律,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善於總結經驗的人,都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和不可缺少的環節。
什麼是教學反思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
作為一個日常反思概念,人們容易將「反思」等同於「反省」,在這個意義上,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對自己體驗過的東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國,「反省」觀念由來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觀念並強調士人的內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人們一直強調通過反省來促進自身的發展。而最先把反思引進教學過程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們怎樣思維》中認為,反思是「對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識形式,根據支持它的基礎和它趨於達到的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積極的、堅持不懈的考慮。」
而反思性教學這一術語的正式出現,主要得益於美國學者斯岡1983年發表的著作《反思實踐者:專業人員在行動中如何思考》一書的影響。在書中,斯岡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學習的過程,反思性教學的問世是對將教學改革簡單地貼上成功或失敗標簽的超越。我國學者熊川武教授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反思是取得實際教學效果並使教師的教學參與更為主動、專業發展更為積極的一種手段和工具。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是對教學活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的,謹慎地經常地將研究結果和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指導控制教學實踐,經常性的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教學反思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秀的教學觀」進行深入地思考並依次做出選擇,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
這里所說的反思與通常所說的靜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個人獨處放鬆和回憶漫想,而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師合作進行。另外,反思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如果一個教師只滿足於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麼他的舊有理念及不適當的行為就很難改變,其結果他的教學將可能長期維持在原來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確與否是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正確的理念導致正確的行為,錯誤的理念導致錯誤的行為。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陳舊、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後的話,那麼,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對學生的傷害往往越大。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應該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轉變,只是對行為加以矯正,當然這對行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習慣化的不合理行為還會經常出現。教學反思的意義在於它著眼於教師知識結構中的實踐性知識的獲得、擁有和改善,反對和批判傳統教師培訓模式中只注重對教師的一般性知識的傳授,如對公共知識、專業知識(所謂本體性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所謂條件性知識)的佔有和相應學歷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而這類知識的獲得,因為其特有的個體性、情境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特徵,要求教師通過自我實踐的反思和訓練才能得到和確認,靠他人的給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實踐證明, 凡善於反思, 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 其自身的成長和發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
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 處在經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
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的去發展自我, 建構自我,
對自己的發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的反思會不斷地發現困惑,「教然後而知困」,不斷發現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後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找到經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和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徵,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多進行教學反思,等於在本來沒有窗的牆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三、教學反思的類型和方法
我們盡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教師和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探索式、討論式、自學式等等操練樣樣俱全,加上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在實際教學中能夠針對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行為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反思,開展反思性教學的教師並不多,好多教師還是憑著自己有限的經驗進行簡單重復的教學實踐。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呢,還是將教學注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和控制?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當然,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個標準的模式,因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確定性,反思只能針對具體問題、根據實際情況而在可能的條件下展開。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現把反思類型和反思方法結合在一起作簡要介紹。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並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最後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於你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橫向反思和比較法,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當然,無論是運用行動研究法還是比較法,我們都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個體反思和總結法,「課後思」: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後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周後思」或「單元思」:也就是說,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月後思」:對於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質量分析,這是比較完整的階段性分析。通過期中考試,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從而進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
集體反思和對話法,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與他們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它注重教師間成功的分享、合作學習和共同提高,有助於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能使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並獲得對問題解決的廣泛途徑。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記錄所看到的情景。還可以用攝像機將教學活動拍下來,組織觀看。每個觀摩的教師都寫教學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後共同研討,重在針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進行團隊反思,每個教師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使出現認識上的沖突,也是一個智慧碰撞和切磋學習的機會。」
[4]
注重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是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反思不僅僅是「閉門思過」,與外界的溝通與交流也是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這是由教與學的社會性本質所決定。除了同事之間的集體反思外,還可請教育教研學者介入,提出有促進性、針對性的建議,促使教師不斷反思,從而獲得更新、更全面的認識。
四、教學反思後的重新構建
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的重新構建。教師構建自己的認識方法,構建自己對各種事物和觀點的理解, 構建自己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
能夠比較客觀看待自己的教學過程, 發現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 然後尋找解決的辦法和策略,
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對教學的客觀評估。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認識自己、了解學生, 並且更好地理解教學過程。教師的主動建構過程中,
理論知識與經驗知識是相輔相成, 處於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這種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教師才能成功地建構自己。
2. 教研課題《如何在語文課堂中營造學習氛圍》
一 問題的提出
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對學習環境而言,校園文化環境(如講座、報告、閱覽室、圖書館、活動)、課堂和課本、教師和教學、班級和學生、共同構成學習的資源和條件。語文是生活語文是海洋,我們希望學生在一個良好的語文環境(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中接受教育,然而現實的狀況並不令人滿意。在領導的關心與示範下,我校近年來對語文教學的重視與日俱增。但是,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特有限制,農村學生無法改變的視野局促,理科先行的慣有思維,種種現實與理想的矛盾,呼喚語文老師必須有所作為,從日常工作做起,從小事做起,改善學校的語文環境。
二 活動過程
1、教研組討論。各抒己見,從個人的實踐到他校的經驗,廣泛交流,選擇精華並形成可行性報告,向高中三個備課組傳達。
2、備課組實踐。備課組長牽頭,在思想上強化意識,在日常工作中從點滴做起。
3、成立核心老師小組,各備課組核心教師為主要力量,設計方案,編組材料,全組老師一起跟上。
4、、教研組每學期組內交流,互通互評良好的做法,推廣經驗。
5、、結合組內各級課題研究(農村中學生作文失序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寄宿制高中學生文學閱讀的限與度,農村重點高中學生語文習慣的養成與優化研究等)上升到理性層面,深入研討,理論升華,沉澱成教研組文化。
三、具體是實踐內容及方案示例
1、開閱覽課,擴展閱讀視野。教研組規定每學年度閱讀范圍,各備課組每學
期規定必讀篇目;教研組規定閱讀課紀律,閱讀活動組織章程。
2、辦文學社,激發語文興趣。選擇語文學習積極分子參加,選擇優秀教師精心組織講座
3、 裝備閱覽室,優化閱讀外部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優化學生閱讀行為。
目前我校閱覽室有可供兩個班學生120人同時閱讀的規定讀物近20種,是無錫市內規范閱讀的典範。
4、 出版作文集,印編學生作品集,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5、 及時推薦優秀讀物,輔導學生訂閱報刊。
6、 開設班級讀書角,舉行課前演講
7、 舉行年級讀書比賽,作品以櫥窗形式展示。
8、 舉行校作文大賽,積極規范的組織江蘇省高中生作文大賽以及江蘇省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
9、以年級為單位開設讀書專欄,將閱讀點滴滲透進學生每天的生活,以編講義的形式,督促、規范、引導學生的日常閱讀。高一的讀書專欄名為「古今博覽」[高二讀書專欄名為「天籟」,高三名為「晨讀夜頌」。
四、反思與總結
1、 如上做法早就有人實踐,但又無效果全靠能否堅持及如何落實。我們強調「日
常」,就是將這些教學行為滲透到教師每天的教學工作中,滲透到每天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中,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存方式。
2、 以上做法依然有開發研究的餘地,優化工作出效率。
3、 本著以上兩點想法,教研組繼續深入探討實際操作的整體規劃與精益求精,在閱覽課開設、課外閱讀的指導、學生社團活動、學生閱讀作文習慣的優化幾個方面深入探討,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意見,並以文字的形式與全組老師見面,來使全組32位老師統一思想,並便於操作。
例1、附天一中學高中部閱覽課管理建議
1、 教研組長領導語文組核心老師負責高中生必讀篇目的擬定及購買。凡是必讀篇目中的精粹,均每冊裝備150冊,可供兩個班級同時閱讀,另由30冊供外借,以編學生課外繼續研究。(例王尚文主編的《新語文讀本》共六冊每冊150本,余秋雨《文化苦旅》《霜冷長河》各150冊,沈從文《湘行散記》200冊,朱光潛《談美書簡》150冊,南懷謹《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各100冊等),閱覽室已有經教研組嚴格遴選的精華書籍近30種2000冊
2、重視規定篇目的閱讀,每一學年每一學期有宏觀調控的閱讀計劃,例如:
高一必讀: 《新語文讀本》1、2、3、4冊 《文化苦旅.》《中學生優秀作文》
《湘行散記》《時文選萃》1、2、3、4、;
電子閱讀《辛德勒的名單》《巴黎聖母院.》 《邊城》 《雷雨》
高二上學期 新語文讀本》5、6 選修教材*《人物傳記選編 》《魯迅小說研究》
《新課標人文讀本》1、2、3《時文選萃》5、6 《培根散文選》
電子閱讀《阿Q正傳》
高二下學期 《紅樓夢選讀》《名人傳》《中外名著選讀》《平凡的世界》
《談美書簡》《論語別裁》《孟子旁通》
3、 重視閱讀指導:
每節閱覽課的內容必須在當天早讀課或午休時公布,不能出現學生進入閱覽室亂翻等毫無閱讀准備的狀態。
課前營造積極的閱讀氛圍,或激趣,或提具體閱讀要求
4、關注後續理解,重點閱讀篇章組織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或寫讀後感,或課上討論,或組織專欄寫作在校櫥窗展示
5、規范閱讀行為,優化閱讀習慣:每周檢查一次閱讀摘錄,督促同學寫作時活用資料
指導閱讀筆記的幾種形式:摘錄、點評、資料匯編、讀後感
6、高一期中期末考試考查閱讀效果,一問答題,佔分5分。
例2、附文學社活動總結
1、活動必須強調大語文的學習觀,讓語文知識是海洋的意識深入人心。除了各種語文講座外,我們積極地開設影視欣賞、名畫欣賞、名曲欣賞等鑒賞活動,將語文與史哲藝術打通。 「文藝復興三巨人」名畫欣賞活動最受學生喜歡,他們對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的熱愛,對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的關注均超出了教師的預計,寫出了高質量的研究性報告
2、活動的開展必須強調「文化」,這是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基點。為此我們重視專題活動的開設:文學大家及作品的專題性閱讀,相同題材的中西文學的比較閱讀等,力求引導學生進入文化鑒賞層次。在這些文化專題探討中,「當代女性作家及作品」頗受歡迎。我們的目的是促成文化積淀。
3、培養寫作尖子是當務之急。我們意圖藉助這一強大的文學陣地,發掘一披寫作尖子,固定一支較高水平的寫作隊伍,通過參加各級作文競賽以及向各級各類報刊投稿,提高天一的知名度,成為天一的榮耀,天一的品牌。
4、以熏陶引領為辦社宗旨,文學社的活動不再是精英教學,她以開放式、平民化的姿態出現在同學的身邊,每期40人,每學期一輪,通過一期一期學生的參與,以點促面,帶動全校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我們使文學社的作文競賽擴展成年級作文比賽,上學期舉行了兩屆,本學期起決定舉辦校級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作文比賽,得獎者發獲獎證書,其作品在學科櫥窗展示。
4、 成果展示激勵學生,體驗成功。從85 年起,蓓蕾文學社刊每學期出版,學生們將他看
作展示才華,體驗成功的主陣地。在學生的一致要求下,今年我們一改社刊油墨印刷、版面陳舊的舊面貌,由廠家專門印刷。緊張學習中,學生還能擠出時間,自發地寫出一篇又一篇優秀的作文,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感到欣慰,也被學生的精神感動。每一篇習作,我們都將給予稿費。專人負責認真辦好語文學科櫥窗,兩周一期,展示近期學生佳作,推薦專題閱讀作品,介紹學校文學活動動態,藉此與學生對話,讓更多的學生感到語文就在他們身邊,讓他們在良好的語文氛圍中受到熏陶。
例3、以備課組為單位,開設讀書專欄。以年級為單位開設讀書專欄,將閱讀點滴滲透進學生每天的生活,以編講義的形式,督促、規范、引導學生的日常閱讀。高一的讀書專欄名為「古今博覽」[高二讀書專欄名為「天籟」,高三名為「晨讀夜頌」。
附讀書專欄編寫指導意見
讀書專欄的選文原則舉隅
1、經典意識 學生閱讀輕思想,尚感覺;輕嚴肅,尚調侃;輕深刻,尚輕松,讀書專欄里必須滲透貫穿經典介紹意識。閱讀經典,本質上就是打破時空的界限,與思想和語言的大師對話,占據精神上的制高點。以求在讀書中「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
2、綜合意識 目前的分科教學導致了學生知識的狹窄孤立化,思考問題常常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所以,要注意選文的廣度,實施大語文閱讀,有文學閱讀,也應有歷史、藝術、哲學、人文地理以及科學的閱讀,選擇各領域內頂尖學者所撰寫的有豐富內涵並有一流文字的作品推薦,對有文採的科技類文章更應給予特殊的關注。
3、貼近與提高的意識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閱讀實際的內容,是最受學生歡迎的,這樣的閱讀心理不妨滿足他們,保護興趣永遠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們的教學在注意學生的可接受性時還應當有一定的超前性。「跳一跳摘果子」的教育原則是科學的,閱讀內容保持一定的深度廣度,在長期的堅持中定能激發學生的語文潛力,提高他們的理解、想像、思辨的能力。
讀書專欄形式略談
菜單與專題相結合
三年的讀書活動也應當有實施目標。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師在積累中生成切合學生的讀書教學目標,在全面考慮學生興趣和需要,讀書活動階段性與整體性目標的關系,以多類別、多層次的優化組合為原則,配置一份閱讀套餐菜單,既照顧個人口味,又講究營養豐富合理,以補缺型、拓展型、提高型皆備的作品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閱讀品味。
留給學生的地盤 專欄中留白三分之一,名曰「我的地盤」,鼓勵學生對讀物中自己特別喜愛並深有感觸的部分作出富有個性的點評。
專欄留白中,學生每周每期點評,每月一個專題後總結,每學期組織學生將自己或同學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進行文字加工和簡單的美術編輯,編成文集進行閱讀成果的交流,在交流中「緣文會友」,激發思想火花,提高閱讀境界。
五、重新認識
1、教育功能的實現,需要的主要條件是教師、書籍和學生。在三個條件中,教師的條件是主動可變,因此教師是教育的關鍵因素。我們要不斷提醒自己:我能為學生讀書提供怎樣的便利?我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怎樣的語文環境?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天空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如果能讓孩子一生與好書為伴,那他的靈魂就不會空虛,他的頭腦就不會愚笨。
作為老師的我們首相要為學生營造充滿書香的環境:
學生有了興趣,但如果無書可讀,豈不大煞風景。廣泛閱讀,先要了解書籍來源問題。教師必須向學生推薦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書,並注意可讀性,盡量使讀物的難度跟學生的能力相適應,這樣學生看書才會有興趣。提供一個好的閱讀場所,有助於學生把閱讀同舒適相聯系,對閱讀就不會感到厭惡。我們可以設立教室圖書角,讓學生即使是在下課的短短十分鍾中也可以感受到書卷的油墨氣息。可以開展很多活動,讓學生感受書的魅力。
同時,這也需要我們語文教師的「大方」,我們要捨得讓學生花費一定時間進行閱讀。比如我就利用每天下午的二十分鍾讓學生閱讀背誦《三字經》、《唐詩三百首》、《勸學篇》《皮皮魯和魯西西》、《成語故事》等等讀物,利用早讀課、語文活動課、班會課,開展「詩文朗誦比賽」、「『名人名言』論壇」、「講故事比賽」、「《讀後感》評比」、「文學知識競賽」等活動。這些交流不僅反饋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有助於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無盡的樂趣和快樂。老師如果每天布置大量的作業,學生整天忙於應付,根本就不可能有時間有閑心去進行課外閱讀。
2、 引導學生讀書,是個可開發的系統工程。書從哪裡來?讀什麼書?怎樣指導
讀書?如果以上的思考依然找不到出路,不妨先從老師力所能及的做起。
3、 也不妨回到課堂上教師自己主導的課堂里。語文教學要「舉一反三」還要「舉
三反一」這個三是個多數,是對教材補充。但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看到的語文補充資源極其匱乏。一篇課文,用了三課時,除了對千把字的細細分析外,在無其他關聯內容,這能有閱讀效果嗎?
4、 將生活與語文學習打通,以閱讀來帶動其他語文素養的提升是牽一發動全身
的切入點。
3. 高中語文怎麼學好
1.要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老師所留的作業。1,語文老師授課很多年了,他有著豐富的經驗,專跟著老師屬的思路走會讓我們少走彎路。2,按老師的思路...
2.多與老師或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交流。1,因為交流會讓你看看別人是怎麼學習的,其會助你改善你自己的學習方法。2,這樣你也可以借鑒別人的學習...
3.練字。1,在語文的考試中,字寫得是否整齊還是很重要的。2,這樣,也會讓減輕閱卷老師的工作量,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
4.再次,要善於總結。1,在大家進行完考試的時候,一定要總結,因為只有總結會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陷。2,總結會讓我們進步更快
5.最後,要持之以恆。1,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自己不斷努力與堅持,才能夠提高成績。2,而且大家也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啊。
4. 高中語文學習計劃書怎麼寫
表頭:——————計劃書
制定人:
時間:
一 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二 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三 具具體實施:
四 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五 目標達成度的相關分析:
例子(可根據他的教學計劃進行修改,之後變成高中語文學習計劃書):
正 文:
07學年第一學期教學計劃書 高菊香
07學年第一學期教學計劃書
執教班級:高三(2)班
制定人:高菊香
時間:2007年9月8日
一 本計劃制定的依據:
1. 學科教學要求分析:
(1) 語文學科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品位,為人素質,它依憑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有序積累,由量變轉為質變。
(2) 尊重語文學科的特徵,遵循母語學習的規律,從「語言」出發,注重感知、體悟、提煉、整合語言所包含的多元信息。注重學生與文本、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動態交流。
(3) 依照「二期課改」的指向,加強語文學科對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使之成為學生終生受用的良好素質。
2.教材分析
本次教師教學用書使用的是上海二期課改高中語文教材。
教材每單元一般包括「單元提要」和三至四篇基礎篇目以及四篇拓展性閱讀篇目。另外每篇課文之前還有導讀。
單元提要很好地體現了教材編寫意圖,提出了相應的學習重點,有助於學生學習課文樹立單元觀念。每篇課文之前的導讀則是對課文重點、特點或者難點的整體性解讀,對學生的閱讀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新教材的選文質量比老教材有了相當大的提升。更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審美要求。同時,新教材給了教師和學生相當大的自主發揮空間。自讀課文的量大大增加,在統一中蘊涵個性,一篇文章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講,不求面面俱到,更沒有老教材那樣僵化的模式可遵循,但由此帶來相應地教學難度也不小。
教學內容
(1)高中語文教材第五冊、第六冊重要篇目的教學。
(2)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要點的回顧與整理。
(3)高中語文考點知識系統梳理、高考應考技巧指導與能力訓練。
3. 班級學生現狀分析:
開學初第一次摸底考,採用的是07年上海高考試卷,學生的成績表達不容樂觀,及格以上的學生每個班只有四個左右。80分以下的學生超過一半。大部分學生認讀與理解能力、分析鑒賞能力以及對文章整體感知的能力堪憂,且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極少在自學時間學習語文,更無暇顧及課外的閱讀,故而造成閱讀水平提高不快,知識面窄,思路阻塞,文章空洞;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提高講與練的方法及效益,成為專題與綜合復習中的一大挑戰。
4.所教班級定位情況:向兄弟學校優秀班級看齊, 08年高考,超過區平均。
二 本計劃應達到目標和力爭達到的目標:
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具體分解如下:
1、繼續擴大優秀學生的隊伍,促進他們向高分進軍,以此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動力。
2、使得文科有偏科的學生改變現狀,爭取全面發展。
3、08年高考,超過區平均。
三 具體實施計劃:
周次
內容
備注
暑期補課一周
《登樓賦》、《詩三首》
補課二周
《阿房宮賦》、《詞三首》
補課三周
《黃州快哉亭記》、
《長亭送別》
補課四周
摸底考
新學期第一周
《項脊軒志》、《騰王閣序》
每周花一課時評講作文
第二周
《六國論》、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三周
《過秦論》、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四周
《伶官傳序》、月考
第五周
《國殤》、《秦晉餚之戰》
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六周
《荊軻刺秦王》、文言文專項訓練
第七周
《群英會蔣干中計》、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八周
《肥水之戰》、月考
第九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十周
期中考試
期中考試前結束第五冊
第十一周
《琵琶行》、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十二周
《香菱學詩》、詩詞鑒賞專項訓練
第十三周
《歸去來兮辭》、名句默寫
第十四周
《馬伶傳》、月考
第十五周
《人間詞話》七則、《竇娥冤》
第十六周
《蘭亭集序》、《詞三首》
第十七周
《秋聲賦》、名句默寫
第十八周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月考
第十九周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名句默寫
期末考試前結束第六冊
第二十周
綜合復習
第二十一周
期末考試
總備註:1、堅持每天一篇古詩文閱讀。
2、堅持每周一次測試。
3、堅持每周課內寫一篇作文。
具體實施:
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繁重,為了達到預期的目標,我決定採取以下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教師要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有效的溝通。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同時又要嚴格要求學生。課堂上,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一直保持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熱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緊張心理和壓力。課余用作業批語與學生交流,給他們激勵。平時經常在作業本上、卷子上給學生寫點簡訊,用貼近他們心理的話語來幫助他們,使他們明確不足,努力進步。另外,有時間就與個別困難學生談心,幫助他們找出問題原因,樹立積極奮進的健康心態。
2、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內容,理解其精神實質;多查閱參考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豐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多看有關教學藝術方面的資料,提高自己對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管理能力;總之,我與學生共同成長。
3、加強教學常規的落實,把工作做實。
備課
(1)充分利用中學語文資源網等的資料和學校、個人資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證備課質量。
(2) 充分根據學生實際實行有效教法,保證課堂上充分讓學生活動。
(3) 認真設計每課教案,精心設計各項練習,尤其是知識點匯總練習和錯處反饋練習。
(4) 認真設計語文專題訓練,針對學生弱點突出強化習題。
上課
(1) 一切圍繞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落實扎實、練習有效、效率高、動手動口動腦。
(2) 結合不同階段設計好新課、復習課、訓練課、閱讀課、寫作課、考試課、講評課。
(3) 面向全體學生,實行分層提問做題,努力促尖轉中補差。
(4) 狠抓知識點落實,專題練習,補充大量高考知識。
(5) 認真布置作業,突出重點和知識整理。
(6) 嚴格課堂紀律,保證每一個學生能認真學習、練習。
輔導
(1)培優補差,設計練習講究梯度和系列性。
(2)對藝術生加強文化專題訓練和能力訓練。
(3)課後抓名篇名句的落實。
閱讀寫作
(1)上好每周閱讀寫作課,要求學生做好摘抄和讀書筆記。
(2)印發每次學生佳作,閱讀並討論,借鑒並提高。
(3)分題材和體裁印發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指導學生欣賞學習寫作感悟。
(4)印發美文專題,擴展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品位。
(5)指導做摘抄筆記,定量定質定范圍,同時進行交流。
考試評價
(1)以周周練的形式,分階段專題測試。
(2)以月考的形式,進行綜合訓練。
(3)及時評分評講。甚至針對部分學生偏題的作文,進行個別輔導。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作如下安排:
1、高中語文教材第五冊、第六冊的教學,我們將擇取重要的篇目,培養學生各類文章的閱讀能力,圍繞高考考點要求,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相應的主觀閱讀題答題能力。
2、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的復習中,著重要點的回顧與整理,鞏固已有的感性認識,同時引導學生嘗試著進行理性歸納,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溫故而知新,為總復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3、高中語文考點知識系統梳理、高考應考技巧指導與能力訓練中,主要介紹高考最新信息、發展動態,分析考試大綱,評價近年高考試卷,預測命題趨勢,歸結語文知識的學習及語文試卷的應考中的實用方法技巧。簡言之,就是專題復習,梳理知識,解讀政策,預測命題,指導學法,指點秘笈,示範解法,規范答題,提升能力。
四 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 本人有一定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我相信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我的工作會出成績的。
2. 確保班級學風的良好,及時鼓勵學生,及時指導學生調整學習內容、時間、方法。
3. 落實好閱讀、摘抄、練筆,教學中多引導學生關注人生熱愛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引進生活的源頭活水,加強學生認識能力、思辨能力的訓練,豐富學生的情感,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注意示之以例,授之以法,練之以趣。
五.總目標達成度與現階段教學目標達成度的相關分析:
語文教育目標,必須依據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語文教育的實際狀況客觀的加以設定。學生在特定的學習階段里從什麼樣的語文基礎起步,經過努力要達到什麼樣的語文程度,其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能否適應並因此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往往從根本上影響到語文教育目標的設定;特定區域、學校、班級的教育條件及教學活動賴以展開的實際情形,也對語文教育目標的設定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必須設定基於學生發展水平和語文教育實際的目標,達到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根本目的。這一學期的教學任務在高中三年中最為繁重,既要完成新課的教學任務,又要進行高考的專題訓練,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強敦品勵學以品養慧教育;進一步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善學、樂學,主動學習,為明年的高考蓄勢待發。
六.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整合:
1、平時要注重收集網上信息,整合自己的教學資源。
2、多向信息技術運用成功的教師學習。我在自己的教學中,盡量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加大課堂容量,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便於他們理解教學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提高我自己的電腦使用水平、適應學校信息化教學的特色。
5. 高中語文難不難啊
過渡
1、增大課內外閱讀量;
2、建立一定的學習規律,預習、聽課、練習、復習一條龍;
3、針對自己的弱點選擇一本合適的練習;(一定要最合適的,多了也沒用,最要緊是能消化)
4、定期對字詞等知識進行歸納;
5、最好能提前把該背該記的記憶性知識先提前處理;
6、筆記要做好,課要認真聽,有時到了結尾可能急著下課心有點躁,要抵擋住,這時往往是關鍵、總結精華所在;
7、最好有定期練筆(建議每天堅持寫日記);
8、閱讀有關語文學習的報刊、雜志;
9、有時間練練字;
10、多記一些文言文,對以後的學習定有幫助
11、隨著散文不斷增加,要更深入鑽研一篇文章
12、背誦內容要熟記。
差別
初中語文對課外閱讀量要求不高,對文學欣賞水平要求不高,閱讀理解以課本內容為主,有時甚至直接就是學過的課文內容,而高中永遠不會直接考察課本上的內容。
對於作文,初中講求的是文法語句章法,高中講求的是在前者基礎上的個性風格,文化底蘊,要一種厚積薄發。要求看問題有深度,有思想,有個性。
最重要的差別就是課內閱讀和課外延展的差別,接受程度和認知深度的差別,文學常識和文化底蘊及時代精神的差別。
本質性差別在於初中的語文能力的形成過程是接受型,高中的語文能力的形成過程是自覺型,教師一般都不直接分析課文章法,而是在時代背景,作者思路,文章意境上大做文章。高中語文老師講課總是以一種高屋建瓴的態勢,加之一種文學批評和欣賞的眼光來熏陶學生,引領學生認識文學,提高修養的。如果哪個高中語文老師是一句句一段段教課文,1月後就被學生趕下講台了。
從具體的作業本上看,有周記本,作文本,文選摘抄精粹本,練字本,基礎知識歸納本,錯題本,讀書筆記本等等。
學習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新教材的啟用
2003年,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頒布實施,一系列遵循新課程標準的的新教材相繼出現,給傳統的語文教學形成了強大沖擊。在新形勢下,許多舊有的語文教學標准被重新審視定義,一些新的語文教學思路已在不斷出現。
新教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的強化
在新課標中,將語文的性質定位於「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教材中,則體現為情感專題教學的編排體系。新的理念、新的教材要求新的教材處理方法的出現。
新教材知識能力目標的相對弱化
在新教材中,強調人文化教學,打破了過去編排教材的文章體裁體系和語文閱讀能力要點體系,固然對學生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不可否認,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系統性學習。教學中僅僅強調「人物、情節、環境」等套路性的知識固然不當,但完全離開了這些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是否恰當?許多語文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尋求答案,試圖探索出一條契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材處理方式。
學生學習意識的弱化
近年來,由於評價方式單一、教學方式的相對陳舊,許多高中學生將語文學習簡單等同於聽講解課文、做閱讀訓練,缺乏語文學習的意識。面對一篇課文不知道自己看文章前要注意什麼,看課文時要做什麼,急需教師給予學習方法上的引導,突破語文學習的藩籬,步入主動學習的天地。
制定計劃
每學期開始,各備課組將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1)泛讀多種版本教材,對比內容,定位教材情感教育重點;
(2)研究教材,在廣泛討論的基礎上,將文章分為情感價值訓練、知識能力訓練、能力升格訓練三類,確定文章的處理重點;
(3)情感價值訓練類文章,確定重點的相關閱讀和活動內容;
(4)知識能力訓練類文章,充分考慮制試點的前後聯系,使之既有系統,又重點突出。
(5)能力升格類文章,尋找訓練突破點。(附一:臨朐二中高一語文備課計劃)
6. 如何做好高中語文課前預習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語文課前預習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師全堂講述與學生的被動接受已讓位於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課前預習成為十分重要且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預習是語文學習的第一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閱讀、思考、練習有關學習內容的准備活動,是一項復雜的智力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很好地教授學生課前預習的方式、方法,積極引導,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反之,無論教師如何努力,教學效果都不會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那麼怎樣培養中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我們還要從根本上說。 一、語文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新年華教育學語文也是如此。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做好准備。葉聖陶先生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天君(指大腦),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現代漢語詞典》就對預習解釋為:「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而實際上,預習應該包含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即預先學習和預備學習。預先學習以預備學習為目標,預備學習以預先學習為基礎。預習是為了更好地聽課,以更好地掌握知識。 從實踐來看,語文課前預習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一 )預習是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形式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沒有教師具體指導下感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預習時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興趣與能力進行活動,有選擇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這樣學生就成為預習活動的獨立主體。由於新舊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對新知識進行預習時,必然要運用所學的舊知識,這樣無形之中復習了舊知識,預習多了,所學的知識自然就復習得多,復習多了,學生自然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知識理解透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自然就會深。 (二)預習是學生鍛煉自學能力的舞台 而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了,況且課堂上還要聽講,又要記筆記中考,就顯得既聽得緊張,又記得忙亂,對什麼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根本就抓不住,那麼在復習的時候就會費時費力。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那麼聽起課來就主動了,課堂記錄就有了重點,對老師的啟發性問題的反應就快,預習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必須重視課前預習。一個好的預習,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自學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和學習。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經常預習的學生,自學能力都強,學習也更主動、學習效果也更好,這就是證明。 (三)預習是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前奏 預習過的學生,不僅對教學內容有了一定認識,還會有困惑和收獲。課堂上,這類學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動地參與到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當中來,認真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又可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探討。楊再隋教授說過:在學習新知識前,讓學生利用一些學習資源進行適當的預習,以建立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系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曾說過:一切後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學生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課前預習了的學生,他們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會及時去查資料解決,如果未能解決的,他們會有意識地記下來在課堂上更認真地、有側重地聽講。經過老師的講解或啟發,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聽課效率 。 可見,預習是對課堂教學的准備,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提前學習、得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因之這一習慣更應重視、培養和推廣。 實踐證明,作為一名中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是取得好成績的法寶。好的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行為控制,保持智力活動的恆常性,而且會使人受益終生。 二、在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引導不當 由於教師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間關系的認識並不真正清楚,以及學生對課前預習的消極態度,使得教師對「課前預習」的深度、難度和要求大打折扣。具體體現在: 1.預習內容單一。既不涉及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也不涉及對文本的質疑問難,更談不上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來帶動或促進預習。一般都只停留在查字典、給生字注音、解釋新詞上。因為預習內容單一,導致預習范圍過窄,使預習既沒有針對性,也缺少深度與廣度。 2.預習形式單一。布置學生預習時只要求學生看教材,而不要求看其他的有關書籍,更不用談上網或上圖書館查閱與文本有關的其他資料。預習時沒有針對重點、難點,更沒有來自作家背後的知人論世式的背景材料的准備。這種預習,教師是例行程式,學生是應付了事,收效不大。 3.預習目的不明確。有的教師嘴上喊預習課文,而事實上對學生該預習什麼、怎樣預習、為什麼要預習,並沒有仔細琢磨,當然也談不上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所以只好讓學生看書,看書,再看書。看什麼?當然是教材。可是,要怎麼看、看到什麼程度,沒人管。甚至學生是否預習,教師也沒有辦法落實,更無法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反饋。 (二)學生執行不力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的預習跟不上,會致使課堂上每個環節進展連連受阻:課上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上來,就連字音讀錯的地方都比比皆是,課文讀得結結巴巴,更別說讓他們提出不懂的問題了。連句子都讀不通順的學生,又怎麼會體會出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呢?大多數同學即使做預習,基本上也就是完成詞語部分,而對有思考價值的、需要動腦思索探究的問題,則擱置起來,完全等著課堂上老師來分析講解。 (三)家長重視不夠 課前預習作業是留給學生的,但許多情況下是要在家庭中完成的。不少家長只知道孩子有作業,但作業內容不清楚,只要孩子在桌前看書,別的就不過問了。疏於督導,使孩子的預習浮光掠影,更有甚者既不讀也不思,把預習這樣的「軟作業」拋到了一邊。 (四)客觀環境不利 學生預習效果不佳,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 1.因為學生課外作業過多,且都有硬指標,使學生力不從心,便把有一定彈性要求的課前預習作業,當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的軟任務。 2.當今社會不讀書的浮躁氛圍以及網路、游戲、電視都擠佔了學生預習的時間。 三、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的措施 (一)注重激發預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是預習活動的主要動力源泉,想要強化預習環節,而不流於形式,必須注重激發學生對預習的興趣,把預習當作一件快樂事,樂此不疲,長此以往,逐步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如何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呢?我以為,主要應做好以下三點: 1.轉變學生對預習的認識,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好處 可以通過晨間談話等方式舉行學習方法交流會,通過典型引路,讓預習做得更好、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現身說法,談談自己的體會感想。也可以利用黑板報、學習園地宣傳預習的好處,使其他同學認識到,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習成績,使學習更輕松。 2.通過激勵機制激發學習興趣 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建立各種激勵機制,讓學生不斷有成就感。可以給預習做得好的同學進行口頭和物質獎勵。 3.分層布置預習作業 學生學習基礎不一樣,學習需求也就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在布置預習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差異性,進行科學設計。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要降低要求,教師讓他們把課文讀熟,標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句就行了;對學習較好的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搜集有關資料,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看看自己能解決哪些問題。採取分層布置預習作業的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 (二)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 通過調查,我發現在布置預習認為後,學生往往在思想上產生誤導,認為作業太簡單,充其量只是讀讀課文,然後就沒有了興趣,文章上沒有留下任何預習的痕跡。這樣不僅達不到預習的目的,久而久之,學生反而會形成做事草率的壞習慣。因此,我決定教師的指導顯得非常必要,要恰到好處地「扶」一把,體現一個「導」字。古諺曰:「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漁,供人終生受用。」這句話啟迪我們教師要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會預習、善預習、樂預習,從而達到「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效果。 1、從吸引興趣入手,提高學生積極性 課前預習問題設計要吸引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願望和積極性,產生一觸即發的效果。興趣是開啟求知大門的鑰匙,興趣可以把學生從某種壓抑的狀態中激奮出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效地喚醒他們對問題研究的慾望。因此如果預習題的設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就能直接使學生沉入文本仔細閱讀。 2、從課外知識入手,調動學生主動性 由於時間、空間的距離, 知識、體驗的不足等, 學生對某些課文中敘寫的人物、涉及的知識等感到陌生, 從而影響了他們進一步地深入學習、理解課文。這時,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預習問題以帶動學生的課外閱讀, 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 調動學生主動性,學生要想圓滿完成這個預習任務就要課前到閱覽室、圖書館查閱報刊書籍或網上查詢, 搜集、整理有關資料, 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以課外豐富、補充課內, 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也加深了學生課文內容的理解。 3、從文眼入手, 教會學生把握主體 所謂「 文眼」, 就是課文中能夠揭示主題或是對主題有提示作用的詞或者句子。它是文章藝術構思的凝聚點, 也是作品外景內情的交融點, 在結構上起著牽動、制約全篇的作用。因此, 在課前預習中, 抓住了文眼, 就等於抓住了理解和把握課文的鑰匙。課前預習問題時抓住的統領全篇的點睛之筆,實是抓到並打開了這篇課文的窗戶,正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樣, 這樣便能窺見全篇, 居高臨下, 整體把握, 了解文章的敘事脈絡, 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深層意思。 4、從整體入手,教會學生系統學習 課前預習提問要把握「整體閱讀」的原則,反對肢解課文。不能忽視了文章的整體性。要使學生學會「整體閱讀」,站在整篇課文的高度宏觀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情感、學習寫作方法,進而受到更高層次的文化熏陶。那麼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很好地落實這一理念呢?我覺得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預習這一教學環節。因為預習環節中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去討論去研究,可以從主題、結構、形象等入手,很多「整體性」的問題是沒辦法在課堂上給他們時間進行思考的,我們讓學生在預習時思考,在課堂上交流心得,這就一舉兩得了。 5、從對比學習入手,教會學生知識遷移 知識的遷移, 主要是方法的遷移, 就是引導學生把過去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應用到新的課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基本理解單元課文內容之後, 根據教師授給的方法和各篇課文的內在特點, 列表比較, 找出規律, 實現自我學習的橫向遷移。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從思想內容、結構布局、人物精神、寫作方法等方面列表對比, 找出共性與差異的東西來, 體會兩文的異曲同工之效。 (三)預習檢查要落到實處 預習光有布置不行,教師必須加強檢查。有檢查才有落實,有測評才會有促進。教師不能只布置不檢查,不然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會相對削弱。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的時間一般應安排在學習新課文之前的幾分鍾,可以通過提問或抽查的方式進行。教師最好用一個本子記錄學生的整體預習情況,哪些地方值得繼續發揚,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都一一記錄清楚。此外,教師還要明確賞罰制度,對預習態度好的學生多加表揚,對不自覺預習的學生也要有適當的懲罰。還可以定期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加以檢查評定,閱讀成果加以展示,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才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預習興趣。那麼怎樣真正將預習融入閱讀教學的整體中去呢?這就需要我們為學生創設一個繽紛的展示舞台,讓他們充分地展現預習成果,盡情展示自我的風采,享受成功的喜悅。比如: 1.當老師 讓學生在課堂上擔任小老師,通過向同學傳授自己在預習中得到的知識,以此讓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促使他們在以後的預習中精益求精。其次這樣還可讓學生之間彼此糾正錯誤。經過我們的實踐,我發現在此過程中學生都非常地專注,彼此促進性極強。 2.扮演員 有的文章中故事情節生動形象,學生在預習會非常地受感染,在課堂上,可讓學生趣味盎然的進行演出,再讓大家共同來評議他們在預習中的體驗是否恰當,理解是否到位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適當變換預習方式,這樣也會有不同的預習結果,在形式多樣的預習檢查中,讓學生不僅獲得知識上的增長,更獲得能力上的提高。 總之,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預習的興趣,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還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檢查措施,讓學生在適度的壓力之下形成語文預習的好習慣。當然良好的預習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都必須付出努力。所以我會堅持引導學 生進行課前預習,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讓更多的學生學會預習,學會學習,並從中受益! 以上就是我對中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培養和提升的一些初步探究,事實證明:預習是上好課的重要條件,預習是自學的演習,它對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有很大作用。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語文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因此,對學生加強預習習慣的引導和養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務也是艱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參考文獻: 1.李慧 《語文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2011年03期 2.趙學會 《淺析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 《現代農村科技》2011年18期 3.郭勁松 《課前預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2010年3-29 4.劉麗君 《如何抓好課前預習》 2010-04-02 5.徐躍前 《宿松教育博客》[2011-11-04]
7. 語文選修課的總結,該怎麼寫
一、研讀新教材,實施新教材,取得一定的工作業績
高二年開學之前,我們利用暑假,通過咨詢專家,了解兄弟學校的做法,最後確定我校高二年上學期開設《中國小說欣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2門課程;高二年下學期開設《語言文字與應用》、《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外國小說欣賞》4四門課程。
為了更好地實施高中語文新課程,在課改專家引領下,經過多次討論,我們就高中語文新課程選修課教學,擬定了《漳州雙語實驗學校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教學實施方案》。經校方批准,我們按實施方案開展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我們採用「又分又合」的教學方式,即由任課教師按原來班級給學生講授《中國小說欣賞》、《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語言文字與應用》、《先秦諸子散文》課程,又由三位教師面向全年段分別講授《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外國小說欣賞》課程。學生積極參與選修課程學習,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生感受到不同語文老師的教學風格,閱讀了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語文素養。
選修課程實施方案確定後,在一無傳統的教學參考資料,二無現成的教學模式可循的情況下,我們三位老師互相勉勵,互相促進,決心在短時間內將教材中所涉及的、以前我們沒有讀過的作品閱讀一遍,並寫下讀書筆記,為備課、編寫教案打下基礎。我們制定了詳細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力求全面體現新課標要求,又切合本校學生實際。
對《中國小說欣賞》課程,我們根據三個老師的不同興趣、專業特長,按照「歷史與英雄」、「人情與世態」、「家族的記憶」、「女性的聲音」「情系鄉土」、「人在都市」、「烽火歲月」等單元板塊對《中國小說欣賞》的備課進行分工合作,做到面上全部閱讀、廣泛涉獵,各個單元的作品都有老師的深度解讀。各個老師的閱讀心得通過備課活動進行交流。每次集體備課,由該單元的負責老師主講,其他老師質詢、補充。這種集體備課活動,促進了各個老師的閱讀效率,又提升了教師的文本解讀能力,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對《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我們做了靈活處理。「賞析示例」所列的作品,課程標准不要求教學。但我們認為,「賞析示例」所列的作品,大多是傳統的名篇,而且是歷年高考復習要求精讀的作品,課時再緊張,至少也要用一個課時指導學生精讀這些作品。鑒於我校學生文言文基礎較差,對文言文普遍有畏難情緒的狀況,「自主賞析」的作品,我們大多採用傳統的講讀方法,力求讓學生弄通課文中重點的字詞句,也讓學生多讀多背一些古詩文,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推薦作品」的教學,我們全面貫徹落實新課標以學生為主的理念,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讀書報告、作品爭鳴等形式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教師只是向學生提出總體要求,對重要作品進行點撥,並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了學生學習《中國古代詩歌散文》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閱讀空間,提高了學生古詩文的鑒賞能力,收到一定的成效。2007年12月22日在廈門同安召開的「廈漳泉高中語文教學研討會」,我們備課組長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我校高二年選修課程的實施方案、處理辦法、教學心得,得到與會代表的認同。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是一項全新的工作,對教師、對學生都是一種考驗。新課程的實施,確實讓師生受益匪淺。教師提高了業務水平,學生增加了閱讀量,拓展了學習視野,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接受了中外優秀文化的熏陶。這對於發展學生個性,塑造學生人格,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讀新教材,實施新教材,發現不少問題
(一)教學時間。
高二上學期,每周5節語文課,加上周六、周日補課,每周有6節左右,按照常規計算,課時不算少,但一個學期要學習兩個模塊的課程,課時使用起來,難免捉襟見肘。特別是討論課,往往要用不少時間。讓學生深入討論,時間耗費不起;讓討論適可而止,又不符合新課標精神。如何平衡、解決,有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探討。
(二)教材選用。
按照新課程標准,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分為詩歌與散文(包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外國詩歌散文欣賞》)、小說與戲劇(包括《中國小說欣賞》、《外國小說欣賞》、《中外戲劇名作欣賞》、《影視名作欣賞》)、新聞與傳記(包括《新聞閱讀與實踐》、《中外傳記作品選讀》)、語言文字應用(包括《語言文字應用》、《演講與辯論》、《文章寫作與修改》)、文化論著研讀(包括《先秦諸子選讀》、《中國文化經典研讀》、《外國文化著作選讀》、《中國民俗文化》)。我們確定每個系列只選修一個模塊的課程,其它模塊作為學生課外讀物,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基於以上思考,在完成詩歌與散文系列之《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小說與戲劇系列之《中國小說欣賞》的基礎上,高二下學期我們完成了《語言文字與應用》、《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外傳記作品選讀》、《外國小說欣賞》等四個模塊,《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只完成了散文部分教學,詩歌部分計劃留到暑假補習完成。
在高中階段,全部開設所有的選修課程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課改的精神。但如果只是開設部分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們覺得把握性不大。封閉式學校的特性,又決定學生不能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從本本到本本,語文要提高是很難的。如何解決這一兩難課題,還有待於探索。
(三)教學體例
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基本能力,以前的課本,這四個方面的訓練,教材均有系統安排。現行的選修課程,課後只是提供一些討論話題,對基礎知識訓練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選修課的教學中,如何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需要教師根據高考要求作好統籌安排。但如何安排,還是沒有可循的模式。
三、研讀新教材,實施新教材,依然是我們今後的奮斗目標
適應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需要,積極推進高中語文新課程,是我們每一個高中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繼續鑽研《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大力實施高中語文新課程,以課堂為主陣地,向45分鍾要質量,依然是我們今後的奮斗目標。為此,我們要繼續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努力提高備課組工作質量。
(二)認真開展備課組集體研討活動,切實提高備課質量。
(三)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8. 高中政治教師如何快速備課
初中畢業的同學們在進入了高中的生活之後,相比來說,課程多了不少,睡眠時間也少了不少.同學們都為了在最短的時間當中學會盡可能多的題目,爭取更多的高考前的復習時間,掌握並且記住每一個課程的學習方式,讓學習變成自己的樂趣.那麼高中政治輔導老師現在就來教你如何才能學好政治吧!
高中政治筆記
第三,記好筆記
高中政治輔導老師建議你在上政治課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記筆記,因為這是文科,當然還是考背誦和記筆記來得高分的.那麼怎麼記好筆記呢?第一種就是在書本上做好批註,把整個知識的框架都記錄好;第二個就是做一些文字的記述,在本子上幾號這節課學了什麼,什麼是重點,什麼是疑難點.
高中政治輔導老師教你的方法你學會了嗎?這些方法你都要認真的記下來,對於學好政治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9. 高二怎麼好好學習
學習來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改善學源習方法,全面發展.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範文,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多問(不懂就問),多動手(做實驗),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英語多看重要課文,熟悉詞彙及用法.其他時間中,一定要保證學習時間,保證各科的學習質量,不能偏科.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8小時),保證學習效率.安排適當的自由時間用於與家人和朋友的交往及其他活動.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成績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穩固.對考試盡力, 考試時一定要心細,考試結束後要認真總結,以便於以後更好的學習.眼下:放下包袱,平時:努力學習.不言放棄,切記!成功永遠來自於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於勤奮的人.祝你成功
10. 高中語文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措施
一、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學習
語文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課文所要掌握的字詞、文章的主題和寫作特點等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和引導,學會如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和學習,感悟課文表達的情感,把握課文的主題、學習作者是如何布局謀篇的。學生要會上語文課,在課堂上就要會聽,而學生成績的好壞也往往取決於課堂短短的45分鍾的聽課效率。聽課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聽課的關鍵在於對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要眼耳手腦各種感官齊配合去促進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眼要盯著老師的板書和老師講課時的表情動作,耳要聽清楚老師講課的內容,要聽得准確,聽出重點,聽出弦外之音,聽出老師講課的意圖;手要有選擇地記,要記重點、難點和疑問;腦筋要開動,積極思考,抓住老師講課的思路。。心理學家曾做過實驗,分三組學生同時收聽同一內容的錄音,規定A組全部記錄,B組只聽不記,C組只記講授要點。結果A、B兩組的學生只記住全部內容的37%,C組學生卻記住了58%,可見抓要點,適當做筆記,效果最好。
另外,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實踐證明,凡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學習進步特別快、成績好。課堂積極舉手發言至少有兩點好處:一是有利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二是有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語文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多發言,積極參與,主動地學,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轉。這樣也可以保證注意力高度集中,聽課效果好。 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學生接受的學校教育正是為終身學習「培養習慣」的教育。學生在上語文課時,養成圈、點、勾、劃的好習慣,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