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和差倍問題備課

和差倍問題備課

發布時間:2021-02-06 12:16:58

㈠ 教師在備課時主要備哪些方面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備課是上課的基礎,備課質量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要想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應該提高教案的質量。思想政治課的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課教師永遠都是「新教師」。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備課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國際國內形勢,做到與時俱進,發展創新。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備課中,應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思想性與時政性。 一、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礎。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備好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拿到教材後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如何理解教材呢?第一步初讀文本,掌握全貌,;第二步逐節細讀,理解內容,;第三步統觀全文,弄清觀點原理,;第四步結合實際,確定重難點和雙基。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因而教師要敢於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樹立「大政治」的觀念,不僅指導學生學好教材,還要鼓勵學生多讀政治課外書籍,努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僅搞好課堂教學,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好問,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新中考強調不拘泥於教學大綱,試題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應該對教材內容結構作大膽調整,不拘泥於課本內容具體詳盡的講解。一些知識性的內容放手讓學生自學,騰出時間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或選取有價值的能力型的熱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啟迪思維。例如:初二法律常識開篇課--前言,讓學生弄清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我以書本第3頁漫畫「視而不見」作為切入點,啟發學生思考「視而不見」,反思「視而可見」,並提出問題:如此危險,此人是知險而行,還是不知其險呢?「視而不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反思:「視而可見」情境是怎樣的?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樣的課堂教學既緊密聯系了學生的思想實際,又加強了學科與生活、社會的聯系,讓學生關心生存環境,關注社會焦點,體會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三、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在准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具體而言,諸如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方學生的理解會浮於淺層,停留表面,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哪些地方學生可能偏離主題較遠,需要及時撥轉方向;哪些語言含蓄處、文本空白處、意境深遠處、情感共鳴處、認識分歧處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話,激發創新的火花。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准備之仗。 第一、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樣 沒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識?哪些新知識學生自己能夠自主學習?哪些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通過對學情的了解,確定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輔導,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很好地把握教學的起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突出教學的重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這樣的設計體現了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 第二、關注個別差異,設計不同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個別差異要細心觀察,並充分估計。要打破傳統教學的「一刀切」教學觀的束縛,採取「分層教學」、「分類施教」。1.設計課堂教學分層。學生的個性特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備課時要因人而異地設計教學環節,做到揚長避短、分類指導。課堂的提問,新舊知識的遷移,新知識的講解等方面,都要針對學生差異,設計不同層次問題,使能力較強的學生發展了思維,能力中等的學生產生了興趣,能力較差的學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提高。2.設計課堂練習分層。練習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技能轉化為熟練活動的過程,是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練習。教師可針對本班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三個層次練習,即: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通過分層練習,使各類學生學有收獲,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 3.設計作業分層。布置作業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作業的布置不應整齊劃一,在掌握各層次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後,可分層設計。將作業分為A、B、C三組。A組為基礎,B組為中等,C組為最佳。通過分層作業設計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落實新知,充滿對學習的自信和興趣。 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志趣的基礎上備課,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設計教案,才能備好課,進而上好課,達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境界,為培養當今時代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四、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如:你足智多謀,可以以「理」服人;你活潑好動,風趣幽默,可以玩中教,樂中學。總之,你是學生生命樂章中跳動的音符,你如何譜寫,就將有怎樣的樂章。 五、備好教學方案。實錄式教案設計稱為「詳案」,多表現為師生問答式,這種形式極大的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削弱了師生交流的質量,降低了教師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的能力。應該設計結構式教學方案,也稱預案。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理清整體思路框架,整體把握教學進程。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 六、備時政。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是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對此,我們採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導學生閱讀各類書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報》、《時事》雜志等;二是每天讓學生收看《新聞》和《焦點訪談》,並作好摘記;三是開展社會調查,撰寫政治小論文,進行全校評比。這樣,思想政治課教學逐步將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政治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備課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新課程的要求。

㈡ 人教版和倍差倍的分數除法應用題教案哪裡有

已知兩個數量的和(或差)與它們的倍數關系,求這兩個數量。關鍵找出1倍數量(或說單位1),畫線段圖表示題意。

練習:

1.甲乙的和是36,甲是乙的2倍。甲、乙各是多少?

2.媽媽比女兒大28歲,媽媽年齡是女兒的5倍,媽媽和女兒各有幾歲?

3.一張課桌比一把椅子貴10元,椅子的單價是課桌的 ,課桌和椅子的單價各是多少元?

4.一個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二位後增加了87.12,這個數原來是多少?

相遇問題

重點理解關鍵詞:同時  相對(相向)而行  速度和  兩地路程  相遇     

相遇問題基本數量關系式:

兩地距離=速度和×相遇時間

練習:

1.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地對開。甲車每小時行62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0千米,經過 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兩台機器生產同一種零件。第一台 時生產20個零件,第二台每小時生產80個零件。兩台機器同時生產98個零件需要幾小時?

3.甲乙兩車同時從相距90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 時後兩車在途中相遇。已知甲車每小時行60千米,那麼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4.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地對開。甲車每小時行62km,乙車每小時行70km,經過 時兩車還相距12km。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km?

㈢ 怎麼備課,備課應該做什麼工作

一、備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個環節
備課作為教師上課前的一項重要准備工作,已引起眾多教師的濃厚興趣,並就如何搞好備課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筆者認為,教師搞好備課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
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要對所教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學生的特點要了如指掌,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講授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但誰也不能絕對地說哪一種方法好,哪一種方法不好。某節課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節課就可能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講,不同的教學對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也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每個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切忌生搬硬套,而應注重研究所選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體現愉快教育的原則,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從教學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真正設計出靈活適用奏效的優良教法,才能真正體現出每個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色,否則,即使已被眾多教師公認的教法,如孤立地運用,或機械地運用也都難以奏效,甚至適得其反。
4.在「備練習」方面精心設計,有的放矢。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目前在課堂練習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重講輕練,教師的主導作用「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當然不只限於以課堂練習來體現)顯得薄弱;二是練習題設計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較強的針對性;三是課堂練習的量偏大,學生手忙腳亂,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四是課堂練習題單調,無層次和坡度;五是教師在學生練習中忽視矯正錯誤這一環節,不利於知識的消化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鑒於此,建議每個教師在實施課堂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獲取練習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對出現的錯誤必須糾正;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也應對有餘力的學生輔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綜合運用的題目。
5.在「備作業」上要做到精心挑選,適量適度。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在邏輯體系來確定課外作業;二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獨創,由典型以變式,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做到通過作業掌握知識,通過作業訓練技能;四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五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並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
在談及「備作業」這個問題時,筆者要特別提出的是作業的批改和講評。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三個「不及時」,即不及時收作業、不及時批作業、不及時講評作業。顯而易見,不論教師在布置作業前花了多少心血,並預期收到滿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時」則必將枉費心思。因此,教師對待作業要及時收、及時批、及時講,要特別注意搜集通過作業反饋回來的重要信息,並建議每個教師在教案的備注或後記欄內記錄好這些信息,真正發揮作業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有關備課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前面也談及一些,但有幾點筆者還想概要地提出來(限於篇幅,不再詳述)僅供同仁們商討。
1.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教學對象即所教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變不易接受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學方法一旦脫離了與其適應的教學對象,都可能變得無能為力。
2.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實際。常言道,備好課,不一定能講好課,因此教師備課必須以自己依此能講好課為首要前提,每個教師的知識結構、個性品質和思維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將出現事與願違的結局。
備課,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應遵守的規則。因而,作為一名教師不能不知道如何備課,不能不研究備課藝術。 一、為何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教學亦然。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備好課不僅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對待備課採取什麼態度是衡量教師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備什麼 備課,不等於"背課"。盡管很多內容需要教師牢記,但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講應包括: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對知識的涵義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知道"是什麼",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理解,(對概念和規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則等達到了理性認識,能說清"為什麼",以及與其它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迅速、靈活地解決一些問題,即知曉"做什麼"、"怎麼做",從而形成能力);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處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些精講、哪些簡略,補充哪些、省略哪些,與已知有聯系的部分怎樣銜接、與其它學科相關的內容如何分工;然後,根據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把教材中滯後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慎重而必要的調整、增添或刪減;對必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要科學地結合,及時地反映。同時也要防止盲目刪減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後,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另外,還要善於使用教材。善於使用教材的標准:其一,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知識系統、圖文系統及作業系統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將文字語言變為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易學、愛學。為此,應以教科書為依據,既不擺脫教材,海闊天空、讓學生理不出頭緒;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材,既注重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又追求藝術性,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又使講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為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第二,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第三,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所謂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那麼對學生了解什麼、怎樣了解呢? 1、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 2.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 3.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 4.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疑田、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 了解學生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於教學始終,掌握其動態情況。在獲得准確的大量信息之後,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實施因材施教。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於採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於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樂趣,奮發向上。 (三)、備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優化,以使教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學得情趣盎然、喜聞樂"受",從而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學效果。 三、怎樣備 備課的種種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舶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㈣ 教師備課應該注意什麼

1、講點什麼。

即這節課應該給學生講點什麼內容。

注意,這里所說的是「講點」什麼,而不是「講些」什麼,二者的區別在「量」上。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當前情況,確定教學的具體內容與任務。力求少而精,具體而實在;力求能講得明、練得透、用得活。如果內容過多,會沖淡主題,易出現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濕現象,甚至會出現「消化不良」、「腹部腫脹」,嚴重的還會出現「暴雨成災」現象。還不如步步為營,各個擊破,穩扎穩講好。

「鼓要打到點上,笛要吹到眼上。」所講的內容,應該是當前學生特別應該學習的知識,或是該節課特別需要進行訓練的能力,或是具有導火線性質的內容,力求做到一「課」中的。

因此,在備課時應該爬梳洗剔,選其要點,擇其關鍵點,抓其提挈點。

2、留點什麼。

教師上了一節課,如果沒讓學生留下點知識或能力,那這節課就白上了。有好些課,很精彩,掌聲四起,贊美聲一片。可是,三五年後,十年八年後,學生還記得嗎,心中還有什麼痕跡?對學生影響深遠的,是在學生心中留下深深印痕的東西。

讓學生時時回憶起、時時鞭策自己,能受用終身,有這樣效果的課才是真正的好課,才是真正成功的課。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思考這節課能給學生留點什麼,能帶給學生點什麼?學生在心中留下的往往少於教師所講的內容。留下的內容不必多,一點兩點足矣,但必需深刻,有像墨水浸入白布那樣留下難以抹除的印痕,才能讓學生長時間能記住,長時間受益,否則只是過眼煙雲,一閃而過。

事實上,若能做到一節課就留一點讓學生受用終身的東西,那一期下來多少節課,給學生留下的東西該有多少,對學生的影響還小嗎!能把課上到這個程度的教師,想不當教育家都難!

3、用點什麼。

即用點什麼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完成「講點什麼」的任務和達到讓學生能「留點什麼」的目的。

偉人毛澤東曾說過:「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方法很重要,可以提高效率,提高成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很多,有效的也很多,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用、都適用。有的成本高,有的成本低,有的易於操作,有的步驟繁瑣,有的是立竿見影,有的長期見效。所以,備課應思考這節課用點什麼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的效果。這需要認真研究學生特點,分析教師自身情況,從大量的方法中進行甄別篩選,找到最佳的方法,方法不需多,只要易於操作,有效即可。這跟醫生治病一樣,良葯不需多,一兩味即可,對症才是最好的葯。用葯多了,成本高不說,葯效可能會相互排斥,甚至還有可能生成毒素。

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復雜,復雜的方法不一定是好方法,關鍵是要因材施「法」。比如,對於一個餓得快死的乞丐來說,解決的最好方法是給他稀飯,而絕對不是給他太空梭。

教師如果在備課時抓住這三個「點」,省去一些冗雜的問題,刪去一些無關的環節。這樣,目標會更集中,指向更明確,任務更具體,脈絡更清晰,方法更有針對性。

㈤ 新教師備課易出現的問題和如何備好課

新教師上課易出現的問題和如何備好課楊村中學 陳奇英 出來教書已三年,依然感覺自己像個剛從大學出來的新手,有太多的不懂,有太多的不成熟。每次都信心滿滿地跑去上課,卻每每下課後發現自己這里沒講好那裡沒講到。開教研會時也多次討論過有關問題,現將部分教研成果匯總如下。 一、教師上課易出現的問題 1、備課就是備內容。備好課是上好課的第一個環節,但很多新老師卻對備課一知半解,以為備課就是備內容,而對教法、上課的預期效果等很少關注,導致 上課效果較差,也少有創新。 2、新教師對教材鑽研較淺,易忽略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 3、對知識點與知識點間的聯系重視不夠。許多新教師上課時只關注本節課所講內容和課本上內容,而對知識與知識的聯系講解較少。生物是一門知識點連貫性較強的學科,前後知識聯系起來講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起來也是事半功倍。 4、對教學大綱參悟不夠透徹,導致對重點難點弱點把握不準。許多教師對大綱不屑一顧,從來不研究新課標,並對新課標帶有抵觸。研究新課標對教其實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5、教法不夠豐富,上課效果不穩定,對某些不是自己強項的內容上得比較吃力。 6、對實驗及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比較少准備。許多教師覺得實驗太麻煩,就直接把實驗省略了,殊不知實驗不僅可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實驗的理解,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7、備課不充分,導致上課卡帶。新老師有時候由於備課不充分,上課講到某些問題時自己都含糊不清,只能含糊其辭。 其實每位新老師剛出來都會遇到很多問題,甚至遠不止以上這些,那麼該如何盡量減少問題的發生呢?就是備課要充分。二、備課的過程: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 (三)、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㈥ 教師在備課時主要備哪些方面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備課是上課的基礎,備課質量的好壞直接會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要想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首先應該提高教案的質量。思想政治課的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課教師永遠都是「新教師」。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備課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國際國內形勢,做到與時俱進,發展創新。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備課中,應該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思想性與時政性。 一、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礎。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備好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拿到教材後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如何理解教材呢?第一步初讀文本,掌握全貌,;第二步逐節細讀,理解內容,;第三步統觀全文,弄清觀點原理,;第四步結合實際,確定重難點和雙基。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因而教師要敢於突破課本課堂的束縛,樹立「大政治」的觀念,不僅指導學生學好教材,還要鼓勵學生多讀政治課外書籍,努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僅搞好課堂教學,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精神;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好問,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新中考強調不拘泥於教學大綱,試題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應該對教材內容結構作大膽調整,不拘泥於課本內容具體詳盡的講解。一些知識性的內容放手讓學生自學,騰出時間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或選取有價值的能力型的熱點重點問題展開討論,啟迪思維。例如:初二法律常識開篇課——前言,讓學生弄清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道理。我以書本第3頁漫畫「視而不見」作為切入點,啟發學生思考「視而不見」,反思「視而可見」,並提出問題:如此危險,此人是知險而行,還是不知其險呢?「視而不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反思:「視而可見」情境是怎樣的?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樣的課堂教學既緊密聯系了學生的思想實際,又加強了學科與生活、社會的聯系,讓學生關心生存環境,關注社會焦點,體會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三、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在准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具體而言,諸如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方學生的理解會浮於淺層,停留表面,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哪些地方學生可能偏離主題較遠,需要及時撥轉方向;哪些語言含蓄處、文本空白處、意境深遠處、情感共鳴處、認識分歧處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話,激發創新的火花。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准備之仗。 第一、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樣 沒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識?哪些新知識學生自己能夠自主學習?哪些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通過對學情的了解,確定哪些知識應重點進行輔導,哪些可以略講甚至不講,從而很好地把握教學的起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突出教學的重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這樣的設計體現了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過程。 第二、關注個別差異,設計不同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個別差異要細心觀察,並充分估計。要打破傳統教學的「一刀切」教學觀的束縛,採取「分層教學」、「分類施教」。1.設計課堂教學分層。學生的個性特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備課時要因人而異地設計教學環節,做到揚長避短、分類指導。課堂的提問,新舊知識的遷移,新知識的講解等方面,都要針對學生差異,設計不同層次問題,使能力較強的學生發展了思維,能力中等的學生產生了興趣,能力較差的學生掌握了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提高。2.設計課堂練習分層。練習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技能轉化為熟練活動的過程,是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練習。教師可針對本班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三個層次練習,即: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拓展練習。通過分層練習,使各類學生學有收獲,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 3.設計作業分層。布置作業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作業的布置不應整齊劃一,在掌握各層次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後,可分層設計。將作業分為A、B、C三組。A組為基礎,B組為中等,C組為最佳。通過分層作業設計使全體學生不同程度落實新知,充滿對學習的自信和興趣。 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志趣的基礎上備課,在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設計教案,才能備好課,進而上好課,達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境界,為培養當今時代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四、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如:你足智多謀,可以以「理」服人;你活潑好動,風趣幽默,可以玩中教,樂中學。總之,你是學生生命樂章中跳動的音符,你如何譜寫,就將有怎樣的樂章。 五、備好教學方案。實錄式教案設計稱為「詳案」,多表現為師生問答式,這種形式極大的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削弱了師生交流的質量,降低了教師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的能力。應該設計結構式教學方案,也稱預案。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理清整體思路框架,整體把握教學進程。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 六、備時政。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是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對此,我們採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指導學生閱讀各類書刊如《半月談》、《中學生時事報》、《時事》雜志等;二是每天讓學生收看《新聞》和《焦點訪談》,並作好摘記;三是開展社會調查,撰寫政治小論文,進行全校評比。這樣,思想政治課教學逐步將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積極性大大提高。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政治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備課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新課程的要求。

㈦ 備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為何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教學亦然。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備好課不僅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對待備課採取什麼態度是衡量教師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備什麼 備課,不等於"背課"。盡管很多內容需要教師牢記,但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講應包括: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對知識的涵義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知道"是什麼",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理解,(對概念和規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則等達到了理性認識,能說清"為什麼",以及與其它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迅速、靈活地解決一些問題,即知曉"做什麼"、"怎麼做",從而形成能力);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處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些精講、哪些簡略,補充哪些、省略哪些,與已知有聯系的部分怎樣銜接、與其它學科相關的內容如何分工;然後,根據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把教材中滯後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慎重而必要的調整、增添或刪減;對必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要科學地結合,及時地反映。同時也要防止盲目刪減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後,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另外,還要善於使用教材。善於使用教材的標准:其一,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知識系統、圖文系統及作業系統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將文字語言變為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易學、愛學。為此,應以教科書為依據,既不擺脫教材,海闊天空、讓學生理不出頭緒;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材,既注重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又追求藝術性,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又使講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為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第二,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第三,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所謂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那麼對學生了解什麼、怎樣了解呢? 1、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 2.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 3.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 4.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疑田、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 了解學生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於教學始終,掌握其動態情況。在獲得准確的大量信息之後,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實施因材施教。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於採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於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樂趣,奮發向上。 (三)、備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優化,以使教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學得情趣盎然、喜聞樂"受",從而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學效果。 三、怎樣備 備課的種種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舶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閱讀全文

與和差倍問題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