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中考歷史集體備課

中考歷史集體備課

發布時間:2021-02-06 09:51:59

1. 求教歷史老師,歷史教學問題。請老師給出答案或答案出處,謝謝!

我前短時間看了一篇教案,覺得不錯,親,你可以去看看,看是否對你有幫助

這個是360 文庫的,不能粘貼網址給你,你可以直接輸入題目搜尋到的

《中學歷史教學法》教案
導 言
教學目的和要求:理解《初中歷史教學論》的學科性質和研究內容,培養原為中學歷史教育事業貢獻聰明才智的態度;了解本課程學習的任務;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
教學重點:《初中歷史教學論》的主要內容及學科性質;《初中歷史教學論》的任務及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初中歷史教學論》課程的任務和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講述法。
教學手段:CAI課件
課時安排:2學時
教學內容:

《中學歷史教學法》是一門師范院校歷史系的必修課。它通過對中學歷史教學過程的研究,揭示其特殊規律,提出中學歷史適用的組織形式、教學手段和特殊方法,使高師學生掌握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這門課程是完成培養合格的中學歷史教師任務的「最後一道工序」。
本課程由理論課和實踐課兩部分組成。實踐課的主要實踐活動有:觀看教學錄像、觀摩中學優秀歷史教師示範課、多媒體歷史教學課件製作、教學討論、自備教案試講評議等。

一、《中學歷史教學法》的教學意義
《中學歷史教學法》是高等師范院校歷史系的專業必修課。研究與學習該課程對師范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有助於總結、提煉中學歷史教師的實際教學經驗,掌握中學歷史教學的規律,引導學生認識這些規律,將來遵循這些規律順利地展開歷史教學活動。第二、有助於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和教育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二、《中學歷史教學法》的性質與任務
《中學歷史教學法》是一門具有專業特點的應用性理論學科。它以中學各階段歷史學科的特定要求和特定內容為依據,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基本理論,研究中學歷史教學的基本規律、教學原理和方法,為培養合格的中學歷史教師提供必要的教學理論知識和科學施教途徑,以便其今後最有效地從事歷史教學工作的一門學科。
因此,《中學歷史教學法》的學科性質,即不是教育學科和歷史學科相結合的綜合學科,也不是歷史學科的分支學科,而是具有歷史專業特點的應用教育學科,屬於教育學科的范疇,或稱「歷史教育學」。
《中學歷史教學法》的研究任務是:研究中學歷史教學的全部過程和中學歷史教學的客觀規律,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三、《中學歷史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中學歷史教學的全過程,大致可分為課前階段、課堂教學階段和課後階段三部分。如按中學歷史教學過程各個組成部分的性質加以劃分,基本內容則可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歷史教學法理論研究,如: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教育科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的研究;二是歷史教材研究;三是歷史教學方法的研究。

第一章 中學歷史教學的地位、任務
教學目的和要求: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中學歷史教學在中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寬闊的視野去認識中學歷史教育的意義;了解中學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
教學重點:中學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
教學難點:中學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及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
教學方法:講述法和分析法。
教學手段:CAI課件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內容:

一、中學歷史教學的地位
在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歷史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歷史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可見,中學歷史教學在整個中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是任何其他課程都無法取代的。
首先,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每個公民都能成為「四有」勞動者(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都能具有「五愛」精神(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要實現這個要求,就要有文化、有知識,特別是歷史知識。因此,中學歷史教學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表現如下:
(1)中學歷史教學使學生充分了解歷史,正確認識現實,積極主動的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去。
(2)中學歷史教學能使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
(3)中學歷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總之,歷史教育有助於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為精神文明建設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其次,在中學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因為歷史知識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任何一門社會科學都有自身的發展過程,發展歷史。沒有歷史的社會科學是不存在的。所以,每門社會科學都是歷史科學的研究對象。學習歷史,是學習各門社會科學學科的入門途徑,尤其是同中學語文課、政治課的關系尤為密切。不僅如此,歷史知識同自然科學的關系相當密切。在中學的歷史教材中,無論是中國史,或是世界史都不乏科技方面的內容。中學歷史課也是學好自然科學課程所必需的基礎課程。

二、中學歷史教學的任務
根據1986年國家教委制訂的《全日制中學歷史教學大綱》的明文規定,中學歷史教學的三項任務是:傳授基礎的歷史知識、培養能力、思想政治教育。1992年、1996年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大綱中對三項任務又有更大的改進。尤其是強調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而大大突出了中學歷史教學任務的時代特色。2001年,教育部又頒布了《歷史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中明確規定了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應達到的總體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歷史教學的基礎與核心
《歷史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初中歷史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歷史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活動、歷史事件。基本的歷史知識是由具體的歷史知識和規律性的歷史知識所組成的,內含基本史實、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三個方面的知識,簡稱「三基」。「具體的歷史知識」,是指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通過特定的歷史人物活動所構成的具體的歷史事件。「規律性的歷史知識」,是指歷史概念、規律而言。掌握了具體的歷史知識,這只是在大腦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歷史表象,再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對各種各樣的歷史表象加以處理,上升到對其本質的認識,形成正確的概念,認識其發展的規律。
在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還要培養和形成基本的歷史技能和能力。其具體的要求是:
(1)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課程目標要求學生能從全球的空間角度和人類產生以來的時間角度,逐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時空概念。從時間觀念來講,要能正確地計算歷史年代。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了解歷史上的紀年方法,二是要掌握公元前和公元後的年代的計算方法,並且要初步了解歷史上各種紀年方法與公元紀年法的換算。從空間觀念上講,要能置換與指認古今地理名稱和范圍,能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2)初步掌握和識別、使用歷史圖表的技能。
(3)初步具備閱讀、理解和歸納基本的歷史材料以及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4)形成口頭和書面表述歷史問題的基本能力。
(5)初步具備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釋歷史問題、得出結論的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是指能以歷史的眼光理解、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它是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是初中歷史新課程的重要目標。
(6)形成豐富的歷史想像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7)逐步形成科學的歷史觀。
2、過程與方法--歷史教學的方法與手段
這方面的內容是以前教學大綱中所沒有提到的。它強調學生感知歷史,積累客觀真實的歷史知識,理解歷史。強調培養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並學會解決歷史問題的基本方法,用歷史的眼光分析現實問題,強調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歷史教學的靈魂
這方面的內容與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相比,更注重人的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提倡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民族主義感情,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非常重視這一點,而且以各種方式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制到法治的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三、三維目標的辨證關系
知識與能力是歷史教學的基礎與核心,過程與方法是歷史教學的方法與手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歷史教學的靈魂。三者是辨證統一的,缺一不可。

第二章 歷史教學大綱和歷史課程標准
教學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學歷史教學大綱的形式、內容及作用及發展演變,理解中學歷史課程的意義,認識歷史教育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把握現代課程發展的主要趨勢,能夠從更寬闊的視野把握中學歷史課程的發展方向;全面了解中學歷史學科的課程標准,掌握《歷史課程標准》的結構、內容和特點;分析大綱與課標的區別;理解和正確把握新課程的總目標,學會使用中學歷史課程標准。
教學重點:掌握《歷史課程標准》的結構、內容和特點及與大綱的比較,分析兩者的區別。中學歷史課程標准在教學中的使用。
教學難點:對新課程總目標的理解、把握與落實;課程標准在教學中的使用。

2. 如何做好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

在教學活動中,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換句話說就是課堂上的每一分鍾,都得盡其所用,教學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沒有教完內容,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講得很多,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很辛苦,也是無效學習。
歷史學科內容多(既有中國歷史,也有世界歷史)、跨度大、任務重、時間緊的特點,那麼在有限的課堂四十五分鍾的時間內,到底如何有效地實現歷史課堂高效高果呢?這一直是我們這些歷史教師不停地琢磨、探討的。
一、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鍾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准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因為我們不能由於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
備課的階段我們教師就必須多下功夫,熟練把握教情和學情,注意教學中的取捨,努力減少無效勞動,做到「四個到位」:精心備課到位,准確講解到位,能力訓練到位,學法指導到位。確保上課不打無准備之仗。
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要有機的結合。特別是課前備課,一般是每人每周備一節課,或者兩人備一節,所以在初備過程中,教師除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學生該背的內容你也要會背誦;典型題例自己先要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了解。上課中,經師生碰撞,你再把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課後更要備「課後課」, 發現問題,就要想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問題?有沒有必然的規律,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分析一下,記下來,不管是什麼情況,就像拍照片一樣。積累多了之後,再來集中總結。這樣通過課堂反思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一節完整的課才算備好,也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這種備課方法,我覺得它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很強。事實上有很多老師已經在這么做了。我們一般都要教幾個班級,同一節課要講幾遍,你會發現這幾個班級你講得並不會完全一樣的,兩三遍後基本這個課是最精華的,在別的班發現的問題在這個班幾乎都及時糾正過來。特別是我們將備課這一日常教學工作通過准備、實踐、再加上反思解決就上升到了教學研究的高度,順便也實現了教研與備課、上課的有效統一。
二、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抓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擺正位置,只起引導的作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是老師教了什麼,關鍵是學生掌握了什麼。一個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給他,過了沒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給他,如此反復,他始終依賴於你,……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時候就教會他怎樣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學會了取水這一技能,也就不會依賴於你了。因此,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發現式的學習方法。
怎麼引導學生呢?課堂上我們不能不講,也不能一講到底,那太累了。所以從自己所教年級學生實際出發,根據教材內容、特點、知識結構,編寫各具特色的導學案還是比較實用的。編導學案要注意:
講授新課,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
復習課,必須注重知識的整體、系統性及運用能力。
導學案的使用,使學生對課文有了由面到線到點的認識。在編寫導學案時,為了地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總體印象,最好運用提綱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解決,這種形式看似簡單,但都是考試的考點,必須准確無誤地掌握。讓學生利用導學案自主學習。(15分鍾左右)學生在自己整理知識點時,往往丟掉一二個,或先後錯位,針對這種情況,在編寫導學案時,學生容易「丟」「錯」的地方變成「填空」,讓學生填寫,達到強化記憶,反復記憶的效果。學生在書上找到並劃出知識點時就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對一部分好學生來說,相當於復習一遍。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積極參與,認真閱讀教材,分析課文,尋找答案,並深入的思索和探討問題。【這里有一點要強調一下:學生總說對課文、書本不熟,沒時間看書,我們也試了一下,每堂課預鈴與正式上課鈴之間大約有2-3分鍾,如果利用上,也是很好的時間段,讓課代表領著學生讀課文,至少能讀一大段,組織好的話,都能讀上近三分之二,時間長了,課文多多少少也熟悉多了】然後鞏固記憶(5分鍾),現在學生的時間實際上非常緊張。課下看歷史的時間非常少,只能向45分鍾要成績。而且,不讓學生記憶也是不行的。歷史知識點繁雜,如果單靠閱讀教材,不但費時,而且記憶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進行提煉記憶。沒有識記基礎的思維,就象空中樓閣。所以,這5分鍾是不能舍棄的。俗話說「好腦袋不如爛筆頭」, 對已經明確的答案要及時進行鞏固,在鞏固的基礎上進行反饋。對於開卷考試來說,僅掌握基礎知識是不夠的,必須上升到理解運用的層次。就是說,不僅要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怎麼用?這一部分應該是整節課的精華,就需要教師幫助解決。例如有些問題的政治性、專業性、理論性太強,該講就要講,打造高效課堂並不避諱講,講得合時、合適,講的過程中要啟發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而言其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師要精講點撥,講清講透;特別是當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的情況下,我們教師則應放低起點,怎麼講學生也不懂的問題乾脆就不講,否則不僅沒有教學效果,反而給學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壓抑。我們必須正視學生的基礎-----這一教學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15分鍾)最後鞏固練習(10分鍾左右)設計一些練習題,附在導學案的後面,當堂檢測、查看教學效果,在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教學缺陷,及時補充和修正。練習分為兩部分:一是基礎知識運用。這是要求全部學生都掌握的最基礎的知識。二是強化訓練,將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基礎題進行篩選後得出。要針對本節課復習重點,以求達到即時鞏固的目的。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漸進。 練習題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精選習題,選題的原則一:少而精,有明確的練習目標,針對學生易錯點有的放矢。原則二:難易適中,做到不選難題、偏題、怪題等,所選題的難易度能夠培養學生的雙基。總之,教學活動離不開習題,只有靈活、正確地運用習題,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試題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目前對復習課來說採用學案導學精講精練的復習模式效果還是較好的,而對於新授課來說則應注重基礎、注重規范、注重技能。總之,復習課要體現考點考綱,體現知識主脈,體現規律方法,體現能力的培養,新授課的教學則應體現基礎技能、體現規范與反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三、借鑒別人的東西,是最快的途徑。
應該堅持聽校內外其他教師的公開課或常規課,同學年的教師互相聽課。各級學科帶頭人、備課組長課堂要隨時開放。要充分利用博客和網路這個研討平台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博客發表教學設計、論文、反思、教學方法,開闊自己的教學思維,學習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搞好教學課堂的實效。
四、加強課堂上的管理
①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排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干擾因素。
因為糟糕的紀律之下難以完成教學任務,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總聽到很多老師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越來越難教」, 迫使教師總是在課堂上說:「不要講話」『「要注意聽講」等。有時我們老師講課就跟唱催眠曲一樣,下午上課經常睡著一片。因此如果學生有溜號、睡覺等現象,要及時糾正。其實想要控制學生也很簡單,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上去。關注每個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所以我們上課時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緊跟老師。比如講試卷的時候,念完題目後可以問:「這道題該選什麼啊?」讓大家就一起回答。象這種情況讓學生跟著喊一喊,有助於他們集中注意力,也有助於加強對題目正確答案的印象。如果總是悶著頭聽,就很容易走神。不能讓他們埋著頭聽課。要讓學生的眼睛看著黑板、看著老師,耳朵注意聽,手要在書上做記號、口要大聲朗讀、記憶。就像打麻將。麻將是我國國粹,也是利用「五到」的典型。首先,眼到,所謂「看著手裡的,盯著鍋里的」,兩隻眼睛肯定不閑著;手到,洗牌、砌牌、摸牌、吃碰杠胡,樣樣都要動手,有的人連摸牌都不用眼睛看,只用拇指在上面一摸,就知道什麼牌了,這也是一種本事;口到,打麻將就圖個熱鬧,一邊打一邊埋怨手氣差、侃侃家常自然是免不了的,尤其是逢年過節親戚朋友見面,有什麼事情就都在牌桌子上就說了,玩麻將反而成了一種形式;有人開口就有人聽,耳到自然不在話下。最後,心到,打牌自然要算牌,什麼是生張什麼是熟張那是一定要計算清楚的,不然自己聽了牌胡不了,還光給人家點炮就損失慘重了。有了這「五到」,你看有幾個人打麻將不專心致志的?不僅專心致志,而且精力旺盛,越打越精神,熬個通宵都不成問題。人感到精神勞累,往往不是由於工作時間長,而是由於想的事情太多、精力分散所致,真正跟打麻將一樣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情,很難感到勞累。這就是「五到」的神奇效果,雖然用打麻將來跟聽課做對比有些不倫不類,但它們的原理是相通的:其實就是把你的全身感官都調動起來,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我們要想要成績,你就得想辦法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願意學習。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有「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思想。什麼方法只要有效就行,學生能學到東西就行。
②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盡量不讓他們拉後腿。最好是能穩定住他們的情緒,想辦法不讓他們在考試中落隊。其實所謂的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課堂作業堂堂清,我們要嚴格監督,不能讓他們有拖拉的機會:例如學生的課堂練習必須檢查或者抽查,發現完成情況不好的、交白卷的都要給予處罰。這種處罰既不能傷害他們的積極性,還要讓他們挺難受,挺累的,讓他們感到還不如寫題了,下回就不想再受這種折磨了,當然,如果我們做不過來還可以請班主任配合,但是千萬不要打和罵,別跟他們對著干,要講法和藝術。其次他們的分數低,往往是在知識、技能掌握上存在缺陷,或者是記憶不牢,或者是理解不透,或者是應用不熟練。想提高成績還是讓他們回歸課本,課本是法寶,讓他們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背熟目錄才能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是學好本學科的先決條件,絕對沒有什麼捷經可走,這些東西記不好,就學不好歷史。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
③眼看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必須讓學生記筆記,讓學生動起來。我們所說的筆記一般分為三種:即課文中劃符號,課文旁寫評或注,還有課堂筆記。學生在聽講的同時,需用紅筆或彩色筆在課本上勾畫各種符號。學會在課本上作符號寫批註,既可以使學生聽講時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記憶,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學習,突出要點,把書由「厚」變「薄」;還有利於今後復習,翻開課本,重點難點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從而引起對舊知識的回憶,增強了學習效果。
可是很多學生也讀了這么多年的書,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筆記。我們經常發現有很多同學,筆記記得非常認真,還拿一個非常好看的本子記,你翻開他們的筆記本,有時比我們老師的講義還規范。但他們的成績卻不見得好。原因很簡單,課堂上認真聽課才是核心,筆記只是輔助手段。筆記應該記得比較簡略,自己能看懂就行了,一邊聽講一邊埋頭記筆記,老師講的東西全記在紙上,腦子里卻是一片空白,這樣本末倒置,學習效率怎麼可能提高呢?所以記筆記應該只記重點要點,要爭取在心裡把它弄明白,老師一邊講,要一邊動腦筋想想為什麼。如果是我們老師要求記的,最好給學生時間。這里我說一下:我個人認為筆記還是抄錄在書里比較好,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系。這樣在考試中方便查找和分析,與基本知識點相對應更准確,進而不失分。
五、無論怎樣高效,最直接的檢驗結果還是體現在試卷上。要答出一份滿意試卷,培養答題技巧非常重要,讓學生掌握各類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狠抓審題能力的培養、答題技巧與規范性訓練。
選擇題重在正確率,選擇題在考查歷史基礎知識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覆蓋面廣,能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和幾乎所有層次的思維能力,所佔分值比重大。從近年的試卷看,選擇題的難度值低,避免這部分的失分將有助於提高整體成績。解題時,須要求學生讀懂題意,抓住題乾和題中的關鍵字。其後,運用正確的方法解題,如運用直選法、排除法、比較法、分析法進行選擇極為有效。
材料解析題重在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題要遵循幾個步驟:先看設問,再根據設問有針對性地讀懂讀通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最後按設問要求結合教材分析解答問題。解題時,讀懂發問很重要,比如「根據材料」,就說明答案基本上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 則要求先找出材料與教材的契合點,然後依託已知材料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答案基本在書上。此外,還應要求學生注意看分答題,堅持問什麼答什麼,語言簡潔准確,不必像問答題一樣展開回答。
列舉題重在仔細,答案要准確、完整。適當運用目錄、大事年表或歸納的資料。
這里還要注意應努力避免「兩不」問題
所謂的「兩不」,就是學生尤其是好學生易犯的錯誤:「會而不對,對而不全」。
有的學生基礎都不錯,拿到一道題目並非束手無策,而是在正確的思路上,或考慮不周、推理不嚴,或書寫不準確,最後答案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叫「會而不對」;有的學生解題思路大致正確,但丟三落四,不把話寫完整,這叫「對而不全」。例如寫錯別字、不寫單位名稱等丟分現象。因此,會而不對,令人惋惜,對而不全,得分不高. 我們培養高分的好學生,更要培養好考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腦子能夠快起來,說得實際一點就是做題的速度能夠快起來。但這種心理造成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一味的想做得快一些,結果慌里慌張,前面的題還沒有思考清楚就去看下一道,做得越快錯得越多,不會做的題目還是不會做,連原本會做的也做錯了。古語有雲「欲速則不達」,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快腦不等於著急,要想快,首先要「慢」。細節決定成敗,學習「由不會到學會」是一個過程,再由「學會到做對」又是一個過程。後一個過程的完成需要付出更為細致艱辛的勞動,考試的成敗就看這些細節,要想把看似簡單的問題完成得完美,關鍵不是考試時的仔細、認真,而是要求學生平時對自己存在問題的較真,對平時練習中的失誤,要小題大做,不僅要分析失誤的原因,還要讓他們將這些失誤記錄在錯題本上,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並再三反思,保證下次不再出錯,不能讓他們用「粗心」二字一帶而過。書寫要規范,答案要准確精煉,要努力做到「會又對、對又全、全又美」,這也正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好學生在考試中「會而對」。
六、養成復習錯題和典型例題的習慣(這種方法最好在好學生中提倡)
錯題是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常說要貫徹「三個本」的概念:就是課本、筆記本和錯題本。其中筆記本和課本用來理清知識的思路,可以合在一起,錯題本用來理清解題思路的。因此我們應該提倡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用一個錯題本來整理錯題。每次考前要把自己以前的錯題拿出來再認真的看一遍,理清解題思路。中考中的題目基本都是新出的,但是它的絕大部分題型不可能是新的,大多數知識點也是練習過的基礎知識,只要我們復習好了錯題和典型例題,大部分題目都可以不用花什麼時間去思考就知道怎麼做了,節約大量的時間來檢查。整理錯題,是對所學知識的一次總結,在總結中前進,沒有總結,只能停滯不前。整理出有價值的錯題好題,總結出學習經驗,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高效課堂是在我們教師的不斷探索、實踐與反思中才能形成,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們的歷史老師成為高效課堂的實踐者,新做法的嘗試者,因為機遇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
最後我再特別說一下初三的復習,怎麼做效果更好一點。
初三歷史復習課教學應該有規劃、系統地進行,復習課的質量必須全面提高。既要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應注意歷史知識的整體、系統把握,注意學生能力的訓練。但不論歷史中考怎麼考,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日常教學要有思想、靈魂,復習指導要有方法、策略。

3. 初中歷史教學如何達到最好的效果

初中歷史的教學是整個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環節,為進一步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就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轉變學生和教師的觀念
歷史雖已列入中考科目,但在學生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主輕輔」的不良現象。根據我對教學過程的了解和觀察,這些學生對歷史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對學習歷史雖有興趣,卻淺嘗輒止,不求深入;有的只對聽歷史故事有興趣,對一般歷史知識則不感興趣;有的只關心考試分數的高低;還有個別學生雖屢經誘導,但仍不能引起重視。諸如此類的種種現狀,需要教師根據這種差異,注意學生的不同情況和條件,喻之以理,有的放矢,尋求脫俗的辦法和手段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使之對歷史學科的認識發生根本改變。同時,我們教師也需要注意一點就是認真對待初一初二的歷史課,不能等初三再抓,否則就有可能輸在起跑線上了。我們可以借鑒育才的經驗,從初一學生開始就樹立歷史中考的意識,有條件的話最好進行歷史專業教師授課,逐漸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品質,這樣就能很好地與初三教學銜接,利用初三有限的教學時間放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不需要像現在手忙腳亂補最基礎的內容。

二、創設情景,設疑激趣。
在暑期的研修網上我們教師之間也談到了「學生為什麼喜歡歷史而不喜歡歷史課」的話題,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當今的歷史課照本宣科、枯燥無味或者理論性強,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學習的內在動力。作為老師應該想方設法,點燃學生的活躍思維。本人認為創設相關的教學情景是適合初中生認知的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通過引進一定的課外知識,開拓每個學生的知識面,通過經典有趣的歷史典故,引發學生的歷史學思維能力,通過系列歷史事件的變遷,帶領學生回顧一個重要的歷史年代,通過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產生對一個歷史人物的思考,通過相應的話劇、歷史劇的編寫的表演,激發學生思想的火花,點燃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火焰。因此概括創設教學情景的主要方法有:①聯系生活展現情景②運用實物演示情景③藉助圖畫再現情景④播放音樂渲染情景⑤扮演角色體會情景⑥錘煉語言描繪情景⑦結合實際優化情景。再通過使用一定的媒體組合,可幫助學生拉近與歷史的距離,有助於學生直觀的感觸歷史發展的規律,領悟歷史發展的真諦,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三、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
依據學生的素質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發展,學有所得,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教師必須了解、熟悉自己的學生,不僅要深知他們每個人的知識基礎,而且要了解他們每個人的性格、脾氣秉性、興趣愛好等,然後據此對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備課。如在問題的設計上,要進行分層設計。每節課上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問題回答並且經過思考能夠回答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我記得包校長說過如東木並茶的例子,教師把每位學生的每一次分數都輸在電腦里,並且還做了對每位學生試卷的分析以及針對性提高的措施,我很敬佩這些教師們的敬業精神。從這個很小的細節可以看出木並茶中學真正把因材施教理念落到實處。

四、研究中考試卷,分析試題。
分析中考歷史試卷,對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少走彎路有很大幫助。這幾年歷史命題越來越趨向能力方面考核的要求,封閉式題目隨之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開放式的有一定思考的題型,宣告了僅僅讓學生死背歷史知識點的時代已不適應中考的要求,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並滲透教學當中去。比如:今年歷史中考的命題方向,又一次提醒我們教師不能完全撇開教材本身的資源,特別是課後的活動探究題應予以重視起來,比如2011年第19題,《天工開物》中描繪時代礦工在井下採煤情景的插圖,長竹竿的主要用途是什麼?又比如今年的31題的有關華盛頓的問答題,這兩題的原題都來源與書中的活動探究,加以提煉改變完善成為新穎的題目,可謂換湯不換葯,提醒了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加以重視書中的資源。另外我個人有一個建議,我們教師有條件的話研究一下命題設計方面內容,你會獲益不少,也為個人成為研究性教師打好基礎。

五、多讀書學習,充實自身。
今年暑假研修網為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大家暢所欲言,進行交流,分享經驗和成果。但畢竟時間有限,實際上我們教師可利用平時的空餘時間讀些書來,充實自身。那到底要看哪些書呢?我認為首先要研讀我們今年《2011年初中歷史課程標准修訂稿》,這個修訂稿是我們的教學工作的指南。修訂稿和實驗稿到底區別怎樣,又有了哪些新動態和特點,這些內容我們在下學期的第一周集體備課中我們認真學習。
作為中學歷史教師,主要讀以下幾類書:教育教學類(或者說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方面);敘述性歷史書;分析歷史、歷史理論與方法、歷史哲學等;其他書籍,如哲學、美學、邏輯學、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與其發展史的書等。在閱讀書籍的同時不要忘了寫些讀書心得和體會,有思才會有想,有想才會有悟~

4. 如何打造初中歷史的高效課堂

在教學活動中,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換句話說就是課堂上的每一分鍾,都得盡其所用,教學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沒有教完內容,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講得很多,講得天花亂墜,講得很辛苦,也是無效學習。
歷史學科內容多(既有中國歷史,也有世界歷史)、跨度大、任務重、時間緊的特點,那麼在有限的課堂四十五分鍾的時間內,到底如何有效地實現歷史課堂高效高果呢?這一直是我們這些歷史教師不停地琢磨、探討的。
一、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鍾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准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因為我們不能由於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
在備課的階段我們教師就必須多下功夫,熟練把握教情和學情,注意教學中的取捨,努力減少無效勞動,做到「四個到位」:精心備課到位,准確講解到位,能力訓練到位,學法指導到位。確保上課不打無准備之仗。
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要有機的結合。特別是課前備課,一般是每人每周備一節課,或者兩人備一節,所以在初備過程中,教師除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學生該背的內容你也要會背誦;典型題例自己先要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了解。上課中,經師生碰撞,你再把發現的問題及時調整;課後更要備「課後課」, 發現問題,就要想一下: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問題?有沒有必然的規律,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分析一下,記下來,不管是什麼情況,就像拍照片一樣。積累多了之後,再來集中總結。這樣通過課堂反思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一節完整的課才算備好,也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這種備課方法,我覺得它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很強。事實上有很多老師已經在這么做了。我們一般都要教幾個班級,同一節課要講幾遍,你會發現這幾個班級你講得並不會完全一樣的,兩三遍後基本這個課是最精華的,在別的班發現的問題在這個班幾乎都及時糾正過來。特別是我們將備課這一日常教學工作通過准備、實踐、再加上反思解決就上升到了教學研究的高度,順便也實現了教研與備課、上課的有效統一。
二、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抓學生主體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擺正位置,只起引導的作用。教與學的過程中不是老師教了什麼,關鍵是學生掌握了什麼。一個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給他,過了沒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給他,如此反復,他始終依賴於你,……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時候就教會他怎樣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學會了取水這一技能,也就不會依賴於你了。因此,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發現式的學習方法。
怎麼引導學生呢?課堂上我們不能不講,也不能一講到底,那太累了。所以從自己所教年級學生實際出發,根據教材內容、特點、知識結構,編寫各具特色的導學案還是比較實用的。編導學案要注意:
講授新課,必須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
復習課,必須注重知識的整體、系統性及運用能力。
導學案的使用,使學生對課文有了由面到線到點的認識。在編寫導學案時,為了地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總體印象,最好運用提綱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解決,這種形式看似簡單,但都是考試的考點,必須准確無誤地掌握。讓學生利用導學案自主學習。(15分鍾左右)學生在自己整理知識點時,往往丟掉一二個,或先後錯位,針對這種情況,在編寫導學案時,學生容易「丟」「錯」的地方變成「填空」,讓學生填寫,達到強化記憶,反復記憶的效果。學生在書上找到並劃出知識點時就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對一部分好學生來說,相當於復習一遍。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積極參與,認真閱讀教材,分析課文,尋找答案,並深入的思索和探討問題。【這里有一點要強調一下:學生總說對課文、書本不熟,沒時間看書,我們也試了一下,每堂課預鈴與正式上課鈴之間大約有2-3分鍾,如果利用上,也是很好的時間段,讓課代表領著學生讀課文,至少能讀一大段,組織好的話,都能讀上近三分之二,時間長了,課文多多少少也熟悉多了】然後鞏固記憶(5分鍾),現在學生的時間實際上非常緊張。課下看歷史的時間非常少,只能向45分鍾要成績。而且,不讓學生記憶也是不行的。歷史知識點繁雜,如果單靠閱讀教材,不但費時,而且記憶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進行提煉記憶。沒有識記基礎的思維,就象空中樓閣。所以,這5分鍾是不能舍棄的。俗話說「好腦袋不如爛筆頭」, 對已經明確的答案要及時進行鞏固,在鞏固的基礎上進行反饋。對於開卷考試來說,僅掌握基礎知識是不夠的,必須上升到理解運用的層次。就是說,不僅要知道是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怎麼用?這一部分應該是整節課的精華,就需要教師幫助解決。例如有些問題的政治性、專業性、理論性太強,該講就要講,打造高效課堂並不避諱講,講得合時、合適,講的過程中要啟發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而言其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師要精講點撥,講清講透;特別是當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的情況下,我們教師則應放低起點,怎麼講學生也不懂的問題乾脆就不講,否則不僅沒有教學效果,反而給學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壓抑。我們必須正視學生的基礎-----這一教學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15分鍾)最後鞏固練習(10分鍾左右)設計一些練習題,附在導學案的後面,當堂檢測、查看教學效果,在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教學缺陷,及時補充和修正。練習分為兩部分:一是基礎知識運用。這是要求全部學生都掌握的最基礎的知識。二是強化訓練,將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基礎題進行篩選後得出。要針對本節課復習重點,以求達到即時鞏固的目的。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漸進。 練習題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精選習題,選題的原則一:少而精,有明確的練習目標,針對學生易錯點有的放矢。原則二:難易適中,做到不選難題、偏題、怪題等,所選題的難易度能夠培養學生的雙基。總之,教學活動離不開習題,只有靈活、正確地運用習題,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試題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目前對復習課來說採用學案導學精講精練的復習模式效果還是較好的,而對於新授課來說則應注重基礎、注重規范、注重技能。總之,復習課要體現考點考綱,體現知識主脈,體現規律方法,體現能力的培養,新授課的教學則應體現基礎技能、體現規范與反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三、借鑒別人的東西,是最快的途徑。
應該堅持聽校內外其他教師的公開課或常規課,同學年的教師互相聽課。各級學科帶頭人、備課組長課堂要隨時開放。要充分利用博客和網路這個研討平台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博客發表教學設計、論文、反思、教學方法,開闊自己的教學思維,學習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搞好教學課堂的實效。
四、加強課堂上的管理
①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排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干擾因素。
因為糟糕的紀律之下難以完成教學任務,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總聽到很多老師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越來越難教」, 迫使教師總是在課堂上說:「不要講話」『「要注意聽講」等。有時我們老師講課就跟唱催眠曲一樣,下午上課經常睡著一片。因此如果學生有溜號、睡覺等現象,要及時糾正。其實想要控制學生也很簡單,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學習上去。關注每個學生,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所以我們上課時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緊跟老師。比如講試卷的時候,念完題目後可以問:「這道題該選什麼啊?」讓大家就一起回答。象這種情況讓學生跟著喊一喊,有助於他們集中注意力,也有助於加強對題目正確答案的印象。如果總是悶著頭聽,就很容易走神。不能讓他們埋著頭聽課。要讓學生的眼睛看著黑板、看著老師,耳朵注意聽,手要在書上做記號、口要大聲朗讀、記憶。就像打麻將。麻將是我國國粹,也是利用「五到」的典型。首先,眼到,所謂「看著手裡的,盯著鍋里的」,兩隻眼睛肯定不閑著;手到,洗牌、砌牌、摸牌、吃碰杠胡,樣樣都要動手,有的人連摸牌都不用眼睛看,只用拇指在上面一摸,就知道什麼牌了,這也是一種本事;口到,打麻將就圖個熱鬧,一邊打一邊埋怨手氣差、侃侃家常自然是免不了的,尤其是逢年過節親戚朋友見面,有什麼事情就都在牌桌子上就說了,玩麻將反而成了一種形式;有人開口就有人聽,耳到自然不在話下。最後,心到,打牌自然要算牌,什麼是生張什麼是熟張那是一定要計算清楚的,不然自己聽了牌胡不了,還光給人家點炮就損失慘重了。有了這「五到」,你看有幾個人打麻將不專心致志的?不僅專心致志,而且精力旺盛,越打越精神,熬個通宵都不成問題。人感到精神勞累,往往不是由於工作時間長,而是由於想的事情太多、精力分散所致,真正跟打麻將一樣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情,很難感到勞累。這就是「五到」的神奇效果,雖然用打麻將來跟聽課做對比有些不倫不類,但它們的原理是相通的:其實就是把你的全身感官都調動起來,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我們要想要成績,你就得想辦法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願意學習。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有「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思想。什麼方法只要有效就行,學生能學到東西就行。
②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盡量不讓他們拉後腿。最好是能穩定住他們的情緒,想辦法不讓他們在考試中落隊。其實所謂的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課堂作業堂堂清,我們要嚴格監督,不能讓他們有拖拉的機會:例如學生的課堂練習必須檢查或者抽查,發現完成情況不好的、交白卷的都要給予處罰。這種處罰既不能傷害他們的積極性,還要讓他們挺難受,挺累的,讓他們感到還不如寫題了,下回就不想再受這種折磨了,當然,如果我們做不過來還可以請班主任配合,但是千萬不要打和罵,別跟他們對著干,要講法和藝術。其次他們的分數低,往往是在知識、技能掌握上存在缺陷,或者是記憶不牢,或者是理解不透,或者是應用不熟練。想提高成績還是讓他們回歸課本,課本是法寶,讓他們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背熟目錄才能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系,為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奠定基礎。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是學好本學科的先決條件,絕對沒有什麼捷經可走,這些東西記不好,就學不好歷史。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
③眼看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必須讓學生記筆記,讓學生動起來。我們所說的筆記一般分為三種:即課文中劃符號,課文旁寫評或注,還有課堂筆記。學生在聽講的同時,需用紅筆或彩色筆在課本上勾畫各種符號。學會在課本上作符號寫批註,既可以使學生聽講時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記憶,也可以使學生學會學習,突出要點,把書由「厚」變「薄」;還有利於今後復習,翻開課本,重點難點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從而引起對舊知識的回憶,增強了學習效果。
可是很多學生也讀了這么多年的書,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筆記。我們經常發現有很多同學,筆記記得非常認真,還拿一個非常好看的本子記,你翻開他們的筆記本,有時比我們老師的講義還規范。但他們的成績卻不見得好。原因很簡單,課堂上認真聽課才是核心,筆記只是輔助手段。筆記應該記得比較簡略,自己能看懂就行了,一邊聽講一邊埋頭記筆記,老師講的東西全記在紙上,腦子里卻是一片空白,這樣本末倒置,學習效率怎麼可能提高呢?所以記筆記應該只記重點要點,要爭取在心裡把它弄明白,老師一邊講,要一邊動腦筋想想為什麼。如果是我們老師要求記的,最好給學生時間。這里我說一下:我個人認為筆記還是抄錄在書里比較好,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系。這樣在考試中方便查找和分析,與基本知識點相對應更准確,進而不失分。
五、無論怎樣高效,最直接的檢驗結果還是體現在試卷上。要答出一份滿意試卷,培養答題技巧非常重要,讓學生掌握各類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狠抓審題能力的培養、答題技巧與規范性訓練。
選擇題重在正確率,選擇題在考查歷史基礎知識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覆蓋面廣,能比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和幾乎所有層次的思維能力,所佔分值比重大。從近年的試卷看,選擇題的難度值低,避免這部分的失分將有助於提高整體成績。解題時,須要求學生讀懂題意,抓住題乾和題中的關鍵字。其後,運用正確的方法解題,如運用直選法、排除法、比較法、分析法進行選擇極為有效。
材料解析題重在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題要遵循幾個步驟:先看設問,再根據設問有針對性地讀懂讀通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最後按設問要求結合教材分析解答問題。解題時,讀懂發問很重要,比如「根據材料」,就說明答案基本上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 則要求先找出材料與教材的契合點,然後依託已知材料知識和藉助課本知識進行解題,答案基本在書上。此外,還應要求學生注意看分答題,堅持問什麼答什麼,語言簡潔准確,不必像問答題一樣展開回答。
列舉題重在仔細,答案要准確、完整。適當運用目錄、大事年表或歸納的資料。
這里還要注意應努力避免「兩不」問題
所謂的「兩不」,就是學生尤其是好學生易犯的錯誤:「會而不對,對而不全」。
有的學生基礎都不錯,拿到一道題目並非束手無策,而是在正確的思路上,或考慮不周、推理不嚴,或書寫不準確,最後答案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叫「會而不對」;有的學生解題思路大致正確,但丟三落四,不把話寫完整,這叫「對而不全」。例如寫錯別字、不寫單位名稱等丟分現象。因此,會而不對,令人惋惜,對而不全,得分不高. 我們培養高分的好學生,更要培養好考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腦子能夠快起來,說得實際一點就是做題的速度能夠快起來。但這種心理造成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一味的想做得快一些,結果慌里慌張,前面的題還沒有思考清楚就去看下一道,做得越快錯得越多,不會做的題目還是不會做,連原本會做的也做錯了。古語有雲「欲速則不達」,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快腦不等於著急,要想快,首先要「慢」。細節決定成敗,學習「由不會到學會」是一個過程,再由「學會到做對」又是一個過程。後一個過程的完成需要付出更為細致艱辛的勞動,考試的成敗就看這些細節,要想把看似簡單的問題完成得完美,關鍵不是考試時的仔細、認真,而是要求學生平時對自己存在問題的較真,對平時練習中的失誤,要小題大做,不僅要分析失誤的原因,還要讓他們將這些失誤記錄在錯題本上,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並再三反思,保證下次不再出錯,不能讓他們用「粗心」二字一帶而過。書寫要規范,答案要准確精煉,要努力做到「會又對、對又全、全又美」,這也正是我們孜孜以求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好學生在考試中「會而對」。
六、養成復習錯題和典型例題的習慣(這種方法最好在好學生中提倡)
錯題是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我們常說要貫徹「三個本」的概念:就是課本、筆記本和錯題本。其中筆記本和課本用來理清知識的思路,可以合在一起,錯題本用來理清解題思路的。因此我們應該提倡學生在平時學習中,用一個錯題本來整理錯題。每次考前要把自己以前的錯題拿出來再認真的看一遍,理清解題思路。中考中的題目基本都是新出的,但是它的絕大部分題型不可能是新的,大多數知識點也是練習過的基礎知識,只要我們復習好了錯題和典型例題,大部分題目都可以不用花什麼時間去思考就知道怎麼做了,節約大量的時間來檢查。整理錯題,是對所學知識的一次總結,在總結中前進,沒有總結,只能停滯不前。整理出有價值的錯題好題,總結出學習經驗,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高效課堂是在我們教師的不斷探索、實踐與反思中才能形成,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們的歷史老師成為高效課堂的實踐者,新做法的嘗試者,因為機遇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
最後我再特別說一下初三的復習,怎麼做效果更好一點。
初三歷史復習課教學應該有規劃、系統地進行,復習課的質量必須全面提高。既要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應注意歷史知識的整體、系統把握,注意學生能力的訓練。但不論歷史中考怎麼考,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日常教學要有思想、靈魂,復習指導要有方法、策略。
第一階段,全面、系統復習,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鑒於初一、初二師資力量缺乏,學生所學歷史知識甚少,在這個復習階段更要依據課本逐冊、逐課、逐節全面復習,但要注意不要搞成上新課,重點內容一節課仍上一課書,必要時當堂消化落實,非重點內容則上到哪裡就停在哪裡,下節課再接著上。上課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要盯住學生,隨時檢查學生書上劃書記筆記和課後練習及知識的鞏固情況。也可以讓班主任配合,決不能讓學生落下,或學夾生了。
第二階段,主題(單元)歸類復習,注重主幹知識和重點知識的落實。
這一階段的復習,一方面進行綜合復習,突出重點知識。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點帶面;另一方面要進行強化訓練,要麼以單元為單位定期自出試卷,通過練題、講題,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消化和鞏固。要麼將重點知識具體化,分主題(單元)讓學生熟讀、記憶,逐人、逐題落實;理清線索,讓同學結合學校自編資料跟著一起復習一遍,主要是已考過、經常考、以後可能會考的基礎、重點知識,書本由「厚」變「薄」,知識躍然腦海中。這時期採用上當教學法挺有用的。在教學中不要怕學生錯,不要處處不放心,老是抱著、扶著學生走。要給學生思維沖擊,在出試題時有意設計點小陷阱,誘發出學生易犯的錯誤,不要在練習前去指導、提示或暗示,而是在練習後的講評環節中讓學生去分析和認識各種錯誤的原因。讓學生的錯誤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實際上就能顯露了學生學習中的缺陷,再通過講評糾正,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更扎實了。
第三階段,關注焦點、時政熱點和重大周年紀念,小專題、針對性復習。
為了把教材學活、用活,還需要打破體系,比較對照,縱橫聯系,進行一些小專題的復習。同時,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現世問題。近年中考試題均涉及時政熱點問題。
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以教材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狠抓知識的落實是關鍵。強調朗讀的重要性,要全面系統地指導學生讀書,做到「五看五抓五性」,即看目錄、看標題、看正文、看圖表、看材料;抓基礎、抓線索、抓主幹、抓重點、抓落實;啟發性、互動性、整體性、針對性、計劃性。知識不可不記,也不能全部叫學生死記硬背,而要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歷史,必須要「死」去「活」來。有些知識點,只能「死」記。考試時,才能更快更好地把記往的知識靈活運用,這就是所謂的「死」去「活」來。「翻餅烙餅」。學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不反復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總得兩三遍才能完成。惟其如此,方能教有所獲,學有所得,使學生們在今後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績。

5.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該如何備課

(轉載) 目前,歷史教學是處於改革與發展之中,正經歷著轉型和變化。可以說,歷史教學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在這種形勢下,老的問題如何處理,新的問題如何解決,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很多。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上好一節課,備好課是前提,只有備好課才能教好課。因此教師的備課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凡有幾年教學經歷者都能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來說。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那麼面對新課程這個大背景,初中歷史教師該如何備課呢?一、變被動、機械的備課方式為靈活的、動態的備課方式 傳統的備課,基本上是教師按著「我教你學」的思路來編寫教案,教學過程完全是由老師來控制。因此,這種教學設計基本上是預設的、有計劃的、可控制的。我們說這種方案是靜態的、單一的、機械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具體活動內容、什麼時間發言、教師講什麼都由教師課前做了規定。 當前,新課程的要求是「以學定教」。教學設計始於體現學生學習需求的「教案」,但又不等同於過去的「教案」。因此,教學設計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教學設計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多向互動,始終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循環中進行。正因為這樣,教學設計不應是對課堂情景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能是描述大體的輪廓,而要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在流動中、變化中充實和完善。 研究表明:教師在一堂課上要做出30個左右的決定,這意味著教師要在不斷變化的情景中隨機地採取行動。要在一節課上做出那麼多的反應並力求准確,這些不是固定教案所能解決的,而要靠教師的「臨場發揮」。這樣看來,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既是可以預設的,又是不可預設的,可以這樣說,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比較粗的一次設計。然後隨著課堂教學的進行以及新問題的出現,隨時調整教案乃至進行二度設計。 所以,新課程下的教學方案,是動態的、多樣的、靈活的和粗線條的,因此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新課程的課堂上,學生的思路就是我們教學的「線索」,我們只是引導學生前進。過去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現在我們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己任;過去我們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今天我們陪著學生走向知識;過去我們把教材作為學生的世界,今天我們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 二、少用經驗多研究新問題 傳統的備課是一種封閉式備課,教師往往滿足於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備的是課內,講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獨立鑽研教材,選擇教法。然後在課堂上將它們搬運和裝載給學生,這樣的備課是平面的,拿著這樣的教案去講課,就不可能有深度、寬度和廣度,也不可能調控好課堂,處理臨時性問題,只能憑借經驗。因此,我們提倡「研究型備課」,即教師不僅要全面、准確地掌握學科知識,而且要做到融會貫通,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創造性地組織教材,使用教材。要知道教材不是經典,只是教與學的藍本。教材內容不等於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的邏輯結構不等於教學過程的邏輯程序,要把教材內容加工、處理成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內容。新課程所主張的開發課程資源,首先是對教材的開發、加工和處理。現在課改年級用的新教材應用了大量現實材料,設計了大量探究活動,但並不是教案、學案,仍需要結合本地、本校學生的實際進行加工處理。一定要改變過去教材寫什麼就教什麼、教材怎麼寫就怎麼教的現象。總之,要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引導學生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使課堂教學顯示出靈性和活力。 新課程下的備課就是教研,備課引導課改。備課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活動,因為每一個新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就是對自身的一次創新,就是在進行教學改革。所以,當前教師的備課應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三、認真撰寫教案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徹地理解,並能牢固地記憶和熟練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規定的基礎知識、技能、技巧的基礎上,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類推到有關問題中,去理解、分析、解決新的問題。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就要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本學科教學過程的具體特點,設計出合乎客觀規律性的教學方案,遵循教學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認真編寫教案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本學科學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本學科的狀況(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而且要按照大綱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材特點,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特別是要以整體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點,明確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知識的價值功能,醞釀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材的鑽研。只有在教案編寫過程中下功夫,刻苦鑽研、持之以恆,日積月累,教學水平才會不斷提高。編寫教案更是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過程。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通過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為主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傳授是編寫教案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優選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認真編寫好教案,對於教師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很有價值。 四、實施集體備課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老師講什麼,學生就記什麼,教師,尤其是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靠一本教參備課已基本能應付,以至於有的人甚至提出教師不用教案也可上課。從實踐層面看,新課程背景下,沒有集體備課的課,不可能是一堂好課;沒有集體備課的教學,是一種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集體備課是新課程下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現代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認為,經驗+反思=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實踐者」。新課程的實驗工作可謂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而當新課程理念在遭遇實踐挑戰時,教育理論家們、政策制定者們也顯得愛莫能助。即便可行,面對著繁重的實施工作,我們也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去「充電」,究竟誰能成為我們實踐中的專業引領?是我們的同事、通行,乃至我們的學生。從新課程實踐看,老教師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但容易被傳統的框框束縛,且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面明顯不如中青年教師;中年骨幹教師年富力強,經驗豐富,但他們是傳統課程下的既得利益者,觀念轉變在某種程度上更難,以至於有人認為新課程最大的阻力主要來自於這一部分人;年輕教師精力充沛,易於接受新事物,但在教材的處理、知識體系的構建方面,明顯不如老教師。因此,實施新課程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挑戰與機遇並存,惟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是我們的出路,這也是當前課程實施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富有成效的方式。五、課前預案與課中反饋、課後反思相結合 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准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反饋加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第一次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

6. 如何有效地開展初中歷史教學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地解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簡而言之,就是最大限度的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怎樣在有限的45分鍾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呢?一是要轉變教學觀念,這是前提;二是要對教學策略進行研究,這是主體。下面就是我對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所做的初步探索。
一、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
1、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開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們為什麼會「迷」呢?因為這里有競爭。如果直接參與競爭更能入迷,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可以是學生分組競賽,也可以評選課堂最佳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課堂每次是一樣的,讓學生感覺到沒有變化。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動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多樣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4、聯系生活實際,拓寬知識,發展學習興趣。人的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找知識和從事活動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發現學過的知識能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學習的慾望便會愈來愈強烈。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適當拓寬知識來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5、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好奇心是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要以設疑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產生興趣,又帶著疑問探究知識,樂在其中,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後續課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6、創設優化的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歷史教學的情境環境是歷史課堂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舉例來說,中國近現代史主要講述的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的落後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國人民是如何抗爭並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榮的。整段歷史的學習是要通過社會發展進程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激勵學生為國奮斗的精神。所以,在上《鴉片戰爭》這一課時通過課件的展示、電影《林則徐》《鴉片戰爭》的經典片段、再加上簡短的語言渲染。很快就將學生帶到了一個清政府腐敗落後,列強恃強凌弱的情境中,很快,通過對史實的認識分析後學生自己就認識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樣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率
1、與實踐結合。歷史學習由於學科和時代的特點往往讓我們現在的學生產生一種歷史無用論的思想,從而影響了歷史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還要講究歷史教學與實踐的結合。例如,在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這一學習內容時,事先布置學生因地制宜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一些文革史料,在此基礎上再上課。課下,學生們有的上網查詢文革的史實和各方對文革的認識,有的從親戚朋友那找到了文革期間的傳單,徽章、紅衛兵證等,有的在圖書館查詢資料,有的還觀看了有關的電影電視,有的向自己的爺爺奶奶詢問他們在文革期間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課堂上學生代表展示著自己的所獲非常興奮,同學們聽的也非常專注,最後教師將這些史實結合書上的內容進行了條理化,整個文革的面貌、原因、評價等就呈現在了同學們面前並且引起了他們的思考。這堂課就做到了歷史與實踐的結合,不僅拉近了歷史與同學們的距離,提高了興趣,更加鍛煉了學生的各項能力,教學效果自然好。
2、教學手段多樣。在一堂課的教學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內容出發,多角度多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拿鴉片戰爭這節課來說,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特點採取資料介紹、觀看影片片段,課本劇、辯論賽等多種手段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但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手段運用要適當不可過多過濫,本末倒置。
3、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策略。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這就要求教學過程應當成為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生活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把師生的生活、經驗、智慧、理解、問題、困惑、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因素能夠真實地引入教學過程,教師才會充滿激情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才會充滿智慧地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有可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積極創設學生學習的情境,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提問和討論,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4、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力的發展。
5、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的策略。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於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師生間、學生間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主要形式。尤其是新教材給合作學習提供了最好的舞台。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積極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自尊、自信、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協調能力。但是,也不是所有的課題都要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在不需要合作交流時也進行合作交流,既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對學生的合作教學起著一個反作用。
6、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進行開放式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時間、空間和學習方法上體現一個「放」字,確保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多,自主選擇學習方法。
7、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益。學生掌握了科學方法將終身受益,而且科學方法還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的學法指導滲透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各種思維活動里,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法,且「會學」。
(1)學會讀書,這是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培養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的起點。魏書生老師在教學中即把對學生的讀書訓練納入教學過程。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其中關鍵的詞語,然後理解並歸納其中的主要內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去解決教師提出的思考題,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如標準式、批註式、摘錄式、概要式、選讀式、速讀式等。
(2)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要求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力爭做到看準、看細,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同時還要善於帶著問題去觀察,抓重點,抓本質,
(3)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思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一是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質疑的思維時空,鼓勵學生勇於發問,敢於求異;二是培養學生掩卷而思,富於聯想的習慣;三是要學生形成先思後問,問後多思的思維習慣。實踐表明,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而獲取的知識,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轉化為學生的能力。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多思考。
(4)指導學生學會探究。在教學過程中,不宜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應合理創設情景,指導學生自己去參與,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尋找問題,解決一些疑難。通過探究活動,學生體驗到解決問題要深入實踐,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要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動手實踐和分析思考。探究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了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錘煉了戰勝困難的意志。探究活動的開展,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到了新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擴大了視野和知識面。
(5)指導學生學會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應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學會創新。首先,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即在思維上為學生留有「空白」,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發現,特別在進行一項探索性的活動中,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去創新;其次應指導學生掌握創造思維的方法,它包括發現規律的系統思維,反面分析的逆向思維,由點到面的概念思維,全面考慮的辯證思維,直覺思考和頓悟思維和求異尋同的斂散思維等。
8、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通過計算機進行多媒體教學,使文字、圖形、動畫、影片等多種信息來幫助教師呈現教學內容,提供輔助信息,充分發揮聽、視覺感知活動的作用,激發並強化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三、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教師的素質是一個關鍵。因此,也應該努力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
1、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學思想。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理論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進行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2、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方法。作為教師,自己不光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還應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只有創新型的教師進行創新型的教學活動,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
3、自我反思,提高教學能力,促進課堂教學的效益。
(1)教學目標的反思。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來制定和修正,以免目標過高不能實現或目標過低不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或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效率低下,不能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實際中出現的情況及時的進行反思和修正。
(2)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在教學中對教學內容進行兩方面的反思。其一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反思。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停留在課本上的一些內容,有些知識可以涉及或拓寬,使學生能人人都吃飽,同時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是對教學內容廣度的反思。根據課改的要求,學生除了課本內容外,還有拓展型、探究型的學習內容,以及校本教材,教師選用教學內容的餘地進一步擴大。對於課本中的教學內容,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挖掘教材的教育內涵,或對教材順序做適當的調整。
(3)對教學方法的反思。「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明了沒有適合所有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方法,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訓、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基礎對教學方法作適當的調整。教師只有善於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並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
(4)教師反思的方式:
① 寫教後記。在每一節課結束後,及時記錄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學生中存在的誤解或難點,並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對自己比較成功的做法也記錄下來,及時反饋,不斷完善。
② 觀摩與分析。可採用微格教學,把自己的教學過程拍攝下來,反復揣摩。積極參加校內或區、市舉行的公開課、示範課,評價別人,反省自己。也可以與其他教師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並交換意見,以求共同進步。
③ 行動研究。利用行動研究進行反思性教學,其具體步驟為調查研究、明確問題、建立假說、驗證假說、解決問題、再反思。行動研究與教學同步進行,不僅能改善教學,而且能在教師中間形成調查研究的氛圍,提高教學能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自我反思在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教師都應積極展開自我反思,進行反思性教學,使教學質量上一個台階。
4、開展「教師合作」,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通過合作備課,協同施教,加強集體備課,並常聽課評課,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識結構、認知風格的成員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實現思維智慧上的交流與碰撞。而「資源共享」使全體歷史教師不斷進步,共同提高,特別是促進了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7. 上學期如何集體備課的本學期有什麼打算2,本年段本學期研究專題是什麼

?

第二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情況分析
上學期,在上級領導的關懷和指導下,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學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初中各年級總分合格率、總分優秀率、總分平均分都位於市所有參考學校首位,單科合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大部分列市前二名,初二數學、初三英語、物理、政治合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均列市第一名。高一、高二市統考總分合格率、總分優秀率、總分平均分三項總排名均為市第6名(含市屬三校),兩個年級的總排名為市第5,單科合格、優秀率、平均分大部分列市前6、前8、前6名,高一英語、化學,高二數學合格率、優秀率、平均分均列市第6名。校內統考科目成績喜人。但有個別科目成績不理想,在市或鎮的排名靠後,個別老師的教學成績與同級同科最好的相比,差距甚遠。
二、指導思想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工作目標
1、完善、落實教學管理制度,使教學工作的管理更加規范化、制度化。
2、繼續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使之盡快成為教學骨幹。
3、初一、初二各科的統測,初一1、2合格率要達到100%,英語、數學優秀率要超出全鎮所有參考班級最高率的16%(語文10%),初一3兩率要達全鎮各初級中學重點班最低線。
4、初三升中考總分合格率、總分優秀率保證目標為前五名,理想目標為前三名,同時要做好學生的分流引導工作。
5、高一語、數、英、物、化市統考合格率保證目標為前六名,理想目標為前五名,優秀率保證目標為前八名,理想目標為前五名。
6、高二語、數、英市統考合格率保證目標為前六名,理想目標為前四名,優秀率保證目標為前八名,理想目標為前五名。
7、高一、高二會考科目合格率、優秀率要達到全市的平均線以上。
8、高三高考上線人數要超額完成市下達的任務,優生成才率要達到前八名。
四、工作措施
1、強化目標管理。各科組、級組根據學校教學的整體目標計劃和要求以及各學科實際情況制定各學科的教學目標。各科任教師根據學校教學整體目標和學科教學目標,按年級學科要求,按班級學生實際和教師本人特長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上述三種教學目標,從集體到個人,從整體到局部,最後落實到教師個體教學目標上,從而實現學校的整體目標。
2、抓好教學進度。各年級在不影響課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爭把教學進度適當提前,以求得高考、中考、會考和市、鎮統考備考工作主動權。
(1)高三級:盡可能把三輪復習的進度安排好,爭取每次模擬考取得好的成績。
(2)高二級:語文、數學、英語應至少超前二周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政治科要略有提前,物、化、歷、生五科會考科目必須在第10周前結束新課。X科中的物、化力爭把高三的內容講完,政治歷史爭取把高三的部分內容講完。
(3)高一級:地理科爭取在第10周前結束新課,其他各科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應適當超前,為會考及市統考作好充分准備。
(4)初中部:初一、初二爭取提前二周結束新課,初三力爭在第6周前結束新課,為升中考復習提供足夠時間。
3、抓好時間協調。本學期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課時比例和學科特點,把白天和晚上的自習課分到各科,以協調各科的教學工作。各科任教師要視當天教學內容和自習安排情況,合理調整好作業量,並教育學生利用好自習時間。
4、抓好備考工作。高考備考領導小組要加強班風、學風和教風的管理,要注意監控好輔導對象的輔導過程和效果。其他各類考試科任要盡早確定培優輔差對象,定好培優輔差計劃。各科要加強對臨界優生和臨界合格生的輔導,在抓好單科優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時,提高總分優秀率和總分合格率。
5、初中畢業班,要正確處理好提高升中試成績和為我校高中輸送優秀人才兩者之間的關系,既要輔導好臨界優生和臨界合格生,提高總分優秀率和總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學生的報考意向,從關心學生,宣傳我校高中重點班優勢等著手,加強學生的愛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級的分流工作。
6、落實教學工作檢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導處和科組聯合進行兩次教學工作檢查,檢查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情況,檢查教師的課堂教學狀況,檢查教師備課、輔導及作業批改等情況,檢查教師教研工作情況,檢查科組建設狀況,檢查各功能場室的管理狀況等等。
7、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各科組在抓好備課質量的基礎上,強化作業布置、批改以及學生書寫格式規范化的管理。本學期擬舉辦一次學生作業展覽和三次(第6、12、17周)學習質量跟蹤測試,把學生的學習質量落到實處,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推動良好學風的形成。
8、完善集體備課制度。備課組活動除必須做到「三定」、「四備」和「五統一」之外,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統一教學進度、統一目的要求、統一重點難點、統一作業練習、統一測驗考試。還要抓好每次集體備課的質量,落實好備課的專題,有效地把備課內容轉化到教學實踐中。
9、開展教改專題研究。各科組的教研工作要以目標分層教學為重點,進一步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組織教師學習理論、掌握操作方法、編好練習題、參加青優課評選。在形容過程中,各科組要發揮備課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討,不斷總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檢查將以目標分層教學為核心,全面檢查、考核各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等方面對目標分層教學的運用情況。
10、加強學風建設。班主任不僅要認真抓好班風,通過良好的班風帶動學風建設,還要配合科任,參與各科的教學管理。班主任要多組織些與學習有關的活動,在班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科任要結合教學實際多給學生以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逐步掌握學習的技能和技巧。
11、培養青年教師。以結對子、壓擔子、搭檯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師教學達標規定》和《教師結對子制度》中的有關要求,導師和新教師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職責,並分階段對新教師進行考核,以幫助新教師盡快提高業務水平。
12、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各備課組要組織相應的興趣小組、競賽小組,為參加省市有關競賽作好充分准備,並力爭獲得好名次。本學期各科組要針對優生舉行1~2次學科競賽,繼續開展上學期一些行之有效的課外活動,激發興趣,活躍課餘生活,提高學生素質。

閱讀全文

與中考歷史集體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