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丘青雲學府的讀之三:教研
[實踐]
健全教科研機構,校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各級部主任、學科教研組長為成員。建立管理機制,制定計劃,設立主課題、子課題,定期組織實驗、總結、推廣,搞好成果轉化。提倡從教育教學實踐中選擇課題,從教育教學中來,為學科教學服務。課題要具有時代性、實用性、創造性、可行性、實際性。重視過程,關注方法,科學實施。
青雲學府是濰坊市在安丘設置新教材改革實驗課題最多的學校,是校本課程開發最活躍的學校。
[解讀]
科技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教育教學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科技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教育教學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 【實踐】
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即研究,課堂即實驗室」的意識。
學校舉行課題研究的專題培訓,抓好過程的管理和指導,提倡教師間的合作、探究,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有機結合,課題組每月組織一次交流研討。
【解讀】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當前部分學校教科研的若干現象值得注意:
在某種因素的誤導下,有人認為教科研必須要著書立說。某些「專家」在談起教科研時,滿口連自己都不知所雲的術語,弄得教師一頭霧水,視教科研為畏途,只好敬而遠之,不能把常規教學中的「問題」變成很有價值的「課題」。
青雲學府把假科研還原成真科研。 【實踐】
全力營造「書香校園」:內容以教育專著、課改理論、教科理論、學科教學理論為主;方式以自學為主,每學期閱讀1到2本教育專著;個人進行實踐反思,寫好教育隨筆,匯編成隨筆集;學校舉行讀書沙龍,展評讀書筆記,結集成冊;學校向教師提供各種科研書刊雜志,購買光碟、書籍,組織學習研討,根據教師的教科研要求提供資料支持;學校組織教師到省外名校實地觀摩,請名師進校現場授課、開設講座,與教師近距離接觸,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
【解讀】
終生受教育的教師必定是「長流水」。
終生「長流水」的教師必定是幸福的。 【實踐】
除了常規的教師業務活動,青雲學府還有每周三會:每周一,班主任工作交流會。各班主任將一周來的班級工作心得和教育教學工作寫出書面材料進行交流,學校進行評選後選擇有代表性的材料印發給全體教師;每周四,學校教學辦公會。校長主持,總結上周教學工作,研究部署下周教學工作;每周六,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工作交流會。各分管校長、教科研中心主任、級部主任及教務處人員參加,由校長或負責教學的副校長主持。
【解讀】
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風氣」的形成靠「流動」。
交流就是動。
動之後就有了力,動力。
動力是推動事物發展變化的力量。
有了力量還怕沒有質量么! [實踐]
每周兩個半天進行學科集體備課,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研討,以探求最佳教學方案;設置集體備課室,備課室內配有音像播放設備、專用黑板、講桌、桌凳等;規定「集體備課日」,實行先周備課,周三備下周上半周的課,周五備下周下半周的課;學校領導分工靠組,各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組成的集體備課中心具體負責。模式如下:
(1)個人備課。集體備課之前先行個人備課,因為這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個人備課的要求有6項:備教材,認真通研教材和課程標准,研究教材特點,弄清重點難點,分析與初中教材或其他章節的關系。備學法,針對本班學情,設計施方案特別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備學生,分析全體學生的基礎情況與學情,思考與設計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方法和措施。閱讀、研究相關參考資料,拓寬自身知識面。按分層教學的要求,精選、演作習題,確定當堂訓練題和隨堂作業。寫出個人教案,為集體備課做准備。(2)組長檢查。集體備課之前,備課組長、教研組長要對每位教師的備課逐一進行檢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實用。(3)集體備課。集體備課的程序有4步:講課:採用指定骨幹教師先講與隨機抽簽相結合的辦法,確定每課時的講課人。聽課:其他教師聽課過程中,記錄下自己備課與講課人所講內容與教法的異同點,以便進行反思與改進。評課:先由講課人談備課思路和教學的重點、難點、當堂訓練題的設計等,後由聽課人在教學內容、教材處理、教學方法、例題習題選擇儲方面各抒己見,共同探討。確定統一使用的「當堂訓練題」和「隨堂作業」。⑷修改教案。在前述基礎上,集思廣益,充分討論,形成共識,統一教學進度、目的要求、重點難點和隨堂練習與作業,然後個人進行再加工,修改完善教案,並預作要求學生作的題目。
【解讀】
某些傳統觀點認為,教學是個體行為。受此影響,不在少數的學校,同一學科的各年級,甚至同一學科、年級的教師,也很少交流,互不通氣。這固然可以形成各自的教學風格,但個人的知識結構很難完備,且個人的教學智慧畢竟有限。所以,就要向集體要智慧、要質量,以群策群力求發展,這是比較明智的選擇。因為:
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集體智慧,避免隨意性,發揮團隊效應;整體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發揮團隊效應,適應學校迅速發展的需要;快速「拉練」青年教師,縮短個人鑽研教材時間,提高備課效率;可以營造共贏氛圍,培養教師的團結協作精神。
也可概括為:「三個有利於」:有利於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益的整體提高;有利於學科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
最顯著的益處就是,保證了備課質量,特別適合於新課改的要求。
⑵ 如何提高科研的實效性
(一)關注研究亮點,珍愛研究熱情。
我們教師是教科研的主體,是實驗研究的主要實施者。我們對專題研究的熱心程度,決定著實驗的成功與否。一個有極大工作熱情的教師。能夠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思想都能轉化為課題,這也就是在找准自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建立課題。我們依據大課題,在實施大課題的同時,能夠發現許多小課題研究,小課題就是要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與大課題有關的各種具體問題。只要確定課題前,我們教師都要回顧反思,注重思考,把找准問題作為確定課題的前提條件,把立好課題作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在進行嘗試課題的教學實施中這些問題既是課堂教學的現實問題,也是需要教師研究的課題,把解決問題和課題研究緊密結合,既能提高我們教師的問題意識,也能提高教師的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1.我們每一位教師,對課題了解的同時,我們在每一節新授課的設計中,都要圍繞所研究的「嘗試教學法」去思考教學過程,能夠放手大膽讓學生嘗試的環節,教師不要包辦代替,這也需要,我們學校教研組多進行一些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相互評課的活動,互動中取長補短是重要的提高方式。
2.及時積累和整理有關課題研究的資料和檔案。如對每一課或每個單元實施嘗試教學法的教學設計、教學心得、學習心得、作業設計等,能夠及時的收集、記錄、整理出來,這就是我們實驗教師要手勤。
3.一定要注重教學反思,要及時針對每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對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的判斷或者評價,或者感悟,並對每個發現的問題做出分析和解釋,提出與計劃與結果的不一致性,進而確定原有的研究問題、研究計劃和下一步的計劃是否需要做出修正、改進,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改正。繼續在實施教學中再次去驗證和發現新的問題,及時的提高自己對課題的研究能力。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嘗試課題的過程中,發現怎樣才能在嘗試學習中最大程度的發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這時,我想到了「嘗試教學中的開放性」,針對這個小問題,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探究了,最後從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成效:①嘗試環境的開放②嘗試情境的開放③嘗試過程的開放。還有,在實施嘗試教學法的過程中,我發現如果在課堂中自學課本,在嘗試練習,浪費課堂時間的同時,學生容易受課本例題的思維限制,妨礙創新思維的發展,這時,看到資料上出現「課外預習補充式「,把嘗試教學過程的前四步移到課前,這是一個多好的創新思維,我們實驗教師就可以再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嘗試的實施,反思、在實施、在反思。
課題研究要有實效性,它來源於我們的教學實際,也應用於我們的教學實際。一個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教師,就能不斷的進行教育反思,尋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補救的途徑;不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善於總結、提煉、推廣;能夠在理論的指導下,將自己的經驗進行升華,突破舊有框架,構建嶄新的教學模式,推動學校教學工作,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總之,只要我們實驗教師帶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多試驗、多反思、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會使自己成為一名較強創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態度決定一切
讀書成為習慣
學習改變命運
特色就是卓越研究成為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