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理論、實踐,進行不斷地總結、創新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有用的信息技術知識,從而真正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
1 集體備課簡述
集體備課是指教師由主備課人牽頭、以備課組為單位,按照教學標准,對近期的教學內容進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資源等分析,然後確定明確的教學任務並進行分解備課,最後審定提綱以及教學實踐後的信息反饋的教學活動。通過這樣的集體備課方式,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通過交流與資源共享,吸取其他教師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取長補短,同時還能有效地抓住重點、難點,更好地優化教學內容,從而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率。此外,集體備課還為教師騰出了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以及進行教學科研,這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2 集體備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的創設歷史短、教學經驗少、信息技術知識更新快等特殊性,集體備課顯示出了其重要的作用。
2.1 集體備課可以優化教學內容,方便教學管理
由於每個教師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見解、對信息技術發展的了解程度、對教學方法的偏愛和掌握程度不一樣,這就必定導致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度、高度以及難易程度的把握度不一樣,而一個地區、一個學校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應該是相近的,這就導致學生學習的水平參差不齊,學習到的信息技術的方向也可能會不一樣,久而久之,就容易偏離正確的教學目標。而集體備課可以對學情進行綜合分析,統一安排教學進度,能正確把握教材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資源共享、分析、整合,為信息技術的教學提供有力保障。此外,這些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材料,是集中了眾多教師的經驗和智慧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能夠為後續教學方法提供一定的參考,也能為以後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研究甚至是教材的編寫提供依據。
2.2 集體備課可以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集體備課可以通過教師的相互交流,以老帶新。新教師可以從老教師那裡詳細了解到學生的能力、學習態度等情況,根據老教師傳統教學的經驗,可以快速地找到合適自己的教學方法;老教師也可以從新教師那裡學到一些新思想、新技術,如SPOC、MOOC等在線教育的方法,並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新教師和老教師的資源互通、共享更能尋找到適合的教學方法。這對於教師自身來說,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還能夠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新、舊教師教學思想和理念的碰撞,更能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整合,對於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發展都是有利的。
2.3 集體備課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集體備課雖然是教師教學的行為,但學生終究是教師集體備課的對象。集體備課過程中,經過眾多教師的集體討論,可以找到適合本校或本班級學生的、能夠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分析和探討,找到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方向,並鼓勵其與具有相對應特長的教師進行交流和學習。如有的學生對Word、Excel的深入應用感興趣,有的卻在圖片處理方面有心得,這樣就可以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從而加快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的個性化發展,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理念。
3 集體備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誤區
集體備課給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帶來了很大改觀,但是在集體備課開展的過程中,很多學校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誤區。
3.1 教師團隊意識不高,使集體備課成了走過場
由於傳統教學考核制度及教學評價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仍然是各自為戰,在集體備課時不願意分享自己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而有的主備課人甚至實行「獨裁」,所有的全由他一人說了算,這樣就使得其他教師的優秀想法、見解、資源甚至是積極性都被打消了,使得集體備課成了名副其實的走過場,成為了應付學校檢查而設置的一項任務。
3.2 集體備課成了各種資料的匯總
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大多數教師都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所以乾脆直接網上下載別人的優秀教學案例,根本不聯系教師自身以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的程度,更有甚者沒有經過選擇就全盤吸收,使得教學成為了網路資源的組合;而各教師分頭撰寫的教案也不經過集體討論,直接裝訂形成統一教案,使得其他教師對某一個知識點好的教學方法得不到發揮,使集體備課成了「教案之和」,不僅沒有發揮集體備課應有的作用,反而阻礙了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使得以後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單一。
3.3 對教案的應用成了照本宣科
集體備課的教案是眾多信息技術教師優秀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以及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知識的結合,這個教案的形成大多是求同存異的結果,但是不並意味著在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就應該是對著教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然而,很多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正確地應用集體備課的教案,教案簡單說來就是一個教學大綱。對於討論出來的教學方法應當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選擇合適的來應用,而不是盲目地照搬。這樣不僅喪失了自身的教學風格,而且這種「東施效顰」的教學方法會讓教學效果越來越差。
4 信息技術課程集體備課的正確構建方法
按照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集體備課活動的構建應遵循以下順序:確定主備課人―按內容集體分配任務並分頭撰寫教案―集體討論並最終確認教案―實施個性教學―教學效果反思。例如,在「信息的獲取」這一教學知識點的集體備課中,備課組在確定備課組長後,該備課組長先通過研讀教材以及前幾年積累的教案分析,將本節課劃分為三個備課任務:信息檢索的方法、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方法、文件下載,同時分配給三位教師進行分解備課。三位教師通過自己的經驗、對教材的分析以及網路上相關資料的查找、整合、利用,形成自己的教案框架。備課組長組織教師進行集體研討,對教案進行分析和補充,形成最終的統一教案。如某教師在信息檢索的方法中只提到了搜索引擎以及在線資料庫兩種方式,忽略了常見的直接網址訪問這種方法,而其他教師就補充了這種方法;又如,搜索引擎查詢的時候,負責該教案的教師只提到了創設教學情境的教學方法,但是擅長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師則提出了另外的教學方法。通過這樣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補充,能使教學更加完善。教師在集體研討的過程中,找到了適合自己同時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經過教學實踐後,教師再集中對教學效果反思。例如,某教師在教學後發現學生在選擇下載工具時普遍選擇的是迅雷,對於其他的下載工具如快車等選擇很少。教師就要思考是由於個人喜好還是周圍環境的影響,要保證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下載工具以及下載方法,同時也要對其他的下載方法有所了解。
5 結語
集體備課給信息技術教學帶來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師要學會正確使用這一備課方法,就要不計較個人得失,深刻鑽研教材,結合當地信息技術教學進度、學生情況、教師能力等開展活動,同時要學會靈活變通各種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上好信息技術教育課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② 如何使用信息技術進行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同年級同學科老師坐下來,對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惑的一種校本教研活動。
集體備課的好處:
①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②有利於准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④有利於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於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⑥有利於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⑦有利於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周期,節減學校培訓經費。
二、如何開展集體備課: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3、「六統一」: 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三):集體備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後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確立課題 —— 組內討論 —— 確定主備(講)人(形成初案)—— 集體研討(形成共案 —— 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 教學實踐(跟蹤) —— 課後交流、反思 —— 二次—— 資料保存
(四)、個人初備:
基本要求 :腦中有綱(標)、腹中有書 、目中有人、心中有法 、胸中有案 。
具體要求:
1、備思想:
2、備教材:
「八點備課法」——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准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3)、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來於教參,又高於教參)。
(4)、備出章節之間知識的過渡、銜接、拓展和深化。
(5)、備問題的預設及設計意圖
3、備學生:
充分了解學情,備出不同層次及不同要求。
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為出發點,備出切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案。
4、備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5、備學法:
預習法、指導法、設疑法等,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6、備教學手段:
要詳細列出教學手段,包括課前准備,課後鞏固等。
7、備教學過程:
(1)引入 (2)教學環節 (3)問題的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預案(4)、總結 (5)、板書設計 (6)、練習設計(課堂和課後)
(五)、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說教學內容: 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材處理。
2、說學生:
①分析學生知識能力水平,說學生在本章、本節、本課的知識積淀。學習本節課可能出現的知識障礙等困難及解決的對策。
②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根據其特點所採取的教學對策。
③說教案的可適性。
3、說教法:
說本課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理論依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說出本節課所採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②要說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和學生實際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③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採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
④要重點說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4、說學法
說本課擬教給學生什麼學習方法,培養哪些學習能力。具體要說清:
①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學生宜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②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③學法指導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等。
5、說教學手段 :
教學手段要有多樣性、可選擇性,要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要有具體要求,如課前准備、學生資料收集等。
6、說教學過程 :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要求做到:
①、說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包括預習、教學、訓練、復習的安排。
②、說教學環節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課、如何進行新課學習、如何鞏固新課成效,以及如何過渡銜接。
③、說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
④、說板書的設計,包括板書的內容,在教學中的展開程序,板書與教學的關系。板書設計要有針對性、概括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效性。
⑤、說作業設計:a、說每一個作業(練習)題設計的意圖和目的。b、說學生在「作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先期解決(預見性)。c、說不同層次的作業及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體備課或教研會上,說反饋後的鞏固訓練。
⑥、說教學反饋,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預設與生成的處理)。
(六)、修正教案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要做到:
1、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
2、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人可依據本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徵。
3、教案上要有圈點、修改、補充、拓展和教後反思等記錄。
(七)、.教學實踐(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八)、課後交流、反思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九)、資料保存
保存資料,供以後研究和參考。
三、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活動應遵循的七個原則:
1、合作性 2、實效性 3、研究性 4、創新性 5、統一性(辯證的統一 ) 6、超前性 7、完整性
(二)、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樹立以下四個意識:
1、合作意識 2、整體意識 3、超前意識 4、反思意識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 「三個關系」 :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四)、集體備課要克服四種現象:
現象一:集體備課成了「大雜燴」。
現象二:集體備課成了「集體剽竊.」。
現象三:集體備課成了「一言堂」。
現象四:集體備課成了「木偶戲」,缺乏個性。
(五)、集體備課要避免流於形式:
(1)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東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費時間。
(2)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如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純粹應付學校檢查。
(3)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如:一位教師主備、主講,其他老師不願意參與,個別老師留一手;一位教師備好後,不進行討論和研究,其他教師用,坐享其成……
(4)盡管研討比較充分,形成了一體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課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③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哪些信息技術能力
1建立教研集體,完善規章制度
校本研究強調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學研究的問題是要從學校教學實踐中歸納和匯集,而不是預設和推演的。因此,我們要變教室為研究室,變教師為研究者,發揮集體智慧,促進每位教師自我反思創新,將學校建成具有濃郁研究氛圍的學習化集體。
學校作為教研的主體,業務幹部要主動承擔校本教研的組織、領導之責,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是基本研究單位, 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及區、校骨幹教師是骨幹力量,全體教師都是參與者、行動者、研究者。為了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保證校本研究有序開展,學校要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如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制度,教研論文評選、獎勵制度,課堂教學評優制度,考核與獎懲制度,教師學習制度等。學校以教研組、年級組為單位,制定詳實的活動計劃,每一項計劃都要做到人員、內容、組織保障、檢查督促四落實。 校長、主任都要具體包保一個教研組、年級組,參與活動。通過完善制度保障和強化規章的約束,促使教學研究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自發走向自覺,由無序走向有序。
2加強理論培訓,促進觀念轉變。
要注重對教師進行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以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新的課程理念,使廣大教師提高了認識,明確了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該做什麼,成功的課應該具備什麼。在教學目標上,不僅傳授知識,還要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健康個性,體現認識、情感、技能、目標的統一。在教學關繫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個學生,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在教學內容上,從知識、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處理教材。從而使教師轉變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質量觀、評價觀。著重研究教學與課程的整合問題、師生關系的互動問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等問題。老師通過學習使實踐活動有了理論的支撐,目標更明確,有利地促進了全體教師對新課改的精神實質的正確理解和把握,促進了課改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 。
3採取多種形式,提高整體素質
(1)抓好集體備課。實行以年級為單位的集體備課,加強集體備課與教學研討。要求教師以新理念指導教學, 採用每位教師負責一個單元的備課方式,活動時,中心發言人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設計意圖」等方面介紹教學設想,然後,全體成員再針對本班學生實際及自身的教學風格進行參與式討論。寫出個案,交流討論,達成共識,形成教案(學案),然後由一人主教,備課組集體聽課,聽完課之後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再次進行修改,反復磨合,直至滿意為止。
(2)廣泛開展教師之間聽課、評課活動。同一學科教師之間要互相聽課,同時,鼓勵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為教師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搭建平台。學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學中疑難問題開展集體教研活動,要求教師將本人在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困惑問題,隨時記錄下來,通過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專題研討等形式進行集體「會診」,找出解決的辦法。
(3)組織個案研究,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課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或實況攝像,然後拿到備課組或教研組分析、播放,先由上課教師介紹設計思路,然後,針對上課教師的理論設計和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進行比較,發現閃光之處作為今後教學的範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為戒。
(4)開展「四課」活動,給青年教師發展空間。
為了加強教學研究,推動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鐵路小學在上學期和本學期都安排了「四課」活動,即:1)組內研究課、2)個人精品課、3)骨幹教師公開課、4)優秀教師示範課。先由各學年組、教研組在單元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在組內進行組內教研,上好組內研究課和個人精品課。學校又和細河區解放路小學的部分領導、教師共同教研,由鐵路小學王秀傑老師做了一節數學公開教研課,進行了引領,兩校教師共同教研,交流教學經驗。
在此基礎上,每個學年在全員作課的同時,又各推薦、上報了二節數學課,二節語文課,由學校統一進行了安排,李理、耿士軍等三十餘名教師做了校級公開課。
不論是授課教師,還是同年組的其他教師都高度重視,同志們能夠認真備課,查閱資料准備教具,同年組的其他教師也能在集體教研的基礎上,對授課教師給予幫助、指導,充分體現了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在「四課」活動中,學校的黨員、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帶頭上公開課,教學新秀也一展風采,營造出了良好的教學研究的氛圍。
(5)加大力度,提高教師的電化教學水平。目前,海州區各校在硬體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不少學校在原有電化教室的基礎上,又建起校園電視台,建起了校園網,配備了多台電腦,供教師辦公、備課。在軟體方面,各校也加大了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在學校普遍培訓的基礎上,又有不少教師結束了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培訓。在製作課件方面,改變了過去只會製作演示文稿的局面,在評優課中,大量運用了動畫課件,使學校電腦課件製作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層次。同時,各校還注意了課件的整理積累,收集了較成功的課件,以利於保存和其他教師使用。
(6)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教師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例如:「怎樣備課」、「怎樣寫教案」、「怎樣上好一節課」、「如何聽課、評課」、「如何引導學生課堂質疑」、「怎樣發揮學生教學資源的作用」等,這些問題雖細小、具體,卻是教師幾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學實際問題,應成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養成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現象、教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的習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學校要求教師寫教後記、案例分析,並鼓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論總結。4加強教學交流,掌握最新動態。
④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師集體備課活動會更有效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我們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加強課堂教學有效版性的研究,就需要權把教學過程精細化,這些首先應從教師備課這一基礎環節抓起。集體備課是本校實行的一項制度,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可目前,本校的集體備課活動流於形式,不能成為有益的活動,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所在學校展開了新的集體備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運用大家的智慧,致力於集體備課模式的改造與生成。
⑤ 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資源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教學工作是學校抄的中心襲工作,我們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就需要把教學過程精細化,這些首先應從教師備課這一基礎環節抓起。集體備課是本校實行的一項制度,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可目前,本校的集體備課活動流於形式,不能成為有益的活動,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所在學校展開了新的集體備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運用大家的智慧,致力於集體備課模式的改造與生成。
⑥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分數乘分數進行集體備課的設計與建議
建議先找來課題目,即選課,然後全組成員一起坐下來商量,討論,得出一些一致性內的意見和分歧性的意容見 ,然後大家每個人按自己的理解各自做教學設計,做出來後再大家坐到一起來討論,然後再收一個人執筆,做出成熟的教學設計,當然還可以試上一下之類的後續哈及修改等
⑦ 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職責是什麼
1、努力學習教育理論和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及相關知識,理解、掌握教學大綱和德育大綱,制訂本學期、學年教學工作計劃,鑽研教材,了解、研究學生,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和集體備課。
2、上好每一節課。教學目的明確,恰當處理教材的重、難點,講解、示範准確,講究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和任務,注重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注意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3、能把握好課程標准和教材要求,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開創性地上好每一節課,突出信息技術學科的科學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4、認真參加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備課組討論時積極發言。完成教研組、備課組交給自己的任務。
(7)信息技術集體備課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的主要特徵:
1、信息技術具有技術的一般特徵——技術性。具體表現為:方法的科學性,工具設備的先進性,技能的熟練性,經驗的豐富性,作用過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等。
2、信息技術具有區別於其它技術的特徵——信息性。具體表現為:信息技術的服務主體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處理與利用的效率、效益。由信息的秉性決定信息技術還具有普遍性、客觀性、相對性、動態性、共享性、可變換性等特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