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備課不足

備課不足

發布時間:2020-12-14 20:20:09

『壹』 如何加強備課教學教研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教研組是學校基層的管理實體,是教學研究的組織形式,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所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教研組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教研組不僅是教學常規的落實者,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是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是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無論實施素質教育、還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學校教研組建設都不能局限於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層面上;都不能局限於聽課、說課、評課、觀摩等教研活動的層次上;都不能局限於少數「精英」作秀、多數人捧場的活動形式上;都不能局限於為單純教學質量而教研的目標上。教研組應該是校本研究的推進者、實施者,是學校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必須以校本教研為支點,落實到教師研究並進行實踐的層面。
一、當前教研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管理層面:
1.分年級管理模式決定了一些學校比較重視年級組的管理,而相對輕視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管理,因此,有些學校只滿足於設有教研組、備課組,能象徵性地開展一些活動,並未使教研組的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教研組在現有形勢和條件下尚未成為教師繼續學習和進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學校領導偏重於教師個體的培養與指導,對教研組集體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方法指導。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不是民主選舉產生,而是主觀任命,有些組長根本無法體現「長」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動當然也就無法展開。
3.學校教研活動未形成制度化,學校領導未能深入課改一線,有的領導從根本上放棄了教學。課改問題盡管在有關會議上大講特講,但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無法抓准科教研一體化的結合點,所謂的以科研促教學,促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僅僅局限於口號,在具體操作和實施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節。
(二)教研組內部:
1、教研組工作因循守舊。從教研組工作方式來看,部分教研組長在學科教研活動中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他們滿足於舊有的教研模式,不思進取,缺乏創新意識和變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動主要以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為主,沒有具體的教研目標和詳實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組在學科教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
2、教研組活動浮光掠影。縱觀整個教研活動全過程,一些教研組不能根據自身學科特點主動有效地開展工作,在教研活動中缺乏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明確的教研主題,教研活動更多地成為一些教育法規政策、教育教學理論等內容的空洞說教活動。整個教研活動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專業引領和細致的統籌安排。其次從教研效果來看,教研組活動過於簡單,流於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集中教研組的力量展開深入研究,教師之間缺乏深層次的探討與交流。
3、教研組評價走馬觀花。對學科教研組工作的評價,一直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難點。一方面多數學校沒有及時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明確教研組長基本職能和教研活動基本規范,對教研活動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教研活動隨意性比較大,教研管理鬆懈;另一方面學校在評價教研組工作中也單純以教研活動的次數和活動材料來衡量教研組工作的實效,缺乏對教研活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這些簡單的評價方式挫傷了教研組長的工作熱情,制約了教研組工作開展的成效。
(三)教師自身:
1.學校管理教研組的活動並未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並非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有些教師認為,教研活動是一種負擔,沒有什麼實質性收獲,這就導致不少教師參與教研組活動的熱情不高,比如,我們常聽到一些教師這樣說:「教研,哪有時間,我的新課都教不完呢!」
2.有些教師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課、備課、輔導、改作業、考試等,學校、教育局、家長最需要的是考試成績,而搞教學研究,有時事倍功半,且有的不可操作,結果得不償失,研究慾望不強。
3.學校研究氛圍缺乏,一些教師沒有問題意識,遇到教學問題,往往意識不到其研究價值,比如,一些教師課堂效率低,教學任務完成不了,就拚命要求增加課時,很少有意識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到把自己的教學與研究有機結合起來。
4.當今教育評價體制下,評價的主要內容是教學成績,評價者看重的是教師個體,這就導致了有些教師只關注自我成長,很難與他人真誠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即使參與交流,分析研討只是表面現象,不願作深入研究。
二、關於教研組的建設
(一)加強教研組的組織建設
1、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和調整學科教研組
教研組設置以有利於教學和開展教學研究為原則。一般以學科為單位,設立一個教研組。規模較小的,以相關學科合並設立教研組。跨學科教師編入其主要任課的學科教研組,同

『貳』 各位教師前輩,大家備課一般多久,我怎麼總感覺備課時間不夠用

我剛工作時,差不多一天的時間備一節課都是常有的事,不過現在隨著教學經驗的累積,再加上《優秀教案》這類備課參考書的助攻,現在我備課也就倆小時,有時還用不到。

『叄』 反思過去的教學管理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如備課,上課,作業批改,教學反思等方面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深入開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越來越滲透到了中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學教育教學領域正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氣象。而其中,教學反思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則是尤為突出和明顯的,既有眾多研究者對教學反思的涵義、意義、具體方法策略等問題從理論層面上進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討,更有廣大的一線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開展的教學反思實踐活動,相關的教學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可以說,時下,「教學反思」已成為教育界使用率頗高的時髦詞彙,幾乎成了談教育者必談之話題,寫案例者必寫之內容。如此鋪天蓋地盛行的反思之風,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若靜心分析則不難發現,當前中小學教師所進行的教學反思存在著不少問題和誤區,盡管教學反思本身沒有錯,但過度的反思,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話連篇等現象則需要我們予以高度的關注和深入的思考,為此,本文擬就教學反思現存的主要問題、形成原因和改進建議等略作分析探討。
一、我國教師教學反思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反思的形式層面
1. 格式比較單一,有模式化的傾向。
教學反思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實踐中該如何操作,怎樣寫教學反思,不少教師深感困惑而無從下手。這種情況下,介紹或給出一些教學反思的案例,讓教師大致明確其格式或樣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觀我們的現實卻不難發現:眾多的中小學教師寫出的教學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轍,有教師將其總結概括為「先寫不足之處,然後寫獲得啟示,最後寫怎樣運用」,何其精闢凝練!而這種「八股」格式的套用無疑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
2. 為應付檢查,流於形式。
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還存在這樣的傾向:即不少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這樣,教學反思的撰寫就成了為反思而反思,流於形式,浮於表面,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誠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層面
1. 全面而不深刻。
通過查閱眾多的反思案例,不難發現,比較成形的教學反思一般都在內容方面較為全面,大都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後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多為蜻蜓點水,一代而過,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談的幾乎大同小異,沒什麼區別。
如果所有教學反思都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來開展,所有的教學反思都轉來轉去離不開同一話題,套話空話連篇,顯然過於機械化、程式化,而且這種遍地開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時間、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鮮活性和深刻性。
2. 零散而不系統。
目前,教學反思在內容方面或多或少還存在著反思的問題比較分散,零碎,沒有形成合力,不連貫,缺乏系統性等現象。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一問題,下次反思就又換成了另一問題,有東一鱗西一爪的感覺,結果是每個問題都泛泛而談,缺乏深度和對問題的較為連貫的、成體系的深入思考和認識。因此,反思的效果並不很明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也微乎其微,進而也致使不少教師對這一方法的實效性產生了懷疑,而這反過來也嚴重影響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和熱情,形成了惡性循環。
3. 重教師而輕學生。
當前教學反思案例所表現出的一種鮮明傾向是: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麼樣教」這一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並不多見,而這種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畢竟,教師的教最終應以學生的學習發展為宗旨和歸宿,忽視對學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義和價值。而且教學作為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其實質是以課程為中介,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其中「教」與「學」本身是統一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的整體。因此,進行教學反思,其關照點天然地就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方面。
4. 多敘事而少分析。
存在於當前中小學教師教學反思中的另一問題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著很大篇幅的教學過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觀記錄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徹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則較為欠缺,對應反思的核心內容往往是簡單地一筆代過,如:一位教師在敘述完自己在初一嘗試「預習──質疑──討論──反饋」四環節作文小組學習的課堂教學情況後作了如下反思:
「由於剛剛開始,畢竟有它的極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決定了我今後將會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顯然這樣的反思過於概括、流於表層、較為膚淺,僅僅簡單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幾方面,而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學中改進等至關重要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討,在理論認識的深廣度以及實踐的改進完善方面都沒能發揮教學反思應有的作用。
(三)教學反思的方法層面
總的來說,我們絕大多數教師的反思活動是通過教師個體寫反思日記來實現的,方法有些單一和封閉。事實上,教學反思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包括錄像反思法、錄音反思法、日記反思法等等,若以反思主體為標准,反思方法還可劃分為集體反思法、對話反思法和個人反思法。而撰寫教學日記只不過是其中較為簡便易行的,並不是唯一的和僅有的。教師寫反思日記主要依賴於自我的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評價來進行,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和局限性。而且多是教師個體單獨進行,是單純的內省反思活動,往往比較模糊、難以深入,容易囿於自我的思維定勢而跳不出來。因此,教師在時間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加強與同事間的交流對話,可嘗試進行群體性反思,公開化、開放性反思,探索多樣化的反思方法。
二、原因分析與建議
之所以出現上述種種現象和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主要從教師自身因素和外部客觀因素兩方面作一些分析和探討。
(一)教師自身因素
1. 觀念意識方面: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不足。
反思作為主體對自身行為的一種自覺關照,是思想的反芻;同樣,教學反思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自覺地對已有的教學事件進行的審視、梳理、再認識和再思考的過程。而且這一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即需要通過對當前認識的審視、分析來洞察其本質。
簡言之,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某種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1]因此,它需要教師的自覺堅持,主動維持,需要教師思想意識層面的認同,行為實踐層面的落實,而不只是口頭的宣講,或者是胡亂應付;它需要教師在思想觀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視,才不會將教學反思視為額外的負擔而敷衍了事,湊合完成;才不會使教學反思流於形式,浮於表層。
2. 理論分析方面:對教育教學理論學習運用不夠。
有研究者認為「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這充分說明教育實踐並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做出決策,不斷予以調整改進的過程。而在其中教師不僅應具有課堂教學所必需的知識技能,還應具有對教育目的、教育行為的社會與個人影響作用、教育的倫理價值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課程教學原理基礎等等寬厚的理論功底作支撐,否則,反思、實踐都只能處於淺層次和低水平的模仿、重復階段,難於有深入的提高和實質性的飛躍。而現實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在反思自己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關注「已經做了什麼」「效果如何」「下一步怎麼做」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問題,即使有些分析也多憑個人的感覺進行,個人經驗性的感性的認識較多,缺乏相應的理論作依據,這種分析個人的主觀認知成分佔很大比例,還沒有達到真正反思意義的水平,我們只能稱之為「准反思水平」。
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願意反思,主動思考外,還應多多學習和接受相關的理論思想來做指導。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開闊視野,才能從「怎樣教」的小圈子裡跳出來,能夠「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夠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工作方式、教學策略、研究方法等諸多宏觀、中觀的問題進行探討;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知」「行」「思」三者一體化。
3. 思維品質方面:教學反思的深廣度欠缺。
教學反思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活動過程,盡管思維是看不見,摸不著,彷彿來無蹤去無影的,卻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品質。人們一般認為思維具有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四類品質。同樣,教學反思也應該具有這四種品質。但反觀目前我們的教學反思,不難發現其深度、廣度是極為欠缺的。
(1)反思的廣度就是指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於抓住某個教育問題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有關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也可稱之為「立體反思」[2]。比如我們多數教師在反思時只關注自己「怎麼教」的問題,某個知識點如何講解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等等具體的操作層面的內容,就事論事,關注點狹窄,難以深入下去。往往比較容易忽略對學生、課堂、學校、社會等相關的較為宏觀層面的教育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視界不夠廣泛和開闊。

『肆』 評價老師不足

這個看你在什麼場景下評價。

  1. 如果是在小孩面前評價,那最好不要。特別是小學的孩子面前。

    對老師來說,老師是教知識給孩子的人,如果你在小孩面前評價,特別是評價老師的不足,那麼對老師來說有傷其形象,以後無法很好的和小孩交流。

    對小孩來說,他發現老師有不足的地方,他就覺得自己的老師不行,會輕視老師不認真的學習,會因此導致這位老師所教的知識他無法用心去學習和掌握。

  2. 如果是沒有小孩的情況下,最好單獨和老師溝通交流。

    因為人總是有出錯的時侯,每個人都會有錯誤。只要是善意的提醒,許多人都會接受的。但如果沒有溝通交流情況下就直接否定,那就會傷害彼此的感情。導致後面老師心中會有個結,本來發現小孩學習上可以幫助小孩的地方,可能也無法接受面子而沒有那麼關心。

    但如果你很尊重老師,他會很接受你友善的提醒,讓他以後工作會更能放鬆的展開。那麼可能發自內心的他會更關注你和你的小孩,小孩也會得到很大學習幫助。

  3. 如果是沒有當著老師的面評價,最好平實,不能誇張。

    人與人之間總需要交流,沒有交流你不會了解老師真實的能力,和偶爾出錯的原因。所以,發現老師有不足直接找機會先大家溝通下,這樣才能對老師的不足有真實了解和真實評價。

    與其它人交流評價老師時,也有公正一些評價,特別不能添油加醋的評價。不管是不足或是好的評價,太誇大的評價會讓老師聽到後感到很尷尬,很難正常的工作。會導致相互不理解。

『伍』 教師水平不高經驗不足對學生的影響

我覺得還是提高教師水平比較好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師專業化水平則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海州區部分學校的業務幹部在一起進行了研究、探討,下面就談談我們的粗淺看法;

一.問題現狀:

1對新課改理念認識不深,學習不夠。

2教師習慣於墨守成規,缺少創新。

3教師的個人素質與新課改的需要有一定的距離,個人素質需要提高。

4教師對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很難將它轉化為課題來研究。

二.產生原因:

1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

2現在的應試教育與新課改有一定的差距,學校和社會還是用分數來評價和衡量教師。

3教師的敬業精神不高,危機感不強,有一定的惰性。

4學校要求、督促、檢查不夠。

三.經驗和思考:

▲指導思想:以人為本,依託校本教研,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1建立教研集體,完善規章制度

校本研究強調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學研究的問題是要從學校教學實踐中歸納和匯集,而不是預設和推演的。因此,我們要變教室為研究室,變教師為研究者,發揮集體智慧,促進每位教師自我反思創新,將學校建成具有濃郁研究氛圍的學習化集體。

學校作為教研的主體,業務幹部要主動承擔校本教研的組織、領導之責,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是基本研究單位, 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及區、校骨幹教師是骨幹力量,全體教師都是參與者、行動者、研究者。為了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保證校本研究有序開展,學校要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如教研組、備課組活動制度,教研論文評選、獎勵制度,課堂教學評優制度,考核與獎懲制度,教師學習制度等。學校以教研組、年級組為單位,制定詳實的活動計劃,每一項計劃都要做到人員、內容、組織保障、檢查督促四落實。 校長、主任都要具體包保一個教研組、年級組,參與活動。通過完善制度保障和強化規章的約束,促使教學研究活動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自發走向自覺,由無序走向有序。

2加強理論培訓,促進觀念轉變。

要注重對教師進行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以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學習新的課程理念,使廣大教師提高了認識,明確了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該做什麼,成功的課應該具備什麼。在教學目標上,不僅傳授知識,還要訓練技能,發展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健康個性,體現認識、情感、技能、目標的統一。在教學關繫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個學生,充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在教學內容上,從知識、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處理教材。從而使教師轉變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質量觀、評價觀。著重研究教學與課程的整合問題、師生關系的互動問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問題、小組合作學習等問題。老師通過學習使實踐活動有了理論的支撐,目標更明確,有利地促進了全體教師對新課改的精神實質的正確理解和把握,促進了課改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 。

3採取多種形式,提高整體素質

(1)抓好集體備課。實行以年級為單位的集體備課,加強集體備課與教學研討。要求教師以新理念指導教學, 採用每位教師負責一個單元的備課方式,活動時,中心發言人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設計意圖」等方面介紹教學設想,然後,全體成員再針對本班學生實際及自身的教學風格進行參與式討論。寫出個案,交流討論,達成共識,形成教案(學案),然後由一人主教,備課組集體聽課,聽完課之後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再次進行修改,反復磨合,直至滿意為止。

(2)廣泛開展教師之間聽課、評課活動。同一學科教師之間要互相聽課,同時,鼓勵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為教師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搭建平台。學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學中疑難問題開展集體教研活動,要求教師將本人在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困惑問題,隨時記錄下來,通過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專題研討等形式進行集體「會診」,找出解決的辦法。

(3)組織個案研究,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課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或實況攝像,然後拿到備課組或教研組分析、播放,先由上課教師介紹設計思路,然後,針對上課教師的理論設計和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進行比較,發現閃光之處作為今後教學的範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為戒。

(4)開展「四課」活動,給青年教師發展空間。

為了加強教學研究,推動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鐵路小學在上學期和本學期都安排了「四課」活動,即:1)組內研究課、2)個人精品課、3)骨幹教師公開課、4)優秀教師示範課。先由各學年組、教研組在單元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在組內進行組內教研,上好組內研究課和個人精品課。學校又和細河區解放路小學的部分領導、教師共同教研,由鐵路小學王秀傑老師做了一節數學公開教研課,進行了引領,兩校教師共同教研,交流教學經驗。

在此基礎上,每個學年在全員作課的同時,又各推薦、上報了二節數學課,二節語文課,由學校統一進行了安排,李理、耿士軍等三十餘名教師做了校級公開課。

不論是授課教師,還是同年組的其他教師都高度重視,同志們能夠認真備課,查閱資料准備教具,同年組的其他教師也能在集體教研的基礎上,對授課教師給予幫助、指導,充分體現了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每天教師上完課,學校都有集中召開教學反思會。先由授課教師談自己的設計意圖,反思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對課堂上生成的課程資源如何處理,領導和同年組的其他教師都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想法。

學校又組織召開了「四課」活動總結大會,進行了集中會課、教研,徐昕老師執教了數學課《可能性》、海英老師執教了語文課《珍珠鳥》……徐德綱、李敬傑兩位主任分別作了點評,時麗麗老師匯報了自己到沈陽聽專家上課、講座的感想,教學校長賀貴軍同志對「四課」活動做了全面的總結,並作了專題講座。

在「四課」活動中,學校的黨員、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帶頭上公開課,教學新秀也一展風采,營造出了良好的教學研究的氛圍。

(5)加大力度,提高教師的電化教學水平。目前,海州區各校在硬體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不少學校在原有電化教室的基礎上,又建起校園電視台,建起了校園網,配備了多台電腦,供教師辦公、備課。在軟體方面,各校也加大了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在學校普遍培訓的基礎上,又有不少教師結束了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培訓。在製作課件方面,改變了過去只會製作演示文稿的局面,在評優課中,大量運用了動畫課件,使學校電腦課件製作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層次。同時,各校還注意了課件的整理積累,收集了較成功的課件,以利於保存和其他教師使用。

(6)自我反思,自我成長

教師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例如:「怎樣備課」、「怎樣寫教案」、「怎樣上好一節課」、「如何聽課、評課」、「如何引導學生課堂質疑」、「怎樣發揮學生教學資源的作用」等,這些問題雖細小、具體,卻是教師幾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學實際問題,應成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於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養成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現象、教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的習慣,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學校要求教師寫教後記、案例分析,並鼓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反思進行理論總結。4加強教學交流,掌握最新動態。

開展校本培訓除了練好內功,還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以開拓視野和思路。因此,學校積極為廣大教師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派教師到外地、其他學校參加聽課、聽講座、參觀交流,開闊了教師們的視野,拓寬了教師們的思路,並把他們所學到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帶回學校,使學校的發展充滿生機。

四.建議:

1. 搭建實踐平台,讓教師對校本研究有感性認識。

(1) 專家講學,提高認識。

(2) 反思案例,更新理念。

(3) 集體評課,透視課堂。

(4) 骨幹引領,合作交流。

(5) 組織訪談,引發思考。

2. 提倡人文關懷,讓教師個性發展。

(1)讓讀書成為每個人的良好習慣。

訂教學刊物,組織業務學習,進行終身教育,不斷提高。

(2)從教師的需要出發,開展特色活動。

①「四課」活動(即:組內研究課、個人精品課、骨幹教師公開課、優秀教師示範課)

② 教學評優課

③基本功大賽

3. 建立反思型的教師隊伍。

(1) 加強信息技術的培訓、學習。

(2) 加強教研、加強反思。

(3) 加強教師自身能力的錘煉和提高。

『陸』 年級教育管理和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是什麼

1、備課要求欠科學。在參加學校的各類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反映,備課應該根據教師年齡分層次的要求,要切合實際,具有針對性。由於備課要求整齊劃一,因此也缺少了個性,缺少了創新,有的就是年復一年的重復。同時,集體備課如何規范並發揮效益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2、課堂教學管理欠手段。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學校都對課堂教學制定了較詳細的要求,可課堂教學的過程管理卻不夠落實,表現在有的教師備課一套,上課又是一套;有的教師備課很認真,而上課卻時有把握不住重點,把握不住課堂紀律。其實授課主要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如果我們學校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控制,使每一位教師認真上好每一節,不僅可以提高課時效率,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3、班級設置欠規范。主要表現在部分學校存在「大班額」現象,嚴重影響到教學活動的開展,也阻礙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作業的設計、班級管理不夠科學化。目前全處70人以上的班級有36個,個別班級人數達到90人。而個別學校卻為生源不足發愁,有的班級只有17人。
4、綜合實踐活動欠創新。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亮點,但這么多年以來,仍然是一些學校的管理難點,具體表現在,一是師資安排不夠穩定,校本培訓不夠,教師認識不夠。二是缺少系統規劃,工作沒有形成套路。三是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難以「實踐」,有些活動學生還能在家長的配合和學生自主探究下完成,有些活動需要組織外出實踐,又擔心安全問題,只好放棄。
5、校本課程開發欠教師。現在學校都在自主開發屬於本校的校本課程,由於校本課程開發對教師的專業精神、技術要求、責任心要求較高,而目前教師最缺乏的就是有關課程設計和評價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專業化程度不高,這些都極大的制約了教師校本課程的開發能力。
6、教學活動與德育活動欠整合。教育教學管理作為學校管理的中心工作,除了受師資素質、教學設施、學習風氣等校內因素的制約,學生的社交、家庭教育等校外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尤其是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女在我們每一所學校都佔有一定比例,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在德育活動中實施學科教學便尤為重要。如何有效調控二者的關系,現在的研究也還是零星的、點滴的

『柒』 論述教師如何備好課,並結合自己備課的經歷,在分析自己備課的優點和不足的同時,談

隨著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小學教育格局的不斷調整,青年教師在學校的比例增大,課堂教學改革已從「單兵」作業發展到集體合作,於是「集體備課」被提上議事日程,成為教學前沿的一個時尚用語。許多學校把「集體備課」寫進文件,作出具體要求,有計劃、有過程、有檢查,應該說集體備課是落實的、有效的,對教師的成長和個人資源的整合有著前所未有的促進,這樣的備課形式,鍛煉了一大批年輕教師,集體備課給了他們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中老年教師也在集體合作中吸納新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把生動的傳統教學經歷補充到了備課集體之中。
但是,我們也看到,一部分學校的集體備課只是徒具了一個形式,追逐了一時的熱鬧,同以前的單獨備課相比,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
一、集體備課的現狀
時下,有些學校的集體備課流於形式,不僅抹煞了教師的教學個性,浪費了人力資源,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阻礙了師生的共同發展。
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現。
一是一人擔綱,眾人偷閑。學期初備課組將所任教的任務分成若干段落,或分配或抽簽,責任上肩,任務到人,從形式上看是不錯的,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人照搬了教案,有人下載網上教案,很少有個人獨立的思考與創意,僅僅只是當了一回「搬運工」,東挪西移,完成任務了差事,教師缺乏緊迫感和責任感,違背了集體備課的初衷。
二是缺少環節,隨聲附和。教案擬定後,應該說,備課組有一個討論會,徵求意見,修改完善,組內成員針對教案提出個人的獨特見解,幫助擬定者精益求精,從而形成集體的智慧。但是,這個關鍵環節要麼忽略過去,要麼無關痛癢,沒有從實質上整合集體的力量。使初步方案一躍而為既定方案,其結果是,教學課堂中,雖然班情各不相同,需要及時針對性地調整,但仍然千篇一律,缺乏創造性地運用。
三是反思乏力,停留於口述心記。授課結束,教師幾乎無一例外地有各種心得體會,一道例題,學生提出了創見性的解法,一次實驗,師生有了新的發現。本可以在教學方案中預見的,卻因討論草率而未涉及。教後備課組又沒及時組織總結,形成記錄,即使當時感慨萬端,也因停留於口述心記而作用不大,時間一長,便模糊不清,更不說下一次吸取教訓了。
二、集體備課的內涵
集體備課是指在課程改革的前提下,新的理念下,面對新的內容,新的資訊和新的教育對象而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的集思廣益的一種群體性智慧整合與發揮的教學研究活動。它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既要秉承傳統的優秀成果,保持先進的適合校情班情的做法,又要向課程改革,力爭與發達國家的教育接軌,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增進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團結與合作,有利於形成強有力的戰斗集體,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力,把個人的教育實踐智慧和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合於集體合作之中。
首先,集體備課應有一個總體計劃。一般地說,集體備課在備課組內先由組長執筆,擬定學期總備課計劃,然後交由小組全體成員討論,集中大家的意見,修訂完善。計劃核心要素當是各校學生的認知結構程度、心理年齡特徵、區域信息常量、社會文化底蘊以及學校的層次定位等等。有了這樣周詳的考慮,其備課組的總計劃才是可能的,也才具有一致的明確方向。
其次,集體備課要分步組織實施。備課組長根椐總規劃,將各單元、各章節教學任務分配到人,組長要指導教師精心研讀教材、深入了解學生。洞察教改前沿動態,借鑒他人的典型課例和優質課教學經驗,從而形成富有創見而符合學情的教學設計。設計要緊緊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把「人」的因素放在顯著位置,徹底摒棄過去「目中無人」,只有教材教參的傳統觀念。方案初定後,應交由小組全體成員充分討論,吸納他人的正確意見,形成集體結晶。
最後,集體備課要注重反饋,深入反思。我們常常在教完一個章節、一篇課文後,總有新的發現,或是對教材的新領悟,或是師生在課堂上的新解法,有時甚至是教材不足、教參訛誤,這些都是十分難得的體會,而且一節課的內容,教師與教師收集的體會又各有不同,這就需要有一個交流平台,形成共識。備課組長遇到這種情況,要打破常規的備課組會議,趁熱打鐵,及時組織教師進行總結,形成文字。個人的感情可以在集體中得到肯定或是否定,解題的妙招可以推薦給他人,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引起預見性的關注。備課組長還可指導相關教師把有價值的問題寫成教學案例甚至學術論文。
總之,集體備課應做到:「計劃周詳 ----環節落實----反思及時」。唯其如此,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備課。
三、集體備課的作用
1、集體備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一個教師的成長成熟,總是與集體的關懷培養分不開的。過去,我們也生活在集體中,但卻是一種自發行為,缺少歸宿感,享受不到集體備課的成就感。即便有些教師出類拔萃,也幾乎是全靠個人的艱難進取,這樣的經歷至少延緩了教師的成熟期。
集體備課只是學校集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卻是教師參與最多、熏陶最多,也是直接關繫到教師業務能力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集體備課無論是對中老年教師,還是青年教師,都是迅速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的有效形式之一。
一個備課組,總是千姿萬態的。有的人才情橫溢,有的人活力四射,有的人待人寬厚,有的人思想敏銳。人格魅力強的,教學業務精的,業余愛好廣的,齊聚一堂,置身其中,他人的優點長處,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人、熏陶著人、教育著人。同事間的交流坦誠真摯,教學上的研究各抒已見,互相關心,互為補充,個人的素養從思想政治、心理成長到業務能力都在短時期內得到大幅提升。
2、集體備課有利於備課組的成熟
備課組作為學校教研活動開展的基本單位,也有一個成長成熟的過程。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尤其應關注備課組自身的建設。由於備課組具有臨時性特點,組內成員素質參差不齊,活動開展既要整齊一致,也要因人而異。
備課組的建設首先要立足於對每一個成員的培養,把鍛煉機會呈現在教師面前,讓教師通過聽課、上課、評課、說課、看課 (包括光碟)、讀課(雜志上的課堂實錄)等一系列活動,逐漸成長為行家裡手,甚至成為校內專家或是在市縣具有一定影響的人。備課組的責任就在培養教師,促進其專業發展的同時建設自己。
其次,一個好的備課組,要有一兩個靈魂人物。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使全組教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集體至上,團結至上的建組理念。
3、集體備課有利於科研興校
綜觀科研成就顯著,教學質量名列前茅的學校,幾乎一致認為集體備課功不可沒,即使是有特級教師的學校,他也是工作在集體備課中而又帶動著集體備課的蓬勃發展。
對一所學校而言,集體備課是集團作戰,整合了各方面資源,加強了學校領導的力度,好的集體備課組織,學校的教師一定是空前團結的。
集體備課可以較好地促進課題研究。我校「校園虛擬網的開發與應用」就是這樣一個課題,不僅解決了管理、教學及後勤保障信息的暢通。也從理論上進行了一些嘗試,學校在這方面就全市而言,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集體備課與備課集體是有區別的一對范疇,前述的現象分析及內涵與作用,已較充分地闡明了什麼是集體備課,而備課集體則是高度和諧的集體備課形式,它是建立在集體備課基礎之上的,有著自覺意識和行為的研究共同體,獻計獻策,共同發展成為備課組成員的一致追求。
同時,備課集體的外延相對集體備課要寬泛的多,它不僅是指同學科年級內備課組的活動,也可跨越年級界限,有著較強的凝聚力。下面就備課集體的形成、發展和影響作一個簡要的論述。
一、備課集體的形成
備課集體是在備課組的集體備課過程中,通過備課組的一系列教研活動的鍛煉後,形成的一個由小到大,由核心成員到大眾趨向的一個團隊。
一般來說,備課集體是一種自覺行為,以備課組長或是某一核心人物為中軸的改變教育觀念,樂於集體奉獻,敢於發表創見的一群人,備課集體與集體備課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基於學校行政的需要而構建的一級業務組織,而前者則是一群志同道合又善於研究,敢於研究的群體。後者有一定的約束及指導關系,而前者則是以志趣、理想為凝聚點的。後者著眼點在於更現實、更直接地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前者則更多地關注教育動態,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力圖構建理想的教育人生,備課不僅僅是適用於課堂,更主要的是帶著研究的眼光看教育。
比較之下,備課集體既密切相關集體備課,又跳出集體備課之外。我們知道,當一個教師的職業追求一旦走向專業化的發展之路時,甚至可以跨越學校進行研究,可以文理兼容,這就是教育的境界。
如果一所學校,有那麼一個研究群體存在,那麼,它一定不僅是實現了集體備課,更主要的是崇尚著、融合到備課集體中。
二、備課集體的發展
備課集體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所學校的發展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文化的積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隨著學校歷史的增長,文化積淀自然增厚,但是,時間不等人,時代呼喚名師,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這就需要學校出台相應鼓勵措施,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在政策上、經費上保證備課集體的發展之需。
一方面加快備課組的建設,使其更多的人才迅速成長,另一方面擴大教研組的視野,積極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借他山之石,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素養的提高。
三、備課集體的深遠影響
備課集體一旦在一所學校形成,這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一定是突飛猛進,因為備課組聚集了一批教學能手,教改精英,甚至課程改革的專家型人物。
這樣的師資隊伍,學生是信服的,社會是認可的,家長是放心的。備課集體代表著一所學校的教學水平、教育能力乃至學術水平,不論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學生中的影響,還是教師在教學中達成的藝術,都會得到社會的好評。
學校擁有了這樣的教師隊伍,自然地聲譽遐邇,而學校與名師也是相輔相成的,互為表裡的。名師越多、備課集體影響越大、學校形象越好,反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也帶動著名師的深造發展,使備課集體的內涵更加豐富。
總之,集體備課與備課集體有著質的區別,在現代學校教育中,我們崇尚備課集體的形成並迅速成長,同時,也希望集體備課更加完善,更能培養人,特別是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捌』 早教老師備課不足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和處理方法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備課指向的是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因此,研究教師如何備課具有重要意義。當然,這里所說的「課」並非指向一節集體教學活動,而是涵蓋了幼兒在園進行的各種類型的活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話說,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由這兩句話可見備課之於教學的意義。雖然,有效的教學並不完全是由備課的精細度決定的,但精心的備課對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實踐中,由於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很多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與現在倡導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為(主要指向教師的內在思維)。同時,通過日常下園與教師們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師們在實際的備課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惑。因此,我嘗試著從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說起,接著談談備課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幾組關系,最後從教學設計的角度提出處理好這幾組關系需要思考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
通過計劃我們能夠了解教師的基本想法,進而了解其想法背後的教學思路和理念。基於對大量教育活動計劃的分析及與教師的交流,我們發現教師們在備課過程中存在著習慣性的思路和他們自己意識不到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備課的習慣性思路:
教師們在備課時更習慣於從教育內容出發來設計活動。他們在設計活動時一般是先想內容,即「我想教給孩子什麼」或「我想讓孩子做件什麼事,這件事應該挺好玩的」,然後再考慮「我想教的內容中包含哪些目標」,接下來是「我要怎麼做」。
1、內容的選擇
教師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大致包括兩條途徑:一是依據目標從現成的各種教材或生活中(如季節、節日)尋找相關內容,這是很多教師經常會選擇的一條途徑;二是教師圍繞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或孩子可能感興趣的事選擇內容。
其中,一些教師能夠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或內容的新穎性,但這種考慮多是他們自己的主觀感覺。當被問及為什麼選擇這個內容開展活動時,他們一般會說「我覺得這個內容挺好的,我們班孩子應該挺喜歡的」,或者是「我們班孩子最近對這個一直很感興趣」,而當你再進一步詢問他們「孩子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這個興趣反映出孩子怎樣的需要時」,他們往往就說不清楚了。這反映出教師們在選擇內容時缺少對孩子們與此內容相關的原有經驗和發展需求的關注,同時也缺少對教學內容或教材的獨特價值及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2、目標的設定
無論是通過哪條途徑選擇的內容,教師們更習慣於將教材中的現成目標搬進自己的計劃中,或者按著往年習慣了的做法把過去的目標放到當前的計劃里。從表面來看,這些目標多是《綱要》或《細則》中的原話,似乎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一經琢磨,不難發現這些目標表述比較空泛,幾乎是整個學期都要培養的目標,看不出與幼兒當前發展水平的聯系和針對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時還會將目標與幼兒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為什麼要讓幼兒做這件事。這反映出教師在設定教育目標時,缺少對所定目標關鍵詞的內涵的理解,缺少對幼兒要達到此目標需要具備哪些具體經驗和能力或需要經歷怎樣的發展階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對既定教育內容所涉及到的領域關鍵經驗的具體思考。
3、過程的設計
設定了內容與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們對教學過程的預設一般是先考慮用什麼樣的形式比較新奇,能夠調動孩子們的興趣。然後再把過程設計成幾個步驟,或提出幾個問題試圖引發孩子的思考,但這些問題一般都會直接指向目標,提出問題的目的多是引導幼兒說出老師所預期的答案。有時也會再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練習、操作或者與同伴討論。最後是小結,將老師認為的很有價值的問題再跟幼兒強調一下,以確定孩子們都能說出來或展示幼兒做出來的作品。這個過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暢的,但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整個過程幾乎都是在老師的掌控下走過場,按著老師預設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進,直至有幼兒能夠說出老師所期望的答案。這反映出教師重形式、重操作、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缺少對幼兒可能存在的不同情況、不同問題以及相應對策的分析,缺少對幼兒學習過程和學習特點的分析,缺少對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之間關系的思考。
(二)教師習慣性備課思路背後的觀念及主要問題:
上述種種習慣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在這一傾向的影響下,他們在設計活動時的出發點、落腳點以及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現出了過多關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兒想法及其背後需求的觀念方面的問題。
1、以「我想教什麼」為出發點,缺少對為什麼要教這個內容和這個內容與幼兒當前的發展之間有什麼關系的思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2、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教過了」,孩子就「學會了」,於是以教的過程替代學的過程,缺少對幼兒如何學習的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學會的關注和把握,導致學習的被動性。
3、以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計劃為落腳點,缺少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即時反應的關注和對學習效果的反思,導致教學的低效性。
綜合上述分析,教師的備課過程不可或缺地包含著幾個關鍵的要素:幼兒的原有經驗與需求、教學內容、教育目標、幼兒學習反應、教師應答策略等。
二、教師在備課中需要關注的幾組關系
上述五個關鍵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構成了以下幾組關系。而這幾組關系經常是教師們在習慣性的備課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學內容與幼兒已有經驗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明確誰是活動的主體。《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只有當教師想教的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發生
關系時(可能是幼兒喜歡的,也可能是幼兒感到困難的),他們才有可能產生想學的願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進而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後續的學習過程才會對其產生意義,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所以,在教學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之間建立關系,由幼兒感興趣的或感到困難的問題切入,從幼兒需要的角度引出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是老師們值得借鑒的思路。
2、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師依據幼兒與此內容相關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階段來確定多數幼兒在本次活動中需要重點學習的具體經驗是什麼。教學難點是教師依據對幼兒原有認知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把握,來確定本次活動中幼兒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自身難以突破的坎兒是什麼。確定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後,教育目標就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實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途徑或方法,目標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達成性了。
3、教學過程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幼兒落實重點目標進而突破難點目標。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教育目標之間緊密聯系,想清楚每一個環節的具體目的及其對於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所起到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深入思考通過什麼方式才能幫助幼兒意識到問題的關鍵,進而嘗試著去突破難點,迎接挑戰,體驗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學習的愉悅感。
4、幼兒學習反應和教師應答策略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在設計教育過程時如何使教師教的節奏適應幼兒學的節奏。這需要教師關注自身的指導策略對於幼兒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不同幼兒對於教師的指

閱讀全文

與備課不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