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備課的基本要求包括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教師教學的最基本環節。好的備課,不僅僅是將教材講透,還要能夠將學生帶進更廣闊的知識海洋,讓學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精心策劃的課程可以用兩個詞來描述:激動人心和有效。事實上,這兩個形容詞是相互關聯的,因為任何令學生興奮的課程都會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並且會有效。這是因為學習應該與積極的動機、興奮和激情相關聯。
備課的基本要求:將課程目標轉化成課時目標。
(1)通過熟悉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
(2)通過鑽研課程大綱和教材,掌握教學目的要求和重點,轉化為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
(3)通過研究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內在聯系,找到使教學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發展的途徑,從而轉化為教師所掌握的教學方法。
備課的內容
備課內容概括起來有這三種: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
備教材
一般而言,各門課程都是以教材為載體來呈現的。因此,要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
必須通過教材這個中介物才能達到,所以,備教材是全部備課的樞紐工程,其它課前准備都要圍繞這個核心而展開。
備教法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具體到每次課時是綜合應用的過程。因此備課中,對教學方法
的研究和准備,必須首先在掌握本次課教學目的基礎上,研究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要抓住學生認識上的難點、重點和疑點,以及「難」和「疑」之所在——為什麼難,為什麼會有疑難問題。特別要著重於重點問題上的難點與疑點的研究和解決。
備學生
一個教學班學生在學習習慣、理解能力、掌握能力等各方面具有差異化,備課時就
要做到有針對性;一個班級在學習風氣、課堂氣氛、輿論傾向和課堂紀律等方面又具有共性,把握共性有助於利用集體環鏡和集體教學策略,提高備課的整體水平。
② 備課的幾要素
備課就是教師在課前所做的准備工作。它要求教師認真,仔細鑽研教材內容,全面了解學生實況,明確教學目標任務,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學生易於接受的教學方案。
一、備學生──全面了解學生,注重科學發展
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要收到師生雙贏的滿意效果,教師既要鑽研教材,又要充分了解學生。作到掌握學情,分類推進,使學生在不同程度上科學發展,反之,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態度,接受能力或一無所知,或若暗若明,容易脫離學生實際,造成教學失敗。
備學生應做到四個了解:
1. 了解班級基本狀況。包括班級特徵、學生構成、智能結構、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對本學科的學習態度及代表性意見等。只有對班級了如指掌,才能通覽全局,科學施教。
2. 了解學生個性特徵。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特長愛好、師生關系、居住地址、家教環境等個體自然狀況詳細了解,作為備課依據,以便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3. 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一是班級整體基礎;二是個人學習基礎,還要了解班級中優中差生的所佔比例。在講授新課前,特別要了解學生對原有知識的預習准備是否充足;新課講授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障礙以及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是否濃厚等。
4. 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反應。教學工作是教學內容和具體方法的雙重體現。 教師採取何種方法實施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經常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及時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法。
二、備教材──深刻理解課標,吃透教材內容
備教材要掌握六個環節。一是掌握課程標准。只有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才能與時俱進、居高臨下的鑽研教材、確定目標、探索創新、指導教學。二是掌握教材內容。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三是掌握重點難點。教材內同類知識中分量較大,處於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內容就是教學重點;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消化、不易掌握或操作困難的內容、技巧就被確定為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三、備資料──科學選擇資料,貴在靈活滲透
教材是教學資源的核心部分,教師必須深刻理解,吃透內容。但是,教師上課僅僅依據教材照本宣科,則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 ,興趣不濃,缺乏活力。而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配套資料的交錯滲透,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的觀察積累融會貫通,會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求知慾望。
初中教師備課應該把握以下幾點原則:
1. 博覽精選,厚積薄發。教師應是一個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愛好廣泛的復合型人才。他既應精通本學科的業務知識,還要掌握或略知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學、藝術及現代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使教師在選用資料和舉例時信手拈來靈活運用。
2. 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教輔資料既不能機械照搬,更不能喧賓奪主, 而應將其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依據教材內容靈活選擇,科學滲透。重在消化吸收,貴在用活創新。
3. 對引入教學資料中的觀點,事例必須嚴格考證,使之科學、實用、可信。 在內容上緊扣教材,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避免錯誤,避免空洞。
四、備教法──突出改革創新,注重教學流程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體現了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教師備教法既要熟練掌握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更要根據學科特點,實施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層發展的學習策略。要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模式,改革教法,探索和採用利於學生開拓創新、個性發展的教學手段。如情景教學法、快樂教學法、誘導教學法、感悟教學法、探索教學法等。既要學習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的最新教法和模式,也要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方法。還要掌握、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穿於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做到注重過程教學,發展學生潛能。
五、備學法──體現靈活多樣,立足因人而異
教師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愛學」、「樂學」。在學習中發展,在創新中學習。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方法為重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因此,教師在備課中還要備學生的學法,即備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應遵循以下原則:
1. 自主性原則──重在引導點悟,杜絕強制灌輸。
2. 靈活性原則──依據學生個性特徵、學習狀況,有的放矢靈活指導,且忌千人一面,死搬硬套。
3. 差異性原則──注重個性差異,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4. 發展性原則──突出學生發展,注重探索求知、提高能力,防止機械呆板,只顧目前,忽略過程。
六、備教具──靈活選用設備,優化教學整合
現實中存在和使用的教學工具經歷著三次變革。即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錄音機、幻燈機、放映機等電化教學工具;電腦、網路技術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教師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備課中挖掘和發揮不同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協作互補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優化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教學改革和學生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空間。
以上六大要素,環環相扣,緊密聯系。雖不盡如人意,但基本反映了當前教師備課結構的主要內容。我們只有用課程標準的精神更新教學觀念,指導備課流程,不斷靈活創新、改革教案結構,面對全體學生優化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展。
③ 備課應該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
備課的基本內容與要求有以下:
第一備:教材內容。教學內容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准、課本和教學參考資料。教師要研究課程計劃,把握本學科的教育目標,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要研究課本掌握課本的基本原理與知識體系,突出各章重點、難點,抓住關鍵;還要廣泛閱讀教學參考資料,選取合適材料以充實教學內容。
第二備:學生。學生認知的准備狀態是教學的起點,為使教學充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活動應切合學生的實際。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學習態度、思想特點和個性特徵等方面的了解,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做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第三備:教學設計。根據學科特點、教學目標、任務要求及學生的情況設計教學思路,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和問題,並設計相應的對策。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師生成為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備:練習跟作業。課堂練習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有針對性的練習才有利於鞏固所學知識。另外,課外作業能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所以,教師應該精心挑選作業(難度適宜),要遵循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做到知識與技能訓練結合,合理的布置作業。
第五備:擬定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包括學期教學進度計劃、單元教學計劃和課時教學計劃。教師要根據課程實施情況,擬定好這三種教學計劃,以便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擬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由備課組統一制定,一般在開學一周內完成。其次單元教學計劃,要確定每個課題的教學目標,劃分課時和課型,考慮教法、學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教學策略等。最後課時教學計劃,也即是對每一堂課具體深入的教學准備,要求有:1課題;2教學目標和任務;3教學重難點;4教學過程設計;5設計板書和作業;6寫好教後信息反饋。
④ 備課應掌握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當前,世界各國對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通常是從教科書的社會性和實踐性兩個方
面進行分析的。
錯 社會性和教育性
2、人們對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比較法、內容分析法和觀察分析法。
錯 人們採用...比較法、內容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3、教科書的特色是教科書質量賴以生存的靈魂。
對
4、教師的教學生涯實際上是自我成長的過程。
對
5、事實上,相對教科書文本的內容來說,內容結構是其焦點和核心指標之一。
錯
6、教學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
錯
7、學習就是讀書。
錯
8、教科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最重要的媒介。
對
9、研究型學習將成為未來的主要學習模式,將極大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對
10、教學過程是一種對話。
對
11、學生進入教學中心需要建構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對
12、課程標准作為課程領域的基本准則與教學行為依據,可以提供諸多有助於備課的信
息。
對
13、教學方法的優化就是指教師教的方法的優化。
錯
14、評師課堂教學應關注的焦點是課堂上學生的狀態。
對
15、質疑就是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
錯
16、學的本質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的交往和互動。
對
17、文本課程是理想課程的具體表現,課程標准就是其表現形式。
對
18、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
習方式,是新的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
對
19、經驗型課程的教科書通常是從公理、定義出發。
錯 經驗型課程的教科書通常是從具體的情景出發
20、一般地,影響課程內容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內容的難易程度、內容的教學價值和教
學對象的整體水平。
對
21、美國課程專家古德萊德認為,課程具有五個不同的層面:理想課程、文本課程、理
解課程、實施的課程和經驗課程。
對
22、一般地,教科書的呈現方式研究,可以具體體現在教科書內容呈現方式、概念呈現
方式、版面呈現方式和語言呈現方式等等諸多方面。
對
23、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組織結構一般採用螺旋式上升和曲線式編寫兩種基本方式。
錯 螺旋式上升和直線上升
24、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教材是核心環節。
錯 備學生
25、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
對
26、課程內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錯 課程標准
27、備學生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平等性原則。
錯 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
28、備課就是要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一個最近發展區。
對
29、課堂講授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
錯
30、一堂成功的教學一定要運用多媒體教學。
錯
31、研究學生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認知的前提特徵和情感的前提特徵。
對
32、本次課改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
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
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
對
33、探究學習(發現學習)是相對於接受學習而言的。
對
34、備課是對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的過程。
對
35、針對相同的課題、同一個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設
計風格、不同的實施途徑,達到同樣的教學目標,叫再備課。
對
36、特級教師或專家的課堂教學是沒有遺憾的課堂教學,不需要作教學反思。
錯
37課堂實施的課程只有變成學生習得的課程,才能說是真正有效的課程。
對
38、理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助於學生思維的全面發展。
對
39、科學、合理的教案是有序、高效的教學活動實踐的基礎。
對
40、優秀的教案不需要考慮板書設計。
錯
41、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實際上是以教學者為中心。
錯、
42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
錯
43、選擇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備好課的前提。
錯
44、目前,學生的學習方法歸納起來主要就可以分為兩種:接受學習和探究發現式學
習。
錯
45、對同樣的學生,不同的教師必須採用同樣的教學方法。
錯
46、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
的。
對
47、啟發式與注入式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
對
48、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對
49、自主學習就是自學,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排斥教師的介入和指導。
錯
50、在對待教學關繫上,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尊重、贊賞、幫助、引導、合作。
對
51、下面不屬於優秀教案在結構要素方面表現出來的特徵是:( )
D : 有對教學對象的分析
52、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實際上是以( )為中心。
B : 學習者 、
53、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 )學生的過程。
C : 研究
54、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 )是核心環節。
學生
55、備學生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基本原則是主體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和( )原則。
平等性
56、我國古代《論語》中提出的「溫故而知新」教學要求,體現了( )教學原則。
鞏固性
57、備課就是要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一個( )。
A : 最近發展區
58、是檢查教學質量及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一種手段。
A : 布置作業
59、以學習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內成員的分工協作去達成小組共同目
標,並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為教學評價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是( )
合作學習
60、研究學生主要是研究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認知的前提特徵和( )。
B : 情感特徵
61、教學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教會學生
學習、
62、傳統教學手段可分為兩類:一是基本教學手段,即教師憑借其自身的身體器官就能
完成的,二是( )
直觀輔助教學手段
63、教師向學生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對象的講授方式稱為(
講述法
64、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將獲得的外部信息進行內部重
組,以不斷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等綜合素質的學習方式是( )
B : 自主性學習
65、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點,也是我們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B :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66、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保證和核心要求是確立正確的(
學生觀
67、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
C : 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68、校本教研的主體是
教師
69、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都是主體
70\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 )選擇。
必然
71\以培養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範——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
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 ( )
B : 示範——模仿式
72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 )
A : 加德納
73\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
A : 斯騰豪斯
74\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
D :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75\良好的( ),是確保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基本保障。
A : 學習反饋與調控
76\當前,中小學備課一般是按照( )的步驟來進行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定量主備—定人主講—集體評議—完善共享—復備教案---課後反思
77\教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 )。
C : 學生
78\( )是教師在授課前准備的教學方案。
D : 教案
79\以( )的發展為本,是目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C : 學生
80\( )是造成學生成績有差距的分化點。
難點
81( )是上課的前提。
備課
82\教材的思想性主要指教學知識內容包含的( )觀點。
A : 辯證唯物主義
8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C :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8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D : 備課是指教師的自我裝備、自我成長和持續發展
85\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 )。
D :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86\體現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核心是( )。
D : 培養目標
87\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C :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88\教育的特質是( )。
C : 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89\基礎教育及其培養目標的根本特性是( )。
A : 基礎性
90\各級各類學校或各個學段的教育目標是指( )。
B : 培養目標
91\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屬於( )
: 講授法
92\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
B :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93\( )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A : 課程標准
94\備課時,教師要按順序寫出( )三種教學計劃。
C : 學期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
95\美國課程專家古德萊德認為,課程具有五個不同的層面:( )、文本課程、理解
課程、實施的課程和經驗課程。
A : 理想課程
96\( )是教師教和學生學最重要的媒介。
B : 教科書
97\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
A : 針對性
98\當前,世界各國對教科書進行文本分析,通常是從教科書的社會性和( )兩個方
面進行分析的。
: 教育性
99\接受學習可以分為機械接受學習和( )。\
D : 有意義接受學習
100\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 )
C : 多邊活動
⑤ 備課的內容包括哪些
(一)備學生的心智水平
備課時,首先應該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興趣和認知狀況,要把「假如我是學生」作為備課的警醒語。備學生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備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已知什麼,想知什麼,什麼是難點,教師要心中有數,備課要備到「點子」上。備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包括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現狀、智力狀況和生活積累。二是備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必須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考慮不同年齡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徵,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三是備學生的興趣愛好,找准學生的興奮點,讓教學更親切地走進學生。
(二)備教具的使用策略
教具使用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但也有一個怎麼使用、怎麼用好的問題。教學過程中不乏有這樣的現象:有的教師由於對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課時手忙腳亂,既影響了課堂氣氛,又耽誤了時間;有的教師由於教具擺放位置不當,學生過早地看見,待使用時,失去了應有的效果,或用完隨意一放,牽扯分散了學生繼續學習其他內容的注意力。有的教師教具演示時間過短,學生還沒來得及看清楚是怎麼回事就收了起來,學生感到不滿足,影響了學習情緒;或演示時間過長,無意地佔去了不少學習時間等。總之,教具應用得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發學習興趣,反之,則影響學習效果。在備課時,要認真備好教具:一是熟練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電化教具、多媒體軟體,對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瞭然於心,做到操縱自如;二是要明確教具的使用目的,應考慮教具要解決什麼問題,完成什麼教學任務,使之有針對性、目的性。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時機和演示的時間,做到方式合情,時間合理,時機適當,用量適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擺放的位置,該亮相時再亮相。
(三)備教材的利用價值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師應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結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研究教材的價值。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在反復認識、全面領悟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居高臨下的把握,使教學內容形成一個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體系,使知識的發現過程問題化。其次,教師還應該敢於超越教材,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捨,可以對教材里不合理的內容進行大膽批判,可以對教材的順序進行大膽調整,把教材當著一個例子,一個台階,一個載體,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礎上,確立教學的目標、重點和難點。
(四)備教學目標的設計
課堂教學應該有明確的目標,過去,我們把目光集中在知識目標這一維度上,把學生當作是知識的容器,這顯然是一種短視的行為。新課程提出了「三維目標」,強調要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這三個維度不是三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互相融合的一個整體,如同立方體長、寬、高三個維度的關系一樣,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三者相輔相成。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應該正確把握好這三維目標之間的內在關聯,重視目標的整合,在「三維目標」中,「過程和方法」是主軸,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都應該在「過程」中體現,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不應該是我們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標,而是隱含和糅合在前兩個維度實現的過程之中。
(五)備教學情景的創設
創設教學情境,能夠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學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調動學生參與認識活動的主動性,以廣遠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設教學情境的途徑是多樣的,如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教學情境的創設要考慮學生實際、教學內容、班級特點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不要故弄玄虛,牽強附會。
(六)備教學過程的構建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想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地開展,必須注重教學過程的構建。教學過程的構建,首先要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後」為原則,變程序式課堂教學為建構式課堂教學。教學過程的構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實際和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教材的內容不同,呈現的形式不同,採取的教學程序也不同。例如:「情境——活動——體驗」、「問題——討論——總結」、「自擇——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風格,各有各的優越性。無論採取何種程序,都要有利於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於問題的生成,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利於活動的展開,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當然,教學過程是個動態過程,它常常需要調整和變化。
(七)備學習方式的選擇
現代教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討論、自主選擇、自主創造、自主領悟、自主體驗的過程,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精神,開發學生潛能。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我們說「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能將其理解成教學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體考慮又要分開考慮,既可以貫穿全篇,也可以體現在某個環節上,該用則用,不該用則不用。例如合作學習,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簡單的問題,自己能解決的就沒有必要合作。又如自主學習,是在老師主導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師要啟發情境、創造條件、指明方向,有針對性地對某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備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備問題的設計、備情境的創設、備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自覺地生成學習方式和選擇學習方式,因為在備課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可能預測到,但不能了解到學生活動實質和展現的方式,這還要靠在實際教學中臨場的監測和調控,及時調整策略。
(八)備師生問題的生成
沒有問題的課堂教學是沒有生命的課堂教學。問題是打開思維的鑰匙,是展開合作交流的導索,有問題才有自主、創造、發現、體驗。反對教師的串問,但不能否定教師的問。教師的問要問到關鍵,問得得法,問得有價值。教師要少問,盡量把問題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地問。問題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切入點是多層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價值性、層次性,體現情境性、啟發性、藝術性。現在教學最難的是備學生的問題,學生會提什麼樣的問題是不確定的。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教師也要有預測,預測憑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憑教師的教學經驗,憑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這就是說要做充實的准備,有積蓄才能沉著應對。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准備的問題是一回事,學生提出問題是另一回事。教師除了必要的幾個問題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備的其他問題強加給學生。問題是由學生自己生成,學生的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解決,出乎意料的問題師生都解決不了,可放在課後。
(九)備教學活動的開展。
教學應該是教師、載體(文本、媒體、景觀、實物)、學生的對話過程,對話是通過活動來實現的。學習活動分為內隱的和外顯的兩種:內隱的如:思維想像、自我對話、師生的情態對話等;外顯的如:談話式、問答式、品讀式、討論式、合作式、競賽式、表演式、游戲式、觀察式等,具體一點說就是聽、說、讀、寫、算、問、畫、演、唱。教師備課時應在什麼教學環節上,選擇什麼樣活動方式呢?主要是根據教學目標,針對教學內容,遵循教學規律,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來巧妙地安排。教學活動要有設計但不拘泥於設計,教師要有應變的能力,這才是現代課堂教學的要求。需要強調的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建議在課堂中起主導的作用。另外,教師也應參與自主活動的設計,為他們出謀劃策,提供條件、資料等。
(十)備課程資源的開發
長期以來,我們基本上是把一本教材、一冊教參、一個課堂當著課堂教學的惟一資源,其結果導致生生同書本、師師同教案、校校同結果的局面,課堂呈現一種內容單一、形式呆板、氣氛沉悶、效率低下的狀況,我們的教學嚴重地脫離自然,脫離社會,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現代的課堂教學應該由封閉走向開放,這種開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維的角度、情感態度、內容的選擇、學習的方式等。教師應該充分開發和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不僅要備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備知識背後蘊藏著的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不僅要備書本這些傳統的「文本性」材料,還要備網路上的有關教學資源,即「超文本」材料;不僅要備書本知識,還要備教師經驗性知識、學生的體驗性知識和生活性知識;不僅要重視教材上預設的結論性、事實性知識,更要重視復雜多變的課堂上師生積極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識。教師應善於對資源進行篩選、辨識、整合、汲取和優化,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寬度和深度。
(十一)備教學語言的優化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啟發學生求知,開拓學生視野,指導學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自己的語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師要精心准備好五種課堂教學語言:其一,設計好激情誘趣的「入課語」;其二,設計好啟發思維的「設問語」;其三,設計好承上啟下的「過渡語」;其四,設計好點撥解惑的「講解語」;其五,設計好畫龍點睛的「總結語」。板書也是教師課堂的語言,板書是教案內容的濃縮,是將精心構思的教學思路外化為直觀形式展現在黑板上。好的板書應具有符合「這一篇」的獨特個性;具有符合學生思維、心理特點和學習實際的針對性;具有啟發性功能,能帶給學生思想上的啟迪、視覺上的美感。板書設計應力求簡潔、新穎,書寫要工整,布局要美觀。教師還要注意設計自己的體態語言,使之成為教學的一種有效的輔助力量。
(十二)備學科作業的設計
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的反饋形式,備作業應做到「三個清楚」、「兩個注重」、「兩個指導」、「兩個注意」、「一個知道」。三個清楚:一弄清楚作業的訓練意圖,訓練目的。二弄清楚作業在內容上的廣度與深度。比如答題,需要回答出幾個方面內容,回答到什麼程度。三弄清楚作業的格式要求。兩個注重:注重留「以少勝多」的作業,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業。兩個指導:備如何指導作業中的難點;備如何指導後進生。兩個注意:注意將作業中的有關思考與練習題有機地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注意與以前同類作業比較異同,使作業發揮鞏固、發展學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簡單機械的重復練習。一個知道:知道學生完成作業大體需要多長時間,注意分量適當,使學生的課業負擔控制在適度范圍內。當然,作業的形式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從作業的載體看,有紙筆作業、口頭作業、電聲作業、音像作業、網路作業;從作業的內容看,有積累鞏固性作業、實驗操作性作業、演說交際性作業、品味鑒賞性作業、採集編創性作業、調研探究性作業、考察體驗性作業、問題爭辯性作業;從作業完成的方式來看,有獨立作業、合作作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使作業的設計有價值、有意義、有效果。
總之,要提高課堂效率就得備好課,而備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教師要學習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可行的教學策略,合理應對學生提出的各方面的要求,這樣才能靈活貫通,更好的實施教學。
⑥ 備課中的教學手段是什麼
根據目前備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在認識上和策略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前認真編制一學期的學科教學進度
凡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在備課之前,都應該認真地制定本學期所任教學科的教學進度,除自留一份外,還需上交學校教導處一份。因為,它是執行學科教學計劃和完成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要求的准繩。
對於制定學科教學進度這一項工作,在備課時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太認真。
1.多數教師對一學期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總時數採取「平均分布」,此分布法雖然「平均」,但「不合理」。
2.部分教師在制定教學進度時,安排得「前緊後松」,造成提前結束課程。
3.有的教師在制定教學進度時是認真的,可是在執行計劃時又是隨意的,自然會受到懲罰。
筆者認為,編制一學期的教學進度是有一定依據的,不是隨意的。既要依據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要根據市(區)、縣、鎮(鄉)教研部門以及學校和教研組對一學期教學工作的安排來進行編制。這樣做,不但保證了教學教研活動從上至下步調一致,也避免了在教學工作安排上互相間發生沖突。
另外,在編制一學期的學科教學進度時,一定要分布合理,不僅要把本學期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點和難點,並把這部分內容的時間分配盡量充分些;另外,對其他預想不到的一些活動,在制定教學進度時要留出機動時間。
二、教師備課的「源」在於認真鑽研教材
教師備課,既不能單憑課本教材來編排教學內容;也不能「主次倒置」將「課本」當作參考書的補充」來著手備課;更不能完全脫離課本的基本內容去另搞一套。而是認真鑽研教材,領悟教材本身的魅力,把教材系統地納入到自己的認識之中並化為自身的東西。
1.在確定教材內容時,教師應進行思考:(1)能夠迷住我的學生的心是什麼?(心理學選擇原理——興趣);(2)我的學生需要什麼?(目的論選擇原理——有用);(3)對我的學生來說什麼重要?(價值論選擇原理——價值)。
2.在編排教材內容時,教師也要進行考慮:(1)哪些內容能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被調動起來?(2)哪些內容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並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3)學生在哪些方面會有不同於自己的看法?等等。
備課時,教師若能在明確地回答以上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之後,再去探討教材與學生之間的生動活潑的接觸點,進而去組織、編排教材……這樣,才能稱為是在為學生備教材,而不是為備教材而備教材。
三、備課時,「重點」要找、「難點」必尋、「關鍵」不能被遺漏
在備課時,發現大多數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或任新課的教師)往往把「關鍵」這一環節給遺漏了,這是不對的。因此,人們常說的「重點易找,難點難尋,關鍵被遺漏」是帶有一定普遍性的。「關鍵」是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的突破口,有它一定的重要性。
1.必須抓住本節課的重點,一節課的「重點」就是本節課基礎知識的核心,它可以從概念、理論、法則、公式或方法中去找。
2.認真分析教材內容的同時,努力尋找本節課的「難點」,其確定方法在於;(1)有的知識抽象性較強,學生了解的又少的;(2)由於知識本身的隱蔽性較強,學生一時識破不了的;(3)某些知識在使用上靈活度較大,學生不易掌握的;(4)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跨度較大,學生一時接受不了的;(5)知識內容復雜,綜合性較強的;(6)知識內容較精湛,學生
很難理解的等等,以上這些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形成難點。
3.在此基礎上,去認真地確定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的突破口「關鍵」,其方法是:(1)必須在找出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進行;(2)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3)「突破口」指的是解決問題的所在部位,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運用啟發式教學。
對於同一教材,重點和難點可能是相同的內容,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內容:而是否能構成難點又會因人而異。在備教材時,如果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尋找到關鍵,從關鍵之處入手,攻克難點、解決重點,那麼,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一定會予以高度重視。
四、「了解學生」是教師備好課的又一重要條件備課的根本是「備學生」。備課是教師為了協助和促進學生憑借教材進行學習活動而展開的。如果不了解學生,教師就沒有備課權。所以,備課前要求教師必須熟悉學生並能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就是關心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將學生的體驗、理想、情感、態度滲透到整個備課之中。教和學需要用心、用情來
體驗的,備課也是一樣需要用心、用情參與的。
1.需要了解學生的內容很多,一般包括:(1)要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達到「心中有學生」;(2)還要了解全班學生的一般情況,又要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以便區別對待;(3)根據每一課教材的備課情況,研究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可能出現的問題,能作出較為正確的預見等。
2.在了解的途徑和方法上有:(1)從學生的檔案中了解學生,或者直接深入到學生之中通過與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談話來互相間進行了解;(2)可以聽取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師對該班學生思想、紀律、學習等情況的介紹以達到了解;(3)利用召開有各方面學生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聽取學生對教學上的意見和要求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學生等。
教師只有這樣從多方面並深入地了解學生,才能把備教材和備學生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預見性。
五、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准備和
計劃教學的手段
備課時如何選教學方法是教師面臨的又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在備課時的教學方法選擇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教師准備和計劃教學時將採取哪種手段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存在萬能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把主要精力花到「創造自己的教學方法」上。故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選擇教學方法不僅依據教學目的、內容、階段,所具備的教學條件,以及學生實際狀況等因素;還要考慮自己本身的個性、修養,工作熟練程度等因素。
1.對諸方法至少應有所了解,才能知道在哪種條件下該運用哪種方法。
2.要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當使用某種方法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3.每一節課具體教材內容不一樣,要求的教學方法也不同。
4.應該讓學生領會你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那種方法。
無論選擇哪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其中「啟發式」是它的核心。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就會事半功倍,方法不對則事倍功半。教師要善於從實際出發,靈活選定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注重方法,不唯方法,倡導多元化教學方法。
選擇教學方法,不僅僅指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指導學生學的方法。由於教師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法,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也會對學生的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起到一種示範作用,這種效仿和啟迪對學生來說是永久的。
六、編寫教案是備課最為深入、具體的一步,這是准備和計劃上課的重要依據 ,教案是經過教師認真備課和精心設計後寫成的為課堂教學而准備實施的具體計劃方案,也是證實教
師個性化教學的天然憑據。
對這一備課環節,一些教師一直在延續著抄襲課本、教材參考資料、或其他教案來備自己的教案的做法,雖然抄寫過程也算是個熟知材料的過程,但不可取;尤其在今天的網路時代,教案「盜版式」的「拿來」已不再是新鮮事,電腦列印、復印代替了手寫,教材還沒有翻一翻,教案已經齊全了,此現象不能不深思。
教師要想自己編寫好一節課的教案,應在設計一堂課的基本思路和如何實施這一計劃上下功夫。在動筆寫教案之前,首先要構思並提出設想,包括本節課的中心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關鍵在何處等。另外,對一些技術細節在教案上要進行細化並體現出來,如復習哪些內容;採取何種形式提問哪些學生;怎樣運用啟發式把問題交待清楚;在解題中哪些
學生易出錯,如何防止,哪些地方學生易模糊,如何提醒;對突發事件應如何處理等。
編寫一堂課的教案沒有完全統一的模式,但它的共性是存在的。教案不僅是上好課的需要,也是為自己總結和研究教學工作積累的第一手資料。教師應當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參考相關資料,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編寫自己的教案或講稿。
綜上所述,備課是教師准備和計劃教學的前奏。無論國家怎樣進行課程改革,教師依然是關鍵,這是教育界的普遍共識。眼下,教師走進新課程目標實施開放式教學,其更具有建設性的問題是,教師如何能更好地進行課前准備和設計。可見,備課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願教師藉助新課程改革的平台,既不墨守成規,又要勇於超越,還回一個真我備課。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達到「心中有學生」;(2)還要了解全班學生的一般情況,又要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以便區別對待;(3)根據每一課教材的備課情況,研究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可能出現的問題,能作出較為正確的預見等。
2.在了解的途徑和方法上有:(1)從學生的檔案中了解學生,或者直接深入到學生之中通過與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談話來互相間進行了解;(2)可以聽取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師對該班學生思想、紀律、學習等情況的介紹以達到了解;(3)利用召開有各方面學生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聽取學生對教學上的意見和要求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學生等。
教師只有這樣從多方面並深入地了解學生,才能把備教材和備學生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預見性。
五、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准備和計劃教學的手段
備課時如何選教學方法是教師面臨的又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在備課時的教學方法選擇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教師准備和計劃教學時將採取哪種手段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存在萬能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把主要精力花到「創造自己的教學方法」上。故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選擇教學方法不僅依據教學目的、內容、階段,所具備的教學條件,以及學生實際狀況等因素;還要考慮自己本身的個性、修養,工作熟練程度等因素。
1.對諸方法至少應有所了解,才能知道在哪種條件下該運用哪種方法。
2.要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當使用某種方法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3.每一節課具體教材內容不一樣,要求的教學方法也不同。
4.應該讓學生領會你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那種方法。
無論選擇哪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其中「啟發式」是它的核心。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就會事半功倍,方法不對則事倍功半。教師要善於從實際出發,靈活選定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注重方法,不唯方法,倡導多元化教學方法。
選擇教學方法,不僅僅指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指導學生學的方法。由於教師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法,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也會對學生的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起到一種示範作用,這種效仿和啟迪對學生來說是永久的。
六、編寫教案是備課最為深入、具體的一步,這是准備和計劃上課的重要依據,
教案是經過教師認真備課和精心設計後寫成的為課堂教學而准備實施的具體計劃方案,也是證實教師個性化教學的天然憑據。
對這一備課環節,一些教師一直在延續著抄襲課本、教材參考資料、或其他教案來備自己的教案的做法,雖然抄寫過程也算是個熟知材料的過程,但不可取;尤其在今天的網路時代,教案「盜版式」的「拿來」已不再是新鮮事,電腦列印、復印代替了手寫,教材還沒有翻一翻,教案已經齊全了,此現象不能不深思。
教師要想自己編寫好一節課的教案,應在設計一堂課的基本思路和如何實施這一計劃上下功夫。在動筆寫教案之前,首先要構思並提出設想,包括本節課的中心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關鍵在何處等。另外,對一些技術細節在教案上要進行細化並體現出來,如復習哪些內容;採取何種形式提問哪些學生;怎樣運用啟發式把問題交待清楚;在解題中哪些
學生易出錯,如何防止,哪些地方學生易模糊,如何提醒;對突發事件應如何處理等。
⑦ 備課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一、備教材
我們常說:熟悉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只有掌握教材給定的知識點才能更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但是對於考生而言,很多人可能並不是師范畢業,更不是科班出身,甚至沒有相關的教學經歷,只是憑著一腔熱血想要走上三尺講台,對教材內容和設置完全不熟悉,這就要求大家學會分析教材。隨著教材的幾次改版,現行的教材都非常的人性化,往往是圖文結合,文字闡述知識點,圖片則形象的予以解釋,還有一些注釋、活動等,這些素材就給考生提供了很多的思路,我們要從中提取課堂的核心信息,比如哪些能用來導入,而哪些又是需要講清說清的重點。這樣在不熟悉教材內容時只要把書中給定知識點梳理清楚即可,也不需要再拓展課外的內容了。
二、備學生
不論是試講還是說課,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所採用的教學策略均需有所不同,比如小學生認知能力弱,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不足,對事物好奇心強而注意力易分散,這就要求考生在面試時注意試講的親和力及說課環節設置的緊密性,當然初中、高中均需要考生以恰當的方式方法進行授課。
其次,學生的年齡段不同,教學評價語也會不同,如小學生評價語可以誇張一點,而高中生則需更加的實際,在貼切的同時要使同學不覺得做作。
三、備課改理念
如今的課堂不再是以往的應試教育,不再是填鴨式的滿堂灌,而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說是組織者是因為能由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和討論出的結果教師不直接講授,而又說是引導者是因為畢竟遇到新授知識時需要教師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給學生指明一個探究的方向,在試講和說課時要盡可能的多設置互動和引導。
這一切的轉變都源於新的課改理念,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不再是教師教會了什麼,而應是學生學會了什麼,學生必須是新的主人。我們在關注結果的同時要更關注過程,在關注學科本身的同時要更關注人,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發展中的人,潛力都是巨大的,新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不只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⑧ 教師備課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教師備課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鑽研教材
鑽研教材包括專研學科課程標准、教科書和閱讀相關參考書。首先,鑽研學科課程標準是指教師要清楚本學科的教學目的、教材體系、結構、基本內容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其次,鑽研教科書是指教師要熟練掌握教科書的內容,包括教科書的編寫意圖、組織結構、認知結構、重點章節等;再次,教師應在鑽研教科書的基礎上廣泛閱讀有關參考書,精選材料來充實教學內容。
2、了解學生
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熟悉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其次,要了解班級情況,如班風等;再次,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掌握他們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
3、設計教法
教師在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要考慮用什麼方法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以促進他們學科能力、學科素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品德等方面的發展,要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特點等來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
4、課時計劃
上每節課之前制訂。它對每一節課進行縝密的設計,是教師講課的依據,直接關繫到課的質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項目:班級、學科、課題、教學目的、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
5、單元計劃
在一個單元(或課題)的教學開始以前制訂。它的作用在於對一個單元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包括單元(或課題)名稱、教學目的、課時分配、課的類型、教學方法、電化教學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