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數學教研議題
教研活動的組織一般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確立主題.教研活動的目的是立足版於研究課標、教材、教法權、學法、探索最有效的教學途徑.因此,要事先根據形勢以及教師實際確立中心議題,最好每次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並圍繞中心議題擬好專題稿.第二,准備研究課.為了讓參與活動的教師真正有所獲,每次活動最好都圍繞中心議題落實一個具體教學內容,組織者要與承擔課的教師一起備課——試教——修改教案——再進行公開教學,以引起參與者深入思考一些問題.第三,展開討論.組織者與參與者評課(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幾位中心發言人).討論時,提倡各抒已見,暢所欲言.第四,綜合總結.組織者全面總結每次活動,並向教師們介紹一些最新的教改動態,提出具體的教育教學建議.這四個步驟經過理論——實踐——理性認識的環節和科學完整的過程,使教研活動真正落實,有利於廣大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2. 優秀備課組經驗交流會 什麼主題詞語最好
心照不宣 [xīn zhào bù xuān]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照:知道;宣:公開說出。彼此心回里明白,而不公答開說出來。
出處
清·曾樸《孽海花》:「張夫人吩咐盡管照舊開輪;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了。」
例句
1. 張偉使了個眼色,張明就跟上來了,看來他倆是~啊。
近反義詞
3. 如何開展備課組活動
一、確定復備課內容:1、備教學制目標;2、備教材;3、備教學方法;4、備學生;5、備練習鞏固。
二、備課組活動的組織形式:1、每個課題可選定一位中心發言人進行說課;2、模擬試教;3、備課組的聽課、評課。
三、提高備課組教研質量的措施:1、學校應高度重視;2、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4、保證備課組活動時間,使備課組活動常規化。
4. 教研組主題教育活動《如何集體備課》
集體備來課是在個人備課的基源礎上,同年級或不同年級(班數較少的學校)同學科老師坐下來,對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惑。每個單元,由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指定一個主講人主講,然後人人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談個人見解,形成一個大體一致的意見,以便共享。在這樣資源共享和思維碰撞中會產生更多的智慧火花,幫助老師們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學思路。
5. 討論一下,各學校教研組中,各年級備課組集體備課怎樣進行才有實效
近幾年來,我校借鑒了其他學校集體備課的方法,在各個教研組的協調下,成立了不同年級的學科備課小組。集體備課是一種集體行為,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性質的教學實踐活動反饋,同時分配各自不同的備課內容及教學任務。集體備課存在很大的優勢,但備課過程中又會有不足之處,只有揚長避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備課的長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初中歷史教師集體備課的優勢
(一)使教師共享教育資源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與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情況下,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的目的是解決教學中最實際的問題,使教師達到資源共享。新課程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教師可以共享的資源如教學案例、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等。以前學校有些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是從互聯網上找幾個與講課相關的課件,簡單地連接一下,這會令課堂效率大減。開展集體備課之後,我校的教師親自製作教學課件,他們首先會把教材吃透,再挑選和教材內容同步的幻燈片,突出使用課件的目的以及教學重難點。課堂上能用板書寫出來的,課件上就不再出現;課件的播放效果、文字的大小、顏色盡量做到不要太誇張。課堂主要是教學,不管多媒體課件使用起來多好,對教學只起幫助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喧賓奪主。依據這些原則教師們做出的課件使用效果相當不錯,教師個人的資源被大家共同享用,省去了好多的時間和精力。如針對《和同為一家》的教學,教師們集體備課最後確定的課件一共13頁,涵蓋了與這一課教學相關所有內容:課題、學習目標、地圖、小結、練習、三個問題各1張、拓展內容5張,這樣的課件短小精悍,非常適用於歷史教學課堂。另外,集體備課給教師們搭建了一個,讓任課教師能平心靜氣地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同一個問題,大家一起暢所欲言,說出各自不同的看法。討論的問題趨於明朗化,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教研環境,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收獲,教師之間關系更融洽,縮短了教師間心與心的距離。
(二)讓年輕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我校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不流於形式,教師無論年輕還是年老全部都要參加。備課內容一般安排常規教學(備好課、上好課、批改好作業、輔導好、做好考核與評價),總結上周取得的教學成績和存在的不足,找出彌補的措施,安排下一周新的教學任務。通常集體備課的情況是年輕教師發言比較少,多數時間是傾聽有經驗的教師講述課堂教學中的注意事項:怎樣突出教學重點、講明白教學難點,如何把握課堂、掌控課堂,如何合理、靈活地運用考核與評價,作業量如何合理安排,課堂出現意外情況應如何應對,怎樣主動關心學生、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等。年輕教師邊聽邊記,從中摘取對自己教學有益的內容,優化到自己的教學之中,加快進入教師角色的速度,決心盡快趕上其他教師,快速步入常規教學。
(三)利於不同學科知識的融合
歷史教學內容不僅涉及到語文學科的文字,還涉及到地理學科的地圖、政治學科的思想認識。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如《春秋戰國的紛爭》這一課就涉及到考查學生的識圖填圖能力,先要掌握戰國七雄分別有哪幾個,要在地圖上准確填出各自的位置。《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涉及兩條絲綢之路的路線,陸上絲綢之路是考試必考的重點知識,它是我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西漢與中亞、西亞和歐洲之間有貿易交往事件,需要學生先掌握絲綢之路的起止點,然後准確填在圖上。歷史教材中會涉及到許多與語文相關的內容,如成語「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三個成語出自於《江南地區的開發》,「以少勝多」「背水一戰」「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出自《伐無道誅暴秦》,「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問鼎中原」等出自《春秋戰國的紛爭》,「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等出自《中華文化的勃興》。在集體備課時兼顧其他學科,有利於歷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知識的相互滲透與融合。
(四)幫助教師優化教學環節
假如我校有一位教師參加優質課比賽,那麼這個年級的歷史教研組會安排專人負責幫助這位教師備課,從導入、板書設計、每個問題之間的銜接等進行指導。如導入這個環節,著名主編肖川說過:「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講求的是像磁石一樣吸引住學生」。那麼怎樣導入才能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跟著教師不知不覺學習新課呢?有的教師提議:從教科書中發動學生尋找「最」的方法導入新課。如世界上最豐富的古人類遺骨和遺跡的遺址在什麼地方?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什麼人?現在世界上哪一個國家是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分別由那兩個原始居民最先種植?當我們看到鳥巢、水立方等北京奧運場館時,為其精巧設計嘆服的同時,最早的原始人類的房屋是什麼樣子?來源於哪個最早的遠古居民?有的教師說利用教科書中的插圖導入,如講《大變革的時代》中的商鞅變法,教材給出《商鞅舌戰守舊群臣》圖,教師首先利用把歷史「復原」「重現」,然後向學生講解:商鞅手拿竹簡,秦孝公坐在地上,看著商鞅和不同意變法的保守派大臣。甘龍和杜贄辯論,商鞅把他們反駁得無話可說。最後秦孝公作出決斷:商鞅的說法是對的,就按照商鞅說的變法。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不知不覺就把商鞅變法記住了。集體備課這樣堅持下去,教師准確地傳授知識,優化了教師的教學環節,形成了團結向上的氛圍。
二、集體備課存在的弊端
(一)易使教師產生依賴心理
備課組長在開學初將所有教學內容的教案分給每位任課教師,讓他們分別上網查找,供教師共同使用。這樣列印出來教案既規范又美觀,足以應付各級組織的教學工作檢查,還可以獲得領導的好評,學校不必再擔心教師的備課出問題,教師不用再為重復寫教案而憂心。表面看來很完美,結果卻導致少數教師產生依賴心理,不認真鑽研教材,只把相關的教案復制、粘貼一下,不管教案是否符合自己教學,生搬硬套地全部搬來使用,教案、課堂模式變成「雙胞胎」,教師書寫教案獨特的個性被扼殺了。
(二)個別教師集體備課的興致不高
個別教師認為參加集體備課是一種負擔,他們會湊到一起,干一些改作業、看閑書、聊小天的事情,不願與別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彼此之間缺乏坦誠和真心,覺得自己辛辛苦苦多年來總結的教學經驗和反思,拿出來給大家分享,分享的人也不領情,感覺有點吃虧,造成這些人的心理不平衡,從而就把集體備課變成一種負擔。
(三)集體備課易流於形式
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個別教師談不出有價值的觀點,只是循規蹈矩,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的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盡管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研討比較充分,但有些教師課上仍然用自己固有的一套方法。
發現問題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集體備課作為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科研活動,它是教師密切合作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它將倍受關注。只有揚長避短,集學科成員智慧解決課堂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
6. 高中優秀備課組經驗交流會 什麼主題詞語最好
男耕女織來 [nán gēng nǚ zhī源]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封建社會中的小農經濟,一家一戶經營,男的種田,女的織布。指全家分工勞動。
出處
明·趙弼《青樓隱者記》:「女織男耕;桑床滿圃。」
例句
陶淵明的後半生隱居在田園之中過著~的生活。
近反義詞
7. 如何進行有效地備課組活動
有效的備課組活動,可以營造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氣氛,同時也可以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備課組是如何進行備課組活動的。
一、備課組活動流程
1. 活動前的准備
開學初,由備課組長按備課組活動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了一學期的活動主題和中心發言人。在活動前組長會再次提醒備課組內的老師本次活動的主題,便於大家搜集相關的資料。而輪到中心發言的教師則需要提前一周寫出發言材料,交給備課組長檢查和修改,其他老師則根據本次活動主題提綱式地寫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然後由備課組長提前一周上傳到網上。比如我們第三周的備課組活動的主題是「備課組問題研究資料的搜集、問題現狀與解決措施的討論、完成申請表」,主講人是陳紅老師。所以陳老師就在活動之前就寫了一篇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現狀分析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而其他老師則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搜集了相關的數據和資料。
2. 活動中的參與
在備課組活動的一開始, 先有中心發言人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他老師一起交流研討,對中心發言人的觀點進行補充和完善,最後由備課組長對本次活動進行小結。還是以我們第三周備課組活動為例,在活動一開始,陳老師就我們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問題的現狀、原因分析以及准備採取的措施進行了一一闡述。其他老師在聽了陳老師的敘述後,紛紛表示贊同。然後凌老師又提出了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讀音規律拼讀單詞的語音教學;陸曉霞則認為在中高年級應該加強學生在句子結構方面的訓練,加強學生答題的正確率。最後備課組長進行小結:09學年第一學期五年級備課組問題研究的題目為「如何提高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問題研究」,同時明確了本學期在閱讀理解方面我們備課組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又根據制定的措施來分工准備有針對性的閱讀理解的文章,並要求老師及時做好統計與分析。
3. 活動後的反思
在備課組活動結束後,備課組長就及時整理好會議記錄,把每次備課組活動後的感想都能記下來,而中心發言人也通過與大家的討論,對自己的發言進行及時反思,完成備課組活動記錄表。然後由備課組長統一上傳到校園網教師博客。
通過形式多樣的備課組活動,備課組成員之間多交流,有利於優秀教師把獨到的見解、鮮明的觀點、最具實效的做法等呈現出來,增強教師之間的凝聚力;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科學性;同時,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增進了彼此間的友情,也提高了備課組活動的有效性。
二、開展有效的備課組活動要注意的問題:
1、要樹立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備課活動要想開展得好就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 重、互相合作的氣氛。備課組老師會受相互之間的工作熱情所影響,正如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所說的,「在社會交往中,一個成員的行為會激起另一個 成員的特定反應,反過來,這些特定的反應又促進了交互的對應反應,從而共同形成社會環境。
2、在備課組活動中,備課組長對備課組活動要善於管理。
「善於管理」就是善於調動備課組成員的積極性,挖掘組員的潛能,備課活動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做到組員分工協作、團結互助、優勢互補。
8. 學科備課組的學科備課組活動原則
1.實效。解決教學流程設計、重點難點突破等實際問題。
2.共享。真誠合作,人人參與,專實現智慧和資源的共享屬。集體備課時,老師們把各自帶來的不同的備課資料和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有效溝通。
3.研討。集體備課時,針對每個問題或課堂設計等,各抒己見,經過討論、修改,整合出最佳方案。
4.互補。取長補短,集所有成員智慧於一體,把集體智慧化為個人教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