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備課,上課,設置作業學習心得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課堂教學的基本步驟就是備課、上課、課外輔導和批改學生的作業.\x0d備課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而備課時上課的准備,事實表明,一堂課的成敗與備課是否充分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只有把教材理解得透徹,對學生情況了解的清楚,選擇好教學方法,設計好教學步驟,才能有效地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x0d接下來就是要了解學生.「知人才能善教」,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負擔等情況,做出准確的估計,而且要了解學生對聽好這一課的准備如何,基礎知識、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又怎麼樣?難點、疑點在什麼地方,對教師所涉及的方案能否接受,還要估計到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以及教師如何有針對性的提問學生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學就會見成效.\x0d還有設計教學的全過程.其中就有學期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學生基本情況的分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及要求、教學進度的安排、教學措施、考試考查安排.\x0d我先來談談教學目標,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中知識目標要用了解、懂得、明白、學會、掌握這些詞彙來表述,表述必須用結果的詞彙,不能使用過程的詞彙.而能力目標是針對於本節知識的能力,不是課堂以外的知識而來的.要注意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吻合.\x0d備課、上課是我們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常規,在即將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我一定要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還要結合今天陳老師所講的每一個環節的具體內容、格式、要求、形式等方面去做.不斷總結經驗,努力完成所承擔的教學任務.
❷ 備課主要從哪三方面為上課做好准備
一、備課步驟:
1
、把握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2
、閱讀和深究教材;
3
、翻看相關材料,同時了解學生;
4
、確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研究教學方法;
5
、編寫課時教案。
二、要做到
「
八備
」
1
、備課標。教師必須按照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目標和提示的原則、方法,
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水準,把課程標準的精神貫徹到每一次課中去。
2
、備教材。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教材全部內容和組織結構,掌握三基(基本
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三點(重點、
難點、疑點)。創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
、備教具。上課需要教具的,必須提前作好准備。需要在微機室、語音室、
多媒體教室上課的,要提前作好課前硬體准備。
4
、備學生。要從不同的學生水平出發,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體又要
分層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學切合學生實際。
5
、備教法。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靈活運用
「
自主、合作、探究
」
等各
種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6
、備板書。要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脈絡、抓住中心,用簡潔的文字或圖形,
把一節課的中心內容展現於黑板上,讓學生易於理解,便於記憶。
7
、備作業。備課時應設計並試做要布置給學生的課後作業,合理安排課後
作業的質和量。
8
、
備資源。
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密切聯系,
本節課所涉及的現實生活資源
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三、教案的構成要素:
1
、清楚而單一的課題;
2
、正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
3
、准確而恰當的重點難點;
4
、規范而使用的板書設計;
5
、有效而多樣的教學方法;
6
、組織相宜的教學步驟;
7
、體會深刻的教學反思。
四、課堂結構的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知識點);
2
、教師教學的行為結構(教師活動);
3
、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行為結構(學生活動);
4
、教學時間的設計(時間設計);
5
、教學活動的各個步驟(教學環節)。
❸ 備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為何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教學亦然。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備好課不僅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對待備課採取什麼態度是衡量教師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備什麼 備課,不等於"背課"。盡管很多內容需要教師牢記,但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講應包括: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對知識的涵義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知道"是什麼",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理解,(對概念和規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則等達到了理性認識,能說清"為什麼",以及與其它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迅速、靈活地解決一些問題,即知曉"做什麼"、"怎麼做",從而形成能力);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處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些精講、哪些簡略,補充哪些、省略哪些,與已知有聯系的部分怎樣銜接、與其它學科相關的內容如何分工;然後,根據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把教材中滯後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慎重而必要的調整、增添或刪減;對必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要科學地結合,及時地反映。同時也要防止盲目刪減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後,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另外,還要善於使用教材。善於使用教材的標准:其一,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知識系統、圖文系統及作業系統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將文字語言變為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易學、愛學。為此,應以教科書為依據,既不擺脫教材,海闊天空、讓學生理不出頭緒;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材,既注重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又追求藝術性,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又使講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為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第二,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第三,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所謂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那麼對學生了解什麼、怎樣了解呢? 1、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 2.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 3.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 4.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疑田、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 了解學生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於教學始終,掌握其動態情況。在獲得准確的大量信息之後,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實施因材施教。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於採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於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樂趣,奮發向上。 (三)、備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優化,以使教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學得情趣盎然、喜聞樂"受",從而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學效果。 三、怎樣備 備課的種種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舶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❹ 青年教師應該備課要有預案,要有幾套方案
一、備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個環節
備課作為教師上課前的一項重要准備工作,已引起眾多教師的濃厚興趣,並就如何搞好備課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筆者認為,教師搞好備課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
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
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要對所教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學生的特點要了如指掌,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講授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但誰也不能絕對地說哪一種方法好,哪一種方法不好。某節課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節課就可能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講,不同的教學對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也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每個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切忌生搬硬套,而應注重研究所選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體現愉快教育的原則,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從教學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真正設計出靈活適用奏效的優良教法,才能真正體現出每個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色,否則,即使已被眾多教師公認的教法,如孤立地運用,或機械地運用也都難以奏效,甚至適得其反。
4.在「備練習」方面精心設計,有的放矢。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目前在課堂練習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重講輕練,教師的主導作用「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學生的主體作用(當然不只限於以課堂練習來體現)顯得薄弱;二是練習題設計的盲目性很大,缺乏較強的針對性;三是課堂練習的量偏大,學生手忙腳亂,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四是課堂練習題單調,無層次和坡度;五是教師在學生練習中忽視矯正錯誤這一環節,不利於知識的消化和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鑒於此,建議每個教師在實施課堂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獲取練習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對出現的錯誤必須糾正;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也應對有餘力的學生輔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綜合運用的題目。
5.在「備作業」上要做到精心挑選,適量適度。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在邏輯體系來確定課外作業;二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獨創,由典型以變式,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做到通過作業掌握知識,通過作業訓練技能;四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五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並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
在談及「備作業」這個問題時,筆者要特別提出的是作業的批改和講評。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三個「不及時」,即不及時收作業、不及時批作業、不及時講評作業。顯而易見,不論教師在布置作業前花了多少心血,並預期收到滿意的效果,但若如此「不及時」則必將枉費心思。因此,教師對待作業要及時收、及時批、及時講,要特別注意搜集通過作業反饋回來的重要信息,並建議每個教師在教案的備注或後記欄內記錄好這些信息,真正發揮作業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有關備課中應注意的問題在前面也談及一些,但有幾點筆者還想概要地提出來(限於篇幅,不再詳述)僅供同仁們商討。
1.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教學對象即所教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變不易接受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學方法一旦脫離了與其適應的教學對象,都可能變得無能為力。
2.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實際。常言道,備好課,不一定能講好課,因此教師備課必須以自己依此能講好課為首要前提,每個教師的知識結構、個性品質和思維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將出現事與願違的結局。
備課,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師的職責和應遵守的規則。因而,作為一名教師不能不知道如何備課,不能不研究備課藝術。 一、為何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教學亦然。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備好課不僅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對待備課採取什麼態度是衡量教師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備什麼 備課,不等於"背課"。盡管很多內容需要教師牢記,但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講應包括: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對知識的涵義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知道"是什麼",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理解,(對概念和規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則等達到了理性認識,能說清"為什麼",以及與其它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迅速、靈活地解決一些問題,即知曉"做什麼"、"怎麼做",從而形成能力);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處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些精講、哪些簡略,補充哪些、省略哪些,與已知有聯系的部分怎樣銜接、與其它學科相關的內容如何分工;然後,根據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把教材中滯後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慎重而必要的調整、增添或刪減;對必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要科學地結合,及時地反映。同時也要防止盲目刪減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後,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另外,還要善於使用教材。善於使用教材的標准:其一,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知識系統、圖文系統及作業系統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將文字語言變為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易學、愛學。為此,應以教科書為依據,既不擺脫教材,海闊天空、讓學生理不出頭緒;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材,既注重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又追求藝術性,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又使講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為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第二,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第三,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所謂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那麼對學生了解什麼、怎樣了解呢? 1、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 2.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 3.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 4.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疑田、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 了解學生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於教學始終,掌握其動態情況。在獲得准確的大量信息之後,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實施因材施教。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於採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於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樂趣,奮發向上。 (三)、備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優化,以使教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學得情趣盎然、喜聞樂"受",從而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學效果。 三、怎樣備 備課的種種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舶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❺ 學校在備課上對老師的要求有哪些
(1)對教師備課的基本要求是:
①熟悉教學大綱,深入鑽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要求;明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具體內容掌握重難點以及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了解教材體系及各章節內在聯系了解與本課程前後銜接的課程教學內容。
②了解學生情況,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③認真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程序.
④准備好補充教材、輔助教材、案例、習題和作業作出教具、實驗器具、電教器材的使用計劃。
(2)任課教師應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認真編寫課時授課計劃(教案)。課時授課計劃一般包括課題教學目的要求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新課的重、難點復習舊課的內容和方法講授新課的內容課堂練習的內容和方法課外作業安排時間分配板書設計等。
(3)教師備課以個人備課為主在個人備課基礎上重視開展集體備課。教研室要組織同一課程的教師定期進行集體備課。集體備課的主要任務是討論貫徹教學大綱、處理教材重點難點研究統一教學進度安排練習和作業總結交流教學經驗體會等。
(4)教師備課應比上課超前兩周以上保證上課前有充分准備。教師擔任重復講授的課程也應有新的准備注意更新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對象的變化調整教學方法。
(5)教務科長、教研室主任應經常了解檢查教師備課情況定期對教師備課進行講評對集體備課作出安排。
❻ 如何抓好小學上課備課批改作業提高課堂效益
一、現狀分析
根據主管教學十幾年來的經歷和教學常規的檢查來看,目前教師的備課存在著以下的問題:
1、教師關注教材、關注知識點較多,而關注課標(教學知識體系)的較少.
2、教師喜歡用現成的資料,也就是教輔材料,教師備課依靠教輔的,依靠網路資源的比例越來越高.
3、教案寫得好的,課不一定能上好,而上課精彩的原始備課教案不一定就好.(上課與教案不一致.)
4、半數以上教師認為寫在本上的教案其實就是一種形式,認為形式備課是一種負擔.(形式是抄,實質上是「不動腦」,目的是應付檢查)
二、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
1、提高教師對備課的認識.
讓教師清醒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備課不僅是寫在本上的教案,而且是儲存在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及教學對策等等.
我們知道備課的內涵極為豐富,有對教材的鑽研,有對學生的了解,有教法的設計,有教學資源的開發選擇和利用,還有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這里的每一環節都是相當具體的,設計者通常需仔細考慮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新知,如何在熟悉的情境中運用知識和技能,如何在新的情境中創造性地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如何設計好講授要點、課堂體提問、作業布置.這些內容在腦中起初都是混亂而無序的,只有深入思考,對它們進行整合,使之清晰化、條理化、深刻化,才可以在授課時成竹在胸.把思考所得書面化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也是一項需要付出很多艱辛的勞動.但這些都是必須的.
即使是一名成熟的老師,教學藝術也是無止境的,每一次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思路,每一次授課後都會有一些新的問題、新的收獲,用教案的形式記錄下來,留待以後作進一步的思考、完善,將是一件非常有益於教學的事.因此,教案的存在很有必要性,不可能取消,
2、盡量減輕教師備課中寫的負擔.
減輕教師備課寫的負擔是有必要,一是對於那些能熟練掌握教學知識體系,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的教師,可以簡案.二是進一步加強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工作,不斷豐富教師的課堂教學經驗,充分發揮好教學同伴互助的作用,提高教師的備課能力,使教師把備課不再當作一種負擔.
3、加強教師對教學知識體系的把握.每學期開學前通過教師學校的教材培訓和教師的自學,完成對教材的通讀,確定知識網路,用教學參考對照課程標准掌握教學重、難點.
4、加強集備.在個備的基礎上加強集備,個備對於教師個人教學水平的迅速提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集體備課強調的是集體智慧與個人創意的結合,可以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周期,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因此,我校除有學年集體備課組外,還成立了音樂、體育、英語備課組.
5、檢查情況反饋要及時.
學校總是按照慣例對教師的備課教案進行月常規檢查,由於每次都事先打好招呼,教師很少會出現嚴重缺備或漏備的可能.久而久之,大家似乎不再過多地考慮備課的質量好壞.其實,老師和學生一樣,大多數教師表面上看起來並不太看重備課檢查,裝得若無其事的樣子,其實是多麼希望學校領導在檢查備課本時,能認真看看,給自己美言幾句,對成功做法寫上一點表揚的評語和激勵性的評價,哪怕只是點滴的肯定也好,從中也能得到一點安慰、鼓勵和滿足.
於是每次檢查後,我們都要在第一時間,召開教務會,對於備得好的教師給以充分肯定,精彩的做法和到位的地方提出表揚,對有創意的設計給以大力張揚和推廣,對有進步的教師,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點」及時給以鼓勵和表揚;對備得不太好的教師,盡量用委婉的話語給以啟示和點撥,提出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指明努力的方向.這樣就最大限度地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備課質量
我感覺,如果檢查教案,也向教師給學生判作業一樣,給於是黨的評語鼓勵,也能改善教師備課的質量.
6、運用聽評課方式,檢查教師的備課效果,發揮聽評課作用充實教師教學經驗實現有效教學.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通過各種形式的聽課,也非常有效的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加大聽課力度,督促教師備好課.
7、進行備課評比,激勵教師備好課.
採用有效的激勵方式,進行備課評比,激勵教師備好課.上學期,我校二、四年級學年組被評為學校優秀備課組.這極大鼓舞了教師集備的風氣,推動了學校備課的質量,進而促動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備好課是關鍵環節之一.多採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讓老師們在備課思考和書寫過程中享受愉悅、感受成功、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就一定能夠備好課,就一定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❼ 教師備課要求
備課的要求:
1、傳授知識的精準性。
凡需要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應該十分准確,不能似是而非,即使是最簡單的概念問題,也要准確把握,不能出現問題。有爭議、不能作出結論的問題,一般應予迴避,不能輕易搬上課堂。
2、明確課堂的目的性。
教師應對每堂課,每個章節要達到什麼目的,有什麼要求,都必須十分明確。這樣才能依據目的合理處理教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否則會東拉西扯,隨心所欲,使教學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3、備課的主體是學生。
備課必須心目中有學生,時時想到學生,處處想到學生。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都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4、統籌全局,有計劃性。
就整冊教材而言,課時的分配,新舊知識的聯系,復習與檢測的安排,均應有計劃。就每課而言,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板書的設計,教具的使用,實驗的演示,都是統籌安排,有一個合理的「序」。
5、備課時提前預知每一種「可能」。
備課既是課堂教學的設計,當然有明顯的預見性,我們要求的是「准確」。在備好教材,備好學生的基礎上,要准確的預計到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出現的情況,設想好應變的措施,以因勢利導,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預見性准確,教師上課時就能胸有成竹,應付自如,始終掌握主動權,不會出現忙亂無緒的情況。
(7)備課上課作業要求方案擴展閱讀
1、備教材。
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深入鑽研。它是包括熟悉教學大綱,熟悉全冊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深刻理解每一篇章,每一課的內容,明確它在全冊的地位和前後的聯系等。教師要深刻准確地把握教材,必須查閱資料,認真鑽研,使教材由「薄」到「厚」。
如,對語文教材,既掌握各種體裁文章的區別和寫法,又通曉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文學發展概況。只有這樣,才有利於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更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也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前途等方面的教育,從而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備學生。
課堂教學師生的雙邊活動,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就不能取得任何效果,所以必須備學生,備學生要備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理解能力等。備好學生可以使教師的教學符合學生實際,避免盲目性,同時也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教學活動。
3、備教法。
備好教材與學生,只是具備了搞好課堂教學的可能性,要使可能變為現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還要備好教法。這是抵達彼岸的橋梁。教無定法,教師要遵循基本的教學原則,根據教材、學生、教師本身素質等特點選擇最優的教法。
4、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備課成果的升華和結晶。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具體依據。教案可詳可簡,可寫在教案專用紙或本上,也可以評注形式寫於教材上,視具體情況而定。
5、寫教後。
課堂教學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按教案進行,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實際往往會糾正、充實原教案。以寫教後的形式總結些寶貴的經驗教訓,可作下一次備課的借鑒,是教師提高備課水平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