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年級下冊語文《我的第一本書》課後練習題答案
1.「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還可以怎麼理解?
2.」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內里指什容么?
3.「我的第一本書」有哪些深層含義?
4.「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含有怎麼樣的情感?它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
5.這一冊書以後再也不會用了,這一點作為教師的父親不會不知道。可是他為什麼還要認真的修補呢?
1、不僅僅指半本課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課。這人生的第一課,蘊含著生活的艱辛,人間的溫情,同學的友誼和上學的樂趣。2、「人不能忘本」巧妙的運用了雙關的手法,「本」這里指課本,也指人生成長歷程中最初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後者。3、同第一題4、作者追憶「第一本書」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懷著敬重珍愛的感情追憶「第一本書」的,同時感情也是復雜、百感交集的,因為那本書里深藏著生活的苦難和學習條件與環境的惡劣。那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5、父親細心、善良、偉大,表現了他對兒子和元貞的關心。他知道這書以後不會用了,但是作為元貞一生唯一的一本書,他希望這本書能夠給元貞帶來更多的價值和意義,也希望兒子能好好珍惜人生的第一課。
好啦 沒啦 選我吧!
⑵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後附錄古詩 人教版
八年級下冊課後附錄古詩
1、《贈從弟》(劉楨•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3、《登幽州台歌》(陳子昂•唐)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4、《終南別業》(王維)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 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5、《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6、《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7、《無題》(李商隱•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8、《相見歡》(李煜•五代南唐)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9、《登飛來峰》(王安石•北宋)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0、《蘇幕遮》(范仲淹)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⑶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6課課後題第三題答案,急
第三抄大題 見過的寫游戲 沒見過的寫想像作文 沒見過的話你這么寫
冬天,北國的雪都一點點的變成了冰一樣的堅固,而江南的雪卻像是姑娘一般,柔軟細膩。
見過的話你這么寫……
冬天每到下雪的時候,窗戶上總會結上一層厚厚的冰花,外面的雪一到可以堆雪人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不管年幼的年輕的還是年老的人們在外面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我最喜歡打雪仗,因為那樣會使整個身體都暖和起來,大家也不會因為被雪球打到身上有什麼不高興,相反,大家會組成兩個隊伍,互相攻擊,直到有一方勝出,一時間好不熱鬧。
⑷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課的課後練習答案
一、關於課文,有下面幾種不同的理解,討論一下,究竟應該怎樣理解。
1.標題是「藤野先生」,課文主要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
2.課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設置本題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尊重學生自己的解讀,宜讓學生展開討論或辯論。以下意見僅供參考。
1.第一,一般來說,文章的標題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容最鮮明和最精練的概括。這篇散文敘述的焦點應該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自然應該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的,不應是以描寫藤野先生為主,表現的卻是「我」的某種思想,文章在結尾處點明主題,「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第二,從整篇文章的結構看,是圍繞藤野先生這個中心來組織材料的,雖說也貫穿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線,後者是暗線。寫對東京學習環境的厭惡,離開東京到仙台,是寫與藤野先生結識的前因,接下來寫仙台的學習生活,基本上都與藤野先生有關,而且,作者著力正面描述了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寫匿名信的尋釁和看電影所受到的刺激,這些事或是與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或是襯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誠,在那種環境下的難能可貴。後面幾段,則是寫和藤野先生的分別及分別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因此,「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應是這篇回憶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課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蹤的變化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諷刺的筆調,刻畫了在日本東京的清國留學生渾渾噩噩的生活丑態,表現了青年魯迅的愛國主義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憶了自己在仙台醫專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著重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魯迅熱愛祖國、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心路歷程。第三部分,寫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主要寫藤野先生給魯迅影響,使他「良心發現」,「增加勇氣」,繼續戰斗。第二,《藤野先生》寫於1926年10月12日,地點在廈門大學。魯迅原來准備在廈門工作兩年,結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堅持斗爭,一方面寫了《藤野先生》這樣的回憶散文,清理自己從1904年到1926年二十多年來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回顧了自己愛國思想的發展,以此來激勵自己,增強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所以,在文章的結尾處寫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後,又寫道:「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最後一句所表達的仍是一種愛國主義的感情。
3.這是從另一角度看問題,視野更寬廣一些,是對上面兩種觀點的折衷。
編者的觀點傾向於第1種。除上述理由外,補充如下:第一,從作品的實際效果看,這篇作品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魯迅一直懷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庫要出《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寫信給魯迅,徵求選文意見,魯迅回信說:「請您全權處理好了。在我看來,非放進不可的東西是沒有了。不過《藤野先生》一篇請您譯出加入。」1936年增田涉來到上海,魯迅又向他打聽藤野的近況,當增田涉說沒有下落時(此時藤野先生還健在),魯迅慨嘆說:「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可見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第三,本文確實飽含著愛國主義感情,正是這種感情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為感人,可以說,愛國主義感情是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說「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錯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把聚焦對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說,歌頌藤野先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
二、朗讀課文第一段和倒數第二段,重點體味下面幾句話,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1.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這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怎樣的情感與態度?從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個普通人,作者為什麼說他「偉大」,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
設置本題是要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清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鑒」,表明他們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丑態,「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2.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三、棄醫從文是魯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憶性散文中曾經談到過這段經歷。讀了這篇課文以後,你知道魯迅為什麼要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後來為什麼又棄醫從文嗎?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麼?
設置本題旨在幫助學生進行課內外學習的貫通,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並聯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
從本文看,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其直接原因是他厭惡東京的學習環境,厭惡清國留學生的渾渾噩噩,厭煩他們把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但聯系魯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為深刻的內在原因。他在後來寫的《〈吶喊〉自序》中作過解釋:「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強烈願望選擇學醫的,可就在醫專學醫時——如課文描述的那樣——有一次看槍斃中國人的電影,說是由於「給俄國人做偵探」,而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這使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於是促使魯迅萌發「棄醫從文」的思想。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由此可以看出,魯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又從仙台棄醫從文,這一過程無不深深浸透著魯迅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實踐著他「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四、從下邊兩題中,選做一題。
1.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2.對於自己的老師,魯迅只寫過三個人,一個是三味書屋的壽鏡吾,一個是《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這篇課文所寫的藤野先生,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看看魯迅筆下的這三位老師各有什麼特點。
這是一道拓展題,第1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第2小題旨在擴大學生的視野,並學會比較。
回答者: lijiyan1962 - 舉人 四級 2-13 01:55
一/1、「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應是這篇回憶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在文章的結尾處寫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後,寫道:「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最後一句所表達的仍是一種愛國主義的感情。
3、可以說,愛國主義感情是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說「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錯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把聚焦對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說,歌頌藤野先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
二/1、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清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鑒」,表明他們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丑態,「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2、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三、從本文看,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其直接原因是他厭惡東京的學習環境,厭惡清國留學生的渾渾噩噩,厭煩他們把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但聯系魯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為深刻的內在原因。他在後來寫的《〈吶喊〉自序》中作過解釋:「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強烈願望選擇學醫的,可就在醫專學醫時——如課文描述的那樣——有一次看槍斃中國人的電影,說是由於「給俄國人做偵探」,而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這使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於是促使魯迅萌發「棄醫從文」的思想。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由此可以看出,魯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又從仙台棄醫從文,這一過程無不深深浸透著魯迅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實踐著他「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⑸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9課課後習題答案
你好!
1;請參考L運用了擬人 誇張 對比 的修辭手法
2;第一個破折號的意內思是解釋說明的部分容,有括弧的作用。第二個是
表示意思的遞進。
3;烏雲遮不住太陽是指 黑暗永遠也不法戰勝光明 希望永遠不會湮滅 第二句的意思是贊揚海燕這一種不懼怕艱難困苦而且敢於挑戰的勇氣
4;用象徵的手法,將海燕進行人類的象徵,號召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和迎接革命暴風雨的來臨。這首詩也深受列寧、斯大林的贊賞,被譽為「戰斗的革命詩歌」。 通過描寫海燕搏擊暴風雨的勇敢形象,讓我們學習它不懼怕困難的戰斗精神
⑹ 人教版初二語文書下冊課後習題的答案(第一課第四題)
野先生:
您好!闊別二十年了,你近況還好嗎?
首先,我很感謝您對我的辛勤教導。記得在二十多年前,我——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懷著以醫救國的志向到日本仙台跟您學醫。在您的辛勤教導下,我從您的身上攝取了不少知識。正當所有留學生都對我存有偏見的時候,是您——一個可敬的日本教師給予了我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在您的心目中,所有民族的所有人民都是平等的。您沒有狹縊的民族偏見,而且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的心去對待來自弱國的留學生。在那時的歷史背景中,能做到這些尤為難能可貴,您在我的眼裡和心裡都是十分偉大的。
我想您也很了解,我當時為什麼要棄醫從文。說實話,直到此時此刻,我仍然對我當時沒有將您的醫學發揚光大而感到很抱歉。但是我依舊堅持我的做法,我始終認為我的做法是正確的。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的的確確的弱國,如果不及時端正人民的想法,中國一定會繼續淪落下去,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時候,就必須有人勇敢地站起來,才有希望拯救中國,將人們從黑暗的深淵里拉上來。這時,使我深深地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蠢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正因為此,我必須棄醫從文,離開仙台,回國為國家出力,以文章來端正人們的思想,以文章來優化人們的思想。希望您能理解我,原諒我。
每天晚上,夜深入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您的照片,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您,想起您那音容笑貌,想起您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深邃的目光,想起您對我的孜孜教導和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一陣陣暖流就會在我的心中激盪。當我面對困難和逆境的時候,我就會看看您的照片,這時我就像從你的身上汲取了無限的信心和勇氣似的,臨危不懼,用文章作為自己的有力的戰鬥武器,勇敢地與敵人和困難作斗爭。
一直到現在,我總還時時記著您,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您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我能做一個優秀老師的學生,我感到非常幸運。唯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沒有把我的照片寄給您。假如有機會的話,我希望能夠跟您聚聚舊,談談話。
總而言之,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在我的心裡,您是偉大的,也是可敬的。
祝:
身體健康
永遠好運
⑺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後習題答案
1、愛國青年:諷刺。指當時一些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狹隘的青年。
正人君子:反語,諷刺那些為軍閥政客張目而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文人。
2、「中國是弱國……也無怪他們疑惑。」的含義?在結構上的作用?
這是激憤時的反語,揭露了他們荒唐的邏輯,表達了魯迅先生極為憤慨的感情。在結構上起過渡的作用。
3、「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劃線的詞語反映了什麼?作者的情感?
反映了中國民眾麻木的精神狀態,對此作者深表痛心和憤恨。
4、「我」放棄學醫並離開仙台的原因是什麼?
「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魯迅,他認為要改變中國國民的精神,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於是萌發了棄醫從文的思想。
5、「每當夜間疲倦……深惡痛疾的文字。」含義?作用?
作者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為中國的光明繼續奮斗。結尾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與愛國主義思想結合起來,把對往事的回憶和現實的政治結合起來,從而深化了主題,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
6、「嗚呼,無法可想!」是針對什麼情況而言的?作者為什麼認為「無法可想」?
「無法可想「是針對中國群眾閑看槍斃犯人而言的,作者深切地認識到當時中國國民的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程度,要改變他們的精神是很不容易的。
7、如何寫出「藤野先生的形象更高大了」?
正面描寫藤野先生的語言、添改講義的情形,直接表明他認真負責的精神。用「愛國青年」來反襯藤野先生的正直無私、心胸廣闊的精神品質,通過對比反襯,藤野先生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8、本文的線索?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明線,寫了到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別離,最後寫離開仙台後的懷念。暗線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9、「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前後句序能否調換?
不能,添改講義是分內事,改文法是分外事。原文是遞進式表達,更能突出藤野先生工作極端認真負責。
10、「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作者為什麼「不安」、「感激」?
「不安」是因為自己當時太不用功,講義上的錯誤太多給先生添了那麼多麻煩。「感激」是因為先生幫我認真添改講義,給了我太多關心。
11、讀下面幾段話,回答問題
一也有解散辮子……實在標致極了。(這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怎樣的情感與態度?從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清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鑒」,表明他們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丑態,「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二他的性格……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個普通人,作者為什麼說他「偉大」,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
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我的母親》
1.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表現了母親什麼品性?
寫母親對「我」的管教,表現了母親對「我」既嚴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寫作為當家的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表現了母親容忍、溫和的性格。寫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表現了母親「剛氣」的一面。
2.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我們常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這主要不是體現在母親如何「教導」上,而更多的體現在母親平是怎樣待人接物對自己的影響上。因此,可以說,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同樣也是在寫「母親是我的恩師」,寫她一生示範隨「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3.品味劃線詞語的分寸感
一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兒底子。
用「不能不」雙重否定,表達了作者對「打了一點兒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這一能願動詞的雙重否定表達一種主觀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觀認為之意,這樣既表明了態度,又不顯得斷然和絕對。
二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說自己「混」了20多年,表現了作者謙遜的態度。盡管作者當時已是文化名人,而且這一「混」字與下句「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又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應該有人來管束「我」,但卻沒有,表達了作者遠離母親之後對母親的懷想;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我」還能在人海里「混」了20多年,說明了母親給「我」的教益是多麼大。
三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事實上,作者的「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寬恕人」「體諒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說到這些美德時,前面都加了「如果」這一表示假設的詞語,意在表明只是一種假設,而不是自己已經具備了這些美德,表現了作者不溢美、不自誇的品格,同時也非常符合自傳的語體特點。
4.文中寫「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門。」,是否離開了中心?
沒有,這從側面體現了母親對「我」的嚴格教育。
5.為什麼母親選擇在夜深人靜時責罰「我」?
作者母親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促使孩子自我反省,而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這就保護了孩子的尊嚴。
6.作者說母親是他的「慈母」「嚴父」「恩師」,具體表現在哪裡?
主要從學習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訓導兩方面來表現。在學習方面,天剛亮時,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在做人方面,除寫了每天早晨對我的教育外,重點寫了我因說了一句輕薄的話而受到的重重則罰。
7.說說下列語句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質。
Ⅰ「每天天剛亮時……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
從側面寫出了母親每天都很早醒來,持家教子,十分辛苦。作者深感母親不容易。
Ⅱ「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一萬分之一二。」
質朴的語言表現出母親承受的痛苦之深,流露出作者心疼母親、理解母親的感情。
Ⅲ「但她有時候也有剛氣……侮辱。」
剛直有氣節,為捍衛名節,不受一點人格的侮辱。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崇敬。
《海燕》
1、文中的象徵意象
「海燕」象徵勇敢自信、富於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
「大海」象徵革命高潮時人民群眾排山倒海的力量。
「狂風」、「烏雲」、「雷聲」象徵反革命勢力和黑暗的社會環境。
「海鷗」、「海鴨」、「企鵝」象徵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怯於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2、文中多次用「高傲」形容海燕,說說你對這個詞的理解。
這里是形容其對敵人的藐視,因為它知道,狂風烏雲只是在作垂死前的掙扎,他們的最終滅亡馬上就要到了。
3、這篇散文詩要塑造的是海燕的感人形象,中間為什麼要大段描寫海鷗、海鴨、企鵝?
描寫海鷗、海鴨、企鵝是為了對比烘托海燕的勇敢、執著、不畏強暴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寫其它海鳥驚恐萬狀的丑態,通過對比反襯出海燕非凡的勇氣和威猛的形態。
4、品味以下語句
「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勾勒出海燕矯健、敏捷、高傲、銳不可當的雄姿。
「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勝利的信心」渲染了海燕朝氣蓬勃、鬥志昂揚的氣概。
「這個敏感的精靈……遮不住的!」揭示了海燕懷著必勝信念的精神源泉。他的勇氣來自與她對無產階級革命前途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運用擬人、反復的手法,突出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強調了革命風暴就在眼前,歷史潮流不可逆轉,抒寫其豪邁的戰斗情懷。
「這是勇敢的海燕……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寫出了革命戰斗的進一步激化,大海與閃電的斗爭,在斗爭中顯示了大海磅礴的氣勢和力量,沙皇反動勢力必將葬身於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說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表現了自信豪邁的戰斗情懷和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海鷗……掩藏到大海深處。」「掩藏」表現了海鷗懼怕暴風雨卻又要掩飾自己的恐懼。
「看吧,狂風……摔成塵霧和碎末。」運用擬人和比喻,寫出了風的猖狂氣焰。
5、海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文中贊美海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
海燕是勇敢堅強、樂觀自信、富於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作者在文中贊美的事像「海燕」一樣的無產階級戰士,鞭撻的是「海鷗」「海鴨」「企鵝」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烏雲」「狂風」為代表的反革命勢力,表現了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
6、描寫烏雲風雷等形象,對表現海燕的形象起什麼作用?
反襯出海燕的戰斗英姿和樂觀的革命豪情。
7、將海燕放在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大海場景中寫,能收到什麼效果?
從正面襯託了海燕勇敢無畏的戰斗形象。
⑻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 《海燕》課後題和答案
http://wenku..com/view/f0dd40601ed9ad51f01df2f7.html
⑼ 八年級下冊語文海燕課後習題答案
《海燕》課後題及答案
1
.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全篇在內容結構上層層推進,
前後呼應,
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它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
線索,
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
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風雨
「將來」
──
「逼
近」──「即臨」的三個場面中進行刻畫。海燕的性格隨著情節的發展逐步鮮明,海燕的形
象隨著這暴風雨的漸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第一個畫面(從開頭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寫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
飛翔」,以樂觀的激情和勝利的信心「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開頭先簡潔地寫出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前兆,點明海燕所處的環境。
然後重筆從形、
音、
色三
方面正面描寫海燕,以「黑色的閃電」這一準確、精當的比喻來勾勒海燕矯健高傲、銳不可
當的雄姿;
「高傲地飛翔」總寫海燕的行動,
「高傲」,以擬人的寫法給海燕的行動賦以情
態,賦以人的神韻。然後從「聲音」這一方面正面闡發了海燕「叫喊」的深刻含義──「充
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
!
」,「烏雲聽出了歡樂」,「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
勝利的信心」,排比句式渲染了海燕朝氣蓬勃、鬥志昂揚的氣概。
在這個畫面中,
與海燕形成鮮明的對比的,
還有其他的海鳥,
暴風雨的到來使它們驚慌失措,
對暴風雨充滿恐懼的「海鷗」,被「轟隆隆的雷聲」嚇壞了的「海鴨」和畏縮起身子藏在崖
岸下的「企鵝」,它們象徵了當時現實環境中形形色色明哲保身、怯於革命的不革命者。文
章抓住它們的聲音、
行動、情態,狀寫它們驚恐萬狀的丑態,
反襯出海燕非凡的勇氣和威猛
的形象。
第二個畫面(從「烏雲越來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寫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
擊浪,以必勝的信心迎接暴風雨的到來。
在這個場景中,首先描寫海浪與天空的激烈拼搏,
「烏雲」
「狂風」肆虐的意象象徵了「黑
雲壓城」
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形勢,
大海象徵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
狂風與巨浪的搏鬥正反映
了革命與反革命的激烈斗爭,
在斗爭中顯示了反革命勢力的猖狂和人民大眾主動迎戰的戰斗
精神。
在這樣緊張激烈的背景下,作者再次集中筆墨描寫海燕,比上文更進了一步。從「叫喊」到
「大笑」
「號叫」
,
從
「飛翔」
到
「飛舞」
,
從
「直沖」
到
「穿過」
,
從
「碰著」
到
「掠起」
,
更顯示了海燕的迅捷、歡快、豪壯和勇不可當。並揭示了它懷著必勝信念的精神源泉:
「它
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睏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
」它
的勇氣來自它對無產階級革命前途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
第三個畫面(從「狂風吼叫」到篇末):寫暴風雨即將來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的姿
態熱情呼喚著暴風雨。
在這一個場景中,依然以氣氛的描摹起勢,狂風吼叫、雷電交加、烏雲翻滾,氣氛被渲染得
更加濃烈,
大海與閃電展開了殊死的搏鬥,
象徵了革命斗爭的進一步激化。
斗爭最終以大海
的勝利告終,
再次顯示了大海磅礴的氣勢和力量,
說明沙皇反動勢力必然葬身於人民革命的
汪洋大海中。
在激戰的環境里,
作者第三次寫到了海燕,
但是不再花筆墨去描寫海燕的姿態,
從第一個畫
面寫它的「叫喊」到第二個畫面寫它的「號叫」
「大笑」,到這里卻是以擬人化的手法直接
寫它的兩次大聲疾呼,點出了海燕「預言家」
的本質特徵。作品的氛圍經過層層渲染後推向
了高潮,也最終完成了海燕形象的塑造。
2
.文章的末尾,為什麼海燕像「勝利的預言家」在呼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為什麼海燕對暴風雨充滿了渴望?「──暴風雨
!
暴風雨就要來啦
!
」
,
「──讓暴風雨來得
更猛烈些吧
!
」兩次大聲疾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