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孟子三遷閱讀答案。
孟母三遷
孟子名叫孟軻(kē),是戰國時期的大教育家。他繼承了孔子的學說,在歷史上有「亞聖」的稱號。
孟子的父親去世很早,對孟子的教育,可費了他母親不少心血。
孟子五歲時,跟他母親住在城外公墓的旁邊。這里經常有人送葬、築墳、祭弔、哭泣……起初,他和小朋友站得遠遠地看熱鬧,時間一長,也就看熟了。孟子和他的小朋友也做起了送葬的游戲:用泥巴做棺材,再做個泥人放在裡面,兩個小朋友在前面抬,孟子和另外幾個跟在後面哭咿咿(yī)唔唔(wú)地唱起喪歌……孟子的母親看到他們的這種游戲,心裡很發愁:這可怎麼得了,將來能成個什麼樣的人哪!於是,她決定搬家。
孟子的家搬到城裡來了,在一個市場的旁邊。市場可熱鬧了,從早到晚,人來人往,買的、賣的,男的、女的,什麼人都有。糧食、蔬菜、水果、器皿、魚、肉……各種東西都有。孟子高興極了,成天在人群里轉來轉去,騙人的、打架的、偷東西的、投機取巧的,什麼樣的新鮮事他都看到了。沒過幾天,孟子對這一切就熟悉了。他母親見此狀況心裡又很難過:孩子成天不學好、可怎麼得了,將來會變壞的。於是,她決定再次搬家。
這次孟子的家搬到了學堂旁邊,他漸漸地對學堂發生了興趣。每天看到學生很早就來上學,見了老師還鞠躬。有時,老師領著學生演習各種禮節和儀式,孟子看會了,也就跟著做起來,見了老師便鞠躬。學生演習禮節和儀式,他就模仿;學生唱歌,他也跟著唱……孟子成了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了。
孟子的母親看到兒子的進步,情不自禁地笑了。
1.中國古代有兩個很有名的大學問家、教育家,人稱「孔孟」,「孟」指的是( ),名叫( )。
A.孟子 孟獲
B.孟子 孟軻
C.孟獲 孟軻
正確答案:B
2.中國古代有兩個很有名的大學問家、教育家,人稱「孔孟」,「孔」指的是( ),名叫( )。
A.孔子 孔穎達
B.姓孔的人的兒子 孔丘
C.孔子 孔丘
正確答案:C
3.對這篇文章主要內容的概括,下列哪個詞語的表述最恰當? ( )
A.事不過三
B.知錯就改
C.擇鄰而居
D.知子莫如母
正確答案:C
4.孟子總共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住在( ),第二次住在( ),第三次住在( )。
A.城外公墓旁 學堂旁 市場旁
B.城外公墓旁 市場旁 學堂旁
C.市場旁 學堂旁 城外公墓胖
正確答案:B
Ⅱ 語文閱讀 求答案
你什麼意思啊?答案你都寫上去了
9悠久歷史 皮影表演
10一是說明中國皮回影戲歷史悠久,二答是增強文章趣味性。
11傳到國外的中國傳統藝術很多,去掉「之一」顯得絕對,表達就不準確了。
12歷史悠久、影響廣泛、劇目豐富
Ⅲ 求語文閱讀答案
我的被子和毯子被沖走 主席派人送了被子
第一自然段,事情的起因,我失去了被子和毯子。
二至五自然段,事情發展,主席派人送了被子。
之後,我深深感動
以後自己做
Ⅳ 語文閱讀題,求答案!!!急~~~
1 同一時刻指的是那位骨髓匹配的少年也與得了白血病的少年一樣躺在病床上。
2 可以內看出這位台灣青年舍容己為人,無私奉獻,急切的想要幫助得了白血病的人的精神。
3 不一樣。因為第一句表達出來了取出骨髓的艱難環境,體現出了李博士與捐送骨髓的青年的緊張的心情與他們的決心,而第二句就很平淡。
4 本文是由事情發展順序來敘述事件的,這樣能讓文章條理更清晰,更能讓讀者體會之中的感情
(我的答案可能不是很好,但希望能幫助你,謝謝!)
Ⅳ 語文閱讀,求答案
她常回憶起八歲以前的日子:風吹得輕輕的,花開得漫漫的,天藍得像大海。媽媽給她梳漂亮的小辮子,辮梢上扎蝴蝶結,大紅,粉紫,鵝黃。給她穿漂亮的裙,裙擺上鑲一圈白色的滾邊兒,還有鞋頭上綴著花朵的紅皮鞋。媽媽帶她去動物園,看猴子爬樹,給鳥餵食。媽媽給她講童話故事,講公主一睜開眼睛,就看到王子了。她問媽媽,我也是公主嗎?媽媽答,是的,你是媽媽的小公主。
可是有一天,她睜開眼睛,一切全變了樣。媽媽一臉嚴肅地對她說,從現在開始,你是大孩子了,要學著做事。媽媽給她端來一個小臉盆,臉盆里,泡著她換下來的衣裳。媽媽說,自己的衣裳,以後要自己洗。
正是大冬天,水冰涼徹骨,她瑟縮著小手,不肯伸到水裡。媽媽在一邊,毫不留情地把她的小手,按到水裡面。
媽媽也不再給她梳漂亮的小辮子了,而是讓她自己胡亂地用皮筋紮成一束,蓬鬆著。她去學校,別的小朋友都笑她,叫她小刺蝟。她回家對媽媽哭,媽媽只淡淡說了一句,慢慢就會梳好了。
她不再有,金色童年。所有的空餘,都被媽媽逼著做事,洗衣,掃地,做飯,甚至,去買菜。第一次去買菜,她攥著媽媽給的錢,膽怯地站在菜市場門口。她看到別的孩子,牽著媽媽的手,一蹦一跳地走過,那麼的快樂。她小小的心,在那一刻,漲滿疼痛。她想,我肯定不是媽媽親生的。
她回去問媽媽,媽媽沒有說是,也沒有說不是。只是埋頭挑揀著她買回來的菜,說,買黃瓜,要買有刺的,有刺的才新鮮,明白嗎?
她流著淚點頭,第一次懂得了悲涼的滋味。她心裡對自己說,我要快快長大,長大了去找親媽媽。
幾個月的時間,她學會了燒飯、炒菜、洗衣裳。她也學會,一分錢一分錢地算賬,能辨認出,哪些蔬菜不新鮮。她還學會,釘鈕扣。
一天,媽媽對她說,媽媽要出趟遠門。媽媽說這話時,表情淡淡的。她點了一下頭,轉身跑開。等她放學回家,果然不見了媽媽。她自己給自己梳漂亮的小辮子,自己做飯給自己吃,日子一如尋常。偶爾地,她也會想一想媽媽,只覺得,很遙遠。
再後來的一天,媽媽成了照片上的一個人。大家告訴她,媽媽得病死了。她聽了,木木的,並不覺得特別難過。
半年後,父親再娶。繼母對她不好,幾乎不怎麼過問她的事。這對她影響不大,基本的生存本領,她早已學會,她自己把自己打理得很好。如岩縫中的一棵小草,一路頑強地長大。
她是在看電視里的《動物世界》時,流下熱淚的,那個時候,她已嫁得好夫婿,在日子裡安穩。動物世界中,一頭母獅子拚命踢咬一頭小獅子,直到它奔跑起來為止。她就在那會兒,想起媽媽,當年,媽媽重病在身,不得不硬起心腸對她,原是要讓她,迅速成為一頭奔跑的小獅子,好讓她在漫漫人生路上,能夠很好地活下來。
1.」可是有一天,她睜開眼睛,一切全變了樣。「請結合上下文說說」一切全變了樣「的根本原因。
2.」第一次去買菜,他攥著媽媽給的錢,膽怯的站在菜市場門口「中的」攥一詞為什麼用得好?
3.沒有文章的最後一段,本文也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如果刪除最後一段,你覺得好不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提問者: hejiajun39
Ⅵ 語文閱讀理解
1。嚴」,為了抄給兒子提供良好的成才環境
2。「信」,每句話都說了算數,連隨口說過的一句話也要兌現
3。「導」,看到兒子讀書不用心,不是訓斥打罵,而是忍痛把織了一半的布割斷
4。在母親的誘導下,孟子「旦夕勤學不息,遂成天下之名儒」。
1。沒有孟母就不可能有亞聖孟子稱她是「最偉大的母親」。
2。感動與她的諄諄教誨,培養孩子。
3.感慨現代人應當怎樣做母親。
Ⅶ 語文閱讀4、6,很急啊!求答案
你自己復答了嗎,我說兩句,你參制考下,自己再想想吧
6題. 忽略了對父母的關心和愛戴
感受到作為子女應該多關心體貼父母,要孝敬父母,要做好自己,讓父母放心,讓父母為有一個好女兒或兒子而感到更加欣慰,快樂,幸福
Ⅷ 求關於孔子、孟子、讀書的試題
《綜合性學習——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測試題 一、填空題 (1)孔子名丘,字仲尼, 時期魯國人。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 和 。 (2)孟子, 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被尊奉為「 」。 (3)《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是一本記錄 的書。 南宋理學家 將 、 、 、 合編為「四書」,其中 被列於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間,「四書」一直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 (5)孔子的教育觀-- 二、看故事 猜成語 明事理學做人 (1)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韶樂.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極動聽優美)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 (2)楚國某縣尹問孔子弟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訥小心,一言不發,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後,很不高興,怨道:「你為 什麼不說:『我的老師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學者啊?』」 (3)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 (4)有人指責孟子不盡力幫助齊王。孟子便解釋說:「比如說,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陽下曬一天,然後再把它放在陰冷的地方凍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強的植物也會死。我見到齊王的機會少之又少,即使給了他些良好的影響與幫助,我一離開,一些和我主張不同的人,又帶給他許多不好影響。我怎麼能使齊王的思想、品質好起來呢?」 三、讀名言悟至理 獲啟發 利於行 (一)孔子名言 1、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A.善於向別人學習 2、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B.做人要有憂患意識 3、三人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C.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更不應強加於人 4、 必有我師焉 D.准備充分才能做事 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E.對人要守誠信 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F.為人要光明磊落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G.要管好別人首先要管好自己 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H.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推動力 (二)孟子名言 1.惻隱之心, 人皆有之 A.修養心性的辦法最好是減少物質慾望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B.仁愛的人所向無敵 3.盡信書不如無書 C.不要對書本知識不加分析 4.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D.每個人都有同情心 5.仁者無敵 E.做人要有憂患意識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F.愛別人、尊敬別人才會受到別人的愛與敬 7.愛人者,人恆愛之; G.凡事要有規則約束 敬人者,人恆敬之 8.養心莫善於寡慾 H.不將責任推給別人 四、2007年9越8日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孔子的誕辰2558年紀念日。世界各地舉行了空前的2007全球聯合祭孔活動。群毆嗎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一定感受到這位聖人不朽的思想和偉大的人格。根據你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與孔子相關的一個故事: (2)寫出與孔子言行論著鏈接的一個成語: (3)下面是紀念孔子誕辰活動的一副對聯,請為它對出下聯。 上聯:先師功德垂青史 下聯: (4)寫出你對孔子某一名言的思考 五、據稱孔子門人多達三千人,比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這些弟子及其後學努力傳播孔子的思想學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後人的推崇,你覺得孔子的教育思想對於我們今天的教育有何影響?
Ⅸ 求語文閱讀答案 急急急急!!!!!!!!拜託各位大神
1、畫出作者由具體事物而產生的聯想。
我站在門口,好像從天空降下了版一個既厚又寬權的大布簾。霧越來越濃了,真像一位仙女披著潔白的紗裙。
2.把作者描寫具體事物的詞句摘抄下來。
大霧在天地間彌漫著,霧在我周圍繚繞,浸潤著我的臉。望採納!謝謝!
Ⅹ 求語文閱讀題和答案
近年來,隨著高考語文試卷文學性的強化,散文這種文體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許多感情真摯、文學色彩濃郁、富有時代氣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題者的首選材料。從1998年高考開始,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類連續六年考的都是散文,題型變化不大,難度逐步降低。但從學生的解題情況看,得分率普遍較低,結果並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不外有兩個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學生並不完全明確,以致訓練無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學生未能熟練掌握,以致解題跟著感覺。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試圖結合近幾年的高考散文閱讀題,談談此類試題的測試要求與解題技巧。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測試要求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現代文閱讀」中,要求學生「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並提出「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三項九條具體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屬文學作品閱讀,它在高考測試中究竟有哪些具體要求呢?請看最近三年高考散文閱讀有關試題。
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A項考查學生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文章結構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其他四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題略):既考查學生對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的分析歸納能力,又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2001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4題(題略):不僅考查學生對文學作品語言和表示技巧的初步鑒賞能力,還考查學生對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僅僅觀察這些散文閱讀賞析題,就可以發現,高考測試除了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綜合能力外,還要考查學生初步鑒賞評價的能力。「理解」和「分析綜合」包括七條具體要求,是閱讀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層級分別屬於B級和C級。而「鑒賞評價」包括兩條具體要求,要求學生能對所給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說,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這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較高的一種能力要求,能力層次屬於E級。學生明確了以上這些要求,在平時的復習訓練中就應該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拓展散文閱讀,有意識地提高「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的能力。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它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表現作者對於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點來思考有關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題的解答還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展開。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宏觀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例如2002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話說知音》這篇散文是以作者對知音的獨特感悟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誼,但對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彈琴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伯牙依舊應該演奏出那「震撼人們靈魂的」「美麗動人的樂曲」,並「熏陶」出更多的「知音」。再說,伯牙高超的演技來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輕易放棄呢?因此,本題的答案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為失去鍾子期而不去尋求更多的知音。(2)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於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例如1998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1)作者為什麼吃驚?(2)聯系全文看,作者為什麼悵然?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必須結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為什麼看到玉簪花「探出頭來」就吃驚呢?該句後面用「先是」作標志,對其作了回答,那就是「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至於「悵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讓人心裡警惕著」和第六段中「總是在不安的焦慮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歸納整理,可得答案「收獲季節還兩手空空」。
三、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信息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力強的語言進行鑒賞。鑒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系文章的主旨,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例如2001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開頭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義最深的動作。」請根據文意,寫出「開門」和「關門」的含義。
《門》這篇散文賦予「門」以象徵意義,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要解答「開門」和「關門」的含義,就必須通觀全文,理清文章的脈絡,找出相關的信息。文中說「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據此可以直接概括出「關門的含義是意味著一個結束」。而關於「開門」的含義,相關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繁瑣儀式的一種新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即使在悲傷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但歸納起來,「開門」的最主要的含義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展」。
四、正確鑒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徵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鑒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鑒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2)第六段的結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這道題就是考查學生對散文表達技巧的初步鑒賞的。《長城》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在於將長城擬人化,便於作者直接與長城對話,便於作者抒發感情。至於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是因為「它」之前說的是「由是人們發現:邊牆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這里變換了視角,是通過人的眼光來看長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所以這種變換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組織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試題,一直以主觀性測試為主,題型基本不變,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識點上略有不同。從試題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問題看,難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多數問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應、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這就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善於從原文中抽取關鍵語句,並根據題目要求進行適當整合,這樣才有可能寫出精練確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200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並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此題重點考查學生散文閱讀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首先要能從原文第一段中找出「鄉土情結」的定義:「每個人的心裡……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第二步要能提煉出海外遊子與鄉土情結關系的幾點交叉:一個是離開故鄉的「時間因素」,一個是海外的「空間阻隔」,一個是對故鄉思戀感情的「久而彌篤」。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點:「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過,要寫出答案中的另外兩點,還必須考慮結構、主題等方面的情況。